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的本质读后感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我为大家收...
贫穷的本质读后感
买这本书的时候,当时想可能更多的是描写个体心理及环境对贫穷的影响,没想到书中的内容是世界性的有关于贫穷的问题,不过这样也好,让我对这一问题有个基本和较为全面的了解。其中有些内容在《瞬变》中有提及,就是面对时如何改变。
如文中所述,尽管我们没有根除贫困,但我们知道有些事情或许可以改善穷人的生活,主要是以下5个方面:
一、穷人通常缺少信息来源,相信那些错误的事情。在健康(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基础教育、农药化肥、心理情绪控制、政治参与方面,都有许多误区,而任何方面的改善或恶化,都有可能脱离或返回贫困。信息告知穷人时,要使人们改变:需尚未知晓或听说但未感知的、信息发布的方式必须是简单而又吸引力的、信息的来源是可靠的等。对于免费疫苗,实际上,存在着一种“心理沉没成本”—人们更有可能会利用他们为之支付很多钱的东西。人们可能根据价格来判断质量:恰恰由于某物品时廉价的.,便有可能认为他缺乏价值。
二、穷人肩负着生活中的多种责任。小孩很多的大家庭,资源分配时,最吃亏的是“母亲”。穷人脱离贫困后,许多较难突破瓶颈往更高走,如走出S型中的第一个高点。制约因素和贫困时差不多,只不过难度更大和更高。
三、一些服务于穷人的市场正在消失,或是在这些市场中,穷人处于不利地位。这个穷人的融资和信贷方面尤其明显。
四、贫穷的国家不会因为贫穷或其不堪回首的历史而注定失败。许多时候,主要是由于制定政策时出现的错误造成的,包括无知、意识形态和惯性。腐败的制度往往会滋生更加腐败的制度,形成恶性循环,这就是所谓的“寡头政治铁律”。当政的领导者倾向于制定能够为他们谋取财富的经济政策,而他们一旦变富,又可以利用手中的财富,提前阻止可能对他们的权力构成威胁的人。
五、对于人们能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最终常变为自我实现的预言。通常,成功能带来更大的成功,当一种情况得到改善时,这种改善本身就会影响人们的信念和行为。因此,在启东一个良性循环时,人们不必害怕必要的付出。一份稳定的工作会通过决定性的方式,改变人们的生活观念,因为它能够赋予人们足够的心理空间,对未来产生一种控制感,从而会进行长期规划和准备。
《贫穷的本质》读后感
在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贫穷的本质》这本书会教会我们如何摆脱贫穷,听完之后却是另一种感受:穷人更容易穷,富人更容易富。这似乎与我们想要找的答案不那么贴切,甚至感到失望,真的找不到一条路让穷人变得富有的道路了吗?
我们常常会认贫穷是因为懒惰,以前华为有一个经理,到肯尼亚去出差,当时的项目需要找些人来帮忙挖沟,他遇到本地的人找他借尺子,也不知道他们要干啥。把尺子借给他们后,才发现他们承包了5米的沟,但是都不愿意挖5米(一天就可以挖完5米),想每人挖25米又没有尺子怕量不准吃亏了。于是看他们一人量了2.5米,然后开工,半天挖完,领了够一家人一天买面包的钱回家。这个故事让我很是震惊,这也太懒了吧,挖了5米不就够2天的饭钱吗?给了他们工作的机会,他们还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是不是因为懒惰导致的贫困呢?
不知道我们现在有多少人是来自农村的孩子,我依旧很深刻的记得小时候我们村子里的叔叔阿姨,一年四季的都在地里忙活,一年两熟,除了种植还会做很多其他的活,像养殖猪牛鸡鸭,做做木工,编织背篓椅子以及做泥工等,真是勤奋出了名,但是一年下来,很多家庭甚至还是不能为孩子凑足学费。
樊登老师也谈到香港一个富豪认为穷人应该创业,应该从底层爬起来,但是经过几个月的时间,他自己崩溃,他根本完全没有余钱去做任何投资,甚至连生存都存在困难,他的时间已经被生存这个问题全部占满,每天都压力重重,他已经很是勤劳的在努力,可是依然不能摆脱这种贫穷陷阱的恶行循环。
显然,懒惰可能是导致人们贫穷的原因,但是勤奋却不一定是人们摆脱贫穷的方法。
书中为我们挖掘了人们贫穷的几点原因:
1、穷人缺少信息获取的途径。
信息的不对称会导致贫富的差距,富人会拥有更多的致富机会,他们拥有前卫思想,优越的物质环境,丰富的人脉资源。富人更容易与富人成为合作伙伴以及朋友,因为他们能为对方带来价值。而穷人的世界里,他们的信息闭塞,资源不愿意共享,他们不知道疫苗有什么作用,他们不清楚教育是不是能为他们穷困带给他们福音,他们不了解贫穷不是状态,而是一个循环。(月光族,信用还贷)
2、 穷人更崇尚“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做出错误
的选择
这种"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思维,让穷人们更加的不理性,更没有计划其至是更加的肤浅。我们能看到作者说的一个现象:穷人在选择食物的时候,更多的考虑是食品带给他们的快乐而非营养,从而,因为食物选择错误,导致营养不良,身体瘦弱,无力干活,收入微薄。穷人不会选择廉价的预防,而是花钱在昂贵的治疗上。穷人在选择商品时,不是考虑其实用价值,而是考虑商品是否有消遣的价值。正如书中所说的,在吃不饱饭的时刻,却能拥有电视机,手机等享乐的产品。
3.世界对穷人更加不友好
银行是不可能贷款给穷人的,因为穷人的信用没法保障,贷款可能分分钟变坏账;但是穷人的需求还在,小本经营也要本钱,于是各种针对穷人的高利贷公司遍地生根发芽,年化40%都是低的,但是照样不愁客源。如文中说道你借5美元,经过一年的发酵后,却需要还款将近一亿美元。
那么如何才能脱贫呢?按照书中的逻辑来看,我总结了以下的三点
1、坚定信心。
我认为:只有相信,才能有实现的可能。就像我们要相信爱情一样,只有相信,才能能拥有。有一个笑话说:王思聪他老爸给了他5个亿,他挣了40亿,翻了8倍。我老爸给了我5块钱,我买了一双手套,到工地搬砖挣了200翻了40倍!那我不比王思脱更生逼吗?金然是笔话。但可用证的是,我们要心怀梦想,坚定信心,并为之努力,万一哪天梦想就实现了呢?
