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读后感《锦瑟》意理所在,历来众说纷纭,是学坛上的一桩公案。其诗意旨所藏深,且用典殊密,几无可辨之处。无怪乎《昭昧詹言》中论其诗“藻饰太甚...
《锦瑟》读后感
《锦瑟》意理所在,历来众说纷纭,是学坛上的一桩公案。其诗意旨所藏深,且用典殊密,几无可辨之处。无怪乎《昭昧詹言》中论其诗“藻饰太甚,则比兴隐而不见也。”“义山以孤儿崛起,自见于世,一时诸公,争相延揽,亦可谓奇士矣。然二十五岁始得第,二十六岁始得昏,奔走于崎岖兵乱之间,卒挤困而死,年仅中寿;迹其生平,足为流涕。然而读其诗,不能使人考其志事以兴敬而起哀,则皆其华藻掩没其性情而已。“此段评论可谓得之,历代谈诗者论义山,皆吧其用典浓艳促密,因而害义。然此手段,于诗歌本色美,亦有所补足,使诗之结构浑然天成。读诗者一旦入之,则迷茫不知归处,此乃一绝,余者不及也。《锦瑟》一诗,虽用典纤密,诗旨所藏深,然分句观之,探其典故之根本,后总而要之,必有所得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此其起首句。众多学者目此句为全诗之统领,定下全诗情感之基调,并着力于此句所用之典。然多有误。如清人朱彝尊曰:“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善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而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一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殊不知《汉书·郊祀志》中有云:“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隋志》中记载“五十弦,大瑟也”,《缃素杂记》中也有“东坡引《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朱氏妄言“断弦”之意,失考。在此句中,当取泰帝令素女鼓瑟之意,为全诗之情感基调,即一“悲”字。然非为“断弦”,直有别意耳。“一弦一柱思华年”,有感叹年华易逝之意,然殊未显,以俟颈联、颌联以观之。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此句用典二,庄生梦蝶,望帝化鹃也。庄生梦蝶之事可谓明矣,庄生梦蝶,栩栩然蝶矣,可谓物我两忘,物我一理,盖慨以天地之造化,难以捉摸。华年之易逝,亦如此,可参照“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句,有同理之妙。年华之事,殊难琢磨,直是叫人如庄生之梦蝶,不知哪里是真,哪里是假。望帝化杜鹃一事,记载颇有出入。来敏本《蜀论》云:“望帝者,杜宇也。从天下女子朱利自江源出,为宇妻,遂王于蜀,号曰望帝。”《蜀王本记》:“望帝使鳖灵治水,与其妻通,惭愧,且以德薄不及鳖灵,乃委国授之。望帝去时,子规方鸣,故蜀人悲子规鸣而思望帝。”《成都记》中则记载:“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亦曰子规。”此一句甚为难解,要领在一“托”字。义山此生,历经坎坷,身遭朋党之争,又遇兵乱之际,处窘境者多矣。