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怎样培养人》读后感(培养什么样的人 怎样培养人 为谁培养人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08-07 01:39:2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9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3篇,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其中有一条就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

《学校怎样培养人》读后感(培养什么样的人 怎样培养人 为谁培养人心得体会)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3篇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其中有一条就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再看自己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所奉行的不也是爱的惟一原则吗?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就发誓要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那时候,我远离家乡在遥远的学校,在同寝室中,我的人缘很好。因为,我当时做人的准则就是:大家都远离家乡都很不容易,因此,无论是谁,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必须答应他;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难处,我要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人。记得当时,也是冬天,每天晚上,打开水很费劲,因为我的暖水壶是全宿舍仅有的两个之一。于是,许多人,都用我的水,到最后我总是只剩一点点,更多的时候是一点也没有。可是,我每天还是排着长队去打水,但是豪无怨言。

《怎样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读后感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文明的传承,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非常重要的一环。要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归根到底在父母、老师和周围人的言传身教。只要人人从节约一度电、节省一升水做起,加起来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只要我们把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好传统一代代发扬光大,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能获取持久的动力。 为此,我校在假期中开展了:“洗手水,莫倒掉,冲厕所,一样行……”节约四个一活动中记录下的节约体验。为帮助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行为习惯, 引导少年儿童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环保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号召全体队员开展了“节约四个一”活动并举行了以“节约点滴,成就未来”为主题的讲故事比赛。 在比赛中,队员们围绕节约资源、参与节约型社会建设等方面,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节约故事,身边节约资源的好人好事,以及自己在参与节约资源“四个一”方面的体会和感受。 当前社会中,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的增多,大多数学生从小娇生惯养,花钱大手大脚,有时只写错了一个字就把整张纸撕掉。通过开展的“节约四个一”活动,尤其是在假期中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接触社会,发现身边的节约或浪费现象,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米要从小事做起,从每个人做起。 以故事的形式使队员们表达了自己在节约活动中的体会和感想。通过本次活动,同时也鼓励了少年儿童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勤俭节约的行动中来,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形成人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当我们抱怨空气污染、沙尘暴频繁、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时,何不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哪怕是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粮这样的小事,日久就会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们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教育学生真正把勤俭节约看成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一种崇高的精神,一种良好的教养,使整个社会形成一种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节约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使命,因为只有真正明白我们的国情的人才会感受到节约那份沉甸甸的分量;节约是一种境界,只有以节约为美德,以节约为光荣的人才会真正感到节约对人的心灵的真正的滋养。”让我们共同增强资源忧患意识与资源节约意识,建设节约型社会!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一英明决策得到国人的拥护和积极响应。不过,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升油开始。在开展节能活动中,我们应该特别重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就牢固树立节能和环保意识。 节约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良好习惯。然而,有不少学生却认为勤俭节约是丢面子、是小气鬼,把奢侈浪费看成是比派头、讲阔气。这种观念与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稷不适应,必须彻底转变。众所周知,西方发达国家请客吃饭有“吃不了兜着走”的习惯,而在我们这个并不富裕的国家,很多人似乎很慷慨。 在许多家庭里,独生子女是当仁不让的“中心” ,家庭条件好的自不必说,就是条件不太好的,家长宁愿从牙缝里省出钱,也要满足孩子的愿望。如此一来,很多孩子的脑海里根本没有节俭的概念,消费大手大脚,甚至讲排场、比阔气,错误地把浪费当成一种时尚。 抗战时期,冯玉祥将军应邀到陪都重庆一所达官贵人子弟云集的中学发表抗日演讲。可是,当他看到学生食堂扔了许多半个馒头和馒头皮时,忍不住拾起来,掰开剩馒头就吃。他对学生们说:“古人都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你们却把这一条忘了,实在令人痛心哪!”时至今日,我们仍能在一些学校看到这种情形,看到孩子们在长明灯、长流水面前熟视无睹,这不能不说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种缺憾。   日本和韩国都是资源比较缺乏的国家,孩子们从小就从长辈那里接受节约意识的熏陶。日本人发明了一次性筷子,尽管日本的森林覆盖率达到65%,但他们却不砍伐自己的树木生产一次性筷子,而是全靠进口。韩国人研制出以土豆淀粉或江米面为原料的食品牙签。此外,韩国还加强了对使用一次性产品的限制,像一次性桌布、塑料袋、洗漱用品等,都被禁止使用。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书笔记5

