风庐散记读后感(宗璞的笔名还有什么)

发布时间: 2024-05-13 03:21:0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3

秋天的韵味阅读题答案,《秋天的韵味》是一篇不错的文章,在这篇文章的阅读题目的过程中,你知道这些题目的正确答案吗?下面是我网路整理的《秋天的韵味...

风庐散记读后感(宗璞的笔名还有什么)

秋天的韵味阅读题答案

  《秋天的韵味》是一篇不错的文章,在这篇文章的阅读题目的过程中,你知道这些题目的正确答案吗?下面是我网路整理的《秋天的韵味》阅读题目及答案,相信这些文字会对你有所帮助!
  《秋天的韵味》阅读原文
  宗 璞

  京华秋色,最先想到的总是香山红叶。曾记得满山如火如荼的壮观,在太阳下,那红色似乎在跳动,像火焰一样。二三友人,骑着小驴,笑语与得得蹄声相和,循着弯曲小道,在山里穿行。秋的丰富和幽静调和得匀匀的,向每个毛孔渗进来。后来驴没有了,路平坦得多了,可以痛快地一直走到半山。如果走的是双清这一边,一段山路后,上几个陡台阶,眼前会出现大片金黄,那是几棵大树,现在想来,应许是银杏罢。满树茂密的叶子都黄透了,从树梢披散到地,黄得那样滋润,好像把秋天的丰收集聚在那里了,让人觉得,这才是秋天的基调。

  今年秋到香山,人也到香山。满路车辆与行人,如同电影散场,或要举行大规模代表会。只好改道万安山,去寻秋意。山麓有一片黄栌,不甚茂密。法海寺废墟前石阶两旁,有两片暗红,也很寥落。废墟上有顺治年间的残碑,镌有不得砍伐、不得放牧的字样。乱草丛中,断石横卧,枯树枝头,露出灰蓝的天和不甚明亮的太阳。这似乎很有秋天的萧索气象了。然而,这不是我要寻找的秋的韵致。
  有人说,该到圆明园去,西洋楼西北的一片树林,这时大概正染著红、黄两种富丽的颜色。可对我来说,不断地寻秋是太奢侈了,不能支出这时间,且待来年吧。家人说:来年人更多,你骑车的本领更差,也还是无由寻到的。那就待来生吧,我说,大家一笑。

  其实,我是注重今世的。清晨照例地散步,便是为了寻健康,没有什么浪漫色彩。这一天,秋已深了,披着斜风细雨,照例走到临湖轩下的小湖旁,忽然觉得景色这般奇妙,似乎我从未到过这里。

  小湖南面有一座小山,山与湖之间是一排高大的银杏树。几天不见,竟变成一座金黄屏障,遮住了山,映进了水。扇形叶子落了一地,铺满了绕湖的小径。似乎这金黄屏障向四周渗透,无限地扩大了。循路走去,湖东侧一片鲜红跳进眼帘。这样耀眼的红叶!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叶,枫叶的红较深。这红叶著了雨,远看鲜亮极了,近看时,是对称的长形叶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一层红毡。在小片鲜红和高大的金黄屏障之间,还有深浅不同的绿,深浅不同的褐、棕等丰富的颜色环抱着澄明的秋水。冷冷的几滴秋雨,更给整个景色添了几分朦胧,似乎除了眼前这一切,还有别的蕴藏。

  这是我要寻的秋的韵致了吗?秋天是有成绩的人生,绚烂多彩而肃穆庄严,似朦胧而实清明,充满了大彻大悟的味道。

  秋去冬来时,意外地收到一份讣告,是父亲的一位哲学友人故去了。

  讣告上除生卒年月外,只有一首遗诗。译出来是这等模样:不要推却友爱,不要延迟欢乐,现在不悟,便永迷惑。在这里,一切都有了着落。

  我要寻找的秋韵,原来便在现在,在这里,在心头。

  摘自《风庐散记:宗璞自选精品集》
  《秋天的韵味》阅读题目
  16. 通读全文,说说作者要寻找什么样的秋韵。3分

  17. 品味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根据要求回答问题。3分

  1可对我来说,不断地寻秋是太奢侈了。

  结合第三段选文,解释“奢侈”在句子中的具体意思。1分

  2忽然觉得景色这般奇妙,似乎我从未到过这里。

  联络上下文,说说“似乎”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18. 请从修辞角度,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3分

