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与儿童绘画能力发展读后感(幼儿美术教育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10-29 14:25:2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4

幼儿美术教育读后感,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美术教育读后...

美术教育与儿童绘画能力发展读后感(幼儿美术教育读后感)

幼儿美术教育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美术教育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美术教育读后感范文1

美术是一种基本的人类行为,是人类用于获得想象形式、美化环境的基本方法。人们创造和运用美术来表达感情、交流观念。近来看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一书后,我对美术又有了更近的认识,特别是对儿童美术,所谓的儿童美术就是指儿童锁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它反映了儿童对其周围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

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书中讲到对美术内容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我们现在的美术教学内容太陈旧、没有一点美感,学生对教材也是毫无兴趣。而且也是重在培养技能,对孩子的感受及表现能力考虑的较少。这样做会造成孩子的作品内容单一、缺乏个性。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的研究表明,10岁以前幼儿的美术能力是随着认识水平和思维发展自然而然地向前发展的,孩子们一般能表现他认识过的事物。如果按以往的经验,我们会认为处于涂鸦期的幼儿,还不具备创造形象符号的能力。以为孩子还小应以培养兴趣为主,内容多为练习涂色或画一些简单的线条,如画圆、小草等等。在认真分析孩子的兴趣爱好后认识到只要孩子喜欢感兴趣的内容他是表现的最棒的。

看了此书后还了解到了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可以通过美术和教育这两个方面体现出来的。根据对美术和教育这两个方面的不同侧重,可以相应地将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分为美术取向的学前儿童和教育取向的美术儿童。一个尚未社会化的幼儿,以其自身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去适应社会是会草遇到很大障碍的,幼儿在使自己适应一个按成人的兴趣、习惯和思维方式的社会的过程中,幼儿不可能像成人那样有效地满足情感上和智慧上的需要,为此,在活动及适应中幼儿需要游戏。只有通过游戏才能实现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的需求。幼儿园美术教育是建构儿童审美心理的教育。教师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应激发儿童的审美情感,注重培养儿童的审美表现力。在书中我了解到了美术欣赏教育活动中,我们教师应引导儿童亲身体验美术作品中的审美特征,感受和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同时在欣赏过程中让孩子们通过看一看、讲一讲、找一找、谈一谈、画一画等形式将美术作品中的思想、内容表现出来。对于儿童美术活动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孩子的年龄问题,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在活动中有各自的内容和要求,比如在为小、中班设计时,他们的知识经验相对较少,生活范围较狭窄,在内容规定上应与他们生活经验接近,这样溶解为他们所喜爱,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总之,美术对儿童,特别是学前儿童而言,美术这个词的涵义又有很大的不同,在儿童时代里,一切事物都是互相渗透的。美术是其发展的一种表现,在书中让我学到了更多的儿童美术知识对儿童美术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特别是在活动设计时让我有了更好的.思路去设计活动。

幼儿美术教育读后感范文2

一直以来,都因为工作忙而疏于静下心来读书,总借口没时间而不能够静下心来学习。可最近,一本孙起英的《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美术教育》却让我有如获至宝、如遇知音之感。读这本书感觉不像在阅读书籍,而是像与一位耐心、睿智的长者聊天,他的丰厚学识、他的思想、他的智慧正慢慢地滋养着我心灵。

在美术创作活动中,我曾发现这样的情况:有的孩子拿着笔不知所措;有的无目的地在纸上胡乱涂画;有的东瞅瞅西望望,看到同伴画什么便画什么……幼儿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都是由于学前幼儿具有目的性不强、构思能力不完善并易受他人影响等特点造成。本书在实施操作篇中给了我几条很好地建议:首先应选择与幼儿生活经验紧密相连的、幼儿感兴趣的题材作为创作题材。其次,创作开始前,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提问或者谈话活动,帮助幼儿明确创作主题、与创作相联系的绘画内容以及可以如何表现等。再次,应为幼儿提供简单易学但具有变化性的绘画材料。最后,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教师应多观察,当发现幼儿停笔不动或左顾右盼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了解幼儿的意图、心态,多给幼儿正面回应,找出幼儿成功地方加以鼓励,并通过问题的引导以建议的提出等方式引导幼儿明确自己的创作意图,如:“刚才想画什么的?”“哪里不会画了?”“看看旁边小朋友画了什么,对你有启发吗?”……通过言语上的提示、问题的启发,帮助幼儿找到创作的方向继续下去。

