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读后感,1、,今年暑假我读了冯梦龙所写的《东周列国志》。,《东周列国志》是除《三国演义》以外,影响力最大的一部历...
东周列国读后感
1、
今年暑假我读了冯梦龙所写的《东周列国志》。
《东周列国志》是除《三国演义》以外,影响力最大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明朝后期出现了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二十多部!从远古到明朝几乎每个朝代都有演义它们以一朝一代的兴亡史实作为线索,采集史料,适当吸收民间传说,铺叙为小说,对普及历史知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记载列国史事的史书有《左转》、《国语》、《战国策》、《史记》等二十多部。最早讲述列国故事的当推宋元话本《七国春秋平话》、《秦并六国平话》等。明嘉靖隆庆年间,《东周列国志》是明代著名的通俗小说家冯梦龙创作的一部小说。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既混乱又精彩的时期,奴隶制社会开始瓦解,新的封建社会制度开始形成。西周灭亡后,代之而起的东周没有约束力,各地诸侯称霸一方,经长达数百年的连绵不断的兼并战争,形成许多国家,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先后登上历史舞台,演出各种精彩紧张的历史故事。舞台上,有倾国倾城的美人,有力能拔鼎的壮士,有精于兵法的将军,有心怀叵测的奸人,当然还有很多或昏庸无能,或精明强干的君主。众多的人物一起组成了书中绚丽的场面。
书中有许多个性不同的人物,最让我敬佩的人是勾践。他在越国辅佐君主。一次,吴国为了报以前越国侵犯的仇,发兵伐越,结果大败,后来吴国君主死后。波的儿此文来源于范文搜网夫差即位为吴王。他打败越国后,越国勾践求饶,吴国答应了。于是,勾践到了吴国养马,而且整天穿着童仆的衣服,天天斩草料喂马,还亲舔过夫差的大便,夫差见勾践如此忠心于他,就放松了对他的'警惕。其实,他每天都要卧薪尝胆,不忘国耻。就这样,20年后,文种训练的越国精兵终于灭了吴国。他那种短时忍辱,最后报仇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假如我们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导致结果不堪设想时就晚了。
愿大家不因小失大。
2、
我看这本书,很赞赏它把零碎的史料连缀成篇,对我这种觉得史书太多太碎看不清头绪的人很有好处。此外还可以顺便看看不同时期古人思维方式的变化,也挺有意思。例如楚子元有意于先王夫人息妫,击郑而还,先遣报息妫。息妫谢曰:“令尹若能歼敌成功,宜宣示国人,告诸太庙,以慰先王之灵。未亡人何与焉?”子元大惭。蔡元放想得够歪的,批曰:“说的更是明白,犹言你必须战与我看,果有力量,方才用得你着也。此即《肉蒲团》中艳芳之意,可惜子元不懂。”看到这里,不禁捧腹大笑。然而有时看到古人的特异之事,虽知其不可行于后世,仍感慨系之。
“羽翼信史而不违”,是古代文学评论家所认同的历史演义小说的最高境界。中国历史小说中,真正能达到这一境界的,也许只有《东周列国志》了。
这部煌煌一百零八回的小说巨著,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冯梦龙继“三言”之后的又一个小说佳作。
小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据史实录,“事取其详,文撮其略”;“敷演不无增添,形容不无润色”。面对此起彼伏繁杂错综的事件,你来我往既多且乱的人物,冯梦龙充分展现了其杰出的组织素材的能力和深厚的叙述描摹的功力,使得小说信守史实,脉络清晰,堪称一部真正的历史教科书。
清雍正年间,南京城里的教书先生蔡元放,对冯梦龙所作进行了润色评点,改名作《东周列国志》,成为清代列国小说中影响最大的通行本。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东周列国志读后感(精选1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篇1《东周列国志》里面故事众多,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单个故事精彩绝伦,这些故事比任何有经验的导演的作品都精彩百倍,里面的角色比任何级别的演员都有血有肉。烽火戏诸侯的暴君最终江山不保,成就丰功伟业的霸王传颂后世;有争风吃醋不知廉耻的让人唾弃,贞烈寻死的妃子让人佩服;阿谀奉承的小人最终命运凄惨,也有一心为民衷心报国的忠臣成为世人楷模……一部春秋战国史荡气回肠,值得品读。
但是,个人认为书有个小小的不足。书中有单个国家军事力量强弱变化的描写,也有外交强弱的阐述,从相关史料中也能查出国土面积的增减变化,但是书里面缺少经济发展水平的介绍。外交需要军事力量毕竟军事力量需要对应经济支持,如果国库空虚,甚至民不聊生,即使武器充盈,战车无数,要想维持一场战争尚且吃力,更不可能布武天下称霸中原了。只有经济发展国富民强,军事力量才能顺应而上,如果单纯穷兵黩武,最终是否会落得个内忧外患的下场也未可知。
厚厚的一本书,各种忠烈轶事,感慨无数,任何读后感都显得浅薄无知,所以咱们且记下自己浅薄的一点想法,留当以后回忆或更正。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篇2在寒假里我读了本《东周列国志》一本书,讲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它精彩地记录了这段宝贵的历史,它从西周末年写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内容宏富,头绪纷繁。那时,东周王朝已经衰败,对诸侯国没有了约束,于是,诸侯们各自为政,并相互攻伐。经过长期的战争,许多国家被消灭了,逐渐形成了战国末期的七个强国。在这本书中,既有“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田忌赛马”等脍炙人口的故事,也记载了许多精彩的历史人物,在这些历史人物中,我最佩服管仲,他非常聪明,很有谋略,如果没有他,齐国就灭不了山戎,齐桓公就不可能称霸天下。
里面还有许多故事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如:《狼来了》这个故事大家一定都听过吧!故事中的孩子用“狼来了”骗山下种田的人以获得快乐,开始两次大人们都信以为真,听到小孩的呼喊都直奔而来,看到的却是小孩在哈哈大笑,大人们知道被这小孩欺骗了。当狼真的来时,不管怎么叫喊都没人相信了,都说这孩子又在骗人了。别人已经不相信,不去救他,让他差点命丧黄泉!通过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做人应该诚实,不能因为自己的利益而欺骗别人。
在这本书里,我不仅了解到那时候的历史,更了解了做人的许多可贵的品质。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篇3《东周列国志》共108回,写的是从西周结束到秦统一六国,包括春秋时期、战国时期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暑假里,我读完了这本书,有很大的收获。我不仅了解了这段历史,还认识了许多历史里的伟人。40个精彩的小故事完整地讲述了这段历史的。有:《幽王烽火戏诸侯》《伍子胥微服过昭关》《美人计吴宫宠西施》《说秦君卫鞅变法》······
这些故事都脍炙人口,里面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将相和》这个故事主要是说了蔺相如因为保全了赵国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宝玉立了功,被赵王提拔为相国。赵国老将军廉颇很不服气,因为他认为蔺相如只是说了几句话而已,而自己在战场上为国家出生入死,得来的地位还不如他,所以他决定羞辱蔺相如一番。此事被蔺相如知道后他便不再与廉颇见面,也没有因此而憎恨廉颇,反而处处让着他。廉颇知道后很是惭愧,便背着荆条来向他请罪。最终他们和好,共同为赵国效力,让它成为了一个强国。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班上的某些同学,有那么一点芝麻大的小事就弄个不愉快,还吵得不可开交。如果我们也能像蔺相如那样,心胸宽阔一点,互相理解,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吗?难道我们还不如古人吗?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篇4今天,我读完了《东周列国志》,在书里各路诸侯都有着自己的领地,每个小国家里都有属于自己国的英雄豪杰,例如齐国的管仲和鲍叔牙,赵国的田单、蔺相如,秦国的王翦、鲁仲……真是群雄聚会呀!
