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角哀与左伯桃读后感(《围炉夜话》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11-03 19:30:5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6

杨角哀和左博桃他们的故事,燕国名士羊角哀与左伯桃为友,闻楚王贤,共往投奔。路遇风雪,衣薄粮少,左伯桃并衣粮于羊角哀,自入空树死。羊角哀入楚为上...

羊角哀与左伯桃读后感(《围炉夜话》读后感)

杨角哀和左博桃

他们的故事
  燕国名士羊角哀与左伯桃为友,闻楚王贤,共往投奔。路遇风雪,衣薄粮少,左伯桃并衣粮于羊角哀,自入空树死。羊角哀入楚为上卿,备厚礼葬左伯桃。羊角哀梦见左伯桃诉说被墓邻滋扰,不得安息,醒后即拔剑自刎,急赴九泉去护故人。后世遂称友谊深厚者为“羊左”、“羊左之交”。
  [明]笃梦龙著 《喻世明言》第七卷 羊角哀舍命全交
  背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湾何须数?君看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昔时,齐国有管仲,字夷吾;鲍叔,字宣子,再个自幼时以贫贱结交。后来鲍叔先在齐桓公门下信用显达,举荐管仲为首相,位在己上。两人同心辅政,始终如一。管仲曾有几句言语道:“吾尝一战一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吾尝一仕一见逐,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也。吾尝与鲍叔谈论,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有利不利也。吾尝与鲍叔为贾,分利多,鲍叔不以为贪,知我贫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所以古今说知心结交,必曰:“管鲍”。今日说两个朋友,偶然相见,结为兄弟,各舍其命,留名万古。
  春秋时,楚元王崇懦重道,招贤纳士。天下之人闻其风而归者,不可胜计。西羌积石山,有一贤士,姓左,双名伯桃,勒亡父母,勉力攻书,养成济世之才,学就安民之业。年近四旬,因中国诸侯互相吞并,行仁政者少,恃强霸者多,未尝出仕。后闻得楚元王慕仁好义,遍求贤土,乃携书一囊,辞别乡中邻友,径奔楚国而来。迤俪来到雍地,时值隆冬,风雨交作。有一篇《西江月》词,单道冬天雨景:
  习习悲风割面,蒙蒙细雨侵衣。催冰酿雪逞寒威,不比他时和气。山色不明常暗,日光偶露还微。天涯游子尽思归,路上行人应悔。
  左伯桃冒雨荡风,行了一日,衣裳都沾湿了。看看天色昏黄,走向村间,欲觅一宵宿处。远远望见竹林之中,破窗透出灯光,径奔那个去处。见矮矮篱笆,围着一间草屋,乃推开篱障,轻叩柴门。中有一人,启户而出。左伯桃立在檐下,慌忙施礼曰:“小生西羌人氏,姓左,双名伯桃。欲往楚国,不期中途遇雨。无觅旅邸之处。求借一宵,来早便行,未知尊意肯容否?”那人闻言,慌忙答礼,邀入屋内。伯桃视之,止有一塌,塌上堆积书卷,别无他物。伯桃已知亦是懦人,便欲下拜。那人云:“且未可讲礼,容取火烘干衣服,却当会话。”当夜烧竹为火,伯桃烘衣。那人炊办酒食,以供伯桃,意甚勤厚。伯桃乃问姓名。其人曰:“小生姓羊,双名角哀,幼亡父母,独居于此。乎生酷爱读书,农业尽废。今幸遇贤土远来,但恨家寒,乏物为款,伏乞恕罪。”伯桃曰:“阴雨之中,得蒙遮蔽,事兼一饮一食,感佩何忘!”当夜,二人抵足而眠,共话胸中学问,终夕不寐。
