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牧场的读后感(冬牧场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07-10 14:24:4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06

冬牧场读后感,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冬牧场读后感,仅供参...

冬牧场的读后感(冬牧场读后感)

冬牧场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冬牧场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冬牧场读后感1

  “干净”,是我读完这本书第一个想到的词。整本书都太干净了,仿佛眼前真的茫茫而白,大雪掩埋了远方。羊啊,牛啊,和人啊,生活在一起,如此和谐纯粹。李娟并不会刻意去擦拭,在她眼中,她心中的那片土地便真的是这般干净。读李娟的书,我想是需要沉淀的,包括你翻开书页时那一片刻的沉淀。

  无论你到过阿勒泰与否,她想带你见的远不止眼前的苍茫景象。土地是有人情味的,即使天寒地冻,周遭的雪覆盖了所有去路,住宅里腾起的温热奶香和唠着的家长里短,都在温暖着那片土地,因为人,土地从不曾被放弃、被冰冻。冬天的阿勒泰是,他们听不懂汉语却听得出一声“李娟”,他们揽了所有重活累活只为了给你带来安逸的一夜,你赶着风雪去接一通远方来电,回过头会发现他们在盼你等你。

  李娟的散文世界里,没有这个时代的焦虑,只有三样东西:极致的人性美、自然美与生存的底色,冬牧场像一个有浓烈色彩的童话世界,剥去明亮的部分,只留下大片的灰,那是草原人单调的生活,是一代一代人相同命运的重复,这种主题的文字,好像总易往灰暗的地方移了去,可李娟的世界,全没有寒凉与消沉,而是饱含着令人无法忽视的向上的力量,她真正懂得如何把别人看来艰难单调的生活过得有趣,写得有趣。

  我们生活得其实有一些急躁,有时候会迫切地想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迫切地想要快速提升自己,甚至有时候读书是这样,阅读成为了一种工具,忘记了阅读的初心,忘记了我们是为什么而读。李娟的书则能令你慢下来,让你看到时间浓稠地流淌,让你有时间好好看一看,整理一下自己的生活。

  《冬牧场》的最后写道:“冬牧场的荒寒之气渍透了这半年来的喧嚣世事,每当心气浮躁的时候,总算还有磐石镇放胸间,总算不至迷惘。为此我深深地感激。”——这也是我想对李娟说的话!

冬牧场读后感2

  合上《冬牧场》的最后一页,我感慨万千,心中似是有什么东西被触动。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新疆是炎热干燥的代名词,是盛产瓜果之地。但是李娟的《冬牧场》,让我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新疆。在乌伦古河南面,地势平坦开阔,生长着大量牧草,多数牧民都会在此定居,搭建冬窝子,开始与牛羊为伴的长期生活。

  李娟笔下的冬牧场是雪白的,是广阔无垠的。

  当我看到书后附录的几张照片,不得不再次感叹起来,站在牧场中央环顾四周,人类和牲畜是那么的渺小,犹如在浩瀚的夜空中几点发亮的星星。雪季来临,牧草上覆盖了厚厚的一层积雪,而远处的山峰也显得异常美丽。大概没有人会想到在沙漠深处是这样一番天差地别的景象。

  李娟笔下的冬牧场也是有人情味的。

  寥寥数人的牧场上,只有两个家庭,又怎会不来往帮衬呢?居麻的幽默风趣,嫂子的勤劳能干,加玛的活泼开朗,小梅花猫的可爱,还有小熊猫狗的'倔强……哈萨克人是如此好客热情,他们会跳舞,会弹胡琴,会用羊粪垒房子,会做奶茶,会炸包尔沙克,还会……

  他们无所不能,却又保持一颗淳朴善良的心,为自己创造的生活而感到自豪。在冬牧场,没有水,没有电,没有卫星网络,没有公路,可他们每天都保持着快乐的心态,没有对眼前的生活感到一丝不满。正如丰子恺先生所言:你若爱,世界便都可爱;你若恨,世界便都可恨。居麻一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用真诚的善意回报这个世界。在这个几乎荒无人烟的冬牧场,充满了人性的美好……

  冬日的牧场是美丽的,是寂静的,是神秘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贫瘠的不断加剧,牧人被禁止放牧,那安在冬窝子里的家终会被风吹雪埋所破坏,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成为人们古老而珍贵的回忆……不论未来会发生什么,冬牧场里的温情在我的心中永远不会磨灭。

  愿,这个即将来临的冬日,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牧场,既能放养灵魂,又能温暖天地。