这本书主要讲春秋战国时间战国七雄的事。这让我知道了七雄的国名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韩、赵、魏三个国家是由晋国分成的。我看了这本书,让我身受感触,在那么困难的生活里,居然有那么多聪明的人;让我听到了万马奔腾的撕杀声音,也让事听到了在金碧辉的殿堂里奏响的动人的乐曲。太好了!太生动了!好像我就是那时候的一个诗人、一个将军、一个谋士甚至是一位了不起的皇帝。
这本书里最经典的就是《献地图荆轲刺秦王》,荆轲为了兴胜燕国,认为只有把秦王杀死才行,所以冒着生命危险刺杀秦王,结果被秦王的宝剑砍掉了一只腿,被秦国武士乱刃分尸而死。这中间就有一个成语叫图穷见匕。
最终秦始皇统一了六国。
这本书我非常喜欢,真是一本好书!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篇5读了《东周列国志》,我明白了做人处事要像仲管,鲍叔牙忠心;明白了要像齐桓公一样宽容大度,不过齐桓公后来宠幸小人,是我们不能学的。
让我来介绍一下各国的人物吧。周幽王是一个昏君,宠幸小人的人。是个整天沉迷于酒色的一位君主,大家可千万不能学他。
第二个就是齐桓公小白,他年轻的时候是个听信于忠臣的好君主,十分关心百姓,所以才有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千乘之国——齐国,到了晚年听信于小人所以才会被小人所害,齐国也就慢慢衰败下来了。
鲍叔牙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人称鲍子。鲍叔牙是个非常有才能的人,文韬武略,十分出众,对齐桓公有着莫大的帮助。除了他本身的才能,能够名垂青史还有他的先见之明,然而为什么说他有先见之明,而是因为鲍叔牙是‘相马’的伯乐,齐桓公小白就是被他相中的。
仲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政治家。他用他的聪明才智,雄才大略为齐桓公立下了汗马功劳,就在他死之前,也不忘记国家,真是一位像诸葛亮一样鞠躬尽瘁的人啊!
这本《东周列国志》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希望大家买来这本书好好欣赏欣赏!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篇6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东周列国志》,它记录了从东周开始的一些事几乎每个故事都在讲述一个道理,其中我最欣赏的还是——"褒姒千金一笑"与"平王迁都"这两个故事了
这两个故事主要讲的是:洪德用重金买下了褒姒,献给了周幽王,救了入狱的父亲。周幽王见褒姒从不笑便让大臣们出主意一位大臣说:"点烽火擂大鼓让褒姒看各位诸侯慌张的样子兴许有用。"谁知褒姒真的笑了。一段时间后,申国来犯周幽王召集诸侯时,诸侯以为周幽王还想骗他们,便不理睬。最后周幽王被杀,褒姒被抢去作妾,随后也自杀了。
我从这个故事联想到了小时候大人经常讲的"狼来了":一个小孩在山上放牧觉得十分无聊就以狼来了为借口戏弄山下大人,当狼真来了时大人不理睬,小孩被吃了。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做人就一定要守信,不能随便骗人,否则会害己的。
后来我也想到了自己,我小的时候也十分爱恶作剧——骗个人什么的。到头来大家都不信任我了。后来我十分努力的改掉了这个坏习惯,重新赢得了大家的信任。
我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一个人欺骗别人一次,被欺骗的人会接受;被欺骗两次,那个人会勉强接受;被欺骗三次,那个人是绝对不会接受的。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篇7这个假期我读了一本叫《东周列国志》的书。
这本书记叙的是从西周末年周幽王朝政败落敌人入侵,东周建立一直到六国被灭,秦始皇统一天下。
这里讲述东周时期的各位诸侯王互相争战,互相将自己国家的太子送到别的国家谈和当人质,这种方式让我感到古代人思想的落后,心眼不好,而且一道各国发生矛盾,两国交战时,被攻的一方城内除了卫兵之外还要让百姓也扛上斧门。棒子。锤子来守城,真不知道古代的那些大王是怎么想的,卫兵就要保护百姓,让百姓先撤,如果百姓也要战斗,那卫兵和百姓有什么差别,百姓当不当卫兵有什么关系呢?这让我感到古代人的精神、意志太落后,只会索取,会奉献的没几个。而有一点让我最痛恨的就是,为什么在守城弹尽粮绝时或天灾人祸没饭吃时,就把自己家的小孩子或是看到的小孩子,不管是亲生的还是领养的,不管是亲戚的还是朋友的全都将小孩为什么小孩就要被大人或老人吃掉,为什么古时的大人就不能割两块自己的肉给孩子吃。古时的大人跟现在的妈爸跟本没法比。我也不说了,大家都眼见为实。为什么那么残忍,怎么能他们也有舍不得的,但他们不是大家都饿着,宁愿饿死,也不动孩子一个手指头,而是两家人交换孩子,互相吃肉!可气!可恨!可恼
后来各国连年征战只剩下: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国,最后秦国灭了其他七国统一天下。这时东周呢?早就在历史上记录住了。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篇8《东周列国志》是一本历史书,它讲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故事。既然是战争故事,那肯定就有许多人物:男女老少、勇敢的壮士、背叛者、聪明的君主、身强力壮的将军……我喜欢聪明的晏婴(晏子),他只用了两个桃子,就除掉了其过三个凶猛的隐患;也喜欢不去的'蔺相如,他不畏强权,在关键时刻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还喜欢正义的伍子胥,虽然他背叛了自己的国家。那个时候出了许多名人,就连孔丘(孔子)也是那时候的人呢!
不过有一点我不明白,那时候的人是那么爱杀人,就连自己国甚至自己的家人也说杀就杀。他们只要是觉得该杀,或者是报仇、嫉妒之类的,就随意杀人。他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生命的宝贵,自杀的也不少,自己一想不开,或者是自己没有犯什么错误,杀了敌人,觉得自己也要同归于尽,甚至是被别人怀疑了一下就自杀。连自己都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就不要怪别人杀你喽!生命只有一次,你要用他为自己的国家作出贡献,为什么说死就死,你自己死了你不觉得有什么损失,那你的家人呢?他们都会伤心的。罢、罢,现在说也来不及了!
