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需要被关注读后感(关注每个孩子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06-30 19:30:5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3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读后感一次,孩子把小伙伴带进自己的卧室,把门关上了;一次,孩子把小伙伴带进自己的卧室反锁了门;一次,孩子说妈妈你都好久没...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关注读后感(关注每个孩子读后感)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读后感

一次,孩子把小伙伴带进自己的卧室,把门关上了;一次,孩子把小伙伴带进自己的卧室反锁了门;一次,孩子说妈妈你都好久没有陪我玩过了;一次,孩子说,我好无聊;一次,孩子被批评后,边走向自己的卧室边说“我要单独呆一会”……某天,我发现,自己与孩子的交流,空洞得只剩下作业和一些日常生活了!我汗涔涔地反问自己:长此以往会怎么样?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这本书告诉我,长此以往,亲子关系日渐疏远,孩子由“父母导向”转向“同伴导向”,而亲子关系疏远、同伴导向会给孩子带来诸多伤害,譬如:成绩不佳、逆反、假独立、逃避感受、沮丧、攻击、欺凌、性扭曲、社交困难、迷恋电子产品、沉溺虚拟世界等等。

所以本书反反复复告诉我们亲子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亲子关系。当孩子还对我们还有依赖亲近感时,“身为父母,我们要做一个灵魂的捕捉者,不仅要看到孩子说出来的需求,还要学会去理解孩子内心的真是需求。”“友好地建立关系”;“等孩子再大一点,开始不愿意和我们接触时”,我们要“友好地拉近距离”。

本书认为亲密关系是父母教养权威和影响力的来源,也是孩子上进的动力。父母要看见孩子,看见孩子的需要,持续投入无条件的爱,为孩子建立牢固的安全基地,让父母与孩子之间永远保持联结,从而让孩子能够发自内心地亲近父母、愿意听从父母的管教,消除隔阂的心门心墙,消除代际鸿沟,建立起安全稳固的依恋关系。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成熟独立,成为更好的自己,同时父母也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书还是是一道心灵鸡汤,抚慰鼓励在育儿中心有所累、行有所怠的父母打起精神,好好地经营亲子关系。孩子爱玩的天性,遇上父母所思考的学业的、社会化的压力,每个父母都有抓狂的时刻,也有被孩子疏远、抱怨、讨厌、反抗的经历,“父母需要一边无穷无尽、不求汇报地付出爱,一边耐心地观察进展,期待明天会更好。即便眼前的处境让人束手无策,也不能放弃这块阵地,只要我们一直敞开怀抱,再任性的孩子终究会成重新回到身边。”事实告诉我们,“随着孩子实现了真正的独立成熟,他们的逆反心理会慢慢消失”。但是“如果你不懂孩子,你就没办法忍耐他。”“你看不见孩子的内心,你也就无法忍耐各种让你崩溃的琐事。”所以“父母必须认识到: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它就在那里,和孩子的的表现是‘好’还是‘坏’无关。孩子可以发脾气、任性、抱怨、不听话或者粗鲁,但父母却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一直被爱的。父母必须掌握一种方法,既可以告诉孩子什么是不好的行为,又让孩子依然能感受到爱,要让孩子敢于在家长面前表现自己的不安和最讨人厌的性格,同时又不会失去父母无条件的爱。”

本书也是育儿路上的灯塔,它告诉我们“很多时候,教养问题的形成都是父母太着急导致的,他们没有耐心去观察孩子,看不见孩子的需求,给孩子提供了很多孩子不需要的动心。这比什么都不给更糟糕。”“耐心与洞察力是最基本的教养方法”,“爱的本能——微笑、点头、睁大眼睛说话和轻声细语”。 耐心与洞察力让我们“看见孩子,看见孩子的需求”,爱的本能让我们满足孩子的依恋需求,以此建立安全稳固的依恋关系。依恋关系安全稳固了,孩子才会有多余的精力去勇敢探索未知世界;依恋关系安全稳固了,孩子才能体验脆弱感、无力感,才能自由地释放自己感情,而丰富的情感世界,是孩子完整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恋关系安全稳固了,孩子才能发展出健康的自尊,其关键就是自信和自我价值;依恋关系安全稳固了,孩子才能有精力发展自己的个性,开始自己的独立意识之旅,最终走向真正的成熟。

终究明白了学业只是孩子人生的一部分,亲子关系、健全独立的人格才是家长应该努力追求的。

关注每个孩子读后感

  学习了《给幼儿教师的建议》,其中顾晶老师的一篇《关注每个孩子》,要关注好的,关注差的,更要关注不声不响的孩子。特别是一句“作为年轻教师,班级的常规让我很为难,我把注意力放在了一些调皮的孩子身上,为了使这些孩子能遵守规则,鼓励他们要做到最好,在发现他们进步的时候,我都能对其进行了表扬,是不是像婷婷这样的乖巧的孩子,在不经意间就被我忽视了呢?”

