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萝卜须读后感,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胡萝卜须读后感范...
胡萝卜须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胡萝卜须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胡萝卜须读后感1《胡萝卜须》是一部图文并茂的书,把文字和漫画相结合,吸引了许多孩子们的眼球。
《胡萝卜须》的主人公胡萝卜须其实不是叫这个名字的,因为脸上有雀斑和红色的头发,所以被其他人称之为“胡萝卜须”的。在胡萝卜须的家中,妈妈不宽容胡萝卜须,哥哥姐姐们也捉弄胡萝卜须。后来,胡萝卜须有了自己的看法,站在了妈妈的对面。再后来,胡萝卜须把自己的苦恼告诉了爸爸,听了爸爸的话后,胡萝卜须接受了妈妈
我们要向胡萝卜须那样,要学会接受。记的三年级有一次,老师给我调了个同桌,同桌身上有个臭味,学习还不好,爱和别的男生打架,更不爱写作业。我真想不和他坐同桌,于是我回家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做人要学会宽容,后来,我接受了这个同桌,也学会了宽容。
我们要向胡萝卜须学习,学习他克服困难,学会独立,和宽容整个家庭、世界。
这是一个奇怪的故事。
我本来以为这本封面鲜亮的儿童读物能让我会心的笑笑,但万万没想到,整本书都几乎没有一个让我喘息的机会去停止心痛。
“胡萝卜须”是书中的主人公,一个小男孩儿,但他却不能把持自己的命运。他有强烈的好强心,但却被别人利用去为他们干活;他有温暖的爱心,但家里杀生的活却由他来做,甚至他自己也会去摔死鼹鼠、打死野猫;他有恐惧感,所以才会半夜小便在壁炉里。这上面种种也仅仅是我作为一个读者的猜测,因为书中从来没有提到胡萝卜须的思考,可能连他自己也不知道。
他是家中的二少爷,却做着比女仆还繁琐的工作,甚至在家里换了个新女仆的时候是他来叮嘱对方需要干什么,他会说:只要我有空,我可以帮你一把。
我糊涂了,我一开始有点搞不清楚胡萝卜须的处境。
其实书中给了我们几个小小的暗示,比如,“胡萝卜须”去农场主帕若尔的羊圈里看小羊羔时,看到母羊刷刷地大口嚼着草料,躲避着小羊羔,小羊羔哆哆嗦嗦地踮起它软绵无力的脚找奶吃,出现了以下的对话:
“你认为母羊会回心转意吗?”胡萝卜须说。
“会的,这要等它下身痊愈之后,”帕若尔说,“它生产时吃了很多苦。”
“我还是这么想,”胡萝卜须说,“为什么不暂时把这只小羊羔给别的母羊带呢?”
“别的母羊是不肯带的。”帕若尔说。
勒皮克太太是胡萝卜须的妈妈,整本书里她承担了指使、教训、打骂胡萝卜须的职责,胡萝卜须的教父曾经直截了当地问胡萝卜须:“你很怕她,是吗?”在倒数第三章仅有的暴风雨式的反抗后,“胡萝卜须”当着他父亲的面冲着黑暗中的村庄放声大叫:“可恶的女人!你坏透了,我恨你!”
所以,可能,勒皮克太太并不是胡萝卜须的亲生母亲,也就是后妈。但书中曾经提到,别人辱骂欺负胡萝卜须时勒皮克太太是不干的,只有她自己才能动我们的主人公。也许,胡萝卜须是私生子?这样勒皮克太太才会去把他当成敌人仇人一样的恨,一样的报复。
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背景下,胡萝卜须本应揣着对这个“恶毒”女人的无限怨恨生活,在这个用棍棒抽打他的女人倒霉的时候应该跳起来高兴的大笑。但他没有,他甚至要比那两个在家里受宠的孩子还更关心他的“妈妈”。勒皮克太太在餐桌上没有吃饱,低三下四地向勒皮克先生讨要面包,勒皮克先生扔给了她一些自己盘中的。大哥认为“爸爸今天的情绪真好”,大姐认为“妈妈受到了侮辱好可怕”,只有胡萝卜须,“油腻的嘴紧闭着,耳朵里嗡嗡地响,双颊被炸土豆片填得鼓鼓的。”“他也许要爆发了。因为这个做父亲的竟然当着儿子和女儿的面,把他们的母亲当作最最贱的人来羞辱。”在勒皮克太太想要赶走老女仆奥诺利娜的时候,是胡萝卜须看出了母亲的心思,使坏赶走了她,之后就变成了被人遗弃的“刑具”。
他为什么会这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
勒皮克太太说:“他太骄傲了,甚至会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而自杀。”
胡萝卜须去校长那里告状,赶走了学监维奥洛纳。维奥洛纳总是在夜晚和一个脸蛋红红的男孩儿夜谈,亲亲他然后离去。胡萝卜须骂红脸蛋男孩儿是“屁精”(同性恋的意思)并告了维奥洛纳的状,自己也被不讲理的校长关进了禁闭室。维奥洛纳走的那天,胡萝卜须用手打碎了禁闭室的玻璃,学监说“小笨蛋!这下你满意了吧!”胡萝卜须大声的叫“你为什么吻他而不吻我呢?”他把划破了的手上流出的血涂在脸上,“瞧,我也有红脸蛋,只要我想有!”
他需要的只是爱。
他装作勇敢者去关鸡棚的门是希望别人爱他,他杀死父亲打猎回来的鹌鹑是希望别人爱他,他让大姐在自己的头上随意打发蜡是希望别人爱他,他在节日的时候写了信给父母,只是被别人当作笑料,也是希望别人爱他,只不过最后都演变成了仅仅是为让别人注意他、对他刮目相看。所以胡萝卜须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得到他本该得到的家人的爱师长的爱朋友的爱,包括那个“妈妈”的爱。
胡萝卜须本来想变成一个“坏人”,这样可能是引起别人注意的另一种途径,他把鼹鼠抛向空中让它摔在一个大石头上死去,但这只鼹鼠似乎总是不能死去,胡萝卜须“满脸通红,眼睛里含着泪水”拿着鼹鼠对准石头用尽全身力气砸下去,但“鼹鼠越是不像要死去的样子”。他想让自己的心变得坚硬,变得寒冷,他失败了,所以,他会受到更多的伤害。探索生命道路的胡萝卜须也许不知道,苦难要么变。
胡萝卜须读后感2今天,我读了一本让我回忆起童年小秘密的书!而庆幸的是,我的妈妈能够帮助我,让我走出了心里的阴影,而胡萝卜须却要被妈妈嘲讽。
每天睡觉以后,胡萝卜须的妈妈都要把胡萝卜须的房门反锁掉,起夜的壶也要被妈妈偷偷拿走,晚上要嘘嘘了只能尿床了!而等到第二天清晨,妈妈和姐姐们都会第一时间赶到房间嘲笑胡萝卜须,这么大了还会尿床,胡萝卜须的妈妈也会因为要清洗床单而责骂胡萝卜须。家里的亲人们都不会顾及胡萝卜须的感受和自尊心。同时,我也很佩服胡萝卜须,他是一个勇敢坚强的小朋友,生活积极乐观,如果我认识他,我会和他做好朋友,并且很想为他打抱不平!
