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歌德谈话录读后感(读《歌德谈话录》得出关于写作的几点启示)

发布时间: 2023-09-16 06:45:2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5

歌德谈话录的主旨,书名:歌德谈话录作者:爱克曼著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5ISBN:978-7-5675-3217-5页...

读歌德谈话录读后感(读《歌德谈话录》得出关于写作的几点启示)

歌德谈话录的主旨

书名:歌德谈话录
作者:爱克曼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5
ISBN:978-7-5675-3217-5
页数:320页
价格:32.00元 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歌德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著有《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等名著。歌德不仅在文学上有巨大影响,在自然科学、近代西方思想史上都有很大的影响,是了解德国及欧洲文学史、思想史的关键人物之一。
本书是歌德的助手爱克曼辑录的关于歌德的言论和活动的集子,包括文艺、美学、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思想及言论,较全面地反映了歌德的思想及活动。全书语言优美,文笔流畅,通俗自然,是我们了解歌德及欧洲近代思想的好书,很值得阅读。
爱克曼,21岁参加反对法军占领的志愿军,后去汉堡学习画艺,渐渐地沉浸在诗艺中,尤其喜欢歌德的短诗。1821年入进哥廷根大学学习法律,但由于资金缺乏最后辍学。1823年歌德在魏玛接见了他,从此爱克曼就留在歌德身边担任歌德的秘书,直接参与了歌德晚年的全部创作。 1823年
初次会见
给爱克曼写介绍信到耶拿
对青年诗人的忠告
论艺术难关在掌握个别具体事物及其特征
关于歌德的游记,论题材对文艺的重要性
论席勒醉心于抽象哲学的理念使他的诗受到损害
《华伦斯坦》上演
1824年
莎士比亚的伟大,《维特》与时代无关
谈自传续编
歌德的宗教观点和政治观点
谈摹仿普尚的近代画
学习应从实践出发,古今宝石雕刻的对比
诗的形式可能影响内容,歌德的政治观点
艺术鉴赏和创作经验
艺术家应认真研究对象,不应贪图报酬临时草草应差
体裁不同的戏剧应在不同的舞台上演,思想深度的重要性
德国爱好哲学思辨的诗人往往艰深晦涩,歌德的四类反对者,歌德和席勒的对比
谈社交、绘画、宗教与诗,歌德的黄昏思想
克洛普斯托克和赫尔德尔
古希腊罗马史,德国文学和法国文学的对比
但丁像,劝爱克曼专心研究英国文学
1825年
谈学习外语
谈母题,反对注诗牵强附会,回忆席勒
歌德对拜伦的评价
魏玛剧院失火,歌德谈他如何培养演员
筹建新剧院,解决经济困难的办法,谈排练和演员分配
挑选演员的标准
学习先于创作,集中精力搞专业
歌德埋怨泽尔特说他不是“人民之友”
歌德为剧院赚钱辩护,谈古希腊悲剧的衰亡
歌德谈他所受的影响,特别提到莫里哀
诗人在特殊中表现一般,英、法对比
近代文学界的弊病,根源在于作家和批评家们缺乏高尚的人格
赞莎士比亚,拜伦的诗是“被扣压的议会发言”
1826年
衰亡时代的艺术重主观,健康的艺术必然是客观的
上演的剧本不同于只供阅读的剧本,备演剧目
绘画才能不是天生的,必须认真学习
1827年
谈雨果和贝朗瑞的诗以及近代德国画家,复古与反古
