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清官故事读后感五百字,今天,我读了几篇关于廉洁的小故事,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毛主席的袜子》。,1932年,红军打到漳州,警卫员住在毛主...
名人清官故事读后感五百字
1932年,红军打到漳州,警卫员住在毛主席那里。一眼看见他脚上穿的黑线袜子,已经洗成又薄又稀的灰色袜子了,主席发现他盯着他的袜子看,就把脚一伸,说:“这双袜子还是1929年下井冈山后你替我买的,已经换过两次袜底了,你看还是好的。不过再不能换袜底子了,袜面也太稀薄,经不起洗了。”主席说着,还有些舍不得的样子。毛主席行军中惟一御寒的一条毯子,也不知用了多少年,上面的毛已基本上掉光,差不多是一个麻袋片了。部队并不是没有像样的毛毯,但是他硬是不要。现在想想,那时的毛主席已是红军的领导核心,毛主席的廉洁,在当时是少有的廉洁。
读了毛主席的廉洁故事,我知道廉洁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正因为主席的生活简朴、工作劳苦,他才成了一名伟大的思想家。他廉洁自律,将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了祖国,这样的好主席,永远值得我们崇敬和学习。如果我们人人都能够像毛主席那样,生活简朴,廉洁奉公,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变得更加富强起来。
毛泽东爱读书的故事500字
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箱子书。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笑了。
认真地学,反复地读
毛主席从来反对那种那种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他在《读韩昌黎诗文全集》时,除少数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细琢磨,认真钻研,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也不放过。通过反复诵读和吟咏,韩集的大部分诗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诵。《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他从小学的时候就看过,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过。他看过的《红楼梦》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种以上。一部《昭明文选》,他上学时读,五十年代读,六十年代读,到了七十年代还读过好几次。他批注的版本,现存的就有三种。
《毛主席爱读书的故事》感受
然而,在战火连天的岁月里,伴他度日的亲近的不离不弃的是书!!!一个投身于革命的人,一个在戎马倥偬,枪林弹雨中的人,却也是一个视读书为生命的人。他到底,又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中国野史到自然科学、逻辑学研究,从《红楼梦》到《资本论》,从鲁迅文集到马列著作,还要学习英语。他博览群书,对手上的书本圈圈点点,爱不释手,可以说他的人生的多半是读书,再读书。
我非常信奉他这样一句话——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
读有字之书,就拿他读《红楼梦》来说,将《红楼梦》当故事读,是读小说的初浅层次;将《红楼梦》当历史来读,进到了读小说的较深层次。《红楼梦》从表面看是写纨绔子弟与一群“胭脂水粉”在作乐,是悲剧的爱情小说,其实不尽然。通过《红楼梦》,能形象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活。他对里边儿每一个人物甚是了解,每一个人物性格都能剖析出自己的一番认识。例如凤姐王熙凤,他欣赏她的运筹帷幄。他对这本书的语言亦十分钟情,在以后的管理和教育人民时,常常在一些文章、谈话中运用它。用王熙凤说过的“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来鼓励立志改革的志士仁人;在访苏时用林黛玉说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来比喻国际形势……他将《红楼梦》里的字字句句看得透彻,才能在实际中运用自如。
他曾经对各种思想流派和革命学说进行了深刻的探讨、比较,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当然,他一生最引以为傲的就是读了马列的著作,才会在中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知道了,在他休息的地方,在他的枕头边儿上,少不了的就是这些书。每一次看,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每一次看,都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思想。在以后更多的社会问题,他始终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正确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在当时的战争岁月,逃难有时是必须的,事发突然,什么的顾不上拿了,只要人能安全转移,然而他首先想到的就是他那不离不弃的书!!!什么都能舍,书本不能舍!!!有时就在逃命中遗失了一些书本,他暴跳如雷,不留情面的责骂警卫员。我只能说“这样一个视书为生命的人真真太疯狂了”。
他并非一成不变的死读书本上的,他重视书本知识,也重视实际知识;既提倡读有字之书,也提倡读无字之书,反对死读书,读死书。他曾经对学生这样说过“社会是学校,一切在工作中学习。学习的书有两种:有字的讲义是书,社会上的一切也是书——‘无字天书’。”读无字之书,就是向社会学习,向实际学习,向群众学习。曾几何时,他和好友一起游历了湖南多个县村,切身与广大农民接触、认识、学习,广泛了解了社会生活。为以后的农村革命和农村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社会是一所大学校,只有真正体验过了,我们才能懂得社会的现状,才能明白将来的走向和发展。