看完这本书,我想起了我小时候难以启齿的一个小秘密。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也有尿床的小毛病,我是做梦的时候就尿出来了,自己一点都不知道。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在冬天还是会有几次这样的事情。每天深夜,妈妈都要离开温暖的被窝,来我的房间探探我有没有尿床。她把手伸进我的被窝,摸摸我的身上,如果冰冰凉的,妈妈就赶紧把我叫醒,帮我换掉睡衣,把我塞到爸爸妈妈的被窝里,生怕我受凉感冒去。我呢就霸道的占去了妈妈温暖的被窝,躺在爸爸温暖的怀抱里,美美的睡到天亮!妈妈可就失眠了,担心我有没有受凉啦,担心我怎么这么大了还会尿床啦……
天还没亮,就隐隐约约听到妈妈洗洗刷刷的声音了!等我起来,妈妈都已经洗好被子晒好衣服了。而我总是装作什么都没发生,我也不知道要怎么去开口!总觉得好倒霉哦,怎么我又尿床了呢!妈妈每次也都不说这个话题,她怕我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只是会问我昨晚睡得好吗?并且告诉我人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不要自卑,要去克服成长路上的困难,这样我就会长大!
现在的我不会尿床了,心里还是很感谢妈妈从来不提我的小秘密,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默默的帮我走出阴影。我也希望胡萝卜须能够得到爸爸妈妈真正的爱,哥哥姐姐能够多多关心理解他,他能够开开心心的长大!
胡萝卜须读后感3提起《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大家再熟悉不过了,但她只能给你展示半个童年,而今天我要推荐的书目《胡萝卜须》,他可以让你拥有一整个童年。
有一个男孩,他叫胡萝卜须,他为什么叫胡萝卜须呢?因为他头上只长了几根红头发,他长得又瘦又小。他有一个不太和睦的家庭,他的家人从不给他温暖,他饱受冷落,就因为他长得瘦小。为了获得家人的认可,胡萝卜须做了很多蠢事,比如他想帮助别人,但是他的能力达不到;还有和女仆一起干活,却把家里弄得一团糟。这样反而更使得他爸爸妈妈讨厌他。可是胡萝卜须在学校非常的活泼,大方,为人友善,得到了校长老师的认可,而在家里,他又表现得非常内向,爸爸妈妈还是很讨厌他,他做的是好笑又令人心酸。
他的童年十分可怜,没有人管他,爸爸妈妈也很少关心他,家长让他不能和其他小朋友门一样开开心心的玩,色什么事都要问问可不可以做,但他的生活也多姿多彩,在极少次家长的同意下他还是可以去玩的但不能离家太远。
世界是现实的,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做,要学会独立,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怀着希望,勇敢地面对成长。一个渴望爱却得不到爱的孩子,一个让笑边流泪的故事。读童话会使人善良,在不如意甚至感到整个世界都在背弃你的时候,看看胡萝卜须,请记得不要有恨,你还有你自己。
我同情胡萝卜须,他妈妈太讨厌他,胡萝卜须也讨厌他妈妈,他想过自杀,但他知道,在人世间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比如知心的邻居和很多小动物,还有:美好的童年。
胡萝卜须读后感4在书本的封面上,这个男孩躺在床上,左手边的被子下面藏匿着一个棕色的玩具熊静静地注视着他,而他却在用双手的指尖刮那张满是雀斑的脸,已经渗出鲜红的血印。第一次注意到这个细节时,心中一惊,莫名的悲凉。因为,那本该因出血而疼痛狰狞的面孔竟然是那么平静与麻木,并且似乎若有所思。他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做出这番举动?一个人与别人的关系无非两种:家庭关系与社会关系。对于这本书,描写的也是这两种关系。胡萝卜须家的家庭成员有这些:母亲勒皮克太太,父亲勒皮克先生,哥哥费利克斯,姐姐欧内斯蒂娜。老保姆奥诺丽娜与后来顶替她差事的阿加特。母亲,通常是被赋予慈爱与宽厚的形象,在这本书中却正好相反。木心说过一句话“母爱是一种忘我的自私”。
这本书就把这句话的深意无限放大,同时也是将每位母亲隐藏最深的秘密暴露于日光下。有一次,勒皮克太太将胡萝卜须的排泄物倒入羹汤中,“她慢慢地举起最后一小匙汤,塞进胡萝卜须张大了的嘴里,一直塞到喉咙口,狠狠地塞,随后带着嘲弄和厌恶的语气随他说:“啊!小脏货,你吃下去了,吃下去了,把你昨天撒下来的东西统统吃下去了。“我早”就猜到了”胡萝卜须干巴巴地回答,脸上毫无表情。他对这些事情已经习惯了;而当人们习惯了某种事情的时候,这一切便变得不可笑了。”另外一次勒皮克太太不给胡萝卜须西瓜吃,说“再说,你跟我一样,不喜欢吃西瓜”。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全都由别人做主。一般来说,他只能吃他母亲喜欢吃的东西。而母亲竟然为家里养的兔子留了西瓜,让胡萝卜须端去喂兔子。而他最后却将留给兔子的西瓜吃干净了并且将家人吃剩的黄色瓜瓤啃得一干二净。他很少得到来自母亲的温柔,只有那么一次。“胡萝卜须以为母亲在对他微笑,于是他也很高兴地跟着微笑了起来。不过勒皮克太太只不过是闲来无事,自个儿对着自个儿笑笑罢了;她突然面孔一板,她那黑木头似的脸上就像是嵌着两颗黑茶蔍子。胡萝卜须吓呆了,不知道往哪儿逃才好。”他可以逃开吗?他从未有过家。如果将此推至实际生活中,也不难找到切入口。当父母的期许与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冲突时随之而来的就是感情的淡漠、沟通的鸿沟。
胡萝卜须读后感5好几个月前听了许嵩的《胡萝卜须》,它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于是便去读了法国作家列纳尔的原着。那个令人心碎的红发男孩,我至今都无法忘记。
“胡萝卜须”并不是他的本名,而是别人根据他那赭红色的头发和一脸难看的雀斑给他取的外号,至于他的本名,大概已无人记得了吧。
他生活在一个还算富裕的家庭,父母健在,还有哥哥和姐姐。按道理说,他应该是幸福的,可事实上,他却从未有过家。记得胡萝卜须曾说过,对他来说,家族这个称号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家,对于我们来说,那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地方,是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可是,对于小胡萝卜须来说,他虽有亲人,可他那些所谓的亲人根本就不爱他,他们就只是把他当作关鸡棚的`专职人员,出气筒,宰杀动物的工具,嘲笑的对象…他处处受排挤,从未被关心过。他真的很可怜,只是因为难看的外貌就遭到了所有人的遗弃,失去了本该属于他的快乐童年,这不公平。外貌真的不是那么重要,黄帝的妃子嫫母是中国古代最出名的丑女,可她为人贤德人,传说,黄帝败蚩尤,杀蚩尤,皆因嫫母内助有功。所以说,人啊,不能因为别人难看的外表而就因此戴着有色眼镜看人,这样对别人往往会造成莫大的伤害。
小胡萝卜须是孤独的,连一个朋友也没有,所以,他想尽一切办法去赢得别人的关注,哪怕就只有一瞬间也足够了。在故事里,小胡萝卜须因嫉妒而去伤害他人,最终导致学监被辞退。当师生们与学监送别时,禁闭室中,小胡萝卜须用右手打破玻璃,他挤眉弄眼地做着鬼脸和各种滑稽的动作,就像是一只跳梁小丑。的确,他因此得到了师生们的关注,即使只是嘲讽,可是这是他用自己的尊严才换来的啊!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心碎的孩子啊,他已被这个冷漠的社会伤得体无完肤,他真的很渴望别人的关心与爱护。再想想,现实生活中,那些叛逆的少年是不是也和有着和胡萝卜须相同的遭遇,所以才做着各种偏激的事去博得他人那一丝的关注?