  这红叶著了雨,远看鲜亮极了,近看时,是对称的长形叶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一层红毡。

  19. 结合本文和连结资料,联络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的发现。4分

  资料一:秋天在张继眼中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失落,在杜甫心中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悲苦,而在刘禹锡眼里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豪情,在苏轼眼里是“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的豁达。

  资料二:悲秋,意为对萧瑟秋景的伤感,语出《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中国诗人大多怀才不遇,他们的抱负无法实现,不免要把自己的哀伤寓于他物以求安慰。秋天本是收获的季节,看到那凋零的落叶,诗人们不免感叹岁月不饶人,为自己一事无成所慨叹。

  资料三:“悲秋”情绪,医学专家称之为 “情绪疲软”。一场秋雨一场寒,气温的骤然下降,会使人体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都受到抑制,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进而使情绪低落。预防“悲秋”最有效的方法是心理调节,保持乐观情绪,切莫“秋雨晴时泪不晴”地自寻烦恼。
  《秋天的韵味》阅读答案
  16.3分作者要寻找的秋韵不仅是绚烂多彩而肃穆庄严、似朦胧而实清明丰富而幽静的美 丽秋景2分,更是充满友爱、积极乐观、珍惜当下、珍爱生活、拥有成绩的美丽人生1 分意对即可摘抄“秋天是有成绩的人生,绚烂多彩而肃穆庄严,似朦胧而实清明,充 满了大彻大悟的味道。”得2分

  17.3分11分过分的浪费时间;浪费时间太多。 22分抒发了作者对小湖南面奇妙美景的惊讶与赞美之情。意对即可

  18.3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1分,把地下的红叶比作薄薄的红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红叶 多、密、艳的特点1分,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1分

  19.4分1同一季节在不同的人眼中会有不同的情感情绪感受;2人的心境会影响其 对外界事物的看法;3不管身在怎样的季节中,我们都应调节好自己的心理,保持乐观情 绪,如此,才能收获一个美丽的人生。答到3点得4分,2点得3分,1点得2分

雪后初晴优美句子

1、《山中雪后》
  年代: 清 作者: 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2、《雪晴》
  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
  银色三千界,瑶林一万重。
  新晴天嫩绿,落照雪轻红。
  儿劣敲冰柱,身清堕蕊宫。
  何须师鲍谢,诗在玉虚中。
  3、《雪晴再次韵》
  年代: 宋 作者: 陈造
  璇穹莹澈晴风后,晓日初融陌路泥。
  老桧苍筠潜动色,迎春送腊好分题。
  藏春僧合心曾恋,闯海山亭梦到迷。
  回首桑阴三宿旧,鄮城东去虎存西。
  4、《和王员外雪晴早朝》
  年代: 唐 作者: 钱起
  紫微晴雪带恩光,绕仗偏随鸳鹭行。
  长信月留宁避晓,宜春花满不飞香。
  独看积素凝清禁,已觉轻寒让太阳。
  题柱盛名兼绝唱,风流谁继汉田郎。
  5、《雪复晴》
  年代: 宋 作者: 陈著
  冬来多是雨,日日望云回。
  飘洒不成雪,连绵如入梅。
  高风吹日上,短影为山催。
  那问归家事,床头有宿醅。
  6、《雪晴》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腊尽春生白帝城,俸钱虽薄胜躬耕。
  眼前但恨亲朋少,身外元知得丧轻。
  日映满窗松竹影,雪消并舍鸟乌声。
  老来莫道风情减,忆向烟芜信马行。
  以上是小编推荐描写雪后初晴的诗句的内容。雪后初晴,白雪皑皑,眼前纯白的世界一望无垠,似乎整个世界都套上了 靓丽的银装。看,那笔直的'水泥路上已经盖上了一条条长长的白地毯,那么纯 洁,那么晶莹,真叫人不忍心把脚踩上去。雪,似雾一样柔,如烟一般轻;似一层薄纱,一戳即破,又如洁白的棉袄,包裹着时间万物;它是那么洁白,白的清纯,白的高雅。雪,这六棱形的瑰丽奇花,由微不足道的零星小雪,渐渐地变成了鹅毛大雪,最后,如狂风般铺天盖地而来。

宗璞是谁,什么简介?

