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通用10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通用10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1
今天读完了全部内容,最深的感受就是感动。全书的内容浅显易懂,就是一个个生活细节的真实写照,可是被如此用心的妈妈记录并感受了下来。被妈妈如此用心的爱包围着、环绕着,本书作者的女儿想不成才都很难吧,哈哈。
本书的作者教育孩子的理念就是:全部的爱和包容,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成长轨迹,总结下来,有三点值得读者们学习效仿:
一、每次遇到学习或成长中的一个难题,作者都是把自己放到孩子的角度上,去和孩子一起面对解决。这样的方法,为孩子以后面对一些学习或生活的难题时,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即:把自己放到当事人的位置中,一起协商解决,而不是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俯视地解决;
二、尊重孩子的选择,这种尊重不仅指小的方面,在大的方面,作者也是先考虑孩子自己的选择,而不是考虑家长的经验。这样做慢慢形成了孩子独自决断的非常重要的能力,这个能力,应该是一生都受益无穷的;
三、作为孩子的妈妈,在书中也是无意地透漏了自己在孩子小的时候阅读了很多育儿和教育方面的书籍,即:作者对教育孩子的这些理念建立在阅读大量的书籍之后,就是说,作为孩子父母本身的个体,是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的。只有先照顾好了自己,这种照顾既包括身体的照顾,也包括精神的照顾,才能在一定量的知识体系里,带着获得的智慧和理性,充满信心地去引导孩子。所以,自我成长,永远是每个人一生最重要的事项之一。
读完此书后,更深地体会到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对任何一个方面的困惑、不解、矛盾和不知所措,在对应的书中都能找到答案,关键是愿不愿意去找,去发现。一旦找到了,这个解决办法必定是受益匪浅和长久的。
再次感谢本书的作者,帮助我解决了面对上小学一年级女儿的许多不知所措,不仅解决了,而且现在非常地确定自己要怎么做,如何做,希望更多的人能读一读这本书,谢谢!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2近段时间,有幸拜读了刘称莲老师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刘老师对孩子的精心照顾、睿智用心深深打动了我。在书里,陪伴也是一种爱这句话给我的触动很大。
对于陪字,我是有着深切的体会的。虽然身为教师,但同时我也是一位家长。在向家长们学习的同时,我也在自己摸索着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在对孩子的陪伴方面,我深感不足和愧疚。
在看《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时,作者对孩子的精心照顾,用心之深打动了我,也触动了我。我在反思我的时间都去哪了?是不是除了工作之外,我真的没有更多的时间陪孩子?工作之外的时间我在干什么?
现在想来,恐怕不是我没有时间,而是认为对孩子的陪伴不那么重要。现在更深切的明白:对孩子的爱不是给他攒了多少钱、花了多少钱、买了多少礼物、为他洗了多少件衣服,而是体现在我们是不是能真正静下心来,陪伴孩子。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在陪伴中倾听孩子、理解孩子,成为孩子的心灵港湾。
孩子们稚嫩纯真的心灵还感受不到物质的重要。他们真正渴求的、需要的是每天父母的拥抱;需要感知在父母眼里自己是多么的重要;需要父母给与他安全感;更需要知道当自己失败时、受挫时、父母会在家里等着他,给他安慰,而不是他一个人孤零零的承受。
说到这里我还是深感愧久,自从有了闺女,我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了她的身上,对儿子的照顾太少了,总认为闺女小,需要更多的关爱,完全忽略了儿子的感受,我常对儿子说,你是哥哥要让着妹妹,虽说也不错,但在儿子心里也许不这样,总认为妈妈不管我了。有段时间儿子到家就发小脾气,我批评他,老大不小了,怎么能那样。后来才想,原来这是儿子在发泄心中的不平,细想是自己的不对,这些曰子对儿子的陪伴太少了,应该多些时间陪陪这个小孩。
现在懂得了:养育一个孩子,不是用钱,而是用心!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3读了《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相比辰辰父母,我们对孩子的付出太少了,虽然我们对孩子的衣、食、住、行关注较多,甚至可用无微不至来形容,但对孩子好习惯的培养做得远远不够,自身的行为也没有为孩子提供好的范本。
就拿阅读习惯培养来说吧,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孩子有时也能静下来看一段时间的书,大概一二十分钟的样子。但孩子主动看书的时间很少,因为玩对他来说无疑更有吸引力。为什么自己的孩子是这样的呢?看了《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知道问题根源在于我们家长做得不好。
如今信息时代,我们不要说做到天天自己捧书阅读,就是少看电脑、电视和手机,都很难。一方面是工作生活娱乐离不开,另一方面是难以摆脱这些信息媒介的诱惑。从孩子的角度看来,你们家长不是玩手机,就是看电脑电视,凭什么要求我做完作业,还要课外阅读?多不公平哟!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书中提到:无论是辰辰妈,还是郑渊洁,以及知名的众多教育专家,都强调父母阅读行为给子女的示范作用。极端的示范案例据说是一位工人老爸,几乎不识字,但仍在孩子面前多年捧书苦读,最终影响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学有所成。
看来,改变孩子,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真得从我们家长做起。
首先,避免或减少在孩子面前看电视玩手机,不用电脑玩游戏或娱乐。
其次,引导孩子阅读。找孩子有兴趣的书:笑话、故事、科普等书籍都可以试一试,让孩子有书可读。
最重要的,是和孩子一起读,潜移默化中让孩子渐渐爱上阅读。
不管家长有没有阅读习惯,这几条首先应该努力做到。当然,家长能有阅读的习惯最好。否则,想寄希望于孩子自动喜欢阅读,不太现实,也是未尽到做家长的责任。
俗话说得好:身教甚于言传。教育孩子,从家长做起!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4《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是一位平凡而优秀的妈妈所做的真诚分享。她用质朴的笔触,重温了女儿小学成长的点点足迹以及这些足迹如何为女儿铺就了通往北京大学的坚实台阶。
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全文,文中的很多观点给了我启发和共鸣,也让我深深的审视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再顽皮的孩子身上也有很多闪光点,只是如何发现它。邵思文是从小就是一个很顽皮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他和几个男孩子上课打闹,被老师请到教室外反省,没想到,这几个男孩子居然跑到走廊尽头的小屋子里去撒尿。王老师发现后,当然是气炸了,但他没有马上批评孩子们,而是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孩子们的回答很简单,因为想要上厕所,而教室外没有厕所,不得已选择了那间屋子。王老师发现孩子们找到了“上厕所”这个问题解决方法,虽然这个方案不是最佳的。他首先表扬了孩子们自己想办法解决了问题,接着让孩子们自己做错的事情自己解决——拿着拖把去打扫了屋子,最后让大家想想这个事件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孩子发言很踊跃,也想出了很多更好的办法。在孩子貌似铁定被批的行为下,王老师发现了孩子能想办法解决问题这个小小的闪光点,并鼓励孩子放大这个闪光点,独立解决更多的问题。其实教育就是发掘孩子闪光点,并引导孩子把闪光点扩大,成就更多闪光点的过程。
学习的本质就是学会自我学习的方法,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人的一生,一直处于不断学习的过程,跟学历无关,即便拥有再高的学历,也需要不断的学习。让我们受益终身的就是好的自学方法,为什么有的人看了书就是看了,没有感悟没有收获没有提高;而有些人,不光看书,连看人家做一件事情,都会总结会积累会成长。只要我们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方法,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任何难题就可以解决,成功只是早晚的事情。书中给我很多帮助孩子养成学习好习惯的方法,很实用,很有效。