他并非出生于书香门第,但是他对读书的酷爱让他胜过任何一个文状元;他能从书本中看到中国的明天;他就是我们伟大的毛泽东同志!!!毛泽东视书为生命,单单从这个方面看,他都是我们所敬佩的,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了。
我自恃是一个爱书的人,但在他面前,我自愧不如,自惭形秽。我最多只沉浸在书中,或喜或悲,却不能联系到现实生活中。我不喜欢生活,生活太使人压抑,其实每一个故事都会与现实息息相关,让我们发现故事的美,发现生活的美……
毛主席爱读书的故事主要内容是什么
《毛主席爱读书的故事》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毛主席一生特别喜爱读书。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抓紧时间来刻苦读书,坚持读书,有时甚至会废寝忘食。一生中,毛主席读过的书数不胜数,有中国的,外国的,近代的,古代的……毛主席还有一部新中国成立前出版的《鲁迅全集》,1949年还随身携带着。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毛主席一直把鲁迅先生的著作放在床边,直到晚年病重,还在随时翻阅。
闹街中安心读书
《毛主席爱读书的故事》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主要讲了毛主席十分喜爱读书,他不顾一切的读书
毛主席爱读书的故事写梗概 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他的 *** 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箱子书。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笑了。
毛主席从来反对那种那种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他在《读韩昌黎诗文全集》时,除少数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细琢磨,认真钻研,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也不放过。通过反复诵读和吟咏,韩集的大部分诗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诵。《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他从小学的时候就看过,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过。他看过的《红楼梦》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种以上。一部《昭明文选》,他上学时读,五十年代读,六十年代读,到了七十年代还读过好几次。他批注的版本,现存的就有三种。
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他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联共党史》及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他各读了十遍。《 *** 宣言》、《资本论》、《列宁选集》等等,他都反复研读过。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画。
在菜市场上都能集中精力读书
专心致志,一丝不苟,聚精会神
《毛主席爱读书的故事》梗概 韶山出了个 ***
一代伟人 *** 于1893年12月26日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的上屋场。
韶山冲是个美丽的地方,群山怀抱,绿树翠竹;在一片松竹掩映的斜坡上,建有一座凹形的房屋,这种房屋当地称作"一担柴"式民居。房屋的墙都是用土砖砌的,一多半盖着青瓦,另一小半盖着稻草。 *** 就出生在那青瓦屋里。这里叫上屋场。 *** 的家门口有两个池塘,是夏天游泳的好地方。
*** 的父亲叫毛顺生。毛顺生只读过两年书,17岁就当家理事,但继承的却是一大笔欠债,不得已去当了几年兵,回来以后在家务农。他聪明能干,善于经商,还作粮食和猪牛生意,很快就还清了债,赎回了15亩稻田,日子越过越好。
*** 的母亲叫文七妹,娘家离韶山冲只10几里地,与韶山冲只隔着一座云盘山,在湘乡县的四都唐家坨。文七妹中等身材,长得清秀,圆脸庞,宽前额,聪慧又善良,勤劳又俭朴,乐于助人,每逢灾荒之年,常接济穷人,深得乡亲们的赞誉。
*** 出生以后,父母非常高兴,满月的时候做"三朝酒",专门请一位有学问的老先生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 *** ",字润之。 *** 满月以后,母亲文七妹把他带到了外婆家。外婆非常疼爱这个外孙。就请算命先生给外孙测了八字,说要平安长大成人,必须拜一个长寿的干娘。谁长寿呢?外婆认为后山那块两丈多高的石头最长寿。于是,选了个黄道吉日置办了香烛酒醴,把 *** 抱到那块大石头前面,让他作了个揖,拜这块大石头为"干娘",还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石三",按当地的习惯就叫他"石三伢子"。外婆舍不得外孙, *** 就留在外婆家,一直到4岁。
*** 从小就聪明,人们都夸他长大了一定有出息,是个天才。
那是石三伢子4岁的时候。过年了,外婆给他穿了一身新衣服,头上戴着一顶红风帽,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有一个白胡子老头,喜欢跟孩子们逗着玩。他故意板着脸,翘起白胡子,吓唬小孩子们,说:"不许你们在这儿玩,我要割掉你们的耳朵?quot;
小朋友们一听,都吓得跑掉了,只有石三伢子站在那儿不动。白胡子老头就问他:"你为什么不跑呢?你不怕我割耳朵?"石三伢子一点都不害怕他,反而问道:"老阿公!你为什么要割我的耳朵呢?"