冬牧场读后感3

  搁置许久的书,国庆出行前将它装入行李箱。转辗三地(准确地讲,是两地),放慢脚步,亲近自然,闲暇时光,与书为伴。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别样的旅行体验。

  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在假期中将它看完。读《冬牧场》的时候,不时会被作者深情而又不失节制的文字感动到。在这之前,我想像中的放牧场景应该是:风吹草地见牛羊。而真实的场景竟是:满目天空、流云、白雪、黄沙,再无一物。日复一日地顶着寒风,行进在漫天的雪地里,寻找深埋雪下的那一株株枯草。那是何等的荒凉和孤独啊!感慨的同时,不由地对牧羊人产生一种敬佩之情。

  自然严酷,寒冬漫漫。熊猫狗生产遇上了寒流(零下42摄氏度),当母狗生下四只小狗后,感觉到了自己状态很危险,便关闭了产道。等捱过了艰难的那几天,才生下了最后的四只。在自然面前,一切的生灵都是弱小的。但它能做的就是拼劲全力,保全自己的孩子。

  长夜漫漫,伴随着寒风涌入屋内的还有小狗的惨叫,但它们一天比一天健壮。或许正如文中所述:生命远比所看到、所了解的更结实,更顽强。

  在牛的冬天那个章节,有一个桥段还是蛮触人心弦的。小牛断奶后,就再也没能天天见到母亲了。渐渐地小牛就习惯了没有妈妈这件事,但牛妈妈却很难习惯。偶然地一次,小牛回来的特别晚,正在被挤奶的牛妈妈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宝宝,不顾一切奔过去闻它、舔它。但小牛无动于衷,已经不认得妈妈了。

  看到这里,还是有一丝丝地难过,虽然这是它们生命必经的历程。谈及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当我们远走他乡,早已习惯父母不在身旁。而父母依旧将我们点滴挂心头。正如老人家总说起的一句话:父母可以为儿女做的,儿女很难做的到。

  通篇最让我感动的地方,作者写到“寒冷的日子总是意味着寒冷正在过去。”气温总会缓过来,一切总会过去。不由地让我想起我当兵的那段时光,总是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看的到头的辛苦可以坚持。

  借用文中的一句话:人之所以能够感到“幸福”,不是因为生活得舒适,而是因为生活的有希望。勉励、鼓舞自己,在奋斗的路上,我们一起加油!

冬牧场读后感4

  茫茫的原野上,雪像羊毛被似的,把大地捂得严严实实的。在这寒冷的大地上,有无数的牛、羊、马,以及牧民深入阿勒泰南部的冬季牧场。

  李娟跟随一家哈萨克牧民去了冬牧场。《冬牧场》讲的是她以自述的方式,在冬牧场度过一段荒野生活。

  李娟的文字很平实,不愧为文坛清新之风。一开头,李娟就说明了自己不是那种严谨,举止优雅的作家。“我正趿着拖鞋,沿着水渠大呼小叫的跑,边跑边回挥棍子。”感觉一点也不像个作家。

  在沙漠中即使是很廉价的东西也是宝贵的,在荒野中,加玛带着的一对土里土气又廉价的耳环在荒野的映衬下显得光彩动人。

  还一个最重要的东西----水。一望无际的沙漠,沙漠里哪来的水呢,只能把地上的雪融化以后用,而且还是要把地上的雪渣一点一点收集起来,而雪水是有点,或者说非常脏,融化以后还要沉淀好几遍,而沉淀后的水也看不下去,但这就是他们的生活用水,而煮一下就成了饮用水了。

  在冬牧场中最重要的角色莫过于牲蓄们了。人们对牲蓄们也是十分关心。关爱的在李娟的笔下,由许多动物,但她都以仿佛跟一个和一个人说话的口吻写他们。有因为生病而住进住院部地窝子的少先队员,小羊。天天被居麻打的嗷嗷乱叫的梅花猫,能吃好喝好假装努力守护地窝子的熊猫狗刚生完小狗就被人抱走了,连叫都不叫。还有到处乱跑找吃的骆驼。。。这些动物陪伴牧民们度过一个又一个寒冷而又漫长的冬天。

  在李娟他们的冬窝子里有一台电视机。这玩意儿在荒野上得有多稀罕啊!虽然信号十分不好,充一次电需要很久,而看不了多久,又得充电。但是有了一个电视,她们就很满足了,他们能接受到外面世界的信息了,他们为了看电视,晚上也不点灯,大家在黑暗中一起注视着电视屏幕。