  比及天晓,淋雨不止。角哀留伯桃在家,尽其所有相持,结为昆仲。伯桃年长角哀五岁,角哀拜伯桃为兄。一位一日,雨止道干。伯桃曰:“贤弟有王位之才,抱经纶之志,不图竹帛,甘老林泉,深为可惜。”角哀曰:“非不欲仕,亲未得其便耳。”伯桃曰:“今楚王虚心求士,贤弟既有此心,何不同往?”角哀曰:“愿从兄长之命。”遂收拾些小路费粮米,弃其茅屋,二人同望南方而进
  行不两曰,又值阴雨,羁身旅店中,盘赉罄尽,止有行粮一包,二人轮换负之,冒雨而走。其雨末止,风又大作,变为一天大雪,怎见得?你看:
  风添雪冷,雪趁风威。纷纷柳絮狂飘,片片鹅毛乱葬。团空搅阵,不分南北西东;遮地漫天,变尽青黄赤黑。探梅诗窖多清趣,路上行人欲断魂。
  二人行过歧阳,道经粱山路,问及樵夫,旨说:“从此去百余里,并无人烟,尽是荒山旷野,狼虎成群,只好休去。”伯桃与角哀曰:“贤弟心下如何?”角哀曰:“自古道生育命。既然到此,只顾前进,休生退悔。”又行了一日,夜宿古墓中,衣服单薄,寒风透骨。
  次日,雪越下得紧,山中仿佛盈尺。伯桃受冻不过,曰:“我思此去百余里,绝无人家;行粮不敷,衣单食缺。若一人独往,可到楚国;二人惧去,纵然不冻死,亦必饿死于途中,与草木同朽,何益之有?我将身上衣服脱与贤弟穿了,贤弟可独赘此粮,于途强挣而去。我委的行不动了,宁可死于此地。持贤弟见了楚王,必当重用,那时却来葬我未迟。”角哀曰:“焉有此理?我二人虽非一父母所生,义气过于骨肉。”我安忍独去而求进身耶?”遂不许,扶伯桃而行。行不十里,伯桃曰:“风雪越紧,如何去得?且于道旁寻个歇处。“见一株枯桑,颇可避雪,那桑下止容得一人,角哀遂扶伯桃入去坐下。伯桃命角哀敲石取火,热些枯技,以御寒气。比及角哀取了柴火到来,只见伯桃脱得赤条条地,浑身衣服,都做一堆放着。角哀大惊,曰:“吾兄何为如此?”伯桃曰:“吾寻思无计,贤弟勿自误了,速穿此衣服,负粮前去,我只在此守死。”角哀抱持大哭曰:“吾二人死生同处,安可分离?”伯桃曰:“若旨饿死,白骨谁理?”角哀曰:“若如此,弟情愿解衣与兄穿了,兄可费粮去,弟宁死于此”‘伯桃曰:“我乎生多病,贤弟少壮,比我甚强;更兼胸中之学,我所不及。若见楚君,必登显宦。我死何足道哉!弟勿久滞,可宣速往。”角哀曰:“令兄饿死桑中,弟独取功名,此大不义之人也,我不为之。”伯桃曰:“我自离积石山,至弟家中,一见如故。知弟胸次不见,以此劝弟求进。不幸风雨所阻,此吾天命当尽。若使弟亦亡于此,乃吾之罪也。”言讫,欲跳前溪觅死。角哀抱住痛哭,将衣拥护,再扶至桑中。伯桃把衣服推开。角哀再欲上前劝解时,但见伯桃神色己变,四肢撅冷,一不能言,以手挥令去。角哀寻思:“我若久恋,亦冻死矣,死后准葬吾兄?”乃于雪中再拜伯桃而哭曰:“不肖弟此去,望兄阴力相助。但得微名,必当厚葬。”伯桃点头半答,角哀取了衣粮,带泣而去。伯桃死于桑中。后人有诗赞云:
  寒来雪一尺,人去途千里。
  长途苦雪寒,何况囊无米?
  并粮一人生,同行两人死;
  两死诚何益?一生尚有恃。
  贤哉左伯桃!陨命成人美。
  角哀捱着寒冷,半饥半饱,来到楚国,于旅郧中歇定。次日入城,问人曰:“楚君招贤,何由而进?”人曰:“宫门外设一宾馆,令上大夫裴仲接纳天下之士。”角哀径投宾馆前来,正值上大夫下车。角哀乃向前而揖,裴仲见角哀衣虽蓝缕,器宇不见,慌忙答礼,问曰:“贤士何来?”角哀曰:“小生姓羊,双名角哀,雍州人也。闻上国招贤,特来归投。”裴仲邀人宾馆,具酒食以进,宿于馆中。次日,裴仲到馆中探望,将胸中疑义盘问角哀,试他学问如何。角哀百问百答,谈论如流。裴仲大喜,入奏元王,王即时召见,问富国强兵之道。角哀首陈十策,旨切当世之急务。元王大喜!设御宴以持之,拜为中大夫,赐黄金百两,彩段百匹。角哀再拜流涕,元王大惊而问曰:“卿痛哭者何也?”角哀将左伯桃脱衣并粮之事,一一奏知。元王闻其言,为之感伤。诸大臣旨为痛惜。元王曰:“卿欲如何?”角哀曰:“臣乞告假,到彼处安葬伯桃己毕,却回来事大王。”元王遂赠己死伯桃为中大夫,厚赐葬资,仍差人蹋随角哀车骑同去。