还有在美术教学中我常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活动结束了,仍有些幼儿因种种原因还未完成自己的作品。那么这时教师该不该进行活动评价呢?怎么评价?很有幸在本书的发展评价篇中我找到了答案:首先,教师要观察还没有画完的幼儿有多少,如大多数没完成,不必着急评价:如只有少数几个就可以进入评价环节。其次,教师要将这些没有画完的幼儿作品与画完的展示在一起,并与未完成的幼儿说:“等有时间你们还可以画!”评价过程中不要回避这些作品,因为他们只是没有时间继续画,并不是画得不好。最后,老师要分析没有画完的原因,如果只是因为在构思、构图上比较复杂,所需时间长,教师只需为他们提供再次作画的时间就可以了;如果是因为在创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可与幼儿交流:“今天在画画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下次需要老师帮助吗?并对其作品给与肯定,以增强幼儿下次创作的信心;如果是因为不能集中注意力,易受外界环境干扰而延长时间,则有必要对其进行行为习惯上的培养。

如此好的建议还有很多,推荐大家有空时赏析。

读完这本书后我如闭塞的心灵打开了一扇窗户,我又进一步理解了“教育艺术”、“教育智慧”的深刻含义了。

幼儿美术教育读后感范文3

美术活动是孩子比较喜欢的一种活动,在活动中幼儿手脑并用,不仅发展了手部的小肌肉,同时还促进了大脑的发育,对于幼儿智力的发展是很重要的。作为幼儿园的老师在指导幼儿开展美术活动时,怎样的引导幼儿大胆的绘画?以及教师怎样运用好美术活动中的范例?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我重点阅读了书中实时操作篇中的几篇文章,在书中我得到了一些收获。

书中讲到要让幼儿大胆的作画,就要给幼儿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如要信任幼儿,用和蔼的态度与幼儿交流,尊重幼儿有不同寻常的想法,不要用成人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还要给幼儿提供适合的、多样的绘画材料。如提供给幼儿的纸不能过小,幼儿在绘画时会放不开手,提供的材料要充分,不要害怕孩子会弄脏而不提供,要让幼儿在多种材料的吸引中有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尽量的用情境、游戏的形式开展绘画活动,这一点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很明显,活动中用念儿歌、或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幼儿参与的兴趣就会很高,反之,兴趣就会有所减少。根据不同的美术活动,怎样创设一个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情境,还是需要多思考的。此外,尽量采用“鼓励法”评价幼儿的作品。教师要努力的去读懂幼儿的画,充分了解孩子“稚”“拙”的特点,站在幼儿的角度评价幼儿作品,对于个别幼儿讲不出画的是什么,教师不要着急,要引导幼儿,肯定孩子的优点,千万不要用成人的标准来挑剔。充分肯定的欣赏将逐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注意对幼儿的要求要循序渐进的。

在引导幼儿学习绘画的时候,绘画的范例是我们经常运用的工具,如何更好的运用它,什么时候用?怎样用?用什么样的范例?在书中,我也找到了一些答案。首先,范例要有美感,有美感的作品才值得欣赏,幼儿从中得到收获,而不美的范例就不能为幼儿树立很好的榜样,让幼儿的观察机会丧失、观察能力得不到发展。,思维得到禁锢,创造能力也受到发展的限制。其次,范例的描绘方法应该是适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是他们能够合理接受的,积极健康的,太成人范画不适合幼儿来欣赏。其三,范例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事物的形态,可以启发幼儿的思路。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还是收获很多的,书中讲到关于美术方面的理念,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都可以运用到,对自己的业务水平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美术及其教育读后感

  对于美术教师而言,技能与理论是必不可少的,在本书中既有纵向的中外美术教育发展的梳理,又有横向中西方美术教育特色的比较,脉络清晰。尤其是对美术教育内容的划分,让我有了新的认识。

  在中国普通美术教育中,具象美术尚占据着统治的地位。但中国传统美术的造型是把握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度量上。意向美术没有良莠正误的客观标准,学生不会因为画不像而苦恼,也不会因为过于抽象而盲从。

  如何才能使具象、意向、抽象美术在美术学习活动中安排合理?

