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怎样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读后感学生的衣食住行、言行举止等都要靠我们老师来教导,作为身兼多职的副班主任,怎样做好起始年级的思想工作,让他们...
一年级怎样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读后感
“知”即让学生知道该干什么。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第一次离开妈妈的怀抱,独自过着一种陌生的生活,对于幼小的他们来说,真是前所未有的事,全然不知所措。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娱乐,什么时候洗澡,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起床,起床后怎么洗簌、穿衣、整理床被,都不知道。这时,老师就要一一告诉他们怎么做,并且耐心讲解,直到他们听懂会做为止。为了让学生尽快学会,我注意以自己的演示为主要方法,一遍又一遍地做给孩子们看,告诉他们毛巾要怎么样挂,脸盆里的洗刷用品怎么摆放,床头柜和抽屉分别放什么,衣服和被子怎样叠放,洗澡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直到每个孩子都能根据要求做一遍。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还开展了“谁的小手最巧”、“今天我当小老师”、“红花送给小能手”等活动,鼓励孩子们互帮互学。
“情” 即培养学生的情感。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手心肉,在家里过着妈妈宠着、爸爸护着的王子、公主般的生活,乍的来到全新的环境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他们会哭、会闹,会闷闷不乐,会精神不振,这样还能投身于学习吗?不可能。这时老师必须扮演好一个父母角色,与他们玩耍,与他们谈心,时不时抱抱他们、亲亲他们、摸摸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是爱他们的,就象自己的父母一样爱他们。慢慢的,他们就会忘记家里的生活,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久而久之,他们会对学老师、同学产生好感,也会快乐的学习、生活。
“理”即运用道理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知识指导。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所了解的知识较少,并对老师的一些要求理解的不够,这就需要我们用晓之以理的方法让他们懂得。比如要求学生午睡要安静,经常会有个别学生做不到,有的还会偷着讲话,会频繁起床小便,影响到别人。我就把书上讲解人体生物钟的知识告诉大家;休息时间,人的大脑也会处在休息状态,就需要有充分的休息。如果不入睡,大脑就要继续工作,就像一部机器一样,总是不停开着,这样大脑就会很累,我们的精神和体力就得不到很好的恢复,上课就会打瞌睡,这样就不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和学习。在比如要求学生不挑食,我就告诉学生:人的成长需要各种营养,这些营养就是靠不同的食品、蔬菜和水果提供的。如果长期挑食,就会使自己的身体缺少很多营养,就会经常生病,影响到自己的身体健康。
“行”即培养形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一个小学生应该在学习、纪律,卫生、安全、生活常识等方面遵循哪些规矩?怎么做对,怎么做不对?他们不能正确区分。我们老师要一一告诫他们,并让做的好的同学做出示范,让他们评,让他们辨,让他们学。对他们的言行举止不要一味指责、一味批评,而要多指出他们的闪光点,给他们自信,给他们鼓励,时刻鞭策他们、激励他们,给他们一个快乐向上的生活环境,让他们逐渐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同时,我也注意及时向家长汇报学生在生活习惯养成方面的进步,这样既让家长放心,又为孩子们回到家时能再次得到家长的表扬创造机会。
开学初一段时间一年级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难点,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过程。作为副班主任,既要当好一名教师,也要当好一名“父母”,更要当好一名知心朋友,给他们知识,给他们慈爱,给他们关爱,给他们友谊。让他们在舒适的环境中生活,轻松活泼、团结向上的氛围中学习,健康的集体里成长。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我认为自理能力主要分两个方面:
一是学习方面
二是生活方面的
一、学习方面
1、 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要先写作业,要独立有序的完成,一般是数学、语文、英语和其它科目的作业。先做会的,不会的留到最后解决。而且完成一样作业马上就放进书包,以免忘记。写完自已检查,检查作业我和孩子有个约定,如果自已检查出来的错误改过来就可以,如果是我检查出来的就要同样的题在出5-10个。我认为这样可以促进孩子自我检查的能力和主动性。
2、 只要是老师留的作业不管是交还是不交的都要完成。我跟孩子经常讲,老师留的作业是有一定道理的,不是随便留的,是根据你们学习情况而定的,所以,跟着老的步伐走是没有错误的。我认为这样可以培养孩子对老师的信任。
3、 就对作业而言,每天要有计划的进行。所胃的计划,就是让孩子知道完成作业后不是玩,而是要复习,每天复习的不必太多,只要坚持,这样时间久了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力。还有作业不能脱到第二天,有事往前赶着做。我认为这样可以培养孩子作业不拖拉的毛玻
二、生活方面
我把生活分为两个小部分:
一个是行为方面的
一个是思维方面的
一、行为方面
1、 孩子自已能作的事必须让他自已做。
2、 我主要保持三个原则就是“教”、“帮”、“放”。教就是在做事之前先要把事情用口述的形试跟孩子讲。帮就是在孩子做的过程中帮孩子度过一些难关。放就是做到家长绝对的放手,让孩子自去做。对于孩子做过的事情,家长要学会说“不”。我认为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行为上的自理能力
二、思维方面
1、 我主要是跟孩子不厌其烦的讲,在学校要做同学的知心朋友,做老师的帮手。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对同学要有耐心,耐心先听,然后认真想,最后主动做,这样才会交更多的朋友。认真的完成老师交的或大或小任务,不要遇到困难或者解决不了的事就去找老师,要学会独立思考后自已解决问题,这样才是老师真正的帮手。我认为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已独立思考完成任务的能力。
2、 要让孩子懂得给别人机会。我常跟孩子说:一提醒,二教育,三惩罚。我怎么跟你讲道理的,你就怎么跟别人讲。这样可以让孩子变得宽容。我还常说的就是无论是我自已范的.错还是因为别人范的错,都不要找借口,先找自已的原因,我认为这样可以培养孩子不推卸责任的能力。
3、 沟通与交流。每天我放学都会观查孩子脸上的表情,每天都会问这一天在学校做了什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有没有好消息和坏消什么的。时间长了,不用我问孩子就自已说了。把孩子当朋友换位想问题,多聊天,从聊天和交流中发现问题,然后给孩子见意,帮孩子分辨是非。一次次的多了,孩子就知道如何去处理问题了。