所以,让我们放低期许,放慢脚步,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引导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5读了《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感觉特别好,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非常贴近孩子的实际,是一本很好的家教指导丛书。现在社会上好多书只有理论缺乏可操作的方法,这本书不同,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读了一半就把它推荐给了家长,我想家长朋友们读后或许与我有同感。现把自己感触较深的片段推荐给大家,与大家共勉。
说说实用性。比如阅读篇中说到,书要放在家里最容易拿到的位置,沙发、茶几、甚至地上等等。读完这部分,她读到这一方法我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原来书还可以这样读,特别是放到地上的阅读方法,恐怕大家都不会这样去做。看来要使孩子爱上读书,我们做家长的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再比如:学习篇中讲到的“专时专用”就是“专注力”的培养,这是很好的教育方法,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息息相通,有的习惯的培养的确是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的,而非一定等到学习的时候培养。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对家长的一种考验。
说说可操作性。这里的很多方法可以拿来即用,比如:与孩子一起写“下水文”,增进家庭沟通的“家庭邮筒”,“契约条款”,特别是爸爸的“特别欢迎仪式”,都让我深受感触。以及后面,为了给孩子改掉粗心大意坏习惯而建立的“错题本”,还有收集孩子成长的笔记等等。这些我们都可以用在自己孩子身上,用在自己家庭里。
我感触很深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读完这后,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一个成功孩子的背会一定有一个成功的父母,一个有心的父母,一个能理解孩子的父母,一个愿为孩子付出的父母。不懂得孩子,就培养不好孩子!爱孩子是一种本能,但是如何去爱,却是一门伟大的学问!她说的这一切的一切都看似简单,却难在坚持和有心!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吧,它可以使你认识一位了不起的朋友!它可以帮你分担育儿路上的忧愁!它可以指导在育儿路上怎样去解决一些现实的困难,它也可以鼓励你在育儿路上勇往直前!它更可以用人格魅力影响你!影响你的家庭!改变你的孩子,改变你的家庭!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6尧尧还有一年半就要上小学了,为了将来能游刃有余的担任小学生妈妈的角色,本周我花了大概3,4天的时间读完了刘称莲老师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完后感觉收获良多。以下是我觉得值得大家注意的几点:
首先,应该鼓励小孩子多玩、多运动,在玩乐中学习,能够弥补在一般意义的学习中学不到的知识和能力。例如,爬山、拼图等能锻炼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经常运动能使孩子保持充沛的精力。
第二,多读书,多多益善,养成阅读的习惯。可以经常去图书馆读书。这一点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现在很多图书馆都鼓励在里面读书,可以在图书馆里阅读很多的书,这是在家里阅读没法比的。遇到特别好的书也可以买回家里反复阅读。输入多了,知识面自然扩充了,输出也会变得相对容易。
第三,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如果暂时跟不上学校进度,家长也不用着急,重要的是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且每个孩子都有其擅长和短板,家长应该能及时发现孩子的特点,并针对特点制定对应的措施。
第四,经常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给予肯定,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第五,引导孩子喜欢自己的老师,只有喜欢老师,才会喜欢上学和学好老师教的课程。
第六,如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规定的时间里做定好的事情,如果临时有变化,也要彼此协商好弥补的方式。
第七,如何学好语文?多输出,例如多写日记等,如果孩子不会写,可以口述,家长记录。如何学好英语?多输入,每天听英语音频,逐步背诵好的语句。
第八,在孩子低年级时,要多陪孩子读书、游玩,多鼓励孩子,满足孩子对于亲情的需求和对于自己的认可。在孩子高年级不需要自己时,适当放手,不随便干预孩子的事情,使孩子不对自己形成依赖,也不使自己对孩子形成依赖,彼此独立才能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
第九,多和孩子沟通,不利用家长的权威随便决定孩子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而是大家商量着来。希望孩子做的事情,家长首先要做到,例如,不许孩子上网玩游戏,家长就不应该上网玩游戏。孩子最善于模仿,一般家长喜欢干什么,孩子也会喜欢干什么。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7《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很合我的口味,刘称莲老师的很多做法值得我学习。
其中让我感受深刻的是学习篇——学习是一颗糖,这一部分的第二篇:寻找孩子喜欢上学的“吸铁石”。文中说道,小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就是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并对学习充满兴趣,只有这样,他才会对学习充满热情并不断地成长进步。所以没有必要刻意在孩子的学习上花太多的心思,而是想办法让孩子爱上学校,爱上学习,让孩子渴望和小伙伴交往,孩子有几个好朋友,就如同有了几块孩子上学的“吸铁石”,让孩子期盼和老师见面,想方设法让孩子喜欢上每一位老师,从内心崇敬老师,孩子才会爱上老师的`课程,并努力学习。让孩子的好奇心得到呵护,“副科”同样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动力,让孩子觉得学习是生动有趣的,从而爱上学习。让孩子的成就感得到满足,不断的夸奖和鼓励孩子,满足孩子的成就感,让孩子越来越自信,而自信又是孩子做事情成功的基础。作者的实践处处绽放着独特而有效、用心而无痕的教育智慧。
作为老师,我从中可借鉴的非常多,如何能将自己的课上的生动有趣;如何能做一位有魅力的老师去吸引我的学生;如何让学生爱上学校、喜欢上学;这是我需要思考和学习的。
小学是孩子成长的重要起点,这六年可能会影响他人生后面的六十年。孩子的成长是自然且独特的,作为孩子的小学教师,我们需要给孩子更多的引领,这就需要我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不断的创新,用自己的爱和智慧同家长朋友一起为孩子引航,静静等待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8在网上看到《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家庭教育书籍,觉得心里有些触动,正好儿子刚上高中,我就毫不犹豫的买了这本书,理由是这本书是推荐给家长看的。
回到家之后,利用空闲时间慢慢品读,更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读了一遍后,又挑重点地方读了第二遍。本书的作者是刘称莲。她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在培养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从实践中摸索出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倡导和谐的亲子关系,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孩子,18年的时间,她培养了一个素质全面,成绩优秀的女儿,她的女儿同时被北大和香港大学录取。本书重点记录了她的女儿在小学阶段成长的点滴。
读完此书,作为教师的我才感觉到对自己儿子的教育与人家相比真的是汗颜。在培养孩子的写作潜力上,我没有像作者那样给孩子写作文;在培养孩子的耐心时,我没有像作者那样陪孩子一齐玩拼图,让孩子从中体会到输得起的人生态度;在节假日,我很少把逛书店作为孩子休闲交流的地方,让孩子泡在书海中学习和感受等等,这一桩桩事例,无不体现出作者的出发点,都是基于有利于孩子成长来思考的。