  在美国小学美术各年级学习阶段要求中,从学科体系出发,注重学科要素,按线、面、体、色彩、明暗、肌理等划分,每个学段都有各自的目标。同时规定了每个学段要了解的艺术家。例如1—2年级,保罗·克利、夏加尔、梵高等;3—4年级诺曼·罗克威尔等;5—6年级,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伦勃朗等。围绕一个画家,做主题单元性课程,具有层次性,递进性。

  中国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出发,美国从学科体系出发,各自的划分和要求不尽相同,各有偏重,但都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来划分阶段的。年龄的不同,学生在美术方面的情意特征、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各不相同。

  在儿童发展的涂鸦期,更多的是一种混沌的线条积累和重复;处于图时期,则表现为一种省简、夸张和孤立的“形”的'排列;到了写实期才表现出对客观自然的意向,追求具象、自然化的安排。在儿童美术向成人的具象美术发展中,众多的心理学家、美术教育家都对儿童美术的发展进行了研究以及阶段的划分。如麦卡德、赫伯·里德、罗恩菲德等并发表了各自不同的看法。但是大体上的趋势是差不多相同的。即从简单到复杂,从概括、到详细客观,从线到面到体,从主观到客观。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并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

  教学过程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避免空洞说教,使理论知识融入生活中去,这样才能使学生信服,觉得学有所用,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所以,我上课会很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举一些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通俗易懂的事例来教学,或让学生自己来举例,谈认识、体会。这样学生就会觉得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