作家宗璞的简介
有奖励写回答共36个回答
悠伤740
2021-09-13
关注
成为第9位粉丝
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当代作家,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华、任小哲等。中共党员,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任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全委会委员、主席团委员,第六、七届名誉委员。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有著作:《三生石》《我是谁》。2021年,其作品《北归记》获得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
2021年9月23日,宗璞长篇小说《东藏记》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原籍河南唐河,生于北京,中共党员。1947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在《文艺报》、《世界文学》编辑部工作,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全委会委员、主席团委员,第六、七届名誉委员。
抗战爆发时,她随父赴昆明,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同年在《大公报》发表处女作《A.K.C》。1951年毕业分配在政务院宗教事务委员会工作。同年末调入中国文联研究部,1956年至1958年在《文艺报》任外国文学的编辑。1957年出版童话集《寻月集》,同年发表短篇小说《红豆》(《人民文学》1957年7期)引起文坛注目,在反右斗争中遭到批判。1959年下放河北省农村。1960年调入《世界文学》编辑部。主要撰写散文和小说。“文革”中被迫中断创作,1978年重新发表作品。后调入北京外国文学研究所。主要作品有《宗璞散文小说选》,散文集《丁香结》,长篇小说《南渡记》,翻译《缪塞诗选》(合译)《拉帕其尼的女儿》等。所作《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80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散文集《丁香结》获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她的作品多写知识阶层,文字优雅,富于学养,含蓄蕴藉,“文革”后的创作追求现代主义技巧的探索,注重心理描写,具有超现实的荒诞和象征,比如《我是谁》《蜗居》《泥沼中的头颅》等,受到批评界的注意。
个人作品
代表作
《铁箫人语》《A.K.C》《寻月集》《红豆》《宗璞散文小说选》《丁香结》《南渡记》《我是谁》《蜗居》《泥沼中的头颅》《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野葫芦引》 《紫藤萝瀑布》。
《花的话》一文被选入上教版初中课本。《晚秋》一文被选到199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这是你的战争》一文被选到2021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中。《锈损了的铁铃铛》一文被选到2021年四川高考语文试卷中。宗璞散文《紫藤萝瀑布》被选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2021年第1版第17课。
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成名作为1957年的短篇小说《红豆》。新时期她开始大量发表作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三生石》(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蜗居》《我是谁》等。 1988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南渡记》,1996年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四卷本《宗璞文集》。1994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铁箫人语》,其作品大多反映中华知识分子的生活。
精选集
宗璞在病中苦耕,历时7年,《南渡记》的第二部《东藏记》终于面世,荣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西征记》由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曾在《收获》上部分发表。2021年《北归记》出版,这是长篇小说《野葫芦引》的最后一部。
宗璞以她细密从容的叙述方式,建立起优美温婉的语言风格。众多的人物命运和世相心态,在看似平淡的生活情境和细节中缓缓展开,伏有大气磅礴的布局。宗璞笔下的战争没有刀光剑影,却烙刻了深重的精神创痕,并具有一种柔性的书卷气息。那种浸入骨髓的文化质感,在阅读中竟令人有如置身于《红楼梦》的语境之中。读《东藏记》和《紫藤萝瀑布》这样隽永而精致的小说、散文,真是受益又享受。
宗璞对创作情有独钟,她说:“读小说是件乐事,写小说可是件苦事。不过苦乐也难截然分开。没有人写,读什么呢?下辈子选择职业,我还是要干这一行!”
出版了自选精品集《风庐散记》。
本文标题: 风庐散记读后感(宗璞的笔名还有什么)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7421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红岩读后感摘录(红岩读后感精选【五篇】)山米和白鹤读后感(山米与白鹤读后感4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