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与教学设计读后感(读《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设计》有感)

发布时间: 2023-08-31 18:39:1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3

教育类读后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教育类读...

歌唱与教学设计读后感(读《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设计》有感)

教育类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教育类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类读后感1

  或许是年龄问题或心态问题吧!对一些教育类的书籍置若罔闻,根本不屑一顾!总觉得这类文章有唱高调或给人清高之感!从看书是寻找自己的需要这个角度来说,那些生硬的道理与说教,已激不起我的阅读的兴趣。想想到至今,也未读过几本教育名篇佳作,想来真是汗颜。

  寒假中,因单位留了作业,迫使我走马观花似的去阅读了一些教育类书籍。而当我“驻足”的时候,我知道我的心在异常地颤动。心在跳,情在烧就是这种感觉!“教育不光是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去对待生活。”教师不仅仅是传知解惑,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让学生会学而不是学会知识;教知识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知识的发生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关键。教育要为学生的一生负责的。

  这才是教育的本真,这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浑浑噩噩、迷迷糊糊中何谈教育?教育就是让孩子们的前途“光亮”起来。此时我也才真正的明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那句话:“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看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受颇丰。李老师在解释“做最好的自己”时,强调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超越自己就是要和自己比,让自己进步,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就是应该这样啊!

  读了《我的教育理想》,我知道了: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我陶醉在这文字的海洋里。不光是一种享受。更让我觉得经受了一场思想的洗礼。我一次次回味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教育魅力。那亲切的语言和博爱的热情无不启发着我的思维、拓宽着我的视野。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勤于学习,扎扎实实地多读一些书,不断向书本学习,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如果说以前的成长靠的是个人奋斗,那么新的时代与环境,强调的却是团队的力量。尤其是激烈的竞争环境,需要真正的合作。没有合作之心的人,内心是焦躁而绝望的,也不会取得什么真正的成功。你有什么样的情怀,就有什么样的处世方式;你有什么样的期许,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因此,强调个人发展与竞争,一定要依靠环境和伙伴的合作──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同行彼此理解,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以减少由于孤立而导致的个人行为。

  我想我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将这些教育智慧倾注于教育实践中,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提高。

  教育类读后感2

  值此新课改全面推进之际,作为教师的我要怎样才能与新课改同行,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积累,更新,促进自我的发展呢首当其冲的,我认为还是读书。博览群书,应该是我们老师生存的必须之一。

  二十一世纪的来临,预示着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作为一个教育者,怎样使自己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教育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着实值得思考。

  要想让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合作,学会如何交往,那么教育者本身就应该处在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位,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并将这些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学习《教育新理念》,《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两本书,使我能够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更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真是受益匪浅。

  例如,在《教育新理念》第一章"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因为我是从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这是一门比较开放的学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师,在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又应该具有什么能力,充当什么角色呢我想: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和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以及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但一直以来,课堂提问仿佛是教师的专利品,学生只是这些专利品的代言人。

  如何让教师"会问"已成为众多人研究的话题。但从课堂改革出发,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出发,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已成为当前课改的重点之一。

  又如,读了《教育新理念》,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

  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

  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教育类读后感3

  《玫瑰与教育》是窦桂梅老师的教育随笔集。这本书记录了她最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和其他一些书籍相比它没有长篇大论的教育理论、理念论述,而是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以及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

  刚拿到这本书,就对书名感到好奇,读来原来玫瑰是她在"教育在线"的"小学教育论坛"的网名,是桂梅颠倒过来的同音"玫瑰"。她说:"作家冰心只钟情于玫瑰,冰心老人认为玫瑰有刺,那是风骨,玫瑰的芳香艳丽就是冠艳群芳。""现在,我已用玫瑰的含义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样对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爱、互谅;像8朵玫瑰那样怀着感恩之心对待关怀及鼓励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样学会在现实中忍耐与期待;像20朵玫瑰那样,一颗赤诚的心对待自己的人生;像红玫瑰代表的那样,对教学付出热情和真爱;像黄玫瑰代表的那样珍重自己,祝福别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样,感受心灵的真实和独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纯洁一样,一辈子拥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温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蓝玫瑰的善良……爱事业如同热爱我的生命一样。我晓得,要把个人的生命融入教育的使命。"由此可见窦桂梅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之情,我不禁为她的满腔激—情而动容。

  为了自己能像"冰心玫瑰"那样绚丽和高贵,她一路拼搏,一路汗水。一个吉林师范的中师生,先从吉林一实验小学,再到北京,而且当上了北京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其间受到过国家政治局常委的接见,参加过国家教育报告团,出版了不少教育专著,这些成就肯定包含着她的心血和汗水,也是对她的付出的汇报。从她对自己的成长和成名的描述,虽有被"逼"之感,但更多的是自己在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后,所做的许多工作是很令人佩服的。

  读到"要追求文章朗朗上口,要能够在大庭广众中大声朗读,能让读者不仅听见声音,而且还能看见作者的笑貌——"我似乎真的看见了窦桂梅的爽朗而热情的笑貌!她说:"无论如何也要"挤"时间也阅读,并用笔促进自己的思考——这是促使自己成长的科学途径。""写作,记录着我教育生命一次次开花的轨迹。"诗意的语言,真切而热情,文如其人。

  教育类读后感4

  在目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道德愿望与行为、道德投入与产出相差甚远的情况下,怎样的道德教育才能让道德律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呢?读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书,令我们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用的标题虽然是教化的困惑,体现了作者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审慎,但实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们解了惑。

  在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内容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特别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被故事浸润着的。阅读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掌握知识,获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够拥有的情感体验,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的熏陶。

  一个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学爱好者,没有读过多少成人的名著,可是他不会不知道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一代代儿童通过阅读童话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长,而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们的阅读中成了经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恒。

  美德故事也许不如道学家的‘道德推理’来得严密、系统、深刻,但却能够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当、更简明易懂、更亲切可心。优美叙事的伦理是让人去体验、感受、关切于一种真实的.伦理境遇,而不是如规范的伦理让人被动地接受道德律令。置身于多元时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样走出现实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断前行,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而其中的关键,应该是让德育从神坛走向下界,回到人间,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美丽温情的美德故事,应该是这路途中的一把钥匙。因为,任何一个人,或许会反感以讲道理为主的规范德育,但却无法拒绝美德故事对心灵的关照和沐浴。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但是又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互关联。爱心育人不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

  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让我们把对孩子发自肺腑的爱寄托在故事中,让孩子去触摸、感受这个世界的美丽、快乐与芬芳,从而成长得更健康、更茁壮吧!

