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中高层三封信读后感(读者父亲给我的三封信的读后感600字)

发布时间: 2023-12-31 02:29:5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00

写给社工的三十封信读后感写给社工的三十封信读后感实在谢谢你,毕业多年,仍然记挂我这个“过气”老师。你一年数次的电话问候、来信和亲身探望,使我暖在...

致中高层三封信读后感(读者父亲给我的三封信的读后感600字)

写给社工的三十封信读后感

写给社工的三十封信读后感
实在谢谢你,毕业多年,仍然记挂我这个“过气”老师。你一年数次的电话问候、来信和亲身探望,使我暖在心头。但我更珍惜的,就是你让我有机会分享、分担你的种种经历,以及你对工作、生活的反思。
从最近的来信,得知你为几个较为艰难的个案四处奔波,劳心劳力,请你谨记保重身体,珍惜健康。在信中,你一再问道:“要帮助服务对象,社工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你认为社工要专业的理论和知识、熟练的介入方法、加上灵活地运用社会资源,才可有效地协助服务对象。因此,你愈来愈质疑自己的能力,发觉自己拥有的理论、知识及技巧均有限,开始对自己缺乏信心。
你由经验总结而来的社工必备条件,全都是重要的。但我认为,有另外一项条件比它们更重要,更是我们每一个社工都要拥有的灵魂。你知道那是什么吗?
相信你必定同意,社工的主要职责是助人,以服务人为本位,故此拥有一颗关怀人的心其实是最基本先决的。
由关怀出发,社工才会特别留意及关注别人的需要;而这颗心亦驱使我们适当地伸出援手,使我们有敏锐的触觉洞察别人生活中不同的需要。你曾经处理的几个个案,特别给我深刻的印象。
还记得几年前,你要中心工作,服务对象主要是儿童、青少年及其家庭。当时,你曾向我诉说一个低收入家庭里的三姐妹的故事。他们的父母都有工作,早有晚归,但收入微薄。中午入学后,就读高小的大姐便带弟弟、妹妹两人到中心,吃他们自备的午餐和功课。眼见他们的午餐,一般都是面包数片,偶尔才买来一份盒饭,三个孩子一同分享,你知道几个孩子在午餐的食物,只可稍填肚子,但谈不上饱足。许多次,在下午时分,你悄悄地请孩子吃点糕点,或请他们喝点豆奶。你担心孩子正值发育的重要时期,极需要补充营养。你和同事建议孩子的父母考虑申请综援(即综合社会保障援助,由香港社会福利署负责推行的计划)以帮补家计,但他们婉拒了大家的善意,选择自食其力,你只好继续默默地为孩子送上点点可以充饥和补充少许营养的食物。你由孩子的基本温饱需要着手,并勉励他们敬爱父母,用心学业。孩子放学后到中心,得到你的照顾,让他们的父母可以较为安心地工作。从以上的经验,我感受到你不只关心服务对象的表征问题,更会全心全意地去关心他们的基本生活所需,包括衣、食、住、行、起居安全;同时亦关心到人在情感、心灵、社交、自尊等方面的需要。
思思,你知道吗?这些关顾除了给予服务对象“补身”的“补品”之外,更提供了“补心”的心药。
我还记得你负责托管服务时,常向我提及有一个“小鬼”,每天都会溜到你身边,目的是为了跟你聊天。无论你多忙,你都会稍微停下,与他谈一会,然后拍拍他的肩膊,鼓励他用功做功课,之后便可休息,与大伙儿玩耍。听罢,他便高高兴兴地回托管室,像充了电的电池一样。你有言一无言的支持和鼓励,让这个孩子抖擞精神,带着欢欣的心情去应付一天的功课。
你记挂的,不单是一份工作,更加是孩子们个别的需要。你细心阅读每个孩子的故事,关心他们日常生活中身、心、灵各方面的需要。你这颗关怀人的心令你从不计较对他们付出
多少时间、精神和心思,更让你成为这些孩子的人生故事中的其中一个重要角色,默默地扶持他们成长。
近年,你转到中学担任学校社工,服务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及家长。我知道你面对不一样的挑战,艰难的个案,一个接一个。但纵使身心疲累,你仍然悉力以赴。人还记得吗?你曾经与我详谈一个十三岁少年交给老母的周记中,他提到想自杀,原因是家人、亲人、老师和同学都待他不好。你与他倾谈之中,他透露自己已选了几种自杀的方法,并且考虑过它们的优劣之处。每当他感到很不开心时,自杀的念头便在脑每中浮现。你与他约法三章:在很沮丧的时候,一定要先找你倾诉,一起想办法,暂时放下自杀的念头。
这少年性情暴躁,时常骂家人、同学,甚至是路过的陌生人。在他眼中,他总是有理的一个,而别人都是可憎的。他生长于单亲家庭,妈妈抚养他和一个比他小几岁的弟弟。娘家的亲人都很疼他,但他感到母亲特别疼爱弟弟。面对一个内心充满愤怒、悲怨情绪、满脑子都是负面思想的少年人,你尝试以耐心去接近他。当他认为别人皆“错”,唯他独是“对”,而希望得到你支持时,人会聆听他的愤怨,但你不会赞同他的言行。你尝试带他跳出负面的思想框框,你的真挚关怀支持他尝试学习加入一些较为下面的想法,帮助他从不同的观点、角度去看待人与事:将“别人”由“讨厌”变得“不太可恶”;“事情”亦由“很大件事”化为“不甚重要”。少年人很多时候情绪会较波动,冲动多言。你与这少年面对面辅导时的感觉,犹如过山车似的,紧张刺激,时高时低。但你那颗关怀的心,令你真挚并乐意与少年人一同经历起伏不定的情绪,让你与他同路,给予他无限的支持与安慰。
我最欣赏你的,除了你关怀服务对象外,更会兼顾关心及支持他们的家人。当你辅导那少年时,你所关心的不仅是一位十多岁的“风暴少年”,还会加紧扶持少年的母亲,令这位母亲努力学习担当有效的母亲角色,愿意学习各种方法与儿子沟通,督导他的言行,拉近大家的距离。你诚意的关怀令她以不卑不放弃的精神,以情以理启导儿子多从正面看待人生。

