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讲故事的人散文,莫言是会讲故事的人,他讲的故事很精彩,他最终把故事讲到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讲台上。,品读莫言的故事,感受很多故事都...
我们都是讲故事的人散文
品读莫言的故事,感受很多故事都是我们身边平平常常的生活琐事,有些故事也曾发生在自己身上。其实,我们都是有故事的人,我们也都是讲故事的人,但我们未必真正的会讲故事,即使能直白的讲述一些故事,但讲出来的故事却未必精彩。
莫言在故事中讲述了许多与母亲之间的亲情故事,故事的情节很细腻,很生动,故事情节与现实生活是那样相象和贴近,生动的讲述结构成一个个成功的故事跃然于纸上,将一个个我们不熟悉的人与事,鲜活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带给读者陶冶于文字中的享受。
生活,人生,社会都是用不同的故事组成。我们每一个人,人与人之间关系,与父母、与兄弟姐妹、与邻里亲朋、与同学同事之间都会有许多难忘的故事,包括我,也不例外。
在这里讲讲与自己有关的一些琐碎故事。
一
我生活在一个八口之家的大家庭里,上有爷爷,父母亲,下有五个兄弟。上学时候,哥哥弟弟都非常好学,而我则常常是面对书本心在曹营心在汉,手里拿着书本大脑却不知道在想着什么。哥几个围坐在家里唯一的方桌周围写作业,而我却总是看着母亲轻松自如的飞针走线纳鞋底很有趣,便丢下手中的书本,拿过母亲手中的鞋底,学着母亲的样子把铁针在头皮上蹭一下,然后扎进厚厚的布鞋底上,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纳了几针,但与母亲之前纳过的相比,自己纳的针线却是歪歪扭扭,而且松紧程度也不同,在母亲纳好的整个鞋底中,我纳的那几行非常的明显而且特别的别扭,特别的不和谐。由于我拙手笨脚,很大程度地影响了母亲一双鞋底的整体质量。
我的母亲与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具有母亲一样慈爱的胸怀。她对邻里、对亲朋团结友爱,对家人、对子女百般的呵斥,特别对我这样一个不爱学习,总是在外面招惹事端的淘小子,更是格外的关照。对我犯下的一些所谓错误,她能容忍,有时担心父亲对我大发雷霆,以至于把整个家庭的气氛笼罩在乌云之下,对我的一些过错采取遮掩、隐瞒等办法,不让父亲知道。我在外面打架,打破了鼻子,撕破了衣服,母亲从来都是一面责怪我不听话,不让她省心,一面帮我处理惹祸的“后事”,并帮我在父亲面前打圆场。那次大约是上小学三年级时候,在外面打群架后慌不择路逃跑时,不小心摔倒,恰巧趴在了刚刚秋收后的玉米地里,小臂扎到了收割后留在地里的尖尖的玉米根部,我用右手紧握着左小臂回到了家里。母亲看到我流了很多血,吓得脸色苍白。她打来一盆清水,帮我清洗了伤口,看伤口很深,找来并拆开一个口罩,上好消炎药,小心翼翼地包扎好。那几天,母亲对我格外的关心关照,晚上常常感觉母亲为我摆正受伤的胳膊,为我盖被子,生怕我在熟睡中压到伤口,还悄悄为我煮了几个鸡蛋,她说吃了能补血,真是可怜天下母亲心啊。
相比之下,老爸对我们的要求却是格外的严格。由于我不爱学习,而且时常在外面惹事生非,用老爸的话说,我是让他最不省心的孩子。因此,老爸对我比其它几个兄弟就更加严历一些。说来上学的时候,我也真是不争气,学习总是不专心,成绩上不去,哥哥弟弟的成绩在班里都是名列前茅,而我却总是处在后面打狼的位置。老爸与人谈及孩子的学习时,哥哥弟弟总是他有引以为荣的骄傲,而我的学习成绩却又总是让他荣耀不起来,让他骄傲不起来。我想那时候他对我的不上进应该是耿耿于怀的。
有一次,我的物理考试只考了56分,当我在晚饭后把这样的成绩告诉他时,老爸真的发了雷霆之怒。这样的事我是从来不敢在饭前告诉他的,我不只是担心老爸不让我吃晚饭,而是担心因为我的过错一家人的晚饭都吃不好。我这样的成绩一定会让他感觉是受了奇耻大辱。老爸给我上了一个晚上的政治课。他给我讲形势,没有好的成绩就考不进好的学校,考不进好的学校就不会有好的工作,找不到工作就只能去建筑工地当力工或下井当采煤工。老爸语重心长地为我讲述着,讲哥哥为什么能有好成绩,弟弟为什么能有好成绩,而我为什么不好好学习,为什么总是把玩放在第一位。对于老爸的政治课,我上过好多次,是我们兄弟中单独享受次数最多的一个。现在想来,我真的愧对老爸的期望,最终的学习成绩也没能达到他心中的理想目标,最终的考试成绩也没能达到令他满意的时候,哪怕是一次。我想,我能考入技工校,能有一份不下井的工作,也是他最满意的结果,甚至是他意想不到的结果了吧。
二
庞大的八口之家中,爷爷虽然没有工作,没有一分钱的收入,但在家里,爷爷的地位是至高无尚的。母亲对爷爷可以说是毕恭毕敬,孝敬无比,是远近闻名的孝顺儿媳。那时候每月每人只供应三斤或五斤白面,家里每月领回来的那点白面,都被母亲变着样的做给了爷爷吃。爷爷没有酒量,三钱的一小杯酒就会让他满脸通红。而上了年纪的爷爷时常喜爱喝上一口,爷爷喝过酒之后就爱给我们讲故事,讲那些从前的、小时候的故事,甚至讲了六十多遍的陈年旧事。而每次讲的时候都像第一次那样认真,那样详尽。爷爷闯关东,受虐待,吃苦挨饿冻掉了脚趾的故事,我们都能倒背如流。爷爷只有老爸这一个儿子,可以说老爸是爷爷唯一的精神寄托,老爸上班时候爷爷每天都会念叨十几遍甚至几十遍,快到下班时间,爷爷就会坐在门前的石板上,盼着老爸下班回来,那时候老爸下班是从来不在外面逗留的,即使临时有事也会回家说明一下再去办理,或托人捎个口信回来,老爸知道爷爷时刻牵挂着他。