战争,只会给更多的人带来死亡,还会伤了两个国家之间的和气,所以,请停止吧!我不想再看血腥的场面,不想再看到更多的人死去。停止,是最好的选择。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篇9读史明理,读史明智。暑假刚刚开始,我阅读了《东周列国志》,品味历史,使自己变得明理智慧。
这本书讲的是东周成立到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历史故事。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分化,大变革的时期,诸侯列国之间各自为战,有无数骁勇的将军,有能文能武的智者,也有许多昏庸和开明的君主。
历史总是和人连在一起的,诸多的感情就在历史的激扬文字中,令我感动不已,郑庄公因为母亲偏爱小儿子,帮助小儿子起兵造反而伤心。母亲的计谋失败后,发配边疆,庄公有誓言“不到黄泉,永不相见”。但是后来因为思念母亲,派人迎回了她。
毕竟亲情是最重要的,即使母亲对不起自己,但是她也是对子女爱的初衷,才有偏爱。亲人犯了错误,应该包容。这样在爱的融化下,有什么坎儿过不去呢?毕竟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是十指连心的亲情。
除了亲情感悟,还有谦虚让位。鲍叔牙知道自己不如管仲,便为了齐国的强大让位于他。这是鲍叔牙的宽阔胸襟与为国情怀,他在国家与自己的路上选择了国家。有人强过自己,谦虚举荐,能者居之,自己也会因为国强而获得幸福。
在过去了将近两千多年的《东周列国志》里,我不仅读懂了亲情的力量和仁义的光芒,还从许多的历史,故事里明白了勤奋刻苦学习和工作的道理。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篇10三国虽然有趣,但过于短暂;秦朝虽然勇敢,但过于残暴;明朝虽然战无不胜,但过于无能;只有东周呆若木鸡才是给人带来无穷情趣。那些惊险的宫廷斗争,充满智慧的外交故事、场面宏大的战争,各国国君贤纳的感人故事,全面体会了东周“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思想。
东周历史的记载,离不开的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里面精彩的故事,也离不开冯梦龙良苦用心地将纷繁芜杂的线索处理得有条不紊。《东周列国志》记述了从西周末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五百多年的历史事情。第一个故事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从此,西周灭亡,春秋开始,春秋开始后,周王朝国力一蹶不振,取了代之的是强盛的诸侯各国们。映入脑海的是“春秋五霸”,后来,是”战国七雄”。他们使中国国力突飞猛进,无论是军事、教育、经济还是政治都占据了世界的一席之地。此外,我们现在经常用的很多成语,典故都来自《东周列国志》,如:一鼓作气,完璧归赵等等。
《东周列国志》最大的意义是得民心得天下的道理,在最后一回——三十回统一六国上说:二世残暴,不得人心,虽兵甲数十万,但义兵志也,次发反击大战,敌朝灭。
《东周列国志》这本书告诉我们为人处世理,解决疑难,走出困境的事情,也有很多以理服人的论辩,我们可以从中吸取许多做人的智慧。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篇11我最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东周列国志》,作者是明代的冯梦龙,这本书是十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优秀的历史小说。
本书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许多故事,此时诸侯割据,群雄逐鹿。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许多大大小小的国家在这个时期相继出现,经历了兴盛与衰亡。本书一共有三十四章,从西周末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
《东周列国志》选取了许多内容丰富的故事,其中人物描写比较突出。赞扬了励精图治、胸怀宽广的郑庄公和忠心耿耿、有勇有谋的管仲一行人。讽刺、批评了昏庸、残暴、无能的周幽王、卫庄公等,和奸诈狡猾的虢石父等奸臣。
我最喜欢“秦赢政一统平天下”这个故事。秦国是先将弱小的韩国打败;再趁赵国发生地震、灾荒时将其消灭;秦王派王贲将魏国、燕国先后打败。楚国是一个大国,秦将李信率二十万大军攻楚。他骄傲轻敌,终于兵败,随后派王翦用以逸待劳麻痹敌军,打败楚国;最终打败了四十四年无战争,一直过着安逸生活的齐国,一统天下。
《东周列国志》是一部优秀的小说,为什么秦国能够一统天下?这是因为秦王会审时度势、抓紧机会、做事果断、知错能改、作战经验丰富。并且手下文武官员极多。赢政自幼天资料聪颖,加上后天勤奋好学,最终成为了一位出色的君王。
秦王抓住六个诸侯国互相征战的机会,一举消灭所有国家。
读完这本书后,我们不仅学会了解许多史事,还能获得许多启发。
我们要学习秦王的勤奋好学、足智多谋。也可以学习他的计谋,秦王从弱小国先起兵,最后征伐强国,我们做题时也可以先做简单的,再做难的。在比赛中先打败弱小的对手,再与强大的对手对抗……
我合上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篇12《东周列国志》是一本经史典籍,古文和白话夹杂,典故很多,阅读难度很大。我几次捧起这本书都是东挑西捡看几回就放下了。今年暑假,我决定继续读这本书。慢慢地,终于读懂了一些,并且想写写读后感。
这本书以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为主线,描写了从宣王中兴到秦灭六国这段动荡的历史。当时列国争雄,豪杰辈出,对于中华文明的形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书中涉及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如管仲相齐、重耳出亡、吴越争霸等,还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小故事,如烽火戏诸侯、完璧归赵、纸上谈兵、毛遂自荐等。
当我读到"石蜡大义灭亲"时,我不禁感慨!石蜡的儿子石厚和为桓公的弟弟州吁和谋杀死了为桓公。州吁当了皇帝后战火四起,民不聊生!石蜡对自己儿子的行为深恶痛绝。他设计把州吁和石蜡处死,国家才得以安宁。这和成语故事《大公无私》非常的相似。故事里的晋国官员祁黄羊,为了国家的利益,分别推荐他的仇人和儿子去不同的地方担任不同的官职,并得到了百姓的好评!