回想儿子在上小学的的时候有主动读书的愿望时,我没有吝啬钱,给儿子买了全套的《淘气包马小跳》。看到儿子捧着新爱的书读的时候,我真的感觉的由衷的高兴,当儿子读完这一套之后,又读了杨红樱的《笑猫日记》和《漂亮老师和坏小子》系列,但远远不够。如今儿子读完的书包括了校园文学、四大名著、科普知识等等,只要是儿子买书的要求,我一律同意。此刻我感觉到儿子写作文不在像以前那样词穷了。书读多了,他的想象力也丰富了,孩子真的是爱上了阅读。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9自从有了孩子以来,特别是孩子上小学以来,陆陆续续读了一些关于孩子教育与成长的书,说实话受益良多。就像有人说过,我们购买了一个新产品会有一个说明书,而我们生了一个孩子,作为新手上路的父母,我们没有惯例可循,我们在摸索中前进,与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其实有了孩子,特别是孩子上小学以来,我发觉做父母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做了。孩子大了有他独立的思想和想法,他的想法越来越与我们的想法不一样,如何在这中间引导他的想法符合我们自己的想法,其实我自己都有点困惑。关于孩子的学习也是这样,有时我觉得成绩不是最重要的,但是我自己在面对孩子的成绩时一样会紧张,会觉得有压力。特别是二年级开始,我觉得应该让孩子自己学习,养成不需要妈妈的习惯,可是他的成绩就会起起伏伏,很多知识掌握得不牢。在这中间是一种纠结与担心的心情,特别是当孩子成绩不好,表现不好的时候,我自己都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来教育孩子。所以读了这本书,我还是有一些触动的,我希望用一些适合孩子也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培养孩子。让我自己陪着孩子慢慢的成长,而不是我去代替孩子成长。很可能现在孩子一时表现会不到位,希望在以后的时间让孩子能够自由快乐的成长。我要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接纳他所发生的一切,然后陪着孩子一起面对,一起成长。
然后,在孩子的成长中离不开学校和老师,我很庆幸给孩子选择了一个开放而拥有良好校风的学校,很庆幸孩子遇到了有爱心而且认真负责的老师,在这方面我要做的就是经常跟老师沟通,发现孩子的问题,与孩子一起共同面对,并解决问题。让孩子爱上学校,爱上老师,爱上学习,让他在健康的环境下茁壮成长。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10《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的作者是刘称莲。这是一位平凡而优秀的妈妈所做的的真诚分享。她用质朴的笔触,重温了女儿小学成长的点点足迹以及这些足迹如何为女儿铺就了通往北京大学的坚实台阶。 去年家长会,我向家长们推荐此书,我觉得此书不仅适合加油宝贝的父母们阅读。作为教师,阅读此书,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方面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里,我就向大家简单介绍我工作中能用得到的经验。本书我最喜欢的是阅读篇这一章。阅读篇讲述了李若辰的父母从小为她营造阅读氛围,陪她一起读书。在家庭条件不不好的情况下为了让她能多读书,为她买旧书,一有空闲就陪她到书店读书,为她创造了喜欢阅读、方便阅读的好环境。并且借鉴了好的教育方法用到女儿身上,还为我们推荐了不少好的书籍。
说到让孩子阅读我觉得这方面很重要。一个人仅仅靠眼睛耳朵大脑吸收得来的知识远远比不上从书籍中获得的多。这也就是说,阅读将会给人带来更丰富的知识。那么,从小怎样使孩子喜欢阅读,学会阅读,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答案。要培养孩子喜欢阅读首先得给孩子创设阅读环境,其次家长得以身作则,陪着孩子阅读。此做法不仅适用于家长,我觉得身为教育工作者同样也能用得上。
当我读完阅读篇后,真感觉我在学生面前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太少了,导致学生的作文水平没有提高。所以,今后我要给些时间让学生们阅读,课间陪学生阅读,多给学生推荐阅读好的书籍,并给孩子们制定一些阅读计划。
各位家长朋友、同事,让我们一起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孩子创造好的看书、学习氛围。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1刚一开学,我就动员办公室的几个老师一起买了好几本关于教育的书籍。给自己规定的是每月至少读一本书,现在细细想来,自己还算超额完成计划。其中刘称莲老师写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很合我的口味,刘老师对孩子的精心照顾、睿智用心深深打动了我。读的过程,细细地与我的教育观作了比较,哪些我也是这样做的,哪些是我可以借鉴的。读完之后,随即又买了几本,让它真实有效的在家长的人群中传读开来,毕竟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大家的陪伴。这本书的封面特别雅致,一个可爱的孩子在一位母亲的陪伴下,悠然的漫步在郁郁葱葱的路上。虽然是两位远去的背影,但是温馨的画面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和无比的幸福。《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一共分为六个部分,刘老师分别从生活、阅读、学习、品格、心理、沟通六个方面,通过具体事例讲述了自己陪女儿的成长历程。我就以下两个方面来对照自己是如何陪学生一起成长的。
阅读篇——泡在书海里
刘老师讲到“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阅读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上阅读。对于阅读,家长要做的就是:一是让孩子有书读,二要让孩子读到书。‘有书读’就是要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读到书’,就是要让孩子能够接触到书。”
想想我们班的学生阅读从一年级入学就开始渗透了,后来学过拼音之后,许多孩子从撕不烂的小图画,小漫画到精美的小故事,从优秀的童话故事到《寓言故事》《成语故事》,从《儿童百科全书》到《中华五千年》,读书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由刚开始的我读他们听到现在很多孩子都可以向大家说出自己最近读书的收获。很多次看到班级的书在旁边凌乱的放着,心里虽然叹息这群孩子怎么还没有整理的习惯,但是心底却是欣喜的,假如每天书柜都是整整齐齐,无人理睬,那不就傻眼了么?想到这些,安排两个学生再次整理一下,顺势在引导下次我们擦亮眼睛看谁能把书放得整齐,随着借书秩序越来越规范,书柜也越来越来整齐了,丢书的现象也消失了。相信越来越多的知识和好的习惯也在他们的脑海里积累着。
学习篇——学习是一颗糖
刘老师讲到“小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就是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并对学习充满兴趣,只有这样,他才会对学习充满热情并不断的成长进步。所以没有必要刻意在孩子学习上花太多心思,而想办法让孩子爱上学校爱上学习。”
对待这一届的孩子,说真的宽容了许多许多:
1、原来书不会背的不许回家,现在变成了不会背的鼓励他多读几遍再加上还要复习就行了。
2、原来作业交不齐影响第一节上课情绪,现在第一节上课之前不问交作业情况。下课后没完成的补一补就可以了。
3、原来孩子写字不认真的有撕掉重写现象,现在写不好的,放学后我会找出与他写字水平相当的进行书写比赛,结果一个比一个写得认真,看着自己书写的作品,脸上不禁露出了既羞涩又甜蜜的笑容,当然也得到了大家对他们的肯定,随后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贴在自己的家的书桌上,警示自己以后要照着这样的字体去完成功课。每次比赛活动都有效果,还能坚持一段时间。唉,慢慢来吧。
是啊!只有让孩子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才会和你合作,才会快乐专注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尤其是低年级,我们不能给孩子太多的负担和压力,只希望能在我们的帮助下给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惯即可。
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某些教育思路有了坚定的认识,感受到了陪伴也是一种爱,我们做父母的做老师的要学会将深沉的爱化为耐心、温暖、智慧的守候,静下心来陪伴孩子,全身心的爱护孩子,耐心陪伴,静待花开!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2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育儿方面的书也看过不少,但我最喜欢的是刘称莲老师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我前天又看了一次,真是屡看不厌。书中以刘老师的亲身经历,从生活、学习、阅读、品格、心理、沟通6个方面详细列举了很多育儿的方法和故事,真实又实用,读后让人收获颇丰。这次我就从学习、阅读、沟通三个方面聊一些我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在学习篇里,刘老师提出“兴趣班的选择要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这点我特别赞同并深有体会。我是在女儿四年级的时候看到这本书的,四年级之前我给她报过四个兴趣班,先后是舞蹈、美术、游泳和电子琴,与其说“兴趣班”不如说“课外班”恰当些,因为这些班除了“美术”是她喜欢的,其它三个兴趣班都是我为了不让她输在起跑线上强加给她的,特别是电子琴,钱花了不少也没学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最后她痛苦的对我说“妈妈,我压根就不喜欢电子琴,我也没这天赋,就别再折磨我了,放过我吧”!最后我果断放弃了。
而她喜欢的“美术”到现在还坚持着,每次去上课都很高兴,因为喜欢,所以进步也快,尤其儿童画方面,已经画得特别好了!