那时候每家都有三四个、四五个甚至更多的孩子,衣服都是老大穿小了给老二,老二穿小了给老三,每家的孩子也都是大的照看小的,小的长大了再去照看身下比自己还小的,每个家庭的情况都是十分的相似。我放学以后总是想尽各种办法跑出去玩。为了给老爸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就以照看小弟为借口,带上四弟明正言顺的出去玩。而每次在外面与人打架或与老爸禁止接触的人玩过之后,都警告弟弟,回到家里不准告诉老爸,否则下次就不带你出去玩了。在老爸做出的放学以后要好好写作业,不准出去玩的规定下也玩的很开心。
三
爱人与自己结婚时候是不会做饭的,特别是不会做菜。但爱人却有勤于学习的韧劲。对一些问题弄不明白,研究不透彻就不会罢休。女人大多喜爱吃甜食。早些年地瓜挂浆是她最爱吃的一道甜食。吃过之后,她就开始学着去做。一次又一次的试做试吃,一次次的失败,再一次次的重头再来,终于掌握了做这道菜的技术。她时常在家里弄上几样菜,其中必有地瓜挂浆。随着手艺的提高,色香味也越来越纯正。看着大家吃的格外香甜,也赢得了许多赞美之词,当然她心里也是格外的高兴和开心。
爱人在前些年被人拉去健身房之后,便迷恋起了健身运动,瑜伽、舍宾、健身操等都是她钟爱的健身项目。当然,在几年的健身运动中体会到了其中的益处。前些年,经常腰疼背疼爱感冒,通过几年的运动真的达到了强身健体的作用,现在不仅腰不疼了背不酸了,连感冒也很少发生,参加健身活动不能不说对自己的身体有很大的受益。
儿子上大学时候,也许是学习压力不大,晚睡晚起的恶习让他一个学期就增加了二十多斤的体重,放假回家后体形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真的让我们震惊。爱人为他办了一个学生假期健身卡,并且放弃自己爱好的几个项目,每天陪同儿子跑步练器械。爱人有决心,儿子也很有毅力。一个假期的挥汗苦练,儿子的体重恢复了正常。开学时候,爱人买回了一个人体秤,让儿子带到学校,时常称一下体重,及时提醒他控制饭量和加强锻炼。
在爱人的影响下,我也走进了健身房,跑步、做操、做器械,原来臃肿肥胖的身体浓缩了许多,以前气喘、无力、嗑睡的恶习没有了,走起路来轻松了许多。由于把下班后的时间大都放在了健身上,从而也以各种借口远离了很多场合的聚会,远离了酒肉,远离了晚饭食物的大量摄入,可以说是走向远离病魔,远离肥胖的第一步。
四
时下,不论是家里家外,总有那么一些人,大事小事的总爱拿酒说事,总要坐在酒桌上去说,去谈,去答谢,喝酒甚至成了一种必不可少的交往方式。坐在酒桌上,自然不能少了酒。敬酒劝酒也就成了一些人发挥优势的专长,动用三寸不烂之舌,把别人表达很直白的话语能说的天花乱坠,把不想喝酒不能喝酒的人能劝说的主动端起酒杯,甚至喝得一塌胡涂,喝得酩酊大醉。他们常把今天高兴当借口来劝别人喝酒,而不管你的身体是不是适合喝酒,不管你是不是有酒量来承受杯中的酒,用近乎于威胁的话逼着你把酒倒进肚里。让你感觉如果你不喝酒,你就是不给人面子,扫了大家的酒兴,你就是罪人,你就对不起大家。酒桌的氛围被渲染的他占据了绝对优势,而国人又都有随风倒的习性,也随之附和甚至起哄,这样你就不得不喝下杯中酒。看着你违心地喝下如毒药般的杯中烈酒后那痛苦的样子,似乎有一些人感觉高兴,甚至会幸灾乐祸。这种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行为,我一直不敢苟同,甚至从内心反感。
有一次,几名同事在一起吃饭,吃饭自然是离不开酒水的。因为我不喝白酒,但为了不扫大家的酒兴,我喊服务员取了一瓶啤酒。有人却很不高兴地说,大家都喝白酒,你怎么喝啤酒呢?我说自己肠胃不好,不能喝白酒。他说他前几天刚做了手术,大夫还说不让喝酒呢,他都喝的白酒。我说,你真贪酒,你太好喝酒了,比我强,我不敢和你比,我服气。
坐在酒桌上,无论对方怎么相劝,白酒我是不能喝了,三年做了三次手术,谁再逼我喝白酒简直就是在要我的命。酒品现人品,对这句话各人有各人的'理解。我的理解是每人的酒量不同,体质不同,坐在酒桌上要各尽所能,各取所好,量力而行,喝酒的人应该都很清楚,酒醉伤人。喜爱喝白酒的,有酒量的可多喝些,绝不能把自己的嗜好和与酒量当作标准来强加于人,强人所难,要体谅别人的身体状况和承受能力,这不仅是酒品,更是人品的体现。
五
我工作在企业机关科室,从事的是文字组合工作,是一项累心累脑的工作。在当今中国打假工作越打假越多,甚至真假难辨的情况下,检查和检讨自己,发现自己身上,自己身边也有许多需要打假的东西。比如说,中国的会议多、学习班多、文件多已经不是难以启齿的问题。正是因为这些形式主义的东西过多,也就衍生出了找人替开会、替学习、替写文字之类的事情。无论是开会还是学习,如果到了可以找人代替的地步,那么这样的会议就没有必要召开了,举办这样的学习班也是多此一举了。为领导写论文,领导有时候并不给你确定主题和观点,只是让你按着上面的要求去写。细读文件要求之后,凭着自己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有理论,有实际,有充分的论证,洋洋几千字的论文便会在规定时间内完稿,经领导审阅后上报交差便完成了任务。没想到论文竟然在省级的一个研究会上获得了一等奖,但最终不知道是自己的文章获了奖,还是领导的名字获了奖。讲这些所谓的故事并不是想标榜自己什么,也没有丝毫的骄傲之处,只是想说,如今署有领导大名的论文或刊发的其它文章等,有多少是领导的亲笔大作呢!有一次,上级要求领导撰写学习某本书的读后感,通知下发之后,有一大半的通知单被转回了部门。最终也就有一大半领导的读后感出自于我的笔下。如此这样的读后感还会有什么意义呢!看着整齐地张贴在墙上署有领导大名的读后感,我的内心有一种无以言表的酸甜苦辣……
工作中,无论是组合文字,组织活动,或在每项工作的进行中,无论难度多大,困难多大,或者一项工作完成的多么完美,我总是把其中的故事深藏在心里,不会到上司面前故弄玄虚的表现自己的功绩,更不会提高难度,增加困难来描述自己的能力,以此在上司面前邀功请赏。也许是因为如此,上司才会放心地把工作交与你;也许是因为如此,上司才不会放你离开,你也就没有锻炼和发展的机会。在许多年间与上司、与同事、与下属的接触交往中,发生和沉淀下了许多让我记忆犹深的事情,这些事情稍加整理就是很好的故事。我是心中有故事的人,我却不善于把故事讲出来。也许这是我人生最大的一个缺憾甚至是失败。
