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150字(读杨绛《走到人生的边上》有感)

发布时间: 2023-10-04 04:13:5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2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开启2022年的第七本书,第六本是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到底有没有因果一说,用《大学微言...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150字(读杨绛《走到人生的边上》有感)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

开启2022年的第七本书,第六本是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到底有没有因果一说,用《大学微言》里一句话解释就是:功是功,过是过,功过不相抵,因果循环。
杨绛先生在谈命运时引用孔夫子的“不知命无以为君子”,“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应该也是有些信命的吧。
她说国民党高官许钱钟书高职时,这是命,不受自由意志控制,可钱钟书拒绝了,这是自己对命运的自主选择,可受自由意志控制。
讲到鬼神,她也讲述了自己遇到鬼打墙的经历,以及身边人鬼附身的事,不能被科学论证的形而上的东西,也不能称之为迷信,人心怀对天地鬼神的敬畏之心还是要有的,所谓“敬鬼神而远之”“头上三尺有神明”,心怀敬畏,慎言慎独。
讲到人生价值和人身修炼,杨绛先生说“有信仰,人生才有价值”,这个信仰可以是宗教。可以是文化。可以是思想。
躯体可以残缺,可以凋亡,但灵魂思想和精神可以生生不息。
书中结尾一个九十六岁的老人还在不停的学习,练字,她说“虽然年老,不想懒懒散散,愿意每天都有一点进步,better  myself  in every way,过好每一天。”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我整理的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1

  “有修养的人,能喜怒不形于色。但不形于色,未必喜怒不影响他的判断选择。要等感情得到了相当的满足或发泄,平静下来,智力才不受感情的驱使。”这是杨绛先生《走到人生边上》一书中出现的一句话,也是我读完这本书后记忆最深的一句话。

  人生路慢慢,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自己接下来会经历什么,但是唯一能让自己掌控的也就只有自身的修养了。其实对于我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来说,我并不能说自己有多好的修养,但是每次我看到一些能很好的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我就特别崇拜他们。

  在我看来,修养中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被自己的情绪所左右,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以前我是个非常冲动的人,在遇到任何意外事情的时候,都非常慌张,遇到不符合自己心意的事的时候,总是非常的情绪化。其实这些毛病我自己非常清楚,但是就是不知道怎么去改。直到有一次,和一个变化很大的朋友聊天时,他谈起说他在“修身养性”,看了很多很有意思的书。其中有一本就是今天谈到的《走到人生边上》。我这个朋友以前就是一个玩世不恭的人,结果因为一次事情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之后性格大变,开始看起书来。他曾跟我说过,杨绛先生是一个非常来不起的人物,她所经历的一切,好像是在告诉我们这代年轻人要热爱生活,并且要懂得让自己的生活更加有意义,而在为人处世当中,一定要谦逊,做一个有修养的人。也正是因为朋友的变化,让我对人的性格有了更深的领悟。也让我在参军之后,不再像从前一样的浮躁,当然在亲自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发现自己感受到的东西,远远比朋友口中所谈论的要多得多。

  一个人的素养往往体现这个人的待人处事方面,有人说你“公德心”、“道德感”其实这都和我们的素养息息相关。老师要讲师德,军人也是一样的,各行各业都有各种职业道德,这也是我们必须要遵守的,现在作为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我也应该随时管理好自己,随时对自己有高要求,做一个有素质的军人。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2

  杨绛杨先生,我在国馆中看过对她的介绍,也在高中语文阅读中看过她的性格,同样在微博里瞥见说能被称为先生的女子为数不多。《走到人生边上》,杨先生高寿,即便是老了,腿脚不灵活也依然坚持写作和阅读。她在承受了阿媛和钱钟书先后离世的惨痛后,“我们仨”走散了,却也依然没有消极。她说,“拉一位古代的大皇帝作半,聊以自豪吧!”。让我想到王小波,万寿寺里失忆的年轻人也同样有一颗乐观的心和自嘲的勇气,我崇敬这些人。

  很多的书是需要静下心来阅读的,否则你读不懂。我在书屋值班的时候,就在书屋里面朗读这本书,读完了我才稍微懂一点点这其中包含的意义。她分析肉体和灵魂的关系,也论神与鬼的问题。在一个无所牵挂的老人心中,会想到这些问题,那么答案也应该是一辈子的事情。何其有幸可以读完一个人一辈子的思想,只是这其中的感悟,就像劳神父给杨绛的那盒巧克力,她九岁听到的话,一直到九十岁才恍然大悟。你说孔子到底有没有女儿呢?如果有他对他女儿又是如何呢?