读者父亲给我的三封信的读后感600字

“父亲给我的三封信”早已不存在了,可是在我的记忆中它们是永远存在的。
1943年夏,我由昆明去重庆南开中学读书,1945年1月我又回到昆明,这中间大约有一年半的时间我没有和父亲生活在一起,就是在这一年半中,父亲给我写了三封信,只有三封。
在谈这三封信之前,要交代一下我为什么要到重庆南开中学念书。1941 年夏,我进入西南联大附中,1943 年我读初二,我和几个同学对当时童子军教官的专制作风很不满意,加之我们偷偷读了斯诺的《西行漫记》,对陕北颇为向往。于是我们五个人:我、余绳荪、游宝谟、曾宪洛、胡旭东,决定去延安看看。
我们没有路费,就分别偷了家里的金子,卖了作为路费。我们由昆明先到贵阳,准备由贵阳去重庆,再去西安,由西安去延安。到贵阳后,我们住在一家小旅馆里,吃过晚饭,刚准备睡觉,忽然来了几个大汉,说要我们到贵阳警备司令部去一趟。到那儿后,他就把我们几个人关在警备司令部侦缉队内的小房间里。这就是说,我们被捕了。特别让我们担心的是,我们还带了一本《西行漫记》,因而可能会有很大的麻烦。不记得是谁忽然发现,屋子的地板有缝,于是把书撕了,一张一张由地板缝塞了下去。我们又共同编了一套谎话,说我们要去重庆念书,并且各自还找到一两位在重庆的亲友作为护身符。
第二天,警备司令部的参谋长找我们一个一个谈话,警告我们不要听信什么谣言,对带领我们的余绳荪还加以恐吓说:“不要以为不会把你枪毙。”我们几个一口咬定,都说要到重庆念书。 没有问出我们什么来,他们就把我们关在侦缉队旁边那间小房子里。关了大约一周,西南联大附中派教务长来接我们回昆明。警备司令部还派了人随同押送。
回到昆明,父亲并没有责骂我,反而把我们几个出走的孩子的家长给西南联大附中校长黄钰生的信给我看,信中对西南联大附中的教育进行了批评。这样我们都不愿再回附中读书了。
正好我有一个堂姐在重庆南开中学教书,于是我就 决定去南开中学了。那时,由昆明去重庆的机票非常难买, 给我这样一个15岁的孩子买机票更是难上加难,我父亲带着我跑了好几趟航空公司也无结果。这时我真有点心疼我父亲。父亲由于撰写《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自1931年至 1937 年几乎每晚到一两点才睡觉,这对他的身体有很大影响,他不仅患有高血压,心脏也很不好。后来实在无法,父亲只得去找毛子水教授帮忙, 因为据说毛先生曾是军统头子戴笠的老师。这样我才得到了一张去重庆的机票。
我在重庆南开中学读了一年半,于 1945 年1月又回到昆明。这期间父亲一共只给我写了三封信,而母亲给我的信更多一些。 以前我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不知道生活的艰难,特别是在抗战时期,生活更加艰难。在南开中学,所有的学生都住校,吃集体伙食,菜很少,我们吃完第一碗饭,菜就没有了。有些同学家在重庆,往往带点私菜,或者带点加盐的猪油来拌饭吃,而我则没有这种可能。因此,我就写了封信给父亲抱怨生活太苦。