我们每天的生活、工作,都要从家庭走向单位,走入社会,每天都要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生活中的趣事,烦心事,开心的不开心的,等等,所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一个个插曲,虽然大都是一些日常的琐事,然而,这就是生活。就是这些平常的不平常的日常生活琐事,串联组合成一个个不同的人生经历。
我是一介平民,在我身上不可能发生惊天动地的大事,不可能有特别感人肺腑的故事,虽然只能有平民百姓的平常琐事。我做了,我经历了,有一些事情我记住了,便成了我人生中亲历的故事。
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同,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每个书中都有值得讲述值得品读的故事。
我们都是有故事的人,我也要做讲故事的人,像莫言那样把故事讲出来,而且尽力把故事讲的生动些、精彩些。
读讲故事的人有感800字
⑴ 我的读书故事800字
我的读书故事
如果把知识比作花朵,那书籍就是深扎泥土的老根;如果把知识比酒瓶,那书籍就是甘甜可口的美酒;如果把知识比作夜空,那书籍就是那颗颗耀眼的星星。
谈到读书,我便忍不住把自己的心里话一字不漏地说出来。
我从小就会听大人们讲故事,因为我觉得故事的内容很有趣。而且,我还认为读书是每个人在人生必须经过的一条路。书可以让整个世界变得更有趣,令人生变得丰富多彩,让个人变得更有品味。
我仍然依记得,在我7岁的时候,我读了拼音版的《国王的新衣》,我觉得故事中的两个骗子非常狡猾、可恶。9岁时,我再一次翻开这本书,我想起了自己以前那天真而可笑的想法时,不禁为自己的幼稚感到有趣。12岁时,我再次读此书时,我感谢故事中那个诚实的孩子给我的启示。现在读此书,我看到的是国王的虚伪和大臣们的贪生怕死令来感到可笑、可悲。
我爱看书,是书令我自由地邀翔在知识的海洋里;是书令我写意地徜徉在科学的世界中,是书令我学会了真、善、美;是书令我明白了是非黑白;是书教会了我独立自强;是书让我领会了人生的真谛……在看《鲁滨逊漂流记》时,我看到了鲁滨逊的勇敢、坚强,不畏困难的精神。想到了做人也要勇敢、坚强、不畏困难。在看《爱的教育》时,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书中人物的善良,他们乐于助人,有一颗“同情之心“。在看《中华上下五千年》时,我知道了中知道了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读书,可以让我懂得许多人生哲理。书让我知道了作为女性的尊严,像裴多菲说的“若为自由放,二者皆可抛。”伏尔泰曾说过“劳动是快活的根源。”这句话中,我知道了劳动也是一种快乐。达尔文说过一句话让我感动,他说:“幸运喜欢照顾勇敢的人。”这句话使我懂得做人就要勇敢。
我感到我就是一个朴实的劳动者,辛苦的耕耘,而上帝喜欢照顾勤劳的人。我得到的不是水中月,而是累累硕果,似蜜的甜泉。我真佩服卢俊,他说:“耐心虽苦,成果却甜。”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的读书故事
以树的年轮计算,长一岁,就多一圈年轮。那棵树应该多了6圈年轮了吧,因为它已伴我成长了6年。
我早晚习字读书,总不会忘了它,每学会一个字,就在它的绿装上写下这个字。
日复一日,再在上面写时,发现一些字的墨迹已不复存在。应该是被它吸收了,它同我一起增长了知识。
我想把它们留住,就把写了字的叶片摘下来,夹在我的书本里,成为我读书的印证,还在上面标上日期。
当捧起书本时,我感到很愉悦,因为有这么多的好伙伴陪我一起读书。
可是,好日子总比坏日子短,那些绿装换成了新装,全身黄黄的,已经干枯得不成气候了。那些墨迹也渐乎淡去,“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现在,是播种的季节。我想把它们埋葬地下,希望它们能够重新生根发芽,培养出下一代,让知识一代一代流传下去。真可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年复一年,我掌握的知识渐渐增多了,我的好伙伴也多了起来。他们有繁盛,也有衰败的时刻。面对繁盛,他们一如既往地辛勤劳作,有了收获,也不会自满;面对衰败,他们没有轻言放弃,而是在不断地磨砺自己,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一天,我做了一个梦,梦到那些伙伴都在相互攀比,说:“我比你强,你看我的字笔画最多,所以我的字是字中之王……”他们争论不断,最后让我发表看法。我镇定从容地说:你们都是胜利者。因为字是连通的,你们如果能够团结在一起,互相拼揍,就能出现一大串一大串知识。获得了独有及同别人互相学习得到的知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个梦,让我清晰地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滴水能够成川。
我的读书故事
我特别喜欢读书,像杨红缨、沈石溪、秦文君、冰心、梅子涵、鱼在洋……我都是他们的忠实粉丝。“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说得不错,但对于我而言,“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才算更贴切。
