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演讲220字读后感(《最后一次演讲》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1-10 11:01:0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0

《最后一次演讲》读后感众所周知,在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殉难的追悼会上,面对反动派的无理取闹,肆意捣乱,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作了一次震憾全国的即...

最后一次演讲220字读后感(《最后一次演讲》读后感)

《最后一次演讲》读后感

众所周知,在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殉难的追悼会上,面对反动派的无理取闹,肆意捣乱,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作了一次震憾全国的即席演讲。演讲结束后,闻一多先生也不幸惨遭国民党反动派的毒害,那一次演讲也就成了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虽然闻先生已经不在人世,但其浩 闻一多雕像
然正气激励着无数爱国志士与后来者,使他们在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中奋力拼搏,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李公朴、闻一多先生一样的敢为正义而不惜牺牲生命的革命先烈前赴后继的奋斗,才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才有了今天和平的新中国。 演讲中,闻一多先生在严厉声讨反动派的无耻罪行和卑劣行径的同时,也高度颂扬了李先生为民主与和平而献身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而且还号召广大民人民站起来,一起与反动派作坚决的斗争。其无论是在演讲的思想内容还是在演讲的语言技巧上,都可以说是一次杰出的演讲,是值得探讨的。下面是我对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讲演》的一些感想。 开篇,开门见山,别致新奇。既然是悼词,一般来说,开始是致哀或者述亡者的生平。但闻先生却别出心裁,一反常规,采取“开门见山”的手法,先声夺人,直趋主题。“这几天,大家都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演讲者一开始便义正辞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无耻罪行。“最卑劣最无耻”、“失掉良心的中国人”、“偷偷摸摸地来暗杀”更是表现演讲者当时义愤填膺的愤怒,表明了立场和所持的态度,是支持革命的。 内容表达形式多变,各个小节都以其各自的形式为主题服务,思路清晰,脉络分明。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避免了繁杂拖沓之感,而且另有新意。 一、对比手法的应用。演讲者把不同的人物置于明暗对比鲜明的角度,故意拉大两者距离,并赋予不同的情感色彩,从而达到更佳的表达效果。如在第二节中,“这是某集团的无耻,却是李先生的光荣!”把反动派与李公朴置于对比的立场,以反动派的“耻”衬托李先生的“荣”,又以李先生的“荣”反衬反动派的“耻”,两者互为作用。在强烈的对比中,表现对反动派愤怒与蔑视,和对李先生的赞扬,充分表达出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爱憎分明的爱国主义感情。 二、心理的描述。通过心理的剖析,往往可以知道某些行为举止的真实意图。心理战术的抨击,往往也是最直接、最有杀伤力、最易致敌人于万劫不复的战术。演讲者巧妙地运用了这一点。如在第四节中:“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的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在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有恐怖啊!”他们“制造恐怖”,根本原因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心理的剖析,一针见血地戳穿敌人的虚弱本质,向时代证明敌人不过是只“纸老虎”,给敌人予压力,给人民予动力。 三、举例引证。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用事实说理,可以让反动派的把戏不攻自破,加强说服力。文本第三段中列举了“一二一”事件和李公朴被害惨案,赞扬李先生和昆明青年的伟大献身精神的同时,揭露反动派反革命、反人民、搞谋杀的险恶企图。第五段中,列举希特勒、墨索里尼的例子,证明反动派必败、人民必胜的真理。 除此之外,这篇演讲还运用了丰富的语言的表现手法。例如: 一、感叹句的运用。闻一多先生的这次讲演最大的一个特色是多用感叹句。用感叹句表达强烈地感情,是对反动派的无耻和卑劣行径的怒不可遏的血泪控诉,是对李先生殉难的悲痛和对李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度的赞扬,是情感的喷发,是心灵的怒吼。感叹语句,短促而有力,表达效果强烈。 二、反诘句的运用。例如:“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运用反诘句,加强了肯定的语气,使感情表达更强烈、更震撼人心。 文本的结语写得锵铿有力。古人写文章都讲究“凤头,猪肚,豹尾”,所以,一般说来,好的文章必然会有好的开始和好的结局。闻一多先生在结束语中,把主题升华到另一个高度,“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以发出号令的形式向敌人发出一战到底的挑战,也在向世人宣告,不仅他闻一多,还有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将会站立起来,与反动派决一雌雄,同时表达了广大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纵观全场演讲,可谓感情强烈,到了激昂之处,其感情以肢体语言进行表达和发泄——捶击桌子(这是无声语言表达的一种方式,这是一种情感愤怒到极点的声音),可以说,闻一多先生说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在表达一种感情,一种思想。而且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多用口语,但又没有使演讲流于空乏、累赘。 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演讲!是一篇激厉的战斗檄文!是一个换起人民觉醒的施号令,同时也是爱国民主人士的战斗宣言! 演讲稿的一开头,闻一多先生便直截了当地连连发问:李先生遭此毒手究竟犯了什么罪,那些刽子手为什么不敢光明正大而只敢偷偷摸摸地搞暗杀。其中接连的发问,问句中又夹带着感叹句,如山崩水泻,势不可挡,一开始就把演讲推向了高潮。又如: 诸位要请我辩论一下,人类已获得自由了吗?要辩论人走他自身的合法所有者吗?你们已经宣告了这一点。我还要为奴隶制是不正当的进行辩论吗?对于共和党人这难道还是问题吗?难道送个问题还要作为极难解决的问题,而不得不运用令人怀疑且艰涩难懂的正义原则来解决吗?今天在众多的美国人面前,把演讲划成A、B、C、D,再分成1、2、3、4,从相对、绝对、否定、肯定各个方面来证明人人都享受自由的天赋权利。那在人们眼里我将成为什么样子呢?这样做将使我显得十分滑稽,并将使你们的悟力蒙受奇耻大辱。苍穹之下,无人不晓:奴隶制于人类走不适当的!(《应用写作》(月刊)《如何写好演讲稿的开头》2004年第3期)