宫廷应酬和诗创作的矛盾
仔细观察自然是艺术的基础;席勒的弱点:自由理想害了他
谈贝朗瑞的诗
中国传奇和贝朗瑞的诗对比,“世界文学”,曼佐尼过分强调史实
歌德的《颜色学》以及他对其他自然科学的研究
黑格尔门徒亨利克斯的古希腊悲剧论
评黑格尔派对古希腊悲剧的看法,对莫里哀的赞扬,评施莱格尔
谈道德美,戏剧对民族精神的影响,学习伟大作品的作用
吕邦斯的风景画妙肖自然而非摹仿自然,评莱辛和康德
就吕邦斯的风景画泛论美;艺术既服从自然,又超越自然
民族文化对作家的作用,德国作家处境不利,德国和法、英两国的比较
谈贝朗瑞的政治诗
《威廉·退尔》的起源,歌德重申自己作诗不从观念出发
拜伦的《唐璜》,歌德的《海伦后》,知解力和想象的区别
歌德接到瓦尔特·司各特的信
访耶拿,谈弗斯和席勒,谈梦和预感,歌德少年时代一段恋爱故事
歌德和黑格尔谈辩证法
1828年
论天才和创造力的关系,天才多半表现于青年时代
近代文化病根在城市,年轻一代受摧残,理论和实践脱节
翻译语言,古典的和浪漫的
艺术家凭伟大人格去胜过自然
德国应统一,但文化中心要多元化,不应限于国都
歌德与席勒合作的情况,歌德的文化教养来源
1829年
常识比哲学可靠,奥斯塔特的画,阅读的剧本与上演的剧本
歌德的建筑学知识,艺术忌软弱
自然永远正确,错误都是人犯的;知解力和理性的区别
哲学派别和发展时期,德国哲学还要做的两件大事
建筑是僵化的音乐,歌德和席勒的互助和分歧
战士才有能力掌握最高政权,“古典的”与“浪漫的”之区别,评贝朗瑞入狱
爱尔兰解放运动,天主教僧侣的阴谋诡计
日耳曼民族个人自由思想的利弊
拿破仑摆布世界像弹钢琴,他对《少年维特》的重视
劳冉的画达到外在世界与内心世界的统一,歌德学画的经验
错误的志向对艺术有弊也有利
灵魂不朽的意义,英国人在贩卖黑奴问题上言行不一致
《浮士德》下卷第二幕第一景
1830年
《浮士德》上卷的法译本,回忆伏尔泰的影响
自然科学家须有想象力
歌德的手稿、书法和素描
谈弥尔顿的《参孙》
回忆童年的莫扎特
歌德讥诮边沁老年时还变成过激派,说他自己属改良派
谈创作经验;文学革命的利弊;就贝朗瑞谈政治诗,并为自己在普法战争中不写政治诗辩护
再次反对边沁过激,主张改良;对英国主教骂《维特》不道德的反击;现实生活比书本的教育影响更大
“古典的”和“浪漫的”:这个区别的起源和意义
歌德对法国七月革命很冷淡,而更关心一次科学辩论:科学上分析法与综合法的对立
歌德同圣西门相反,主张社会集体幸福应该以个人幸福为前提
1831年
评《红与黑》
《浮士德》下卷写作过程;文艺须显出伟大人格和魄力,近代文艺通病在纤弱
天才的体质基础,天才最早出现于音乐
作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看事物的角度不同,须如实反映;《浮士德》下卷的进度和程序以及与上卷的基本区别
歌德主张在自然科学领域里排除目的论
Daemon的意义
再谈“精灵”
法国青年政治运动,法国文学发展与伏尔泰的影响
剧本在顶点前须有介绍情节的预备阶段
歌德反对文艺为党派服务,赞扬贝朗瑞的“独立”品格
歌德立遗嘱,指定爱克曼编辑遗著
歌德对席勒的《华伦斯坦》的协助
《浮士德》下卷脱稿,歌德说明借助宗教观念的理由
论传统的语言不足以表达新生事物和新的思想认识
反对雨果在小说中写丑恶和恐怖
评雨果的多产和粗制滥造
1832年
歌德以米拉波和他自己为例,说明伟大人物的卓越成就都不是靠天才而是靠群众
歌德对《圣经》和基督教会的批判
歌德谈近代以政治代替了古希腊人的命运观,他竭力反对诗人过问政治
附录
一、爱克曼的自我介绍
二、第一、二两部的作者原序
三、第三部的作者原序
译后记:关于本书的性质
歌德时代的德国文化背景
歌德《谈话录》中一些基本的主题思想
关于选、译、注

《歌德谈话录》名著有着怎样的概要?