我说起来,还是有一段令人“感慨”的“书史”。
都说“多看书,多识字”真是一点都不错。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天天和我看《格林童话》、《红楼梦》、《安徒生童话》……中的情节。可我什么《上下五千年》、《红楼梦》只识字,不认情节。因为我觉得那些书太枯燥,没意思。在一年级识字比赛中有三四千字,也许是书看得多,一下就认了两千多个。
长大后,我也痴迷于读童话、现代小说、故事。我有一个雷打不动的铁习惯---每天晚上看挺长时间的书。爸爸不让我在睡觉前看书,因为我一看就忘了时间,第二天早上要老爸揪我耳朵才爬的起来。为了不让老爸老妈发现,我便和他们打起了“游击战”。他们来了我就把灯迅速关掉,他们走了又把灯打开。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老爸假装走进房间关了门,可实际上人还在门外。我中了计,老爸走进来责备了我两句,把房间电闸给关了。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他想不到我还有一手:手电筒!为了老爸不在门缝看到灯光,我就躲在被窝里看。躲在里面闷了,就换口气,继续看,连老爸也那我没办法。
书带给我无穷的乐趣,也给我很多的“养分”---像阳光、像雨露,滋润我这棵小树能够更加的茁壮成长!
我爱读书。
是她释我—我的读书故事
打开一本书,世界便大了,心亦豁然开朗。
七年前的那个下午,窗外雨水涟涟,一如我心底的泪,滴打着屋前芭蕉。“一个女孩,读点书就行了,不用再上学了!”父亲的话惊雷般时时炸响耳畔。
抑郁中,随手翻开一本书,几行字句随意而来。“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昔萧绎江陵陷没,不惜国亡而毁裂书画;杨广江都倾覆,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岂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由于断章取义,不知其所以然,但其中的“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业?”于我竟是那么贴切,于是我重读此文,迫不及待。读罢方知,当年易安居士的无奈和失落历经千年穿越山川,如今复加于我身上。她为着遗失的文物古籍,我为着失却的读书学习。因为身有同病之苦,所以我惜她怜她,其实又何尝不是惜己怜己呢。
我借遍了所有能借到书的地方,读完了所有她写的书和写她的书。她,一个乱世女神,我为她的魅力深深折服。但历史大多只记住了她的“人比黄花瘦”和载不动许多愁的双溪蚱蜢舟,给她定为慢词代表,留给后人一个愁绪满怀的凄凉嫠妇形象。刚开始,我仿佛看到渐入暮年的她,孤守一冷清小院,依门北望,秋风扫着缤纷落叶在门前盘旋。慢慢地,她告诉我:的确,她是愁苦的,但她的愁少有离愁,多的是“北人不惯起来听的”家恨国愁;她是忧虑的,她忧己更心忧天下。“木兰横戈好女子,……但愿将相过淮水”她心灵深处的抗争和呼喊,一点不亚于名臣宗泽病危时拥被坐而喊的“过河!”但是,她看到的只是偏安都城的虚假繁华、岳飞的含恨离去和民族义士们的血泪呼喊;她看到的只是“才藻非女子事”堂而皇之的出现在那个孙性女子的墓志铭上,由爱国大诗人陆游亲手书写,并大赞其好。她无话可说,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其中凄凉她只好一个人独自咀嚼。没有放弃,她以心抗世化愁为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其中真情大志,直须千年品评。“秋风秋雨愁煞人”,她终于等来了自己的知音,只是,时光荏苒,一去已经三千多年了。
现在回想,我之何幸,在无奈苦闷之际,能遇上千年前的乱世女神,能一“睹”她的迷人魅力;我之何幸,在即将绝望之时,能和千年前的乱世美神对话,知道了有一种生活叫抗世。
诚然,我家贫寒,可比之于三千年前那个乱世,这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女子读书无用”的余毒较之于千年前的那个时代,亦是那么的不值一提。李清照,在那个动荡昏暗的年代,尚可以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与世抗争,让自己超俗。我,没有理由就此放弃。
我收拾其书包,也收拾好心情,回到了学校,来到了大庆石化,有幸和大家分享我的读书故事。
⑵ 读追寻生命的意义有感800字
知道为什么而活着的人,几乎能承受任何怎样活着的问题。
当长期处于一种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人的所有价值都被摧毁,时刻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下,这时人们的心理会在高压下发生什么样的改变?这种痛苦无望的生活还有任何意义吗?奥地利心理学家弗兰克尔,以二战集中营幸存者的身份,在《追寻生命的意义》这本自传体的书中,讲述了那种极端环境,给普通囚徒的心理状态带来的深刻影响,以及囚徒们为了自己和朋友能活下去,而进行的残酷的生存斗争。作为一名敏锐的观察者和亲历者,他进一步从这些惨痛真实的经历中,引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我们生命的意义在哪里?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而活着?