父亲给我回了一封信,他说,抗战期间大家生活都苦,不应该对此有什么抱怨。他还说,他在清华读书时,由于祖母不给他车费,每星期六回家要走几十里路,也并没有抱怨。他还把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抄给我,并且说:前方战士流血牺牲,这样你才能在后方读书。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应该多想想比你更困难的人, 要像杜甫那样,在艰难的生活中,想到的仍然是“大庇天下寒士”。父亲的信虽是这样写的,但他同时又多寄了一点钱 给我堂姐,让她买点猪油给我拌饭。
后来我知道,我们家当时正处于困难时期,父亲的薪水本来就不够用,加上我妹妹患了肾炎,治病要花不少钱, 而我母亲由北平带到昆明的衣物和首饰渐渐都卖光了。父亲的信和他的所作所为,对我一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每当我想起他的这封信和他让堂姐给我买猪油,我都不能平静,感谢父亲对我的爱和关怀。我比起父亲来在学术上没有他那么大的成就,但我不敢苟且偷安,总是希望能对得起他,做一点有益于社会的事。
我在重庆南开中学读书期间,我的大妹汤一平患肾炎不治而离开了人世,她那时只有14岁。起初,我父母都没告诉我,我是后来从我堂姐那里知道这个消息的。大妹是我父亲最喜欢的孩子,她和我只相差一岁半,感情也最好,在我写的《生死》里记述了大妹的死。当我知道了大妹病死后,写了一封信给我父母,述说我的哀恸,并问“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父亲给我回了一封只有二三百字的信,信中引了孔子的话:“未知生,焉知死。”并且说:“对于生死、富贵等,不是人应去追求的,学问和道德才是人应该追求的。”他要我好好读书,注意身体。
从父亲这封短信看,他确如钱穆先生所说,是一位“纯儒”。近读《吴宓日记》, 其中也记有父亲在一次演讲中说“儒家思想为中国文化之精神所在”。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那时,父亲正好50岁,是否“知天命”了,我不敢说,但他要求我做一个有学问、有道德的人,这无疑是儒家对做人的要求。而我在50岁时(1977年)才像孔子15 岁那样始“有志于学”吧?大概到我60岁时也才如孔子40 岁时那样进入“不惑”之年。
父亲立身行事所依据的儒家思想多多少少在我身上有所体现。 重庆南开中学无疑是当时大后方最好的中学之一,我能进入是得益于我的堂姐在那里教书, 当然也和我父亲于1927年至1928年在南开大学教过书有关。
我在联大附中只读到初二,没有读初三,而到南开中学直接进入高一,功课的压力自然很大。开始我还可以勉强跟上,可越来越感到困难,因而学下去的信心动摇了。
于是我写信给父亲说我不想学了,想回昆明。父亲写了一封长信给我,他说:“读书、求学就像爬山一样,开始比较容易,越往上越困难,这就看你是否能坚持,只有有志气的人才能爬上去。爬得越高 , 看得越远 , 眼界越开阔。”他还举出一些古今学人坚持为学的例子来鼓励我。父亲的这番话,不仅使我坚持在南开中学学下去,而且对我一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我虽无大成就,但总力求日进而有所贡献。这大概是和父亲对我的鼓励和教导分不开的吧!