  在书中有一句话出自李娟之口。“因为从小生活动荡,才更贪恋宁静与一成不变,因为历经暴力才更愿意描述平安与温柔,因为悲伤才敏感与喜悦”正如李娟所言,在荒野中并非没有痛苦,只是将目光转向了快乐。在平凡的生活中写出不一样的瞬间。

《冬牧场》的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冬牧场》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冬牧场》的读后感1

  《冬牧场》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李娟在20xx年到20xx年的冬天跟随一个叫做局麻的牧民一家子进入新疆阿勒泰地区南部的沙漠中为期三个月的游牧生活,以一名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到这种生活中去,与牧民一家子愉快地度过了三个月的游牧生活。

  书中很详细地向读者们讲述了他们如何搭建冬窝子、如何放羊、杀马、嫂子如何泡茶等等生活的细节,这是我觉得整本书最有趣的地方。它让我们领略到了草原生活和城市生活的不同之处,同时也知道了草原生活的艰苦以及牧民们的艰辛可以看出作者非常热爱冬天牧场的生活。

  但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作者笔下栩栩如生、描写极为细致的大自然。作者在书中曾经数次提到自己有个照相机,并且写自己会不停地拍照。在书的最后还附上了自己所拍摄的照片。大部分拍的都是雪地的景色以及局麻一家和自己搭建的冬窝子。体现了作者对冬天的牧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在描写冬宰之后,李娟对羊的一生做了一个很经典的注解:“你不因有罪而死,我们不因挨饿而生。"虽然她说自己不忍心看冬宰的场面,但还是想看并且鼓起勇气去看。从宰杀前的准备工作,到宰杀时牧人的祷告,到“一匹清晨还在旷野中自在奔跑的马儿,中午见散成堆骨肉”,“这是马儿留给我们最后的力量,帮助我们度过长冬的力量”。这种笔触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敬和赞颂。

  在《冬牧场》一书中,作者用诙谐而平实的语言将我们带进了一个新的世界,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并向读者们表达了自己对游牧生活的喜爱、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生命的赞颂。

  这个世界没有变动,人们仍然往人多的地方挤,没有几个人走在旷野里,除非自己甘愿。

《冬牧场》的读后感2

  “我说:‘家里不是有狗了吗?’他说。‘谁知道能活多久?’居麻给梅花猫吃肉时,嫂子反对:‘豁切!’嫂子给猫吃肉时,加玛反对:‘行啦行啦!’加玛给猫吃肉时,我反对:‘它已经吃了不少了!’我给猫吃肉时,居麻反对:‘它吃得比你还多!’总之一家人就这样互相宠溺着它。”

  每当我读到这句话时,我总会想起七岁时,我在一个电话亭旁看到一个大哥哥,他背着一个书包,你做梦也不会想到那里面究竟有什么?那里面有猫,不是一只猫,也不是普通的猫,而是两只全身金黄,刚生下来没几天的小奶猫!

  怎么才能说出《冬牧场》的有趣之处呢?如果说《雪域豹影》是一幅漫天大雪与一座山的水彩画;《红豺》是一幅青青草原地上一只兔子与一只鹿地相遇,那么《冬牧场》则是一个人与一群马、一群牛、一群骆驼的合影。

  在李娟笔下,如此凛冽的`环境都能有着如此快乐的气氛。

  也许,你不曾在一个夜晚,一粒牛粪掉进了你张着的嘴里;也许,你不曾为了打一个电话,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也许,你不曾因为冬天里的牛奶,而只给小牛喝了几口奶?

  可是,这并不意味着你是一个远离快乐的人。

  如果,你曾经为了捉一只小鸟,而扮成一颗假树吸引鸟儿,却招来了许多蜜蜂;如果,你曾经为了和小伙伴一起快乐的吃蛋糕,却把脸上、手上涂得全是奶油;如果,你曾经捉了一条鱼儿,却被它的鱼尾巴扇了好几个耳光……

  是的,寒冷的冬天虽然已经过去,但是它依旧在我的心中,告诉我没有风雨地吹打就不会存活。

  “每当我独自走在暮色四合的荒野里,看着轻飘飘的月越来越坚硬,成为银白锋利的月亮”。

《冬牧场》读后感

 《冬牧场》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李娟在2021年到2021年的冬天跟随一个叫做局麻的牧民一家子进入新疆阿勒泰地区南部的沙漠中为期三个月的游牧生活,以一名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到这种生活中去,记录了真是牧民的生活艰辛,同时用真实温暖的话语传达出作者对这片土地、牧民、以及即将消失的游牧生活的感慨。