有人说,胡萝卜须是残忍的,他以残忍的手段弄死了鼹鼠。其实,胡萝卜须是意识到了他自己就像是一只鼹鼠,他恨这样的自己,所以他拿鼹鼠出气,他其实是想杀死这样的自己。但是,他到最后还是颤抖了手,落下了泪。曾经,即使是被别人那样捉弄和嘲讽,他也从未落下一滴眼泪,可是这次他却因一只鼹鼠而落泪了。落泪,是因为对这个世界的不满而又无可奈何,他为自己感到悲哀。他不想再像这样的活下去,他想要卸下伪装,想要逃开,可是,他真的能逃开吗?还记得在小说的最后胡萝卜须说过:“从未有人喜欢过我。”当他说完,他的妈妈却出现了,结果他又加了一句:“除了妈妈…”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社会上,都要为了生活而去适应这个社会,从而失去了最纯真的自己。这个社会虽是无情的,可我相信,人应是有情的,如果每个人都微笑的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给他人以温暖,那么,像小胡萝卜须那样孤独、偏激、又令人心碎的少年,终有一天,将不复存在。
胡萝卜须读后感6那是一个雨过天晴的周六,我从英语辅导班放学出来,门口停着一辆电动车,一位叔叔正忙着卸货,车上、地上放满书籍:有同学们喜闻乐见的《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哈利波特》、《查理九世》……同学们蜂拥而上,我也动心了。
我在书堆里翻了又翻,角落里一本桔红色封皮的书引起我的注意,名字有点奇怪《胡萝卜须》,书的封面很简单:一个漫画光头小男孩靠在墙上,下面配着一行小字:“如果大人能知道小孩子在想什么,爱与被爱的默契一定好过现在。”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兴趣,它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为了解开谜底我买下了它,就这样我遇到了《胡萝卜须》。
当天我就迫不及待地阅读了这本由法国作家儒勒.列那尔写的书,我深深地被书中绰号叫“胡萝卜须”的小男孩打动了。“胡萝卜须”生长在一个没有爱和温暖的家庭,爸爸十分冷漠、妈妈经常捉弄他、可怜的“胡萝卜须“还是哥哥、姐姐欺负嘲笑的对象。为了能让大家喜欢自己,小男孩很努力,做了一连串的蠢事,好笑又令人心酸。随着成长他渐渐明白:“要勇敢面对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任何时候都要怀着希望!只有独立才能挽回尊严!”这也是书中最打动我的地方。
每一个孩子包括我,都渴望得到爱,爸爸、妈妈和老师、同学都很爱我,我也非常爱他们。而“胡萝卜须“却没有这样的幸运,他做了那么多让人边笑边流泪的事情,却没有换来周围人的疼爱。和他相比,我觉得很幸福。虽然有时候我也会遇到烦恼或者不开心的事情,这时候我就多看看《胡萝卜须》这本书吧,它会给我带来力量。大家一定要记得不要有恨,要相信自己、爱自己!还要爱身边的人哟!
怪萝卜读后感7篇
怪萝卜读后感篇1
我读了莫言的作品《透明的红萝卜》,对里边的很多小的写作细节,我有很多的感觉,从一个读者的角度看,真的处理得很好,我很喜欢。
莫言在对隐藏的处理上显然是与马原不同的,对于一些可能影响阅读的地方,莫言都没让读者去花时间费思量,往往是不厌其烦的向读者解释,这可能也是由于中篇小说的缘故吧。
“小石匠的嘴非常灵巧,两片红润的嘴唇忽而嘬起,忽而张开,从他唇间流出百灵鸟的婉啭啼声,响,脆,直冲到云霄里去。”“每当中午和晚上,黑孩就听到黄麻地里响起百灵鸟婉转的歌唱声,他的脸上浮起冰冷的微笑,好象他知道这只鸟在叫着什么。”这显然已经把菊子姑娘与小铁匠的私情描述得很明白了,但莫言就是还要不厌其烦的告诉你,“铁匠是比黑孩晚好几天才注意到百灵鸟的叫声的。他躲在桥洞里仔细观察着,终于发现了奥秘:只要百灵鸟叫起来,工地上就看不见小石匠的影子,菊子姑娘就坐立不安,眼睛四下打量,很快就会扔下锤子溜走。姑娘溜走后一会儿,百灵鸟就歇了歌喉。”
还有“一股脏乎乎、热烘烘的水泼出来,劈头盖脸蒙住了小石匠。”……“他柔软的黄头发上,劳动布夹克衫上、大红运动衫翻领上,沾满了铁屑和煤灰。”这显然是心怀妒意的小铁匠干的,文章本可以就这么继续往下叙述,莫言不是,他要明确告诉你这是怎么回事“谁他妈的泼了我?”小石匠盯着小铁匠骂。“老子泼的,怎么着?”