  教育类读后感5

  在这个假期,我读完了《德国美术教育》一书,感觉获益良多,有不少值得我去反思的东西。本书介绍了在德国文化大背景中,德国的艺术教育非常有自己的特点,既保留了本民族思辩性、有序性的特点,又吸收了宽容性、多元性等优点,形成了具有相当伸缩力的教学模式。德国的艺术教育具有很强的个性,使人深受启发,总结一下,大概有四点主要的特点。

  一、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以启迪孩子的智慧。在德国,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外,还得用2—3年的时间来专修教育理论,通过教学实践才能确定。这样决定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完成具有相当伸缩性的艺术教育成为可能。在小学,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面对刚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孩子,学校对一、二年级实行包班,教师明确所教学科的教学大纲和内容,不设日课表(但应要求教师尽可能地向一个学科内容为一课时过渡),教师所教内容可随机应变,如:课堂内突然出现了美丽的蝴蝶,孩子的注意力自然随蝴蝶而转,这时教师的教学内容随蝴蝶而变,让学生观察蝴蝶飞的动态、形状,介绍有关蝴蝶的种类、习性等常识,然后要用语言来描绘蝴蝶;用彩色笔画蝴蝶。把常识、语文、美术等课结合起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这儿我体会到学科的横向联系,教学的灵活性。

  二、注重艺术创造力的培养,给孩子以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孩子独立地用不同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在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应首先注意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是以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的。在德国艺术教学大纲中从小学到中学始终强调创造力的培养,在教学中着重研究创造的行为过程。与自己的教学相比,我似乎更注重学生的作业效果,在以后的课堂上应该找到更好方法,既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又能有好的作品出现。

  三、和谐的师生关系,淡化教师的权威性,使教师由权威变为顾问,创造平等对话的关系。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启发学生如何感受和发现,使学生认识到事物本身美的潜在性,尊重学生对人和物的不同感受及表现。从小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根据不同对象具有多样选择的可能性。这一点与我们的教学观念不谋而合,淡化教师的权威性,与学生做朋友,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发现美,表现美。

  教育类读后感6

  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有一个积极、乐观、进取、勤奋、坚强、勇敢、好学、豁达、善良、聪明的自我,不是孩子消极悲观自卑,而是外界压抑的结果。多给学生说“我希望、我建议、你觉得、你能行”,尊重孩子是贯彻素质教育的前提。彻底改变评语中“该生”怎么样,写出“你”的特点、对你的建议、对你的期望,要点燃学生心中的信心。不能再出现学生高高兴兴进学校,而一部分学生“双差”而出。

  教育要为学生的一生负责,决不能仅仅为了考试,我们在培养一个人,一个将来在社会立足的人,一个要有创造性能力的人。这是教师神圣的责任。家庭教育很重要,但问题是家长缺少教育观念!家长会一定要给家长讲清楚:

  1、尽量多表扬孩子,轻易不要批评他们,因为他们已经长大。

  2、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和进步,不要因为考试失误而责备学生。

  3、多了解孩子的心理、交往和想法,一定要尊重孩子,家庭成员之间要民主,要谈心,要沟通,但决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

  4、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教师,不能在别人面前说孩子的缺点,坚决不能给孩子下结论。

  5、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学会待人接物、学会关心、学会尊重别人、学会负责。

  6、一定要给孩子做表率,经常与学校沟通。

  青年教师应努力实现三个突破:首先突破课堂关,要熟悉教材,善于组织课堂,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其次突破知识关,要大量做题,研究高考,明确每节课该讲什么,重点是什么,能围绕中心讲课,提高教学技巧,做一名优秀的“演员”;第三突破教学关,讲解深入浅出,方法灵活多样,“教”“学”并重,有思路、有深度、有高度,做一名优秀的“导演”。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学的学生——新教学观!

  教育要为学生的一生负责,决不能仅仅为了考试,我们在培养一个人,一个将来在社会立足的人,一个要有创造性能力的人。这是教师神圣的责任。

  把微笑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传递给每位学生,把和谐的微笑送给每一位学生。

  教育类读后感7

  《帕夫雷中学》有这样一段话:“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许多方面都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教师的读书习惯和阅读风气会影响学生,影响学风和校风”。“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有何种地位。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的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书籍,特别是经过时间沉淀和筛选而被后人认可、接受的那些名著,是影响学生精神发展的最优秀、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媒介。书籍是通往心灵的小路。阅读能在学生面前展现我们自身的心灵世界。没有这样的阅读,人就会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因此无论什么都不能取代书籍的作用。好书是自我教育的老师。苏霍姆林提出:“我坚定的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并且表现为他能用最高的尺度——那些英勇的、终于崇高思想的人们的生活来衡量自己。

  课堂以外有万水千山,阅读之中有万紫千红。快打开阅读这扇人文教育的窗口吧!优秀书籍是学生与古今中外优秀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们进行对话的桥梁。只有通过这座桥梁,我们的学生才能走出原先较为狭窄的精神洞穴,放眼世界文明的无尘云影,领略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采,从文本言语中去倾听伟大的心灵的搏动,感受言语世界的奥秘,同时打好语文和人文精神的底子!“少一点烟酒味,多一点书卷气,与其把时间浪费在麻将桌上或吃吃喝喝之上,不如用来读书吧!”热爱读书吧!读书能找回我们迷失的方向,能陶冶我们麻木的性情,开启我们智慧的大门。让书香伴随人生同行,让书香在我们心中永远飘荡。

  教育类读后感8

   一、多个教育理论是我们学习和工作的理论指。

  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他的主要教育理论是生活教育理论,这是陶行知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主体和核心,是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反思与批判,更是陶行知对自己一系列教育实践的总结与提。

  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正如他所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细细想来,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时时是教育、处处是教育。作为人民教师来说,在校园生活中、在教学过程中,跟学生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次接触,都是教育。因此,我们要抓住教育的真谛,不能只看到学生的成绩,而要从根本上出发,真正走进学生心里,与学生融为一体,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去努力。那样,我们的教学相长才可谓落到实处。

   二、教学实例给我们切实的实践指。

  在《现代教育理论导读》一书中,除了大量的教育专家的不同教育理论外,还展示出许许多多真实的教学实例、案例。这无疑在教学实践方面,给了我们一些丰富的宝贵经。

  比如有一堂数学课的教学实例在解决概率的计算上,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列表和画出树状图,让学生感受求基本事件个数的一般方法,从而化解由于没有学习排列组合而学习概率这一教学的困惑。整个教学设计的顺利实施,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思考、讨论、点评得到解决,对问题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学生的课堂学习充满了成就感,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课堂效果好。

  从这个实例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教学生什么知识,对于现代新型的素质教育大环境下,最忌讳的就是一板一眼直接讲授知识。而是要找到一个切入点,符合学生年龄、学生接受能力、兴趣导向等方面的关键点。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跟着老师走,也才会在老师的引导下有自己的创新、自己的办法。才能通过最最自然的方式走向自主学习的层次,自主不是完全自主,而是在老师引导下自然过渡而来。

