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经济学读后感(《经济学》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 2023-09-23 18:39:5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7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因为专业的缘故,学习中始终离不开经济学,它是连结各门课程的纽带,是核心所在。在生活中,很多现象都需要经济学原理来解...

媒体经济学读后感(《经济学》读后感1000字)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因为专业的缘故,学习中始终离不开经济学,它是连结各门课程的纽带,是核心所在。在生活中,很多现象都需要经济学原理来解释,很多问题都要围绕它展开。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全书主要包括几大板块。分别是人们是如何决策的;人们如何相互交易;整体经济如何运行。作者从微观与宏观角度,讲解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并通过案列研究为例来更好地阐释经济学原理。

        其中,效率与平等问题是经济学的基础。效率是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而平等则指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换句话说,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人们会面临权衡取舍,从稀缺的资源中学会分配。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机会成本这一概念,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它是一个次优选择。生活中很多时候都面临着选择,牺牲的最大代价需要自己去权衡。我们现在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就一定要考虑到在它的背后我们牺牲的是什么。有时间、精力、金钱……因此,我们应当时刻谨记,把现在的效用发挥到最大,为未来投入资本,创造更大的价值。

        除此之外,书中其他专业知识也能让我受益匪浅。例如市场通常是组织经营活动的一种好方法。中央计划理论是,只有政府才能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福利的方式组织经济活动。市场经济理论: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服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价格和利己引导他们的决策。市场经济在以一种促进总体经济福利的方式组织经济活动。亚当斯密认为: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并导致了合意的市场结果。价格就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引经济活动。市场价格既反映了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也反映了生产该物品的社会成本。价格会自发景行调整,指引这些单个买者和卖者达到某种结果,该结果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当政府阻止价格根据供求规律状况自发调整时,它就限制了看不见的手对组成经济的千百万家庭和企业决策进行协调的能力。中央计划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在管理经济时把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绑起来了。

        此书确实能让我收获颇多,让我去慢慢思考,感悟,品味经济学的魅力。

《经济学》读后感1000字

写作思路及要点:首先根据整体的内容作出一定的分析与判断,然后再结合实际情况写出自己的感想。

社会和家庭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合适的社会分工才能决定合理的社会法则。资源的稀缺,使得资源日益的缺乏和紧张,更好的管理就显得更为重要。于是具有稀缺性,社会不能分给每个人相同的东西和资源。

而经济学就是来研究社会应该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的资源。而这样的资源调配不是一家一户能都办到的,它需要千家万户一起才能分配。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是经济学十大原理的第一条。在面临取舍的时候,天下是没有免费的午餐的,想要一样东西只能用另一样东西去换取。做目标的时候也是一样的,目标与目标之间也要取舍平衡才能达到利益最大化。社会的取舍在于效率与平等之间。

效率是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的东西。而平等是将这些资源的成果公平的分配给社会成员。所以政府对成功人士的支持更多。使得创造的财富或是资源不能平等地分在社会的每个人身上。只有意识到取舍的平衡性,才能做到合理分配蛋糕。



行动的成本比起制定目标的时候显得模糊。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成本。为了在餐厅做兼职而放弃了上课,但在这其中的成本是上课所得到的知识和上课成本学费,而在餐厅吃饭的费用会比这两样高,所拿到的报酬会比这两样贵吗?只有贵了的地方才是成本。

在经济学中有一种叫机会成本,就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所以,只有思考最合适的利益回报,再做决定。

