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已婚细节很多人说,细节见人品。但是,很多时候,细节会蒙蔽我们的眼睛。孔子周游列国时,生活流离颠簸,有时还吃不上一顿饭。有一天颜...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已婚细节
但是,很多时候,细节会蒙蔽我们的眼睛。
孔子周游列国时,生活流离颠簸,有时还吃不上一顿饭。
有一天颜回弄来一袋米,孔子让他做好后跟大家一起吃。饭熟后,孔子发现颜回一人偷偷地先吃独食。孔子默不作声。
聚餐时,孔子严肃地教育大家:“求学除了要学习知识外,最重要的要学会尊师重道,在长辈还没吃饭的时候,如果自己先吃了,那是不礼貌的行为。”
颜回解释道:“老师你误会了,刚才我见饭里有些黑色的米饭,可能是柴火灰吹上去了,我不敢浪费粮食,所以把黑色的饭吃了。”
孔子感叹:“亲眼所见的,也不一定是你所想的那样呀。”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这句话只对一半,我们听到的,不一定是对的。我们眼睛看到的,未必就是真实的。
毛主席曾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凡事不要盲从,在下结论之前一定要经过自己的调查和深思。
-02-
很多大龄剩女去相亲时,总是初次见面就会用细节否定对方。
他吃饭吧唧吧唧嘴,缺乏教养;
他约会迟到10分钟,太不尊重人;
他点菜没有问我的意见,太大男子主义;
我们总是以自己的衡量标准,去判断一个人,殊不知,我们也因此失去了与人相知相爱的机会。
橙子和他认识20天就闪婚,朋友问为什么会这么快?
她回答:
因为开电梯时帮我把门,过马路时总是让我走里面,说话时总会注视我的眼睛。通过细节观察,我可以判断他就是那个值得托付的人。
可是结婚不到一年,老公暴露了本性,对她不再温柔细心,甚至还在外面有了女人。
细节总是会蒙蔽我们的眼睛。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真正能考验人品的不是细节,而是时间这东西。
作家杨奇函说了这样一句话:“没有经历考验的‘人品’,不能放心被视为‘人品’。”
前段时间看了这样一个视频。视频的策划人,请来了三位嘉宾。
第一个嘉宾,胳膊脖子都是纹身;
第二个嘉宾,穿一身暴露的低胸超短连衣裙;
第三个嘉宾,穿着三国时期貂蝉的服装,头戴一朵硕大的牡丹花。
三位嘉宾坐在舞台上,对着“20位面具人”做自我介绍。
纹身哥说,自己性格耿直,不会拐弯抹角;
短裙姐说,她经常晚上上班,白天睡觉;
貂蝉姐说,她平时喜欢动漫和cos各种动漫角色。
20位“面具人”凭着第一印象给三位嘉宾写评论。
评论结束后,三位嘉宾转头看大屏幕,难过瞬间涌现在眼神里。
屏幕出现的都是这样一些词汇:
瘾君子,纹身可怕,危险;
交际花,夜场女王,勾引男人;
装可爱,脑残。
即使三位嘉宾已经做了足够的心理准备,还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超乎了想象,真的感觉就像一把刀一样的扎在心上。 ”
而事实上呢?
“纹身哥”其实是位纹身师,喜欢做饭,还是个富有爱心的流浪宠物志愿者。
而这位衣着性感的女士,其实是一名夜间看护,主要负责病人晚上的照看,她喜欢花心思在穿衣打扮上。
至于喜欢cosplay的这个漂亮妹子,是位小学音乐老师,个性简单,喜欢和孩子呆在一起。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你眼中看上去很富贵的女人,也许生活并不如意;
你眼中柔弱胆怯的男人,可能很有担当很有责任;
你眼中高大威猛的汉子,可能是一个闲蛋吃软饭的;
我见过满臂纹身的人在公交车上让座,也见过人民教师进酒吧摇得比谁都风尘。有些穿制服的欺强凌弱,而有些被人看低的妓女,却用赚来的钱资助平民。
穿着靓丽帅气的不一定就是绅士,打扮暴露的不一定就是婊子,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03-
电影《搜索》,高圆圆饰演的叶蓝秋,坐在公交车里,戴着墨镜,神情恍惚地看着窗外,乘务员对着叶蓝秋大喊:“我让你给这个大爷让个座!”
