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登岳阳楼读后感,登岳阳楼是杜甫写的,含蕴着浩然胸怀和博大痛苦的名篇。读者读了这首诗,感受都有哪些?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古诗登岳阳楼,读后...
古诗登岳阳楼读后感
登岳阳楼是杜甫写的,含蕴着浩然胸怀和博大痛苦的名篇。读者读了这首诗,感受都有哪些?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古诗登岳阳楼 读后感 ,一起来看看。
古诗登岳阳楼读后感篇一
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蔡绦《西清诗话》说:“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全诗纯用赋法,从头到尾都是叙述的笔调。以往一些学者认为诗用赋法,没有形象,没有诗味。事实上,赋法是诗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点是不注重诗的语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着力创造诗的总体意境。《登岳阳楼》正是运用赋法创造艺术形象的典范。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已经使人不觉得有艺术 方法 的存在,甚至不觉得有语言的存在,只觉得诗人的思想感情撞击着心扉。
古诗登岳阳楼读后感篇二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世身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古诗登岳阳楼读后感篇三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今天我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首联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杜甫少时就有壮游名山大川的雄心,曾先东游吴越,后北游齐赵。岳阳楼是千古名胜,诗人早有尽兴一游的夙愿,无奈战乱频仍,身世漂荡,难以如愿。今日流落至此,方得以一饱眼福。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只见吴越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分割于东南;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浮荡着大地长天。颔联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日夜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飘泊无归的感情。宋代刘辰翁说,此联“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吴楚”,春秋时代的吴国和楚国。今湖北、湖南及安徽、江西的部分地区古属楚地;今江苏、浙江及江西的部分地区古属吴国。“坼”,分裂。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颈联写诗人年老多病,以舟为家,远离亲友,流落在外,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全家人住在一条小船上,四处漂泊。此时,他身体衰弱不堪--右臂偏枯,耳朵失聪,还患有慢性肺病。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我不禁涕泪交流。诗人在尾联中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余韵无穷。“戎马”,兵马,这里借指战争。大历三年(768)秋,吐蕃侵扰灵武,京师戒严;朝廷又命郭子仪率兵五万至奉天,以备吐蕃。
古诗登岳阳楼读后感篇一
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蔡绦《西清诗话》说:“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全诗纯用赋法,从头到尾都是叙述的笔调。以往一些学者认为诗用赋法,没有形象,没有诗味。事实上,赋法是诗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点是不注重诗的语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着力创造诗的总体意境。《登岳阳楼》正是运用赋法创造艺术形象的典范。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已经使人不觉得有艺术 方法 的存在,甚至不觉得有语言的存在,只觉得诗人的思想感情撞击着心扉。
古诗登岳阳楼读后感篇二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世身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古诗登岳阳楼读后感篇三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今天我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首联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杜甫少时就有壮游名山大川的雄心,曾先东游吴越,后北游齐赵。岳阳楼是千古名胜,诗人早有尽兴一游的夙愿,无奈战乱频仍,身世漂荡,难以如愿。今日流落至此,方得以一饱眼福。