  在多元化的今天,美术课的开放性增强,我们也不单单只是框在了各个学习领域中,讲求综合性学习。从上面提到的儿童美术发展的趋势来看:三种美术教育也是一样,存在于各个学段,但在各个学段各有偏重。抽象美术和意向美术相对于具象美术更适合低段的学生,如原始美术、民间美术、中国写意绘画、印象派、立体主义等。而需要客观理性、讲求复杂详细的具象美术相对地更加适合高段的学生,如古典绘画、现实主义美术、自然主义美术、超现实主义美术等。一些形式法则,如平衡、节奏、韵律、对比、调和以及多样统一等都会在这三种类型的美术中有不同特点的反映。三种美术教育相辅相成,意向和抽象美术教育使学生在具象美术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创造性、生动性。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不应片面强调一个方面,而不给其他方面任何容身的余地。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读后感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读后感]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这本书由林琳、朱家雄两位教授编著,书中详细的讲述了美术与儿童美术的概念及儿童美术的发展,再深入到儿童美术的教学目的、活动、方案等教学理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读后感。文字叙述清晰,内容生动,在作为幼儿园在职教师进修成人高等师范专科教材之外,也可作为幼儿教育管理干部和幼儿园教师参考理论读物。全书一共有九个章节,分别是:美术和儿童教育、儿童美术的发展、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发展的阶段与特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与发展、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的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评价。
书中力求反映当前幼儿美术改革的进展情况,从总体上把握学前儿童美术领域的发展,力图充分阐明儿童美术发展的多元性和时代性,同时注重理论的概括,并与实际相结合。本书在介绍儿童美术教育理论的同时,更强调理论的实际价值,如对儿童美术发展的阶段与特征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结合我们的研究提出儿童绘图、手工制作、美术欣赏能力发展的阶段及特征,为第一线教师根据儿童美术发展的水平进行各种类型美术活动的指导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和方法。同时,通过来自一线教师实际教学经验的总结,并结合案例的分析,帮助学习者更加透彻地理解所学内容,掌握实施美术教育的操作技巧,从而有利于学习者日后将实践技能迁移至实际教学之中。本书还提供了适量的图片,形象、直观地再现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美术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一、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书中讲到对美术内容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我们现在的美术教学内容太陈旧、一点没有美感,学生对教材也是毫无兴趣。而且也是重在培养技能,对孩子的感受及表现能力考虑得较少。这样做会造成孩子的作品内容单一、缺乏个性。
   所以我在一年级的美术教学中也进行了尝试,选择的美术内容的选择要跟上智障学生的认知特点。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的研究表明,10岁以前幼儿的美术能力是随着认识水平和思维发展自然而然地向前发展的,孩子们一般能表现他认识过的事物,读后感《《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读后感》。智障学生的这点特点更加明显,结合学生的实际,我选择一些接近学生实际的题材,如画圆形的练习单一的练习肯定很枯燥,让学生画太阳吃糖葫芦、画西瓜等练习,学生的印象就很深刻。
   如果按以往的经验,我们会认为智障学生处于涂鸦期,还不具备创造形象符号的能力。这一年龄应以培养兴趣为主,内容多为练习涂色或画一些简单的线条,如小草、栏杆、小松树、线团团、糖豆豆、蝌蚪人等。在认真分析孩子的兴趣爱好后认识到只要孩子喜欢感兴趣的内容他是表现的很棒的。智障学校美术内容选择一定要突破以涂色、简单的线条画为主的模式,为孩子提供多种材料,为他们创造宽松的环境,允许孩子们用材料大胆地表现他们感受强烈的事物,如“妈妈给我洗澡”、“下雨了”、“彩虹”、“柳树”、“蝴蝶”。
  二、把握“教”与“学”的关系
  在智障儿童美术教育中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是儿童发展的新理念向实践转化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却有很多教师把握不准,往往出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能融为一体。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完成“作品”的愿望非常迫切,会用较长的时间一遍又一遍地讲解、示范,而学生则坐着听老师讲,看老师画,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不假思索地模仿。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难以发挥。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智障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的培养比正常的孩子更重要,对他们今后人格的发展都是有益的。有时教师为了突出所谓的“主体性”,干脆采取“放任自流”的做法,只供给孩子活动材料、一幅范画,完全由学生自己去折腾,而自己则袖手旁观,在“教”与“学”的关系处理上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智障儿童美术教育领域的“教”与“学”跟其他领域一样,确是一对比较难以处理好的矛盾。要解决好这对矛盾,教师必须坚持“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支持学生的自主发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则是坚持在支持中引导,使教育与发展融为一体。具体地说,在智障儿童美术教育中,要从孩子的发展规律中了解“学”,在引导孩子的发展中把握“教”。让学生在感受体验、操作尝试、探索发现中去理解知识、学习技能。
   三、过程评价的重要性
  在智障儿童美术活动中,教师往往比普通学校的老师更重视作品的效果,因为作品本身少得可怜,很自然就很少去考虑如何帮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其实,学生美术活动的意义在于活动的过程,至于结果,无论成功与否,在学生看来都是“最好”的。教师只用一个预设目标去评价学生,有悖于学生美术教育的目标。首先,要重视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情感、态度,关注智障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对美的情绪体验,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其次,评价中要重视智障学生的探索与创造精神。教师应允许学生在创作中采用不同的方法,接纳孩子不同的创作结果,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再次,要重视培养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克服困难、大胆表现的勇气。应该看到,每个孩子的作品都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这样,我们的评价对孩子的发展才是有意义的。
  
以上这几点感受是我看了本书之后最大的感想,这是一本非常值得我们美术老师阅读的书!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美育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美育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儿童的美术教育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的教育教学活动。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儿童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幼儿美术教育的重点就是要让孩子更好的融入生活,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丽。那么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在美术教学中的重点就不在于教会孩子美术绘画的技巧,而在于侧重在于引导孩子寻找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运用幼儿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作为大班的老师,通过这些年的教学我也认识到只有符合幼儿的发展规律教学,才会使孩子们所喜爱并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孩子得到全方位发展。在教学中我也常常从一些生活化的方面入手,提高孩子们自己的热情。具体的措施也有如下几方面:

  一、发现生活中的线条。

  线条是比较抽象而又单调的“语言”,那么,简单的线条为什么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呢?这样的答案我就让孩子到生活中自己寻找!这样一来,孩子们也有动力来研究如何画线条。孩子们发现太阳的光就是线,电话线也是线,由此孩子经常自己命名线条,如:太阳线、电话线等等,由于有了这些不同的线,孩子们对于绘画也是格外的有兴趣,所以,我们必须变“抽象语言”为“具体语言”,实施在教学中就是过程的情景化。同时我和家长联系利用节假日,孩子们在父母的`陪伴下穿街走巷,平时被忽略的线条一一展现在了孩子的眼前:衣服上、家具上、餐具、装饰品上都有着丰富多样的线条花纹,线条与图形花纹的有机组合,产生了神奇的美感。孩子采集了自己的发现,使得孩子的感官受到了冲击,学画的积极性持续升温。

  二、找寻生活中的点滴。

  在教授绘画中,我尝试从孩子们的生活找起,选择那些能唤起孩子已有经验的物体作为学习绘画的教材,使孩子们更容易也更愿意去表现和表达。在小班时,我们主要辅导幼儿给我们身边常见的物体进行涂色,在中班时我们选择绘画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房子、大树、瓜果等,现在在大班我们根据幼儿好奇心强的特点,选择如《喜洋洋和灰太狼》的故事等作为素材让孩子进行绘画活动。在绘画中表达的内容是孩子生活中的东西,这样就比较容易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更能吸引孩子的主动参与。

  三、探索生活中的变化。

  每个幼儿都具有创造的潜能。美术是幼儿创造的自然表达。在幼儿的美术作品中,许多条条框框被打破,表现常与成人不一样,甚至比成人的更纯真、更富有创造性。比如折纸活动中,我先让幼儿欣赏我折小船的过程,然后根据图示自己折,当他们碰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会互相讨论,互相帮忙。由此活动,我们看到此教学活动激活了幼儿的潜能,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互相帮助能力等,让幼儿在亲身尝试的过程中,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四、活用生活中的游戏。

  儿童的绘画和艺术家的绘画不同,并不是狭义的美术,而是一种游戏。孩子都喜欢玩,游戏就是一种玩耍。游戏是孩子绘画的最好载体。在美术教学中,能为孩子创设一个游戏实践活动情境,就是给孩子提供一次直接接触生活和自然的机会,使孩子在动中有趣,动中有情,从而提高感性认识。由于幼儿时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孩子往往喜欢具体形象的东西,也比较容易进入游戏情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运用故事情节来创设情境,这样既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又易于被他们接受、喜欢。幼儿在这种意境情绪的驱使下,展开想象翅膀,从而自觉、积极地投入到画画中去,体验创造快乐。

  教育的本质即是生活,幼儿的生活和艺术生活是一个有机整体,美术是幼儿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的根基是儿童的生活,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意义是引导幼儿建构具有审美情趣的生活方式。通过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最终促进其人格和谐发展。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尊重生活、关注生活,将美术教育和幼儿生活有机融合,教育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教育活动过程和方式渗透于幼儿的生活之中,帮助幼儿建立适应生活的积极态度,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正是以生活为素材,以美术教育为纽带,将美术教育渗透于幼儿的节日生活、饮食活动、科学探究和区域游戏之中,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渗透于家庭教育之中,让幼儿美术教育回归到一真实、完整、和谐、融合的生活世界,让美育装点生活,让生活更加美好。

本文标题: 美术教育与儿童绘画能力发展读后感(幼儿美术教育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4085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汤姆 索亚历险记的读后感50字(《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 50字)《风波》读后感100字(《风波》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