谁有《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读马歇尔《经济学原理》有感 近日,在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由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所著的《经济学原理》一书。 这本经济学经典之作令我感悟颇深, 不仅丰富了我的专业课知识, 而且让我对经济学这门学 科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近代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剑桥大学经济 学教授,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英国经济学界最重要的人物。其所著《经济学原理》在西方 经济学界被公认为划时代的著作,也是继《国富论》之后最伟大的经济学著作,它阐述的经 济学说被看作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马歇尔经济学说的核心是均衡价格论, 而《经济学原理》正是对均衡价格论的论证和引申。他认为,市场价格决定于供、需双方的 力量均衡,犹如剪刀的两翼,是同时起作用的。 由于初次阅读经济著作和自身专业知识水平有限, 我对书中的观点理解的并不透彻。 但 还是能大概的了解《经济学原理》的主要内容。 它以均衡价格为核心,分为消费论、 生产论、 交换论和分配论四大部分,包括绪论在内又可分为七篇,读完每一篇我都会有所感悟。 序言。在我阅读的这一版序言中,他阐述了本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方法,论述了边际 分析的重要性和局部均衡理论的正确性。 导言篇。在该篇中,马歇尔进一步论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即“经济学既是一门研究财富 的学问,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强调心理因素对经济生活的作用。 基本概念篇。这篇主要对财富、生产、消费、劳动等后面各篇所涉及的一些经济学基本 概念进行了探讨。 论需求及其满足篇。 本篇马歇尔主要阐述了其的消费理论, 在本篇第一章他就论述了本 书的主脉络,即消费—生产—交换—分配。他的消费理论以研究欲望作为出发点,指出需求 是欲望的满足,而这种满足时可以用效用来衡量的。他还阐述了效用递减率、边际效用、市 场需求率、 需求弹性和消费者剩余等微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和定律, 构建了微观经济学消费 论的基础。 生产要素篇。马歇尔在这篇里阐述了他的生产理论。他把生产要素分为土地、劳动、资 本和组织四类,并详细论述了它们的供给变动规律。在对土地这一生产要素的论述中,他提 出了报酬递减倾向规律。 通过对当时教育体制的分析, 他认为 “国家将教育当做是一种投资, 使大多数人拥有比通常能利用的大得多的机会,也会很有利。……能提高英国的生产力。” 他主要通过心理因素来分析财富,认为“储蓄的动机是家庭情感”利息是延缓满足的报酬。 同时也分析了利率与财富增长的关系。 在对工业组织的分析中, 马歇尔提出了外部经济和内 部经济的概念,认为有效的组织能提高效率。在本篇的结尾,他还讨论了报酬递增倾向与报 酬递减倾向的相互关系。 需求、供给与价值的一般关系篇。在本篇中马歇尔阐述了其的交换理论,也即价值论— 均衡价格论。本篇是这本书的核心部分,也是马歇尔理论的精髓。他把传统经济学的供给决 定论和边际学派的需求决定论进行了有机结合,认为市场价格决定于供需双方的力量均衡。 决定需求一方的力量是某一商品的边际效用, 决定供给一方的力量是生产某一商品的边际生 产费用。供求均衡形成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并且这种均衡是稳定的。他进而引进了时间因 素,区分了暂时、短期、长期三种情况,认为时间长短不同,需求和供给方面对决定均衡价 格的影响是不同的。最后还研究了垄断理论。 国民收入篇。这篇主要论述的是分配理论。马歇尔以其在第四篇中论述的土地、劳动、 资本、组织(企业家才能)这四类生产要素为基础,运用均衡价格理论来依次研究各个生产 要素,把分配问题转为生产要素的各自的均衡价格问题。他将工资看作是劳动的均衡价格, 利息是利用资本的均衡价格, 利润是企业家组织能力的均衡价格, 地租是利用土地的均衡价 格。在本篇的最后,他还探讨了进步对价值总的影响及和生活标准的关系。 由此可见,作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奠基之作的学术名著, 《经济学原理》虽然博大精深, 但却有非常完整的理论架构,分析层次分明。在序言中,马歇尔就认为“本书仍然是一本经 济学的入门书; 虽然不是在所有方面, 但也在某些方面类似于研究类似于研究经济学的基础 著作。 ” 读完这本书,我除了被它的清晰结构感染之外,还被它的内容所吸,从中受益匪浅。 《经济学原理》无愧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奠基之作,虽然出版于 100 多年前,但书中的 均衡价格理论以及关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分析, 至今仍然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微观经济分 析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 该书对后来的经济学家影响也很大, 之后流行在英美等国的现代 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等的基本观点,都是师承马歇尔的经济理论的,即便是 发动了一场经济学革命的凯恩斯理论,也仍然接受了它的不少东西。 《经济学原理》的一大重要特点就是折衷主义。在这本书里,马歇尔用折衷主义的方法 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论和边际生产力论等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在研究对象上, 他主张经济学同社会学合流, 经济学研究对象不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也有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这显然是一次折衷。在方法论中,他既采用推导模型的抽象法,又采纳历史主张的描叙 法,他认为各种方法应适当配合,而不应互相排斥,因此也是折衷的方法。该书的核心“均 衡价格理论” 其实也是传统经济学如生产费用论强调供给因素和边际学派的效用价值论侧重 需求的一种折衷。 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所运用的分析方法也是对各经济学派的综合。 第一, 以心里分析为基础。 马歇尔和主观学派一样, 认为经济学主要研究人类行为的动 机。他认为人的心理动机会有力的影响人的选择行为,从而支配人的经济活动。 第二, 强调“边际增量”分析。这是受到数理经济学派的启发而产生的。马歇尔认 为,“精神和物质世界中,我们对自然的观察,与总数量的关系没有与增加量的关系那样 大”。因此,在《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他广泛运用了边际增量的分析方法。 第三, 强调“局部均衡”分析。 马歇尔把物理学中作用和反作用的均衡观念来说明经济 力量的均衡。马歇尔强调的均衡不是一般的均衡而是局部均衡。在局部均衡之下,马歇尔研 究的是单个生产者或消费者,而不考虑各厂商、消费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第四,强调“静态”分析。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总是将自己研究的现象置于经 济关系和相关因素不变的环境中。认为静态下,生产和消费、分配、交换的条件一般多是不 变的。 通过阅读,我们也不难发现:受阶级和时代的限制,其理论具有局限性。 马歇尔作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始终没能摆脱其的历史局限性。首先在经济学研究对象 上,他没能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引入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因为他认为,揭露资本家 对工人的剥削不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其次,其的核心“均衡价格理论”虽然使用价值 这个概念,但他所说的价值实际上是价格,从而掩饰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实质。第三,在分 配论中的工资里,他认为工资是劳动这个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掩盖了工资的本质。