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只见吴越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分割于东南;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浮荡着大地长天。颔联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日夜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飘泊无归的感情。宋代刘辰翁说,此联“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吴楚”,春秋时代的吴国和楚国。今湖北、湖南及安徽、江西的部分地区古属楚地;今江苏、浙江及江西的部分地区古属吴国。“坼”,分裂。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颈联写诗人年老多病,以舟为家,远离亲友,流落在外,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全家人住在一条小船上,四处漂泊。此时,他身体衰弱不堪--右臂偏枯,耳朵失聪,还患有慢性肺病。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我不禁涕泪交流。诗人在尾联中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余韵无穷。“戎马”,兵马,这里借指战争。大历三年(768)秋,吐蕃侵扰灵武,京师戒严;朝廷又命郭子仪率兵五万至奉天,以备吐蕃。
《登岳阳楼记》的读后感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的意境是十分宽阔宏伟的。
诗的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
杜甫到了晚年,已经是“漂泊西南天地间”,没有一个定居之所,只好“以舟为家”了。所以下边接着写:“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亲戚朋友们这时连音信都没有了,只有年老多病的诗人泛着一叶扁舟到处飘流!从这里就可以领会到开头的两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本来含有一个什么样的意境了。
这两句诗,从表面上看来,意境象是很简单:诗人说他在若干年前就听得人家说洞庭湖的名胜,今天居然能够登上岳阳楼,亲眼看到这一片山色湖光的美景。因此清人仇兆鳌就认为:“‘昔闻’、‘今上’,喜初登也。”(《杜诗详注》)但仅这样理解,就把杜诗原来的意境领会得太浅了。这里并不是写登临的喜悦;而是在这平平的叙述中,寄寓着漂泊天涯,怀才不遇,桑田沧海,壮气蒿莱……许许多多的感触,才写出这么两句:过去只是耳朵里听到有这么一片洞庭水,哪想到迟暮之年真个就上了这岳阳楼?本来是沉郁之感,不该是喜悦之情;若是喜悦之情,就和结句的“凭轩涕泗流”连不到一起了。我们知道,杜甫在当时的政治生活是坎坷的,不得意的,然而他从来没有放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哪里想到一事无成,昔日的抱负,今朝都成了泡影!诗里的“今”、“昔”两个字有深深的含意。因此在这一首诗的结句才写出:“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眼望着万里关山,天下到处还动荡在兵荒马乱里,诗人倚定了阑干,北望长安,不禁涕泗滂沱,声泪俱下了。
这首诗,以其意境的开阔宏丽为人称道,而这意境是从诗人的抱负中来,是从诗人的生活思想中来,也有时代背景的作用。清初黄生对这一首诗有一段议论,大意说: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景,写得那么宽阔广大,五、六两句叙述自己的身世,又是写得这么凄凉落寞,诗的意境由广阔到狭窄,忽然来了一个极大的转变;这样,七、八两句就很难安排了。哪想到诗人忽然把笔力一转,写出“戎马关山北”五个字,这样的胸襟,和上面“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写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气象,就能够很好地上下衬托起来,斤两相称。这样创造的天才,当然就压倒了后人,谁也不敢再写岳阳楼的诗了。
黄生这一段话是从作诗的方法去论杜诗的,把杜诗的意境说成是诗笔一纵一收的产物,说意境的结构是从创作手法的变换中来。这不是探本求源的说法。我们说,诗的意境是诗人的生活思想从各方面凝结而成的,至于创作方法和艺术加工,炼字炼句等等,只能更准确地把意境表达出来,并不能以这些形式上的条件为基础从而酝酿成诗词的意境。昔人探讨创作问题,偏偏不从生活实践这方面去考虑,当然就不免倒果为因了。
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的意境是十分宽阔宏伟的。
诗的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
杜甫到了晚年,已经是“漂泊西南天地间”,没有一个定居之所,只好“以舟为家”了。所以下边接着写:“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亲戚朋友们这时连音信都没有了,只有年老多病的诗人泛着一叶扁舟到处飘流!从这里就可以领会到开头的两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本来含有一个什么样的意境了。
这两句诗,从表面上看来,意境象是很简单:诗人说他在若干年前就听得人家说洞庭湖的名胜,今天居然能够登上岳阳楼,亲眼看到这一片山色湖光的美景。因此清人仇兆鳌就认为:“‘昔闻’、‘今上’,喜初登也。”(《杜诗详注》)但仅这样理解,就把杜诗原来的意境领会得太浅了。这里并不是写登临的喜悦;而是在这平平的叙述中,寄寓着漂泊天涯,怀才不遇,桑田沧海,壮气蒿莱……许许多多的感触,才写出这么两句:过去只是耳朵里听到有这么一片洞庭水,哪想到迟暮之年真个就上了这岳阳楼?本来是沉郁之感,不该是喜悦之情;若是喜悦之情,就和结句的“凭轩涕泗流”连不到一起了。我们知道,杜甫在当时的政治生活是坎坷的,不得意的,然而他从来没有放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哪里想到一事无成,昔日的抱负,今朝都成了泡影!诗里的“今”、“昔”两个字有深深的含意。因此在这一首诗的结句才写出:“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眼望着万里关山,天下到处还动荡在兵荒马乱里,诗人倚定了阑干,北望长安,不禁涕泗滂沱,声泪俱下了。