  角哀辞了元王,径奔粱山地面,寻旧日枯桑之处。果见伯桃死尸尚在,颜貌如生前一般。角哀乃再拜而哭,呼左右唤集乡中父老,卜地于浦塘之原:前临大溪,后靠高崖,左右诸峰齐抱,风水甚好。遂以香汤林浴伯桃之尸,穿戴大夫衣冠;置内棺外椁,安葬起坟;四周筑墙栽树;离坟一十步建享堂;塑伯桃仪容;立华表,柱上建牌额;墙侧盖瓦屋,令人看守。造毕,设祭于享堂,哭泣甚切。乡老从人,无不下泪。祭罢,各自散去。角哀是夜明灯燃烛而坐,感叹不己。忽然一阵阴风飒飒,烛灭复明。角哀视之,见一人于灯影中,或进或退,隐隐有哭声。角哀叱曰:“何人也?辄敢夤夜而人!”其人不言。角哀起而视之,乃伯桃也。角哀大惊问曰:“兄阴灵不远,今来见弟,必有事故。”相桃曰:“感贤弟记忆,初登仕路,奏请葬吾,更赠重爵,并棺椁衣衾之美,凡事十全。但坟地与荆轲墓相连近,此人在世时,为刺秦王不中被戮,高渐离以其尸葬于此处。神极威猛。每夜仗剑来骂吾曰:‘汝是冻死饿杀之人,安敢建坟居吾上肩,夺吾风水?若不迁移他处,吾发墓取尸,掷之野外!’有此危难,特告贤弟。望改葬于他处,以免此祸。”角哀再欲问之,风起忽然不见。角哀在享堂中,一梦一觉,尽记其事。
  天明,再唤乡老,问:“此处有坟相近否?”乡老曰:“松阴中有荆轲墓,墓前有庙。”角哀曰:“此人昔刺秦王,不中被杀,缘何有坟于此?”乡老曰:“高渐离乃此间人,知荆轲被害,弃尸野外,乃盗其尸,葬于此地。每每显灵。士人建庙于此,四时享祭,以求福利。”角哀闻言,透信梦中之事。引从者径奔荆轲庙,指其神而骂曰:“汝乃燕邦一匹夫,受燕太子毒养,名姬重宝,尽汝受用。不思良策以副重托,人秦行事,丧身误国。却来此处惊惑乡民,而求祭把!吾兄左伯桃,当代名懦,仁义廉洁之士,汝安敢逼之?再如此,吾当毁其庙,而发其冢,永绝汝之根本!”骂讫,却来伯桃墓前祝曰:“如荆轲今夜再来,兄当报我。”归到享堂,是夜秉烛以持。果见伯桃哽咽而来,告曰:“感贤弟如此,亲荆轲从人极多,旨土人所献。贤弟可柬草为人,以彩为衣,手执器械,焚于墓前。吾得其助,使荆轲不能侵害。”言罢不见。角哀连夜使人束草为人,以彩为衣,各执刀枪器械,建数十于墓侧,以火焚之。祝曰:“如其无事,亦望回报。”
  归到享堂,是夜闻风雨之声,如人战敌。角哀出户观之,见伯桃奔走而来,言曰:“弟所焚之人,不得其用。荆轲又有高渐离相助,不久吾尸必出墓矣。望贤弟早与迁移他处殡葬,兔受此祸。”角哀曰:“此人安敢如此欺凌吾兄!弟当力助以战之。伯桃曰:“弟,阳人也,我皆阴鬼:阳人虽有勇烈,尘世相隔,焉能战阴鬼也?虽茎草之人,但能助喊,不能退此强魂。”角哀曰:“兄且去,弟来日自有区处。次日,角哀再到荆轲庙中大骂,打毁神像。方欲取火焚庙,只见乡老数人,再四哀求曰:“此乃一村香火,若触犯之,恐赂祸于百姓。”须舆之间,土人聚集,都来求告。角哀拗他不过,只得罢久
  回到享堂,修一道表章,上谢楚王,言:“昔日伯并粮与臣,因此得活,以遇圣主。重蒙厚爵,乎生足矣,容臣后世尽心图报。”词意甚切。表付从人,然后到伯桃墓侧,大哭一场。与从者曰:“吾兄被荆轲强魂所逼,去往无门,吾所不忍。欲焚庙掘坟,又恐拂土人之意。宁死为泉下之鬼,力助吾兄,战此强魂。汝等可将吾尸葬于此墓上右,生死共处,以报吾兄并粮之义。回奏楚君,万乞听纳臣言,永保山河社稷。”言讫,掣取佩剑,自则而死。从者急救不及,速具衣棺殡殓,理于伯桃墓侧。
  是夜二更,风雨大作,雷电交加,喊杀之声,闻数十里。清晓视之,荆轲墓上,震烈如发,白骨散于墓前。墓边松相,和根拔起。庙中忽然起火,烧做自地。乡老大惊,都往羊、左二墓前,焚香展拜。从者回楚国,将此事上奏元王。元王感其义重,差官往墓前建庙,加封上大夫,赦赐庙额曰“忠义之词”,就立碑以记其事,至今香火不断。荆轲之灵,自此绝矣。土人四时祭把,所祷甚灵。有古诗云:
  古来仁义包天地,只在人心方寸间。二士庙前秋日净,英魂常伴月光寒。