所以对于兴趣班的选择,我很赞同刘老师说的两个原则:
第一,要尊重孩子的兴趣;
第二,要尊重孩子的天分。二者缺一都很难学好。
在阅读篇里,刘老师说:“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阅读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上阅读;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看电视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看电视。”对这句话我感同身受。从二宝4个月,我就开始给他读各种绘本,一直坚持到现在。所以他的语言发育的比较早,一岁半的时候,所有的话都会说了,现在两岁八个月,经常会恰如其分的用些成语。
从二宝会走路开始,我就在家里的各个角落放上书,好让他能随时拿到书,看到书,所以现在他每天都会静静地看上几本书,每次都能坚持一个小时左右。有一次我有急事,就把他暂时放在了邻居艳艳家,忙完去接他的时候,艳艳开门就说:“你儿子懂的可真多呀,会讲那么多故事,说话还会用成语,你怎么教的?我儿子每天净吵着看电视,不让他看就闹。”我说我家8年都没电视了,客厅里放的最多的就是书,每晚都坚持给他读绘本。她说“天哪,不看电视,那怎么受得了,我给他也读过绘本,可就是坚持不下去!”我知道我解决不了她的.问题,然后谢过,接上孩子回家了。是啊,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孩子眼里父母就是自己的标杆,大人都不能自我管制和约束,谈何要求孩子呢!在沟通篇里,有一节是讲关于学生给老师送礼物的。有孩子读书的父母都知道,每逢过年过节,尤其是“教师节”,孩子们都会送些小礼物给老师,以此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恩,很多家长也支持孩子们这么做。
我的女儿一直也是这么做的,她送给老师的有时是一个苹果,有时是一束鲜花,去年教师节的时候,女儿自己做了一只呆萌的小兔子送给了老师,结果晚上老师在朋友圈里还晒了她的礼物,评论里加了一句“我喜欢这个小呆萌,谢谢宝贝儿”,女儿看到后兴奋了好久。
可是第二天女儿放学回到家却对我说:“妈妈,妈妈,告诉你个秘密,今天我去老师办公室的时候,她正在打电话,我听她说“回头我把票给你的儿子,让他给你带回去,以后不要再送这种礼物了,你的心意我领了,即使你不送礼物我也会好好教育他的!”然后把电话就挂了,看着挺生气的。妈妈,你说是不是有人送了太贵的礼物给老师呀?”我说:“也许吧,不过你不能在班里说这件事哦!”女儿答应着回房了。
这件事我一直记在心里,至于该怎样给老师送礼物,我比较赞同刘称莲老师的观点:“作为学生和家长,尊敬老师是应该的。不过家长应该本着尊敬老师、感谢老师、爱戴老师的宗旨去准备礼物,应该传达出父母和孩子真正的心声,而不应该有任何功利目的,也不应该以贵贱来衡量礼物的价值。
如果我们这样做了,孩子就会懂得,对老师真正的感恩并不体现在教师节礼物的贵重上,而应体现在每一个对老师充满感情的日子里,而教师节,则只是一个表达感恩之心的好机会罢了!”
我个人认为:不管是教师节,还是其它节日,给老师送礼物时,都应该遵循这个宗旨。礼物是轻的,但孩子们对老师的情义是重的,这才是最重要的!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3《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很合我的口味,刘称莲老师的很多做法值得我学习。
其中让我感受深刻的是学习篇——学习是一颗糖,这一部分的第二篇:寻找孩子喜欢上学的“吸铁石”。文中说道,小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就是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并对学习充满兴趣,只有这样,他才会对学习充满热情并不断地成长进步。所以没有必要刻意在孩子的学习上花太多的心思,而是想办法让孩子爱上学校,爱上学习,让孩子渴望和小伙伴交往,孩子有几个好朋友,就如同有了几块孩子上学的“吸铁石”,让孩子期盼和老师见面,想方设法让孩子喜欢上每一位老师,从内心崇敬老师,孩子才会爱上老师的课程,并努力学习。让孩子的好奇心得到呵护,“副科”同样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动力,让孩子觉得学习是生动有趣的,从而爱上学习。让孩子的成就感得到满足,不断的夸奖和鼓励孩子,满足孩子的成就感,让孩子越来越自信,而自信又是孩子做事情成功的基础。作者的实践处处绽放着独特而有效、用心而无痕的教育智慧。
作为老师,我从中可借鉴的非常多,如何能将自己的课上的生动有趣;如何能做一位有魅力的老师去吸引我的学生;如何让学生爱上学校、喜欢上学;这是我需要思考和学习的。
小学是孩子成长的重要起点,这六年可能会影响他人生后面的六十年。孩子的成长是自然且独特的,作为孩子的小学教师,我们需要给孩子更多的引领,这就需要我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不断的创新,用自己的爱和智慧同家长朋友一起为孩子引航,静静等待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4前两天读了《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感觉特别好,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非常贴近孩子的实际,是一本很好的家教指导丛书。现在社会上好多书只有理论缺乏可操作的方法,这本书不同,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读了一半就把它推荐给了家长,我想家长朋友们读后或许与我有同感。现把自己感触较深的片段推荐给大家,与大家共勉。
说说实用性。比如阅读篇中说到,书要放在家里最容易拿到的位置,沙发、茶几、甚至地上等等。读完这部分,她读到这一方法我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原来书还可以这样读,特别是放到地上的阅读方法,恐怕大家都不会这样去做。看来要使孩子爱上读书,我们做家长的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再比如:学习篇中讲到的“专时专用”就是“专注力”的培养,这是很好的教育方法,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息息相通,有的习惯的培养的确是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的,而非一定等到学习的时候培养。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对家长的一种考验。
说说可操作性。这里的很多方法可以拿来即用,比如:与孩子一起写“下水文”,增进家庭沟通的“家庭邮筒”,“契约条款”,特别是爸爸的“特别欢迎仪式”,都让我深受感触。以及后面,为了给孩子改掉粗心大意坏习惯而建立的“错题本”,还有收集孩子成长的笔记等等。这些我们都可以用在自己孩子身上,用在自己家庭里。
我感触很深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读完这写后,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一个成功孩子的背会一定有一个成功的父母,一个有心的父母,一个能理解孩子的父母,一个愿为孩子付出的父母。不懂得孩子,就培养不好孩子!爱孩子是一种本能,但是如何去爱,却是一门伟大的学问!她说的这一切的一切都看似简单,却难在坚持和有心!
推荐大家看看《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吧,它可以使你认识一位了不起的朋友!它可以帮你分担育儿路上的忧愁!它可以指导在育儿路上怎样去解决一些现实的困难,它也可以鼓励你在育儿路上勇往直前!它更可以用人格魅力影响你!影响你的家庭!改变你的孩子,改变你的家庭!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5首先非常感谢相约群,感谢乐爸,感谢群里的管理员,给我一个试读《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的机会!
周六下午,南方的天气也开始微微转凉了,彼时我正喝着龙井茶,随便翻看着《知道点。中国文学》。突然接到快递电话,要下楼取件。当我牵着女儿的小手一起下去时,还以为又是孩子的样刊。谁知一打开包裹,竟是我的试读书《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
我马上放下正在看的《知道点。中国文学》,捧着新书读起来。书的封面非常清晰。一条郁郁葱葱的道路上,一个母亲和自己的孩子正在前行中,透过背影,似乎看到了那浓浓的母爱和听到了一路亲切的呢喃。
我已经很多年看书就纯粹看书,都不爱拿支笔画重点了,但是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 和这无比温馨的封面图画,我竟不由自主的拿起铅笔,准备好好来做阅读记号。这种感觉久违了,从大学毕业后似乎都忘记这么做了。
翻开封面,看到目录,这个不一样的目录。出书共分为六个篇章。
首先是生活篇:刘老师(此书作者刘称莲,我简称刘老师)说玩物不一定丧志,尤其是说到家庭日,说到孩子要去亲近大自然,我一一对照自己的所作所为。刘老师说在周日不给孩子学习任何东西,就是要出去亲近大自然,和同伴一起玩,我自己也一直是这么做的。但是我看到老师说的“一个月才完成的拼图”。我不禁脸红了,我一直批评孩子没有耐心,做一件事都是坚持一下就放弃了,可是孩子从小到现在,我基本没有陪着孩子认真拼过图,更不用说拼一个月了。孩子他爸更是小孩经常弄彩泥,弄得地板脏,于是他几乎禁止孩子玩彩泥,更不用说大人陪着孩子一起做手工,做拼图,玩彩泥。我深感惭愧!感谢此书让我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做得不好,需要改进。
阅读篇
刘老师说父母为孩子创造的阅读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阅读。要让孩子有书读,读到书。刘老师提倡经常带着孩子去书店,这一点我觉得我做得还可以,但是在反复阅读工具书上,我需要继续鼓励孩子。我旁边有朋友在笑自己的孩子为何反复看同一本书,并觉得奇怪时,我都有跟朋友解释这是正常现象。
学习篇
刘老师说学习是一颗糖,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比喻,觉得非常新鲜,也非常准确。的确要想孩子热爱学习,首先孩子必须热爱学校,热爱自己的老师。家长要去寻找孩子喜欢上学的“吸铁石”,还有刘老师独特的方法,去应对错题,我觉得这非常有启发性。平时我也喜欢把孩子的错题集中记录在一个本子里,这样需要复习时,先把平时出错的题先巩固。
品格篇
刘老师提醒家长想要孩子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首先必须是尊重和孝顺长辈,维护和爱惜班集体荣誉的小学生,我觉得这点很重要。有些家长往往忽视了,只在乎成绩,而忽略了对孩子品德素质的培养,那么得不偿失。从小就要教给孩子一定的技能,以防孩子将来变成“啃老族”和“白眼狼”。
心理篇
让天使自己飞翔。刘老师提倡家长要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要相信孩子自己的能量,他们完全有能力照顾好自己。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亲子沟通需要心的交流。和孩子做有效的交流,有效的交流必须注意方法。这一点非常重要。
沟通篇
刘老师家用邮筒和“BBS”和孩子交流,让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重视和爱,这样孩子也会重视和爱自己,唯有这样孩子才能找到自信,而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首先的必要的前提。
读到这本书,我好像找到了一本做个合格的小学生妈妈的教材,于是一口气就把整本书读完了,并且计划反复看。非常感谢刘老师把自己如此宝贵的经验和大家分享,让我们在育儿的路上有准备,有计划,一路走下去,会轻松不少!