叶蓝秋若有所思,一动不动。
这时那位大爷发了话:“大姐,不就一个座位吗,就当我呀,让给这个姑娘了。”
旁边的吃瓜群众跟着起哄,眼光全都集中在叶蓝秋身上。指责她没有教养、没素质。但是没人知道,叶蓝秋刚刚被检查出得了淋巴癌。
很多人喜欢从自我的角度去评判人。可是,鲜有人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
为何不问问自己:“如果我处在他当时的困难中,我将有何感受?有何反应?”
他之所以那么做,也许他有自己的苦衷。
末了那大叔说:“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不容易,难得的是,能看到别人的不容易。”
罗迪克是一个英国战士,二战期间不幸被抓成为战俘,他被送往集中营,忍受着非人的待遇。
集中营缺少汽车兵,纳粹便在战俘中招募司机,开车的任务是运送被虐死的战友。没有战俘愿意为纳粹开车,但是罗迪克却充满热情。
罗迪克当了司机后,性情大变,变得粗暴残忍,不仅对战俘们吆五喝六,拳打脚踢,甚至,有的战俘明明还没死,他也会扔他们上车。
罗迪克这样的变化,令战俘们无法忍受。愤怒的他们,以各种方式警告罗迪克,罗迪克听后,依然我行我素。
战俘们恶狠狠骂他:卖国贼,走狗。
好几次,他险些被昔日战友打死。
一次被疯狂地殴打之后,罗迪克永远失去了一只手,同时也失去了利用价值。再也无法继续开车的他,像扔破麻袋似地,被纳粹抛弃了。一个雨天,他孤独凄惨地死在了集中营一个阴湿的墙角里。
六十年过去了,人们早已不记得他了。忽然一天,有一篇叫《救我的人,是我最恨的人》的文章,出现在英国的报刊上,讲了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
集中营里有一个叫罗迪克的叛徒,强行把生病的我扔上卡车,对纳粹说准备把我埋掉。可是,车到半路,他停了车,扛起奄奄一息的我,放到一棵大树的隐蔽处,并留下了几块黑面包和一壶水,急促地对我说,如果你能活着,请来看这棵树。然后,他就匆匆开车走了。
报刊又收到了十二位老兵的电话,他们都讲了同样一个故事。
后来他们找到了这棵树,在树洞里发现了一个日记本。上面写了这样一段话:
今天我又救出了一位战友,这已经是第28个了,但愿他能活下去。昨天深夜,战友们又一次狠狠地打了我,可我一定要坚持下去,无论如何也不说出真相,那样,我还能救出更多的人。亲爱的战友们,我只有一个唯一的希望,如果你活着,请来看看这棵树。
那个让你恨之入骨的,也许爱你最深。
那个假装爱你的人,却在你背后含沙射影,暗箭伤人。
对你伸出手的,未必是想要帮你。
向你扔石子的,未必是想害你。
对你面露笑容的,未必是朋友。
开口骂你的,未必是敌人。
这个世界,根本不是你看到的那样子。
-04-
一名著名的读心术专家,他能通过人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读出别人内心的想法。他用这种方法,还破译了著名演员李易峰私人手机的密码。
《非常静距离》邀请他现场为大家表演读心术。这位专家成功地读取了两位女士和一位男士的内心, 获得现场一致的认可和好评。最后一个环节是猜测嘉宾手中骰子的点数。读心专家通过提问、观察,非常自信地猜测嘉宾手中握的是5,然而,结果是4。
在观众一声失望的叹息中,读心术专家解释到:那些最顶级的测谎仪器,正确率也只有70%。最顶级的读心术,成功率也只有80%。
即使顶尖的读心术高手,也会有失误的时候,更何况是我们芸芸众生。
有一张图,它既像一个老太太,又像一个少女。
美国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
他先把一张更像老太太的图,给一群学生看;然后再把更像少女的那张图给另外一群学生看。
看完了以后,把这两拨学生叫到一块,找到了一张折中的图,然后他问他们说,这张图上画的是什么。
这个教室吵起来了。
有一半人坚定地认为,就是一个老太太;而另外一群人说,这是一位漂亮的姑娘。双方都觉得自己是对的。经过不断地沟通,互相指正,最后才会有人恍然大悟。
当一个人脑子里被植入一些预先的概念时,你就很难做出客观的判断。因为你有自己的思维定式。