最后一次演讲读后感注意300字快急

《最后一次演讲》的语言是那样的犀利,直指国民党发动派,跟敌人正面交锋。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就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杀死了人,又不承认,还要污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读到这一段,我眼前仿佛浮现作文出闻一多先生演讲的情景,那滔滔不绝不可阻挡的气势,那视死如归铮铮铁骨的精神,那横眉怒目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是多么的激动人心啊!

《最后的演讲》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后的演讲》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后的演讲》读后感1

  “全力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是我从兰迪?鲍许的书中,收到最好的礼物。这句话惊醒了我,让我对未来不在徬徨,而一切的开始,是从我看到这本《最后的演讲》之后。

  前些日子,在书店闲逛时,无意间看到了这本书,作者因病,剩下鲜少时间可活,于是便发表了最后的演讲。看完之后,“全力实现自己的梦想!”这句话一直在我 的脑海中不断的徘徊,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中。我对这句话有极深的感触,原本的我,对往后的日子是徬徨无措的,不过因为这句话,使我不再迷惘,这句话是我听 过最能抚慰心灵的话。

  这句话给了我希望,使我在既黑暗又崎岖的道路上,找到一片光明,它让我不再畏惧未来,让我明了,自己应该要全力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是按部就班的,依照学校和父母的期望走下去。听到这句话时,我就像被春雷惊醒的冬眠动物,顿时醒悟明白。它提醒我,要去追逐梦想,依照其他人的期望去做,只会让自己更加的失 望,完成梦想,使我变得更有信心。这真是我收过的礼物中,最好的,最棒的。

  语言是具有说服力的,它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思想,改变一个人的人生方向,每一句话,都有深厚的意义,发现它,了解它,就是个最好的礼物。