在利润 中,他极力宣扬资本家在生产中的作用,掩盖了利润是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本质。他把 地租看成是受土地的需求影响而由其的边际生产率决定的和利息是资本的需求和供给相均 衡的价格也都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这不禁使我想到了中国。最近 20 年来,中国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和经济变革,而且可以预 期这种变革将继续沿着更加开放、更加有序的市场经济道路前进。然而,这种变革需要适当 的经济理论来提供某种指导, 中国发展需要经济理论的创新。 在创新过程中无疑要借鉴西方 经济学,而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就是不错的选择。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曼昆十大经济学原理 Mankiw's Ten principle of economics --------关于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1.原理一:People face tradeoffs 2.原理二: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3.原理三: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the margin 4.原理四: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关于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5.原理五: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 6.原理六:Markets are usually a good way to organize economic activity 7.原理七:Governments can sometimes improve market outcomes --------关于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8.原理八:A country's standard of living depends on its ability to produce goods and services 9.原理九:Prices rise when the goverment prints too much money 10.原理十:society face a short-run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结论-------- 关于个人作出决策的基本结论是: 人们面临不同目标之间的交替关系(原理一), 任何一种行动的成本可以用所放弃 的机会 来衡量(原理二),理性人通过比较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作出决策(原理三),以及 人们根 据他们所面临的激励改变自己的行为(原理四)。 关于人们之间相互交易的基本结论是:贸易可以是互利的(原理五),市场通常是 协调人 们之间贸易的一种好方法(原理六),如果存在某种市场失灵,或者如果市场结果 不平 等,那么政府有可能改善市场结果(原理七)。 关于整体经济的基本结论是:生产率是生活水平的最终的源泉(原理八),货币增 长是通 货膨胀的最终的根源(原理九),而且,社会面临着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 替关系 (原理十)。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经济学原理》刘 倩 ( 2 0 0 6 0 2 0 2 3 4 1 ) 国 民 经 济 学 2 0 0 6 级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经济学本源问题的回答刘倩 国民经济学 2006020234 最近,一直都在忙兼职班主任的事情,书,确实读少了不少,但是在与小师弟小师妹的 交往中,我又对“经济学”这个词汇有了新的认识。 今年华师经管院的招生是大类招生,我带的班级是经济学类 1 班。经济学类,别说对于 他们,就是对于我这个理论上已经读了 6 年大学的人来说,都觉得十分不解。于是,他们带 着很多疑问,很多困惑,很多迷茫迈入了大学校门,开始了大学的生活……作为兼班师姐, 自然会面对很多来自他们的问题,比如说经济学究竟是什么,要学哪些科目,学经济学以后 有什么用。后面两个问题都还挺好回答的,但第一个问题,一个本源的问题真的把我给问倒 了。于是,新生进入军训后,趁着一些空闲,我端起了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 ,希望能在 这本经济学的里程碑和经济学入门教程中找到答案。 马歇尔是英国近代最著名的经济学家, 新古典学派和剑桥学派的创 始人,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是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经济学界最重要 的人物。他生于英格兰,1865 年毕业于剑桥大学。毕业后她在剑桥任 教九年,然后又到了牛津大学,1885 年,他又回到了母校执教,直到 1905 年退休。这样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他进入大学后开始学习数学、 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而且他最有兴趣的哲学,但他最后还是选定经济学 为专业。做出这个决定的重要原因是马歇尔曾走访英国的贫民区,无法 忘却他所见到的贫穷和饥饿。 有人说,每一本经济学巨著,之所以流行或具有里程碑意义,其主要原因在于其符合其 特殊的社会背景和经济状态,符合各自历史条件的要求。亚当?斯密在他的经济学巨著《国 富论》中提出了著名的被称为“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强调资本主义自由经济;马歇尔继承 了斯密的“看不见的理论” ,反对国家政府干预经济,他在 1890 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中 阐述了供求论、节欲论、生产费用论,特别是边际效用论,形成了“折衷的理论体系” 。他 在这本书里建立了静态经济学, 所阐述的经济学说被看作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续和发 展。他的这一著作被看作是与斯密《国富论》 、李嘉图《赋税原理》齐名的划时代著作,成 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专著,成为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多年来一直被奉为英国经济学的圣经。 这本经济学著作,在马歇尔在生之年就出版了 8 次之多。 马歇尔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有相当严密的体系, 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个体系, 一个研 究经济学的基本框架。这本书分成了 6 篇。第一篇序论。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财富及人类需 求关系的一门应用科学,认为其目的在于解救贫困和增进福利。第二篇,说明财富、价值、 土地、所得、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准租、生产、消费、劳动等若干基本概念。第三篇, 需求及其满足,论述消费理论。第四篇,生产要素,论述生产理论,在这一部分,讲述了土 地、劳动、资本和组织之间的关系。第五篇,需求、供给与价值的一般关系。第六篇,国民 所得的分配,论述分配理论。 马歇尔是局部均衡分析, 即微观经济学的创始者, 他研究单个市场的行为而不考虑市场 与市场之间的影响。 他运用上升的供给曲线和下降的需求曲线分析收入、 成本的变化对价格 的影响。从而得出了均衡价格理论,这也是马歇尔经济学说的核心。他认为,市场价格决定 于供需双方的力量均衡,二者同时起作用的。而《经济学原理》这本著作正是对均衡价格论 的论证和引申。刘 倩 ( 2 0 0 6 0 2 0 2 3 4 2 ) 国 民 经 济 学 2 0 0 6 级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马歇尔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建立了弹性的概念和计算弹性的公式。 他分析了需求的价格 弹性和供给的价格弹性, 发现在短时期内需求的上升会带动价格产量的小幅度增加, 但更多 的会导致价格的上升。