或以此句明己之心,且寄意于诗中,合于上句庄生典故,谕年华虽逝却己心难彰之意,悲不自胜,故发声咏叹之。此意绝比《读书记》中谓之“取义于鼓盆也”殊为妥帖。元好问《论诗绝句》亦云“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年华。”,即是此意。“春心”者,壮心也。壮志消歇,如望帝之化杜鹃。已成隔世矣。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二句亦有出处。郭宪《别国洞冥记》记载:“味勒国在日南,其人乘象入海底取宝,宿于鲛人之宫,得泪珠,则鲛人所泣之珠也,亦曰泪珠。”《博物志》也记载:“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长安志》中则有“蓝田山在长安,在长安县东南三十里,其山产玉,亦名玉山。”而“玉生烟”则出自《吴女紫玉传》中“王梳妆,忽见玉,惊愕悲喜,问曰:‘尔缘何生?’玉跪而言曰:‘昔诸生韩重来求玉,大王不许。玉名毁义绝,自致身亡。重以远还,闻玉已死,故备牲币诣家吊唁。感其笃终,辄与相见,因以珠遗之。不为发冢,愿勿推治。’夫人闻之,出而抱之,玉如烟然。”此二句谓己身之不遇也,“珠生泪”者,按钱仲书《管锥篇》中所言,乃是“以见虽化珠圆,仍含泪热;已成珍玩,尚带辛酸,具宝质而不失人气也。”沧海遗珠,不为世所珍,乃扪泪于月明之下,实为己身悲之,憾之。而“玉生烟”,则是隐喻己于朋党之争中,于两派皆不见容。故愿如紫玉生烟,以表其心志。综上四句,苏东坡评曰:“此出《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唐诗鼓吹评注》中也说:“此义山有所托而咏也。……乃若年华所历,适如庄生之晓梦,怨如望帝之春心,清而为沧海之珠泪,和而为蓝田之玉烟。不物锦瑟之音有有此四者之情已,夫以如此情绪,事往悲生,不堪回首,固不可待之他目而成追忆也。然而流光茬苒,韶年不再,遥溯当时,则已惘然矣。此情终何极哉。”此中联二句,无非珠帘一般,用一“悲”字做线,串为一体,盖其回顾已逝韶华,叹人世之迷茫,人事之纷纭,正如过眼云烟,如何得解?己年少而孤,中年则身陷执政者之争,何不遇如此!故悲从中来,难以扼制,于是发于言而为诗,此诗中主旨已明矣。
然自古文人墨客咏己之不遇,叹年华变幻者多矣。如韩致光《五更诗》:“光景旋消惆怅在,一生赢得是凄凉。”如杜牧《寄浙东韩乂评事》:“梦寐几回迷蛱蝶,文章应广畔牢愁。”然皆未得义山《锦瑟》之美。全诗中未得出一字写悲,然使人掩卷,悲不自胜,何哉?仍为用典之故。用典之密,意在建筑诗中之世界,使读者堕入其中,不辨归途,于是昼夜感之,遂生共鸣,与己同辈而已。于是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矣;用典之切,诗中所用之典故,俱在安排,正如坡公所言,中联四句,正应锦瑟之声,且众多掌故,莫不切题,有首句总领,后者皆出于悲切故事,则自然圆润天然,不与世间扭捏作态者相类也;用典之雅,庄生梦蝶,此道家之故事,意在物我两忘,不知何是物,何是我。杜宇化鸟,乃托望帝之悲以为己悲,春心乃谓己之壮心,壮心已付之于物,夫复何求也。此二典不唯用典雅,且格高矣。后二句用鲛人泪珠,蓝田玉生烟,以雅事喻己,以彰君子之志。此高士为之,非凡夫俗子所能及也。若强为之,直似乞儿强衣珠光宝气,终不脱贫贱之气也。
昔人不得此篇要旨,而谓义山诗以用典害比兴之意,何哉?义山用典意深,且句句皆有来历,未有率性之语,后人谓其体为西昆体。盖其所用典故难以把握,然以此责义山,义山不受也。