石蜡和祁黄羊他们都热爱自己的祖国,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但是现在有很多的人却"身在福中不知福",在和平的国家里,不珍惜。为了个人的一些利益,去损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生产出不安全的食品,毒害大家的健康。
我希望大家都能从国家利益出发,做一个大公无私的人。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篇13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叫《东周列国志》的书。这本书写了东周五百多年的历史,让人看了身临其境。
其中有一篇《百里奚谋求官位》。讲的是春秋时期虞国有个人叫百里奚。他家里非常穷,但他从小博览群书,很爱学习。在他三十多岁时娶了妻子杜氏,然后去谋求官位。他先来到了齐国,想辅佐齐襄王,但是没人引荐,时间一长,百里奚身上的钱就花光了,只好在路边乞讨。有一位叫蹇叔的人看出来他是个贤才,就与他一起谋求官位。但当时五十多岁的百里奚想回老家,就与蹇叔一起赶回了虞国。在虞国大臣宫之奇的帮助下,百里奚当上了中大夫,但一直没受到重用。蹇叔对他说“虞国国君见识短浅而且刚愎自用,不会有什么作为的。”可是百里奚不听。
后来虞国灭亡了,百里奚被晋国作为奴仆陪嫁到秦国。在途中,他逃到了楚国。楚王不知道他的才能,让他去养马。秦穆公发现陪嫁的人里有百里奚的名字,却没有这个人,就问大臣。大臣说“百里奚有经世治国的才能,只不过没有遇到贤明的君主。”秦穆公与大臣们商议完之后,决定用五张羊皮去换百里奚,这样楚王就不会怀疑。楚王以百里奚就是普通的奴仆就爽快地答应了。百里奚由此被称为“五羖大夫。”百里奚后来又向秦穆公推荐了蹇叔,两个人一起辅佐秦穆公。
在这个故事中,虽然百里奚是主要人物,但我最喜欢的人物时秦穆公,他之所以会成为春秋五霸中的一位,是因为他能招贤纳士,任用贤才,把原先弱小,国土不广的秦国变得强大。他还霸西戎,扩大陕西北部地区,让他的霸业越来越稳固,不愧是一代贤君啊!
读了这本书,不但给我带来了丰富的历史知识,而且还认识了很多贤君。将领和大臣,这本书真是太棒了!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篇14这个学期,我读了《东周列国志》这本书,书是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西周灭亡,东周建立,进入春秋时代开始叙述的,直至秦始皇统一六国,东周(周朝)灭亡为止,一共五百多年的历史。在这部人物繁多、事情复杂的史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被诸葛亮所说的“每自比管仲、乐毅”这句话中的管仲先生。管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周穆王的后代,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
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我之所以喜欢他,并不是因为诸葛亮的话,而是在于他的智慧与才干。他的智慧与才干表现在他远征孤竹国时,他放开老马任其识途,走出困境;他的智慧还表现在他担任上卿时与齐桓公商讨国家大策时,首次提出“以民为天”的思想准则,更表现在他的“按照土质好坏、产量高低来确定赋税征收额”的经济理念,在几千年后,马克思才提出级差地租的理念。这不正是管仲的智慧所在吗?他还帮助了齐桓公在春秋时期成为了诸侯国中的强国,帮助了齐桓公成功得“坐”上了“春秋五霸”的席位,并且还使齐国从原来的贫穷国家变成了一个经济繁荣、国泰民安、地位极高的国家,这样的局面,不是管仲创造的,还能是谁创造的?
每当想到管仲,我还会想到著名的书籍《管子》里面收录了许多的治国方略与发财之道,令人望而生叹啊!只可惜,管仲先生在公元前645年(齐桓公43年)去世,后来,齐桓公被奸人易牙、竖刁、卫开方三人在宫中活活饿死,最后,齐国虽然想再创辉煌,可已是无力回天,在公元前221年被秦国所吞灭,国家就此画上了句号。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篇15这几天,我读完了《东周列国志》这本书,书中最令我百看不厌的是《晏子巧辩挫敌焰》这一篇文章。
楚灵王在位时,楚国势力很强大。小国向楚国朝拜,大国同楚国进行外交往来,时间一长,楚国就骄傲起来。
一次,齐国派大夫宴婴去楚国,楚灵王得知后,便和大臣们商量怎样羞辱宴婴,因宴婴身高不足五尺,一位大臣出了个主意,楚灵王一听,便在城门边挖个小门。第二天,宴婴等人来了,见城门禁闭,开口叫开门,士兵说:“大夫也不高,就从这里走吧。”宴婴就说:“楚国是狗国,因出使国家走城门,出使狗国才走狗门。士兵不知怎么回答,便回了楚灵王,楚灵王觉得宴婴不好对付,便让人打开了城门。
在通往王宫的路上走着,忽然,两辆马车行使而过,车上是一些精壮大汉,身穿盔甲,手握长戟大刀,威风凛凛,想借此显示楚国人高马大,晏婴身材短小。晏婴明白他们的用意,微笑着说:“我今天来是交好,不是来攻战的,用得着这么多武士吗?”那些人听了,只得灰溜溜的跟在后面不敢出声。
来到大殿里,楚灵王坐在大殿上往下看了看,故作惊讶地说:“怎么,齐国没人了吗?”晏婴先行了个礼,自豪地说:“齐国有很多人。街上总是挤满了人,走路肩膀挨着肩膀,甚至会相互踩到鞋子,每人哈口气就能变成云彩,每人挥把汉就会下雨,怎能说齐国没人呢?”楚灵王用嘲笑地语气说:“既然这样,那为什么泒你这么矮小的人出使我国呢?”“大王有所不知,我们齐国的人成千上万,但有这样的规定:贤明的国家泒贤明的使节,差些的国家就泒差些的使节,我晏婴是齐国最没用的人,就只好泒到这里来了,”楚灵王听了哭笑不得,看占不到便宜,对晏婴尊敬起来。
从以上的这些事可以看出晏婴机智过人,非常聪明,反应灵敏,善于辩论,对晏婴这种人不能以貌取人。我们应该学习晏婴,做一个像晏婴一样有才华的人。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800字好的加分这几天,我读完了《东周列国志》,这本书里讲述了西周的败溃、东周的建立和秦王朝的兴起。
这本书讲了秦王赢政统一六国(韩、赵、魏、燕、楚、齐),以“三皇”里的“皇”和“五帝”里的“帝”合体为“皇帝”作为自己的称号之后,修建万里长城,做了许多劳民伤财的事情。后来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秦王朝很快就灭亡了。这本书里讲到了大家熟悉的秦王赢政、吕不韦、李斯、范雎、周幽王等等。负荆请罪、毛遂自荐、脱颖而出、图穷匕见、焚书坑儒这些成语都是在这里产生的。我喜欢其中“三家分晋”的故事,这个历史事实使晋国分裂,也加快了秦统一中国的步伐。
晋国实力非常强大。可是到了公元前403年,晋国分裂成韩、赵、魏三国。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晋国的军队分上、中、下三军,每军都有一个正统帅和副统帅。打仗时,他们是统帅,不打仗时,他们就是朝中的“六卿”。也掌握实权。由于晋献公时期,听从宠姬骊姬的谗言,残害公族,导致同姓公族势力急剧下降,这异姓大官“六卿”便掌握了实权。当时六卿分别是韩氏、赵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智氏先灭了范氏和中行氏,接着,其他三家要地。由于当时智氏的智伯实力最强大,韩氏族长韩康子听从家臣段规的意见;魏氏族长魏桓子也听从家臣的意见,给了智伯地。可当智伯向赵族族长赵襄子要地时,赵襄子却说:“地是我们祖宗传下来的,不能给你。”智伯很生气,联合韩康子、魏桓子、在赵族的领地晋阳打了一仗。由于晋阳城异常坚固,赵军又军民同心,打了一年也打不下来。智伯想了一个办法,派士兵堵住晋水修建一个渠,放晋水水淹晋阳城。水一直淹了三年,人也只能住在树上了。赵襄子没有办法,就找他的家臣张孟谈商量。于是当天夜里,张孟谈爬出城墙,找到韩康子和魏桓子,说服了他们背叛智伯。一天晚上,智家士兵正在睡觉,忽然听到哗啦啦的水声,原来韩、赵、魏三家的士兵把水改变了方向,直淹智军军营。智伯夺了一艘船想逃走,结果被张孟谈的伏兵抓住杀了。所以到了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宣布:晋国正式分裂成韩赵魏三国。