  在读到这一段话的时候,我想到了这样一件事,在五月二十五日,我们小班年级组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及亲子迎六一小运动会。在听了我上的课以后,请家长填写家长反馈意见,周子航的家长在反馈意见上这样写道:“我希望老师上课的时候能够对我家宝宝多提问,老师一次也没有提到他。”我看见这条建议很惊讶,因为今天的活动,每个小朋友都有家长参与,所以我已经照顾到每一位幼儿,努力做到提问到每一个孩子,难道还有小朋友没有被提问到。

  我去询问了班主任,唐老师帮我一起想一想,因为她始终参与在活动中。她回想了一下,然后很肯定地说:“是的,周子航你没有提问到。你今天提问幼儿的面很广,已经注意到了每个孩子,但还是落下了一个周子航。”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孩子的每一点滴都会牵动一个家庭的.心。

  今天的活动,家长们都在关注着自己的孩子,在上课时的表现,每一次老师的提问,他们都希望是自己的孩子在回答,那样他们会觉得很自豪。而我今天却一次也没有提问到周子航,使他的家长很失望。这也让我觉得百密一疏。

  经过这件事后,我对周子航小朋友更加关注了。虽然周子航小朋友平时不声不响,见到老师感觉也有点胆怯。但是,他上课的时候很认真听讲,也能开到脑筋,只是不敢大胆举手发言,但是从他的眼神中我发现他是多么渴望老师提问他。我提问他,他也能回答地正确,可是声音不响亮,在操作活动中,特别是数学操作活动,他多能理解老师的要求,并且完成得很好。

  其实,每个孩子都愿做老师眼中的好孩子,可是由于他们的性格差异,决定了他们的不同。而作为老师的我们,应及时抓住幼儿的“闪光点”因势利导,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成就每一个孩子读后感

  成就每一个孩子读后感(一)

  最近,我读了陈之华的《成就每一个孩子》这本书,和以往读书的感受不同。最突兀的感受就是作者多次对比芬兰与台湾教育,提到了台湾教育的短处。因为反复看到这样的句子,所以,激起了我一爱一家乡的情感。我觉得教育教学方面,我们以一种比较好的趋势在发展。

  不同的人看问题,会有不同的体会。我们不能以作者的否定,而全面否定。读了作者的文章,以下几点,我觉得触一动依然很大。我就摘录这本书中的几句话,谈谈自己的感受吧!

  “在芬兰,任何一门课程,不管是一本书的阅读或者是给孩子的作业,都有待孩子去思索与拒绝,所以,芬兰的老师总是重质而不重量。”我担任一、二年级班主任的时候,素质教育改革要求:一、二年级学生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当时,我提高了课堂效率,也能够体会到重质不重量的意义。在课堂上,提高课堂效率,是可以实现的。只是,个别的家长会问:“怎么没有写得作业呢?”当时,我的心里会有一些难于表达的矛盾。我只能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孩子们受益,让家长感受到这样不留书写作业的好处。

  “奖励不会永远只给最高段的,也会给予扣掉差点后的前三名。”每个孩子都渴望被关注,被奖励,如果总是奖励最好的,那会有多少孩子丧失信心啊!以前,我鼓励孩子关注的面很广,但是这句话,启发我可以用一个更新的角度去奖励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会在奖励的过程中,不断体会到成长的快乐。

  “教育的最根本目的,不是要让孩子受到挫折后知难而退,而是协助鼓励他们找出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让具有个别差异的孩子都知道,自己是可以一点一滴办到的。”上学期参与了几次课题比赛活动,让我感受到现在的教育界,日渐关注教师一点一滴积累的过程的重要一性一。老师有了这样的意识,相信可以让更多的孩子受益。尽管我如今是一位科学教师,我在关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也依然重视孩子的成长过程。

  “我们贴上最好的作品,也贴上还可以更好的作品!”对于这句话,在实践中,我是这么做的,那时候,我所考虑的是孩子们内心的想法。如果大多数孩子的作品都贴上了,那么一两个孩子的心会是孤单的。读书,总能让人看到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表达方式。同一件事情,在实施的过程中,会有更多的思考。

  “透过经常一性一的教师培训,帮助老师发展与人沟通的技巧,以面对更多元的社会情况、不同的学生。”这次远程培训,我想可以去感受——

  “那种因为发现、领悟后而产生的衷心喜悦,才是驱使孩子乐于主动学习的原动力。”作为老师,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会影响到好多的家庭;作为家长,同样也不可忽视小家庭的发展。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影响到的也远不止是他们自己。