在集中营中,囚徒的所有财产和权利都被剥夺,不仅饥寒交迫,而且随时会有死亡的可能,被判定体弱有病的囚徒很快会进毒气室,在这里,生命显得格外渺小脆弱。可是据弗兰克尔观察,身体不那么强壮,却有丰富的精神活动的人,似乎更容易幸存下来,他本人就是实例。对妻子的思念和爱,让他在脑海中无比清晰地勾勒出了她的形象,并与她生动有趣地谈笑。爱,超越了时空甚至生死的阻隔,给拥有爱的人带去了内心的充实和强有力的支持。“将我像封条一样置于你的心上,爱,就会像死一样强壮。”
过去的甜美回忆,同样能给困境中的人们带来安慰,也许只是曾有过的微小的成功,也许只是一次普通的家庭聚会,可曾感受到的喜悦和满足,留在了这些回忆中,弥补和滋润了人们在现实中的空虚痛苦,更重要的是,指向了未来的希望:将来,我们会再次拥有这些幸福时刻!
为了活下去,囚徒们小心地节省食物,从死者身上“交换”衣物,调换转移到其它集中营的名单(这更像是命运的赌博),冷漠地注视着其它人的痛苦和死亡。即使在这种文化和道德“冬眠”的环境里,人们在动物式的生存本能外,却神奇地保持了对艺术和大自然之美的热爱,甚至感受更为强烈。“一位囚徒冲了进来,招呼我们去操场观看精彩的日落。站在外面,我们看见险恶的云在西边闪闪发光,整个天空布满了从铁红到血红、形状和颜色不断变化的云,……然后,在几分钟的寂静后,一位囚徒对另一位囚徒说:‘世界多美啊!’”在艰难绝望的环境里保持对爱和美的感受,在黑暗中不懈寻找光明和希望,我想,这就是人之为人的特殊之处吧!也正是这种特殊性,反过来,给绝境中的人们带去了活下去的力量。
⑶ 读抗日战争故事后的感想 800字及以上
读《抗日战争》有感
现在,我们的生活十分美好。可你,是否想过,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 ?这可是战士用自己滚烫滚烫的鲜血换来的。这个代价太大了!今天,让我们来用战士们的鲜血,去让祖国变的更强。
在抗日战争史文中。我看到了炮火连天,浓烟滚滚的战场。一个个满身鲜血,汗流浃背,奋力拼搏的八路军战士们。万山从中,轻纱帐里,中国 *** 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健儿到处逞英豪:雁翎队,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使骄狂一时的日本侵略者陷入到敌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我还看到了19路军组织的敢死队出发前接受长官的指示。接着,一,二八的战火首先在闸北燃烧。一个个19路 军沉着应战。我还看到抗战1月27日午后,日军准备开火的消息使住在北四川路移带的上海居民纷纷涌向租界避难。
从1840年开始到抗日战争胜利的1050年之间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中国,而我们唯一赢得的,就是60年前的那场胜利。那是近100年来积贫积弱的中国第一次在一场生死存亡的民族战争中取得胜利,这场胜利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唤醒了沉睡了几个世纪的中国。
历史学家陈寅格曾说;国可亡,史不可灭”因为修史“系吾民族精神上生死一大事”。在2005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了解这段悲壮而可歌可泣的历史,作为一名中国学生,无疑是责无旁贷,却有是一件难以承载的任务。
同学们让我们勿忘国耻,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将来振兴中华!
革命战士永垂不朽!
⑷ 《讲故事的人》读后感600字左右,从成长、母爱、人性
看了莫言在斯德哥尔摩的演讲稿——《讲故事的人》,出乎意料地喜欢。本以版为那是为文学界权的精英们讲的,扫读一下就过去了,可它一下就吸引住了我,并一口气读到最后。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是他的光荣,也是全中国人的骄傲。他的作品我拜读的不多,在今年的《读者》杂志上见到一篇“凶恶的吃相”的短文,让我笑喷了。《讲故事的人》也许由于环境所迫,艺术加工的成分几乎没有,可文章中那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亲人的强烈情感早已溢于言表。也是我见到的大人物说普通人话的楷模。
⑸ 读了莫言的《讲故事的人》,你想到了什么请以“读《讲故事的人》想到的”为副标题,写一则读后感。
就如《红楼》的贾雨春言
⑹ 听完老前辈讲故事作文800字
你好!
沐浴着春日的阳光,闻着醉人的茶香,我们怀小的四十多名小记者来到了阳湖新月茶叶有限公司潘家茶场。
一进茶场,高爷爷便热情迎接我们,还要给我们讲故事听呢。我们争先恐后地围到爷爷身旁,迫不及待地想听听到底是什么故事。
他说:。“常州有一个叫茶山的地方,却既没有茶,也没有山。”他刚说完,我便有些吃惊,也有些奇怪。他又说:“古代,我们的茶都要送给官府,但是因路程遥远,所以这里的清凉亭便成了歇息的地方,茶也暂时放在了这里,久而久之,便在此取了个名叫茶山。”我听完后,若有所悟,又不禁感慨道:“现在进步可真快,茶都不是奢侈品了,倒成了大众的必需品了。”
接着,他又指向身后的茶园说:“这些可都是稀有的白茶。”我们翘首望去,我想:这么一大片的白茶,怎么会很稀有呢?我带着这个疑惑继续听爷爷讲下去。他说:“原先白茶都要失传了,后来在浙江安吉一个地方终于找到了幸存的两株白茶,便有一株迁插在了这里,靠多年的努力终于繁殖了许多白茶。”,他停了停顿,又说:“它还有一个稀有的原因,白茶,顾名思义,这种茶是白色的,一般地区不多见。茶色为什么是白色呢?这是由于人们采摘了细嫩、叶背多白茸毛的芽叶,加工时不炒不揉,晒干或用文火烘干,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来,汤色黄绿清澈这就是它呈白色的缘故。但是绿茶呢 ,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所以很稀有。” 除了这个,高爷爷还给我们讲了茶山名字由来、茶场历史等许多故事。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原来这儿还是一片贫瘠的土地,根本就种不了庄稼,但是高爷爷却能慧眼识山,帮白茶安了家,经过多年辛勤汗水的浇灌,才有今天这生机勃勃的茶园!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⑺ 读莫言讲稿《讲故事的人》有感 600字 急急急!!!!!!!!!!最好是原创的!