  学习了《现代教育理论导读》这本书,再一次丰富了我们的头脑,增强了我们下一步继续课堂教学改革的信心和力量。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创辉。

《歌唱二小放牛郎》读后感

《歌唱二小放牛郎》读后感范文1

  《歌唱二小放牛郎》这篇课文是我们刚学的,记得还在很小的时候,我每天都要听着爷爷唱着这首歌才能午睡,只是那时还不懂得是什么意思。上课的时候,老师要求我们一定要有感情的朗读,当读到“敌人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上面”的时候大家已经是热泪盈眶,一边是痛恨敌人的无耻行径,一边为二小感到自豪,小小的身躯为父老乡亲迎来了光明,而自己却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后来我查找了资料,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现在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他叫做“血色石”。 这个感人的故事被编成歌曲,半个世纪以来广为传唱,想想当时的二小跟我们也是年龄相当,我们现在是多么的幸福,这份幸福得来不易,是许许多多像二小这样的英雄用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加倍的珍惜呀!

  二小虽然牺牲了,他的精神永在,他是真的英雄,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用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回报社会,回报父母,回报老师,让所有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都开心、快乐!

《歌唱二小放牛郎》读后感范文2

  在我们读过《歌唱二小放牛郎》这篇课文后,震动了我的心灵。王二小为了保护后方机关和几千个老乡的生命和安全,宁肯牺牲自己,也要将敌人消灭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这些现代青少年学习。

  为了大局,牺牲自我。他的感人事迹,最终代代传扬!在今天,也有很多像王二小那样的英雄,他们牺牲自己来挽救别人或大局。

  由此可见现在的幸福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我要努力学习,以实际行动回报这些英雄!

《歌唱二小放牛郎》读后感范文3

  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歌唱二小放牛郎》使我非常感动,受益非浅。里面的主人公王二小他把日本鬼子引到了八路军团团包围的地区,后来日本鬼子发觉王二小在骗他们,就把王二小给枪毙了。然后,八路军一拥而上,把日本鬼子消灭了。王二小这个小英雄也这样牺牲了。

  在生活中像王二小这样的英雄已经不多了,王二小不怕牺牲时的痛苦,而我就算跌了一跤,留了点儿血就让爸爸妈妈扶着回家。以后我一定要向王二小学习变得坚强,不怕疼痛。王二小他非常勇敢,不怕牺牲,不退缩。而我买了个吃的.东西,买来才发现是过期食品,可我却没有勇气去退货。做题目时遇到不会的题,就想着回去问别人。从今以后我会变得勇敢,遇到困难绝不退缩,勇于解决困难。

  王小二这种牺牲自我,不让更多人受害,舍已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全人类去学习,王二小和我们是同龄人,他敢于牺牲自己,保护人民群众,我们为什么不行呢?我们要好好读书,将来要为社会、为人民奉献出自己的力量,让祖国变得更加繁荣富强。

《歌唱二小放牛郎》读后感范文4

  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一个十三岁的放牛小孩,把迷路的敌人骗到红军的埋伏圈里,成功的红军把敌人一举歼灭。而王二小自已却被敌人杀害了。

  学了这一课,我非常感动。王二小年仅十三岁,就为人民做了这么大的事,而我已九岁了,还不太懂事,我在快乐中长大,没有遇到太多的困难和挫折。我深深感受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都是战争时期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建设我们美好的祖国。

《教育魅力》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教育魅力》读后感范文(通用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魅力》读后感1

  《教育魅力》一书是教育界名声赫赫的于漪老师一生的经验总结,也是年轻教师成长的钥匙。

  于漪老师在书中说:“我爱学生,爱生活,爱未来,爱蕴含着灿烂中华文明的语文。教课不是当旁观的评论员,只有用生命编织的、从心底里流出来的歌,才动听,才感人,才会如清澈明净的泉水叮叮咚咚流入学生的心田。”书中于漪老师和一系列教育大师散发出的迷人的教育魅力的动人故事以及一大批活跃在教育一线的普通教师关爱学生、投入教育的感人事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切地体味到教育是爱的感化,是真心换真心的过程,它是由爱衍生的。教师的教育过程是一种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过程。

  书中给我冲击力最大的是该书对教师教育魅力的现状调查。在上海学生心目中,人格魅力是教师教育魅力的首要条件,远远超过师爱、学识魅力和形象魅力。何谓人格魅力,用叶澜教授的话来说,就是真诚。“真诚是人格魅力的基础”。即使面对天真烂漫的小学生,也应该真诚对待。对待学生,不敷衍,坦坦荡荡,想尽一切办法去发展他们,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满腔真诚。于漪老师对教育的经久不息,长久不衰的热烈的情感,正是她的人格魅力所在。

  读罢此书,做为一名教师,我更要坚守住那份教育理想,永葆对教育的那份热情,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响学生。

  《教育魅力》读后感2

  “教育魅力”一词,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1年)》中,第一次在国家文件层面提出的。与国家教育规划不谋而合的,还有首批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老师。于漪老师的《教育魅力》,就像一面透亮的镜子,照出了我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诸多瑕疵,鞭笞我为做一名更有“教育魅力”的教师而修炼自己。

  一、做善于反思的教师

  读《教育魅力》一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做一名有“教育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持续发展的人。教师应对这个世界永远有一种好奇,保持着发现的眼光,每逢遇到一个新的领域,不是畏缩后退,而是积极地进入,去了解更多,包括对周围世界也要经常去发现。这是一个不断追求自己生命的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帮助别人完善的同时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要追求持续发展,善于思考必定受益无穷,教师应该每天进行自我反思,直面教育的现场,做到:爱心和责任心在撒播中闪光,无私的品格在奉献中发扬,恪尽职守的精神在坚守中凝聚,精益求精的品质在钻研中提升。

  二、做有亲和力的教师

  做一个有亲和力的教师,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去,才能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在教育中,亲和的语言就如春风化雨,细细密密润禾苗,如清泉小溪涓涓入心田。课堂上和学生进行知识和思想的交流,语言要自然亲切,热情明快,对学生的提问、辅导解答要不厌其烦;课后更要融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进行无拘无束的交谈。人无完人,学生在学习上难免有失误,或做了错事,这时教师也要能够循循善诱给予正确指导。学生生活中有苦恼或痛苦,要给予关爱,即使是一句温暖的话语,也会让学生心中燃起暖暖的爱意。