另从全诗总体结构方面来品味义山此诗,亦有趣味。大抵义山此诗,写于追忆已逝年华,故大发感慨之时,于是诗句如趵突泉,集聚良久而终喷涌而出,因此诗中全无隔句、老句。隔句则慢其诗意,使诗意滞怠。老句则如三鼓,气已泻也,气老则情老,难彰心志,直老于诗句之间也。诗中对于典故安排,及感情之层进,亦有其妙手。首句以感慨年华入诗,又借锦瑟以起兴,足见其将以乐理以安其意韵,故有先着庄生梦蝶,杜宇化鸟以叹年华弄人,消磨己志,使己心冷,壮心不在,适怨之情出矣。后又以珠有泪,蓝田,玉生烟为之,则因其壮心不在,故寂寞寥落于世间,心事无可倾诉者,悲闷之情顿出,诗之意境亦出。卒以“只是当时已惘然”收尾。谓当时为当局者,迷,不悟世间纷纭迷离之理,遂深陷其中,种种苦痛亦饱尝之。而今回首往事,旁观者清,自是悲悯当初之不悟,空使岁月蹉跎,壮心凋敝。无奈之感,悲叹之情出矣。此四句诗如九连环,环环相扣,一环不解,则下一环无从置喙。其结构之紧密,虽非刻意为之,亦见义山之功底。而《锦瑟》一诗,足当《郑笺》之纲要也。
至此全诗之意与境,兴与情全出矣。锦瑟以起兴,宜有所谕也。或闻其声而身感之,故作诗诵叹之,诗也缘此而按“适、怨、清、和”之手法安排?或因泰帝之事,以彰己悲?或真如《刘贡父诗话》中所说,“或谓是令狐楚家青衣”,盖语义双关,由瑟到人,由人怀己年少情怀,引出“此情可待成追忆”?义山抒情手段之高妙,令人叹之。喻有情意于无情物之中,并以层层帘幕以蔽之。似不观者道破其心迹与?然又如雪地雁爪,有迹可求,令人欲深探之,愈入愈奇,愈入愈迷人眼。所谓“以典害义”者,庸人自扰也。其典故皆解释纷纭,殊不相类。何哉?义山其诗,意韵沉着,寓情于物,不处其境,难契其感。故误读者甚众。然则义山典故用法,选典深,以其学力出众。故虽误读者众,然学者固欲解其典晓其意以逞己才,前赴后继者更多。其实义山诗抒情如西洋之抽象画、印象画,虽创作者创作伊始,创作目的于作者心中甚明,然观者单从画面上难解其意,只好进行读者的再创作,以己意度作者之意,虽不完全契合,但观者于其心,亦找到一种与作者的相通感,而使己心愉悦。因此西方人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特以此观义山之诗,极切其意,混沌迷蒙之感充塞其中,读者之解遂多矣,有悼亡,有说伤己,有说怀令狐家青衣,有说怀人,莫不是以己意加于诗也。此正是义山诗引人入胜处。古今诗歌,唯此一首,令无数学者竞为之折腰,义山笔法之故也。
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千重往事,九曲情肠,青春年华中不可追回的过往,都在锦瑟繁促的琴音中。
人生有太多故事有着庄生梦蝶般美丽浪漫的开始,却又有如梦醒蝶逝般有着令人感伤惆怅的真实结局。情何以堪?蜀帝托春心给杜娟,诗人也只能寄哀怨于锦瑟。
人生、青春都太美丽,它们像海中月、蚌中珠、珠之泪一样,虽旷远美丽,却难免凄凉孤寂。诗人如此,众生亦然。多少美丽的人生都以伤感的泪滴结局。说到底,人生不过是一场流着泪的美丽。
但每一个人都愿意继续追寻这些美丽!而这些美丽,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或许是恋人,是理想,是青春;不论如何,它们都像煦日暖照下良玉升腾的缕缕烟光一样,招惹着你,却又戏弄着你。人生的惆怅啊!越是执著,越是不得,越是不得,就越是执著。有谁能摆脱怅惘,甘心在远处做一个良玉生烟的旁观者呢?