最近读了莫言在瑞典学院的演讲《讲故事的人》,感到这篇朴实无华的演讲词里,满含着人生智慧,映见着文学心灵。他的演讲通篇都在讲故事,没有一句大道理,甚至于对自己主要作品的评价,也是用讲故事来完成的。但在这一连串的故事里,我们可以读到莫言对文学创作、人生境界的个性化解读。
从这篇演讲里,我们看到了莫言孤独、苦难的少年生活。他因为贫穷而忍受饥饿,因为相貌而备受歧视,因为辍学而承受孤独。但在他自己看来,这些凄凄惨惨的遭际却让他得以从容穿越20世纪中国的历史和社会。孤独与穷苦,使他沉浸到了各种各样的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中,滋生了无限的想象力,获得了敏锐体察人生与人性的艺术之心――恰恰是这些,玉成了他的文学创作,给他带来了丰富的文学素材与创作灵感。真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命运在剥夺的同时,也在给予。我曾听到一种说法:中文系是不产作家的。要出作家,那也是走出校门之后,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炼”出来的。我认为这个说法包含着丰富的寓意:只有技巧是远远不够的,文学还需要来自生活的鲜水活鱼,还需要创作者历经沧桑、承受寂寞的生命遭际――好的作品只会从这样的人生遭际里凝结而出。
在这篇演讲里,我们还可以看到莫言对于人生境界的理解。他所讲述的故事涉及很多精神层面的东西,比如宽容。他的母亲事事教他宽容,他自己的经历也常常在暗示他:要保持宽容、平和之心。他曾经毫不留情地顶撞了上司,并为此沾沾自喜,但是后来他感到了后悔。不是因为害怕被上司“穿小鞋”而后悔,而是感到自己的行为只是一种得理不饶人的鲁莽,与单纯追求特立独行的乖戾而已,于人于己并没有任何建设的意义――他是为此而后悔。这里仿佛让人看到一种自省后的心灵平和与澄净。相较于中国传统文化里的那种一味“佯狂傲上”、“故标清高”的名士做派,这种自省倒显得坦荡、澄澈,难能可贵。
一个通篇讲故事的演讲,却其实通篇都在讲故事之外的世界。拆解遭遇恶意的险招,讲述文学内外的驳杂,洞悉人类心灵的丰富,这是莫言的智慧,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
⑻ 莫言的讲故事的人读后感150字以上
@老虎不吃饭饭: 作为一名讲故事的人,莫言在这样一个隆重的场合下接连讲了好几个故事。这些故事串联到一起就是一个道德讽喻。他以一个小说家的方式而不是一名思想家的方式,巧妙地把话题紧紧地拴在了故事上。没有故事的人是可怜的,有故事讲不出来是可怜的,没故事可讲却硬要编个虚假的故事,是可怜的。
@老虎不吃饭饭: 苦难、人性、爱、理解与宽容,是莫言演讲关键词,他用这种方式与世界性普世价值对接,能够宽容彼此价值差异的人,是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之上。在不违背人性的前提下,人们应彼此宽解、尊重,而不是朝着别人扔石头。那个被小孩子莫言及同学扔过石头的老单干户,在他不断的反思中,成为他小说中的人物。
莫言说到母亲的言传身教,他说到他母亲的那些细节,很真挚。他是讲故事的人,所以他没有用一种说教的方式或者用一些观念,来讲他的文学创作。而是从自己的经历说起,用故事说话,让人从中看到他的善恶观,道德观,让人看到他内心非常柔软的部分,这是他自己的独特的方式。印象里,莫言本人一向如此,他的书很少涉及思想、理论,而是一直用经验说话。讲话中,能看到他对自己的作品有一个回顾,我想这主要是出于西方世界可能还对他有所陌生,所以有所交待是必要的。另外,最重要的是,他用很巧妙的方式,讲故事的方式回答了国内或华文世界,在一些方面对他的争议。他说,对一个作家来说,最好的说话方式是作品,他最真实的想法都在自己作品里,我觉得回答得很巧,也是可以理解的。采写/新京报记者 于丽丽
莫言站在诺贝尔讲台上,向全世界人讲述了一个生存的和文学的故事。他用讲故事的方式,表达了他对自我、人生、社会、历史的理解,以及民间故事与现代小说的关系。莫言在演讲中呈现了现实经验转化为艺术经验的过程。他的故事有三个来源:一是现实的残酷经验,如童年的苦难记忆。二是超越残酷经验的爱和悲悯,如母亲的爱、东方哲学的启示。三是故乡流传的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这些要素,通过他个人的奇思异想组合在故事结构中。他的故事,既是对残酷现实生活的写照,也是超越现实的残酷性和人的局限性的通道,更是一个存在和灵魂的避难所。由此,实现了文学的超越性。这正是文学的根本价值和精神旨归。新京报记者 张弘
许金龙(社科院外文所学者)
他离开不了高密的热土
大江健三郎是在学校上的大学,而莫言是在民间上的大学。他最初的文学启蒙来自他的母亲和民间传说,他通过母亲来获得这种启蒙。他的母亲代表着当地的边缘文化,这种边缘是相对于主流文化和中原文化,相对于权力中心和文化中心而言。所以他始终有一个冷静观察的视角,能跳出来审视这种文化。
在古希腊神话里,有一个大地之子的传说,莫言的母亲是大地,只要他站在大地上,任何人和神都伤害不了他。他离开不了高密的热土,离开了就不是莫言了。他最好的作品都是反映高密的乡土人情。他对外国文学的吸收,只是技巧性的东西,不构成他的血肉和基因。文学像大河,外来文化能让他漫出一点河堤,但主流始终是由高密当地文化、地理、历史和民间传说所造就的。新京报记者 刘雅婧
出自搜狐新闻> 2021年诺贝尔奖 > 诺贝尔奖消息 供参考
⑼ 一篇800字的人物传记的读后感
我读了《鲁滨逊漂流记》这篇小说后,深深被故事中的主人翁鲁滨逊感动,他遭遇海难漂流到荒岛上以后,不是悲叹命运对自己的不公,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修建房子、种植庄稼、养殖动物、制造工具、在绝望和无助中用自己的顽强和毅力与饥饿、疾病等作斗争,最后终于胜利的获救。
