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之谜的读后感800字(读巜中国古代历史之谜》有感)

发布时间: 2023-10-30 07:36:1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9

关于中国历史的读后感600多字中国古代史是从远古到清朝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是从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现代史是从五四运动到1...

中国历史之谜的读后感800字(读巜中国古代历史之谜》有感)

关于中国历史的读后感600多字

中国古代史是从远古到清朝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是从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现代史是从五四运动到1949年建国。我的感想是秦朝是中国的青少年时代,对内大一统,对外修长城抵御匈奴,整顿文化,把民间的私书烧毁。是一个基本有了中国版图雏形的朝代。
汉朝时汉武帝北击匈奴,版图进一步扩大,基本成为中国现有版图的形状,张骞出西域也把西域文化带到中国。司马迁写出中国的第一本史书。
唐朝时唐太宗率军杀到中亚,国土变得更广阔,大汉,大唐的版图都超出了现在的中国,面积达1000多平方千米,中国人也自豪地称自己为唐人,唐装在海外华人中也很流行。唐朝时的中国十分富庶,被称为大唐盛世。
宋朝,军事上比唐朝要先进,有了火炮,但威力不大,战甲更厚重,但还是败给蒙古。
元朝,军事上在当时无人能及,蒙古铁骑所过之处,摧枯拉朽。版图更是空前绝后。而且最令人反感的就是现在有不少国人不承认成吉思汗是中国人,我觉得不承认成吉思汗是中国人那就等于不承认中国北方人是中国人,外蒙古不是中国的。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有蒙古族,在亚洲最北部有亚洲人的足迹,欧洲人从未涉足过。蒙古族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一个民族,有史可查,成吉思汗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后代,你可以在版图上说蒙古不属于中国,不等于说成吉思汗就不是中国人了,那是韩国人?日本人?蒙古人和中国人是同胞,不承认等于分裂。因为清朝被灭亡了,清朝皇帝就是中国人,没被灭亡,满洲国还在,日本没战败,清朝皇帝就不是中国人了?什么逻辑啊?抱歉,楼主,我说远了,也许我说的太偏激了。
明朝初期的军事实力在世界上处于一流,“海军”更是七下西洋,为什么打了引号是因为中国史书并没有说是出去打仗,但是当时是万国来朝,这在现在的美国有那时的明朝牛吗?
清朝的历史初期在乾隆帝的时候面积首屈一指,包括库页岛,外兴安岭。贝加尔湖因为我没生活在那个年代,所以不清楚有没有被沙俄染指?如果当今的中国能够实现乾隆帝时期的国土,那谁还能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没实现呢?到了后期,客观来说也只是为了“保命”,交给民国的领土也有1100多万,但是外蒙古又独立出去了。
中国的当代史是建国至今,我们评价现任政府这不太好吧?因为历代执政方都是被继任方评价的。说了这么多,我累了,文化遗产那就多了,故宫,圆明园,孔庙那些都是文化遗产,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落后就要挨打!不过我想的不是这些,我想的是70平米的住房,自己心态很健康,恰恰我心态就很不健康,不过这是个人的性格造成的,没办法。

有关中国历史书籍的读后感,3000字,在线等!!!!!!!!!!

读《中国通史》有感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延绵不绝的历史传承,强大的凝聚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是中华民族历劫不衰,必将复兴的坚实基础,并造就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和生命底蕴。历史蕴含着一个民族世代的兴衰更替,以及透过事件表象所饱藏着的成败之道与内在规律,以历史作为审视现实的一个视角,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营养,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必须正视的课题,学习历史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
然而关于中国历史的书籍浩如烟海,如《史记》、《资治通鉴》、《二十四史》及各类野史可谓多如牛毛。但是宗史著旧式的观念、晦涩的文字以及浩繁的卷帙,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道与历史隔绝的鸿沟。而《中国通史》则突破了古典模式,以“章节体”编纂为代表体裁。叙述内容的重点已由王朝转向国家,由传统“贵族精英”转向社会民众,由政治、制度扩展至文化、经济、社会、宗教、美术,大都不再以“褒贬人物、胪列事状为贵”。章节体裁的逐级分编、分章、分节列题形式,有利于叙述内容自由剪裁、有机编织的灵活优势,较之传统分卷更容易表述作者的意向和内容叙述的内在逻辑联系。
懂得中国的历史,才能使我们无愧为中国人,才能对我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有信心,才能是我们拥有中国人应有的优越感,但是正如先前所说,中国的历史书籍多如牛毛,又多以古文为主,对我们这些对古文向来不怎么“感冒”的人来无疑是一味难咽的苦药。《中国通史》以白话文的形式对中国历史进行阐述,对我们来说无疑是送来了一场及时雨,滋润我们那早已干涸的历史细胞。
中国的兴衰成败,五千年沧桑流变.自中华文明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勃兴,仡今已有五千年.我们有过沉默,也有过辉煌;当然,也有过上百年的屈辱,沉默使我们奋进,辉煌使我们自信,屈辱使我们清醒。
在我们古中国,有着无数的英雄。
说到秦始皇,无人不说他是一个暴君,但谁又能否认他不是一位英雄呢!是他,统一了我们中国,是他修筑了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他,建筑了呀是世界八大奇之一的兵马俑,也是他建筑了规模宏大的阿房宫。
这些事,在当时的百姓眼里,是一个苦不堪言的结果,都认为他是暴君,而在我们21世纪人的眼里,则是一个伟大的英雄。
远古虽然已经逝去已久,而他们所创造的奇迹却留了下来,他们的事迹都记在了人们的心里。虽然他们可能当初并未意识到。
《中国通史》浩如烟海,可就一点,如智慧来自实际,英雄从平凡起步等入手,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更能做好。当然,作为尝试未尝不可。
我们不是搞历史的,不许对中国的历史有细致入微的理解与独到的见解,然而我们却不能容忍对我国历史的无知,《中国通史》对中国历史进行一简要描述,对于增加我们的历史文化素养还是很有帮助的,就我个人认为还是值得一看的。