刘老师整本书都是用质朴而细腻的文笔,通过一个个小小的故事,让人感受到陪伴也是爱,让人感受到教育需要智慧,需要耐力,并且需要阳光和开放的心态。孩子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所以不要因为自己的虚荣心而一味地要求孩子和别人攀比。做家长的必须要有耐心,让孩子在各个方面把基础打扎实了,慢慢等待孩子成长,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6说实话,我很少读国内的各种育儿圣经,觉得绝大部分都是空洞的理论或者过分强调学习的技巧性,然而最近学校老师推荐的这本《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却是一本拿起就放不下的好书,作者刘称莲老师用一位母亲温柔细致的笔触,从生活、阅读、学习、品格、心理、沟通这六方面,通过女儿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个小事例讲述了自己陪伴女儿的成长历程,字里行间充满的是浓浓的父母之爱和睿智用心。在刘老师女儿成长的道路上,我看到的不止是孩子的进步,更多的是父母的陪伴和引导,一家三口并肩行走的温馨足迹。
我们家也是对孩子的教育比较用心的,在读书的过程中也不时把自己的育儿观跟书中对比,很庆幸大部分的观念都跟作者不谋而合,针对小学阶段的学习引导,则书中有些观念是可以借鉴的。
无论是《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还是我们家的育儿观,都可以总结为“尊重、陪伴、引导,见证孩子一路成长”。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家长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权利,耐心倾听孩子的声音,跟孩子平等地沟通,尊重孩子的身心发育阶段和特点,而不是用所谓的家长权威居高临下地教育。我相信,只有得到了充分的尊重,才能发展为自尊、自信、平和、友善的孩子。而孩子的所有发展,都建立于此。
刘老师的这本书里,我们也不难发现,他们并没有“教”孩子多少,而是在父母的言传身教和默默的陪伴中,孩子自然而然就养成了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家长不是教育者,而是陪伴者和引导者,要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长大,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而不是把家长的意志强加于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时间,“孩子的进步似乎是自然而然且无法阻挡的一个过程,家长只要用全心的爱去陪伴,并静静地等待和欣赏就已足够。”
家庭教育观念基本一致的前提下,看刘称莲老师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很多时候都不禁会心微笑,同样的“游戏时间”和“家庭日”,女儿上小学前赠她的寄语和“要求”—认真地学、开心地玩,二者同样重要,探索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润物细无声式的阅读习惯培养,给孩子打开一扇广泛阅读的门,通过各类书籍了解整个世界而不仅局限在童话、公主之类孩童主题;从归纳整理自己的玩具书籍开始培养孩子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技能,教会孩子钱从哪里来,怎么支配自己的零花钱;获得知识比分数更重要,错题不可怕,每修改一道错题就是一次进步,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跟孩子随时保持平等顺畅的沟通……
教育没有点金术,成功亦没有标准,“健康、善良、快乐”,这是我们对采葳生命之初的期望,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就是教育的成功;内心的安宁平和,就是幸福的本源。我们只愿陪着我们的孩子,见证她一路成长,绽放生命的美好。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7在申请这本书之前,我就已经从很多优秀的家长那里得到了许多关于这本书推荐,所以自己对刘称莲老师的这本书很是向往,感谢感谢喆妈公益阅读使我有幸阅读这本《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
这本书共分生活篇,阅读篇、学习篇、品格篇、心理篇、沟通篇六大部分。刘老师用质朴而细腻的笔触,重温了女儿小学成长的点点足迹,让我这也陪女儿马上就要度过六年小学生活的妈妈感触颇多。
生活篇。刘老师说玩物不一定丧志,在玩的过程中,孩子轻轻松松地学到了课堂上不可能学到的知识。尤其是说到家庭日,说到孩子要去亲近大自然。对此我想我们努力也给了洋洋精彩的户外活动,只要洋爸在家,他总会在周末带上洋洋去郊外、植物园游玩。每个假期我们都会选择到外地旅游,我们也跟刘老师一家一样,在青岛欣赏到海上日出,那喷薄的日出不只让孩子感到心灵的震撼,就是我们这些大人也为些感叹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刘老师说在周日不给孩子学习任何东西,这一点我们可能没有做到,有点小遗憾,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还是怕孩子伤不起。不过好在孩子并没有因此埋怨过我们,毕竟她在这种学习中找到过好的朋友,结识了好的老师,也提高了学习的成绩,自己认为还是利大于弊的!
刘老师说要带着孩子养殖与种植,体验生命的神奇。我们也曾带着洋洋来观察动植物。因为过敏,我们喜欢动物,但只养过小鱼;我们喜欢植物,家里却只有吊兰。小鱼我们家养了一缸又一缸,送朋友,送亲戚。每一次小小鱼儿的诞生都是被洋洋发现,但真正伺候“月子”却要靠我们两位“高级月嫂”了。
阅读篇。刘老师说父母为孩子创造的阅读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阅读。要让孩子有书读,读到书。刘老师提倡经常带着孩子去书店,这些我们肯定能够做到。洋洋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喜欢阅读,还没有真正认字时,每晚睡前都能自己翻书近半小时,但是在读报这方面我起得模范作用不好,因为我不太关注时事新闻。洋爸带着孩子看新闻时,还总被我以各种借口调台了。今年还是洋洋当上了晚报小记者,我们才开始订晚报。不过我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现在每天中午我们都听新闻广播,让孩子尽量接触时事,追踪新闻热点。
学习篇。刘老师说孩子喜欢学习的前提是必须热爱学校,热爱自己的老师,热爱同学并对学习充满兴趣。这一点洋洋并没有让我费多少心思来引导她,她的学习兴趣一直很深厚。
刘老师说学习习惯的培养要趁早,可能我们没有像老师这么用心。洋洋的很多习惯并不好,现在我们努力调整,真得很困难。比如早睡早起,比如专时专用,还有每天的预习和复习,阶段性的小结、这些学习习惯都是在老师的强制下洋洋才会做,很少形成自己的自主学习习惯。看来我们还要努力引导洋洋在这方面努力形成自己的主动学习习惯。
品格篇刘老师提醒家长想要孩子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首先必须是尊重和孝顺长辈,维护和爱惜班集体荣誉的小学生,我觉得这点很重要。刘老师还提醒我们要做一个不随便丢弃东西的小女孩,这一点洋洋要格外关注呀。因为她是一个典型的丢三落四的小马虎。对于钱,首先可能我们也不是很宽松的家庭,再次我们让洋洋自己管理她的稿费,所以这样洋洋也知道不能乱花钱!