左伯桃是一个怎样的人?

春秋时期的燕国人羊角哀和左伯桃,不仅是好朋友,而且都是品德高尚、有才华的人。因听说楚庄王是一个明君,他俩一同到楚国去寻找施展自己才干的机会,解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不料在路途中遇到暴风雪,陷于茫茫荒原。寒冷、饥饿使左伯桃病倒了,羊角哀说:“要死就死在一块,我扶你走吧!”两天后,羊角哀也精疲力竭了,好不容易才把左伯桃扶到一棵两人合抱的空心树下,暂避风雨。左伯桃气喘吁吁地说:“兄弟,荒原千里,风雪无边,与其两人冷饿而死,不如救活一个。”羊角哀说:“你放心,我背也要把你背到楚国去。”左伯桃举起双手,搭在羊角哀的双肩上深情地说:“你的心意我领了,救民于水火之中是我俩的共同理想,不论这个理想是咱俩共同实现,还是你一个人去实现,都算达到目的了,你说是不是?”两人真诚相让,最后还是左伯桃说服了羊角哀。羊角哀到楚国见到楚王后,立即带人回到荒原。这时左伯桃已冻死在空树洞里。他埋葬了朋友的尸体,痛哭而别。每逢左伯桃的忌日,羊角哀总是朝着左伯桃遇难的荒原方向深深一拜,心中默默祷告:“伯桃,我一定要实现咱俩的理想

《围炉夜话》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围炉夜话》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围炉夜话》读后感1

  "误用聪明,何若一生守拙;滥交朋友,不如终日读书"

  不错,聪明难得,但是,如果运用不当,也是一把双刃剑,不但不能造一己之福,更遑论万民之福,还有可能如杨修般引来杀身之祸。大多聪明人,聪明在于善伪装,善藏聪明于糊涂中。只有少部分,知聪明而沾沾自喜,狂妄自大,狂放不羁,目空一切,不知聪明也在努力中通达,所谓的聪明成就了他好吃懒做,乐于被吹捧,直至被捧杀,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真聪明者,大智若愚,返朴归真,默默苦干,坚韧谦虚,不投机取巧,不哗众取宠,平平凡凡,朴拙老实,反而更有一份可爱,更有一份悠闲。