  三、做有个性化的教师

  “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不同的教师在课堂上会演绎出不同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尽管有规定的教材和相应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却没有固定的台词,课堂教学给予了教师充分的空间,可以自由驰,自由探索。教师应根据自身的特色寻找适合的教育教学方法,有的教师学识渊博,课堂上旁征博引,征服了无数的学生;有的教师性格温柔,对学生有耐心有爱心,调皮的学生被收得服服帖帖;有的教师兴趣爱好广泛,能和学生打成一片,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这些都是有自己特色教育风格。在教学中,更应该设计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寻求与众不同的个性化教学艺术、塑造别具一格的个性化教学风格、展现略高一筹的个性化教学品位。

  四、做有魅力的教师

  学校是孩子生活的重要场所,学校里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教师自身的魅力与其教育教学的成败是成正比的,只有教师自身有了教育的魅力,学生才会更加盼望与之交往学习,教育效果也才会更加有效。我觉得教师首先要有对学生的尊重、友善的态度和自身的幽默感等人格魅力,其次要具备视同仁、爱岗敬业的师德魅力,还得有渊博的学科知识、娴熟的教学技法和对学生认知的了解这样的学识魅力。做教师要对学生的一生负责,要传递、并且始终传递给学生“正能量”,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读罢此书,我更加坚信自己要做有“教育魅力”的教师,让教育成为一种力量,引导学生前进和向上!

  《教育魅力》读后感3

  在这个特殊的假期里,我静下心拜读了叶澜和张汝伦写给老师们的通识教育丛书《教育魅力》在这里我找到了青年教师成长的钥匙。

  一、教师的使命,应从责任中担当。

  幼儿教师从事的就是为一个民族“护根”的事业,要有使命意识,不仅要看到当下,更应看到未来。

  有人说幼儿教师是个清苦的行业,但我们却在清苦中保持冷静,坚守一种超越感,因为我们每天都能体会到这份职业的喜悦和快乐。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想只有我们勇于将责任抗在肩上,勇于担当,才能让孩子们以我们为榜样,学会了自己在社会中应该干什么,该怎么做人。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点亮和启迪孩子的心灵。我们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也就是为孩子们将来的行为负责。抱着一颗责任心去工作,我们就能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好、更出色。

  二、教师的魅力,应从创造中寻找。

  新时代的幼儿教师不仅是孩子们的贴身保姆、知心大姐姐、游戏大玩伴、行为养成的引导者,更是一位和孩子们整天在幼儿园的每处角落、每个场景、每件细微的小事,大胆创造快乐的创造者。因为只有一个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合理融入了自己的创造性和个性,才能使自己及受教育者在完成教育过程的同时享受教育的美好。

  我认为幼教事业和教师的魅力一定要与创造联系起来。和孩子们在一起,老师们也变得越来越像“大孩子”,他们力求自己变成一个女超人,无所不能;他们力求自己变成一个魔术师,百变戏法;他们力求自己变成一位艺术家,德艺双馨;通过不懈的勤奋和努力,将自己出神入化的扮演成多种角色,用一种创造的智慧去鼓励自己,即使在这个特殊的假期,也能宅在家里创造十八般武艺,开起直播,通过线上游戏,指导家长激发孩子心中的创造潜力,活生生将一份平凡的工作做得风生水起。

  三、教师的发展,应从自我中定位。

  每个人都有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作为教学管理者,若能敏锐地理解一线老师们表达的思想并按照他们本来面目接纳他们,会发现他们往往会朝着积极的、建设性的、自我实现的、成熟成长的方向发展。个人要发展,首先要成为一个真实的人,突破防御层,回到真我层,允许波动,允许节奏不同,允许差异,最终不忘自我定位,卓越发展。

  幼儿教师青春活力、阳光自信,但如果想要自己成为一个有魅力的幼儿教师,就应该是个真诚、有责任、有目标,愿意发现和创造的人。这样的你,一定会有魅力。

  《教育魅力》读后感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国家的兴衰、国家的发展系于教育。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这便要求教师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扩展自身知识面,真正的用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投身于教育改革,做教育教学的开拓创新者。

  那么,魅力是什么呢?如何提升自身魅力呢?汉语词典解释魅力是自然流露出来的令人喜欢的感觉。极能吸引人的力量。魅力是一种教育状态,不是每个人都有美丽的外表,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魅力。在教育过程中,美丽经不起太多的风吹雨打,只有魅力之花才能永远盛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学工作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所以在很多方面,我们要学会借鉴前人的经验,多读书,读好书,并好读书。读罢,再将自己零碎的小感想写一写,并应用于实际。《教育魅力》中指出:“教育工作要遵循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原则,但不能千篇一律按固定的方式办事,这就需要极大的创造性。”确实如此,教师有了知识,还必须具有创造性,创新开拓视角是超越自我的一种境界。这就要求教师在读书的基础上,做教育教学的开拓创新者,做一个聪明的教师。

  本真是育人,然而当今教育却出现一些乱象,譬如“绿领巾”、体罚、利用考试成绩排位……在种种负能量层出不穷的同时,作为教师更应该坚守阵地,做一个真性情的教师。绝不把素质教育当口号,开拓创新。也许老师的一个拥抱,老师的一次鼓励,一个眼神,就能带给孩子无穷的力量。与孩子厮打吵闹过是一天,温馨和谐也是一天,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我想,聪明的教师一定懂得带给学生力量,让学生会爱,爱学,学做真人!

  最后,我认为有魅力的教师应该极早的着手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英国著名教育学家斯滕豪斯提出“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课程发展”。教育科研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有助于教师提高能力,使教师感受到幸福。更主要的是,教师与学生间接性的关系决定,教师的成长也就是学生的成长。

  《教育魅力》中说:“这些教师身上,已经几乎没有教育魅力可言,难以使学生受到感染,这就必然导致学生学习热情的衰竭、进步变慢。”可见教师的魅力直接影响孩子,因此这个过程是一个由内到外的过程,是一个内在美与外在美统一的过程,是一个将个人幸福与集体幸福密切相连的过程!