我对这个故事,也有看法。智伯自仗实力强大,想独吞晋国,在第一步时就取得了成功,更加骄傲,结果不但没有独吞晋国,连自己的性命和老祖宗给他传下来的地也丢掉了,太可惜了。像这种有趣的故事,《东周列国志》里还有很多。我喜欢看《东周列国志》 这本历史书!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东周列国志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1一切都要从一泡龙漦开始说起。两千多年前的周厉王也许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当时的一时好奇,最终竟然葬送了周家几百年的基业。褒姒进京,烽火戏诸侯,犬戎用铁骑踏平了大周的心脏――镐京;平王东迁,郑国崛起,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崭新的一页,至此中原大地上战伐不止。本书正是由此开始,记载了平王东迁至秦国统一五百年间的历史。其间有郑庄,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夫差,勾践等你方唱罢我方唱,有齐楚燕韩赵魏秦群雄并起,逐鹿中原。一场场战争将中国拖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封建时代,本书大体上以史实为基础勾勒了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读完之后让人荡气回肠,感慨万千。
读完此书后我发现了春秋战国的迷人之处。虽然那个时代的人们在生活上无法同今人相比,可是我却看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那是我们现在很少看到过的但又十分渴望的一种精神。那是一种拼搏,一种为了理想可以放弃安逸生活,甚至用生命去实现它也绝不后悔的精神。就像晋文公为了回国,颠沛流离十几年毫不懈怠锲而不舍的精神,像商鞅为了变法敢于得罪权贵的大无畏精神,而这正是我们现代人很少具有的。
其实曾经一直感觉到困惑,为什么中国历史五千年却偏偏在那个时代科技文化快速发展,现在终于明白了。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是一个任何人都可以实现梦想的时代,只要你有才能就会有用武之地,就像百里奚、孙叔敖一样,所以人们都可以为了梦想去努力去拼搏。并且他们所追求的东西是符合道义的,就像刺客豫让为杀赵王毁容吞火炭一样,虽然行为过激但是确实让人敬佩,因为他们要追求是他们所信奉的道义,而不是为了一己之私。似乎那个道义是比金钱和生命还要重要的东西。有时候想想,也许是因为他们的目的比我们现代人更加纯正,所以就更加容易成功吧。
那个时代的信仰似乎是高于一切的,为了复国,勾践卧薪尝胆,受尽欺凌,甚至用极端的方式来让自己清醒,不让美好的物质条件腐蚀自己的意志,并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这种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那个时代人与人的关系以及社会关系也是让人痴迷的。伍子胥逃出楚国时被一个渔夫所救,渔夫为了让伍子胥相信自己不会出卖他竟然跳江自杀。对于一个萍水相逢的人竟能为了他人实现梦想而牺牲自己,的确让人惊讶,如果不是出于对伍子胥的尊敬以及对他的信任,估计那个渔夫是不会那样做的,而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也正是我们的社会所缺少的。
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物质条件比以前好了很多,但是我们的精神世界似乎有点空虚,而在这方面春秋战国时代也许会给我们一些启发,因为那个时代正是中华民族的思想大爆发的时代之一,诸子百家的各种思想对于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会有帮助,也更有利于我们辩证的看待中西文化的差异,做到兼听则明,甚至对于树立民族自豪感也很有帮助。
有时候想想会发现很有趣,春秋时代似乎可以作为我们现在社会的一面镜子,如果对比,我们会发现我们社会的优点与不足,从而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实现中国梦都有帮助。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2这几天我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一生必读的经典之中国十大名著的《东周列国志》。
在漫长的岁月里,周朝是一个最久的朝代,可却是历史中一小部分。周朝分为东周和西周,在西周的时候,国力强大;而在东周,政府的力量十分衰弱,结果天子只是一个名义而已罢了。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此时诸侯割据,群雄逐鹿。《东周列国志》就叙述了春秋战国间,五百多年的历史故事。下面我给你们讲讲“春秋五霸”的故事吧!
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他是一个善于用人的霸主。管仲是齐桓公弟弟的老师,为了让齐桓公的弟弟当上皇帝,于是管仲曾经用箭射他。但因为他的胸襟十分宽广,而且管仲也很有才能,于是他任用管仲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管仲协助他整顿齐国,国内兵强马壮、粮草充足,齐国日益强大起来、有所振兴。这时,齐桓公称霸之心活泛起来,占据了他心中所有位置。有了管仲,齐桓公信心百倍地踏上了称霸诸侯的旅程。
启发:说明了只有以诚相待,才能让别人帮助你,感激你。其实齐桓公对人以诚相待,也是为了自己的霸业做的奠基。所以,我要向齐桓公学习,做一个对别人以诚相待的人。
第二个霸主就是厉害的晋文公,他的身边都有难得的文臣武将,他也跟齐桓公一样善于用人。他为人贤明,出言不浮夸虚饰,气度不凡,所以他打败了专横跋扈,让人们抱怨连天、不得安宁的晋怀公。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登上了盟主的位置。
启发:只有一个善于用人的人,才能当好一个公司的董事长,因为只有懂得用人,他才能巩固自己的地位,才能为他自己的公司增添了得力人才。而晋国就好比一个公司,晋文公则是这个公司的董事长,假如他不懂用人,他还能当上霸主吗?
第三个霸主是宋襄公,他是一个十分愚蠢的人。他愚蠢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可以说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傻蛋。
启发:我们应该引以为戒,不能向他学习。比如说他要用仁义战胜刀枪,这可能吗?假如一个善良的小羊羔在一只贪得无厌的大灰狼手中,善良的小羊羔有可能用自己的仁义战胜大灰狼那可怕的牙齿吗?
