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钢叙事学导论读后感(关于文学作品中创作视角方面的书籍)

发布时间: 2023-12-04 12:43:1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4

[简析叙事学视点问题]叙事学理论,摘,要:一个作家与一个导演在创作一部小说和拍摄一部电影时在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除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这...

罗钢叙事学导论读后感(关于文学作品中创作视角方面的书籍)

[简析叙事学视点问题]叙事学理论

  摘 要:一个作家与一个导演在创作一部小说和拍摄一部电影时在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除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这些必不可少的因素之外,小说与电影都拥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而视角的选择成为了一部小说和电影的核心。如何引导读者去欣赏这部小说和如何带领观众观赏这部电影成为了作家与导演的头等大事。一部小说和电影的视角毫无疑问地变为了整个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
  关键词:叙事学视点;蒙太奇
  一、叙事学中的视点概念
  “叙述者”是一部小说和一部电影开始必不可少的成分。没有“叙述者”,作者就无法带领读者进入小说的世界,就仿佛导演缺乏一个摄像师和摄影机。而“叙述者”的选取也成为了作家和导演最重要的任务。“叙述者”的概念在叙事学里也颇为广义,如固定人物叙述者、多人物叙述者、可靠叙述者、不可靠叙述者,多视角叙述者等等。不管哪一种“叙述者”都拥有自己独有的叙述视点。在叙事作品中,必定存在着一个或多个故事的讲述人,将故事叙述出来。而在叙述的过程中,无论所描述的事件与人物如何表现出来,都一定会经由一个特定的“视点”,也就是一个观察点。通过这一特定的观察点,叙述者将所看到的一切呈现出来,仿佛是摄影师拿着摄像头记录着所发生的一切,并展示给观众。
  叙述视点即叙事人是站在何种角度、以什么方式来叙事的着眼点。按美国文论家艾伯拉姆斯的定义,叙述视点是指“叙述故事的方法——作者所采用的表现方式或观点,读者由此得知构成一部虚构小说的叙述里的人物、行动、情境和事件”。叙事视点在作品中有一个基本定位,但它也可以有变动游移,使叙事有一种更广角的摄取故事内容的角度。华莱士举过海明威小说《弗朗西斯 麦康伯的短促幸福生活》为例,说“这篇小说漫无逻辑地从一个焦点或透视角度跳到另外一个”,视点不断转移,“它包括全景,特写,拉开,推近”,这是海明威小说“丰富的方法的一次令人眼花缭乱的展览”。
  在叙事视点中还有不同的“聚焦”作用。同样通过“我”或“他”来叙述作品中的事,可采用站在人物后面的方式,它能看到人物眼前所见,也能看见他的所感所思,还能知晓事件的各个细节和因果关系,它大于人物的视野;它也可以站在人物的位置,只见到人物的所见所思,等于人物的视野;它还可以站在人物前面,只写出人物所见的客观状况,但对人物所思则不能见出,小于人物的视野。在这不同的聚焦中,体现的不只是叙事技巧,它还会整合出不同的内容,如第一种体现了叙事人是“全知”的,这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一些日记本、自传体或意识流类的作品则常用第二种聚焦方式,它可以拉近读者同人物的心理距离;而第三种聚焦方式较少见,它在一些侦探类小说中较典型,可以展现案件扑朔迷离的特征。
  二、类比叙事学与“蒙太奇”手法的视角问题
  蒙太奇(montage)在法语是"剪接"的意思,但到了俄国它被发展成一种电影中镜头组合的理论。 简单说来,拍摄什么样的镜头,将什么样的镜头排列在一起,用什么样的方法连接排列在一起的镜头,合乎理性和感性的逻辑,合乎生活和视觉的逻辑,看上去顺当、合理、有节奏感、舒服,影片摄制者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就是蒙太奇。如果说画面和音响是电影导演与观众交流的“语汇”,那么,把画面、音响构成镜头和用镜头的组接来构成影片的规律所运用的蒙太奇手段,那就是导演的“语法”了。说到底,蒙太奇是导演用来讲故事的一种方法。观众不仅仅满足于弄清剧情梗概,或一般地领悟到影片的思想意念,而是要求清晰而流畅地感知影片。蒙太奇还有两个无法否定的重要作用。一是使影片自如地交替使用叙述的角度,如从作者的客观叙述到人物内心的主观表现,或者通过人物的眼睛看到某种事态。没有这种交替使用,影片的叙述就会单调笨拙。二是通过镜头更迭运动的节奏影响观众的心理。
  既然蒙太奇有着引领观众进入电影和交替叙述角度的作用,这里就可以拿来类比叙事学了的视角概念。在小说的世界里,存在着叙述的声音、叙述的视角以及叙述的时间,而这些因素是可以随时随地转换的。比如一部小说中可以存在多重声音,那是因为在作者叙述的时候叙述视点发生不断的转移。多重不同视角的转换形成不同的叙述声音,并由此构成了小说叙事的复调形态。而在电影的世界里,也存在着多种“蒙太奇”手法,比如,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颠倒蒙太奇,等等。巧妙的变换叙述视角就如同巧妙地变换镜头一样,既表现出作家对生活趋向复杂多样的冷静书写和客观昭示,也透露了作家对现实生存的困惑和思考,同时还传达了作者的某种创作理想,体现出作家在人生价值和艺术精神上新的追求和探索。这些声音表现了同一语境中多种观念的叠加和冲突,透视出人物内心的焦虑、困惑与分裂,有助于更丰富、更真实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心理和作家的艺术思考。其诸多叙述视角都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和意义。这种开放性的结构不仅向读者提供了一种崭新的阅读方式,而且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让读者自己透过这种多层次的声音交响去做出判断和阐释,从而激活了读者审美接受的积极性。
  总结
  一部小说和一部电影的成功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题材,情节,人物等等。但是不能否认小说的情节片段如同电影的镜头一样,都需要一个观察点来实现。而这个观察点往往成为人们阅读和欣赏作品的祭奠。读者是通过这个观察点来感受作者和导演的心情。众所周知,电影最基本的单位是镜头,一个镜头的投影就是一个视点,这就解释了小说与电影在视点上的共通点。
  参考文献:
  [1]吴培显.当代小说叙事话语范式初探[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2]祖国颂.叙事学的中国之路:全国首届叙事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6
  [3]罗钢.叙事学导论[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4]热奈特.叙事话语 新叙事话语[M].王文融,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5]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王西茜(1987--),女,重庆人,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2021级俄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俄罗斯文学。

文学叙事的基本构成

江湖救急
叙事包括很多:从小说的内容到小说的形式,再到小说的功能和读者的地位等。今天人们热衷讨论的一些叙事学范畴,如叙述视点、声音、距离、时间、空间等,也是。
你去看看罗钢《叙事学导论》没有的话我有PDF格式的,可以发给你

关于文学作品中创作视角方面的书籍

写论文时遇到了分析作品中存在视角转换的创造方法,有谁知道相关的理论书籍??
视角转换包括小说人称等方面的内容,是小说叙事学的研究对象。你可以到图书馆里去找这方面的书。
下面是书目:
(法)热奈特《新叙事话语》(1983)
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1988)
罗钢《叙事学导论》(1994)
杨义《中国叙事学》(1997)
你可以在网上搜一下这方面的论文,以资参考。
本文标题: 罗钢叙事学导论读后感(关于文学作品中创作视角方面的书籍)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4778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一诺的家风读后感五年级(《一诺的家风》@10月)德治中国读后感(写一篇儒家理治 德治 人治与法治的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