我们自认为做出了公正的判断,其实往往带有自己的主观色彩。
我们轻易的因为某些表面细节,就会给他人贴上标签:“熊孩子 ”“凤凰男”“绿茶婊”;
作家杨奇函的一段话:
“维持我们节俭的,可能是我们的贫穷。维持我们检点的,可能是我们的丑陋。维持我们低调的,可能是我们的平庸。维持我们钻研的,可能是我们的笨拙。促成我们义无反顾的,可能是我们的走投无路。”
我们听到的,不一定是对的。
我们眼睛看到的,未必就是真实的。
我们谁都不喜欢被人评判,但是却总是习惯去评判别人。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你希望别人怎么待你,你就应该如何去对待别人。
所以,请不要用细节去评判一个人。
救我的人,是我最恨的人
被放在大树下身受重伤的吉米,依靠着一瓶水和几块黑面包侥幸地活了下来。当他饱含泪水地回忆起罗迪克时,才为我们揭开了那段不为人知的尘封往事……
纳粹军官在集中营里的战俘中招募汽车司机,用来拖运集中营里源源不断的尸体,把这些恶心的垃圾拖到野外去掩埋。为纳粹开车,待遇要比其他战俘好得多。尽管这样,对于法西斯暴徒的痛恨,对于受饥饿疾病折磨而死去战友的悲愤,会开车的战俘却没有人参加,只有原为英军汽车兵的罗迪,他迫不及待地报名参加了。
罗迪克卖力地讨好纳粹军官,对战俘们却是无比残忍。还没断气的战俘,会被他丢到运尸车上拖出去埋掉。冷酷无情的罗迪克,让战俘们恨之入骨,却由此获得了军官们的信任,他们喜欢他对于纳粹的忠诚。时间长了,经常会让他独自一人开车出去丢掉那些令人恶心的尸体!
看到身边还没有死去的同伴就这样被罗迪克丢到车上拉走埋掉,战俘们悲愤无比,暗地里常常殴打他,他总是被打得鼻青脸肿。
一天,愤怒的战俘们又再一次忍不住胸中的怒火,他们打断了罗迪克的右手。失去右手的罗迪克再也不能为纳粹开车了,因此他也失去了利用的价值。看守把受伤的罗迪克丢进监牢,放弃了对他的保护,任其自生自灭。终于有一天,受尽同伴们殴打折磨的罗迪克,靠在牢房里一个阴暗潮湿的角落,丑陋地死去了。随后,他也像垃圾一样被看守丢了出去。
罗迪克死了,他很快被人们所忘记,连罗迪克的家族也记不起曾经有这样一个人。他被埋在了岁月的尘埃里!
忽然有一天,英国一家发行量很大的报纸刊登了一篇《救我的人,是我最恨的人》为题的文章,二战老兵们看后都无比震撼,同时也震撼了许多英国人。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罗迪克。
报社很快就陆续接到了不少电话。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打电话的人都是二战老兵,都曾经不幸成为战俘,他们竟然来自同一座集中营——罗迪克所在的集中营!
老兵们都讲了同样一个故事情节:罗迪克把我放在一棵大树下,放下水和黑面包。他离开时急促地说道,如果你活着,请来看这棵树。我因此而死里逃生。
为什么要来看这棵树?
老兵们沿着当年死里逃生的路线,去寻找那棵无法判定是否还存在的大树。当一行人来到目的地时,发现大树就在那里!
老兵们扑进大树的怀抱,痛哭失声。这时,有人突然发现了一个树洞,不禁用手往里探去:洞里有一只锈迹斑斑的铁盒。盒子里,一本破损的日记本及很多张泛黄发霉的照片赫然在目。日记中写道:
今天我又救出了一位战友,这已经是第28个了!但愿他能活下去……今天又有20位战友死去……昨天深夜,战友们又一次狠狠地打了我,可我一定要坚持下去,无论如何也不说出真相,那样,我还能救出更多的人……亲爱的战友们,我只有一个唯一的希望,如果你活着,请来看看这棵树。
站在树下的每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兵,此时此刻才完全清楚,罗迪克一共救了三十六名英国战俘。今天,仍然活在世界上的,也许还不止眼前的十二个。老兵们泪流满面,静静地默立在大树下……
一个作家来到这座山谷,将不知名野花扎成的花束,放在了简朴的纪念碑上,并在大树下坐了许久。后来,他在书中写道:我有责任告诉人们,完美需要代价,而为完美付出代价,没有坚韧不拔忍辱负重的精神,是绝对做不到的!