  今天天气有点冷,让我读到“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功名显赫之人。你我不过皆为凡人,所以即便如此我们也是有着自己的快乐,即使后人记不住你。那么我们又何苦为了身后名而劳神呢?大抵俯仰无愧于天地即可。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3

  今天下午看完了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我是边读边做笔记的一次阅读。读完整本书,我在书上划下了认为对杨先生见解非常认同的地方。

  让我最有感触的是《人生实苦》、《人需要锻炼》、《修身之道》这几篇文章,真的都是人生的大智慧。这几篇文章,无论什么时候去读,都不会过时,讲的非常精准到位,我记得杨先生在书里不止一次提过,走到人生边上,往前走和往后看,而她写这本书,就是为了把人生的意义用自己的理解和读者分享,能够有幸读到杨先生的`这本书,也是一大幸事。

  这本书有一个特点,前半部是哲学命题居多,解释了很多哲学问题,后半部收录了杨先生写的小说,散文、议论文。由此可见,杨先生的文学修养之高,无论什么文学体裁都驾驭自如,之前知道钱钟书先生的学识渊博,读了这本书之后,才对杨先生的学识大为赞叹。好多年前看过杨先生的《我们仨》,时隔多年,再次拿起杨先生的书时,先生已经驾鹤西去了,杨先生是一位思想和道德极高的学者,我从内心深处崇敬她。

  这本书里我看到一个对我来说蛮有趣的内容,就是杨先生小学的时候,关于星期的描述,是以行星的名字命名的,星期日叫做日曜日,有“月、火、水、木、金、土”这个倒是意外的收获,日本现在的星期描述原来出处是从我们国家传过去的,让我恍然大悟。我真没想到看杨先生的书,能够让我多了这个知识点,也算是意外之举。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4

  《走到人生边上》是杨绛先生在96岁高龄之时的著作,其首次坦陈自己对于命运、人生、生死、灵与肉、鬼与神等根本问题的思考。并以多篇精彩随笔对自己的看法加以佐证。此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杨绛先生对鬼与神、关于人、灵与肉等问题的思考与认知。第二部分是是有多篇散文组成的。

  对于这本书我所感受到的是对杨绛先生的敬意。作为一位96岁高龄老人,在躺在医院病床上时还在思考。我在她的身上看到了与大部分中国女性老人不同的人性光辉。

  在中国,我看到太多年老的老人在老了以后每天就是打麻将、唠家常、东家长西家短,要不就是做家务。好似他们的生活千篇一律,就这样在我看来毫无意义的一天又一天的过,然后等到生命的尽头。如果真的就是这样过活倒也算是舒心的吧。

  但是,我所看到的可不只是这样。往往伴随着的是,身体的疾病、奋不顾身的扎入后一辈的生活中,比如带孙子,管下一代。要么就是觉得孩子不孝啊之类的。当我的身边大部分都是这样的老人时,我便思考若我有朝一日变老了,我会变成他们这样吗?若是这样有何意义?大部分的生活都奉献给了家庭,孩子。然后对孩子说我这么苦这么累都是因为你啊。弄得孩子又无奈又气愤。

  为什么喜欢杨绛先生?因为在她的身上,她的人生经历中让我感受到活着可以这么好,这么有希望。如今杨绛先生一百多岁了,岁月的风尘难掩她的风华。我的手机中保留了她头发花白却任然埋头书中认真写作的照片。这一幕非常打动我。我希望能当我老去的时候,我可以像她一样,充实淡然的朝天国进发。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5

  这是著名女作家杨绛先生的作品,读过之后,让我受到了很多启发,指导我更好的成长!

  如果说“老先生”用这样一种自问自答的方式回首她的人生,那么读者就是从这本书中读到什么是它包括灵魂、个性、本性等一系列的内容!这是杨绛先生站在人生边上对人生的探讨,正如许多人好奇,人的生命起点是什么,终点又是什么,到底有没有天堂和地狱?不管有还是没有,九十多岁的杨绛先生可能比我们想得更深入一些,而我就像是一个偷吃糖果的小孩子,品尝到了她的人生感悟!还是比较喜欢作者注释里的小故事,可以看出一些不同的人生经历,其中最爱的一对喜鹊的爱恨离愁,可能这是杨绛先生记忆中最深刻的一些人和故事,却让我觉得读后回味无穷。

  也许几十年后,我站在人生的边上,再去细读杨绛先生的这本书,我会理解她的胡思乱想,会理解她对于“人”方方面面的探讨,这是在经历过伴侣去世与爱女离去十年后对人生的看法一深刻、精辟、韵味无穷!正如她所说的“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

  我想,我也该从现在起探索人生的价值,因为我们现在无需向后看,只需向前看,杨绛先生已经帮我们探索她经历过的人生,而我们的人生价值,还在续写.....我们需细细探索我们自己的人生价值!