白胡子老头觉得这个孩子挺有意思,一本正经地说:"我要割下你的耳朵做下酒菜!"
石三伢子一点也不害怕,也一本正经地说:"一个人做事要讲道理。老阿公,你讲不讲道理?你如果有道理,我的耳朵就给你吃;你要是没道理,我就扯掉你的胡子。"
石三伢子边说边笑 *** 地望着白胡子老头,还把红风帽子的扣解开,把耳朵露在外面。
白胡子老头大吃一惊,心想:一个4岁的孩子就有这样的胆量和聪明,真是少见。
*** 在外婆家住的时候,他的八舅开了一个家馆教孩子们读书。4岁的石三伢子跟着去当"旁听生"。几个弟兄背书的时候,因为他们平时贪玩,一个个都憋得满头大汗,脸涨得通红,谁也背不下来。这时候,小小的石三伢子站起来,说:"八舅,让我背吧!"八舅惊奇地说:"你能背吗?""我能背下来,不信,你听!"石三伢子从容地"赵钱孙李,周武郑王…"一气背了下来,一个字不错。外婆听说这件事以后,高兴地说:"石三伢子真是聪明,怕是天上的文曲星下了凡!"
石三伢子6岁就开始跟着大人干活。他常和几个小伙伴去放牛。小孩子贪玩,玩高兴了,就忘牛,不是让牛吃了人家的禾苗,就是牛吃不饱。怎么才能又让牛吃得饱,又玩得好呢?石三伢子想了一个好办法:把小伙伴们组织起来,一伙人放牛,一伙人采野果子,割青草。然后,把牛拴起来,让它们吃割来的青草,小伙伴们就可以做游戏,讲故事。
一次"胜利的罢工"
石三伢子在10岁的时候,为了反抗父亲和老师,曾经离家逃学。32年以后,1936年的秋天, *** 在陕北一个窑洞里接见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时,曾经有趣地把那次离家逃学称作"胜利罢工"。
这是怎么回事呢?
石三伢子家门口有两口池塘,有一位叫邹春培的老先生在池塘的南岸开了一个私塾,私塾建的像一个祠堂,青砖灰瓦,四个屋角上都有一个高高的风火垛子,蛮气派。私塾办在了厢房的楼上,只有七、八张桌子。
这一年是1900年,石三伢子满17岁。毛顺生把儿子从唐家坨接回家,准备送石三伢子去私塾念书。
石三伢子到了私塾见过邹先生,就对着孔夫子的牌位磕了3个头,就算拜了师。
邹春培老先生对孩子有名的严厉,经常打手板、打 *** 、揪耳朵、罚站、罚跪。那时候的老师都信奉"不打不骂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好人"。可是,石三伢子因为聪明好学,从来没有挨过板子。
邹老先生挺喜欢石三伢子,可是,不喜欢他的倔劲。你看别的孩子,总是大声的朗读,声音一个比一个高。可是,石三伢子念书,总是不出声,邹老先生以为他不好好学。可是,让他背书的时候,他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
一天上课的时候,邹先生让石三伢子背书,按规矩,背书要站起来。可石三伢子说什么也不站起来,就要坐着背。他说:"先生坐着,我也坐着!"邹老先生拿他没办法。
1904年夏天,石三伢子10岁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
这一天,邹老先生要去吃生日酒,让学生们自己念书。
七八个学生坐在屋里,念着念着不耐烦了。正是三伏天,热得不行,坐在木楼上就像在蒸笼里。有人提议到树林里捉斑鸠,还有人提议到稻田里捉泥鳅,而石三伢子提议到池塘里去洗澡,又凉快,又可以学游泳。大家听了都赞成。几个孩子 *** 衣服跳进了池塘。有会水的,不一会儿就游到了池塘中间,不会水的,就在池塘边洗澡。天气很热,孩子们在水里越玩越高兴。
就在几个孩子在池塘里玩得高兴的时候,邹老先生吃酒回来了。他看到学生们在池塘里玩水,非常生气。
几个学生被叫到了屋里在孔夫子像前罚跪,混身水淋淋的吓得战战兢兢。石三伢子偏偏不跪,说:"洗澡是我带的头,要打就打我吧!"