所以,这样的情结,不必等到时过境迁、千回百转之后,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惘然若失;其实,在当时经历的过程里,在执著追求的征途上,身处其中的人已经感到惘然。因为,每个人在自己生命的过程中都是,清醒着并沉迷着。化用纳兰容若的两句词:沉思往事立残阳,当时便知空怅惘。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此其起首句。众多学者目此句为全诗之统领,定下全诗情感之基调,并着力于此句所用之典。然多有误。如清人朱彝尊曰:“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善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而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一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殊不知《汉书·郊祀志》中有云:“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隋志》中记载“五十弦,大瑟也”,《缃素杂记》中也有“东坡引《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朱氏妄言“断弦”之意,失考。在此句中,当取泰帝令素女鼓瑟之意,为全诗之情感基调,即一“悲”字。然非为“断弦”,直有别意耳。“一弦一柱思华年”,有感叹年华易逝之意,然殊未显,以俟颈联、颌联以观之。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此句用典二,庄生梦蝶,望帝化鹃也。庄生梦蝶之事可谓明矣,庄生梦蝶,栩栩然蝶矣,可谓物我两忘,物我一理,盖慨以天地之造化,难以捉摸。华年之易逝,亦如此,可参照“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句,有同理之妙。年华之事,殊难琢磨,直是叫人如庄生之梦蝶,不知哪里是真,哪里是假。望帝化杜鹃一事,记载颇有出入。来敏本《蜀论》云:“望帝者,杜宇也。从天下女子朱利自江源出,为宇妻,遂王于蜀,号曰望帝。”《蜀王本记》:“望帝使鳖灵治水,与其妻通,惭愧,且以德薄不及鳖灵,乃委国授之。望帝去时,子规方鸣,故蜀人悲子规鸣而思望帝。”《成都记》中则记载:“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亦曰子规。”此一句甚为难解,要领在一“托”字。义山此生,历经坎坷,身遭朋党之争,又遇兵乱之际,处窘境者多矣。或以此句明己之心,且寄意于诗中,合于上句庄生典故,谕年华虽逝却己心难彰之意,悲不自胜,故发声咏叹之。此意绝比《读书记》中谓之“取义于鼓盆也”殊为妥帖。元好问《论诗绝句》亦云“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年华。”,即是此意。“春心”者,壮心也。壮志消歇,如望帝之化杜鹃。已成隔世矣。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二句亦有出处。郭宪《别国洞冥记》记载:“味勒国在日南,其人乘象入海底取宝,宿于鲛人之宫,得泪珠,则鲛人所泣之珠也,亦曰泪珠。”《博物志》也记载:“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长安志》中则有“蓝田山在长安,在长安县东南三十里,其山产玉,亦名玉山。”而“玉生烟”则出自《吴女紫玉传》中“王梳妆,忽见玉,惊愕悲喜,问曰:‘尔缘何生?’玉跪而言曰:‘昔诸生韩重来求玉,大王不许。玉名毁义绝,自致身亡。重以远还,闻玉已死,故备牲币诣家吊唁。感其笃终,辄与相见,因以珠遗之。不为发冢,愿勿推治。’夫人闻之,出而抱之,玉如烟然。”此二句谓己身之不遇也,“珠生泪”者,按钱仲书《管锥篇》中所言,乃是“以见虽化珠圆,仍含泪热;已成珍玩,尚带辛酸,具宝质而不失人气也。”沧海遗珠,不为世所珍,乃扪泪于月明之下,实为己身悲之,憾之。而“玉生烟”,则是隐喻己于朋党之争中,于两派皆不见容。