2.勤勉节约。
财富是需要累积的,只有累积到一定的原始积累以后,钱才能加速生钱。就像穷人喜欢买一些无价值的奢侈品一样,与其过早享乐后期无限流倒,不如前期艰辛,延迟我们的幸福。
3、提升自我,拓展眼界。
书中谈到,教育是有可能摆脱贫穷的,当然提升自我不仅仅依靠教育,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有一颗自我驱动的心,不论是知识,健康还是人际,都是靠我们自己争取的,不学习会无知,不锻炼会生病,不交友会无依。
我的个人观点全部阐述结束,感谢主办方的辛苦组织,感谢书友的耐心倾听。
贫穷的本质读后感是什么?
这里讲到了教育与贫穷的本质。我之前早高三的时候,我们有阵子流行读书无用论。在这里有个数据就可以证明。
“在马达加斯加。640所学校的学生家长们曾回答过这样一个问题,即孩子们上完小学之后应怎样谋生,上完中学之后又应怎样谋生,70%的家长认为,一名中学毕业生会得到一份政府工作,而实际上只有33%的中学生得到了这种工作。”
作为发展中的国家的我,我很有感受。小时候读书我父亲就和我讲读书然后当官,之后你想什么就有什么。中国自古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就是现在都还是的,感觉中国就是个很奇怪的国家。
这里的读书已经不是需求了,而是一种传统,只有读书不管你有没有工作但是你还是被大家羡慕的。因此很多人借读书来逃避现实读博读研但是现实工作却与科研工作没有半点关系。已经超越了教育的原有理念为了读书而读书,然后去换取好工作。而不是自我修养提升。
看完了总体感觉,就像最后总结说的一样,只是抛砖引玉。
贫穷的本质,摆脱不了资金——没钱信息——没有获取信息的渠道能力——不具备工作能力,听说读写专业技能平台——和信息有关,但是有时候有信息确没有渠道实现,比如人人谩骂但是内心羡慕的--内部安排。
《贫穷的本质》片段读后感
朗读:
第七章:贷款给穷人:不那么简单的经济学
穆罕默德·尤努斯被誉为“现代小额信贷之父”,他的观点与蕾迪大致相同:银行不愿与穷人接触。很多意图谋利的放债人和生意人都想抓住这个机会,向借款人收取高额利息。
在这种背景下,小额信贷成为一个非常简单的概念。任何人只要不以搜刮穷人为目的,都可以进入这一市场。他们只向穷人收取一点点足以维持运营的利息,或者稍稍赚取一点儿,但不会很多。
由于复利的作用,利息稍微下调就能改变客户的生活。以水果商贩为例,假如他们借到了1 000卢比(购买力平价51美元),即使贷款利息很高(比如每月10%),他们也可以用现金买进蔬菜,而不是赊账进货。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就能少付给批发商4 000卢比(购买力平价203美元)的利息,这笔钱足以偿还小额信贷机构的贷款。至少从理论上来说,他们只需几个月就能将生意做大,并摆脱贫穷。
然而,这一简单的情况也会产生问题。陈耐市有很多水果批发商,为什么这些小额信贷机构(或是一位有创意的放债人)不稍稍降低利息呢?这样,它就能一直占领整个市场,并保持一定量的盈余。为什么水果商贩要等待穆罕默德·尤努斯或帕德马贾·蕾迪这样的人呢?
读后感:
贷款并不是坏事情,看你怎么运作。水果商贩因为明智选择贷款买进蔬菜水果而不是赊账进货,一个月时间就能少付给批发商4000卢比利息,这笔钱足以偿还小额信贷机构的贷款。从理论上说,他们只需几个月就能将生意做大,并摆脱贫穷。
因此,穆罕默德*尤努斯和帕德马贾*蕾迪应运而生。
同时也给我带来些思考🤔 此刻体会到“书中自有黄金屋”!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