《歌德谈话录》共分三部分,第一和第二部分于一八三六年出版,第三部分于一八四八年出版。十九世纪的三、四十年代是德国历史上的革命年代,由于歌德对革命采取怀疑和疏远的态度,他就成了民主激进派攻击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爱克曼这本记述歌德谈话的书就理所当然地受到评论界和广大读者的冷遇。一八四八年革命失败以后,德国的政治形势起了变化,歌德越来越受公众重视。特别是一八七一年德国统一以后,歌德更成为“奥林匹斯神”。记载这个“圣人”谈话的书也就成了“圣书。”学术界更是将这本书看做研究歌德的必读书目;有些专家甚至把这本书当做歌德自己的作品。另外,许多学者对书中记述的还必须景和谈话一点也不怀疑会有失真的地方,绝对相信它们的可靠性。

总之,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绝大多数学者都把爱史曼的这本书看做是客地、忠实地记载了歌德的谈话,是一份绝对可靠的第一手文献。但是,这样看待爱克曼的这部著作与他本人的愿意是相违背的。他在第一和第二部分的前言中指出:“歌德在不同情况下对不同的人显现出来的形象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就我而言,我也只能谦逊地说这是我的歌德。”《歌德谈话录》是歌德的助手爱克曼辑录的关于歌德的言论和活动的集子,很多人自然地把它当作歌德的传记来阅读;但是我认为,它更加直接和突出地显现出了歌德关于文艺、美学、哲学、自然科学等等方面的思想,所以还可以称得上是“歌德的谈话录”——就如《论语》体现着孔子的博大思想,以“谈话”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方面地体现“作者”(在这里,真正的作者应该是歌德了)思想,不受时空体式的限制,没有逻辑思维的束缚,是作者精神面貌的直接呈现,也是我们来阅读歌德、理解歌德的最贴近的一扇窗户。

求写读后感

暑假作业随便500的读后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1家2雷雨3女神4子夜5边城6老人与海7论语通译8谈美书简9孟子选译10庄子选译11朱自清散文精选12鲁迅散文精选13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14哈姆雷特15歌德谈话录16欧也妮.葛朗台17契可夫短篇小说精选18高中生必备古诗问50篇
谈美书简的读后感
记得刚上高一的时候,老师就推荐我们去看朱光潜的《谈美书简》,那时的我还未摆脱初中生的稚气,翻了几页,觉得不好看,就把书放下了。现在,当我再次拿起这本书时,才发现书中有很多智慧的闪光点。
尽管现在的我还只算“后辈”,但 朱 先生在这本小书中所传授的美学理论,却是字字珠玑,堪称“诤言”。一遍遍的反复阅读让我受益匪浅,不但在理论认识方面有所长进,更重要的还在于它启发了我的思维和思想,让他们向着更深、更广的空间拓展。
在《谈美书简》中, 朱 先生以自己亲身的经验,谈到了许多治学为人的道理。如《代前言:怎样学美学》中,先生有言:“我们干的是科学工作,是一项必须实事求是,玩弄不得一点虚假的艰苦工作,既要有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恒心,也要有排除一切阻碍和干扰的勇气……是敷敷衍衍、蝇营狗苟的混过一生呢?还是下定决心,作一点有益于人类文化的工作呢?立志要研究任何一门科学的人首先都要端正人生态度,认清方向,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一切不老实的人做任何需要实事求是的科学工作都不会走上正路的。”文品表现人品,以上这番话不但回答了青年人学习美学的态度问题,更代表了老人一以贯之的为人之道。
作为一名刚刚接触社会不久,各方面认识及素养都尚浅的大学生,尽快摆脱对日后前途的迷惘和困顿。但长久以来,却仍如汪洋中的一叶孤舟,望不见灯塔,只能随海浪盲目漂流。但人是不能没有方向的,不明确目的的生活过之何如?于是便试图从先贤闪光的思想中探寻泅渡的彼岸。自以为平日阅读量不小的我在与那么多高贵的思想交流之后终于从一本薄仅百余页的小册子中嗅到了最浓郁的芬芳。从此便记住了要“实事求是”,要有“清醒的头脑”“坚定的恒心”“排除一切阻碍和干扰的勇气”,立志“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其实直到现在我仍会时常疑惑:这些看起来如此教条、干涩的话语是如何打动了我的心,让我如此心悦诚服、欣然接受,并且渴望全力实践呢?
我想这是 朱 先生人格与思想的共同魅力使然。也许处看上面所引用的那一段话,你心里可能不会产生什么感触,但如果你专注投入地把这一整本小书读完,你必会为 朱 先生治学为人的态度折服!
小小册子,总共不过七、八万字,由十三封书信结集而成。但它其中的每一行、每一字都渗透着老人躬亲实践了一辈子的认真态度,不由你不为之动容。人曰:“一斑窥豹”、“一叶知秋”,相信只这一小段文字,也足以让你我了解进而钦佩起这位美学老人治学为人的态度吧
注:参考一下吧!