  《最后的演讲》读后感2

  今天读完了兰迪教授《最后的演讲》,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他无法再继续陪伴他的妻子和孩子继续生活了,他患了癌症,要永远得离开他的家人和朋友。他是这么年轻的杰出人才,幸福得拥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而他们又那么小,对他几乎没有什么记忆。作为一个父亲,这对他来说是多么的残酷。他要永远的离开了,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他活得像个健康人一样,快乐的享受每一天,更多得陪伴妻子和孩子们。为了准备演讲他没有好好的给妻子过生日,在演讲的现场他给妻子准备了大大的蛋糕。他的妻子是那么的惊喜,在他俩拥抱的瞬间,妻子在他耳边低语:请不要离开我。这句话有多重的分量啊,失去他是多么痛心疾首的事情。看到这,我不由的流泪了,似乎能感受到一个被丈夫的爱团团包围的幸福女子,将会永远失去丈夫的那种悲痛无助和绝望。或许只有用眼泪来洗刷这种心情。看到他跟孩子们幸福在一起的照片,心中倍感惋惜,惋惜的又不禁流泪,照片上多么灿烂的笑容,多么温馨的画面。面对死亡,突然感觉到人是这么的渺小和无助。我们每个人都会死,这是自然规律,在我们健康的时候,总觉得死离我们很远,以至于我们从来没想过死的问题。当真正直接面对死亡的时候,内心又是怎样的情况。想想要永远的离开这个世界不复存在,没有思维,没有呼吸,这个世界与你再也没有任何关系,想想是多么的可怕,生命是多么的宝贵。珍惜生命,珍爱健康!如何珍惜生命,又如何珍爱健康,这或许是我们在世的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珍惜生命不浪费时间,珍爱健康科学饮食保健,笼统的是这样讲,这需要贯穿到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兰迪教授在2008年去世的,而到现在,我才看到有关他的演讲,由此看来,我是多么的孤陋寡闻,08年当年的事我竟然不知道,况且这是轰动一时的事件。我的关注范围太狭小了,希望以后要多注意。多关注一些事情,生活或许有不一样的精彩。

  兰迪教授的一生没有白过,可以说是精彩的,他离世五年我仍能看到他留给在世人们的宝贵遗产。他虽然离开了人世,可他的精神他的才华却永远的留在了世上。能做到这一点,此生也已足矣。看他介绍自己的生平,感觉他是由梦想引领了自己的一生,也正因为有了梦想他才努力努力再努力,跨越一道又一道的阻墙,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孩提时代有梦想是多么可贵的事情,激发孩子的梦想又是多么神圣的事情。他有好的父亲和母亲,应该说父母做了正确的事才促成了今天的他。好的父母是多么的重要,家庭教育在孩子的生长阶段不容忽视。以后我也会是母亲,如何做一个好母亲,或许是我从目前就应该开始思索的问题。

  不知道兰迪的妻子和孩子现在过得怎么样,希望他们过得依然很幸福,因为兰迪,她的丈夫,他们的爸爸一直都没有离开他们,他永远的爱着他们一家人。

  如果把每一天当作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来过,或许我们更懂得珍惜。生命的意义或许在于在我们死去了,留给世界的是什么。

  生命是一个过程,不在于长短,在于活得质量。在生命的每个阶段都留下美好的回忆,或许回想起来是多么美妙的事情。

  《最后的演讲》读后感3

  还记得高一那年暑假路经图书馆看到这本书,翻开数页,明朗的字文依然历历在目——受伤的狮子仍然想吼叫,把这本黑白交替的白皮书衬得无限生机,继而引领我去了一趟Rnady的人生旅途。

  《最后的演讲》是美国教育家兰迪·鲍许所着,Randy Pausch,1960年出生于美国,28岁那年获得计算机科学哲学博士学位;2006年诊断患有晚期胰腺癌,次年,因肿瘤转移被告知仅剩3——6个月的生命,此时他拥有分别是6岁﹑3岁﹑十八个月大的三个孩子和一位漂亮的妻子。

  承受语言的快感是多么的幸福,又多么痛苦。Randy,他用无数的开始阐述唯一的结束;用一小时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在仅剩的几个月里,他没有放任突如其来的病魔扰乱他们的生活,因为他们坚守着:磨难不需要用公平阐述,让我们迈步向前。但是再坚强的.内心也无法抵挡片刻的忧伤,是的,他将没有…他将没有…他将没有…,难道这些是他真正关心的吗?不是的他可以斩钉截铁地回答。因为更让他感到心痛的是他的妻子和孩子们,她一个人要怎么照顾三个孩子?而等孩子们再长大一点时,会发现没了父亲。这一刻那个幽默风趣的教育家已从容接受现实,他知道现在孩子们和妻子需要他,然而在他仅剩的几个月的生命中必须为他们做些什么。