“从胡同里,鸭子们望见一个高个子老头儿挑着一卷铺盖和几件沉甸甸的铁器,沿着河边往西走去了。”刘太阳副主任响亮地骂着:“娘的,铁匠炉里出了鬼了,老混蛋连招呼都不打就卷了铺盖……” 这时莫言还要让刘太阳副主任问小铁匠:“怎么样你?把老头挤兑走了,活儿可不准给我误了。
然而,在这些明明白白之后,我们却还是看不清作者的用意。
怪萝卜读后感篇2
谈到莫言,其实大家并不陌生。他是中国籍的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这个奖历史上第108位得主。他能获这个奖,无论是从作品的数量,还是说作品涉及的面,还是说作品的深度,都是实至名归的。莫言的小说创作就像井喷,每一部作品的写作速度都是惊人的。他在写作的时候,保持了一种惊人的气场。
关于这本《透明的红萝卜》是莫言的成名作,写作的时候,他还在解放军艺术学院读书,因为批评了成名作家的一个作品,他为了证明自己,用很短的时间,写出来这样一部震动文坛的中篇小说。小说发表后,莫言得到了他所在的军队系统以及文学杂志的瞩目,为他以后的写作打开了一扇大门。
?透明的红萝卜》这本书的核心内容中有黑孩、菊子姑娘、小石匠、小铁匠四个主要人物,黑孩是主人公。故事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主要人物黑孩只有10岁左右,他是一个神秘的倔强的小孩,无父无母,在小说结尾,也没有人知道他的去向。小说主要写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残酷与对温暖的向往,其中塑造的透明的红萝卜这个意象,在今天看依然具有非常高的审美价值。黑孩这个人物形象,有莫言本人的色彩。莫言把他自己在农村曾有的孤独,投射到了这个小黑孩身上。
他本人也确实曾在铁匠铺当过小工。黑孩长期沉默寡言,思维与别人都不一样,透明的红萝卜,是他眼里的爱和温暖的象征,却被小铁匠粗暴地扔到了河里。在写完这篇小说以后,莫言受到了主流文学界的欢迎。这小说里黑孩的牵人心弦,借助了两个很突出的物件,一个烫伤了他的手的滚烫的、蒙着灰白的铁钎,和一个他眼睛里金色、透明的红萝卜,前者写这孩子对苦痛的麻木,后者写这孩子对温暖的留恋。
或许我们无法想象那个年代的生活、经历、心酸,但通过这部中篇小说,我们或许可以了解一下当时的境遇,与此同时,我们也真正地被故事中的黑孩的人物形象所打动。生活在当下的时代,人生的道路依然是曲折坎坷的,遇到问题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拥有一颗坚强、不屈服的心来面对任何打击,黎明前的曙光就一定会向我们走来。都说故事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每一个笔者笔下的人物形象,大都会映射出自己的光芒,从而不断发散思维,折射出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
怪萝卜读后感篇3
他看到了一幅奇特美丽的图画:光滑的铁砧子,泛着青幽幽的光。泛着蓝幽幽光的铁砧子上,有一个金色的红萝卜。红萝卜的形状和大小都像一个大梨,还拖着一条长尾巴,尾巴上的根根须须像金色的羊毛。红萝卜晶莹透明,玲珑剔透。透明的,金色的外壳里苞育着活泼的银色液体。红萝卜的线条流畅优美,从美丽的弧线上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光芒有长有短,长的如麦芒,短的如睫毛,全是金色……
——《透明的红萝卜》
初读《透明的红萝卜》,我没有完全读懂,文中对红萝卜的描写并不多,初次出现已是文章后半段,它是象征的什么吗?它为什么只真正出现了一次?为什么只有在黑孩的眼里那是一个独特的萝卜?太多的疑问让我无法把握文章的主旨,所以我只能从一些细节中谈谈我的感受。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是黑孩捡起刚刚烧过的钢钻,上千度的高温绝不是人能承受得住的,而黑孩却直接用手拿了回来,平静的仿佛什么事也没有,尽管他的手已经被烫的不成样子了……我想,黑孩并不是不疼,而是已经麻木了,一个孤儿,生活在“”的乱世中,受尽了虐待和冷眼,他已经被折磨的没有自我了,他几乎是一个傀儡,从不说话,也很少与人交流,甚至有点自虐,他是时代的悲剧产物——一个习惯了折磨,备受压抑的可怜孩子。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词是“惶惑”,读到这时,我的心甚至揪了一下:当老铁匠轻声的问冬天里赤身裸背的黑孩冷不冷是,黑孩的反应不是感动,不是欣喜,而是惶惑,而当老铁匠将声音提高了八度又一次问黑孩时,黑孩的惶惑消失了……我感到很心酸,面对别人的关心,黑孩竟然感到惶恐、疑惑。我甚至不敢想象黑孩过着怎样的生活,他经历过多少人的嘲笑、斥责和冷眼,以至于习以为常。他从不会奢求别人的关爱,他甚至从不知道被爱是什么滋味,也更不知道如何去爱别人……
小说好像有种奇幻色彩,黑孩能看到河上冒烟,能听到河里的鱼虾窸窸窣窣的声音,能感受到星光的温暖,还能曾看见一个透明的红萝卜……这些为黑孩的生活增添的不少色彩,让他不那么孤独,不会对生活绝望,至少,有石头陪伴着他,有黄麻地陪伴着他,有虫儿鱼虾陪伴着他……相比纷繁杂乱的尘世,他与自然贴的更近。
总之,这部小说是以“”为背景,描写了一个村庄里的故事。小说中有一些奇幻色彩,也有一些让人难懂的地方,应该只有二次精读之后才能有更深的感悟吧。
怪萝卜读后感篇4
在淡淡的忧伤中,读完了莫言的小说《透明的胡萝卜》。
小说题目为《透明的胡萝卜》,但是只在后半部分的不多的笔墨有对胡萝卜的描写。那是一个晚上,小铁匠让黑孩去地里偷来几个地瓜和萝卜,在打铁的炉子上烤着吃,那晚有菊子姑娘、小石匠、小铁匠、黑孩,他们都吃了烤地瓜和萝卜,还有那个没吃却唱着凄凉沧桑老调子的老铁匠。那么为什么拟这样一个题目呢?小说的主人公黑孩在结尾处拔了一个又一个的胡萝卜,对着阳光仔细瞧,希望能看到那天夜里看到的透明的萝卜,但始终没有,而且还因此被剥光了衣服。这样的结尾,又有什么用意呢?
小说里的故事,在一个潮湿的秋天开始了。
主人公黑孩这样出场:墙角上站着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子。孩子赤着脚,光着脊梁,穿一条又肥又长的白底带绿条条的大裤头子,裤头上染着一块块的污渍,有的象青草的汁液,有的象干结的鼻血。裤头的下沿齐着膝盖。孩子的小腿上布满了闪亮的小疤点。这样的外貌描写,在一开始就勾勒出了一个没人疼爱的可怜的无助的孩子形象。
黑孩没有温暖的家庭,有的是后娘的狠劲使唤和打骂。在小说中,黑孩经常被认为是哑巴,因为他几乎不说一句话,但他的确不是哑巴。那么,他为什么不说话呢?是什么使他保持沉默呢?他的无言是不是表明他是一个内心空白的傻孩子呢?
不,完全不是的。外在越是无言,内心越是丰富。
可怜的黑孩,活在后娘的打骂中,活在旁人的冷嘲热讽中,活在周围人的任意指使摆布中。面对这样的处境,他没有怨言、更没有反抗,就这样默默地顺从着。然而,她的内心呢?是风平浪静,还是暗流涌动呢?