从此以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们,都纷纷捧着鲜花来到这棵大树下,把美丽的花儿放在罗迪克简朴的墓碑上。在人们晶莹的泪光中,一个人的名字,像一面完美的旗帜,在苍绿的大树上空高高飘扬……
救我的人,是我最恨的人
罗迪克是一个英国战俘,一次他不幸被俘。和许多战俘一样,他被押送到了一座德国集中营。集中营里有近千名战俘,全部是英国战俘。他们被迫忍受着非人待遇,天天像牲口似的,从事著沉重的劳动。幸运的事,罗迪克是英军一名汽车兵,德国集中营的纳粹兵里缺少汽车兵,就在集中营的战俘中招募司机。
当然,其实战俘里也有不少汽车兵,但却没人愿意为纳粹开车。因为,开车的任务是,专门运送每天被饿死或被杀害的战友。但是,罗迪克对此却有很高的热情,他表示自己很乐意干好这件事。
罗迪克终于当了纳粹司机,然后变得粗暴残忍。不仅对战俘们吆五喝六,拳打脚踢。甚至,有的战俘明明还没死,他竟会扔他们上车。
显然其它战俘们非常憎恨他,并以各种方式警告罗迪克,罗迪克听后,依然我行我素,战俘们恶狠狠骂他:卖国贼,走狗。
此时纳粹却越来越喜欢罗迪克,罗迪克获得集中营的高度信任。一开始,罗迪克驾车出集中营的时候,纳粹兵一定会押车,监视他的举动。后来纳粹索性由他一个人出入了。罗迪克的战友也在暗地里袭击他,好几次他险些被昔日战友打死。
在一次被疯狂地殴打之后,罗迪克永远失去了一只手,同时也失去了利用价值。再也无法继续开车的他,像扔破麻袋似地,被纳粹抛弃了。
没有了纳粹的保护,罗迪克陷入了战俘们无情的报复之中。一个雨天,他在孤独凄惨的境况下,死在了集中营一个阴湿的墙角里。
六十年过去了,罗迪克家乡的人们,似乎早已不记得他了;罗迪克家族的族人,好像刻意在回避著关于他的一切。罗迪克就这样被淹没在了岁月的尘埃里。
然而忽然一天,英国一家发行量不小的报纸,报纸显著的位置上,登载了一篇题为《救我的人,是我最恨的人》的文章:
集中营里有一个叫罗迪克的叛徒,甘愿为纳粹卖命。那天,生病的我并没有死,他却强行把我扔上卡车,对纳粹说准备把我埋掉。
可是,令我震惊的是,车到半路,罗迪克停了车,扛起奄奄一息的我,放到一棵大树的隐蔽处,并留下了几块黑面包和一壶水,急促地对我说,如果你能活着,请来看这棵树。然后,他就急匆匆开车走了。
登载这则篇幅很短的故事不久,报社陆续接到不少电话。
无一例外,打电话的人都是二战老兵,而且是曾经不幸成为战俘的老兵。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无一例外,这十二位来电话的老兵,来自同一座集中营,那座罗迪克所在的集中营。
十二个老兵叙述的故事,几乎都是报上登载的那个故事的翻版:他们被罗迪克放在一棵大树下,然后,因此而死里逃生。
尤其令人注意的是,每当罗迪克驾车离开时,对每一个战友说的都是,如果你活着,请来看这棵树。
编撰并推荐登载这篇稿子的,是一位从战争中走过来的老编辑。凭职业嗅觉,敏感的他判定,这棵被罗迪克反复提到的树,一定大有内容。
老编辑立即组织了十三位老兵,沿着当年死里逃生的路线,去寻找那棵无法判定是否还存在的大树。当一行人来到目的地,山谷依旧,大树依旧。一个老兵率先扑进大树的怀抱,啜泣中,他在树洞里找到只早已锈蚀了的铁盒子。
当人们七手八脚取出并打开了盒子。一本破损的日记本和很多张泛黄、发霉的照片赫然呈现在大家眼前。
他们小心翼翼地翻开了日记本:
今天我又救出了一位战友,这已经是第28个了……但愿他能活下去……今天又有 20位战友死去……昨天深夜,战友们又一次狠狠地打了我……可我一定要坚持下去,无论如何也不说出真相,那样,我还能救出更多的人……亲爱的战友们,我只有一个唯一的希望,如果你活着,请来看看这棵树。
老编辑的声音早已哽噎,老兵们的泪流早已满面。站在树下的每一个头发花白的人,直到此时才完全清楚,罗迪克一共救了三十六名英国战俘。
