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与莫扎特,读后感一首好的抒情诗,应该是艺术美的结晶。它会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唤起人们审美的感情。然而多年来,《雨巷》和戴望舒的其他一些诗...
斯大林与莫扎特 读后感
一首好的抒情诗,应该是艺术美的结晶。它会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唤起人们审美的感情。
然而多年来,《雨巷》和戴望舒的其他一些诗作,却被视为象征派和现代派的无病呻吟而排斥在文学史的视野外;直到最近,人们才像观赏出土文物一样,把这些作品从遗忘的尘土中挖掘出来,又重新看到了它们身上的艺术光辉。
戴望舒在坎坷曲折的二十多年创作道路上,只给我们留下来九十多首抒情短诗,《雨巷》,就是他早期的一首成名作。
《雨巷》大约写于1927年夏天。最初发表在1928年8月出版的《小说月报》第十九卷第八号上。戴望舒的挚友杜衡在1933年写道:
说起《雨巷》,我们很不容易把叶圣陶先生底奖掖的。《雨巷》写成后差不多有年,在叶圣陶先生代理编辑的《小说月报》的时候,望舒才忽然把它投寄出去。圣陶先生一看到这首诗就有信来,称许他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远。……圣陶先生底有力的推荐,是望舒得到了“雨巷”诗人的称号,一直到现在。(《望舒草。 序》)
希望能采纳,谢谢
然而多年来,《雨巷》和戴望舒的其他一些诗作,却被视为象征派和现代派的无病呻吟而排斥在文学史的视野外;直到最近,人们才像观赏出土文物一样,把这些作品从遗忘的尘土中挖掘出来,又重新看到了它们身上的艺术光辉。
戴望舒在坎坷曲折的二十多年创作道路上,只给我们留下来九十多首抒情短诗,《雨巷》,就是他早期的一首成名作。
《雨巷》大约写于1927年夏天。最初发表在1928年8月出版的《小说月报》第十九卷第八号上。戴望舒的挚友杜衡在1933年写道:
说起《雨巷》,我们很不容易把叶圣陶先生底奖掖的。《雨巷》写成后差不多有年,在叶圣陶先生代理编辑的《小说月报》的时候,望舒才忽然把它投寄出去。圣陶先生一看到这首诗就有信来,称许他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远。……圣陶先生底有力的推荐,是望舒得到了“雨巷”诗人的称号,一直到现在。(《望舒草。 序》)
希望能采纳,谢谢
《莫扎特传》读后感500字
不朽的音乐天才
――《莫扎特传》读后感
我喜欢的书有很多,但我最喜欢的书是《莫扎特传》,这本也是让我感触最深的一本书。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叫莫扎特的天才音乐家一生的故事。童年时他早熟,人见人爱;青年时功成名就;不善理财后穷困潦倒,直至35岁英年早逝。但在他短短35年的一生里,却给后人留下数量惊人而闻名于世的音乐作品,其中包括歌剧22部、交响曲41部、钢琴协奏曲27部、小提琴协奏曲6部及其他作品。他还和其他两个伟大的音乐家海顿、贝多芬一起被誉为“古典音乐的三大支柱”。
在整本书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情节就是:在莫扎特3岁时,他的父亲开始教莫扎特的姐姐学习音乐,她进步神速,使父亲十分欣慰。他的姐姐对音乐反应敏捷,记忆力超强,学会弹琴就像学会说话一样自然。在她上所有音乐课时,莫扎特都会在旁边认真地从头听到尾。当姐姐不在时,他便坐到钢琴前练习弹奏,他几乎是立刻就能凭记忆弹奏出动听的中场休息的音乐的六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曲。在他4岁时,就能凭记忆准确无误地弹奏许多短小的音乐片段。5岁时,他已经开始自己作曲了。
莫扎特从3岁开始学琴,5岁作曲,他还为了提升自己的音乐水平,游遍欧洲,同时还举办音乐会和结交一些在音乐方面有成就的朋友等,在他这30多年的音乐生涯中,一直都很努力,直到他去世。