在长时期内,产量较容易扩张或收缩,企业可以进入或退出,这使得 长期的供给曲线显得比较平坦。因此,马歇尔得出结论,在短期里,需求是影响价格的决定 性因素;而在长期里,供给或生产成本是影响价格的决定因素。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寻找着那个本源问题。书中是这么讲的: “经济学是研 究人的行为学问, 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要研究影响人类行为的动机, 即人为什么会进行这样那 样的选择和活动” ,马歇尔得到的结论是人们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最坚定的动机还是获得工 资和货币。但是,生活中,有很多因素是不能拿工资及货币来衡量的,比如说情感因素,经 济学并不能直接衡量,但是经济学却可以用来衡量情感所带爱的苦乐得失。因此,我们可以 说经济学主要研究各种人类活动的动力或阻力。 这是经济学的起点。 也是关于经济学本源问 题的回答。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这本书的英文名是:Principles of Economics,作者:N. Gregory Mankiw。依我看 来,这是一本每个人都应当读一读的好书,若你对经济学知之甚少,则尤其如此。我看的这 个版本是它的第三版中文版,由梁小民翻译,分上下两册。现在最新的英文版已经是第五版 了。我现在只读完了它的上册,即前十七章。我打算先暂停一段时间,看看其他的书,然后 再继续学习它的下册。 我这个人是比较缺乏经济头脑的:不会赚钱、不会投资、也不会花钱。从小,周围 就没有真正懂经济学的人,所以没有受到过这方面的熏陶。因而对我来说,就不是单纯看看 投资一类的书就可以学会赚钱的了, 需要从头开始, 首先培养自己最基础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读完这本书,果然收获不小。很多以前不是太明白的一些现象,现在都有了一些新 的理解:大到国家的经济,比如,中美之间的贸易对谁有利,对谁有弊;英国当年为啥要搞 圈地运动;小到个人经济,比如我的工资是如何被制定的等等。以后我会慢慢把这些想法都 整理记录下来。 这本经济学原理的开篇就提出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其后的章节都是围绕着这十大 原理对各种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的分析论述。 在这里, 我就以重新复习一遍这十个原理的方式 来作为自己的读后感吧。 这十大原理中的头两条不单适用于经济学领域, 而是对我们所做的 任何决定都适用,所以我在这里对这两条做了评论。其它条目领会得还不够深,要过些时候 单独写评论。 1. People face tradeoffs.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这一条作为十大原理之首,是因为每个人即便从未学过经济也会对它有最深刻的体 会。 经济学中所有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由这个权衡取舍引出来的; 而经济学研究的意义也正 是在于帮助人们在权衡取舍中选择最优的方案。 刘 倩 ( 2 0 0 6 0 2 0 2 3 4 3 ) 国 民 经 济 学 2 0 0 6 级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我想大家应该都有过和我同样的体会:欲望很多,能得到满足的却很少。 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这是一个最熟为人知的权衡取舍。而我自己也 是每天面对各种权衡取舍: 早饭吃包子还是油条; 多花点时间工作还是多花点时间锻炼身体; 平时多学计算机还多学习经济;是买房还是投资;是愁眉苦脸地计划将来的每一步路,还是 干脆啥也不想又傻又开心的过日子。 2. 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 他所放弃的东西。 假设我现在开始考虑是应该出去做搬运工还是去上大学,去当搬运工可以每月有 1000 元的收入,而上大学没有收入还要交学费。这样看来,还是当搬运工比较合算,但这 是在没有计算成本之前。 做搬运工是有成本的, 它的成本就是因为没有去上大学而失去的一 切,其中之一就是毕业后的工资收入。假设你这辈子工作 30 年然后退休,则做搬运工的成 本是大学毕业后一辈子的收入,至少 3 百万元;而做搬运工的收益顶多只有它的 1/3,收益 减掉成本其实是亏损了 2 百万元的。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有机会上大学就千万别 去做小工。 上大学也是有成本的,它的成本不单是学费,还包括因为上学而失去的工作机会。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 出去工作能赚到的钱数大不不同, 因而人与人之间上大学的成本也有着 天壤之别。比如说我,假如不上大学,也许就只能当搬运工,这个成本是非常低的,那当然 是上大学比较合算。但比尔盖茨没有上完大学,就去开了一家软件公司并且占领 PC 机操作 系统市场,收益相当于大约 1000 亿美元。这个成本实在是太大了,对于他来说显然读完大 学是不合算的了。 基于同样的原因, 没有选择上大学的还有 Apple 的总裁, Oracle 的总裁, 众多的体育明星等等。 在金钱方面,人与人之间是非常不平等的,贫富之间差距巨大。但有些东西人与人 之间基本平等,比如生命,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比如时间,大多数现代人都拥有 60~80 年。 在时间与金钱之间做权衡取舍又是一个最常见的问题。时间这东西在不同的情形 下,所对应的金钱是大不相同的。对于穷人来说,时间并不值钱,对于富人则正好相反;对 于同一个人,时间剩得越少,越剧的它值钱。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做实习生,一个月有 500 块钱就可以乐得屁颠屁颠的; 而当他即将去见上帝的时候, 哪怕花 5 万块钱延长一天的 生命,也觉得值得。 我要去城里的另一边,可以打的,也可与坐公交。也就是说,除了舒适之外,更要 在 50 块钱和多花费在路上的一个小时的时间之间权衡取舍。 对于我来说, 块钱还不是一 50 个可以想都不去想的数字,不过我经常这样说服自己:算了,就花 50 块钱吧。到我快死的 时候,这 50 块钱也许连 1 分钟都买不来;而现在能买来 1 个小时,已经很合算了。 刘 倩 ( 2 0 0 6 0 2 0 2 3 4 4 ) 国 民 经 济 学 2 0 0 6 级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有些权衡取舍非常容易做决定,因为成本比较低。比如是取鱼还是取熊掌。我决不 会在饭桌上为这个问题多费脑筋,无论选什么,成本都不高。有些决定就难做了,比如当生 和义不可得兼,取生还是取义?无论取什么,其成本都大的不可估量。 3. 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the margin.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 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5. 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 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 6. Markets are usually a good way to organize economic activity. 市场通常是组织 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 Governments can sometimes improve market outcomes.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 场结果。 8. A Country's standard of living depends on its ability to produce goods and services.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9. Prices rise when the government prints too much money. 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 币时,物价上升。 10. Society faces a short-run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社会 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刘 倩 ( 2 0 0 6 0 2 0 2 3 4 5 ) 国 民 经 济 学 2 0 0 6 级