有句话说:你可以欺骗别人,却欺骗不了自己的灵魂。
在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形势下,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人们会渐渐的失去自我,为外物所累,最后丢掉了自己的灵魂,变得空虚而忧伤。其实,我们最应该:真实地活着。直面自己的内心,向善向美。
怪萝卜读后感篇5
?透明的红萝卜》是莫言的成名作,根据莫言的回忆,他是在一次梦中惊醒后写下的此作,作品的故事情节是简单的。
在七十年代前后,无父无母的黑孩,饱受着继母的虐待。
在一次上级安排的集体劳动中,黑孩被安排和同村的小石匠一起去完成任务。
在劳动过程中,黑孩先是被安排砸石子,遇到了温柔可亲的菊子,后来黑孩砸破手,被公社干部安排给铁匠拉风箱。
一天晚上,小铁匠让黑孩去田里偷萝卜和地瓜充饥,黑孩完成后,看到砧板上的胡萝卜变成了金色,里面留着银色的液体,但是与小铁匠产生了争执,小铁匠将萝卜扔到了河里。
小铁匠与小石匠同时喜欢菊子,二人发生争执,黑孩帮助小铁匠,但是菊子被小铁匠扔出的石子砸伤。
黑孩到了胡萝卜地,一棵一棵的拔了出来,他想找到那天他看到的透明的红萝卜,但是被看守发现,最终看守剥去了他的衣裳,将他赶走。
文章的核心问题在于透明的红萝卜到底象征着什么?黑孩无依无靠,饱受成人的戏谑和玩弄,而菊子的出现,让他的内心产生了一丝悸动,他把菊子给他的手绢秘密的藏了起来,同时他知道菊子和小石匠相爱,心中产生了妒忌,小铁匠和小石匠的争斗,黑孩最终帮助了小铁匠。有人说,黑孩对菊子产生了男女之间的情爱,金色象征着“性”。我在此并不认同。
黑孩是孤独的,他缺乏母爱,菊子的突然出现,让他倍感温暖,他与其说是喜欢菊子,不如说是黑孩渴望母性的温暖,菊子对他的关心,让他不知所措,还曾经咬伤了菊子,但是最后帮助小铁匠,是黑孩对母爱的占有欲作怪。
黑孩处于物质匮乏的年代,家庭的不幸让他无时不刻面对这饥饿的威胁,相对于莫言刻画出的村主任和公社干部,黑孩却如同草芥一般,他有着惊人的味觉和听觉,无不体现着他对于食物的渴望。
所以说,透明的红萝卜是黑孩的一种精神寄托,是黑孩物质的充裕和感情的满足的一种象征体,所以说黑孩失去透明的红萝卜后,不顾一切的去田地,一棵棵的将萝卜地的萝卜拔出,他是在找寻他心中的希望。
但是梦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黑孩被发现,然后被人剥去了衣裳,他起初还害羞的护住下体,但是走了几步,就放开了,黑孩完成了向成人世界的转化。
故事中的人物特点鲜明,各种色彩的描写无不体现着人物的性格特点,比如小石匠的一黑一白、菊子的红色头巾、老铁匠炒焦的小麦似的脸色等等,看出了莫言深厚的文字功底。
有人说,黑孩承受了太多的苦难,他是中国农民的代表,莫言在写作此小说时,将自己小时候赶河工挣工分的情节,带入这篇小说,从人们木偶似的表情、领导的飞扬跋扈、酗酒的继母等等人物刻画,讲述的则是那一代人精神的缺失。
怪萝卜读后感篇6
很早就知道莫言这个人,正是因为看了他的一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写的非常棒。这篇小说以“现代进行时”的描述方式表现农村的现实生活。单纯得几乎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出来的故事,却被作者写的色彩斑斓,充满声、光、色、影的迷离,展现出强烈的个人风格。
“他看到了一幅奇特美丽的图画:光滑的铁砧子。泛着青幽幽蓝幽幽的光。泛着青蓝幽幽光的铁砧子上,有一个金色的红萝卜。红萝卜的形状和大小都象一个大个阳梨,还拖着一条长尾巴,尾巴上的根根须须象金色的羊毛。红萝卜晶莹透明,玲珑剔透。透明的、金色的外壳里苞孕着活泼的银色液体。红萝卜的线条流畅优美,从美丽的弧线上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 ”正如谢有顺所言:“他早期发表的中篇《透明的红萝卜》,我尤为推崇,我觉得这是天外来物般的作品,那种通透的感觉、偏僻的角度、观察小孩的精准,已不可再得。”
莫言以其生花妙笔创造了一个既写实又迷幻的乡土,他笔下的山东高密,其实只存在他的想象中,那不是历或现实里的乡土,而是他凭借着一己的文学壮笔,重新塑造的一个家乡,一个比历史或现实里的家乡,都要更精采更复杂更丰富更迷人的虚构的家乡,一个许多人都能理解认同的奇幻家乡。
说到写作的能力,不少作家能够写出好作品,但不能持续写出好作品。莫言是一个例外,从1985年的开始的《透明的红萝卜》、《红高梁》、《天堂蒜薹之歌》,到1989年的《酒国》,1995年的《丰乳肥臀》,2001年的《檀香刑》,2003年的《四十一炮》,2006年的《生死疲劳》,2009年的《蛙》。莫言一步一个脚印地写出了乡土中国近30年的历史和命运,作品里面饱满的“中国性”让他成为世界文坛的关注焦点。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与福克纳笔下的约克纳帕塔法县和马尔克斯笔下的马孔多小镇一样,充满了象征和寓意。
法国《费加罗报》评价莫言时如是说:中国作家莫言结合想象与现实,历史和社会的角度,创造了一个宇宙,它的复杂性让人想起威廉。福克纳和加西亚。马尔克斯。莫言获奖,已是过去时,但中国文学仍在路上。
怪萝卜读后感篇7
萝卜能够透明,还是红色的。这已经是个意象,一个富于诗意的意象。它使人想起童话。然而,按照通常的说法这应该算是一篇反映农村生活的所谓农村题材小说。但凡是读过这篇小说的人,恐怕都要犹疑,它究竟能不能算是反映现实农村生活的农村题材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子。这孩子刚出现的时候普普通通,赤着脚,光着脊梁,穿一条又肥又长的白底带绿条条的大裤头裤子,细长的脖子支撑着大脑袋。
但是越到后来,这孩子越象个小精灵,还透着几分神秘。他从来不说话。他从不怕冷,当十分强壮的老铁匠都穿上棉袄时,他仍然光背赤足,且没有半点瑟缩。他用手去抓热铁,让热铁象知了一样在手里滋啦滋啦地响,把手烫得冒出黄烟,可他还不慌不忙,仿佛那皮肉的的痛中有一种快感。他在一个夜晚看见了透明的红萝卜,那萝卜晶莹透明,尾巴上的根根须须象金色的羊毛,萝卜里还流动着活泼的银色液体。
于是孩子便着迷地去寻求它,以至于到萝卜地去,把每一个萝卜都拔下来举到阳光下端详,最后把一片地萝卜全部拔光……。这的确很象童话。然而,这些非现实的童话因素在《透明的红萝卜》中只是其艺术形象构成的一种成分。与这种童话式的非现实因素相交织,小说中又有很多十分现实的农村生活描写。凡是对我国农村生活,特别是对“***”期间的农村生活比较熟悉的人,都会承认这些描写既丰富多彩,又生动准确。例如小说作者对公社副主任刘太阳的刻画,用墨并不多,只寥寥几笔,然而活龙活现,一个本质还不算太劣,却已经习惯于欺凌百姓的小官僚跃然纸上。
小说中的其他几个人物,还有小说所展现的一幅幅农村生活图景,也都写得十分生气,发散着一股温馨的泥土气息。读这些地方的时候,我们几乎会忘记小说中的那些童话式的非现实的因素,以为自己在品味一篇风格上非常“写实”的小说。如此,《透明的红萝卜》多少给人一种迷离恍惚之感。它所描写的一切,似乎是现实的,又是非现实的,是经验的,又是非经验的,是透明的,又是不透明的。小说这种独特的艺术形象和艺术效果,使我们获得一种新鲜的、陌生的审美经验。它使我们有些困惑,但也使我们享受到一种“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的愉悦。
《小萝卜头》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萝卜头》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萝卜头》读后感1“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我手捧《小萝卜头》,耳边响起《义勇军进行曲》,这是我们的国歌,也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呐喊!
小萝卜头本名宋振中,他是和妈妈一起被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狱的。当时,他出生才八个月,九岁在歌乐山被杀害,是中国最小的烈士!