走在人生边上读后感500字

走在人生边上读后感500字(通用7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走在人生边上读后感5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走在人生边上读后感500字 篇1

  杨绛先生认为,人生有命,神明主宰,“神明的大自然,对每个人都平等,不论贫富尊卑、上智下愚,都有灵魂,都有个性。都有人性。但是每个人的出身和遭遇、天赋的资质才能,却远不平等。有富贵的,有贫贱的,有天才,有低能,有美人,有丑八怪。西方有谚“命中该受绞刑的人,决不会淹死。”说的就是命吧。

  命运是不讲理的,无法精确计算,无法预知厄运相阻,也无法预知好运降临。“如果你碰上好运,赶紧抓着她额前的头发,因为她背后没有可抓的东西了。”可怪的是我认为全不讲理的命,可用各种方式计算,算出来的结果可以相同。这不就证明命有命理吗?没有理,怎能算呢?精通命理的能推算得很准。有些算命的只会背口诀,不知变通,就算不准。中国人算命依据“八字”,这种被冠之迷信的东西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但命有好坏,运亦有好坏,月有阴晴圆缺,不会有人一直倒霉,也不会有人一直顺风顺水。

  为人一世,能否左右自己的命呢?杨绛先生回答:“回顾自己一生,许多事情是不由自主的,但有些事是否由命定,或由性格决定,或由自由意志,值得追究。”

  命不讲理,爱造化弄人,可我们应该保持理性。“我们思考问题,不能轻心大意地肯定,也不能逢到疑惑就轻心大意地否定。这样,我们就失去思考的能力。走入迷宫,在迷茫中怀疑、失望而绝望了。我们可以迷惑不解。但是可以设想其中或有缘故。因为上天的神明,岂是人人都能理解的呢。”

  走在人生边上读后感500字 篇2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人生意义何在?

  这个问题是世上的人至少都会问一次的,我也不例外,实际上,我已经问过无数次,问自己,也问别人,但是始终找不到线索。

  杨绛的《走在人生边上》探索过这个命题。由她书里所说,人生的意义在于人生的价值,价值体现在灵魂上,而不是单纯的外相物质上。而实现人生价值即必须相信灵魂的永存,相信灵魂的永存就必须有信仰,只有有信仰才能追求并且实现一个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信仰,并不是单纯的有信心,也并不是一两天就能拥有的,它需要经过不断的锻炼而来的,只有在不断的锻炼中而愈加坚信。

  锻炼,也即是修身,不仅仅是身体肉体的锻炼,更是灵魂的锻炼。灵魂的锻炼必是由肉体的锻炼升华而来。而最好的修身锻炼便是在人世的生存与生活了。正如书中所说,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若从这个角度来想,人生在世遇见的困难与病痛也就能坦然面对了。因为,经过这些困难,人的肉体经过这千锤百炼,会得到灵魂上价值的累加,即使到最后,肉体灭亡,灵魂依然存在,价值依旧不灭。人活着也就没有白活。

  这一顺序理清了,人便会过得明白点了。杨绛的这本书,恍如在迷雾给了我一丝光亮,如灯塔般,我虽还未靠岸,但我知道该向哪个方向航行。剩下的这个过程,便是我必须找到我的指针,即信仰。

  走在人生边上读后感500字 篇3

  我对杨绛的认识来源于她写作与翻译的书籍,其中一本是《我们仨》,《我们仨》将杨绛、钱钟书先生和他们的女儿平淡如水却幸福温馨的家庭生活描写得细腻动人,读者能感受到,亲情从字里行间倾泻出来,他们寡淡而天真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令人既羡慕又倾佩。另外一本是《多斐》,杨绛先生翻译的哲学类的外国著作,讲得是苏格拉底临死之前与他的弟子对生死问题的思考与辩论,表现了苏格拉底面对死亡乐观而坦然的态度。从杨绛翻译《多斐》这件事,可以看出,早在写作《走在人生边上》前,她对死亡这个终极的哲学问题在努力的探索与思考。

  《走在人生边上》是杨绛先生在百岁之际写成的,里面包含着她对生死的思考和对生死的体会,这些思考涉及到哲学层面,而对生死的感受又是半记叙半抒情的散文,我认为是本书的最大特色。如果一个青年人置身风花雪月去谈生死,不能使读者信服,如果一个百岁老人置身生死边缘去谈生死,这个老人还是杨绛这样一位伟大学者,那么不但叫我感兴趣,还让我抱着学习的态度去思考她字里行间的传递的意味。