《歌德谈话录》(1):为什么是艾克曼?

《歌德谈话录》,并不算是歌德本人的作品,因为它是在歌德去世之后,由艾克曼编辑出版的。

但是,它以纪实的方式,展现了歌德的思想、智慧、形象和精神面貌,也被看作歌德毕生成就的一部分,甚至被誉为“歌德思想的巨大宝库”,众多学者用它来研究歌德,而读者则把它看作培养文化品位的入门读物。

可以说,歌德能获得巨大的名声,这本书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作为编者的艾克曼更是居功至伟。

艾克曼生于1792年,比歌德小四十多岁。他家境贫寒,直到14岁,才得到好心人的资助,开始识字念书,并且迷上了歌德的作品。艾克曼在大学读的是法律,但是他毕业后却写了一部专著,专门论歌德的诗。1823年,31岁的艾克曼把这部专著和自己的诗作寄给歌德,希望歌德帮他推荐出版,紧接着,他又来到魏玛,当面拜访大师。

这一次拜访,彻底改变了艾克曼的人生轨迹。当时的歌德,已经年过古稀了,正在留意物色一个合适的助手,他看上了艾克曼的人品、学识和文笔,便试着让他编辑整理自己早年的作品,结果十分满意,于是,他就将艾克曼留在了身边,作为私人秘书。就此,艾克曼与歌德几乎形影不离,他每天都将歌德的话语记录下来,直到1832年3月歌德去世,历时将近九年。

根据歌德的遗嘱授权,艾克曼着手整理所有这些谈话,后来分成三卷,分别在1836年和1848年出版。歌德逝世后,他的名声开始下降,其作品在德国越来越少人问津,但是《歌德谈话录》一问世,德国又掀起了一场重新认识歌德、阅读歌德的热潮。艾克曼在书中由衷地写道:“能聆听他的谈话,我深感幸福,我感觉自己的整个灵魂已经奉献给了他。我想,别的一切我无所谓了。”

在《歌德谈话录》的序言中,艾克曼说:“这位非凡的人物及其精神,可以比作一个多棱形的金刚石,每转一个方向就现出一种不同的色彩。”

艾克曼的谦卑态度,是一名崇拜者的自我修养,也表明在与歌德相处的这九年时间里,他的确从偶像那里学到了做人的真谛。艾克曼是在歌德的晚年,进入到他的生活;歌德逝世后,艾克曼又背负着歌德的精神继续前进。可以说,艾克曼是一个幸运的崇拜者,他的偶像是万里挑一的杰出人物。他编撰的《歌德谈话录》,不仅向后世传播了歌德的名声,更将歌德所代表的人文精神传达给了世人,我们从中看到了何谓高贵人格,也懂得了文化、教养对于人生的宝贵价值。歌德的时代早已过去,但是,他的人格魅力、思想和品格,却依然能够泽被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读《歌德谈话录》得出关于写作的几点启示

《歌德谈话录》是歌德的仰慕者艾克曼编写的。书中主要记录了歌德与他谈话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对于我们了解歌德有重要的意义。

歌德身为诗人、作家、思想家以及自然研究者和政务活动家,他谈话所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