一开始,鲁滨逊背着自己的父母跟着一只船出海了,但是在一次雨中船遇难了,他在茫茫的大海里漂流了好长时间,最后被海水带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这个岛上没有人烟,只有他遇难船上的一只狗和两只猫,他企图向来往的船只求救,却发现哪只船上的人是海贼。他用身边仅有的一些物品建了一坐“房子”,后来又在遇难的船上找到了一些面包、酒、衣服、枪弹等等……就这样开始了他长达二十八年两个月零十九天的孤岛漂流。在这么长久的时间里,他不仅要战胜寂寞和孤独,还要战胜饥饿和疾病,更不能让海上的强盗发现他,他总是乐观的面对眼前的一切,珍惜身边每一个可以让他求生的机会,在困难面前他也害怕过,逃避过但最后总是战胜了自己而获得了生的希望。
读完这篇小说后,我真的被鲁滨逊的顽强和勇敢深深的感动着,他在哪么艰苦的环境下,把自己从绝望中解救了出来,对我感动最深的是他的毅力,鲁滨逊长达二十几年对生的希望就是毅力,我不禁想到我们自己,我们对生活,对学习是不是也应该向他学习呢?遇到困难是不是也应该勇敢的面对而不在逃避呢?
记得我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我不是想办法克服它,而是和困难玩起了迷藏,有一次,我对一个数学问题特别的感兴趣,但是始终没有把这件事弄明白,如果我要搞清楚这件事,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于是我心安理得的放弃了,可是后来在考试中我又遇到了同一个问题,我还是没有解决掉,我好后悔,我虽然暂时的“绕”开了这个困难,但困难最终又和我遇上了。
我们今天在生活中,学习上的困难和鲁滨逊比起来,还是困难吗?我一定要改掉我的坏毛病,遇到困难不再着“绕”着走,而是要像鲁滨逊一样,勇敢的和困难作斗争。
朋友,你看过这本书吗?如果没有我建议你看看!你一定也会和我一样感动的!
可复制的领导力读后感
描写思路:以《可复制的领导力》这本书内容作为主题,真实得描述读后感受,正文:
领导力不是天生的基因带来的能力,而是一系列可操作、可模仿、可践行的工具:沟通视窗,目标管理,倾听反馈。如果你想在互联网时代抢占先机,活得体面而有尊严,那么,领导力便是你的人生必修课。
这是第一次读樊登先生的作品,刚开始我觉得困惑,如果领导力要真像文字一样可以简单地复制粘贴、然后运用自如的话,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员工的岗位一成不变。
作者似乎察觉到读者的这种顾虑,所以第一章就明确指出人人都能学会领导力,而且领导力是可以标准化的。看到这里,我才停止打退堂鼓,调整心态继续阅读这本书。
通常大多数人的惯性思维是领导很难解决的事情自己肯定解决不了,为了增强读者的信心,樊登列出了提升领导力的四重修炼:建立信任,建立团队,建立体系,建立文化。对我来说切实可行的是第一重,即建立信任。
作者写道:“当你还是一个普通员工时,最重要的就是保质保量完成领导分配的任务,赢得领导的信任;工作中与同事友好相处,赢得同事的喜爱;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的肯定。”我非常赞同樊登的观点,在还没有能力为公司解决难题时,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积累经验,构建良好的个人工作环境,才能够拓展职业发展空间。
这本书还提到一个很有趣的说法:优秀管理者都是营造氛围的高手。樊登指出,营造团队氛围的核心在于调动员工的工作意愿,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营造团队凝聚力。管理者应当更多地关注员工的内心需求,以足够的诚意打动员工,让他们真正融入团队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樊登的9堂商业课除了第一章的“入门须知”,其余是围绕提升领导力的8个主题展开论述——明确角色定位,避免亲力亲为;构建游戏化组织,让工作变得更有趣;理清关系,打造团队一致性;用目标管人,而不是人管人;利用沟通视窗,改善人际沟通。
学会倾听创建良性的交流通道;及时反馈,让员工尊重你;有效利用时间,拒绝无效努力。我认为最新颖的是第七个主题——及时反馈,让员工尊重你。在这个主题中,樊登指出:别用绩效考核代替反馈,警惕“推理阶梯”以避免误解和伤害,要尝试通过正面反馈引爆你的团队,负面反馈时对事不对人。
这些建议刷新了我对领导力的认知,比如我一直觉得绩效考核是最重要的,却忽略了面对面沟通和正面反馈的意义。总而言之,这本书非常有学习和借鉴价值,希望我能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练习,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
讲故事的能力
是讲故事的能力。
它的早期形态是“八卦”,用于交流人际信息、评价组织内部的人、建立稳定紧密的人际组织。
其第二形态:由想象构建秩序,即“编造不存在的事情”。
通过这种方式,构造对自己有利的事情传递给别人,形成共同想象、超越血缘纽带、结成更大群体、积攒更多的期待和信仰。
然后才有了宗教、国家、货币、公司等。
在高琳的《故事力:用故事决胜人生关键时刻》一书中,提出了很多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
很多能力优秀但在汇报、社交、面试中没被看中的人,在交谈时往往只顾着摆数据、做分析、讲道理,但是却忽视了讲故事。
一般闲聊超过一小时,就必须用故事来填充对话内容,闲聊的70%内容都必须靠故事。
在汇报和面试中,故事更能让人耳目一新,瞬间让谈话变得有趣。
现实生活中,谁的话听起来更有道理、更有趣,谁就更有话语权。而不是单纯靠数据和事实这种线性的分析去说服别人。