故愿如紫玉生烟,以表其心志。综上四句,苏东坡评曰:“此出《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唐诗鼓吹评注》中也说:“此义山有所托而咏也。……乃若年华所历,适如庄生之晓梦,怨如望帝之春心,清而为沧海之珠泪,和而为蓝田之玉烟。不物锦瑟之音有有此四者之情已,夫以如此情绪,事往悲生,不堪回首,固不可待之他目而成追忆也。然而流光茬苒,韶年不再,遥溯当时,则已惘然矣。此情终何极哉。”此中联二句,无非珠帘一般,用一“悲”字做线,串为一体,盖其回顾已逝韶华,叹人世之迷茫,人事之纷纭,正如过眼云烟,如何得解?己年少而孤,中年则身陷执政者之争,何不遇如此!故悲从中来,难以扼制,于是发于言而为诗,此诗中主旨已明矣。
然自古文人墨客咏己之不遇,叹年华变幻者多矣。如韩致光《五更诗》:“光景旋消惆怅在,一生赢得是凄凉。”如杜牧《寄浙东韩乂评事》:“梦寐几回迷蛱蝶,文章应广畔牢愁。”然皆未得义山《锦瑟》之美。全诗中未得出一字写悲,然使人掩卷,悲不自胜,何哉?仍为用典之故。用典之密,意在建筑诗中之世界,使读者堕入其中,不辨归途,于是昼夜感之,遂生共鸣,与己同辈而已。于是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矣;用典之切,诗中所用之典故,俱在安排,正如坡公所言,中联四句,正应锦瑟之声,且众多掌故,莫不切题,有首句总领,后者皆出于悲切故事,则自然圆润天然,不与世间扭捏作态者相类也;用典之雅,庄生梦蝶,此道家之故事,意在物我两忘,不知何是物,何是我。杜宇化鸟,乃托望帝之悲以为己悲,春心乃谓己之壮心,壮心已付之于物,夫复何求也。此二典不唯用典雅,且格高矣。后二句用鲛人泪珠,蓝田玉生烟,以雅事喻己,以彰君子之志。此高士为之,非凡夫俗子所能及也。若强为之,直似乞儿强衣珠光宝气,终不脱贫贱之气也。
昔人不得此篇要旨,而谓义山诗以用典害比兴之意,何哉?义山用典意深,且句句皆有来历,未有率性之语,后人谓其体为西昆体。盖其所用典故难以把握,然以此责义山,义山不受也。
另从全诗总体结构方面来品味义山此诗,亦有趣味。大抵义山此诗,写于追忆已逝年华,故大发感慨之时,于是诗句如趵突泉,集聚良久而终喷涌而出,因此诗中全无隔句、老句。隔句则慢其诗意,使诗意滞怠。老句则如三鼓,气已泻也,气老则情老,难彰心志,直老于诗句之间也。诗中对于典故安排,及感情之层进,亦有其妙手。首句以感慨年华入诗,又借锦瑟以起兴,足见其将以乐理以安其意韵,故有先着庄生梦蝶,杜宇化鸟以叹年华弄人,消磨己志,使己心冷,壮心不在,适怨之情出矣。后又以珠有泪,蓝田,玉生烟为之,则因其壮心不在,故寂寞寥落于世间,心事无可倾诉者,悲闷之情顿出,诗之意境亦出。卒以“只是当时已惘然”收尾。谓当时为当局者,迷,不悟世间纷纭迷离之理,遂深陷其中,种种苦痛亦饱尝之。而今回首往事,旁观者清,自是悲悯当初之不悟,空使岁月蹉跎,壮心凋敝。无奈之感,悲叹之情出矣。此四句诗如九连环,环环相扣,一环不解,则下一环无从置喙。其结构之紧密,虽非刻意为之,亦见义山之功底。而《锦瑟》一诗,足当《郑笺》之纲要也。
至此全诗之意与境,兴与情全出矣。锦瑟以起兴,宜有所谕也。或闻其声而身感之,故作诗诵叹之,诗也缘此而按“适、怨、清、和”之手法安排?或因泰帝之事,以彰己悲?或真如《刘贡父诗话》中所说,“或谓是令狐楚家青衣”,盖语义双关,由瑟到人,由人怀己年少情怀,引出“此情可待成追忆”?义山抒情手段之高妙,令人叹之。喻有情意于无情物之中,并以层层帘幕以蔽之。似不观者道破其心迹与?然又如雪地雁爪,有迹可求,令人欲深探之,愈入愈奇,愈入愈迷人眼。所谓“以典害义”者,庸人自扰也。其典故皆解释纷纭,殊不相类。何哉?义山其诗,意韵沉着,寓情于物,不处其境,难契其感。故误读者甚众。然则义山典故用法,选典深,以其学力出众。故虽误读者众,然学者固欲解其典晓其意以逞己才,前赴后继者更多。其实义山诗抒情如西洋之抽象画、印象画,虽创作者创作伊始,创作目的于作者心中甚明,然观者单从画面上难解其意,只好进行读者的再创作,以己意度作者之意,虽不完全契合,但观者于其心,亦找到一种与作者的相通感,而使己心愉悦。因此西方人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特以此观义山之诗,极切其意,混沌迷蒙之感充塞其中,读者之解遂多矣,有悼亡,有说伤己,有说怀令狐家青衣,有说怀人,莫不是以己意加于诗也。此正是义山诗引人入胜处。古今诗歌,唯此一首,令无数学者竞为之折腰,义山笔法之故也。