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中,分析了伦理学的主要问题,并向正在成长的一代提出了正确理解生活中的和具有社会主义的目的、需要、兴趣和追求的形成途径。他有机地把伦理学范畴,关于善与恶、义务、奉献、尊严、荣誉、良心、自由、责任心、公民的觉悟、爱情、生死、公共行为准则纳入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理念问题的结构之中,揭示了其在解决思想、劳动、智力、道德、美学、体育方面的发展形成和教育问题上的意义。他在书中共写有59条教诲,所阐述的中心问题是:正在成长的一代孩子们在道德关系组成的基础上及其在自我的或者专门组织的道德活动中形成道德意识,也即是如何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的问题。全书突出的是关于培养真正人的思想:即培养人在精神上丰富,思想上充满信念、有崇高道德,善于忠实地热爱人民、热爱祖国。书中把智力上的丰富同热爱劳动,把对世界美的认识同身体上的完美融为一体。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当在同学生的交谈中去揭示社会生活的目的,怎样做才是为共产主义思想和理想而斗争,什么是爱国主义、公民的世界观、掌握知识、创作;探讨诸如爱情、欢乐、忧愁、友谊等等这类有意义的问题。
“生活的意义就在于生活的本身”。这是他在著作的一个明显观点。教师的教艺就是要告诫,引导学生认识、体验这种辩证关系,使个人的生活目的与社会相结合,使同学认识到在为祖国、学校、家长、父母履行义务,在做好事,取得个人幸福、生活的欢乐是与社会联系在一起的。教育的意义所在,就是要能让受教育者发自内心深处去做为他人的好事,并使这种愿望表现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劳动。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是苏霍姆林斯基用独特的艺术政治形成,道德教诲(劝谕、训诫、教规、交谈)的形式写成的。其结构和内容,都是由于他在帕夫雷什中学长期做学生工作的结果而得到了肯定。他有计划地在课堂上或在课外时间进行一些交谈、观察,其内容增添了思考、思维、分析以及生活中的一些例子,使人真实可信。让人觉得每条教诲都是真理(当然,就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来看,也有少数极左、空洞的、不合时宜的东西)。他在写这些教诲中,他在注意教师、教育者、父母的同时,去思考孩子的动机和行为的形成,思考道德意识通过善良和奉献思想的形成途径。这些思考写得惟妙惟肖,有推论、有分析,援引了人民、历史的经验,教师本身的经验和自己同行的教育经验。他的这些论断逻辑,就是要使一个人能从小就培养和发展在道德上具有初步的思想和道德活动能力(这也是我们以前教育工作中做得不够的地方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一直坚持从学生年龄角度来看问题。交谈的目的性、内容和意义都考虑到人的个性和精神需要逐渐形成的过程,即从孩子意识到“自我”,自已在生活中的地位到自我完善、自我教育、自觉的公民觉悟感。所以,爱的教育问题,对家长的尊重和忠实、富有同情心、理解不幸、良心、美感等等在59个教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坚信,以后的孩子的道德发展,完全取决于父母,学校和教师在孩子的学生生活的头几年培养孩子具有同情心的能力到什么程度(这对我们当前的家校共育很有教益)。这种富有同情心的能力,便是善良的基础,从而长大后做好事便成为一种自然的需要。学校和教师作为社会道德财富的主要传播者,能够而且应该在这方面给孩子以无可估量的帮助。他认为,在这条道路上,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正在成长的一代具有良心、忠实和忠诚、谦虚、无私、不向邪恶妥协,有坚定的信念以及摒弃假仁假义、伪善、背叛、冷酷无情、卑鄙行为等一些性格特点和道德习惯(特别是要从观察、发现学生细小行为、心理活动入手,加以诱导、矫正、帮助)。
读了这本书,感悟很多,反思的东西也很多。纵观当今中国社会,由于处在改革转型期,不少人道德下滑,社会诚信不够,贪腐、虚假、庸俗、自私等现象难于遏制。仁义、友善、良心等伦理缺失等等表现,不能不说是教育的缺失。当然这里的“教育”不能只说是学校教育,但是作为一个从事以教书育人为专业的教师来说,的确是应对照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诲来扪心自问:我们是否把培养每个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作为光荣而神圣的职责?是否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是否在用良心、细微心、耐心去观察学生、培育学生、帮助学生?是否象苏霍姆林斯基那样以自己崇高的道德形象,高尚的人格去影响教育学生?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而知困。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中闪耀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是永远激励我们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理论精华。假如,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从现在起认真实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那我们所培养的一代又一代的公民素质都要高尚多了,社会就要文明多了,和谐多了!因此,在这里我要大声疾呼,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应该是—育人教书!

本文标题: 《学校怎样培养人》读后感(培养什么样的人 怎样培养人 为谁培养人心得体会)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2459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你是人间四月天》读后感(你是人间四月天读后感)屋顶的草坪读后感(屋顶的草坪明白了什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