  《教育魅力》读后感5

  最近品读了于漪老师所著的《教育魅力——青年教师成长钥匙》这本书,我感到受益匪浅。所谓魅力,就是对人的吸引力。文章有魅力,读者就愿意多读;人有魅力,别人就愿意与之交往。一个教师拥有魅力,学生就喜欢多亲近,聆听其教诲,正如《学记》所云:“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教育魅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轻易达成的,它需要经久的修养和锻炼。教育魅力的形成和提升,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愿不愿意”的问题。儒家说:人人皆可为圣贤;佛家说:明心见性,自行成佛。那就是说,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成为魅力教师,都可以拥有一份独具鲜明个性的教育魅力。

  如何成为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在品读《教育魅力》后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一)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应该是睿智、幽默的。其表现在老师自身应该有丰富的语言和很好的表达能力,富有诗情画意,在学习与生活中能引领学生去感受生活与学习中的美,使学生能快乐、幸福地在你所教的学科里学习、生活、成长。正如书中学生所说“幽默的老师会带来欢乐,使课堂不致单调”。

  (二)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应该是宽容的,他能和孩子们心贴心,善于鼓励赏识学生,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中善于循循善诱,在和学生的交谈的过程中能不断地启发、引导学生,他应富有责任感,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教育魅力》一书中有一段美国学者威帝以学生口所吻阐述的教师的宽容标准:“她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将来也是这样”“我相信她像其他人一样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教师们要以宽容的心对待所有学生,要知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不应该因为他们一方面的缺点而全盘否定他们。

  (三)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应该拥有渊博的学识。博学的老师能让孩子们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不断地全面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提高文化素养。跟着这样的老师学习,学生们会不断地进步。大量的事实证明,现代学生不喜欢那种古板、单调的老师,而是喜欢多才多艺、兴趣广泛的老师。这样的老师会像一块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住,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

  教师的教育魅力在于教育实践,在于与学生朝夕相处、春风化雨的过程中。从教师教育魅力中启发:教师要关心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教师的魅力不仅仅来自丰富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来自人格魅力,正如书中的一句话:先器识而后文艺。孔子说:士先器识,而后文艺。意思是说个做个知识分子,先要有器度有见识, 而后再谈文学与艺术的创作。倘若没有器识,无论技术是何等的精通娴熟,亦不足道,因此要做一个好的知识分子,必先做一个好人。

  在一个教师给予学生的教育中,什么关系着他的生命质量,不是“文艺”,而是“器识”。器识“是人格修养、视野情操、志趣品位等隐性内涵,但却是它们无形中影响着你一生的幸福质量。

  当今社会,大家太热衷于具体知识的学习,热衷于专业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最关键的器识的培养。“文艺”好比是帆,处在显赫醒目的地位,是人生之舟前行的驱动;但“器识”是舵,隐在水下,看不见,却决定了生命的走向。现代人更多的是看到显形的帆,而忽略了隐形的舵,所以人生飘忽,彷徨迷茫,幸福自然无从谈起,哪怕走得再远,事业再辉煌。

  我们做学问、做教师,首先要用“先器识而后文艺”诫勉自己,再通过言传和身教将其传递给学生。

  《教育魅力》读后感6

  草长莺飞四月天,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拘囿于高楼林立的城市宅家生活已有2月有余,行动处处受限,内心却一点点地淡然、平静。“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有这么多零碎的时间可以畅快地读一读平时里无暇阅读的经典书籍,这并不比外出踏春欢乐少,真是,没有比读书更好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

  4月,我们研修共同体开启了“同读一本书”活动,教育大家于漪老师主编的《教育魅力》就这样如约而来。从教8年了,我好像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自己是否具有教育魅力这个问题,当然,对教育魅力的内涵也是懵懵懂懂。不过在看书的过程中,随着自己对教育魅力的了解越来越多,也越发地勾起自己很多教育回忆。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是初入教坛的我对教育魅力的理解。当时的我认为,学识魅力就是教育魅力,一名优秀的老师就是一名学识渊博的人,她的魅力的实现就是育分,老师的价值通过学生的分值得以实现。上班第一年,受校长赏识,前脚刚踏出象牙塔,后脚直接踩进本校唯一一个重点班,“不知天高地厚”的我认为自己专业第一,降服这些高中生还是绰绰有余的,没想到,第一个月的课堂教学就让我如坐针毡。语文课上,我精心备的专业知识没有机会讲,整节课大段的时间都周旋于学生的语文知识之外的问题解答上,学生上问天文,下问地理,凭着着自己多年的文学基本功,堂堂课好在有惊无险,直到有一天有个学生在语文课上问了一个化学题,还高声说“我们化学老师都没解出来,老师,你一研究生再说不出来可就丢人了”,直到这一刻,学生的“挑衅”如一盆冷水把我浇醒,光有学识是无法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的。不记得自己是怎么走出教室的,虽然有一万次想冲进校长办公室辞教,但这懦弱的.想法又被不服输的自己掐灭。怎么才能降服这些故意发难的孩子?在与班主任、我的带教老师交流之后,我实施了我的计划,与这帮熊孩子斗智斗勇。

  第一步:搞清楚他们朝我发难的原因。我私下找了几个爱上课、爱攀谈的学生聊天,从他们口中我得知带了他们三年的语文老师解老师是一位知识渊博、见多识广的老教师,学生们很喜欢上他那趣味多多的语文课,原以为高一还是这位有趣的解老师带,没想到杀出一个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学生们一不舍陪伴自己三年的解老师,二不服我这新手,所以才在语文课上上演各种问答场景来“试水”,原来学生排斥我,不仅因为学识,更出于情感。本书当中提到了这两种魅力-情感魅力。教师的情感魅力是指教师用高尚的情怀去关心、爱护学生。教师的情感魅力表现在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学生的疾苦、宽容、谅解学生的过失、平易近人等;学识魅力。主要包括学识渊博,见多识广,讲授知识得法。学生接受教育,就会被教师的博学所折服,进而对教师产生学识魅力。在了解了原因后,我与学生的相处改变了很多,课堂上,我仍旧留5分钟时间让学生“发难”,只不过规则改成了我解答成功学生必须反答一个课堂问题,师生互问互答,不仅削弱了学生对我的抵抗情绪,调动了他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而且也让学生看到了我的学识,让他们由衷地说了“你的地盘你做主”。课堂下,我经常找那些课堂不主动发言、近来课堂表现起伏较大的同学聊天,有时候还会跟他们分享自己上学期间遇到类似问题时摸索的经验,渐渐地,我发现这帮孩子跟我越发亲近了,甚至有的孩子还跟我开玩笑“狄姐姐,你这小身材里宝藏不少呀”,现在我知道了,这就是书里说的魅力-才干魅力。包括对事物的敏锐观察力、对学生有感召力、有清晰的语言表达力等;品格魅力。包括教师的信仰、追求、德行、人格、作风等因素。

  这帮孩子我只带了他们一年,但这一年的泪水和欢笑却改变了我对优秀教师的认知,尤其是后来的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职业生涯里,我更懂得教师的教育魅力对学生的重要,育分,重要;育人,更必要。教学相长,唯有践行-反思-再践行,才能让我们越来越有魅力。

  《教育魅力》读后感7

  美国自白派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说:魅力有一种能使人开颜、消怒,并且悦人和迷人的神秘品质。它不像水龙头那样随开随关,突然迸发。它像根丝巧妙地编织在性格里,它闪闪发光,光明灿烂,经久不灭。