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千重往事,九曲情肠,青春年华中不可追回的过往,都在锦瑟繁促的琴音中。
人生有太多故事有着庄生梦蝶般美丽浪漫的开始,却又有如梦醒蝶逝般有着令人感伤惆怅的真实结局。情何以堪?蜀帝托春心给杜娟,诗人也只能寄哀怨于锦瑟。
人生、青春都太美丽,它们像海中月、蚌中珠、珠之泪一样,虽旷远美丽,却难免凄凉孤寂。诗人如此,众生亦然。多少美丽的人生都以伤感的泪滴结局。说到底,人生不过是一场流着泪的美丽。
但每一个人都愿意继续追寻这些美丽!而这些美丽,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或许是恋人,是理想,是青春;不论如何,它们都像煦日暖照下良玉升腾的缕缕烟光一样,招惹着你,却又戏弄着你。人生的惆怅啊!越是执著,越是不得,越是不得,就越是执著。有谁能摆脱怅惘,甘心在远处做一个良玉生烟的旁观者呢?
所以,这样的情结,不必等到时过境迁、千回百转之后,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惘然若失;其实,在当时经历的过程里,在执著追求的征途上,身处其中的人已经感到惘然。因为,每个人在自己生命的过程中都是,清醒着并沉迷着。化用纳兰容若的两句词:沉思往事立残阳,当时便知空怅惘。
《锦瑟》感想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求个人对其的感受、想法。《李商隐全传》前阵子我刚看过。锦瑟其实是一个歌妓,李商隐第一个喜欢的女孩。但是不巧的是,陶家的八郎娶为妾,此后对锦瑟百般凌辱。
这首诗写的时候,是李商隐即将病逝前,听到了锦瑟去世的消息,伤痛欲绝,写下了这首诗缅怀。首联怀念锦瑟的青春时光。颔联用了两个典故,暗喻自己对锦瑟的感情和遭遇的怜悯及同情。颈联是感情进入高潮的时候,抒发了心中的感慨。尾联表现了心中的叹息之情。物是人非事事休~~
这首诗写的时候,是李商隐即将病逝前,听到了锦瑟去世的消息,伤痛欲绝,写下了这首诗缅怀。首联怀念锦瑟的青春时光。颔联用了两个典故,暗喻自己对锦瑟的感情和遭遇的怜悯及同情。颈联是感情进入高潮的时候,抒发了心中的感慨。尾联表现了心中的叹息之情。物是人非事事休~~
《你是锦瑟 我为流年》读后感
《你是锦瑟我为流年:三毛的万水千山》这本书在第二个夜班黎明破晓,金鸡打鸣之时刚好看完,这个时候心情是最愉悦的,第一是即将下班并且立刻就要出班了,心情自然是无比的愉悦,其次就是这本虽然仅仅就是短短的二百多页,但是这本书的作者写的文笔很柔和,文风也很有力道给春天的春风一样让我沉醉。
这本书的作者是白落梅,虽然作者是一介江南女子不问世事的淡然态度,但作者通过上帝的第三视角很自觉流露出的语气以及态度描述了台湾著名传奇女作家三毛的一生,或许作者并不是在讲述三毛的故事而是回过头来讲述的是自己的故事,这与作者阅读了大量关于三毛的历史资料以及个人传记也有很大的关系,这样能够深度的解读一个人的一生,尤其是这样有着离奇的死亡身世的是传奇女作家三毛来说,本来对我们这些读者来说本来就是一个谜,这样一个谜一样的女子对我们读者来说就无形中增加了几分的神秘感,这样的故事情节中注定是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
通读这整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三毛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但是三毛毕竟不是一个普通的女子,一直是一个自己从小就有自闭症的孩子,但是通过自己的种种努力也考取了台北大学,同时作者采用的是倒叙以及插叙的叙事方式,很好的将三毛不为人知的那一段段谜一般的感情生活,很好的描写出来了,最开始从小的时候她就因为老师的一次变相体罚,从此在三毛的心里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这样一次沉重的打击,为她以后的自杀留下了长达三十年的伏笔,并且三毛从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天赋,并且从小从重庆到南京再到后来的台湾,她从两三岁别的孩子还在沉没于儿童的无知游戏时,她早就博览群书了,再到后来的初中退学到十七岁因为文笔很好被台北大学破格录取的三毛,之后又留学西班牙取得硕士学位,留学德国又获得博士学位,这点我们就不得不佩服三毛的确是一个天赋特别高的学霸,但即便是这样一个学霸,也是夜夜三更灯火五更鸡,博览群书,让我们深深的感觉到愧疚,本来天赋聪慧的人还更加努力所以说我们的努力还是不够的,并且三毛的一生传奇之处还在于,超然于事。