以上这些就是我的一些体会和做法,希望能给各位家长带来帮助。不过家长要像复读机一样,反复的说才有效。最后还有一点我要说是: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相信他们,并且给他们支持与自信。还有就是孩子都是鼓励中成才的,当孩子有了一点点的成绩和改变都要加强鼓励,必要时要奖励。
再次希望每一位的家长的孩子像小鸟一样快乐飞翔,将来能像雄鹰一样展翅高飞。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总结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总结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总结,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家长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做,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总结,快来看看吧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总结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研究,就是研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包括自己穿脱衣服及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自己洗脸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做到“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大人也可以帮着一起完成”。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家长眼里,觉得他们的孩子太小,尽量帮助他们把所有的事情全部承包下来,尤其是爷爷奶奶带孩子的过程中,由于溺爱、怕出小状况、怕不卫生等,将孩子所有的事情全部包揽下来,觉得这样才是爱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缺乏实践和锻炼,造成胆量小,自理能力差等。因此,我从孩子入园第一天起,就着手进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着重从为自己服务、吃饭、穿衣裤、分饼干、分牛奶、搬自己的凳子等方面进行教育。同时要求家长树立“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大人也可以帮着一起完成”的理念,组织亲子活动,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
实践证明,越是尽早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发展的越快,尤其是到中班以后,表现的最为明显。所以我觉得要尽早开始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总结2有自理的意识,才能进行自理能力的学习。那我们在实践中,应当如何增强孩子的自理意识呢?
家长观念要转变:
要让家长明确孩子虽小,但也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他们已经可以自己吃饭、穿简单的衣服等,作为家长要坚持引导孩子自己去完成,给孩子充裕的时间,切莫代劳。
要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让家长面对幼儿不可避免的失败,千万不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以免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要以鼓励、引导、示范等正面的方式进行,用榜样法、提示法、表扬法、示范法等方法进行教育。
教师工作要积极:
教师积极的语言暗示帮助幼儿建立起“我能行”的信心。幼儿的自我评价往往是建立在成人对他的评价的基础上,教师的评价对他们自我意识形成影响至深。在幼儿行为没有发生时,给予一个正确、积极的.暗示,幼儿的行为会向着这一暗示的指向去做。
用积极的评价,强化幼儿的行为。在培养幼儿自理意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给幼儿以积极的鼓励和表扬,不断地肯定他们,使其形成对自身价值的认同,建立起自信,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实践。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教师都通过集体表扬、物质(小红花)奖励、家庭宣扬等形式进行鼓励,让孩子树立“我能行”的意识。我想在这样反复培养的过程中,孩子的自理意识会不断的增强,从而转化为积极主动的行为。
幼儿生活自理意识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的结果,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的指导,积极向上的鼓励,结合家园同心,相信孩子的自理意识会有很大的提升。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总结3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年龄越小越单纯,可塑性越强,越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此时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及习惯越易成功。同时,小班幼儿的基本动作已发展得比较自如,他们已能够掌握各种运用大肌肉的动作和某些运用小肌肉的精细动作,这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而且他们自身也产生了独立地进餐、盥洗、睡觉、穿脱衣服的愿望。这时,成人既不能撒手不管,也不能包办一切,而要针对他们的发展水平,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机会,帮助他们实现生活自理能力的愿望。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指出:幼儿的智力发展应当同时体现在手指的操作、语言的表达和用脑的思考上,动手、动口与动脑三者之间有着息息相关的内在联系。从小给孩子一双灵巧的小手,是促进孩子思维发展、丰富其语汇、增强其自信心的基础和前提。我们不要荒废孩子双手上的智慧,要教给孩子一些实干、巧干的方法和技能,这是孩子学会生存、学会自主的起点。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幼儿的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四者认识一致、态度一致、言行一致、行动一致,才会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任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下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同心,只有这样,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