  杨绛对生死的看法是科学的,相信科学,同时留有质疑,就像大多数人一样,报以敬畏的态度。对于生,杨绛先生的态度是明确的,她去探索了人生的价值,她把爱与关怀奉献给了她的家人,把耕耘奉献给了她所做的学问,是没有遗憾的。而对于死,她与常人一样,有自己的疑惑,而能为她解答的人都不在了,去世了。于是她问自己,试图自己思考出结果,她把她的答案留给读者,同时也把疑问留给她的读者。死后灵魂在哪呢?上帝存在吗?灵魂不死吗?哪里来的?上哪里去呢?在这个重视金钱和物质,偏离“行而上”的世界,我们也许应该挪用一部分的时候来思考一下。

  走在人生边上读后感500字 篇4

  下班前听vivo问有谁看了杨绛的新书走到人生边上,好奇了一下,于是路过季风书园找了一本。

  商务印书馆印得非常薄,第一部分是以走到人生边上的主题系列,几乎是一个老太太的非理性漫游,杨绛不断地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时而引用苏格拉底,时而是孔子的论语。不能说对人生毫无见地,也很像一个过来之人,走过了慢慢的人生长河,在行将凋萎的时刻留下了一点思考,以飨人间还记得她的人。

  杨绛的一生似乎都围绕着如何做人这个角度,那种非常细腻的江南人固有的柔情,但她的笔端,总让人觉得游走在执拗和过于细腻、内敛的人情。这在第二部分称为“注释”的部分显得更多一些。

  第二部分都是独立的小段落,都是很好的小题目,记人记事,用字干净洗炼,常见的“季康体”,会忽然在末尾引出一个出其不意的想法。杨绛又留了个题目叫做“他不知道自己在骗人?”,再次提及她的邻居,省略的好像是钱钟书和杨绛与邻居对骂对打的事情;写得很好,骂人不带脏。

  有个小疑惑,为什么非要在写到某个历史哲人的时候,背后加一个生卒年呢?比如苏格拉底(某某年到某某年),难道是老太太自己写好的,怕别人搞错谁是谁?

  有个小缺憾,有篇写南宋韩侂胄的,把名字写成了“佗”,虽然都念托。可能是编辑么仔细查,或者是我不知道这两个字是通的。

  走在人生边上读后感500字 篇5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垂垂老矣之年,杨绛先生走在人生边上思考灵与肉。

  看透生老病死,无疾而终,是较为体面地离开人世的方式,在这“上帝下岗,财神爷坐庄”的时代“雁死留声,人死留名”,留下名声之外,杨绛先生认为,人躯体湮灭之后,灵魂依旧存世。

  我们如今的时代为唯物论占据统治地位,迷信“怪、力、乱、神”是会为人耻笑的,杨绛先生自称“摆脱一切成见,按照合理的规律,合乎逻辅的推理,依靠实际生活经验,自己思考”来自问自答关于鬼神之疑惑。

  杨绛先生是信鬼神的,她认为大自然是由神明主宰的,即便是现在各个科学领域被证实的科学规律也是神明规定好的。“科学愈昌明。自然界的定律也发现得愈多,愈精密。一切定律,不论是有关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等等,每一学科的定律,都融会贯通,互相补充,放之四海而皆准 。我相信这个秩序井然的大自然,不可能是偶然。”同时,她也是惧怕鬼的,住在清华大学的时候,有一次为了去寻晚归的钱钟书,走在桥边,三次鼓起勇气硬是没闯过去,后来搬离清华大学后被告知清华大学有几处多出没鬼怪,其中一处便是上文提及之处。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身体,每一个身体里都有生命,生命便是为灵魂。人之所以为人,区别于禽之处便在于灵魂。她说灵魂是否不灭,可以是问题;而活着的人都有生命或灵魂。是不成问题的。可以肯定说:人有两部分,一是看得见的身体,一是看不见的灵魂。这不是迷信,是不可否认的事。

  人与禽之别在于灵魂,而人与人之别在于个性。个性是天生的,到老不变,只能约束,不能改之。而为全人类所共有的是人性,人性是相比较于“有猫性,狗有狗性,牛有牛性,狼有狼性”而言的,食色性也,人之本性。然禽之色为满足繁衍,人之色不分季节,没个餍足;禽之食只求餍足,保全生命,而人的食欲生存之外尚有享受之求,饱腹之外求味美。