小萝卜头是龙的传人,他不畏生死,正是无数不畏生死的龙的传人,换来了我们新中国的繁荣昌盛!
有多少先烈血洒九州,有多少忠魂命献华夏!
黄继光,胸膛堵枪口,以身殉国;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壮烈牺牲;邱少云,强忍烈火烧,慷慨赴死……
和平年代的英雄接过了爱国的“接力棒”。
钱学森,两弹一星,筑起卫国长城;李四光,地质勘探,保障能源供给;袁隆平,杂交水稻,解决人民温饱……
白衣天使,抗击疫情;年轻战士,搏击洪水;人民警察,日夜坚守……
龙的传人,就是这样不畏生死!我也要为国献出自己的力量。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我们新时代的好少年,作为龙的传人,要好好锻炼身体,好好学习,等国家需要时,我们将不畏生死!
《小萝卜头》读后感2你不知道,我读完这篇课文,我都想哭了,这个小孩才几个月就被关押在阴暗潮湿,才10平方米的监狱了,你猜他为什么叫小萝卜头,就是因为他只能吃连猪狗都不吃的饭,又臭又很难吃,看一眼就想吐,因造成头大身子小,所以人们都叫他小萝卜头,他小时候尿布尿湿了,监狱是阴暗潮湿的不能晒,所以妈妈就搭在肩膀上,用自己的体温来暖干。
为了让小萝卜头睡得舒服一点,小萝卜头就睡在妈妈身上。小萝卜头4岁时,妈妈就打工,小萝卜头很害怕,为了不让自己饿,早上吃一半臭饭,中午吃一半,监狱里一天只能给一次水。共产党胜利了,他们解放还有二十多天,小萝卜头现在9岁,快解放那几天秘密杀死了,可怜的小萝卜头,才9岁就死了,好可怜。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我们的生活,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老师您辛苦了,长大我会好好报答您,您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老师,辛苦了!
《小萝卜头》读后感3小萝卜头的故事发生在他很小很小的时候。
小时候,小萝卜头很胖,很可爱,他的爸爸、妈妈是共产党员。那时战火纷飞,整个世界都很乱,共产党的人好多都被抓了,包括小萝卜头的爸爸和妈妈,在小萝卜头爸爸失踪的日子里,小萝卜头的妈妈一直在寻找他,结果被关进了大牢。
小萝卜头和爸爸、妈妈关在了渣滓洞监狱,在共产党人陈然伯伯的关心下,认真学习,识字、画画。有一天,小萝卜头在监狱里看见了一个疯老头,后来他又发现疯老头和爸爸在一起开会,感觉到非常奇怪。最后他才明白疯老头是“地下党”。小萝卜头在监狱里一天天长大,也非常懂事,帮助共产党人给外面送纸条,传递信息。后来,小萝卜头被坏人毫不留情地杀害了,年仅9岁。
读完这本书,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小萝卜头在监狱学习、传递信息的镜头时刻都浮现在眼前。我要学习小萝卜头的精神,好好学习,报答社会。
《小萝卜头》读后感4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你们读过小萝卜头的故事吗?我读过。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小萝卜头。
小萝卜头是谁,你们知道吗?小萝卜头是我国年龄最小的战士,也是世界上最年幼的革命烈士。由于没有正常的食品供应,缺乏营养,他的身体发育不良,头大身小,难友们都亲切地叫他“小萝卜头”,以至真实的名字——宋振中都被人遗忘。
我读了“小萝卜头”这个故事,心里感到很惭愧。虽然他在牢房里受到敌人的监视,但即使在这种艰苦环境下,他还是能坚持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一定要弄明白才肯罢休。没有笔就用树枝,用的纸还是监狱里叔叔阿姨省下的草纸,这种顽强的学习态度真值得我们学习。
然而想想我们呢,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背着漂亮的书包,用着可爱的玩具,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有和蔼的老师教导我们……我们有时却还不认真读书,真是羞愧啊!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要好好学习,珍惜我这自由快乐的生活,为祖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小萝卜头》读后感5昨天,刘老师布置了一份周末作业——读红色经典故事。哪些故事属于红色经典故事呢?我真是伤透了脑筋,只好请教学识丰富的爸爸。爸爸于是给我推荐了《小萝卜头的故事》。我看了《小萝卜头》这个故事后,心里像大海的波涛一样,久久不能平静。
故事讲了小萝卜头在监狱里虽然生活艰苦,但是他非常热爱学习,还是一个有礼貌、很懂事的小朋友。文中讲到小萝卜头吃的是发霉发臭的饭。我觉得他的生活多么艰难呀!我们现在生活非常美好,早上吃的是鸡蛋、面包,喝的是牛奶。与小萝卜头相比,我们太幸福了。
小萝卜头虽然生活艰苦,但是他非常热爱学习,不管是夏天多么炎热,冬天多么寒冷,他总是趴在地上写着、算着。而我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却不用心学习,我觉得多么惭愧呀!
小萝卜头每次到黄伯伯那儿去学习,总是轻轻地先敲几下门,得到黄伯伯的许可后才进去。他是多么地懂礼貌。他的这种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与小萝卜头相比,我真感到脸红。
小萝卜头是一个懂礼貌、爱学习的孩子,我要向他学习,长在后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富强。
《小萝卜头》读后感6去年暑假,我和妈妈一起去重庆歌乐山的白公馆,我和妈妈主要是去买本书,书名叫(小萝卜头的故事)这本书讲了小卜头在监狱时是怎样过了9年监狱生活。他的爸爸叫宋琦云,妈妈叫徐林霞。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很大它告诉;努力学习,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它时时刻刻的激励着我,它像一位老师教导着我,它告诉我应该珍惜幸福的今天,建设美好的明天。小萝卜头因为在监狱营养不良,头大身子小,胳膊跟木棍一样,所以他叫小萝卜头。
小萝卜头的笔是树枝,她的书包是母亲加夜缝制的,他的墨水是棉花做的,而我们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更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小萝卜头是最小的烈士,他也是中国人民喜爱的烈士,他的是一位少先队员应该学习的烈士,他的事迹每一个人不能忘记。在生活中有许多象小萝卜头学习的人,记的有一次,我上公交车,到铁路医院时,一位阿姨钱丢了,而偷她钱的却一下子跑了,车上的一位叔叔急忙下车追下去将小偷抓住,把钱还给了那位阿姨,那位阿姨连说谢谢,谢谢。这可是我的救命钱,我的心里在想难道叔叔不怕危险吗?不,他怕但他依然勇敢追上去,他是一位光荣的市民。
《小萝卜头》读后感7昨天,爸爸给我引荐了《小萝卜头的故事》。我看了《小萝卜头》这个故事后,心里像大海的波涛一样,久久不能宁静。
故事讲了小萝卜头在监狱里固然生活艰辛,但是他十分酷爱学习,还是一个有礼貌、很懂事的小朋友。文中讲到小萝卜头吃的是发霉发臭的饭。我觉得他的生活多么困难呀!我们如今生活十分美妙,早上吃的是鸡蛋、面包,喝的是牛奶。与小萝卜头相比,我们太幸福了。
小萝卜头固然生活艰辛,但是他十分酷爱学习,不论是夏天多么酷热,冬天多么冰冷,他总是趴在地上写着、算着。而我坐在宽阔亮堂的教室里,却不用心学习,我觉得多么羞愧呀!