  古人云: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朋友,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羊角哀和左伯桃的,桃园三结义的,梁山一百单八将的朋友情不在少数,这种朋友,激励你,帮助你,提携你,照顾你,宽慰你,支持你,是挚友,是换命交情,是知音,是知己。但是,狐朋狗友也是朋友的一种,他们靠你得利,捧杀你,马屁拍的震山响,阿谀奉承之词让你飘飘然,巴结谄媚的功夫,溜须拍马的能力,非常人能比,可是,大厦将倾,树倒猢狲散,更有甚者,落井下石有之,背后插刀有之,落难之际难有难有任堂惠帮你!哄你不是福,那是为了骗你。义正言辞不是祸,那是让你悬崖勒马。知音知己没有的时候,刎颈之交不在的时候,胶漆的陈重雷义难再生的时候,鸡黍之交元伯巨卿成为历史的时候,舍命的羊角哀和左伯桃作古的时候,管鲍之交为过眼云烟的往事,不如不交友,少去交往品格低劣,不能互勉的酒肉朋友,莫当别人的下酒菜,莫当别人的垫脚石,更莫当别人的玩物。关起门,怡情养性,不看圣贤看闲云野鹤也不错。读到心灵共鸣处,不次于结交一个挚友,读到开心处,不次于结交一个知心好友。

  "看书须放开眼睛,做人要立定脚跟。"

  看书,非尽信书,尽信书,莫若不读书。看书,放开心胸,捐弃成见,那么你看书就是快乐的,幸福的。留着成见和小鸡肚肠的看书,那么你的心就不会容下别人的意见和见地。放开眼睛,就是放大你的世界,开阔你的眼界,去跟书交流,去跟历史融合,去跟人物对照。书者用心而作,读者用心思考,才能有益,才有有所得。开卷有益,起码知道更多的为人处世的道理。这样你才能知道如何做人,如何的站稳脚跟,书中自有真大世界,真自我。才能让你的心中根基牢固。这样读书学习,才可以明白自己的信念,才能不会人云亦云,才能不会同流合污,才能不会堕落和迷茫。

  "君子存心,但凭忠信,而妇孺皆敬之如神,所以君子落得为君子;小人处世,尽设机关,而乡党皆避之若鬼,所以小人尽做得小人。"

  读圣贤书,读正史,知道君子,羡慕君子,学做君子,那么就知道君子做事,当尽心尽力,忠诚信实,人人都对你尊敬有加,君子就是君子。屑小之徒,作甚诡计多端,机关算尽,搞得邻里百舍唯恐避之不尽,视其如鬼,一生被人唾弃,小人成了一生的小人。

  《围炉夜话》读后感2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在浩如烟海的知识文明海洋中,先人给我们留下了诸如《论语》、《道德经》、《鬼谷子》、《河图洛书》、《奇门遁甲》、《山海经》、《孙子兵法》、《易经》、《黄帝内经》、《菜根谭》和《围炉夜话》,以及《小窗幽记》等诸多古籍奇书。

  这些古籍奇书,充分体现了先人的聪慧才智、权谋纵横和英明伟大。同时,也充分证明了祖国文化宝库中知识的经天纬地,博大精深,可谓旷世绝学,流芳百世,彪炳千古。

  最近,本人闲暇无聊之时,将“书韵流香”图书漂流活动中漂流过来的《围炉夜话》翻开来,有时无时的拜读、学习、参悟,收获颇丰,教益匪浅。

  特别是清未王永彬所著的《围炉夜话》,细细品味,读中有悟,以悟促读,使人天葵开窍,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神清气爽。

  《围炉夜话》好就好在形式和方法上,它不以逻辑严密的专论见长,而以短小精辟、富于哲理的格言取胜。其以处事做人为中心,分别从“修身、处世、谋略”三个方面,阐释“立德、立功、立言、立业”的要义,揭示人生价值的深刻内涵。而且通过家人和亲朋好友围坐一起,说笑交谈的方式,无拘无束,深入浅出,浅显明了,众口皆适、老少皆宜等。此书语言亲切、自然、易读,并由于其独到见解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围炉”,“岁晚务闲,家人聚处,相与烧,煨山芋……”作者通过虚拟的手法,引用我国传统的“守岁”、“话年”的形式,一家老小围坐一起,聆听饱经风霜的长者,悠悠地叙述着人生的经验、智慧的法门,体现了一种其乐融融的氛围。所以,它不像《论语》哪样严谨、严肃、呆板或说教等,给人一种亲切、随和的自然之感。

  “夜话”,“顾篝灯坐对,或默默然无一言,或嘻嘻然言非所宜言,皆无所谓乐。”“皆随得随录,语无伦次且意浅辞芜,多非信心之论,特以课家人消永夜耳。”一个冬日的夜晚,人们疲倦地送走喧嚣的白昼后,炉边围坐,自然而然的叙出琐碎生活中为人处事的道理,给家人以此消磨时光解除困顿之劳,就如炎炎夏日送上的一杯清凉冰镇水一样,纯情自然,悦心爽口,沁人心脾。