书信读后感范文

写给保尔.柯察金的一封信
-读
敬爱的保尔.柯察金:
虽然我明知这封信您是收不到的,但我还是情不自禁拿起了笔,缓缓记下内心深处膨胀者的热情.
当我还是一个无知的小学生的时候,您一位"脸色长白"的青年人戴着布琼尼式骑兵帽,挥舞着马刀,风驰电擎办闯入的我梦中.您把神奇而珍贵的信念撒在我生命的土壤里.您的存在,支撑我幼稚,渴望的心灵.
然后就是正常读后感.注意主语,人称.
(结束)总有一天,我会到谢别托福发小镇,去看看您出生和战斗过的地方,去看看瓦利亚和她的战友们英勇就义的地方,去看看谢廖沙可怜的母亲,去听听第十二骑兵师震天的杀喊声,去亲身体验一下革命的激情怎样在胸中激荡.那时,我便会恭恭敬敬地站立在您的前面,热切地唤一声"您好啊!保尔,柯察金!"
致以
最崇高的敬礼!
崇拜您的某某某
某年某月某日

给青年诗人的信读后感

【 #校园# 导语】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以下是 整理的给青年诗人的信读后感,欢迎阅读!

1.给青年诗人的信读后感


  《给青年诗人的信》是里尔克对创作的思考,更是对艰难、寂寞、爱等人生问题的解答,是给予青年人的真正的精神指导。

  《给青年诗人的信》的第一封就打动了我。一个陌生青年诗人的来信,里克尔却用了极大的谦逊、热情与爱回复了,其中谈到创作的部分,极大鼓舞与安慰了我。

  第一封信提到“你在信里问你的诗好不好。你问我。你从前也问过别人。你把它们寄给杂志。你把你的诗跟别人的比较;若是某些我部退回了你的试作,你就不安。那么(因为你允许我向你劝告),我请你,把这一切放弃吧!你向外看,是你现在最不应该做的事。没有人能给你出主意,没有人能够帮助你。只有一个的方法。请你走向内心。这是最重要的∶在你夜深最寂静的时刻问问自己∶我必须写吗?”

  我想许多人对于创作,最经常寻找的就是对外的评价,无论是我部的回馈,还是其他人的欣赏,常常都让一个人感到自己是否值得、应该去写作。但是里克尔却说,这些都不是需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内心是否有一股催促的力量,催逼着我们要写作,要表达,要创作。这对于我是一个很大的安慰,是因为它让我知道了原来寻求外界对自己的认同与理解,在绝大部分的人身上是一样的,为此我不再为此感到没来由的羞愧。

  接着,我也明白了,我需要的不应该是认同,而是我要问问我内心的渴望,这种渴望,“像一个原人似的练习去说你所见、所体验、所爱、以及所遗失的事物。……而归依于你自己日常生活呈现给你的事物;你描写你的悲哀与愿望,流逝的思想与对于某一种美的信念—用深幽、寂静、谦虚的真诚描写这一切、用你周围的事物、梦中的图影、回忆中的对象表现自己。”这样的创作渴望,是写作的原动力,也是创作真正的缘由。也就是说,创作是出于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以及我们表达的渴望,而不是出于外界的评价或者认可。我想起中学时,老师说,我手写我心,大概是这样的意思吧。

2.给青年诗人的信读后感


  如果不是心底孕育着一颗梦想的种子,如果不是诗歌氤氲着古色古香的气息,如果不是大一偶遇第一封《给青年诗人的信》,或许我永远不会去找寻那完整的十封《给青年诗人的信》,甚至,我永远不知道里尔克这位伟大文人的存在。

  卡卜斯把他的诗的试作寄给里尔克,请里尔克批评。《给青年诗人的信》正是里尔克写给卡卜斯的回信,一共有十封。近日我阅读了序言和前七封信,还剩三封信没看。以下纯属我个人在看完这部分后的些许感想,没有所谓的正误。