经济学原理读书心得感悟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我们心中时常会积累了不少感悟和见解,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把这些感悟,想法都记录下来。那么,感悟的文章一般都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经济学原理读书心得感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济学原理读书心得感悟1

  经济学一直是我感兴趣的学科,大体是因为经济学可以让我清楚地看到一些社会现象的本质。经典的经济学入门教材很多,如斯密的《国富论》,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等,但我想向大家推荐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一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曾创造了两次吉尼斯世界记录:一是书还未完稿时,出版商就出价140万美元买下版权,从而创下经济学著作卖价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二是书一出版便很快风行美国,出版仅3个月就被300多所大学采用作为教材,其英文版发行量在1998年出版当年就高达20万册,成为世界上首版最成功的经济学教材,其畅销速度与畅销数量又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本书特点鲜明,简明、有趣味、思路清晰且逻辑严谨,是一本绝对值得去细细品读的书!我是在20xx年夏天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读后有种醍醐灌顶的新鲜感。

  通常认为,经济学是一门艰深的学科,常常需要运用大量深奥的数学知识,令人望而却步,但在读完本书后,却有了另一番感受。这主要因为曼昆从容易理解的经济学的十大基本原理入手,循序渐进,旁征博引,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向读者展示经济学的无穷魅力。限于本人的专业知识与文字驾驭能力,就书中前三条基本原理浅显地谈谈我的一些读后体会。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书中告诉我们,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我们面临权衡取舍,这才会在生活中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选择。相信大多数人对于其中的道理并不陌生,但能够时时做出正确取舍的人不多。孟子在《告子上》中感叹,“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这充分说明了取舍的痛苦,如何取舍,就得按照理性人的思维模式了。曼昆在提到这个原理时写到:“也许一个人一生中没有一种取舍比工作和闲暇之间的权衡取舍更明显和更重要。”我完全赞同这句话。尤其对于个人来说,时间是最大的稀缺性资源。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要是把时间都用在怨天尤人上,你就放弃了学会改变境遇的奋斗和追求。

