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小玉传的读后感(读《霍小玉传》有感)

发布时间: 2024-05-12 20:21:3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5

读《霍小玉传》有感,唐朝,一个伟大而又传奇的朝代,它不仅拥有着强盛的经济政治,同时它还拥有着最为流光溢彩的文化造诣。唐代,是一个不仅仅只有豪情满...

霍小玉传的读后感(读《霍小玉传》有感)

读《霍小玉传》有感

  唐朝,一个伟大而又传奇的朝代,它不仅拥有着强盛的经济政治,同时它还拥有着最为流光溢彩的文化造诣。唐代,是一个不仅仅只有豪情满怀的诗歌盛行的朝代,它还拥有着小说等多种题材的文学。有幸阅读经典小说《唐传奇》之中举足轻重的一篇——《霍小玉传》。
  故事背景不宏大,也并没有那么多当时的社会背景渲染,可却又在两位主人公的一言一行中体现的淋淋尽致。一个是霍王府庶出小姐霍小玉——才华出众、天资聪慧,在沦为艺妓后又遭受背叛;一个是名门出身新进士李益——满腹经纶、文质彬彬,却最终成为了彻头彻尾的负心汉。故事从李益的求缘饥渴到两人的初次相见,直到李益为小玉立写下誓言,发展的是这么的顺利,两个人是多么的相亲相爱,仿佛真的要相守相伴一生,让人为之艳羡。可这时李益要去赴任,小玉知道当初的誓言便已经不可能作数,李益终究是要迎娶门当户对的人,只求李益能给她八年之约,信誓旦旦的李益到最后终究是不负天下人却负了小玉。

  悲剧的故事剧情虽然简单让人一目了然,可是悲剧给人的启迪更加深刻,小玉的悲惨不是个人造成的,是庶出的身份造成的;是霍王府人人的愚昧造成的;是李益专断独行的母亲造成的;是当时时代的封建造成的;可最大的原因就是李益这个内心软弱,不去肩担责任的男人所造成的!曾经的信誓旦旦许下诺言,不惜落笔写下,曾经的海誓山盟日月可鉴,可真到事情当前,却连面对的勇气都不曾有过!试问?这样的男人怎么能在当时的情况下不造成悲剧,怎么能在社会家庭的影响下不伤害小玉这位心地善良的相思姑娘!

  《霍小玉传》不仅仅告诉女生要懂得看清人,保护自己,同时也告诫男生要有责任心,要学会为自己所热爱的人或事去奋斗,去抗争,软弱无能薄情最终只会伤了别人,害了自己,李益最后的生性多疑,对婚姻暴戾,事事阴郁,就是最好的证明。最后作者安排的鬼神的惩罚,也是为了告诫众人。

  在唐朝这样一个政治风气开明的朝代下,还会出现这样的悲惨故事,可想而知,在其他朝代的女性又会如何?霍小玉最后的反抗最终是被淹没在滚滚的时间长河中,她被小说家所写出,在现实当中又有多少“霍小玉”真实的存在却无人问津?这让人深思,让人反省。或许最终留下的感慨也不过是如此:

一代名花付落茵,痴心枉自恋诗人。

何如嫁与黄衫客,白马芳郊共踏春。

《霍小玉传》内容是什么?

大历中,陇西李生名益,年二十,以进士擢第。其明 年,拔萃,俟试于 天官。夏六月,至长安,舍于 新昌里。生门族清华,少有才思,丽词嘉句,时谓无双;先达丈人,翕然 推伏。每自矜风调,思得佳偶,博求名妓,久而未谐。长安有媒鲍十一娘者,故薛驸马家青衣也;折券从良,十馀年矣。性便辟,巧言语,豪家戚里,无不经过,追风挟策,推为 渠帅。常受生诚托厚赂,意颇德之。