        书中很详细地向读者们讲述了他们如何搭建冬窝子、如何放羊、杀马、嫂子如何泡茶等等生活的细节,但是作者却把它写的充实而有趣,没有琐碎的辛苦与劳作,只有扎根于艰辛生活的坚忍、希望、与乐观通透。

      让我们领略到了草原生活的真实面貌,同时作者也真实的表达出对于这种生活的细腻感受,让读者不断产生共勉,我是在微信读书上看的,每次看到书友们的纪录我都仿佛又经历了一次过去,发现了那些细微而触动内心的微妙,李娟的书就是如此真实的触动内心,同时你想象不到就是这样一个没有受过专门教育看过许多书的人写出如此深刻淡然真实的话语,或许作家就是能把外卖无法表达的东西表达、无法记录的东西记录,他们是历史的亲历着,也是记录者。 
      让我感受深刻的也有作者笔下栩栩如生、美丽旷达的大自然。作者在书中曾经数次提到自己有个照相机,并且写自己会不停地拍照。当然作者的拍照技术确实不错哦,在书的最后还附上了自己所拍摄的照片。

        大部分拍的都是雪地的景色以及局麻一家和自己搭建的冬窝子。李娟用未经雕琢、发自内心的文字描写出的自然情景能让你当场想象到那样的景象,她写道天空蓝的想要心碎了一样,写道夕阳、白云、雪后的天空清冽的向银器一样,一下子就把人吸引住了。

  在描写冬宰之后,李娟说羊的一生:“你不因有罪而死,我们不因挨饿而生。"同时也是对人与牲畜的关系的总结。虽然她说自己不忍心看冬宰的场面,但还是想看并且鼓起勇气去看。从宰杀前的准备工作,到宰杀时牧人的祷告,到“一匹清晨还在旷野中自在奔跑的马儿,中午见散成堆骨肉”,“这是马儿留给我们最后的力量,帮助我们度过长冬的力量”。这种笔触都是作者对生命的尊敬和赞颂。

  在《冬牧场》一书中,作者用诙谐而平实的语言将我们带进了一个新的世界,虽然那三个月的生活无比寂寞、艰辛困难,但是在作者的笔下只能看到生活中的小欢喜、简单存粹的情感。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不同于城市的新的生活方式,并向读者们表达了自己对游牧生活的喜爱、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生命的赞颂。

  这个世界没有变动,人们仍然往人多的地方挤,没有几个人走在旷野里,除非自己甘愿。一切总会过去的。人之所以是能感到“幸福”,那不是因为生活的舒适,而是因为生活得有希望!

  在极度缺水、缺食物并且无比严寒的冬牧场,勤劳的藏民们春天接羔,夏天催膘,秋天配种,冬天孕育。羊的一生是牧人的一年,牧人的一生呢?这绵延千里的家园,这些大地最隐秘微小的褶皱,这每一处最狭小脆弱的栖身之地……青春啊,爱情啊,希望啊,全都默默无声。

  在安定宁静的生活里,连一小把炒熟的碎麦子都能香得直灌天庭。把这样的碎麦子泡进奶茶,再拌上黄油——全身心都为之投降!……那是怎样的美味啊,每细细咀嚼一下,幸福感的浪潮就席卷一遍身体的沙滩,将沙滩上的所有琐碎脚印抹得一干二净。

  但是显然,我最感兴趣的还是“羊粪灰烤的薄馕”,嫂子先烧起一大堆羊粪,等充分燃烧完毕,把剩下滚烫细腻的灰烬扒开,摊平。再把事先揉好的面团擀成一大片面饼,直接投入灰烬之中。然后把四周的粪灰聚拢过来,完全埋盖住这块洁白的面饼。等灰烬降温后,扒出金黄、瓷硬的面饼——哎哟,香得哟……叫我说什么好呢?