人们的决策都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那么绝对,当决策者面对不确定因素时,大部分情况下会用直觉来填充未知。
而很多时候你以为的“证据“也只不过是用数据和事实来证实自己直觉的所谓的“证据”而已。
明明是用心做的决定,说出来“走脑”理由,只是为了给自己的决定找个合理化解释,
有领导力的人,无一不是讲故事的高手。不用庞大的数据和精准专业的名称,而是借用修辞手法,比如通过类比、比喻等等这类方式,把复杂的概念变得浅显易懂,深入浅出地解释一些复杂的问题,有效表达自己的思想。
处于这个信息洪流时代,首先要被记住,然后才能被选择。每个被我们熟悉的品牌,都有着自己的故事。
要想讲好故事,必须把握住两个重点:
1、清晰。有了主线,才有精准的目标;目标精准了,才有精准的逻辑;有了精准逻辑,才能去精准地表达、描述。
2、好奇。因为好奇,听众才会去“追问”。故事最好是无法被剧透,别一开始讲,就让听众推测出了结局。
好奇来源于某种认知差距。听众会因为差距产生对信息的饥渴感,才会去探究。
在铺垫信息的时候,最好让对方能有多思考、多知道一点知识就能弥补差距的感觉。
讲故事的6要素:
1、人物。要有代入感、认同感、辨识度。需要放弃完美的自己,从平凡走向不平凡。
2、背景。最好占据整个谈话时间的15%比例。里面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关系、与冲突相关的信息。
3、冲突。即点燃负面情绪的事。
4、高潮。如何克服困难的过程。
5、对话。不一定每个故事里都有,但是拥有对话,能把一个故事讲得更出彩。
6、结局。故事的总结与升华。
故事包含两条线:
1、明线。故事的叙述线,理性的目标。
2、暗线。故事的情感线,感性的目标。
可以用三层共鸣来讲出与对方有关的故事,从而赢得人心:
1、最简单的共鸣,也就是有共同语言,比如共同经历、背景、目标等。
2、共同感受,比如痛苦、喜悦、愤怒、难过等。
3、共同的价值观,比如爱、坚持、努力、目标等。
我们需要会讲的故事有6种:
1、“我是谁”的故事:描述一个人的经历,用简单语言谈你的改变,展现你的意志品质和命运多舛。
2、“为什么我会……”的故事:能提升别人的对你的信任,毕竟人天生都有警惕心,会怀疑别人的动机,同时这样能突出自己的价值观。
3、“你有什么缺点”的故事:能适当显露自己的问题和脆弱,从而建立信任,但是切记,自己讲出的“短板”需要不致命,是通过努力改进了或者可以改进的,至少是可以控制的弱点。
4、“自我成长”的故事:可以参考“英雄之旅”模型,即所有故事最终都是为了让主人公找回原来的平衡或进入一个新的平衡。
5、“激励士气”的故事:能有效激励身边的人,建立共同目标,让大家觉得更有意义。
6、“劝导别人”的故事:很多时候,人们做得不好不是因为他们不会或者不能去做,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动力去做。
观众最大的愉悦在于自行发现,而不是被动接受。
所以教导不等于说教,而是帮助听众去反思自己的价值观、探索自己的动力、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很多人不想讲故事,是因为感觉自己经历简单、清淡、没有什么新意,所以羞于启齿:
这不是技巧问题,是心态的问题。每个人的故事都值得被听见,因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故事里的英雄。故事讲述的永远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现在很多家长也都在培养孩子讲故事的能力,这种能力从小培养会对未来产生影响吗?如果有影响,培养孩子故事力的合理方式是什么?
培养孩子讲故事的能力,不仅仅是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真正的沟通高手都是理性思考,感性表达的。
鼓励孩子去描述他们的生活和事件,对他们充满好奇,不断追问“后来呢”,鼓励他们分享。
多问“为什么”,就算觉得他们的逻辑幼稚可笑,也不要急于评价或者矫正,多让他们自己去分析“我为什么这么想?”“我为什么这么说,这么做?”,让他们自己去寻找事情之间的逻辑和关联。
这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提升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有表达的欲望和自信心 —— 相信自己的声音值得被听见。
有的人故事听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为什么到了汇报、面试、社交等关键场合却无法用上呢?
因为讲好我们这里定义的故事其实需要的是在合适的时机,讲合适的故事给特定的人,以实现特定的目的,它要求你能根据所在场景,当机立断的判断你到底要不要讲故事,讲什么故事,怎么讲。
因此,故事力是需要不断刻意练习的,不是看一两本书就能成为的。
在这个信息洪流时代,人们每天都会接触各种各样的故事,其中不乏编造的故事,但也可能获得很多人的共鸣和点击,成为网络爆款,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故事力,是一种真诚地的沟通,需要“善用你的能力”。
找到观众和读者的情绪点、共鸣点,很容易就可以把他们的情绪煽动起来,形成一种不用思考的可操控的势能。然而这种能力是双刃剑,很强大也很可怕。
不排斥成为爆款,这个时代,谁不希望自己成为顶流呢?但不鼓励制造爆款,生活是需要真诚和用心的,你分享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故事都应该是你认同的价值观和真实的生活经历带来的。
我们可以在语言和形式上面更贴近读者和观众,但是不能一味地揣摩和迎合观众而失去自己本来的样子。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