经数月,李方闲居舍之 南亭。申未间,忽闻扣门甚急,云是鲍十一娘至。摄衣从之,迎问曰:“鲍卿今日何故忽然而来?”鲍笑曰:“苏姑子作好梦未?”有一仙人,谪在下界,不邀财货,但慕风流。如此色目,共十郎相当矣。”生闻之惊跃,神飞体轻,引鲍手且拜且谢曰:“一生作奴,死亦不惮。”因问其名居。鲍具说曰:“故霍王小女,字小玉,王甚爱之。母曰净持。即王之宠婢也。王之初薨,诸弟兄以其出自贱庶,不甚收录。因分与资财,遣居于外,易姓为郑氏,人亦不知其王女。资质秾艳,一生未见,高情逸态,事事过人,音乐诗书,无不通解。昨遣某求一好儿郎格调相称者。某具说十郎。他亦知有 李十郎名字,非常欢惬。住在胜业坊古寺曲,甫上车门宅是也。以与他作期约。明日午时,但至曲头觅桂子,即得矣。”

鲍既去,生便备行计。遂令家僮秋鸿,于纵兄京兆参军尚公处假青骊驹,黄金勒。其夕,生浣衣沐浴,修饰容仪,喜跃交并,通夕不寐。迟明,巾帻,引镜自照,惟惧不谐也。徘徊之间,至于亭午。遂命驾疾驱,直抵胜业。至约之所,果见青衣立候,迎问曰:“莫是李十郎否?”即下马,令牵入屋底,急急所门。见鲍果从内出来,遥笑曰:“何等儿郎,造次入此:”生调诮未毕,引入中门。庭间有四樱桃树;西北悬一鹦鹉笼,见生入来,即语曰:“有人入来,急下帘者!”生本性雅淡,心犹疑惧,忽见鸟语,愕然不敢进。逡巡,鲍引净持下阶相迎,延入对坐。年可四十馀,绰约多姿,谈笑甚媚。因谓生曰:“素闻十郎才调风流,今又见仪容雅秀,名下固无虚士。某有一女子,虽拙教训,颜色不至丑陋,得配君子,颇为相宜。频见鲍十一娘说意旨,今亦便令永奉箕帚。”生谢曰:“鄙拙庸愚,不意故盼,倘垂采录,生死为荣。”遂命酒馔,即命小玉自堂东阁子中而出。生即拜迎。但觉一室之中,若琼林玉树,互相照曜,转盼精彩射人。既而遂坐母侧。母谓曰:“汝尝爱念‘开帘风动竹,疑是故人来。’即此十郎诗也。尔终日念想,何如一见。”玉乃低鬟微笑,细语曰:“见面不如闻名。才子岂能无貌?”生遂连起拜曰:“小娘子爱才,鄙夫重色。两好相映,才貌相兼。”母女相顾而笑,遂举酒数巡。生起,请玉唱歌。初不肯,母固强之。发声清亮,曲度精奇。酒阑,及瞑,鲍引生就西院憩息。闲庭邃宇,帘幕甚华。鲍令侍儿桂子、浣沙与生脱靴解带。须臾,玉至,言叙温和,辞气宛媚。解罗衣之际,态有馀妍,低帏昵枕,极其欢爱。生自以为巫山、洛浦不过也。

霍小玉传结局如此悲惨原因在哪里?

霍小玉的悲剧
主要从三方面考虑
一方面是霍小玉自身的清高以及自卑
她不愿委屈求全
成为妾室是她的高傲
可是她又为自己的出身而自卑,所以只敢许下八年的约定
痴心等待
可是已经抱着这样卑微的愿望
都要被粉碎的一干二净
这样的话
对世间失去求生的希望也就很正常了
再说李益
李益对于霍小玉是有感情的
但是不可能像女子这样从一而终
执着不悔
功名家族都比一个女子重要
可是
他正是因为对霍小玉有感情
才无法厚着脸皮去见霍小玉
因为他清楚自己已经辜负了对方
没脸去见了
索性彻底了断
结果霍小玉百般求见一面而始终不得
为他的薄情寡义伤透了心
再说最后一个方面
霍小玉传其实属于才子佳人式的传奇小说
和杜十娘,莘瑶琴那样的女子不同
霍小玉是落难贵女书中明确说明是清倌人
李益是文采书生
才子佳人那个时候阴阳相隔
香消玉损
才算是符合审美的
莺莺传也是一样
最后张生得了功名抛弃莺莺
说明当时这种情况在文人中得到了普遍认知
本文标题: 霍小玉传的读后感(读《霍小玉传》有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7415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365夜的故事读后感(《365夜故事》读后感)朝花夕拾孔乙己读后感300字(《孔乙己》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