心理篇。让天使自己飞翔。刘老师提倡家长要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要相信孩子自己的能量,他们完全有能力照顾好自己。这一点可能我们做得不可以,因为没有过多的时间来陪伴洋洋上下学,很多时候都是她自己去努力。这一点她的能力可能比很多同学要好得多。刘老师说要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和机会,这一点我们也努力做到了,六年级虽然很关键,但我们还是尊重孩子的选择没有让她再上作文与阅读班。
沟通篇 刘老师家用邮筒和“BBS”和孩子交流,让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重视和爱,这样孩子也会重视和爱自己。我们家里是通过小纸条来进行爱的沟通。这个篇章里我很欣赏那个“契约约束”,这种方式不仅能让孩子学会规则,还让孩子真正体会了家庭平等。很值得我们借鉴。
整个读书的过程,我不停地在对照自己的行为,与刘老师比我觉得自己真不能算一个合格的小学生妈妈,应当努力改进的地方还很多,非常感谢刘老师把自己如此宝贵的经验与我们大家分享,让我们在小学的最后一个学期还有机会努力,为初中,乃至高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何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育儿方面的书也看过不少,但我最喜欢的是刘称莲老师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我前天又看了一次,真是屡看不厌。书中以刘老师的亲身经历,从生活、学习、阅读、品格、心理、沟通6个方面详细列举了很多育儿的方法和故事,真实又实用,读后让人收获颇丰。这次我就从学习、阅读、沟通三个方面聊一些我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在学习篇里,刘老师提出“兴趣班的选择要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这点我特别赞同并深有体会。我是在女儿四年级的时候看到这本书的,四年级之前我给她报过四个兴趣班,先后是舞蹈、美术、游泳和电子琴,与其说“兴趣班”不如说“课外班”恰当些,因为这些班除了“美术”是她喜欢的,其它三个兴趣班都是我为了不让她输在起跑线上强加给她的,特别是电子琴,钱花了不少也没学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最后她痛苦的对我说“妈妈,我压根就不喜欢电子琴,我也没这天赋,就别再折磨我了,放过我吧”!最后我果断放弃了。而她喜欢的“美术”到现在还坚持着,每次去上课都很高兴,因为喜欢,所以进步也快,尤其儿童画方面,已经画得特别好了!
所以对于兴趣班的选择,我很赞同刘老师说的两个原则:第一,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第二,要尊重孩子的天分。二者缺一都很难学好。
在阅读篇里,刘老师说:“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阅读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上阅读;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看电视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看电视。”对这句话我感同身受。从二宝4个月,我就开始给他读各种绘本,一直坚持到现在。所以他的语言发育的比较早,一岁半的时候,所有的话都会说了,现在两岁八个月,经常会恰如其分的用些成语。从二宝会走路开始,我就在家里的各个角落放上书,好让他能随时拿到书,看到书,所以现在他每天都会静静地看上几本书,每次都能坚持一个小时左右。有一次我有急事,就把他暂时放在了邻居艳艳家,忙完去接他的时候,艳艳开门就说:“你儿子懂的可真多呀,会讲那么多故事,说话还会用成语,你怎么教的?我儿子每天净吵着看电视,不让他看就闹。”我说我家8年都没电视了,客厅里放的最多的就是书,每晚都坚持给他读绘本。她说“天哪,不看电视,那怎么受得了,我给他也读过绘本,可就是坚持不下去!”我知道我解决不了她的问题,然后谢过,接上孩子回家了。
是啊,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孩子眼里父母就是自己的标杆,大人都不能自我管制和约束,谈何要求孩子呢!
在沟通篇里,有一节是讲关于学生给老师送礼物的。有孩子读书的父母都知道,每逢过年过节,尤其是“教师节”,孩子们都会送些小礼物给老师,以此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恩,很多家长也支持孩子们这么做。我的女儿一直也是这么做的,她送给老师的有时是一个苹果,有时是一束鲜花,去年教师节的时候,女儿自己做了一只呆萌的小兔子送给了老师,结果晚上老师在朋友圈里还晒了她的礼物,评论里加了一句“我喜欢这个小呆萌,谢谢宝贝儿”,女儿看到后兴奋了好久。可是第二天女儿放学回到家却对我说:“妈妈,妈妈,告诉你个秘密,今天我去老师办公室的时候,她正在打电话,我听她说“回头我把票给你的儿子,让他给你带回去,以后不要再送这种礼物了,你的心意我领了,即使你不送礼物我也会好好教育他的!”然后把电话就挂了,看着挺生气的。妈妈,你说是不是有人送了太贵的礼物给老师呀?”我说:“也许吧,不过你不能在班里说这件事哦!”女儿答应着回房了。
这件事我一直记在心里,至于该怎样给老师送礼物,我比较赞同刘称莲老师的观点:“作为学生和家长,尊敬老师是应该的。不过家长应该本着尊敬老师、感谢老师、爱戴老师 的宗旨去准备礼物,应该传达出父母和孩子真正的心声,而不应该有任何功利目的,也不应该以贵贱来衡量礼物的价值。如果我们这样做了,孩子就会懂得,对老师真正的感恩并不体现在教师节礼物的贵重上,而应体现在每一个对老师充满感情的日子里,而教师节,则只是一个表达感恩之心的好机会罢了!”
我个人认为:不管是教师节,还是其它节日,给老师送礼物时,都应该遵循这个宗旨。礼物是轻的,但孩子们对老师的情义是重的,这才是最重要的!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热门读后感三篇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告诉我们孩子的成长是最天真无邪的,需要我们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关爱,你知道相关的 读后感 怎么写吗?以下是我和大家分享《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热门读后感三篇相关参考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1
在申请这本书之前,我就已经从很多优秀的家长那里得到了许多关于这本书推荐,所以自己对刘称莲老师的这本书很是向往,感谢感谢喆妈公益阅读使我有幸阅读这本《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
这本书共分生活篇,阅读篇、学习篇、品格篇、心理篇、沟通篇六大部分。刘老师用质朴而细腻的笔触,重温了女儿小学成长的点点足迹,让我这也陪女儿马上就要度过六年小学生活的妈妈感触颇多。
生活篇。刘老师说玩物不一定丧志,在玩的过程中,孩子轻轻松松地学到了课堂上不可能学到的知识。尤其是说到家庭日,说到孩子要去亲近大自然。对此我想我们努力也给了洋洋精彩的户外活动,只要洋爸在家,他总会在周末带上洋洋去郊外、植物园游玩。每个假期我们都会选择到外地旅游,我们也跟刘老师一家一样,在青岛欣赏到海上日出,那喷薄的日出不只让孩子感到心灵的震撼,就是我们这些大人也为些感叹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刘老师说在周日不给孩子学习任何东西,这一点我们可能没有做到,有点小遗憾,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还是怕孩子伤不起。不过好在孩子并没有因此埋怨过我们,毕竟她在这种学习中找到过好的朋友,结识了好的老师,也提高了学习的成绩,自己认为还是利大于弊的!
刘老师说要带着孩子养殖与种植,体验生命的神奇。我们也曾带着洋洋来观察动植物。因为过敏,我们喜欢动物,但只养过小鱼;我们喜欢植物,家里却只有吊兰。小鱼我们家养了一缸又一缸,送朋友,送亲戚。每一次小小鱼儿的诞生都是被洋洋发现,但真正伺候“月子”却要靠我们两位“高级月嫂”了。
阅读篇。刘老师说父母为孩子创造的阅读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阅读。要让孩子有书读,读到书。刘老师提倡经常带着孩子去书店,这些我们肯定能够做到。洋洋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喜欢阅读,还没有真正认字时,每晚睡前都能自己翻书近半小时,但是在读报这方面我起得模范作用不好,因为我不太关注时事新闻。洋爸带着孩子看新闻时,还总被我以各种借口调台了。今年还是洋洋当上了晚报小记者,我们才开始订晚报。不过我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现在每天中午我们都听新闻广播,让孩子尽量接触时事,追踪新闻热点。
学习篇。刘老师说孩子喜欢学习的前提是必须热爱学校,热爱自己的老师,热爱同学并对学习充满兴趣。这一点洋洋并没有让我费多少心思来引导她,她的学习兴趣一直很深厚。
刘老师说学习习惯的培养要趁早,可能我们没有像老师这么用心。洋洋的很多习惯并不好,现在我们努力调整,真得很困难。比如早睡早起,比如专时专用,还有每天的预习和复习,阶段性的小结、这些学习习惯都是在老师的强制下洋洋才会做,很少形成自己的自主学习习惯。看来我们还要努力引导洋洋在这方面努力形成自己的主动学习习惯。
品格篇刘老师提醒家长想要孩子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首先必须是尊重和孝顺长辈,维护和爱惜班集体荣誉的小学生,我觉得这点很重要。刘老师还提醒我们要做一个不随便丢弃东西的小女孩,这一点洋洋要格外关注呀。因为她是一个典型的丢三落四的小马虎。对于钱,首先可能我们也不是很宽松的家庭,再次我们让洋洋自己管理她的稿费,所以这样洋洋也知道不能乱花钱!