小萝卜头每次到黄伯伯那儿去学习,总是悄悄地先敲几下门,得到黄伯伯的答应后才进去。他是多么地懂礼貌。他的这种质量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小萝卜头是一个懂礼貌、爱学习的孩子,我要向他学习,长在后把祖国建立得愈加美丽、愈加富强。
《小萝卜头》读后感8“小萝卜头”真名叫宋振中,长年在狱中生活,他妈妈叫徐林侠,爸爸叫宋绮云。
“小萝卜头”学习是靠狱民们苦口婆心的劝说,才让他每天上楼去跟东北军将军黄显生学习。“小萝卜头”才不会错过这么好的`机会呢!黄伯伯一遍又一遍地讲解,“小萝卜头”一遍又一遍地抄写呀,一遍又一遍地念呀,直到可以记在心里,倒背如流才肯罢休。黄伯伯送给他一只上红下蓝的铅笔。他平时像对待宝物一样的爱惜,就连爸爸妈妈都不能动用一下,他自己也只在写作业的时候才用这支笔。成为烈士时,他才九周岁,是共和国历史上最小的烈士。现在的我们,生长在新中国的阳光下,无忧无虑的学习和生活。而他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依然没有放弃过一丝学习的机会!
他的这种好学上进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要永远记住这个名字:宋振中!
《小萝卜头》读后感9今天我读了《小萝卜头》这篇课文。文中的萝卜头很小,可是却很懂事,我真的没法跟他比。我读了课文,深受感动,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我生活上,学习上的条件都比小萝卜头好。有明亮的教室,有漂亮的书包,还有公主类的文具盒······什么都有。可是我们一点也不爱他们,有时把钢笔尖摔坏了,有时把铅笔折成几段。想着想着我就感觉十分惭愧,脸也变红了。
小萝卜头很懂事,黄伯伯送给他一支铅笔,他舍不得用,只在写字的时候用。一有空就用钉子在石板上练习写字。我呢,却是一坏买来新文具,然后把旧文具给扔掉,用新文具。小萝卜头虽然被关在牢里,但他记住妈妈对他说的话“将来革命胜利了,还要建设新中国”。
小萝卜头你真懂事,我要向你学习。以后我要珍惜时间,用功读书,为祖国做出贡献。
《小萝卜头》读后感10自从我读了《我的弟弟小萝卜头》这篇作文之后,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我们的美好生活是来之不易的。
这一篇文章讲了小萝卜头在监狱里那种环境下还拼命、刻苦地学习,我们和小萝卜头比起来,真是差远了,那时候,小萝卜头没有本子,都是用妈妈省吃俭用留下了的本子和笔。只有在重要场面他才会拿出来用。而我们呢,不是嫌本子太薄了,就是觉得不好看。即使有一本合适自己的,用一用就扔了。小萝卜头呢,平时舍不得用本子,都是在地上用石子画、写。我们和他比起来比起来,他就是一位省吃俭用的人,我们就是随随便便浪费的人。小萝卜头是一个人才,可是他那幼小的生命已经被残忍的日本人杀死了,如果他还活着的话,他一定会名扬四海的。
小萝卜头的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也值得我们去珍惜。我们应该都像小萝卜头一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小萝卜头》读后感11今天,我读了《小萝卜头》这本书,深受感触。
故事里的主人公小萝卜头很小就跟着妈妈进了监狱,每天都受到欺凌,因为吃得不好缺乏营养,身体长得很不协调,光长头不长身体,头就像个萝卜,所以大家都叫他小萝卜头。慢慢地小萝卜头 已经六岁了,到了该上学的年纪,他的妈妈想让他上学,但是看守们不同意。为了让小萝卜头能上学,于是大人们全体做了一次绝食斗争,在美味食物的诱惑下,他们都极力的忍耐着,最后看守无计可施,只得答应。于是,小萝卜头在监狱阴冷潮湿的环境下发奋学习。这一点让我很受感动,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他还坚持求学,大人们为自己上学绝食,才得到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所以他十分珍惜。
想想今天的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有着非常好的教学条件,我们怎么能不好好学习呢?我一定要珍惜眼前的每一个机会,创造美好的未来!
《小萝卜头》读后感12去三峡旅游参观渣滓洞时,爸爸给我买了一本红岩英烈卡通故事《小萝卜头的故事》,今天我又拿出来重读了一遍,仍然让我很感动。
小萝卜头名叫宋振中,他是新中国最小的一位烈士。他年仅8个月,就和爸爸妈妈一起被关进了监狱。由于狱中缺乏营养,他长得头大身小,大家都叫他“小萝卜头”。他8岁开始学习,用树枝作笔,用烧焦的棉花兑上水作墨汁,用草纸作练习本。小萝卜头学习很用功,还利用学习的机会做难友们的“小交通员”,只可惜,他年仅9岁就被特务杀害。
读完这个故事,我觉得我们的童年太幸福了:小萝卜在狱中吃的是馊饭,穿得是破衣服,唯一的玩具是藏起来的扑克牌,而我们每天都有很多好吃的食物,还有各种各样的零食,玩具也是应有尽有:赛车、模型、拼图等等,穿的新衣服也是一件又一件,可是,我还要挑食,对玩具和衣服也不爱惜,实在是不应该。小萝卜头在监狱里学习非常刻苦,而我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小萝卜头这样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小萝卜头》读后感13今天,我读了《小萝卜头》这篇课文。读后,我心里像大海的波涛一样,久久不能平静。
这篇课文讲了小萝卜头在监狱里虽然生活艰苦,但是他非常热爱学习,还是一个有礼貌、很懂事的小朋友。
文中讲到小萝卜头吃的是发霉发臭的饭。我觉得他的生活多么艰难呀!我们现在生活非常美好,早上吃的是鸡蛋、面包,喝的是牛奶。与小萝卜头相比,我们太幸福了。小萝卜头虽然生活艰苦,但是他非常热爱学习,不管是夏天多么炎热,冬天多么寒冷,他总是趴在地上写着、算着。而我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却不用心学习,我觉得多么惭愧呀。
小萝卜头每次到黄伯伯那儿去学习,总是轻轻地先敲几下门,得到黄伯伯的许可后才进去。他是多么地懂礼貌。他的这种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与小萝卜头相比,我真感到脸红。
小萝卜头是一个懂礼貌、爱学习的孩子,我要向他学习,长在后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富强。