第四个霸主就是——胸襟宽广的秦穆公。秦穆公懂得用人,用了许多难得的文臣武将。他也是一个十分明智的君主,该提拔的就提拔,不该提拔的就不提拔。在这些文臣武将的帮助下,他成为称霸各国的盟主。
启发:做一个懂得宽容的别人的人是有些难,但是秦穆公做到了,他宽容别人时,别人则会以感恩的心去回报宽容他的人,在这时宽容则变成了秦穆公成就霸业的奠基石。宽容是一种美好的品质,我要向秦穆公学习,做一个懂得宽容的人。
第五个霸主就是大名鼎鼎的楚庄王。在楚庄王年轻的时候贪图享乐,专横跋扈,一点都不关心政治。经过好几个大臣的规劝,他醒悟过来了。他一鸣惊人,有了大幅度的改变,整顿内政,关心人民。经过许多年的努力,他坐上了盟主这个位置。
启发:国学读本上说“过而不改,是谓过以”。楚庄王在以前也曾经是一个贪图享乐的人,但是他知错就改,他提拔了许多厉害的文臣武将,国里渐渐恢复,从而当上了盟主。我们其实应该向楚庄王学习,因为在学校中,有许多同学知道自己错了,但是他绝对不改,这不是自欺欺人吗?所以,我们应该向楚庄王学习,做一个有错必改的好孩子。
《东周列国志》是精彩万分的一本书,令人拍案叫绝。它不仅让我了解了历史,也让我懂得了一些道理,我喜欢这本书!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3很早之前,我就阅读过了《东周列国志》一书。这是一部讲述国与国之间斗争为主线很有意思的历史小说,书中描写了东周时期长达500多年的纷繁历史,从大周王朝衰落起,到诸侯国次第崛起: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等在这个历史舞台上群雄逐鹿!
这部书中也充满个性鲜明的人物:倾国倾城的美人,力能拔鼎的力士,仗义行侠的义士等等。其中着墨最多的是或昏庸无能、或精明强干的君主以及尽心辅佐他们的名臣或是助纣为虐的奸人。这些饱满鲜活的形象,为读者演绎了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史诗!
而给我留下更深刻印象的是书中涌现出的舍己为人、尽忠报国的那些人,其中介子推这个人最让我欣赏、敬佩,特别是在三十一回“晋惠公怒杀庆郑 介子推割股啖君”这个故事中的表现使我对他念念不忘。
“介子推割股啖君”这个故事表面上有些血腥,但却是一个忠君为民、舍己救人的感人故事。
话说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外在流亡,他追随的臣子先是逃向了小国—狄国,狄国国君不仅对重耳礼遇有加,还让重耳娶妻成家。但当时晋国国君晋惠公担心重耳对他有威胁,于是派人到狄国刺杀重耳。得到消息的重耳,无奈下又开始逃亡,由于一行人的盘缠已经被偷走,一路上吃尽苦头,流亡到卫国时,几天没吃上饭的重耳已经奄奄一息,饥不能行。众臣采野菜煮食,重耳不能下咽;忠臣介子推偷偷的进山沟里,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一块,同野菜煮成汤,狐偃把汤送给重耳。重耳接过来狼吞虎咽吃了个精光,这才问从哪儿来的肉菜汤,狐偃忍住痛苦的表情,低声说:“大夫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果见介子推正从山沟里一瘸一拐的走出来,重耳感动得泪如雨下,发誓有朝一日做了国君报答他……
后来,历经磨难的重耳果真成为了一国之君。当他开始论功行赏之时,陪同重耳在外流亡19年,历经艰苦、受尽歧视,始终对重耳忠心耿耿的介子推却悄然离开—带着母亲进入大山。
19年中介子推一定有很多机会,可以选择更有利于自己事业发展的机会,但他没有改变自己对重耳公子的忠诚,没有放弃对自己当初的目标。他和重耳以及他们的朋友们一起,克服重重困难,直到实现目标。那他们的目标什么呢?是实现自己的富足?还是让老百姓有一个明君,能让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我想,不用说你也一定知道了,介子推用他的行动告诉了我们答案。
“割股啖君”这种舍己救人的精神不管是历史还是现实都是我们所要学习的。这样的精神,在我们的身边,也是有不少的人和例子,如我们最熟悉的清洁工,还有我们亲爱的老师,虽然他们不是为了舍己为国,但是他们也为我们付出了代价,这也是舍己为人的精神。在大家的回忆里,应该还记得那牵动亿万人心的那次512时间吗?在地震的一瞬间, 许多人都在想着如何逃跑,而也有一些人用自己的生命来拯救那些在废墟里无辜的人,甚至连生命也送给了死神。还有,在灾区中,谁都没有无动于衷,许多志愿者都在救援伤者,为他们牺牲了个人的.时间,无偿而不怕艰苦地去救人,这还不像那一千多年前的忠臣介子推的精神那样吗?因此,每个人都要有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心。
虽然,有时候你会发现,恪守信用、信守承诺的做法,会使自己吃亏;这时候,你千万不要太在意,甚至改变自己信守承诺的做法,因为吃亏只是暂时的,所谓有亏必有盈,偶尔因守信吃亏,都会给你的生活带来积极长远的影响。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4《东周列国志》是我最近读过的一本书。它讲述了以战争为主题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当时群雄并起,百家争鸣。虽然最后大家知道是秦国统一了天下,但在这其中,很少人能看到那些默默奉献的伟大英雄。
在那个时代的诸多人物中,我最喜欢苏秦。苏秦并不是秦国人,却也为秦国的一统天下助了自己的一臂之力。他为了报恩决心帮助燕国灭齐,当时是齐强燕弱,但他毫不放弃,设下了一个又一个局,在齐国当了相国,并取得了齐王的信任,然后说服齐王出兵伐宋、灭宋,惹怒了其他国家。别的国家联兵伐齐,齐国大败,几乎灭国,苏秦也被齐王所杀,因为苏秦用的是“死间”,所谓“死间”,即成人之死。
历史书已经看到这,我逼近思索:为什么他可以如此优秀,仅靠一己之力倾危天下呢?答:因为他以前学习用功。苏秦是鬼谷子四大得意徒弟之一。当时孙膑、庞涓学军事,张仪、苏秦学游说,游说于列国之间。因为还没掌握“道”,于是拿起鬼谷子给他的一本书用心研读。他用心到什么程度?苏秦在读书时把头发悬在房梁上,每当要睡着时,头不小心一低,头发就会被扯出,头皮产生剧痛,这么一痛就精神了。不仅如此,他还在困倦时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看着一个红泡冒出,又来了精神。经过长时间的研读,最后他终于悟透了,还成就了“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佳话。
这是一代传奇身后的故事,我也想有传奇的一生。但看着现实中的我,明知道眼前的一切是可贵的,却不珍惜;明知道手中的历史书是一代又一代圣人的鲜血编制而成的,却又不认真读。我恨自己,恨自己有这种想法却没有行动……
传奇是怎样炼成的?答:努力。相信只要坚持努力下去,我的人生也会达到一个新高度。我为了考进好的大学,现在就开始努力了。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练体育了,仅剩的时间全在写作业上。本来周末是个提升的机会,可我耐不住性子,一到周末就放纵自己,打开电视就关不起来,一天都在欢声笑语中度过。到了晚上,我关上电视,闭上眼睛,我看到了星星,看到了端坐在电视机前整整一天的自己,看到了上学五天的努力付之东流……我如梦初醒,原以为这样的一天值得。但现在才发现,这一天的我除了笑以及一个昏沉的脑袋什么也没有收获。星期天,这是最后一天周末了,我决定重振旗鼓,从今往后以积极的态度学校、运动、做家务。但面对枯燥而不懂的知识,我不由得烦躁起来:好累,不想学了!于是,我在那儿呆坐着,两眼毫无光彩,心中很是不快。忽然,一阵清风吹过,我猛然一扭头,瞥到了课本旁的那本书——《东周列国志》,想到了苏秦,想到了他为了认真学习而头悬梁、锥刺股,我却因为觉得书本枯燥就要放弃,这不就是在背对着我目标的道路上奔跑吗?我冷静下来,规律和思路重回到我的脑中,在尝到了胜利的喜悦后,我再次捧起那本历史书,看书中淋漓尽致展现出人物性格,它真实而又生动,让我好几次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仿佛是我的心声在与书中的历史人物对话。