心理篇。让天使自己飞翔。刘老师提倡家长要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要相信孩子自己的能量,他们完全有能力照顾好自己。这一点可能我们做得不可以,因为没有过多的时间来陪伴洋洋上下学,很多时候都是她自己去努力。这一点她的能力可能比很多同学要好得多。刘老师说要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和机会,这一点我们也努力做到了,六年级虽然很关键,但我们还是尊重孩子的选择没有让她再上作文与阅读班。
沟通篇刘老师家用邮筒和“BBS”和孩子交流,让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重视和爱,这样孩子也会重视和爱自己。我们家里是通过小纸条来进行爱的沟通。这个篇章里我很欣赏那个“契约约束”,这种方式不仅能让孩子学会规则,还让孩子真正体会了家庭平等。很值得我们借鉴。
整个读书的过程,我不停地在对照自己的行为,与刘老师比我觉得自己真不能算一个合格的小学生妈妈,应当努力改进的地方还很多,非常感谢刘老师把自己如此宝贵的经验与我们大家分享,让我们在小学的最后一个学期还有机会努力,为初中,乃至高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2首先非常感谢相约群,感谢乐爸,感谢群里的管理员,给我一个试读《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的机会!
周六下午,南方的天气也开始微微转凉了,彼时我正喝着龙井茶,随便翻看着《知道点。中国文学》。突然接到快递电话,要下楼取件。当我牵着女儿的小手一起下去时,还以为又是孩子的样刊。谁知一打开包裹,竟是我的试读书《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
我马上放下正在看的《知道点。中国文学》,捧着新书读起来。书的封面非常清晰。一条郁郁葱葱的道路上,一个母亲和自己的孩子正在前行中,透过背影,似乎看到了那浓浓的母爱和听到了一路亲切的呢喃。
我已经很多年看书就纯粹看书,都不爱拿支笔画重点了,但是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 和这无比温馨的封面图画,我竟不由自主的拿起铅笔,准备好好来做阅读记号。这种感觉久违了,从大学毕业后似乎都忘记这么做了。
翻开封面,看到目录,这个不一样的目录。出书共分为六个篇章。
首先是生活篇:刘老师(此书作者刘称莲,我简称刘老师)说玩物不一定丧志,尤其是说到家庭日,说到孩子要去亲近大自然,我一一对照自己的所作所为。刘老师说在周日不给孩子学习任何东西,就是要出去亲近大自然,和同伴一起玩,我自己也一直是这么做的。但是我看到老师说的“一个月才完成的拼图”。我不禁脸红了,我一直批评孩子没有耐心,做一件事都是坚持一下就放弃了,可是孩子从小到现在,我基本没有陪着孩子认真拼过图,更不用说拼一个月了。孩子他爸更是小孩经常弄彩泥,弄得地板脏,于是他几乎禁止孩子玩彩泥,更不用说大人陪着孩子一起做手工,做拼图,玩彩泥。我深感惭愧!感谢此书让我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做得不好,需要改进。
阅读篇
刘老师说父母为孩子创造的阅读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阅读。要让孩子有书读,读到书。刘老师提倡经常带着孩子去书店,这一点我觉得我做得还可以,但是在反复阅读工具书上,我需要继续鼓励孩子。我旁边有朋友在笑自己的孩子为何反复看同一本书,并觉得奇怪时,我都有跟朋友解释这是正常现象。
学习篇
刘老师说学习是一颗糖,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比喻,觉得非常新鲜,也非常准确。的确要想孩子热爱学习,首先孩子必须热爱学校,热爱自己的老师。家长要去寻找孩子喜欢上学的“吸铁石”,还有刘老师独特的方法,去应对错题,我觉得这非常有启发性。平时我也喜欢把孩子的错题集中记录在一个本子里,这样需要复习时,先把平时出错的题先巩固。
品格篇
刘老师提醒家长想要孩子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首先必须是尊重和孝顺长辈,维护和爱惜班集体荣誉的小学生,我觉得这点很重要。有些家长往往忽视了,只在乎成绩,而忽略了对孩子品德素质的培养,那么得不偿失。从小就要教给孩子一定的技能,以防孩子将来变成“啃老族”和“白眼狼”。
心理篇
让天使自己飞翔。刘老师提倡家长要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要相信孩子自己的能量,他们完全有能力照顾好自己。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亲子沟通需要心的交流。和孩子做有效的交流,有效的交流必须注意方法。这一点非常重要。
沟通篇
刘老师家用邮筒和“BBS”和孩子交流,让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重视和爱,这样孩子也会重视和爱自己,唯有这样孩子才能找到自信,而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首先的必要的前提。
读到这本书,我好像找到了一本做个合格的小学生妈妈的教材,于是一口气就把整本书读完了,并且计划反复看。非常感谢刘老师把自己如此宝贵的经验和大家分享,让我们在育儿的路上有准备,有计划,一路走下去,会轻松不少!