  其实,我们自己也在被取舍中生活着。无论我们在找工作时,还是与他人合作时,甚至找女朋友时,如果想脱颖而出,就必须拥有稀缺性资源,如高学位、良好的口碑、漂亮的相貌……只有这样才可以发送有效的信号,才可以让他人权衡取舍时更多的考虑我们。当然,其信号的成本是昂贵的。

  个人行为的取舍或许是简单的,当个人组成社会时,将会面临更多、更难的权衡取舍。对于社会,效率与公平永远是“鱼与熊掌”的关系。效率决定整个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则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当政府想要把经济蛋糕切得更均匀时,就减少了人们做大蛋糕的热情,从而这块蛋糕本身也就变小了。这就要求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取舍。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读研,对于一个没接触过经济学的人来说,他认为的成本是:“学费+住宿费+生活费+考试费用”,时间是一个不会计入成本的因素。曼昆却认为:住宿费和生活费是收益,而非成本。想想就会明白,因为这些开支是必不可少的,其他地方会更贵。这样说来,那不如接着读博好了,反正是在收益嘛。

  实际的成本却正是我们所忽略了“机会成本”。如果六年的时间用来工作,我们能赚多少?你想过吗?最重要的是六年宝贵的工作经验,提前建立起来的幸福家庭生活,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读书的成本。当然,对于更多继续读书深造的人以后所创造的收益会大于所有付出的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之和。最重要的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最高层:“自我实现”。

  引用这样一个例子是为了更好说明“机会成本”。经常用这种想法你会合理安排每一天的生活。曼昆谈到,工作是闲暇的机会成本,正是因为如此,经济条件不充裕的人很愿意选择加班,甚至有人会选择干副业。同样曼昆也认为闲暇是工作的机会成本,这也就是为什么旅游业得以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吧。

  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刚读书时好好学习是为了争当“三好学生”,读到中学挑灯夜战是为了“中考”“高考”,在大学博览众书是为了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到了工作岗位上还得为了职称拼死拼活……也许人的一生都在不停地奋斗,从一个顶点向另一个顶点攀登,不知疲惫。而这一切完全是符合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原理: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这常常可以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作为一个职业人,能够尽可能考虑你的同事、下属和领导的利益,工作才能更加和谐。

  往大的方面说,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需要准确把握民众的利益所在。曼昆在书中举了一个关于租金控制的有趣案例,就是政府对房屋实行最高限价,长期中会导致住房的很多缺口,因为此时政府限制了潜在房东的激励,谁也不愿做不赚钱的生意,此时房子的质量环境都会大打折扣,反而未达到政策制定的初衷,这也说明政府的任何一个政策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政策制定是一件很艰难的事。现实生活中我们接触太多由于引进激励机制而提高效率的例子,为什么国有企业改革的呼声不绝于耳,我想应该有一个因素是因为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不高吧。这值得我们深思。

  也许我们的专业与经济无关,但我们的生活本身却离不开经济学的知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让我这个经济学门外汉领略到了经济学的魅力。而在写这篇读后感的过程中,也加深了我对经济学原理的理解,促使我学着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身边的一些社会现象。但现实生活中一些经济现象,远非如书中所说那样的简单易懂,而是复杂多变的。也正是如此,让我觉得自己所学只是皮毛。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经济学原理读书心得感悟2

  曼昆的《微观经济学分册》告诉我们,由于对于市场产品价格的话语权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垄断企业的产品价格要高于其边际收益,产生了超额垄断利润,这种利润是以抑制有效需求,减少社会福利、产生无谓损失为代价的,是一种市场不合意的行为。因此,一个讲公平负责任的政府应对于市场垄断进行必要的干预,维护公众利益,增进民众福祉。针对国内垄断行业目前存在的权责不清、企政不分、管理成本过高、名义亏损个人流油、价格听证走过场等种。种怪象,笔者认为政府至少应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有所作为:

  一、建立明晰的现代权属关系。针对国内的供水、供电、供气、固话、铁路、航空、石化等垄断行业,由于其一次性建成成本巨大,技术门槛和综合协调要求很高,历史上已形成了国家自然垄断。这些行业机构人员冗肿、管理成本居高不下、运行效率低下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一大通病,不从体制权属改革促进市场竞争的根本上入手无法治疗历史顽疾。有效的做法是,将这些行业的固定产权和经营权进行剥离,管线、设备、铁轨、采油井等固定产权归国家独有,经营权全面向社会挂牌出让,扩大民间财富投资途径,允许民营资本进入水电气、电信、石油开采、铁路运营等行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在经营权同产权剥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分工,促进市场调节功能的完善,将经营权中的生产权和销售权进一步剥离,两权均交由社会化资本去公开运作。同时,制定国家紧急状态物权征用法,在遭遇战争、重大天灾等突发状况下保留国家紧急征用和托管公共资源和战略物资的权力,以保护国家重大利益和生存安全。

  自然垄断行业权属关系的剥离,虽可以较大节约管理成本,更大地发挥市场调节机制,但缺点是由于产权归国家所有,企业往往没有科技发展、升级换代的更新动力,而政府也不会主动去升级设备和更新管网设施等。导致的结果是,由于设备老化,系统可靠性和运营效率降低。为解决这一矛盾,按权属关系,应由各级政府编制相关行业的设施设备更新、升级和发展规划,报送国家审批或备案,设备更新和设施建设严格按批准的规划实施,以上规划内容的调整和修编须立法加以规范。同时,按属地化管理原则,由当地政府成立专门机构或单位负责国有固定资产的全天候日常维(养)护管理。

  对于金融、电信(固话除外)等其他非自然垄断行业,进一步扩大政府特许经营范围,允许社会资本兴办私人金融、私人电信业务,逐步破除垄断现象,最终完全实现市场化竞争,对于国有和私有企业在政策上实行同等国民待遇。

  二、建立严格的激励、问责和考评机制。作为一名现代自由经济的鼓吹手,曼昆指出政府运营垄断行业的水平低下和无效率,虽然也强调了政府管制的必要性,但其偏重于依靠市场机制解决的意图明显。由此较易得出“国次民优”的一般结论,笔者认为,其易产生一定的误导性。问题的关键在于,国有垄断效率低下除了缺乏必要的市场竞争机制外,另一关键是没有建立责权明晰的激励、问责和考评机制。

  民营之所以效率较高,重要的原因是其责权明晰,管理者的责任是为董事会创造利润,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管理者的任免和收入,责权模式简单而有效。国营之所以效率低下,是因企业责权不明晰,导致没有严格科学的激励和问责机制。首先是没有一个很好的人才选拔制度,在现有的注重裙带和资历的官僚体系下,管理人才很难脱颖而出;其次是管理者只需向上级领导负责,而不需向国家负责。国内人治的特点,企业经营的好坏并不影响管理者的职务和待遇,而在于是否上层领导满意;三是政企职责不分。管理者在决策中需频繁向上请示,政府干扰企业经营现象严重,往往错失市场良机。

  针对垄断国企责权弊端,可采取以下措施应对:

  (一)建立国企用人失察责任追究制度。科学制定管理者选拔标准,用人面向社会,体现公平、公正和公开,对于用人不当,造成国企损失的,从严追究上级用人主管部门领导的责任。

  (二)制定更加统一的合理科学的量化考评制度。由国务院制定垄断国企的业绩考评纲要,国家各行业部委依纲要和行业特点制定行业考评细则,量化到具体操作,考评业绩同企业管理者任免和待遇直接挂钩,任何垄断企业和地方部门不得随意放宽考评标准。

  (三)实施异地考评制度。由国务院专门机构牵头,跨区域甚至独立第三方进行业绩考评。尽管可能会增加一定的行政成本,但可有效杜绝地方利益共生的不良考评现象;

  (四)规范对企业管理者的日常监管。在赋予企业管理者人、财和物管理权的同时,政府委派精通业务的技术干部负责对于企业管理者行为的日常监督,派驻人员参照公务员实施管理,其收入由财政负担而和企业脱钩,同时,对于企业管理者和监督人员实施个人和家庭财产公示和审计制度。

  针对社会资本进入传统垄断行业的民营企业,政府需要加强合同管理,实施日常行为监管,坚决维护公众利益。

  (一)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由国务院牵头,各行业部门制定企业经营行为准则、合同规范和监督规则,出台细化到数量的考评标准,任何垄断企业和地方部门不得随意放宽标准;

  (二)实施每半年度监评制度,重点对企业是否损害公众利益行为进行监测和评估,监评结果直接与企业特许经营权和奖罚相挂钩,监评结果向社会定期公开;