《小萝卜头》读后感14这个故事读了以后我深受感动,也使我明白了一些道理,这些道理使我终身受益。
这个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小萝卜头”是一个小男孩的绰号,他牺牲时只有8岁,是共和国历史上年龄最小的革命烈士。
“小萝卜头”与妈妈在反动派监狱里的生活非常艰苦,“小萝卜头”经常生病面黄肌瘦,身体十分虚弱。妈妈在监狱里做苦工,换点黄豆给他吃。吃黄豆时娘俩总是你推我让。妈妈每次都把黄豆夹给“小萝卜头”,可是小萝卜头望着瘦弱的妈妈,总是说:“妈妈,你吃吧,我已经吃过了。”他一边说还一边挺挺肚子,好像吃得特别多,特别饱似的。其实,这样一来,更显出他是多么的干瘪瘦校这时,妈妈再也忍不住了,把他紧紧搂到怀里,止不住的泪珠,一滴滴落在他的脸上……
“小萝卜头”是个多么懂事的孩子,在阴暗的监狱里,还把仅有的几颗黄豆让给妈妈吃。不像有个故事,他的爸爸老了,没有用了,就让他吃不饱,穿不暖,冬天没有棉衣穿,吃饭给他一个小木碗,把他赶到一个角落里吃剩饭剩菜。还有一个人更忘恩负义,他父亲辛辛苦苦把他养大,他见父亲老了,没有用了,便把他仍进了深山老林里。
我们应该像“小萝卜头”学习,不要忘恩负义。
《小萝卜头》读后感15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在不到一岁,才8个月大的时候就被送进了扎滓洞的女牢里,他为什么叫小萝卜头呢?因为他从小营养不良,头很大,身子却非常小,活像一个胡萝卜,转眼间,他就到了六岁,是平常孩子读书的年龄了,所以,小萝卜头的妈妈让老师教他读书,可是特务们不肯,所以,牢中的狱友与特务进行了集体的斗争,集体绝食,特务拗不过她们,便让狱中的黄显声将军教他读书。小萝卜头学得很快,到九岁就把知识全学完了,他懂得了许多中国名人为国捐躯的故事和许许多多的道理,他还帮共产党员传递信息,最后于1949年9月6日被国民党的特务劈死于重庆白公馆。
对比于小萝卜头,我们的生活跟他们的简直是天壤之别,他在牢里,机智好学,聪明勇敢,临危不乱,如果他生活在我在我们这样的和平时期中,岂不早成为科学家了。
他在牢里都那么懂道理,而我们在这样美好的和平的的生活中慢悠悠的,有时还忘了写作业。
我们应该记住屈辱的昨天,珍惜和平的今天,建设美好的未来。
胡萝卜怪讲的什么道理
胡萝卜怪讲的道理是要勇敢去面对自己害怕的事情。胡萝卜怪这本书,获得了2021年凯迪克银奖,是经得起岁月推敲的好书,让人越看越喜欢,不论站在小兔子的角度还是胡萝卜怪的角度,都会感到非常庆幸,也会启发孩子找到解决办法去面对自己害怕的事情。
内容简介
在山中一个叫跳跳沟的地方,长满了许多的胡萝卜。一只兔子每次路过的时候,都会随意拔出好多胡萝卜来吃。这个事情让胡萝卜们很生气,于是它们想出了一个主意,从这以后,兔子总觉得有长得像胡萝卜的怪物跟在自己后面。
他的《狮子之间》获得多项大奖提名,其中包括提名2021年度爱伦.坡奖。凭借《胡萝卜怪》一书,获得2021年度凯迪克奖银奖。[美]彼得.布朗绘画作者:儿童书作家、插画家,作品有《神奇花园》《养宠物的小孩》《你是我的好朋友》《胡萝卜怪》等。
凭借《胡萝卜怪》一书,获得2021年凯迪克奖银奖。除此之外,作者还获过两次E.B.怀特奖,一次美国儿童选择奖年度最佳插画奖,两次布莱克荣誉奖,以及被五次评为《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
《透明的红萝卜》的读后感
《透明的胡萝卜》是莫言的另一部力作,是对传统和主流的又一次袭击和挑战,也是一次背叛,虽然名气不及《红高粱》,但它带给人的震撼却丝毫不减。莫言是一个妖怪,他飘忽诡异,变化多端,你永远也抓不住他。他的行动总是出乎尘外,在你惊魂未定呼吸未平的时候他却又掀起另一波浪翻涌上来,顿时淹没了理智和情感,淹没了感觉和经验。
莫言的文字有着一种极端的美,这种极端的美建立在极端的暴力之上,使人读后感到某种自虐的快慰。莫言是从容的,他有着如大地一般安稳坚实的自信,在他笔下奔波游走的不是墨,是灵和肉,是灼热的即将要爆发的愤懑,是冰冷的永远也渗不透的悲伤。在莫言的作品中,猫是出现次数较多的一种动物,它神秘、妖娆、凶狠、孤僻,它温柔、暴戾、艳冶、率真,它身上有迷人的魅惑力,它是一种象征一种隐喻,在它的背后是一种思想一种灵魂,在它的面前是一场追寻一次放逐。你永远不知道莫言到底在想什么,读着他的文字你会觉得有股凉意自脚底一直窜至脑后,在身后形成一条冰冷的带状区域,如同背负着一柄长长的银质软剑,风一吹凉飕飕地瑟瑟作响。他不动声色地给你讲述一场天下最残酷的行刑式,他用最精确的语言为你描述每一个令人惊竦的细节,但当你瞳孔张大,心跳骤然减慢的时候他却嘎然停笔,大笑着跳开了,只剩下读者兀自心颤。
黑孩,那个在冬天仍旧打赤脚,光着脊梁,只穿一条肮脏长裤的孩子,那个跑起来只有动作没有速度的孩子,那个睁着大而明亮的眼睛仿佛入了定一样的孩子,那个砸破了手指抓起一把黑土按在伤口上的孩子,他是一个迷,是一个游荡在人间固守内心的精灵,他没有过去没有未来,他不知道人间的恨与爱,他的一切都只存在于今天,存在于黝黑的泥土里,存在于煤炭和饥饿里。他目中无人,在别人蜷缩在桥洞里讲着下流的话语时,他对一切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他的眼里只有一副奇特美丽的图画:一个金色的胡萝卜,形状和大小都像一个大个阳梨,还拖着一条长尾巴,尾巴上的根须像金色的羊毛。胡萝卜晶莹透明,玲珑剔透。透明的金色的外壳里包孕着活泼的银色液体。胡萝卜的线条流畅优美,从美丽的弧线上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光芒有长有短,长的如麦芒,短的如睫毛,全是金色……
透明的胡萝卜一定象征着什么,黑孩一定象征着什么,还有老铁匠和河边的野鸭,还有小石匠身上的伤疤,还有菊子手帕上绣着的鲜红的花。可是他们到底象征着什么呢?也许他的初衷并不在于此?也许他只是在发泄情绪而并不是表达思想?可我为什么深信不疑小说中的每样事物都有所影射呢?究竟是什么?是什么?我不停地追问,却没有答案,一切都只是揣测。我似乎听到一首古老的歌谣,这歌谣沉闷忧郁仿佛隔了一千年一万年的时间从远古的土地下面传出来,轰隆轰隆,轰隆轰隆,音色浑浊如同耄耋之年奄奄一息的老人在饮水,水在咽喉里停滞了,忽高忽低地滚动着却始终不能咽下。于是又夹杂了喘息声和肺叶竭力张合的声音,咳嗽着,呜咽着,咆哮着。突然有一股尖锐的钝痛刺破了我的耳膜戳伤了我的眼睛,有许多水从眼睛里流了出来,可那不是眼泪,那是谁受了伤后委屈的呢喃。
我知道一个天地间最隐蔽的秘密——我也是黑孩,目中无人,固守内心,虔诚地跪在土地上高举起一只萝卜望向太阳,望到双目涩痛,望到泪流满面,望到忘却了自身和环境,望到入定。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