这首诗,以其意境的开阔宏丽为人称道,而这意境是从诗人的抱负中来,是从诗人的生活思想中来,也有时代背景的作用。清初黄生对这一首诗有一段议论,大意说: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景,写得那么宽阔广大,五、六两句叙述自己的身世,又是写得这么凄凉落寞,诗的意境由广阔到狭窄,忽然来了一个极大的转变;这样,七、八两句就很难安排了。哪想到诗人忽然把笔力一转,写出“戎马关山北”五个字,这样的胸襟,和上面“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写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气象,就能够很好地上下衬托起来,斤两相称。这样创造的天才,当然就压倒了后人,谁也不敢再写岳阳楼的诗了。
黄生这一段话是从作诗的方法去论杜诗的,把杜诗的意境说成是诗笔一纵一收的产物,说意境的结构是从创作手法的变换中来。这不是探本求源的说法。我们说,诗的意境是诗人的生活思想从各方面凝结而成的,至于创作方法和艺术加工,炼字炼句等等,只能更准确地把意境表达出来,并不能以这些形式上的条件为基础从而酝酿成诗词的意境。昔人探讨创作问题,偏偏不从生活实践这方面去考虑,当然就不免倒果为因了。
谈谈对登岳阳楼这首诗歌的读后感500字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就跟诗人杜甫一样,听说了“八百里洞庭”,今天终于登上了岳阳楼,洞庭湖果然名不虚传,“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当
时的吴国和楚国被广阔无垠的洞庭湖水天然隔断。天地间日月星辰好像日日夜夜在水中漂浮着,汹涌澎湃、雄伟壮观。“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
轩涕泗流。”那时候杜甫在湖南,想跟家人团聚,但亲戚朋友天各一方音信不通,他年老多病寄生于孤舟上北方边地的战争不断,不禁靠着窗口泪如雨下。
这整首诗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
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过节时应该和家人团聚,杜甫思念家乡,我想到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
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如今正逢新春佳节,我们全家其乐融融地登上了岳阳楼,多么幸福,尤其想到杜甫是多么的悲伤。
看着洞庭湖美丽的景色,祖国大好河山壮丽美好,如果没有古人的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我们一定要更加努力,好好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美好!
时的吴国和楚国被广阔无垠的洞庭湖水天然隔断。天地间日月星辰好像日日夜夜在水中漂浮着,汹涌澎湃、雄伟壮观。“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
轩涕泗流。”那时候杜甫在湖南,想跟家人团聚,但亲戚朋友天各一方音信不通,他年老多病寄生于孤舟上北方边地的战争不断,不禁靠着窗口泪如雨下。
这整首诗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
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过节时应该和家人团聚,杜甫思念家乡,我想到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
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如今正逢新春佳节,我们全家其乐融融地登上了岳阳楼,多么幸福,尤其想到杜甫是多么的悲伤。
看着洞庭湖美丽的景色,祖国大好河山壮丽美好,如果没有古人的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我们一定要更加努力,好好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美好!
春和景明时登岳阳楼的感受
在春和景明的日子登上岳阳楼,就会有畅快高兴的感受,其内心感受可用两个四字短语来表达,即________,________。(用《岳阳楼记》的原文回答。)岳阳楼在湖南岳阳市的西北,离岳阳火车站很近。当时登上岳阳楼,心里很高兴,为什么?因为读中学时读过《岳阳楼记》,这次能亲临岳阳楼,觉得很亲切,加上这岳阳楼在1983年到1984年重新修过一次,我去的时候,正是修后的第三年,岳阳楼的每一根椽子、每一根柱子,都显得崭新、发亮。岳阳楼的历史很悠久,它的前身是鲁肃阅兵台,到了唐朝,张说(yue)最先建起来更大规模的阁楼,所以叫岳阳楼,后来经过滕子京重新修建。在民间,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
那时候,我看见前来岳阳楼的人还真不少,其中有一伙个子普遍不高的人。在我的印象中,北方人高,南方人矮,南方人又以广东、海南和中国西南地区的人为最。可是,只要是南方的口音,哪怕是最难懂的广东、福建话,我多少也能听懂一些,可是这一帮人的话竟然一句也听不懂,我真不知道他们是哪里人?终于,我听出了两句才知道,他们是日本人。不是吗?如果不是日本人,有谁会说“撒扬拉拉”,“嗨”?