  人与禽之别还在于灵性,禽有良知良能,人亦有良知良能,且超越禽兽虫蚁,即是说人除了知道忠诚,分工合作,觅归宿等良知良能外,还知道恻隐之心、羞恶之心等等仁义之心,这边是杨绛先生所称的良心。杨绛先生是主张人性本善的,“山里人最浑朴善良。乡里人和山里人,并未受到特殊的教育,只是本性未受污损”。

  走在人生边上读后感500字 篇6

  上周看完了杨绛女士晚年所著的《走到人生边上》,颇有收获。

  首先,先生提出神和鬼是否存在的问题,以古籍《论语》中孔子的观点和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导出“没有见到过不代表不存在”的观点。那么在这么一个未知的世界中,人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呢?每个人都有双重本性,一个是灵性良心,一个是血肉之躯(即善恶双重本性),而对于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问题,先生的观点是分两个阶段:最初的.婴儿阶段是本善的,但过了这个阶段人的欲望开始生长,劣根性慢慢浮现。这是就会出现灵与肉的矛盾与斗争,在这个争斗中,难以出现一方完全压制另一方的情况,修道之人亦有欲望隐隐浮现之时,而万恶的罪人在晚年也往往会有一丝内疚,所以更多的情况是灵与肉的妥协。既然自然的存在情况与人的本真已定,那么人会由天命决定吗?先生举例自己的家庭经历,相信天命的存在,人一生的经历中许多都是当时的处境使然,不由自主。但是,关键时刻做出选择的还是自己。“算命的把命造比作船,把运途比作河,船只能在河里走。但船要搁浅或倾覆时,船里还有个我在做主,也可说是这人的个性做主”。天地造人,让人在大环境中自我完善自我成长,外界环境可能非常艰苦,人便在其中锻炼。“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运用适当的方法,锻炼我们的灵魂,肉体只是媒介,那么即便我们百年归天,肉体腐烂消失,我们还留下一个好的灵魂,灵魂固然不灭,只是不知道会飘往哪里罢了。

  正文之后先生用许多小故事作本书的注释,展现不同的灵魂。人一辈子,最难得的是活得明白,我们乘一叶扁舟,在生命的大河中动荡起伏,颠沛流离,或许迷失在风雨中,或许安然于阳光里,待到走到生命尽头再来回望,才会发现也许人生的道理很简单。仍记得研一时给我们上哲学课的韩国教授说,鱼是无法知晓自己身在水中的事实的,我们通过事物的边界来认识事物,人生也该是如此吧,需等到最后画句点的时候才看得清整体。须时刻谨记,不要被眼前的事物蒙蔽了眼睛,任何情况下都要秉持自己的信念,记得天地之间为人的本质。在热闹的世界,守住一方自己的天地。

  走在人生边上读后感500字 篇7

  九十六岁高龄的杨绛女士写的《走到人生边上》,除了一阵阵的敬佩,还有就是深深地思考!!

  九十六岁,许多人已经卧病在床而无心学问了,也有许多人,到了另一个世界享福。而这个经历了几乎一个世纪的老人,仍然致力于学问,孜孜不倦,笔耕不辍。是什么,让她如此高寿,又是什么,让她如此高龄仍可以活得如此充实而丰富,看完此书,似乎,我懂得了什么……

  人,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种存在方式,一是肉体的存在,这是可视的一种存在形式,而另外一种是以灵魂的方式存在着。这两种方式在同一个个体中存在着,相互斗争又相互统一。斗争是因为人的本性中有懒、贪、色、赌等七恶,这七恶与人的灵性良心背道而驰,当在现实生活中这两者相遇,人便会出现各种烦恼,各种矛盾,如果这些得不到解决,甚至会出现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如果人自觉经过生活对肉体进行磨练,从而达到对灵魂的锻炼,并形成一定的意志去控制自身肉体上的行为,便可从而形成灵肉统一的和谐状态。无可否认,这个过程是漫长,要经历许多身体和心灵上的煎熬。但是,年轻的我们啊,为了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我们不是应该积极接受苦难的磨练,从而使自己的灵魂更高尚,更强大吗?那么,当我们到了老年也可以想杨绛女士那样仍然不被肉体打败,执着于灵魂之向往!