一篇关于历史书籍的读后感,800字以上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
以前,我总是洋洋得意的对人说,如果我家财万贯的话,我一定会报考历史专业的.这样说的原因是一方面表明自己其实是有理想的,另一方面表明自己其实很酷.
历史是酷的,我却是浅薄的.历史并非全是鲜衣怒马繁华似锦,它事实上如此残酷,战争和暴政将它涂抹得血迹斑斑.这斑斑血迹又迷惘了众生的眼睛,在穿越历史重重迷雾之后却对狰狞的暴徒流露出顶礼膜拜的眼神.原来颠倒众生的,并非只有倾国倾城的美女.
我一直无法理解为何明孝陵甬道上的牌匾会将朱元璋这个热爱杀人的混蛋描述成恩泽天下的圣主,就像我一直无法理解为何人们会赋予项羽这个徒有武力的莽夫以英雄的地位并崇拜了幽幽数千年.项羽一把大火烧掉了咸阳,不但给后世的暴徒们开了一个以焚烧故都来章显自己盖世武功的恶劣先例,而且烧尽了保存在咸阳的记录着春秋战国以来璀璨学术思想的珍贵典籍.而同样是因焚烧罗马城而闻名的尼罗,却遗臭千古.相形之下的差别和痛心,我不知怎样才能言语.
不要说造成黄金时代学术典籍遗失的罪魁应是焚书坑儒的始皇赢政,那本是另一片迷茫的眼神.焚书的原因上儒生建议赢政崇古分封子弟和功臣,这本是儒家阿谀奉承的的手段,但不幸碰上始皇这个一切都向前看的人政治硬汉.法家的李斯作出细致分析之后建议”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是为焚书.可见焚书焚的多是民间非科学方面的书籍,而秦朝所设为数众多的博士官,仍然存有大量诸子百家的典籍.事实上,按当时的条件,民间就真的能存有很多的书么?藏书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政府行为.
而坑儒的原因则是两个道士为赢政寻仙药不得,怕上面怪罪,便毁谤赢政后逃之夭夭.始皇勃然大怒,坑杀相关四百六十于人.这其中大抵是些方术之士,不过因为赢政也提到了儒生在咸阳言论蛊惑人心,大概也有一些儒家人士混迹于被坑杀之列.
因为这两个原因,儒者们穷尽所有能够想到的恶毒词汇加诸于始皇赢政的身上.古人说三人成虎.儒者们一代接一代孜孜不倦的毁谤始皇,毁了两千年,终是迷惘住了后人的眼睛,把赢政变成集天下恶毒为一身的大妖怪.
暴政是有的,但暴政是每个朝代都有,而赢政所做的开创性的事业却只在于秦朝.不用螯述从小学课本就介绍的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光算赢政所建立的政治体制这一项,其后两千年的中国帝王便从未有能超越,统统因袭下来.”始皇帝”这一称谓,真的是名副其实.
我到是觉得,相对于项羽,赢政到是更能担当英雄这一称号,更应该获得国人的尊敬.戏剧中的霸王,演义中的关羽赵云,都只能当作文艺形象来欣赏,万不该将其与历史真实人物混为一谈.只可惜大多数人眼中的世界只是建立在别人的臆想之上.怎能冀望用迷茫的眼睛看见一个真实的世界?
和科学一样,读史让我们接近世界本来的样子.
而我呢,喜欢事物本来的面貌.不论它是好是丑.
因为啊,我总坚信,真正的完美,总是包含了残缺于其中.
本文标题: 中国历史之谜的读后感800字(读巜中国古代历史之谜》有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4100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妈妈儿童阅读读后感(幼儿园的小朋友和妈妈读书有哪些心得感想和收获)《鲸歌悠扬》读后感(我迷上了什么作文35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