  (三)对于政府监评人员实施严格的个人和家庭财产公示和审计制度。

  三、构建科学的垄断价格管制体系。

  (一)建立精干、高效、快速、客观的垄断行业价格测算机构。由国务院成立这一机构,直属国务院高层管理,成员由精干的物价、统计、财会、审计等专业人员组成,分设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数据核算三个部门,采集部下设各片区的价格调研队,调研队实施垂直直属,由国库直接拨款运作。分赴各地的调研队第一手现场搜集当地垄断行业的成本数据,这些数据不经地方政府和部门直接汇总至国务院采集部门,交由分析部门进行分析和评估,初步确定各地价格成本,然后初步成本送核算部进行核验,最终确定各地成本,同时,对于信息的详实程度实施严格的责任追究。

  (二)建立将各地成本核算数据信息定期向社会公开披露制度。由国务院专门机构直接确定的成本每月度向社会进行公示,信息实施阳光操作,接受群众和媒体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调查和更正。

  (三)本着公平、高效、规范、透明的原则,立法制定垄断行业的价格确定、浮动和调节政策,在信息公开的基础上完善现有的地方价格听证程序,在法律上保障群众的价格话语权。

  (四)对于金融、电信(非固化)等非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成本核算,在维护公众利益的前提下,允许企业在法定的范围内有一定的微利空间,以进一步吸纳社会资金,促进行业的竞争发展。

  (五)《微观经济学分册》表明,自然垄断行业由于边际成本曲线在平均成本曲线的下行,合意的价格均衡点将导致企业的负利润。因此,为维持自然垄断企业的正常生存,国家可以考虑将非自然垄断行业的超额税收用于自然垄断零利润状态的财政补贴。另一种解决途径是,自然垄断行业的定价水平向非自然垄断行业看齐,保持价格水平的微利状态,微利部分的超额税收用于中低收入困难家庭的财政补贴。(注:经济学中的利润是指考虑机会成本影响的利润,而非财务专业所指的利润)

  综上所述,国内垄断行业的破冰之旅是一场涉及面广、层次较深的系统改革,以上的权属、权责和定价等重要改革内容之间是互相关联,盘根错节,改革的难度颇为艰巨,需要的是管理层的魄力和智慧。尽管如此,笔者认为,只要我们的管理层心中真正放着民众福祉,真正抱有塑造一个民富国强的大国理念,垄断行业的改革进程是虽任重而道不远。问题是,在现有的上层建筑框架内,我们做好准备了吗?

温情的经济学——《好的经济学》读后感

“经济学实在是太重要了,不能仅仅把它留给经济学家。”作者如实说。

印象中经济学是各种曲线、数字,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大上,但阿比吉特·班纳吉的《好的经济学》阐述了一个不一样的经济观:真正好的经济学具有人文色彩,好的经济学能在社会生活中注入理性、温暖、关怀,能够让我们更加科学地用数字看待人。好的经济学,不宣扬政府无能,不增加社会愤怒和对抗情绪,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他们不但关心经济增长和贸易,也关心地球升温问题、扶贫问题,令我耳目一新的观点有以下两个:

1、 经济增长不仅仅是GDP:二战后全球经济经历了飞速发展,而后放缓甚至停滞,有观点认为这是经济增长到了极限。作者提出重新定义GDP(国内生产总值)的观点,应该引入幸福和快乐这样的收益。这样看来,我们的经济增长一直是继续的。

同时作者还提出一个观点:过于痴迷于经济增长,会对社会造成持续的损害 ——一如当年损坏纺织机的路德一族,现在的人工智能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会更大。当权者不能只盯着国内生产总值看,需要更多地考虑人的效能、人的使用、人的尊严感。

曾经看过相关的文章,探讨网购为什么在外国没有中国的飞速发展,除了行业周边的配套,人民的生活习惯等因素,也有当地政府的选择:一家小店可能是几代人代代相传,守着一家店,更让人有尊严;而传统的实体店的存在,能让更多的人走出家门,实现面对面的交流,这些幸福和快乐不是单纯的GDP能实现的。

2、工作不单单是工作:书里讲述了一个欧洲的典故:有个国王看到收成不好,就发钱请民工白天修宫殿,晚上让贵族们拆宫殿,也发工钱。国王用这样的方式给大家发钱(转移支付),虽然没有产生任何的建设价值和意义,但是它维持人们的劳动,维持着人们的尊严,是一种治愈的过程。这种拆了盖、盖了拆的方法帮助国家度过了难关。

不由想起今年全球遭受疫情的大考,我国政府把保就业作为“六保”工作之首,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读完此书,才更能理解这些政策的深意:就业,除了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复苏,还是疗愈的人心、恢复信心的重要措施。

“有工开,有饭食”满足民众这个最朴素的需求,的确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好的经济学的确温暖人心。
本文标题: 媒体经济学读后感(《经济学》读后感10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3307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和豆豆一起读月亮跑到教室里读后感一年级(月亮跑到教室里读后感怎么写)我的双胞胎妹妹萧袤读后感(小学6年级作文他(她)真可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