  日薄西山之年,总免不了会回忆那曾经的旅途,也总免不了会抽象出一些如命运、人的存在之类的哲学命题进行思考。千百年来,这样的命题长盛不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结论,但总无定论。人总说“人生有命”。是不是人的命运就是天生注定的呢?杨绛女士并没有明确给出答案,但她说:“人的可贵在于人的本身”。不管算命的怎么说,八字怎么规定,一切都由自己选择。即使选择错了又有什么关系呢?人生本来就是一个没有预演的现场直播。有时候,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尽了自己的努力,然后一切坦然就好!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没有所谓的命运这个东西,一切无非考验,惩罚或者补偿。”

  站在二十岁的风华岁月里,许多事我未曾经历过,许多道理我也未曾悟出,许多人事我仍不懂处理。许多许多都是未知……但活在当下,勇敢接受锻炼吧!在锻炼中成长!这样,或许当我走到人生边上也能说,我已经尽力了。然后,把那一生的回忆化作缕缕炊烟……

;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 篇1

认识杨绛先生还要从钱钟书先生说起。我自幼学疏识浅,随着人潮读过几本书,最经典的就是围城——六七遍的读。书中的人物写活了,每有经典话语流出,我激动不已。到现在品味的就是真实,仿佛身边的人一样活灵活现没有一丝隐藏,能写出这样优秀作品的人背后的家庭就勾人寻味。杨绛先生九十六岁了,在书中前言说道——就像书名一样,此时人老黄昏,往后看,生活了一辈子,往前看,还有什么呢?

我最近很喜欢读有生活经历的有名望的文人的感言,尤其是到这个岁数,照我看来已经是人精了,人活到这个岁数还有什么看不透的呢?亲人都已离去,孤独一人已活了近十年的优点——不堪放弃思考。杨绛先生破费笔墨的讲述了人的肉体和动物的肉体并没有区别,有别的只有思想了。肉体只是思想的载体,两者能否在这一生中配合得好,要取决于思想——也就是灵魂。这样讲大家是能接受的,人不是孤独能存在的,不管是肉体还是灵魂都需要有愉悦有痛苦这是其中的过程,那么人锻炼的是什么呢?是灵魂。越捶打越硬的应该是灵魂,肉体可以恢复,灵魂倒下了恢复就难了。

最近儿子在上一个课外班,是从美国引进的儿童美术式智力启发教育课程,每一星期一节课一百元。我在国企上班,这几年好多了,曾听说以前因不能接受内退的人大发雷霆之怒,警察来了都不好使,说是制度惹得祸我赞成,但有些人因意志被打垮了这是事实。回过来说儿子上课,培养的是什么呢?我到认为从另一方面是讲述知识是这样可以学到的,可以多角度多层面地看问题,对人生是有好处的。我到认为这是学习的关键,如果儿子通过学习有了这方面的进步,学费没有白教。也有的家长是赶场子,上完英语课来上此课程,我认为不必,语言学是靠思想认识一起走的,这么被动的学习,作用不是很大。

人生此行的目的是什么呢?个人回答不一,杨绛先生也在试图解释这一切,到头来烟灰飞灭不符存在能留下什么——只是一些好的名声罢了,还能有什么?九十六的先生说自己愚蠢过,自私过,也好面子,人之常情这是人所不能逃脱的,区别的是付之于现实的不同。谁又是完人,这天底下没有这样的人,将来也不会存在,完美的事物根本不存在。人生走到这个岁数只能是忏悔啦,写出来的目的是为了让现在的人能提早知明,不至于事后后悔,老话说:没有吃后悔药的。

照这个说法,到了关键时候灵魂能做肉体的主吗?你比如说:杨绛先生在上海看到街边拉扯路边一个身穿粗布短褂的小伙子,小伙子起初有点扭捏,可是越来越逐渐放弃了抵抗,透过小伙子的眼神,杨先生知道肉体战胜了灵魂。很有点现实意义。灵魂和肉体的结合最终是灵魂战上风的。那就说是能把握得住,自己能控制住自己,要是肉体占了上风,风花雪月床上风光啦。这与伦理道德是相悖的,那时是顾不上的,先来了再说,以后再说以后。等到栽了跟头,哭天抹泪说悔不该岂不是晚了点。最近我们单位有两位老总,因了,交代问题时,说了很多风流韵事,数一数竟有百人之多,可怕,道德上也说不过去,面对下一代也能下的手。看到他们在审判台上的`照片,痛苦流涕地说:辜负了党的培养,笑话,那个时候你这些哪里去了!插个笑话说明,杨绛先生是看透了当今的弊病,来就此说明的。

人生本来苦难,生下来就大哭不止,至今没听说过有大笑的,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该珍惜每一寸光阴。是凡有过经历的总结人生的都会说这样的话,此证明人生是很短暂的,我们应当善待时间,善待生活。