  教育闪闪发光的魅力,不体现在高楼大厦和现代化设施,而主要体现为人的魅力、教师的魅力。

  于漪老师说:我爱学生,爱生活,爱未来,爱蕴含着灿烂中华文明的语文。教课不是当旁观的评论员,只有用生命编织的、从心底里流出来的歌,才动听,才感人,才会如清澈明净的泉水叮叮咚咚流入学生的心田。

  品读《教育魅力》,使我意识到,教育的魅力首先在于教育是一种生活,是一种蓬勃向上、锲而不舍的精神。一个教师如果认定自己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认定教师这个职业,其出发点与归宿都是学生的成长,能够像于漪老师那样把学生放在自己心中,能够使自己教师职业的价值与乐趣体现在教师也生活在学生心中,那就真能够像她那样魅力无穷,在教育中用生命歌唱。

  除了于漪老师的教育故事之外,书中还讲了一系列教育大师散发出迷人教育魅力的动人故事,古代的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董仲舒、郑玄、颜之推、韩愈、柳宗元、朱熹、王守仁、黄宗羲、王夫之等,近现代的有蔡元培、陶行知、马寅初、钱梦龙等等,以及一大批活跃在教育一线的普通教师关爱学生、投入教育的感人事迹。这么多的教育故事铺排开来,我们似乎真的看到了教育魅力闪闪发光,光明灿烂,经久不灭。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带着对生命的洞察和至爱,带着人格的魅力和灵性,像寻找珍贵的金子一样去发现和唤醒生命的潜能,激发生命的活力。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让教育淋漓尽致地展示人性的魅力,散发出迷人的光辉。

  《教育魅力》读后感8

  人类社会已经走过了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21世纪是一个开放的、多元的、充满矛盾和变化的世纪,是一个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世纪,是一个知识层出不穷的世纪,是一个以和平发展为主题、合作与激烈竞争并存的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面临挑战又存在重大机遇、成为世界强国的世纪。

  民族复兴的基础在于教育,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教育魅力是一种感染力、影响力。古往今来,从孔圣人到蔡元培、陶行知,再到当代难以计数的优秀教师,无不具有独特的教育魅力-----大爱无言,人格高尚,治学严谨,学识渊博,亲切善诱,富于创新,深受学生喜爱、给学生巨大的感染力,让学生印象深刻,受益终身。

  教师这个职业、医生与建筑师、律师、工程师不一样,前两者与人有关,后三种与物质有关。而教师和医生,虽然都与人打交道,但是更多的医生的对象是人的身体与心理的健康,而教师,他关注的是儿童、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及其整个生命的发展。我们常说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是首要。

  按照当今学生的生活规律来看,每周五天都需要上课,而每天他们在学校都要花上近10个小时的时间,占据了一天当中的5/12,去掉每天的睡眠时间等,学校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尽管学生不完全被教师左右,但教师的教育会成为一种力量,可引导人前进和向上。对于上学中的我们来说,学校和老师影响着我们的成长,有好也有坏。这种结果的体现或许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也或者是学生的适应度。

  在中国古代,教师受到敬重,排位在天地君亲之后,也是属于“圣”的行列。在教师被敬重,被仰视的同时,也强调了一点,那就是“为人师表”。现在很多人都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但教师也是创造者,在为着学生的未来生活做创造。教师在学生面前呈现的不仅仅是他的专业知识,还有他的全部人格。当然,没有专业是不行的,但仅仅有专业,肯定也是不够的,重要的是教师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教师从事的是育人的事业,作为教师,首先是要自己像个人一样地活着,他才能对别人产生影响,一种使其成人的影响。自己活得像人,并不是说像圣人,而是说你很真实、很努力、有信仰,你在为这个信仰践行。

  曾经作为一个学生,我对于教师有着很多的想法,希望自己也可以做一个好的老师。而现在看来,作为一个好的老师,我还是需要继续努力的。我相信我可以做到更好。

  《教育魅力》读后感9

  在这个很忙碌的假期中,几乎每一天都挤出了点时间,即便是在旅途中,飞机上、大巴上、火车上,我都会读几页于漪老师主编的《教育魅力》这本书的。之所以从几十本书目中选择了这本书,是因为连着两年在上海培训学习都聆听过于漪老师的教诲,感受过这位教育前辈的思想滋养。每天几分钟的阅读,更让我觉得是在和于漪老师对话,也更让我坚定了自己的教育之路。

  书中有很多话是值得细细品读的:

  教育的魅力不只是要求好教师,而是每个教师都要坚信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要求你去创造。教育的魅力是创造的魅力,是创造生命发展的魅力。

  教师应该是一个持续发展的人,他对这个世界永远有一种好奇,保持着发现的眼光,每逢遇到一个新的领域,他不是畏缩后退,而是积极地进入,去了解更多,包括他周围的世界也要去发现。这样的教师一定会让学生感到很有魅力,因为他经常会跟学生交流自己的研究和发现。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领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造者,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递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教师如果没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怎么能要求我们的学生呢?要使学生有文化,教师首先是文化人,从民族优秀文化和人类进步文化中吮吸养料,不断增强文化自觉。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感染学生,以平等态度对待学生,以高尚情操熏陶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书育人方能如春风化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教师,是一种职业,是一种专业,从事的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唯有创造,才能适应新世纪的新挑战,创出素质教育的新路子;唯有创造,才能真正体现人生的价值,领悟教师的真谛。

  教师的教育魅力中,形象魅力是表面的,初步的;情感魅力能使学生受感化;学识魅力能使学生真正信服;才敢魅力则有利于凝聚学生;品格魅力既影响学生的品质,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品读《教育魅力》,让我认识到,教育魅力是一种使命,是一种担当,更是一种精神。就如同于漪老师说的那样,“生命与使命同行”。作为教师,我应该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让我的教育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引领着我的学生,散发恒久的光辉。因此,在工作之余,更要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让自己真正成为有着人格和学术魅力的教育者,我的生命也将在三尺讲台上一直延伸……

读《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设计》有感

  在这样一本书里,收集了众多优秀的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让我学习了大获收益。

  有个课例是《美丽的春姐姐》,教学目标的设计是这样的:学生通过读童谣、听歌曲、欣赏大自然美丽景色等活动,感受自然界的变化,尽情享受春天带来的喜悦;学生通过对歌曲的学习、理解,体会歌曲所表现的春地意境;学生尝试运用舞蹈、戏剧、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表现春天的美丽,提高其艺术表现能力。我猜想这节课应当是一节唱歌教学课吧,抱着学习的态度继续看下去。