《东周列国志》不仅是让我知道了历史的书,更是一本激励我的书!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5余自幼喜读中国历史,三代以下无不涉猎,但凌乱不全。因幼喜读说部,故汉、唐、两宋史知者多,而先秦史知者少。尤其春秋战国,征战无休,朝立夕灭,弱肉强食,纷乱难记。自思丁忧之身,无可娱暇,可用三年时间通读历代史书。又惮于正史以纪传为体,卷秩浩繁,文晦难解。故欲以野史为先,将本国历史从头梳理一遍。野史有名者,以蔡东藩先生的《历代通俗演义》为优,而先秦史当以冯梦龙初著、蔡元放校订的《东周列国志》为佳。
遂自去年9月开始,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为底本,以齐鲁书社1993年版及中华电子书库本书为主,用了近一年时间通读完毕,并将部分典故、诗词摘录存记。虽不能全记书中诸细节,但春秋大事一一领略,已可知一二。
《东周列国志》虽为演义小说,但史实以《战国策》、《左传》、《国语》、《史记》等为史料,以小说手法,将分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穿插编排,冶为一炉,把“仁、义、忠、智、信”作为主旨反复弘扬,为古人立碑,为后人树范,可谓“九分史实,一分虚构”,诚可作正史品读。而名家点评、后人凭吊等均增加了阅读趣味。前人作史时隐晦的点评,以“春秋笔法”深藏于文字中,无一定见地者很难发觉,遑论理解。作者恰将那些“暗礁”托出水面,引领读者,种种是非善恶,忠好智愚,皆以“义”而演述,培植读者浩然正气。正适合初读者赏析。
“东周”时期是周王朝统治日渐衰落、各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我国奴隶社会进入末期的动荡时代,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自此而始。这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期,也是社会经济和文化大发展的时期。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形成了诸侯国大国争霸的局面,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公、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的“春秋五霸”。在这个时期,还出现了像祭足、管仲、百里奚、曹刿、孙武这样著名的历史人物,发生了“城濮之战”这样以弱胜强著名的古代战例,也出现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的诸侯国王。
书中描写战国部分虽然不比春秋部分那么庞大,但也十分精彩。韩魏赵三家分晋,周天子封为诸侯而天下大乱,卫鞅入秦变法,秦孝公崛起,西秦再度强大,为最后秦灭六国开始铺垫。诸国征战频繁惨烈,人命如纸,但涌现出了更多的智谋、军事人物。孙、庞、苏、张,白起、吴起、“战国四公子”等人物,鲜活可赞,可歌可泣。最后在智囊运作与军事打压下,六国纷纷破灭,中华重新成为了一个统一政权国度。而这个国度远超夏商周三代的国土、实力、文明程度,与现代祖国的版图更为接近。这正是东周时期在混乱中扩张、在战争中前进对祖国发展的有利影响之一。
《东周列国志》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英雄辈出,群星灿烂。思想光芒自射、智慧包融天地的诸子百家也是在春秋末期这个社会大变革时代产生的。中华成语宝库中有将近半数的成语出自这个时代。
春秋时期,强主强臣纷涌而现;弱国亦有争食之分,宋鲁亦有盟伯之机;列国之中,强臣多而英主少,将相并出,国尚可继;列国后期,主暗臣强,文臣多为游说之士,经天纬地之相鲜有其出,而用兵设谋之将辈出。于此可见时世造英雄,英雄亦应时势。
在我国小说宝库中,以“演义”命名的很多,但我认为《东周列国志》是将中国古代以“义”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现得再为惨烈、悲壮的一部。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6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既混乱又精彩的时期。奴隶制的社会开始瓦解,新的封建社会制度开始形成。西周灭亡后,代之而起的是东周没有约束力,各地诸侯称霸一方,经过数百年的连绵不断的战争,形成许多国家。春秋争霸,战国七雄,无不是战国的佼佼,他们先后登上历史舞台,演绎出各种精彩紧张的历史故事。舞台上有倾国倾城的美女,有力能举鼎的壮士,有精于兵法的将军,有心怀叵测的奸人,当然还有许多或昏庸无能或精明强干的君主。读《东周列国志》带你进入历史的长河,让你体验激荡与奋进的人生,让你经历枭雄的沧桑,更让你一触即发想争霸的梦。
读《东周列国志》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为有智者可以生存。何为智者?简单的说智者就是有头脑的人。如宴婴﹑勾践。智者是时代生存的主宰,只有智者才能摆脱死亡的噩耗,智者永远都是时代的上从人物,当然作为一名智者是需要历史的选择。然而智者不是无所不能的,他们也有无奈,因为他们也想名垂青史,至此不会做一些没有目的的事。智者之所以能成为智者是因为他们的心思缜密面面俱到。成为智者必不可少的就是知识,知识是成功的奠基石,有了它如鱼得水。所以我认为只是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使我们屹立于世。
读《东周列国志》让我知道,当我们在痛苦绝望,对生命感到极度时如果只有一刹那的时间,听到生命意义的肯定回答,纵使下一刹那就被浊流所吞噬,我们也会觉得满足,而且在短暂的时间内,还会继续活下去,那不单只是忍受痛苦的活下去而已,而是爱生命的表现。只要我们心中有生的意念,只要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在困窘的环境也能重生。因为生命是人的本源,没有了生命一切只是空谈。
但蓦然回首却发现,这这个世界的悲剧和无奈太多,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的生存,好好珍惜现有的美好,然后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人,做实际的自己才是最真实的。
然而当我把《东周列国志》读完两遍之后,却猛然发现,自己的见解有点偏激。这才发现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只是微乎其微。生命是孱弱的,她柔弱如花芯,所以她需要赞美,如同需要花瓣的保护,茎叶的扶持,硕根的支撑;生命是单纯的,她单纯的如一粒种子,所以她需要赞美,如同需要厚实的土地,和煦的阳光,温暖的春风;生命是辛苦的,她辛苦如跋涉征程的溪流,所以她需要赞美,如同需要舒展的河床,坚固的堤岸源头的生生不息。因此我们要热爱生命。让我们的生命有价值有意义,让我们的生命放出耀眼的光辉,让我们为自己拥有坚强而美丽的生命而自豪。