刘老师整本书都是用质朴而细腻的文笔,通过一个个小小的故事,让人感受到陪伴也是爱,让人感受到教育需要智慧,需要耐力,并且需要阳光和开放的心态。孩子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所以不要因为自己的虚荣心而一味地要求孩子和别人攀比。做家长的必须要有耐心,让孩子在各个方面把基础打扎实了,慢慢等待孩子成长,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3《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是一位平凡而优秀的妈妈所做的真诚分享。她用质朴的笔触,重温了女儿小学成长的点点足迹以及这些足迹如何为女儿铺就了通往北京大学的坚实台阶。
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全文,文中的很多观点给了我启发和共鸣,也让我深深的审视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再顽皮的孩子身上也有很多闪光点,只是如何发现它。邵思文是从小就是一个很顽皮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他和几个男孩子上课打闹,被老师请到教室外反省,没想到,这几个男孩子居然跑到走廊尽头的小屋子里去撒尿。DANNY老师发现后,当然是气炸了,但他没有马上批评孩子们,而是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孩子们的回答很简单,因为想要上厕所,而教室外没有厕所,不得已选择了那间屋子。DANNY老师发现孩子们找到了“上厕所”这个问题解决方法,虽然这个方案不是最佳的。他首先表扬了孩子们自己想办法解决了问题,接着让孩子们自己做错的事情自己解决——拿着拖把去打扫了屋子,最后让大家想想这个事件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孩子发言很踊跃,也想出了很多更好的办法。在孩子貌似铁定被批的行为下,DANNY老师发现了孩子能想办法解决问题这个小小的闪光点,并鼓励孩子放大这个闪光点,独立解决更多的问题。其实教育就是发掘孩子闪光点,并引导孩子把闪光点扩大,成就更多闪光点的过程。
学习的本质就是学会自我学习的方法,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人的一生,一直处于不断学习的过程,跟学历无关,即便拥有再高的学历,也需要不断的学习。让我们受益终身的就是好的自学方法,为什么有的人看了书就是看了,没有感悟没有收获没有提高;而有些人,不光看书,连看人家做一件事情,都会总结会积累会成长。只要我们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方法,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任何难题就可以解决,成功只是早晚的事情。书中给我很多帮助孩子养成学习好习惯的方法,很实用,很有效。
所以,让我们放低期许,放慢脚步,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引导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优秀的读后感精选三篇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告诉我们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只有用心陪伴,才能收获幸福美满的家庭,相关的 读后感 你知道怎么写吗?以下是我和大家分享《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优秀的读后感精选三篇相关参考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优秀的读后感篇1
刚一开学,我就动员办公室的几个老师一起买了好几本关于教育的书籍。给自己规定的是每月至少读一本书,现在细细想来,自己还算超额完成计划。其中刘称莲老师写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很合我的口味,刘老师对孩子的精心照顾、睿智用心深深打动了我。读的过程,细细地与我的教育观作了比较,哪些我也是这样做的,哪些是我可以借鉴的。读完之后,随即又买了几本,让它真实有效的在家长的人群中传读开来,毕竟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大家的陪伴。这本书的封面特别雅致,一个可爱的孩子在一位母亲的陪伴下,悠然的漫步在郁郁葱葱的路上。虽然是两位远去的背影,但是温馨的画面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和无比的幸福。《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一共分为六个部分,刘老师分别从生活、阅读、学习、品格、心理、沟通六个方面,通过具体事例讲述了自己陪女儿的成长历程。我就以下两个方面来对照自己是如何陪学生一起成长的。
阅读篇——泡在书海里
刘老师讲到“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阅读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
上阅读。对于阅读,家长要做的就是:一是让孩子有书读,二要让孩子读到书。‘有书读’就是要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读到书’,就是要让孩子能够接触到书。”
想想我们班的学生阅读从一年级入学就开始渗透了,后来学过拼音之后,许多孩子从撕不烂的小图画,小漫画到精美的小故事,从优秀的童话故事到《寓言故事》《成语故事》,从《儿童百科全书》到《中华五千年》,读书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由刚开始的我读他们听到现在很多孩子都可以向大家说出自己最近读书的收获。很多次看到班级的书在旁边凌乱的放着,心里虽然叹息这群孩子怎么还没有整理的习惯,但是心底却是欣喜的,假如每天书柜都是整整齐齐,无人理睬,那不就傻眼了么?想到这些,安排两个学生再次整理一下,顺势在引导下次我们擦亮眼睛看谁能把书放得整齐,随着借书秩序越来越规范,书柜也越来越来整齐了,丢书的现象也消失了。相信越来越多的知识和好的习惯也在他们的脑海里积累着。
学习篇——学习是一颗糖
刘老师讲到“小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就是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并对学习充满兴趣,只有这样,他才会对学习充满热情并不断的成长进步。所以没有必要刻意在孩子学习上花太多心思,而想办法让孩子爱上学校爱上学习。”
对待这一届的孩子,说真的宽容了许多许多:1。原来书不会背的不许回家,现在变成了不会背的鼓励他多读几遍再加上还要复习就行了。2原来作业交不齐影响第一节上课情绪,现在第一节上课之前不问交作业情况。下课后没完成的补一补就可以了。3原来孩子写字不认真的有撕掉重写现象,现在写不好的,放学后我会找出与他写字水平相当的进行书写比赛,结果一个比一个写得认真,看着自己书写的作品,脸上不禁露出了既羞涩又甜蜜的笑容,当然也得到了大家对他们的肯定,随后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贴在自己的家的书桌上,警示自己以后要照着这样的字体去完成功课。每次比赛活动都有效果,还能坚持一段时间。唉,慢慢来吧。
是啊!只有让孩子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才会和你合作,才会快乐专注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尤其是低年级,我们不能给孩子太多的负担和压力,只希望能在我们的帮助下给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惯即可。
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某些教育思路有了坚定的认识,感受到了陪伴也是一种爱,我们做父母的做老师的要学会将深沉的爱化为耐心、温暖、智慧的守候,静下心来陪伴孩子,全身心的爱护孩子,耐心陪伴,静待花开!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优秀的读后感篇2说实话,我很少读国内的各种育儿圣经,觉得绝大部分都是空洞的理论或者过分强调学习的技巧性,然而最近学校老师推荐的这本《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却是一本拿起就放不下的好书,作者刘称莲老师用一位母亲温柔细致的笔触,从生活、阅读、学习、品格、心理、沟通这六方面,通过女儿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个小事例讲述了自己陪伴女儿的成长历程,字里行间充满的是浓浓的父母之爱和睿智用心。在刘老师女儿成长的道路上,我看到的不止是孩子的进步,更多的是父母的陪伴和引导,一家三口并肩行走的温馨足迹。
我们家也是对孩子的教育比较用心的,在读书的过程中也不时把自己的育儿观跟书中对比,很庆幸大部分的观念都跟作者不谋而合,针对小学阶段的学习引导,则书中有些观念是可以借鉴的。
无论是《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还是我们家的育儿观,都可以总结为“尊重、陪伴、引导,见证孩子一路成长”。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家长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权利,耐心倾听孩子的声音,跟孩子平等地沟通,尊重孩子的身心发育阶段和特点,而不是用所谓的家长权威居高临下地教育。我相信,只有得到了充分的尊重,才能发展为自尊、自信、平和、友善的孩子。而孩子的所有发展,都建立于此。
刘老师的这本书里,我们也不难发现,他们并没有“教”孩子多少,而是在父母的言传身教和默默的陪伴中,孩子自然而然就养成了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家长不是教育者,而是陪伴者和引导者,要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长大,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而不是把家长的意志强加于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时间,“孩子的进步似乎是自然而然且无法阻挡的一个过程,家长只要用全心的爱去陪伴,并静静地等待和欣赏就已足够。”
家庭教育观念基本一致的前提下,看刘称莲老师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很多时候都不禁会心微笑,同样的“游戏时间”和“家庭日”,女儿上小学前赠她的寄语和“要求”—认真地学、开心地玩,二者同样重要,探索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润物细无声式的阅读习惯培养,给孩子打开一扇广泛阅读的门,通过各类书籍了解整个世界而不仅局限在童话、公主之类孩童主题;从归纳整理自己的玩具书籍开始培养孩子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技能,教会孩子钱从哪里来,怎么支配自己的零花钱;获得知识比分数更重要,错题不可怕,每修改一道错题就是一次进步,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跟孩子随时保持平等顺畅的沟通……
教育没有点金术,成功亦没有标准,“健康、善良、快乐”,这是我们对采葳生命之初的期望,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就是教育的成功;内心的安宁平和,就是幸福的本源。我们只愿陪着我们的孩子,见证她一路成长,绽放生命的美好。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优秀的读后感篇3《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很合我的口味,刘称莲老师的很多做法值得我学习。
其中让我感受深刻的是学习篇——学习是一颗糖,这一部分的第二篇:寻找孩子喜欢上学的“吸铁石”。文中说道,小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就是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并对学习充满兴趣,只有这样,他才会对学习充满热情并不断地成长进步。所以没有必要刻意在孩子的学习上花太多的心思,而是想办法让孩子爱上学校,爱上学习,让孩子渴望和小伙伴交往,孩子有几个好朋友,就如同有了几块孩子上学的“吸铁石”,让孩子期盼和老师见面,想方设法让孩子喜欢上每一位老师,从内心崇敬老师,孩子才会爱上老师的课程,并努力学习。让孩子的好奇心得到呵护,“副科”同样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动力,让孩子觉得学习是生动有趣的,从而爱上学习。让孩子的成就感得到满足,不断的夸奖和鼓励孩子,满足孩子的成就感,让孩子越来越自信,而自信又是孩子做事情成功的基础。作者的实践处处绽放着独特而有效、用心而无痕的教育智慧。
作为老师,我从中可借鉴的非常多,如何能将自己的课上的生动有趣;如何能做一位有魅力的老师去吸引我的学生;如何让学生爱上学校、喜欢上学;这是我需要思考和学习的。
小学是孩子成长的重要起点,这六年可能会影响他人生后面的六十年。孩子的成长是自然且独特的,作为孩子的小学教师,我们需要给孩子更多的引领,这就需要我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不断的创新,用自己的爱和智慧同家长朋友一起为孩子引航,静静等待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