看了这本书,我有以下感受:一个人要想在某方面有所成就,必须要有兴趣,还要在这方面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还要有一定的天赋。莫扎特就是这样的人。对于我们普通人,可能没有莫扎特那样的天分,但是只要我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坚持不懈,即使达不到闻名于世,但肯定也会有所成就。这本书再一次让我体验到了坚持、兴趣对于成功的价值,所以我推荐大家读一读这本《莫扎特传》。
――《莫扎特传》读后感
我喜欢的书有很多,但我最喜欢的书是《莫扎特传》,这本也是让我感触最深的一本书。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叫莫扎特的天才音乐家一生的故事。童年时他早熟,人见人爱;青年时功成名就;不善理财后穷困潦倒,直至35岁英年早逝。但在他短短35年的一生里,却给后人留下数量惊人而闻名于世的音乐作品,其中包括歌剧22部、交响曲41部、钢琴协奏曲27部、小提琴协奏曲6部及其他作品。他还和其他两个伟大的音乐家海顿、贝多芬一起被誉为“古典音乐的三大支柱”。
在整本书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情节就是:在莫扎特3岁时,他的父亲开始教莫扎特的姐姐学习音乐,她进步神速,使父亲十分欣慰。他的姐姐对音乐反应敏捷,记忆力超强,学会弹琴就像学会说话一样自然。在她上所有音乐课时,莫扎特都会在旁边认真地从头听到尾。当姐姐不在时,他便坐到钢琴前练习弹奏,他几乎是立刻就能凭记忆弹奏出动听的中场休息的音乐的六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曲。在他4岁时,就能凭记忆准确无误地弹奏许多短小的音乐片段。5岁时,他已经开始自己作曲了。
莫扎特从3岁开始学琴,5岁作曲,他还为了提升自己的音乐水平,游遍欧洲,同时还举办音乐会和结交一些在音乐方面有成就的朋友等,在他这30多年的音乐生涯中,一直都很努力,直到他去世。
看了这本书,我有以下感受:一个人要想在某方面有所成就,必须要有兴趣,还要在这方面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还要有一定的天赋。莫扎特就是这样的人。对于我们普通人,可能没有莫扎特那样的天分,但是只要我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坚持不懈,即使达不到闻名于世,但肯定也会有所成就。这本书再一次让我体验到了坚持、兴趣对于成功的价值,所以我推荐大家读一读这本《莫扎特传》。
《莫扎特问题之谜》读后感
麦克·莫波格的作品虽然短,但总是在讲述这什么,讲述这一些不愿被人提起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事情。看他的书,让我感觉到他的世界的奇妙。
我常常感到感到自己就像是故事中记者,我在聆听故事。保罗·列维没有回避,他战胜了自己的内心,讲述了莫扎特问题之谜。这本书又与我们的上个主题有关联——集中营。保罗·列维的父母是犹太人,因为会演奏小提琴而被集中营派为用莫扎特的乐曲安抚即将进入毒气室的犹太人,可是他们也要与自己的亲人用莫扎特的乐曲告别。如果是我,我也会像保罗的父亲一样砸碎自己的小提琴,我也不会再提起莫扎特。
可我们要正视历史不是吗?我们也要克服自己的内心面对这一切不是吗?我们能做的,只是记住这一段集中营的历史。
虽然“我”的上司告诉我不要向保罗·列维提起莫扎特问题,但是人们的眼神应该是清澈的,“我”也没有追问。
我常常感到感到自己就像是故事中记者,我在聆听故事。保罗·列维没有回避,他战胜了自己的内心,讲述了莫扎特问题之谜。这本书又与我们的上个主题有关联——集中营。保罗·列维的父母是犹太人,因为会演奏小提琴而被集中营派为用莫扎特的乐曲安抚即将进入毒气室的犹太人,可是他们也要与自己的亲人用莫扎特的乐曲告别。如果是我,我也会像保罗的父亲一样砸碎自己的小提琴,我也不会再提起莫扎特。
可我们要正视历史不是吗?我们也要克服自己的内心面对这一切不是吗?我们能做的,只是记住这一段集中营的历史。
虽然“我”的上司告诉我不要向保罗·列维提起莫扎特问题,但是人们的眼神应该是清澈的,“我”也没有追问。
本文标题: 莫扎特读后感(《莫扎特传》读后感5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5094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