不管她遇到多么大的挫折,她都是通过自己的旅行和行程来排的满满的,也就是有一句话说的好,就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样同时不仅仅是行万里路也是读万卷书的同时,这个是我们本来就是一种很大的激励,对于我们这样的凡人来说也是一种修行。
这本书的作者是白落梅,虽然作者是一介江南女子不问世事的淡然态度,但作者通过上帝的第三视角很自觉流露出的语气以及态度描述了台湾著名传奇女作家三毛的一生,或许作者并不是在讲述三毛的故事而是回过头来讲述的是自己的故事,这与作者阅读了大量关于三毛的历史资料以及个人传记也有很大的关系,这样能够深度的解读一个人的一生,尤其是这样有着离奇的死亡身世的是传奇女作家三毛来说,本来对我们这些读者来说本来就是一个谜,这样一个谜一样的女子对我们读者来说就无形中增加了几分的神秘感,这样的故事情节中注定是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
通读这整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三毛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但是三毛毕竟不是一个普通的女子,一直是一个自己从小就有自闭症的孩子,但是通过自己的种种努力也考取了台北大学,同时作者采用的是倒叙以及插叙的叙事方式,很好的将三毛不为人知的那一段段谜一般的感情生活,很好的描写出来了,最开始从小的时候她就因为老师的一次变相体罚,从此在三毛的心里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这样一次沉重的打击,为她以后的自杀留下了长达三十年的伏笔,并且三毛从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天赋,并且从小从重庆到南京再到后来的台湾,她从两三岁别的孩子还在沉没于儿童的无知游戏时,她早就博览群书了,再到后来的初中退学到十七岁因为文笔很好被台北大学破格录取的三毛,之后又留学西班牙取得硕士学位,留学德国又获得博士学位,这点我们就不得不佩服三毛的确是一个天赋特别高的学霸,但即便是这样一个学霸,也是夜夜三更灯火五更鸡,博览群书,让我们深深的感觉到愧疚,本来天赋聪慧的人还更加努力所以说我们的努力还是不够的,并且三毛的一生传奇之处还在于,超然于事。不管她遇到多么大的挫折,她都是通过自己的旅行和行程来排的满满的,也就是有一句话说的好,就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样同时不仅仅是行万里路也是读万卷书的同时,这个是我们本来就是一种很大的激励,对于我们这样的凡人来说也是一种修行。
古代抒情诗《锦瑟》的感想
作者在诗中追忆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愤懑的心情,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田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全诗词藻华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长,感人至深。
满意请采纳!
满意请采纳!
本文标题: 《锦瑟》小说的读后感(《锦瑟》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7276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