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错位昨晚,一个孩子微信留言:他看到最近发生的一个事件,不太看得明白,感觉哪边都对。随后,他发来了两段视频。,我当时并没有打开视频看,仅仅...
性别错位
我当时并没有打开视频看,仅仅凭他的留言如是回复了他:本来世上就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
过了一会儿,他又发来信息:虽然现在提倡健康美学,但是没有要求杜绝病态非主流美学。
看来,这孩子的确是在认真思考一个问题。我明确地对他说:非主流美学,并非一定就是病态。说病态,其实是一种偏见。
接着,这孩子跟我说起了他的弟弟,说他的弟弟最近就有点这个倾向,多次被发现穿妈妈的高跟鞋和内衣,他和爸爸妈妈对弟弟的状况堪忧,还找了心理医生治疗。
从这孩子的描述情况看,我马上意识到了他的弟弟有可能是性别倾向错位。于是,马上在手机上百度搜索,了解相关知识。
性别错位症,指一个人在心理上无法认同自己的生理性别,并为此产生的一系列错位症状。
出现性别错位症的产生有先天原因和后天原因。
先天原因:如果缺乏雄性激素,胎儿在母体内就会引起男性大脑女性化,从而造成性别认同的困难。
后天原因:人的性别认同是通过对自我性别体象的理解,对神经内分泌和排尿等生理活动机制的初步明确,以及通过父母的示范作用、社会的强化作用和语言的影响等得以发展的。
除了先天原因的影响,一个孩子最终确认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主要是在外界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的渗透下缓慢进行的。如果外界没有给予孩子正确的导向,孩子就有可能产生性别角色混淆。
性别错位产生的高危区:
单亲家庭:缺乏母亲的温柔细心或是父亲的果断自信,难以给孩子一个完整和谐的成长环境,长时间和同一性别成人生活的孩子比较容易偏离正确的性别角色。常见的还有由于父母一方工作繁忙,无法照顾孩子的家庭。
不和睦家庭:心理学家调查发现,成长于不和睦家庭的孩子性格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要么叛逆偏激,要么固执怪异。这类孩子在家庭的压力下无法正确完成性别认同,可能会把投射在父母身上的反感,转化为对某种性别的偏差态度。
家长误导家庭:比如,有的家长出于对女孩的偏爱或其他原因,将自己家的男孩“装扮”成女孩模样,(或反之)……长期“异性打扮”,会导致孩子产生性别认同混淆。尤其当孩子成长到了青春期,第二性征陆续出现时,心理上更容易产生困扰。
其他因素,包括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学校:男女老师比例失调,男教师偏少,这就如同缺少父爱的“单亲家庭”,容易使孩子的心理、思维出现缺陷。
社会:由于社会竞争激烈,为了增加生存的砝码,很多女孩被教育得越来越“强势”,处处以男孩的标准要求。另一方面,很多独生子女受到家长特别是祖辈全方面的呵护,在这样的环境下,男孩容易养成文弱、多愁善感等不像男子汉的习气。
专家观点:
性别认同是孩子探知外在世界的途径之一,是一个人对自我性别的归属感,也就是对于自己是男是女的划分。每个人成长的过程,都是一个对自身、对他人不断探索认同的过程。
有的家长以为孩子能准确地叫出“叔叔”或“阿姨”,就是对性别的认知合格了。有的家长则局限于性生理教育,完全忽视了性别角色教育。
通过性别角色教育,孩子会知道自己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如何建立自我的观念,如何尊重异性以及如何与别人交往合作。
奖励和惩罚。孩子做了与自己的性别角色相符的事,家长应该给予奖励;除了偶尔的表演性行为,对孩子不当的性别角色行为,家长要反应冷淡,让他感到自己的表现有误,或是给予适量的“处罚”。这种奖励与惩罚会给孩子一种心理支持或压力,促使孩子根据自己的性别角色做出相应的行为,并逐渐形成正确的行为定势。
培养孩子具有善良、坚强、勇敢、自立等优秀品格,固然无须区分男女,但是,我们绝不能就此而忽视、抹杀甚至是违背大自然赋予孩子的性别属性和差异。
在百度上查询相关内容后,我又咨询了我的一个朋友,他是一位心理咨询师,想听听他的意见。
朋友初步判断这是性别倒错症状,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生理方面的,也就是性别认同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心理因素。这两方面可能是单独起作用,也可能共同起作用。
朋友认为,这种情况有必要去看心理医生。父母本身的态度也很重要。首先父母应该去接纳这个孩子,拒绝或者不接纳会对孩子造成第二次伤害。对此,我也非常认同。
朋友说,心理治疗有三个流派:一种是行为主义的处理方法,如电击疗法、水疗法,注射各种药物等;第二种是精神分析的方法,从心理的角度去看这个孩子怎么形成这个症状的,尤其与父母的养育有关;第三种是人本存在的方法,更多地去接纳和关怀这个孩子。
朋友建议:要排除一下导致出现这种情况到底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问题,哪个占主要?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我们的婚姻》性别视角引发争议,对这些争议你怎么看?