  《围炉夜话》共分为221则,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书中隽语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联,使先哲智慧带上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人情味,让读者在轻松愉快中领略其蕴含的深刻道理。

  《围炉夜话》尽管是因“围炉”而“夜话”,但是,书中俯拾皆是经典的精练之言,在立身处事、自我修养、待人接物、理想境界等方面,均蕴含独到的见解。且其文辞浅近,意旨深远,情真语直,意存劝诫,余味无穷。同时,其娓娓道来之言,恰如炉中之炭,默默地散发着恒久的热量,让人在寒冷的冬夜感到温暖宁静。

  《围炉夜话》开篇正文第一句就是“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此八字,是收放心的工夫。”开篇明义说明学问的重要。作为一个人成就大业的人,要广博地吸收知识,否则无以见天地辽阔;要笃定志向,否则无法专精;遇到困惑要向人请教,否则无法通达;同时,还要时常细心地思考,才能使学问进步。所以,做人要有收放心的工夫。或者说,具有了收放心的功夫,才能成为人上之人。

  《围炉夜话》紧接的第二句就是“神闲气静,智深勇沉,此八字,是干大事的本领。”这是第一句的启下句,说明一个人如果没有信心、毅力、斗志等修养,是干不成大事的。或者说,一个干大事的人,要有深广的智慧和沉毅的勇气,否则,临事不决或行事有误;若无沉毅的勇气,则会当为而不敢为也,或是为而慎为。只有具备“神闲气静,智深勇沉”的条件,方能称得上具有干大事的本领,否则,能力上不足以堪当大任,即使有机会,也可能稍纵即逝,从身边悄悄溜走。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修养在事业成功中的重要性。

  开篇前二句应该是通篇的总纲,直接阐明了要想“立志、平天下”、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就应该具备较深的.学问和较高的修养。或者说,理想、信心、知识、学问、意志、毅力和修养等是成功的基础和关键。

  “不忮不求,可想见光明境界;勿忘勿助,是形容涵养功夫。”指出了为人要有浩然正气,光明磊落、坦坦荡荡的襟怀。但是,浩然正气是人们长时期积累和培养出来的。如果想涵养浩然之气,切不可靠一时的造作,更不得揠苗助长。

  “信是立身之本,恕乃接物之要”讲的是做人的品德。“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信用,就夫去了人格;如果一个人夫去了人格,就等于夫去了一切。所以,作为人切不可不讲信用。同时,“恕”是一个人与别人交往的重要品德,因为“恕”才能推己及人,因此才不会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于己于人皆为有益,需终生奉行。所以,做人要有“宰相肚里好撑船”、“得饶人处且饶人”的气量,“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己何所不容,”、“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的肚量。是与“不求空读而要务实。”讲的是为人处事的的作风,做人“务实求是”是为人的作风。生命真正的境界并不在形而之处,真正的修行也不在离群索居。“人间”才是生命境界的开拓处,“空谈”既不能改变自己的生命,也不能帮助别人的生命达到圆满的境界,“谈玄论道”往往只是凭空说话。所以,追求生命最高境界的人,一定要落实于“人间”,发挥经世济民的才干,在造福万民之中,体验生命的真谛,才能开拓更深更广的生命境界。否则,一切的奥道妙理,都毫无意义。

  “放眼读书,立跟做人。”讲的是学习和做人的方法。一个人要想把书真正的读好,把书里的知识真正的转化成自己的财富,就要学会“放眼”。“放开眼孔”,不仅要放开“肉眼”,最重要的是要放开“心眼”。如果“心眼”不能打开,永远如井底之蛙,死守井口一方天空。而且,要学会把自己看的无知一些,让自己以一个求学的心态去面对书中的知识,不要自以为是,觉得什么都明白、觉得什么都是那么的简单、那么的容易掌握。知识的博大精深是我们每个人都难以追求的,是我们穷尽一生的精力都难以穷尽的,怎么还有去骄傲自满的心思呢。