  里尔克以第一封《给青年诗人的信》震慑了我。阅读了第一封信后,我喜欢上他的那些话语。一个的诗人会回一个青年的信,而且言语是如此的亲切,完全没有一点盛气凌人。更重要的是,看了第一封信,我似乎突然明白了一些事。

  不知什么时候起,我暗自想象了我的未来。未来的某部分,是个很美的梦,于我却始终带着些羞涩,不敢随意说出口。但同时,我又为这个羞涩的梦感到迷茫,我不知道这条路到底该不该往下走。我想创作,写文章,写诗歌……所以,我感谢命运如此的安排,让我遇见了那些信,让我在迷惘的时候找到了一点答案。

  第一封信中有段话我反复咀嚼,在此引入其中两句:“请你走向内心。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考察它的根是不是盘在你心的深处;你要坦白承认,万一你写不出来,是不是必得因此而死去。这是最重要的:在你夜深最寂静的时刻问问自己:我必须写吗?”这些天,我三番五次地问自己:我一定要写吗?不写我会死去吗?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找不到答案,我想我是不是要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再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呢?呵,不是的,那时我也睡着了。后来,我想通了。其实不会,我不写,不会死,一样可以活下去,死不了。只是,如果生活不再有写作,或许会变得枯燥无味,只是或许。所以,我认为,写作,还是一样可以成为我规划的未来的一部分,还是可以作为一个梦而存在,只是,它不是工作,只是业余,它也不再羞涩。

  另外,在第三封信中里尔克提到艺术品都是源于无穷的寂寞。艺术家:是不算、不数;像树木似的成熟,不勉强挤它的汁液,满怀信心地立在春日的暴风雨中,也不担心后边没有夏天的到来。我喜欢这段话。因为它,我不会再勉强自己在文思枯竭抑或大脑一片空白的时候写出个什么旷世之理、千年之情。因为它,我也不会在迷惘中怀疑那无法预测的未来,我应该更乐观更坚定地相信未来。

  第七封信中里尔克回答了卡卜斯先生关于爱与寂寞的一些问题。在此不多说,只摘抄其中一句话:爱,很好;因为爱是艰难的。每个人对这话都会有不同的体会。此外,里尔克诗人还把卡卜斯先生的十四行诗眷抄给他,因为里尔克觉得在别人的笔下又看到自己的作品充满新鲜的体验。他希望卡卜斯在读这首诗时把它当作别人的,在最深处感到它怎样更像自己的。我觉得这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才能有新的发现。

  好,就此打住。生活,容得下梦想,却不等于梦想。梦想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你可以有一个很美的梦,却不可以把它当作你生活的全部。梦想与理想不同。未来究竟会怎样没有人知道,但我们都要勇敢地微笑。

3.给青年诗人的信读后感


  诗人里尔克在书中展示了他所认知的精神世界,表达了对世界和自我的看法,并深入挖掘恐惧、孤独和爱在他生命中扮演的角色。恐惧是里尔克生命中最重要的体验之一,长久地侵占他的内心,却又成就了他的诗歌;孤独是里尔克生活和创作所固有的情感状态,也是他以本然自我面对世界的重要前提;而爱在他看来,则是需要终其一生去学习的最为重大的工作。

  里尔克在信中告诉我们,人到世上来,是艰难而孤单的。人每每为了无谓的喧嚣,忘却了生命的根蒂,不能在寂寞中、在对于草木鸟兽的观察中,体验一些生的意义。人若要真实地生活,就必须脱离习俗,独立成为一个生存者,担当起生活中种种的问题,不逃避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在品读此书时,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里尔克的走向内心、居于寂寞的观点,像木头似的等待成熟,在寂寞中起始练习将来许多人或能做到的事情,去为那最后、、最艰难的工作做好准备。

本文标题: 致中高层三封信读后感(读者父亲给我的三封信的读后感6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5195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玻璃球游戏读后感(《玻璃球游戏》读后感800字)认知心理学第五版读后感(第50周 《认知心理学》读书心得 Fran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