而我主要从他在文学方面的谈话,提出几点启示,以不断继续去学习。

我之前也特别想写小说什么的,但是又觉得好难,所以有念想但是迟迟不动笔,因为根本不懂从何而写。

在《歌德谈话录》里,里面讲到歌德对青年诗人的忠告,给我很大的启发。

歌德告诉艾克曼,先别心急写大作品。因为大作品需要完整的构思,而后又需要流畅自如地把它表现出来。这需要花很大的气力,而且如果不能完全把握好每一个细节,整部作品会出现漏洞,你就会挨骂,结果换来的不是奖赏和欢乐,而是不快和心灰意冷。

而如果你每天抓住现实生活,随时趁热打铁似的写下涌起在自己胸中思想情感作题材,会写出一些好东西,即使写不好,却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所以,如果你也有写作的兴趣爱好,不如先写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开始吧,久而久之,会熟能生巧和形成自己的风格,各方面条件成熟之后再考虑写大著作吧。

歌德说,“杰出人物每次写作都要先耐心而深入地钻研题材,绝不匆忙从事,即兴命笔。所以才会诞生出登峰造极的作品。”

“有些作家浮躁轻率,结果落入俗套,自己毁了自己。这样的套路总是赶着完工,不觉得创作本身有何乐趣。而货真价实的作家,却能在创作过程中找到最大的幸福。”

“有些才能差一些的人不满足艺术就是艺术,在创作中总是盯着钱,只希望用自己的作品去换取报酬。可是如果有这样的世俗和功力,根本出不来任何大作品。”

我们要想往写作那条路去走,那么,我们要切记浮躁,不能刚开始写就想着报酬;同时切忌浮躁和草率,先认真思考写些什么,自己能够输出什么有用的东西出来,那以后写出来的东西自然就好了。

歌德说:“所有人的性格中都存在一定的必然性,一定的倾向,和这种那种基本性格特征同时并存的还有一定的次要特征。”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每一个人是有着一定的天赋,那么你要把自己的这种天赋跟你的经验结合起来。

歌德举例子来说明。他说有的的画家善于体察那些被驯顺的吃草动物,他就能画出各种绵羊,各种姿势,各种情状,而那些羊的皮毛之肮脏、蓬乱,一切都真实到极点,简直像真羊。而如果让他画那些猫狗,这些就超出了他的范围,画不好。而那些在他擅长的范围,他却能够永不疲倦地画了又画。所以容易出类拔萃。

同样的道理,写作和画画也是一样的。如果你擅长写小说,你就在这一个领域不断地写下去;如果你擅长写诗,有着丰富的心灵与情感,那就需要把自己的天赋用在写诗上,往一个方面不断地深化下去。

写作还要乐于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这样对于你认识不同类型的人总是有帮助的,可以为你日后积累更多的素材。

未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所以有些不擅长的事情你可以用钱去换取服务,你只需要在你擅长的领域里面不断地深究下去。

写作也是一样,如果你在生活中被一些事情所牵绊,那么你必然会分心,会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我们要做的是积累一笔用之不竭的资本,如在生活中多看经典书,多积累知识,用在写作上,这样才能集中精力干正经事,丢开一切对你不合适也不会有结果的事务。即要专注。

歌德说,“大家称赞他是一个特别幸运的人,而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取得的成就只有辛劳和工作。”

他一生中真正安逸的日子不多。常常感到生活就像一块要往下滚的大石头,你得没完没了地重新往山上推它。所以这种压力也使他能够不断地前进。

写作也是一件寂寞的事情,常常需要你在案桌旁写作。如果要想写出一部有影响力的作品出来,就更需要辛劳和工作,而要辛劳,要避免自己处于过于安逸的环境,从而失去进取心。

总之,要想在写作这条路有所建树,从歌德谈话录可以有几点启示:

01    先有兴趣,先从身边的事物写起;

02    切忌功利和草率

03    找到自己擅长的写作方面

04    热情参与社交,锻炼性格,积累更多可写的素材

05    不能心有旁骛,要专注

06     不要轻易安逸,保持辛劳工作
本文标题: 读歌德谈话录读后感(读《歌德谈话录》得出关于写作的几点启示)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3198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伊索寓言读后感600字(《伊索寓言》读后感)恐龙的宝藏的读后感(《恐龙的宝藏》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