  同时,做人的道理真的有很多,可是最为根本的就是要有自己的立场、自己的性格和个性。一味的追求和别人趋同就失去了自我,失去了自己的个性、随声附和出来的东西别人也不会放在眼里的。所以,做人要有自己的个性、立场和原则,不要人云亦云,也不要随波逐流,更不要成为“墙上的芦苇,风吹两边倒。”

  “教子弟于幼时,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检身心于平日,不可无忧勤惕厉工夫。”讲的是教育的方法。一个人的成功或失败,往往决定于他的人格。而人格的形成,又往往决定于童年的教养。因此,作为父母或为人师表,教导子女或子弟要从幼时开始,要培养他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光明磊落的人格,以及一种正直宽大的胸怀;那么长大以后,无论在何种境况,也总能保持一种雍容大度的气质。同时,为人在平日的生活中,要养成随时自我反省的修养,不能没有自我督促和自我砥砺的修养,否则,便失会去向上的生命力,没有进步反而退步。

  “但责已,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但信已,不信人,此取败之由也。”讲的是修身的方法。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不管遇到什么事情,要多想想自己的过错,不要什么责任都往别人身上推,这是减少别人怨恨的办法;凡事只相信自己,不多听善言,这是失败的缘由!

  《围炉夜话》读后感3

  最近读了清代文人王永彬所著《围炉夜话》。

  《围炉夜话》这本书的得名是王永彬围着温暖的炉火,对子女亲属进行儒学教育时,留下的生活笔记。他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和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

  纵观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王永彬先生在《围炉夜话》中的一些词句让人读后回味无穷,受益匪浅。“读书无论资性高低,但能勤学好问,凡事思一个所以然,自有义理贯通之日”(摘自《围炉夜话》)。

  每个人的智商有高有低、学习基础有好有差,但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只要为师者尽职尽责,善于引导学生勤学好问,并予以悉心辅导,学生就能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并取得良好成绩。作为教师,在目前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活动中,也会遇到新知识、新问题,只要为师者能主动学习新的教育理念,自觉学习新课程理论知识,积极钻研新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虚心向他人请教,凡事求个所以然,我们就一定能掌握新知识,解决新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而做好新课程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在社会经济极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任何人都希望自己住有最好的房子,出门有豪华的汽车,穿有名牌的衣服,吃有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工作有优美舒适的环境,这些都是人的美好愿望,有此愿望也无可厚非,但这些都能如自己所愿吗?

  如果自己无视现实盲目要求非此不可,那只能徒增烦恼,若自己能正视现实,不好高鹜远而有知足之心,随遇而安,就一定能快快乐乐地工作和生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知足常乐”。然而在当今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时代,如果自己不正视形势的发展变化,不主动、自觉地去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而满足于已有知识、安于现状,整天抱着“知足常乐”的观念去对待学习,那么将落后于形势,不适应于形势发展变化的要求,最终为形势发展所淘汰。这也许就是“知足之心,可用之以处境,不可用之以读书”。

  《围炉夜话》读后感4

  围炉夜话》为清咸丰时人王永彬所写,与明人洪应明写的《菜根谭》,陈继儒写的《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鹅毛大雪天,夜深人静时。红泥小炉、一壶好茶、半坛清酒,情酣时,意浓处。”《围炉夜话》营造的应该就是这样一种意境吧。而我却在烈日炎炎的夏日走进了这个大雪纷飞的世界,一感围炉夜话的氛围。

  《围炉夜话》这本书的得名是王永彬围着温暖的炉火,对子女亲属进行儒学教育时,留下的生活笔记。他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和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纵观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王永彬先生在《围炉夜话》中的一些词句使我读后回味无穷,受益匪浅。

  “人品之不高,总为一利字看不破;学业之不进,总为一懒字丢不开”。在《围炉夜话》中,这一句被译为:人的人品提不上去,总是因为自己的利欲看不破;做学问的学问没有进步,总是因为自己过不了懒这一关。在我看来,人必须要分清楚“利”与“义”的关系。在《治水必躬亲》这 篇课文中,使我印象深刻的不仅有海瑞的躬亲治水,还有他的清正廉洁,正确对待“利”与“义”的态度。在古代,有许多治水的贪官,他们的利欲不仅破坏了自己的前途与名声,还夺走了许多老百姓的生命。而海瑞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正确对待利欲,最终做成了水利,还赢得了清正廉洁的好名声,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在学习上,懒惰没有牙齿,但却可以吞噬人的智慧,使人们的学业没有长进。韩愈的《进学解》中有一句话:“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从古至今,懒惰都是使人们荒废学业的第一要素。“利”与“懒”是人生的两道大关,愿我们都能成为骁勇的战士,破关而上,拥有幸福的一生。