  他说过,假如我是一个画家,我会为他们挥笔作画;假如我是一个音乐家,我会为他们谱写乐曲;但我是一个演讲者,所以我为他们作了演讲——Lead your life。(用梦想引领你的一生,用感恩﹑真诚﹑助人圆梦的心态引领你的一生,用执着﹑无惧﹑乐观的态度引领你的一生。如果你做到了这些,因缘会给你一切你应得的)。

  得知仅剩数月生命后的早晨,同事的碰巧遇见他毫无设防:那个吹着晚风喝着音乐倚在驾驶座上轻轻晃动的男人,并且衬着当一个人独处并快活的沉思时才会流露出的微笑。正是这真实的自己为他打开了心灵之窗——依然相信生活是美好的。他此刻的乐观,再次敲击到我的内心深处,而我再无法面带微笑的继续征途,那些无功而返的液体终夺眶而出。我想到了他说的一句话:即使童话般的时光也会包含着危险。而我们还在为片刻的不愉快焦虑些什么呢?开心起来吧!就像那个帮助过我但还未来得及回报的人写的那首诗:上帝造人有天数,成长成熟必由路。一堑一智炼风度,开心快乐转祸福。

  不要再谈论社会的不公,也不要再尝试使自己奔向愤青,所有所谓的不公不是上帝为我们关上了门,却是为使我们学会生存;为使我们学会责任和感恩;为使我们长大,而去忍受我们的咒骂创造的荆棘……兰迪教授用行动横扫荆棘突破一个有一个梦想,直到生命的尽头用最后的演讲实现了自己更伟大的目标——助人圆梦。

  《最后的演讲》读后感4

  《最后的演讲》这本书让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是“帮助别人实现理想”。这句话帮助我从“一心实现自己理想”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我从太多的方面得到了帮助,以下列出最重要的4个讲讲。

  对快速阅读招生的帮助

  我自己的一个理想是让我的所在的快速阅读培训学校规模扩大,学生人数变多。于是我比较努力的去招生,说服更多的人来学快速阅读。但是我发现这样很累,业绩量却不大。如果从帮助别人实现理想这个方面来考虑的话,某些人并不需要提高阅读速度,增加记忆力。那我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去和他们做过多的沟通是很浪费时间的,这样下去会造成我徒劳无功。

  收获和改变:这句话改变了我的目标招生对象,我应该去找到需要学习快速阅读,愿意把学习快速阅读作为理想的人,这批人会和我产生很好的对接。我接下来会筹备网络课程的招生,因为网络课程受众广,比较容易筛选出提升快速阅读的人。

  对个人博客内容的帮助

  在思考我个人博客应该放什么内容的时候,我想把自己的博客打造成很有影响力的博客。这是我的理想,于是我想了很多展现自己最好一面的东西。但如果我这样做的话,是没多大效果的,你自己厉害跟别人有什么关系,张校长的博客影响力这么大是因为很多人从他的博客受益,帮助了很多人。我的博客只展现自己很可能是死博客一个。因为世界上牛人多了,人家干嘛关注你。

  收获与改变:我决定把我的博客思路调整过来,以分享为主,尽量多的搜集所需要的新教育资料放到博客上供大家下载。并分享一些和快速阅读相关的东西。这样我的博客才会有生命力。

  对人脉资源运用的帮助

  和朋友聚会,我会想用朋友的资源实现自己的事业目标,但这种想法是消费者型的,我在索取。这样下去人家最多前面一两次给你面子帮你一下,到后面的路会越来越窄。

  这句话改变了我和朋友交往的模式。我以后聚会应该用经营者思维去想我有什么人脉可以给对方来带来利益,对方得到这种帮助一两次以后,都会主动的想着来帮你了。人脉法则的确应该是你帮助了多少人实现理想。

  对商业合作的帮助

  商业合作的时候,我原来的思维是尽量把对方的收益谈低一点,这样能早点达成我的财务目标。问题是如果这样下去的话根本不会吸引到厉害的人为你做事,而且对方不会太用心的去做。蛋糕做不大,局面会越做越小。