杨绛先生九十六的高龄还能写出如此锐利的东西,真是让人敬佩。每个个体感悟不同,认识不同,体会就不同,要想真正把此书吃到肚子里,只有亲自看此书了。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 篇2

本书读于高三那年,在偶然翻到一本名为《我们仨》一部以时间为主线对家庭主要人物的记述。初次读《我们仨》后对于其中的生活经历而深有感触,折射到自身的生活,也从那开始对杨绛先生所写的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

本次主要以《走到人生边上》这本书为例展开,这本书大致分为两块,前一块是杨绛05年后,回到最后和丈夫、孩子一起生活的三里河寓所时所写。这个时期女儿、爱人已先后离开。95高龄的她又着手整理爱人的手稿、第二年在老、病、忙中又拿起了笔坦陈对神与鬼、人的灵魂、个性、命运等问题的思考,前一块属于带有哲学意味的议论性散文。后一段就是纯粹的记述性散文,就是对自身经历的回望和感怀。

这本书的创作背景时杨绛的先生钱锺书在上海创作《围城》的时期,正处于1945年日寇投降,周转流离生活还未好转的生活下所写。在所读的片段里,照常、亲切的昵称“圆圆、锺书”用最贴切生活的词、句相连,能够很亲切的感受到家庭里日常的趣事,不加任何修饰,会联想到我们与生活的相处。这个本书里有很多类似家庭趣事的麻烦,两人互相修理头发而闹出笑话、锺书留学书信的来往再到后来远赴他乡的陪伴,都是家庭中真情实感流露的体现,后文会相对沉重是关于黄昏之时的无奈与孤寂,也更能从起伏的情感体会到人生的琐碎和无常。当一位老人在如此高龄的情况下,不是接受舒适和享乐而是着手再去记下点滴、一个人怀念“咱们仨”的坚决和执着。不比于伟大,而是一种爱的坚守、家的守候,活的意义。

人们往往把一本书的意义相关与文学性质,在书中样板戏所象征的那个老年代,却已经荡然无存罢,所象征的文革年代已经过去。在文中前又写到“我”是个老先生,时代更替的长河带走了亲人、留下了时代的痕迹独自咀嚼写下此书,无时无刻不归终于情怀而作,是极为真实和震撼的情感抒发。在前一块记述方面的冗杂和后文时间的不断跳跃从阿菊、温先生、劳神父不同角色故事的转换,但在阅读之后她都藏着杨绛先生对于过去乐观的看待,守着过去每一滴、每一份情怀而活着,抛开文学价值、文学造诣不谈。

在这种温情的意境里,文字是活的、角色是活的、情感流动且鲜艳的。或许“只有情感体验才是不散的神,人与事只是可有可无的形”这类似于散文的一本小书,却不断地表达着无穷的共情力,深感其中、深悟其下。

这本书的魅力不仅是文字的简单拼接所带来的质朴感,还有背后真实的经历情感的流露更值得回味,书里的生活是“除了一地鸡毛,还是诗和美味虾”,也漫漫延展到我们生活里、学识里、行为里,平淡且有力。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 篇3

在没有开读之前,我先准备好了纸巾在旁。《走到人生边上》,人之将死,岂不戚戚哀哀,悲悲切切,无语凝咽?

但开头杨绛说“我是从医院前门出来的。如果由后门太平间出来,我就是回家了。”一个九十六岁高龄的老人竟可以如此风趣地谈生死,我不仅哑然失笑。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老人呢?

曾经也看过杨绛先生的名言警句,但却从未看过她的书,只感觉她是个知性的女人罢。读了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这个女人太不简单了,太厉害了,我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九十六岁出书,中国仅有此人了吧?她人缘极好,不分年龄段,都冲进门去看望她。她是那么的不耻下问,为求一个结果,她“探问了几位七十上下的朋友。”她上知天文地理,说起古今中外文学大家简直如数家珍。在心理学、医学、儿童心理方面颇有造诣,英文很厉害,《论语》的句子更是信手拈来。她治学严谨,所有引经据典,她都仔细的在后面注明出处。一个百岁老人不是老态龙钟,却是才思敏捷,诙谐幽默,她是个仙人么?