邹老先生气得火冒三丈,举起二指宽的竹篾片就要打,石三伢子一转身跑下了楼。邹老生气得混身发抖,追下了楼,学生们也跟着跑下了楼。
邹老先生一口气跑到了毛家。毛顺生正在和雇工们一起舂米,见邹老生气呼呼地跑来,不知怎么回事。邹老先生喘着气,大声地对毛顺生嚷道:"你们家石三伢子不得了啦,我教不了了!"毛顺生历来家教很严,一听儿子在私塾不好好学,带头闹事,气得大声说道:"这还了得!"他抓起一根楠竹丫子,和邹老先生一块跑到私塾,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楠竹丫子向石三伢子抽去。石三伢子一躲,回头就跑,毛顺生哪里追得上他,急得直跺脚,骂道:"畜生!你往哪跑!看我不打死你这没王法的东西!"
石三伢子知道,父亲的脾气比邹老先生还暴躁,他不敢回家。这时候,回到家里,肯定要挨一顿打,连母亲也劝不住。
石三伢子拼命地跑,决定不回家了。
石三伢子跑了出来,可是,到哪儿去呢?
他想去外婆家,一想不行,父亲肯定会找到他。
他漫无目的地走着。他想如今皇帝废除科举,省城长沙、湘潭都有洋学堂,洋学堂里不读四书五经,不打板子,何不去看看。想着想着,就决定去湘潭,看一看洋学堂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石三伢子不停地走着,当空日头照着热得直流汗,也没有戴草帽,也没穿草鞋,光着脚板在发烫的碎石路上奔跑。两只脚烫得又疼又痒,一瘸一拐的,真不好受。
石三伢子不声不响地走着,也不敢问路,怕人家知道他是逃学出来的。他走了三天,也不知道到了什么地方,只看见崇山峻岭,青翠的松树和竹林,稀稀落落的房屋。和上屋场的一样,哪里是湘潭呢?
三天了,幸好一些好心的阿婆和大婶们给他饭吃,留他过夜。可是,什么时候能到湘潭呢?
这一天,石三伢子又奔跑了一天,眼看天就要黑了。太阳落山了,晚霞散尽,天空出现了几颗星星,很快天边也挂上了一轮峨嵋月,远处,一只猫头鹰咕咕地叫着,他有点着急了。上哪儿去过夜呢?
正在石三伢子着急的时候,他在拐弯的地方隐隐约约看到一个人影。他壮了壮胆子走上前去,一看是位老爷爷,推着一辆装满木柴的木轮车,车轮子陷在一个坑里。老爷爷怎么用力车子也上不来,累得直喘粗气。
石三伢子跑过去,说:"老爷爷,我帮你推车吧!"老爷爷一看,是个孩子,说:"看你像个念书的,你有力气推车吗?""老爷爷,你喊号子吧,试试看!"
石三伢子双手抓住木轮车前面的横梁,用劲拉着车。老爷爷喊起韶山冲的号子,终于把车拉了出来。
老爷爷十分感谢石三伢子,笑 *** 地向他,为什么天这么晚了还赶路。石三伢子一五一十说了原由。老爷爷听了哈哈大笑,告诉他,你走了三天三夜也没走出韶山冲。这儿离你们家只有8里路,老爷爷说着一指:"你看,那不是韶峰吗?"
石三伢子借着月光一看,前面果然是一道藏青色的波浪形山谷,那最高的山峰像一把钝刀直指天空。那不就是韶峰吗?
石三伢子帮助老爷爷把木柴推回了家,在老爷爷家里美美睡了一宿。
天亮了,太阳升起。老爷爷慈祥地说:"你快回家吧,你们家里到处在找你。" 石三伢子说:"我不能回去,回到家里父亲会打我的!"老爷爷说:"不会的,你父亲已经托人带了话,只要你回家就不再打你,邹老先生也说,只要你发奋读书,以前的事就不再提了。"
老爷爷还耐心地劝石三伢子:"快回家吧!你才10岁年纪,翅膀还没长硬,是飞不出韶山的!"
石三伢子回到了家里,父亲真的没再打他。父亲和邹老先生对他的态度都温和了许多。
这就是 *** 10岁的时候逃学的故事,他自己后来称为"一次胜利的罢工"。
:thn21./Article/wu/13589.
毛主席工作认真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二、做事情要仔细,不可马虎,严谨是一种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
三、做事太大意,既是对自己不负责,也是对别人不负责。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