  这句话影响了我对合作伙伴的商业思维,我会把更多的利润分给他,用马云的话说:要先让合作伙伴赚到钱。你自己就能赚到钱了。

  《最后的演讲》读后感5

  《最后的演讲》这本书是兰迪·鲍许在患了胰腺癌晚期被告知只余3—6个月的生命时,所做的演讲。从这本书我学习到,乐观的心态及追求梦想永不停止对于人生有多么的重要。兰迪说:“重点不在于你怎么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在于怎么度过你的人生。如果你以正确的方式度过人生,梦想就会自己实现。”

  而我小小的梦想呢?是当好一名老师。如何在感觉缺少力量的时候转换心态继续前行?用梦想引领孩子的一生,是当下我们所需要学习的。

   让自己内心充满爱,引领孩子为梦想而努力

  兰迪:从没有实现的梦想中得到的东西,可能比已经实现的梦想中得到的东西还要多。这句话的启迪是,有具体的梦想是很重要的,有了梦想才知道方向。你会因为害怕失败而停止前行、认为梦想没有价值而否定自己?抑或你的内心充满着爱与能量,知道努力!两者的未来不会一样。

  学堂的孩子有的为了一只轮胎,而梦想成为轮胎设计大师;有的要成为房子设计师、造桥师;有的想要成为一个好爸爸照顾好家庭;我自己的孩子自从他阅读了一本《消防员》的绘本,立志成为一名消防员……想成为轮胎设计师的,天天十分认真在画不同款型的汽车和轮胎,孩子可以因为一点设计上小小的变化跟你讲很久的话,在细节上不停研究;想成为房子设计师的,山上的一草一木、一块石头、一把土都可以拿来添砖加瓦,给越来越多的人盖房;想要成为一名好爸爸的孩子,自然知道多多体察伙伴们的情绪加以协调;而想要成为消防员的,热衷于研究一切与灭火有关的物与事,只有4岁半的孩子他愿意成为勇敢的孩子是因为他从绘本上学习到,做一个消防员需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坚强的心态。

  而他们不会因为爱好的不同,而厌恶学习。我也不会认为孩子异想天开、不切实际而熄灭他们心中的火苗,相反我需要随时察觉孩子的需要,加以燃料。孩子们努力做的每件事,最差的结果也能收获满满的经验。

   做自己喜欢的事充满激情且坚持不懈

  兰迪:如果你尽力去实现你的梦想,那你才是真正地生活过了。一个曾经真正生活过的人,死亡是一点也不可怕的。

  这世界上不缺少能干的人,如果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都不能让自己成功的话,那么做其它事成功的概率更低了。当我的理想是一名合格的老师时,我自然会安排自己看更多的书、做更多的笔记、上更多的课、学习用更有趣的语言来讲述一个有理由的故事给孩子予启发……我会在乎自己的学生,也期待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善于给孩子正确的忠告

  一个无法接受批评的人自然不容易成长。我自己也很害怕接受批评,总在内心里为自己百般辩解。学会珍惜成长路上所有批评自己的人,转念即天堂。而对于孩子,我们需要随时的觉知,给予正确的建议。儿子自从开始会涂鸦,家里的墙壁就是他的涂鸦墙,从来没有因为他把房子搞乱了而阻止过他。但他如果因为不合理要求用哭闹来要挟我时,不会得逞。我们支持学堂的孩子做一切他们热爱的工作,并不代表着没有批评与建议。比如,他们需要遵守学堂的规则、知道感恩、知道与人正确相处等等。如果一个孩子把事情搞砸了,我们却视而不见,这实际上意味着放弃。

  再比如,我向来我行我素,做事不顾虑他人感受,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当有人跟你说慈悲心不够时,不面对自己的真心,堆起来的微笑也是假的之时,我突然间接受了,并做自我改变,内心就越来越法喜充满。

   孩子的自尊由他们自己构建

  很多心理学的书,都在教你如何赏识孩子,维护孩子的自尊。但你能给予孩子自尊吗?孩子的自尊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构造。我们要教学生学会如何自我评价,明白努力才有明显的改变,塑造他们坦诚的性格而非依赖空洞的夸奖。