原来常常听别人说日本人个头矮,以为是中国人侮蔑日本人的,没想到日本人还真这么矮。可是,这么矮小的日本人当年是怎么大踏步的进攻中国的,可能是他们的武器先进,可是,先进的武器和他们人口的缺少不是完全抵消了吗?好在现在他们是带着友好的态度来参观的,不然的话,我狠不得上前啐他们一口。是啊,历史过去了很多年,离开1986年已经十四年的1972年,写过《论持久战》的毛主席都和日本领导握手言好了,我们还有什么话说啊?
在岳阳楼,我最先看见的岳阳楼三个大字是郭沫若写的,那几个字遒劲有力,看着很舒服。看的地方多起来了,我看见很多古人的有关岳阳楼的古诗歌,用各种形式的书法镌刻在大楼的醒目位置,《岳阳楼记》自然是摆在最显著位置,还有杜甫的《登岳阳楼》,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等等名篇。其中,杜甫的诗歌采用了毛泽东同志当年誊抄过的字迹,显得意味尤其隽永。
岳阳楼,和江西的滕王阁、湖北的黄鹤楼虽然为江南三大名楼,可是,它们的人文背景很不相同,滕王阁当时还没有修复,且不去说它。黄鹤楼是平民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一个象征,而岳阳楼则是知识分子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地方。
到了岳阳楼,自然会想起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十年之后,我成为共产党员,二十年过去了,我对照范老先生的话,应该也是问心无愧的。
那时候,我看见前来岳阳楼的人还真不少,其中有一伙个子普遍不高的人。在我的印象中,北方人高,南方人矮,南方人又以广东、海南和中国西南地区的人为最。可是,只要是南方的口音,哪怕是最难懂的广东、福建话,我多少也能听懂一些,可是这一帮人的话竟然一句也听不懂,我真不知道他们是哪里人?终于,我听出了两句才知道,他们是日本人。不是吗?如果不是日本人,有谁会说“撒扬拉拉”,“嗨”?
原来常常听别人说日本人个头矮,以为是中国人侮蔑日本人的,没想到日本人还真这么矮。可是,这么矮小的日本人当年是怎么大踏步的进攻中国的,可能是他们的武器先进,可是,先进的武器和他们人口的缺少不是完全抵消了吗?好在现在他们是带着友好的态度来参观的,不然的话,我狠不得上前啐他们一口。是啊,历史过去了很多年,离开1986年已经十四年的1972年,写过《论持久战》的毛主席都和日本领导握手言好了,我们还有什么话说啊?
在岳阳楼,我最先看见的岳阳楼三个大字是郭沫若写的,那几个字遒劲有力,看着很舒服。看的地方多起来了,我看见很多古人的有关岳阳楼的古诗歌,用各种形式的书法镌刻在大楼的醒目位置,《岳阳楼记》自然是摆在最显著位置,还有杜甫的《登岳阳楼》,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等等名篇。其中,杜甫的诗歌采用了毛泽东同志当年誊抄过的字迹,显得意味尤其隽永。
岳阳楼,和江西的滕王阁、湖北的黄鹤楼虽然为江南三大名楼,可是,它们的人文背景很不相同,滕王阁当时还没有修复,且不去说它。黄鹤楼是平民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一个象征,而岳阳楼则是知识分子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地方。
到了岳阳楼,自然会想起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十年之后,我成为共产党员,二十年过去了,我对照范老先生的话,应该也是问心无愧的。
华调吟诵 《登岳阳楼》 《春夜喜雨》读后感600字
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有所感而写成的文章就是读后感。
1.今天,我读了...一文使我深受感触
2.翻开书,...几个字印入的的眼帘,不禁让我想起...
3.或者引用名言开头,在引出内容
结尾一般是:1.这片文章是我深受启发...
1.今天,我读了...一文使我深受感触
2.翻开书,...几个字印入的的眼帘,不禁让我想起...
3.或者引用名言开头,在引出内容
结尾一般是:1.这片文章是我深受启发...
本文标题: 读登岳阳楼读后感(古诗登岳阳楼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3891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