《辛德勒的名单》:「我本可以救更多」
今天,仍然活在世界上的,也许还不止眼前的十三个。留在树洞里的关于战俘集中营的日记和照片,是他留给世界揭露控诉纳粹罪恶的铁证。与老兵们分手不久,老编辑所在的那家报纸,很快登载了他采写的罗迪克感人事迹。
那处沉寂的山谷和那棵不倒的大树周围,因为报道而热闹了起来。许多人纷纷自发地来到这里,祭奠罗迪克,表达对他的敬仰。理所当然地,罗迪克成为了一名国民英雄。
一个作家来到这座山谷,将不知名野花扎成的花束,放在了简朴的纪念碑上,并在大树下坐了许久。
后来,他在自己的一本书里写过一段话。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告诉人们:完美需要代价,而为完美付出代价,没有坚韧不拔忍辱负重精神,绝对做不到。
渴望完美的人生,是每一个人的权利。有时,这种完美因为环境所胁迫,它的表现形式,竟会那样的相悖于最初的愿望,因此造成的误解甚至敌视,一定会形成一种强大的社会压力。
而能够为了完美的崇高使命,始终忍辱负重的人,他的名字终将成为完美的旗帜而高扬,譬如罗迪克。
如果活着,请来看这棵树.当真相大白与天下时,老
如果活着,请来看这棵树.当真相大白与天下时,老程刚
罗迪克是二战时英国军队的一名汽车兵,后来被送到集中营,由于这里缺少运输兵,他便被指派为卡车司机,专门运送每天被饿死或被杀害的英国战俘。
其实战俘中的运输兵并不少,可是没有人愿为纳粹卖命。只有罗迪克乐于干这项工作,而且对其他战俘作威作福,大声地叫骂,拳打脚踢……更可气的是有的战俘还没有死,他也要把他们装上车,罗迪克因此被战俘们骂成“卖国贼”、“走狗”。虽然战俘们恨他,可他却越来越得到纳粹的信任,刚开始向外运输战俘尸体的时候还有纳粹兵跟着,后来干脆就是他一个人。
因为罗迪克被战俘们憎恨,他几次险些被其他战俘打死。有一次被打后,他永远失去了一只手。由于无法开车了,他被纳粹无情地抛弃,并遭到了其他战俘的报复,不久后便孤独地死去。
前不久,一家英国报纸刊载了一篇名为《救我的人,是我最恨的人》的文章,文章中写道:在集中营时有一个叫罗迪克的叛徒,为纳粹卖命,那天我还没有死,他却强迫别的战友把我装上车准备埋掉。可那天刚到半路,罗迪克便将奄奄一息的我放在了一棵大树下,放了几块黑面包和一瓶水,对我说:“如果你能活着,请来看这棵树。”然后就走了……
故事刊发后,报社一个月内接到12名英国老兵的电话,奇怪的是他们都曾在一个集中营里,他们都是罗迪克放到大树下的,罗迪克也曾对他们说过:如果你能活着,请来看这棵树。
敏感的编辑判断这棵树一定大有文章,便组织13名老兵去找那棵树,几十年了,山谷依旧,树也在。一位老兵在怀抱大树沉思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个树洞,再往里面看,有一个早已生了锈的大铁盒子。他们便七手八脚取出盒子并打开,一个日记本和一些相片映入眼帘。记者们认真翻看起日记:“今天,我又救出了一位战友,但愿他能活下来,这已是第二十八个了……今天又有二十名战友死去……昨天夜里,战友们又打了我,可我要坚持活下去,坚决不能说出真相,我还能救更多的人……”霎时,罗迪克的一切真相大白于天下。13名老兵泪流满面,原来集中营里最受憎恨的人是一位大英雄。按照罗迪克日记上的统计,他一共放出36名战俘,他的日记和偷拍的纳粹摧残战俘的照片成为控诉纳粹罪行的铁证。报纸在第一时间将罗迪克的事迹刊发出来,罗迪克成了大英雄,许多人自发来到山谷大树下祭奠他。
每个人都希望有完美的一生。但如果他能在众人的唾弃中坚守信条完成他的历史使命,他的一生就会灿烂无比,虽前世无光,但后世却能光耀千秋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