  “但责己,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在《围炉夜话》中,这一句被译为:凡事从自身上找原因,就不会有抱怨了。这就是孟子说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确,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挫折,在这时,我们是否会第一时间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总是过分埋怨外界因素的影响,却从未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平时考试时取得了较差的成绩,总是埋怨题目出得难,老师教得不好,却从来没有想过是不是自己不够努力,听得不够认真;与朋友交往时产生了矛盾,总是认为朋友不懂自己,不珍惜这段友谊,却从没有想过自己在这段友谊中付出了什么,有没有说什么话伤了朋友的心……自知和自省,是我们每个人必修的功课。正如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惟有自省,才能使自己进步。

  围炉一好茶,夜话人静时。《围炉夜话》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是人生的感悟,更多的是一种人生追求。希望自己既能在车马喧嚣中正确对待“利”与“懒”,做到自知自省,追求自己向往的未来,又能在心中拥有红泥小火炉,伴以好茶清酒,夜话一番风味人生。

羊左之交的故事主要内容50字

“羊左”,是指春秋时期的羊角哀和左伯桃。左伯桃有“治世之才”,可是年近四十,仍然功不成名不就。听说楚王“招贤纳士”,他就冒着风雪严寒奔向楚国,途中求宿于羊角哀,受到羊角哀热情接待。当夜,两人共卧而眠,共谈胸中学问,谈得十分投机。

第二天,他们就结为兄弟,并决定结伴一同前往楚国求功名。谁知天不作美,一路上,先是阴雨作难,后风雪又来拦路,他们盘缠用尽,身上衣服单薄,所带干粮又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左伯桃想,如果两个人都去楚国,那就都去不成,一个人单独去,那还有希望。

于是,左伯桃就把衣服脱给羊角哀,逼他独自走。羊角哀坚决不肯,也要脱下衣服给左伯桃,让左伯桃独自去楚。两人争执不下,左伯桃以自杀来劝,最后羊角哀怀着无限悲痛,取了衣粮,悲伤哭泣着离去。

在楚国得官之后,羊角哀立刻回到左伯桃冻死之处,埋葬了左伯桃的尸体。左伯桃的陵墓临近荆轲墓,夜夜受其侵扰。感于左伯桃的势单力孤,想到“脱衣共粮”的真情往事,羊角哀决定自刎而死,葬于左伯桃的墓旁,并帮助他解除了荆轲阴魂的袭扰。

出处:汉·刘向《列士传》:“六国时,羊角哀与左伯桃为友,闻楚王贤,俱往仕,至梁山,逢雪,粮尽,度不两全,遂并粮与角哀。角哀至楚,楚用为上卿,后来收葬伯桃。”

扩展资料:

《羊角哀舍命全交》出自《喻世明言·第七卷 羊角哀舍命全交》,(冯梦龙将西汉时的楚元王误作春秋时期,其实故事既然与荆柯有关,当然不能早于战国末期)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所著。

《汉书》记载,刘交年轻时喜欢读书,为人多才多艺,有大志。曾与鲁人穆生、白生、申公一起到荀子门徒浮丘伯门下学习《诗经》。后因秦始皇焚书坑儒,才被迫各自分手离去。在刘邦的兄弟中,刘交思想与刘邦最接近,因而深受刘邦的信任和宠爱。

刘邦在丰沛起义后,刘交跟随刘邦打天下,成为刘邦的得力助手和亲信。入关之后,刘交受封文信君,跟随刘邦转战各地。因此,刘交为汉家天下的建立下汗马功劳,是汉朝的缔造者之一。汉家王朝定鼎之后,刘邦分封天下。

刘交因跟随刘邦打天下有功,在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刘邦废黜楚王韩信,将其封地一分为二,封刘贾为荆王,封刘交为楚王。同年,刘交前往封地就藩,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开基楚藩王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羊左之交

本文标题: 羊角哀与左伯桃读后感(《围炉夜话》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4196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关于景点的书读后感(旅游类书籍读后感)军需处长的读后感(军需处长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