《我们的婚姻》性别视角引发了争议,小编觉得这样的人物视角并没有去丑化男性角色,只是反映了一种社会现状,难道在现实生活当中大家的婚姻生活不是这样的吗?一般都是女生牺牲,男生在外工作,从来没有看到女生的牺牲,只认可自己的付出,这也是让大家从双方的角度,去正确看待家庭问题和婚姻问题。
一、并没有恶意丑化男性的形象,只是反映了一种真实现状
也不知道为什么有人会觉得这部剧是在丑化男性的形象,在美化女性的家庭形象。想问一下大家,尤其是那些已经结了婚的人,在你们的家庭当中是不是这样分工的。男生只需要赚钱养家,女生既需要赚钱养家,还需要带孩子还是要做家务,还需要照顾吃喝拉撒,哪一点儿不是现实的真实写照。竟然还认为这样的写照是在丑化男性的形象,它只是反映了很真实的一种社会情况让大家来思考来改正。
二、只是想让大家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一下问题
而且这部剧的官网它们也已经发出了相关的话题。在讨论职场和家庭的时候会讨论一些什么婚姻事业,孩子还是赚钱,必须要给它们排顺序的话,你会怎样来选择?这个也是现实生活的反应呀,为什么要看的那么狭隘?总觉得自己的付出不应该这样对待,但是又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过问题,在外赚钱的老公就比老婆高人一等吗?男主外女主内这样的分工对谁更有好处呢?
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他们只要是在职场上都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也希望大家在婚姻当中正确分工也希望大家的地位是平等的,不要总是有一种大男子主义,也不要有男主外女主内这样的传统观念,只要是能够将这个小家照顾好,谁在内谁在外都是可以的,双方彼此配合才能够让这个家庭更加幸福。
什么叫性别错位?
异装癖指人通过穿着异性的衣服而获得性兴奋。它跟同性恋和恋物癖都有所不同。首先,异装癖的人不是同性恋,他的性取向指向异性;其次,恋物癖是人去刻意地占有异性的衣物而引发性冲动……
其实,每个人的背后都藏着另一个性别的特质。心理学家荣格指出,人格中有两个原型“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前者指男人身上具有的女性特质,当阿尼玛高度集中时,男人就容易变得激动,忧郁,嫉妒,虚荣;而阿尼姆斯指女人身上具有男性基本特质,当它高度集中时,会使女性赋予进攻性,追求权力,并引起内心冲突。如果两种特质发展不平衡,则会引发女人阳性化,男人阴性化。
如果一个女孩从小跟男性亲属生活在一起,那么她可能去学习男性的言行甚至着装,形成类似男性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长大后,她可能是一个女强人,能干,但缺乏女性气质的表达。她穿上男装是潜意识中对于男性角色的认同,也就此掩盖了她的气质缺陷。但往往因为她缺乏女性独有的温柔和细腻,似乎很难得到男人的垂青。而穿上男装时会有一种肌肤相亲般的兴奋,她可能会把性对象固化到异性的衣服上,得到一种类似性的抚慰。
同样,从小生活在女人圈的男孩,缺乏男性特质的学习,性格柔弱,情绪化,渐渐地跟男同伴格格不入,对于男性特质,他更产生了厌恶和不安全感。而只有在女性同伴那里才能找到温情,安全和认同。就像现代版的贾宝玉,对脂粉有特殊的兴趣。
这样的男孩未必喜欢男人。很多时候,他无法忍受男性性别带给他的社会压力,会羡慕女性的自在,所以,他穿上女装,有可能是一种放松和反叛。正因为他女性气质比较重,穿女装也让他能真正感到一种性的满足和温柔,从而逃避男性角色的某些责任。
一书的老婆在工作中锻炼了阳刚的一面,阴柔对工作没有直接帮助,因此她极力抗拒。加之她性格也偏于男性的粗犷,硬朗,而男装会让她对自己的这种性格加以认同。丈夫要多包容她,在家中让她彻底摆脱工作角色,进入妻子角色。鼓励她在家中先尝试女性化着装,并表达由衷赞美。相信在丈夫的呵护下,她一定会完全放松自己,回复女儿身。
艾蕊的男友从小跟母亲长大,缺乏对男性特质的学习,穿女装是一种对紧张的释放,对男性责任感的逃避。帮助他认同男性角色,不要总是留他在自己身边,增进他跟男性交流的机会让他担负起做男人的责任来。
Vivian前次恋情的失败让她开始压抑自己的感情,只能通过着异装获得缓解和某种满足。她有比较男人的一面,如感情内敛,独立,不善于表达。所以,她需要停止对感情的压抑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充分表现自己的女性特质,努力追求现实而健康的亲密关系。
跟父亲生活在一起的女孩子,会不知不觉地学习父亲的言行、装扮和性格。任剑需要让孩子的妈妈知道这些事,常常带她跟妈妈相处(每周两天也可以)。宝宝需要来自双亲的爱,这样才能在感情上得到满足,才能有平衡的性格发展,才不至于过分坚强,高傲。还要让她尽可能跟女同伴交往,进行多方面的性别学习。
其实每人都有异性特质的一面,现代女性越来越独立,进取,而男性也变得细腻,善解人意。只要适当,现代社会更欢迎双性化的人。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