  组织教学的形式很新颖,采用配图律动的方式让学生进入课堂。然后,学生开始听赏歌曲,教师设置了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与讨论。学生的思路一直跟随老师的设计路线,老师又设置情景,用故事导入本课内容。像这样的导入方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也曾经使用过,能让学生仔细的聆听与思考。当然,这堂小学一年级的音乐课,学生们讨论的非常热烈,而且,孩子们表演性很强。接下来的看一看,演一演环节,学生分角色装扮成自己喜欢的各种样子。学唱歌曲时,学生能模仿教师静静地、有感情地欣赏歌曲,然后,逐句熟悉、朗读歌词。老师结合柯尔文手势进行逐句范唱,学生进行歌唱与手势的模仿。

  我觉得,这节课最大的成功就在于老师很会引导学生去模仿学习,本来,孩子的天性就是模仿能力强,发挥了小学低段学生的`优势。在欣赏与制作环节,学生欣赏了动画作品以后,利用手边的材料制作小花、小草,装扮美丽的春姐姐。这样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接下来的童谣创编与表演环节你,教师巧妙地将节奏创编融入儿歌诵读中,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艺术创造能力。歌表演《小雨沙沙》,教师结合文学、歌表演等艺术形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其对春天的关爱。戏剧角色表演:保护美丽的春姐姐,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环节,结合戏剧表演的艺术形式,通过师生分角色的表演,深化人文主题。在艺术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激发其保护春天、保护生活环境的愿望。在歌表演《春姑娘》音乐声中结束,大屏幕上出现干净、美丽的春姐姐图,孩子们拍手欢呼。再次响起《春姑娘》的音乐,师生共同演唱、表演,在优美的旋律、温馨的气氛中互道再见!

  我认为本课活动设计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主要以故事、游戏、律动、剪纸等学生喜欢的形式来设计教学。将多种艺术形式自然地进行融合,而这些艺术形式又都巧妙地为主题“春姐姐”的服务,从而使主题更加突出、更加鲜明。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艺术活动中领略到多种艺术形式的美,同时又结予了学生在艺术领域中通感知识的综合与学习,做到了艺术形式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

《短歌行》优秀教案设计

  一首《短歌行》让我读懂了曹操,人生虽然短暂,但是人的思想和事业可以穿越时空,在时间的原野上奔跑。下面就让我给大家分享一些《短歌行》优秀教案设计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短歌行》优秀教案设计篇一
  一、教学目标

  了解汉魏晋诗歌的基本特征,体会曹操诗歌的风格,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政治性与抒情性相交融的艺术特征;反复诵读,疏通诗意;小组合作,讨论鉴赏。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引导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深入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难点:领会作者运用 典故 和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三、教学过程设计

  1、情境导入

  背景音乐: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导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曹操的《短歌行》。曹操是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他曾经在三足鼎立的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尽管人们对他的评价不尽相同,有“英雄”、“奸雄”和“枭雄”之别,但不争的事实是——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尤其他是一个大气磅礴,慷慨激昂的诗人。大家在初中学过曹操的什么诗?哪些诗句曾经深深地震撼过你?

  学生回顾和交流。

  (说明:学生对已学诗歌的简单回顾可以帮助其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也为接下来的学习和理解作好铺垫。)

  教师点明主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当年他亲率八十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夜宴群雄,横槊赋诗时所吟唱的《短歌行》。

  (说明:激昂的背景音乐加上老师的慷慨陈词,为整个课堂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学生心目中的曹操被唤醒了,他们正在一步一步地走进诗歌,走进曹操的内心。)

  2、比较鉴赏

  请学生观看《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一段剪辑,同时给学生布置两个思考练习。

  【幻灯片展示】:

  (1)剪辑中曹操所吟唱的《短歌行》与课本上的《短歌行》有几处不同?

  (2)剪辑当中的曹操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并反复诵读,以体会把握。

  (说明:将曹操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横槊赋诗的场景与课本中的诗歌原作进行对比是本课的一大特色,本课力图通过这样的设计开拓学生的思维,虽然是两种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之间的对比,但是这样的安排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比较中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附)诗歌原句与电视剧歌曲唱词的不同之处(如下):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皎皎如月,何时可辍?

  何枝可依?——无枝可依。

  海不厌深。——水不厌深。

  3、合作探究

  在学生充分阅读了诗歌之后,师生共同就影视作品中的诗句和原诗做比较,讨论并明确两者之间的差异,最后问题集中于:如何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它反映了曹操当时的怎样的心境?

  教师引导问题预设:①首先从文本的不同文字入手,理解其字面的不同意义。

  ②接着讨论不同文字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

  ③最后明确两个文本所表现出来的曹操的不同心境。

  (说明: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交流的情况适时引导。如:“掇”和“辍”分别是什么意思?“掇”和“辍”分别造成了什么表达效果,从中我们又可以体会什么不同的心境呢?分别讨论完两个文本的三组不同之处后再对曹操的心境进行全面的 总结 概括。教师应引导学生要结合文本用准确而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达到既提高学生文本解读能力又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附教师理解参考:可以说电视剧剪辑中呈现的是一个豪情满怀、壮志凌云的曹操,显然,这是剧作者为剧情需要所塑造的;原诗表现得更多的是曹操的隐忧。

  4、深入探讨

  (1)朗读体悟。在学生自主阅读、探讨的基础上朗读体悟诗人在诗歌当中体现的思想情感。

  (说明:在学生的评价过程中适时穿插进朗读,使学生的感悟和理解与文本有效结合,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2)整理归纳。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教师引导问题预设:

  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已经大体感受到了曹操的“忧思”,现在结合原诗进一步明确:①曹操有哪些“忧思”?②曹操是如何解忧的呢?

  学生通过小组的进一步合作和交流,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说明:要求学生结合诗句作细致的分析,不得脱离文本。)

  【幻灯片展示】

  忧     解忧

  人生苦短 只争朝夕

  贤才难得 招纳贤才

  功业未就 天下归心

  (3)深入开拓。

  换角度思考并讨论:从贤才们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体会他们看到这首诗的感受,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诗的内涵和魅力。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着重品味曹操礼待贤才的诗句,体会曹操良苦用心,以达到培养学生结合文本多角度深入理解文本的能力。)

  小结: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鉴赏,学生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明白曹操在诗中不仅表明了自己的求贤之心,也表明了对贤才的礼待,更表现着一种感人的力量。可以说,这首诗本身就是在为求贤做着努力。

  5、总结提升

  (1)探讨诗歌的感情基调

  请学生结合诵读自由发表看法,教师作有效引导,但不限制学生的答案,鼓励个性化的解读。

  阅读参考:慷慨激昂。

  学生在理解感情基调时会联想到初中学过的《龟虽寿》和《观沧海》,可以辅助理解本诗歌的感情基调。

  教师引导:我们在前面就曹操的“忧思”作了充分的解读,是否可以因此认定此诗的感情基调是低沉的?