      李娟说“太阳未出时,全世界都像一个梦,唯有月亮是真实的;太阳出来后,全世界都真实了,唯有月亮像一个梦。”我说“你若未出现,全世界都是烟雨天;当你出现时,唯有你的那一方天地是晴天”

      读时候,不时会被作者深情而又不失节制的文字感动到。感觉读起作者的文字都是温暖轻松,仿佛陪伴着我一天天的在生活。在这之前,我想像中的放牧场景应该是:风吹草地见牛羊。而真实的场景竟是:满目天空、流云、白雪、黄沙,再无一物。日复一日地顶着寒风,行进在漫天的雪地里,寻找深埋雪下的那一株株枯草。那是何等的荒凉和孤独啊!感慨的同时,不由地对牧羊人产生一种敬佩之情。

  自然严酷,寒冬漫漫。熊猫狗生产遇上了寒流(零下42摄氏度),当母狗生下四只小狗后,感觉到了自己状态很危险,便关闭了产道。等捱过了艰难的那几天,才生下了最后的四只。在自然面前,一切的生灵都是弱小的。它能做的就是拼劲全力,保全自己的孩子,但也让人不得不感慨生命的奇迹与强大

  长夜漫漫,伴随着寒风涌入屋内的还有小狗的惨叫,但它们一天比一天健壮。或许正如文中所述:生命远比所看到、所了解的更结实,更顽强。

 

    《冬牧场》中的作者扎扎实实地和牧民一起生活,从赶着骆驼进入沙漠的三天行程,到一起为定居搭建冬窝子,砌羊粪墙、收拾家务,再到定居后每日的放羊、采雪背雪、找马找骆驼、绣花,作者用白描的方式将这些平实的小事一一记述,并将个性饱满的男人、女人、小孩、男孩、女孩一一描绘,用羊、马、骆驼、猫、狗等动物装点,形成了一幅大漠荒野背景下的牧民生活画卷。虽然是记录着游牧生活中琐碎、平实的生活细节,但许多对自然、生命的思考如涓涓细流般浸润着读者的心田。

      书中除了一家人浓厚的生活气息之外,更能发现李娟与生活的坦然相处。她不发表关于生活的意见,她感受生活。因此,读者看到的是一种生活的姿态,对生活的坦然与欣喜。明明住的是四面透风被人遗弃的房子,作者还乐滋滋地想着自己住的是套大房子。之后又搬进一间用土块盖起的小房子,也觉得温馨无比。

      即使是妈妈裁缝铺的店面只有十来个平方,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吃饭。对李娟来说,这样的环境下,这样枯燥平凡的日子里,墙皮突然掉下来一块,也是被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酥下来的。外面的女孩子都不愿意嫁过来的地方,李娟却能在这片红土地上自得其乐。

   当然《冬牧场》描写的牧民也都异常可爱鲜活,果敢勤劳同时爱耍酒疯的男主人居麻,一刻不闲做活麻利却毛手毛脚的女主人,爱幻想爱打扮渴望嫁到远方的女孩加玛,恰巧一起扎寨的牧民家庭成为邻居并一起劳动吃饭共享生活物资,素未谋面的过客成为了座上宾,一个假戒指的礼物都因为颜色鲜艳而变成珍宝,一粒糖的分享都显得格外甜蜜。

      可以说读完这本书你会重新发现生活的美好与幸福,能从作者朴实伶俐的文字中体会到内心的翻涌不息,又发现了一个宝藏读者了,快来和我一起来读读这本书吧。

《冬牧场》读后感

        12月最后一本书是李娟的《冬牧场》。

        遇到喜欢的书,像遇到喜欢的人一样,不敢看的太快,舍不得一下看完,泡杯茶,抱个抱枕躺在懒人椅里,一页一页随书笑,随书泪,看李娟的书就是这样的,没有那么多慷慨激昂的大道理,过日子一般细水长流,平平缓缓,文字很朴实,但能把我带入其中。
        文字有种神奇的力量,她使得人们愿意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愿意花时间去体验去看去想,并以文字的形式把这些记录下来。文中每次写到喝茶,我都特别好奇,好奇放了胡椒粒的茶是什么味道,也好奇用羊粪烤出来的馕会有多香。
        牧场的生活是单调枯燥的,气候恶劣,常年不见人烟,而牧场的人和马儿是活泼泼的,带着红领巾的羊,熊猫狗和那只喜欢舔奶疙瘩的猫,也许是苍凉寂寞生活中一点慰藉吧。

      对我们来说,游牧民族该或许是潇洒自由的,对他们而言,过于定居下来才是期盼的归宿,冬季的牧场,或许多年后会渐渐消失,留下空荡荡的苍茫,来回忆曾经驰骋在这片土地上的牛羊和牧人。
本文标题: 冬牧场的读后感(冬牧场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2001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三字经读后感600(《三字经》读后感)《父与子》读后感六年级(父与子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