读《东周列国志》之后,仿佛脑海无形中有了规划,也许是潜在意识上的熏陶,他好像指引我前进,为我明确了方向。是生命在背地里操控着一切呢?又是谁将我带到这无暇的空间?原来是理想在我的内心生根﹑发芽。理想是人生的指明灯,是鼓舞我们前进的巨大动力,是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有了理想就等于有了灵魂,前进的路即便障碍重重,也挡不住我们理想的帆舵。明确了自己的理想,我想生活也会因此而精彩。
读《东周列国志》我知道了许多精彩故事,“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无不成为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在于它拥有了后无来者血的经验,也是中华民族血的教训。中华民族的千年文化无一不是历史瑰丽的“结晶”,然而这却是亿万人民用生命所衔接起来的,是人类的瑰宝。读了它真让我获益匪浅。希望大家也来读读,相信定有所获。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阅读在生活中占据着一席之地,在阅读的世界中可以找到人生的真谛,这是需要一定的文学积累的,文字的表达是人类文明的一颗明珠,一起来看看东周列国志读后感吧。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1读懂了历史,就会获得前人宝贵的经验,使自己变得明理智慧。
《东周列国志》描绘的是西周灭亡后东周成立到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历史故事。里面有许多各自为战的国家,有无数骁勇的将军,有能文能武的智者,也有许多昏庸和开明的君主。他们为了权力和土地的斗争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性格,善良与奸诈的嘴脸就像一碗搅和着许多人性佐料的汤,不仅再现了那个征战的时代,还留下了许多令我振聋发聩的惊奇和值得铭记的感悟。
《周幽王女色亡国》一章述说了周幽王因为女色而不勤政爱民,最后招致亡国祸事,八百年基业毁于褒姒。哎!这个悲剧固然可悲,警醒了后人和那些君主,在江山与女色面前要学会衡量,孰轻孰重自己心里应该有个数。我想周幽王为什么会亡国,不仅仅是褒姒的责任,他应该负全责,因为从他的故事中我看到他对自己没有自控力和束缚力,不懂得刚则柔,柔则刚,只是一味的柔,泯灭了上进心,消磨了意志。如果他本身有严于律己,修身养性,勤于国事的心,亡国之事便是天荒夜谈,即使褒姒再妖媚,也不可能主宰江山的兴亡。
历史总是和人连在一起的,诸多的感情就在历史的激扬文字中展现得令我感动万分。郑庄公因为母亲偏爱小儿子,帮助小儿子起兵造反而伤心。母亲的计谋失败后,被发配边疆,庄公有誓言“不到黄泉,永不相见”。但是后来因为思念母亲,派人迎回了她,母子两人一相见便抱头痛哭,尽释前嫌。读了这个故事,我十分感动,毕竟亲情是最重要的,即使母亲对不起自己,但是她也是对子女爱的初衷,才有偏爱。这是个错误,但我认为这也是因爱而错,谁不会在爱的旅途上犯错呢?我赞扬郑庄公能够把亲情放在隔阂恨意之上。亲人犯了错误,不应该一味的责怪,应该学会包容,这样在爱的融化下,有什么坎儿过不去呢!毕竟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是十指连心的亲情。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2在寒假里我读了本《东周列国志》一本书,讲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它精彩地记录了这段宝贵的历史,它从西周末年写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内容宏富,头绪纷繁。那时,东周王朝已经衰败,对诸侯国没有了约束,于是,诸侯们各自为政,并相互攻伐。经过长期的战争,许多国家被消灭了,逐渐形成了战国末期的七个强国。在这本书中,既有“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田忌赛马”等脍炙人口的故事,也记载了许多精彩的历史人物,在这些历史人物中,我最佩服管仲,他非常聪明,很有谋略,如果没有他,齐国就灭不了山戎,齐桓公就不可能称霸天下。
里面还有许多故事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如:《狼来了》这个故事大家一定都听过吧!故事中的孩子用“狼来了”骗山下种田的人以获得快乐,开始两次大人们都信以为真,听到小孩的呼喊都直奔而来,看到的却是小孩在哈哈大笑,大人们知道被这小孩欺骗了。当狼真的来时,不管怎么叫喊都没人相信了,都说这孩子又在骗人了。别人已经不相信,不去救他,让他差点命丧黄泉!通过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做人应该诚实,不能因为自己的利益而欺骗别人。
在这本书里,我不仅了解到那时候的历史,更了解了做人的许多可贵的品质。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3这本书里许多地方让人感悟非凡,除了亲情,还有谦虚让位。鲍叔牙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如管仲,便为了齐国的强盛让位于他。这是鲍叔牙的宽阔胸襟与为国的中心。他在国家与自己的路上选择了国家。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这样。自己身居高位,但是我们的荣誉是国家给的,就要为国家着想。有能人强过自己,就要能者居之,谦虚的`举荐,并且为了祖国可以让位,这样祖国在能人的带领下,一定会强大的。自己也会因为国强而获得自己的幸福。
国家的强大不仅要有能人,还要有位开明的君主。在《晋文公称霸》的故事中我看到了仁义可以取得天下的力量。晋文公以仁义服天下,对周围邻国友好相处,不以征战相加,对国内人民仁爱之至。有一次周天子封给他两座城池,城内百姓听说晋军所到之处就是杀人,不开城门迎接。晋文公手下将领准备攻城,但是被他制止了,因为他不愿意城中百姓遭到屠戮,甘愿撤军。后来百姓得知晋文公是个仁义的君主,主动开门投降。
我看到这就是仁义的力量,不动刀兵,就可成就霸业。但是南方的楚国比晋国实力强一些,为什么不能取得晋国那样的成功呢?我想那时因为他们的君主好战,不爱惜人民,不友好对待其他国家。所以我认为再强大的力量终究比不过仁义。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时我不禁想到了我们班干部,班级里常常吵吵闹闹。我想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正确处理好我们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对他们只是一味的严厉,结果没有达到严厉的效果,反而把事情弄得更糟了。所以我们班干部应该对他们“仁义”,比如在学习上,同学们有不会做的题,我们可以耐心的教教他们,他们有困难了,我们可以尽到班干部的责任,尽力去帮助他们。这样在平时温馨互助的接触中,与他们成为了好朋友。我们管理起来的时候,好朋友总得给好朋友面子吧!所以晋文公就是用仁义的力量感化昔日的敌人,去与其他国家做了好朋友,大家相安无事,天下就太平了。我们用了晋文公的方法,那么我们的集体就会友好团结,一起努力学习,一起快乐学习,集体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