  提示:从忧的内容、诗的语言格调和营造的意境考察。

  6、个性解读

  学生自由品味鉴赏喜欢的诗句。

  (说明:此环节设计意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丰富对本诗的理解,提高他们对诗歌的品评鉴赏能力。)

  7、作业与拓展

  【幻灯片展示】

  (1)背诵《短歌行》

  (2)以下两题,任选做一题:

  ①阅读鉴赏李白的《将进酒》,品味其与《短歌行》在情感上的异同,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 文章 。

  ②曹操的求贤观对现代生活有什么启示,对你有什么启发?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短歌行》优秀教案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和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中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希望能为学生学习古诗文提供一个一般性的样例(诵读熟悉-解决词句疑难-领悟思想情感-诵读巩固)。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2、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 方法 。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设想:

  1、贯彻两个思想:诵读是基础,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

  2、本诗的思想感情还是较明显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却是个难点;应该通过分析曹操的生平、为人及写作背景来评析,给学生一些相关的补充阅读材料是必要的。

  3、全课教学分为三块:初步体味(熟悉内容),深入体味(讨论分析其思想感情),巩固体味(诵读)。深入体味部分用三个问题来结构(你对诗中哪个 句子 有感触?“忧”、“求贤”各为了什么?曹操何许人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怀天下、壮志凌云的英雄。可以说,曹操的功绩是非常大的。但是为什么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呢?当时的汝南名士许邵shào曾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戏曲舞台上也给曹操画上了代表奸臣的白脸。其实,站在客观历史的角度上来看,曹操确实对历史做出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作家介绍及背景

  (一)作家介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说他是政治家呢,是因为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知人善察,唯才是举;说他是军事家呢,是因为他指挥了官渡之战,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说他是文学家呢,则是因为他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既然我们现在知道他是个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那么今天,我们就从文学家的角度上来看一看他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抱负和情怀。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文学成就颇高,与其子曹丕、曹植成为建安文坛的领袖,开创了一代文风,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被称誉为“建安风骨”,他用乐府古题写时事,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讌倡和,形成一个文学集团。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二)解题

  我们先看下题目,了解些基本知识,这是一首乐府诗,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一般是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因此我们从题目可以知道这首诗的音节较短。行,则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可配乐歌唱。这些,大家作为常识了解即可。

  (三)、相关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五十余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诗《短歌行》。

  三、整体感知 诵读熟悉-解决疑难

  1、朗读感知:所谓诗歌是“三分诗,七分读。”下面我们听下《短歌行》的配乐诗朗诵,体会诗歌的情感基调,听后我请同学来谈谈有什么感觉体会?看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给红色的字标音)

  2、字词点拨:朗读诗歌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用自己的情感去解读诗歌,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现在请同学们扮演一次曹操,来次横槊赋诗。如今你就是那位文才武略,领军出征,欲一统天下的曹操,你该怎么去读?请学生翻译。

  3、明确“忧”和“求贤”的思想情感内涵。

  提问:你以为在本诗中曹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忧)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忧的是什么呢?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

  板书:

  (人生苦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贤才难得)(求贤才为己用,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壮志)从“青青……断绝”

  (功业未就)作者为了什么而“求贤”呢?“山不厌高……天下归心”

  (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

  4、解决“忧”和“求贤”的统一问题:

  既然曹操那么“忧”,又深知“人生苦短”,为什么没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还要那么辛苦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还要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呢,还要去“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呢,还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么“统一大业”呢?岂不很苦吗?因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较安逸的人。(曹操何许人也?)

  要求学生讲讲自己所知道的曹操。(可以是对曹操的评价,也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态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 故事 )

  结论: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板书:英雄之慷慨悲歌)

  5、诗歌的主旨 :

  这首诗感慨光阴易逝,功业难成,抒发了作者求贤若渴,共图大业的急切心情。表现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6、解决疑难(内容、手法、情感)

  ①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不懈追求的理想。“对酒当歌”,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

  在这四句诗中,诗人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的地步。“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而苦苦追求。这个“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远大理想还没有实现时所产生的烦恼,是一种积极的情感。

  ②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 传说 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能突出地表现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多多益善。

  7.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⑴巧用比兴。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贤才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

  “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乌鹊南飞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流露诗人惟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

  “山不厌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多多益善。

  ⑵巧用典故。

  “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郑风·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贴。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表达诗人礼遇贤才的态度

  周公吐哺:作者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之诚恳,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

  (3)借代。唯有杜康:以发明酒的人名来代指酒

  四、思想 教育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啊,人生苦短,韶光易逝。身处乱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业的坚定信念,我们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发愤图强,铸造绚丽辉煌的人生。

  五、课外探究

  (1) 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2)、许绍对曹操的评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3)、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武帝纪》

  以上是一些关于曹操的资料,请你结合《短歌行》诗人的形象来评价历史人物曹操。
  《短歌行》教学 反思
  一首《短歌行》让我读懂了曹操,人生虽然短暂,但是人的思想和事业可以穿越时空,在时间的原野上奔跑。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那激荡于胸中的壮志之忧,但是我怎样才能更好的把这种感受让学生体会到呢?于是我决定让学生通过读真正的去感受,去领会。

  《短歌行》这首诗流露出诗人对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不过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以至于有了贤才难求之忧。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体会作者的情感上,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抓住“诗眼”,再通过读找出诗人的三种忧,并让学生自己试着欣赏三种忧,在学生赏析时,我适当点拨,指导方法,给学生以鼓励。在教学中我注重了读,有,学生的齐读,学生的自读,个别学生的美读,共5次,让每次读都带有目的性。使学生在反复读中理解、赏析诗歌,最终背诵全诗。

  在设计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使课堂教学更有效,让学生试着来赏析。为了使学生的欣赏有的放矢,我引导学生找出诗眼“忧”,并围绕着这几种忧进行赏析。在赏析中给学生以学法上的指导,如:怎样找诗眼这类问题。

  《短歌行》这首诗的理解上有两大难点。一是用了大量的典故。在学生赏析的时候我进行了适当的点拨,使学生知道典故的含义,更准确的把握全诗的情感。二是诗人变化起伏的情感不易把握。在这方面我引导学生分析诗中三种忧的内在关系,这样对诗人情感的脉搏就可以准确的把握,并理解它的变化。

看了《短歌行》优秀教案设计的人还看:

1. 《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

2. 曹操短歌行教学设计

3. 曹操短歌行读后感

4.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设计

5. 曹操《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

6. 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
本文标题: 歌唱与教学设计读后感(读《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设计》有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2967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没有任何借口态度读后感(没有任何借口读后感)快乐王子作者读后感(《快乐王子》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