她描述婴儿的表情是那么生动形象,刻画得是那么逼真“假如听到大人责骂,也会哭,或忍住不哭,嘴巴瘪呀瘪地表示委屈或无奈。”一个可爱的老人形象也跃然纸上。

她是那么的宽宏大度。她豁达的人生态度让人心生敬佩。“尽管他们达不到十全十美,人毕竟是血肉之躯,带些缺点,更富有人情味吧。只要能认识自己的缺点,不自欺欺人,就很了不起。”“过去的悲欢、希望、忧伤,恍如一梦,都成过去了。”

她是那么的能屈能伸“我们这种自由思想的文人是没用的,我们考虑再三,还是舍不得离开父母之邦,料想安安分分,坐坐冷板凳,粗茶淡饭过日子,做驯顺的良民,终归是可以的。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不是不得已。”“我们很不必为了人世的不合理而沮丧,不论人世怎么不合理,人类毕竟是世间万物之灵。”

她是那么的睿智。“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促,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人自身。”“人也一样,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来。”

《走到人生边上》中的《她的自述》秀秀说“我活一辈子是为啥呀?”

是啊,人这一辈子到底为的啥?这几年我也纠结于此。

一位母亲病重时候,特别操心四个未成年的子女,放不下脾气不好的丈夫,担心儿女将来对丈夫不孝。后来四个子女都端端正正地长大了,她的丈夫这么多年身体也不错,下茶馆打麻将,以他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着。这位母亲当年如果没有那么多担心,会不会一切都会有些改变呢?她一生为子女为家庭,到头来什么也没落下。她的一生为的什么?

一位父亲,他三岁丧母,中年丧妻,老年虽然有四个子女,却孑然一身。年幼小儿常问:姥爷一个人孤独么?这位父亲一辈子又为的什么?

我有个二伯无儿无女,跟着我们,一生很节俭。我每每回家清理杂物的时候,会把他不穿不用的物品扔到垃圾堆里。二伯总要去找回来。垃圾场很大,但他一定会找回来,哪怕是一个杯子一件少了袖子的衣服。二伯临终时,拿出身边的衣服,掏出里面所有的钱,数过来数过去,也就是一把零钞而已。他去世后,从他房间整理出几筐破旧的衣服。我们姐妹总会给他添置衣服,但再旧的衣服他却从来不舍得扔。二伯的一生又图的什么?

人一辈子到底图什么呢?为子女,子女会离开,为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为名,人死后,名声又能留多久?为权,权利也不会伴你一生。

想着想着,我就觉得人生真的没有意义,很无趣。我迷茫、困惑、伤感,我像个溺水的人却找不到一棵救命的稻草。我整夜整夜睡不着觉。我抑郁了吗?医生确定地说:没有。那我是怎么了?

我太计较生命的结果了。所有的人结果都一样,那就是死亡。但我们却不能直奔它而去。生命真的是个过程。人要放开了活。

杨绛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是的,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我要放开了活。虽然顿悟了点儿,却不曾彻悟。但就这么悟了一点点儿,我就改变了不少。

我把金钱看淡了。遇上喜欢的衣服,我会想:买吧,现在不买,难道等老得穿不成了再买?遇上喜欢吃的东西,我会想:吃吧,现在不吃,难道等到没牙再吃?我会经常回家看父亲,看到他缺啥少啥总会添置些,再也不会想着等我有钱了好好孝敬他老人家。以前不论干什么,都会说等我有钱了再。“等”有钱了,自己能等得起么?父亲能等得起么?有人说只不过为自己吃穿找借口罢了,也罢。

我把孩子看淡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在需要我的时候我甘做引路人,不需要的时候我就默默退后吧。我有多大能力操多大心。不能出了自己的限。

我把爱人看淡了。爱人不是我的脸,我的脸不需要爱人来长。我也不用给爱人长脸。在这个围城里,我专一,我付出,我享受,我承担。

我把一切看淡了,不会像以前不会拐弯地生气,直气得昏天暗地,不吃不喝,直气得心口生生的疼。我也不失眠了,无论发生什么,舒舒服服睡上一觉才是头等大事。

“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一心追逐名利权位,就没有余暇顾及其他。修身,锻炼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

有些人把梦想变成了现实,有些人把梦想带进了坟墓。生活不是守株待兔的遐想,不是消极的坐等成功,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人生的价值。事实证明:那些成大事者都是善于行动的大师。杨绛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她很需要校长这个职位带来的工资,但她义务反顾选择了辞职,因为她要创作。

很多人希望能在平坦的人生之路上高唱心中最美的牧歌,像海子去寻找美丽的灰姑娘,像三毛去天堂寻找心爱的荷西。而人生哪里有坦途?“只有人类能懂得修炼自己,要求自身完善。这也该是人生的目的吧!”把一切经历,不论好坏,都当作自身完善的一场修行吧。

本文标题: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150字(读杨绛《走到人生的边上》有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3568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夏完淳读后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读后感300字)红岩前三章读后感500字(红岩1至3章读后感5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