  兰迪的橄榄球教练对他十分严格。兰迪发现,当教练布置一项他们不能够完成的任务,当他不断重复这一枯燥的过程,不停的努力再努力,最终可以完成任务之时他的内心充盈着欢乐。学堂的孩子暑期在山路上不停行走的过程中克服了自己,其结果是他们明白了自己拥有着很多的能量,可以做很多的事。平日里学堂孩子们做的一些看似单一的训练,实际上就是让孩子们在突破自我之余得到了自尊。过多的安抚无济于事,能够觉知孩子们对于某一事件真实的反馈才是重要的。而孩子明白我们的爱,他们知道我不会伤害他们。

   善于聆听、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幼儿时期的孩子,学习多少知识并不那么重要,他是不是学会了聆听、学会与他人合作却显得非常重要。一个不愿意听取意见的人,自然很难与他人相处,于自己的成长是无帮助的。我曾经是这样子的性格,在自己的世界里看不到外面的天空,一颗不开放的心是不会成长的。我们无法改变一件事,但我们可以改变对它的看法。我于是慢慢将自己的心灵打开,慢慢的吸收更多的能量。

  学堂在引导孩子时,我们让孩子明白首先要让自己成为受欢迎有用的人,知道感恩、懂得分享、学会体谅、对自己严格、认识自己的能力与缺陷并加以改进、学会聆听与表达。那么,我相信这样的孩子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快乐地生活。

  不要让孩子把财富当成童年的梦想。兰迪说,你的梦想自己会来找你。


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感悟

 多年以来,《最后一次讲演》被收入中学语文教材,“民主斗士”闻一多先生为争民主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激励着无数后来者。我是被闻先生精神感动的后来者之一。
  为追寻先烈思想演进的轨迹,我开始阅读厚厚一册的《闻一多年谱长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7月第1版),在读到谱中收录的那篇著名的演讲时,我本准备一瞥而过的,但就是在这一瞥中,我的眼睛倏然被一段突兀的句子撞击了一下,就在闻先生宣告“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和“李先生的血,不会白流的”中间,闻一多说:“现在司徒雷登出任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是教育家,他生长在中国,受的美国教育。他住在中国的时间比住在美国的时间长,他就如一个中国的留学生一样,从前在北平时,也常见面。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学者,是真正知道中国人民的要求的,这不是说司徒雷登有三头六臂,能替中国人民解决一切,而是说美国人民的舆论抬头,美国才有这转变。”我把这段话读了数遍,又回头看注释,《闻一多年谱》的编者,即闻一多之孙闻黎明在注中说得很清楚:“这里选录的是8月2日出版的《民主周刊》第3卷第19期的记录,它比较最完整。”显然,年谱中所收录的才是闻一多当年完整的演讲辞,而我们多年读到的包括中学语文课本里的《最后一次讲演》实际上是残缺的。残缺在哪里呢?就是删掉了闻一多演讲中关于司徒雷登的一段话。
  闻一多先生的这段话有着怎样的意义?在1949年前的知识分子阵营中,闻一多、李公朴、朱自清等人是被归入左翼的,而闻一多尤其被视为从“右”向“左”转换的典型。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当年激进的左翼知识分子有两个特征:反蒋和反美。闻一多等反蒋是事实,因为国民党政府大搞独裁专制。闻一多等人反对当时美国政府的一些具体政策———朱自清拒领美援面粉究其实也是对美国一些具体政策的不满,这同样是事实,但要说他们会在反对的同时将自由民主的理念一并反掉则未免厚诬前人了;与其说他们反美,毋宁说当时的他们在美国政府和人民身上寄寓了把中国带往自由民主之途的希望。
  关于司徒雷登其人的全面评价,在当前中美关系日益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形势下,也许我们可以宽容一些了,至少应该承认司徒雷登对旧中国的教育是有贡献的。另外还需说明一件几乎被许多人有意无意忽略的事,这就是当“李闻惨案”发生后,梁漱溟先生等人受中国民主同盟委托远赴昆明调查,他们正是在美国驻华大使馆和驻昆明领事馆的大力帮助下,才最终查清了血案的真相。
本文标题: 最后一次演讲220字读后感(《最后一次演讲》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5363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搜神记树下野狐读后感(如何评价树下野狐的搜神记)六西格玛管理法读后感1000字(谁来分享下参加六西格玛绿带或黑带培训的心得及收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