  “因为照顾婴幼儿和自我管理的各种家庭事务、日常生活等,都是改善效率及增进人际关系的特殊经验,将更为拓展人们对人生的宽阔视野。”从小到大的生活中,虽然参与了很多,我原本以为我曾经辛苦过,原来就是在辛苦的活动中,成长了自我。

  另外,书中提到孩子应该多运动,注重沟通、尊重、协作……在今后的工作、育儿过程中,我会细细地去体会。

  成就每一个孩子读后感(二)

  我们的社会正在经历一个快餐式的社会。我们好像都等不及让事情自然发生。但是不管其他的事情是怎样的,孩子的成长是最急不得的。从黑幼龙的《慢养》到我这几天看的陈之华解码芬兰教育《成就每一个孩子》,英国尼尔写的《夏山学校的百年故事》。让我对于教育有很深的触一动。

  等待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芬兰的教育中,老师有很好的宽和和耐心。陈女士的大女儿在的时候学着和班上的同学一样开始化妆,一开始陈女士也非常着急。“但是老师却对这些并不是非常的在意。他们不会板起面孔训诫孩子,而是从心里面尊重孩子的逐初一渐成长,并且将这些成长时期的身心转变现象,视为孩子的基本人权与成长期应享用的权利。”“经过一段时间后,女儿也开始化淡淡的妆上学。这些不需要被迫在青春与课业中只能择一的北欧孩子,在青春期的自我学习成长之后,深切的了解到念书是为自己而读,一旦选择进入大学,更会认真念书,不会产生长年压抑后的”由你玩四年“,反而会成熟走向更能发展特色的自我形塑之路。”相比较我们,对自己的学生,对自己的孩子,在很多时候并没有真正了解孩子内心的真正的想法就会对孩子大声训斥。或者在需要孩子静下心来思考以后就自己能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没有给学生和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己解决问题,而是越俎代庖,自以为是的帮孩子解决了问题。告诉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步骤。慢慢的抹杀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夏山学校在1820年开始建校的时候,招收的大部分是问题学生,从四五岁到十七八岁的学生。进入学校后学生可以自一由玩耍。没有人强迫你去教室听课。有个别学生在校园里游荡三年也不上课。这些在我们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这些都在夏山切切实实的发生了。当然也并不像我们说的那样,孩子们可以随一心一所一欲。“孩子自有的纪律意识在各方面约束着自己。能允许他随一心一所一欲做的事情只有那些仅影响他自己的事情”。夏山的办学理念是等待孩子发自内心的知道自己确实需要去学习了。那么他会在短短的几年里(14岁之后)去学习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然后参加英国的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进入某个学院深造,然后再参加高级水平考试最后进入大学。

  在有个别的学生的一些恶习没有改变时,在学校的全体会议上,大家会告诉他他的恶习是多么令人讨厌。他只是告诉学生做错了事以及他们的错误行为给别人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然后让学生自己取解决问题,纠正错误的行为。这种自省的行为最终产生的效果会非常深刻的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让孩子真正的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周围的同学和学校带来的不一良的影响。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就会有同理心,和同伴们相处愉快。

  孩子们经过夏山学校几年的学习和生活后,都能在后续的学习中很好的把握学习机会。发自内心的主动学习。他们会在各行各业中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艺术,医生,大学教授,木匠,主厨,演员,园艺师,农民,记者……

  让我们慢下来,学会等待,给学生最大的自一由的空间去发挥想象力。让学生在自一由的空间里尽可能的展示自己的才华。收获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一精一彩的瞬间。

  成就每一个孩子读后感(三)

  恳兰,位于欧洲北部,与瑞典、挪威、俄罗斯接壤,人口550万不到,国土面积33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16人。但它,却拥有全球最均衡、学生成绩落差最小的教育体制,芬兰中学生被“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评价为整体表现全球第一,芬兰的孩子是最具有竞争力的。领跑全球的芬兰,其教育方式却很宽松,从小学一直到初中毕业,学校不会给学生打分,不会让他们留级,不给学生排名次,不硬一性一规定功课。学生上课时间短,课外没有补习班,包括寒暑假在内的所有假期也没有作业。

  陈之华,YolandaChen旅居北欧六年的她,结合芬兰教育的特色“以孩子为中心”,并以自己的切身一体验——女儿的学习历程与体制直接对话——落笔成书《成就每一个孩子——陈之华解码芬兰教育》。书中,写下的是一篇篇热切的观察心得,对照芬兰在教育观念、师资养成、教育方式、机制保障等方面所做的努力,为我们当下的教育大环境带来更多的提醒与思考。

  (一)领跑全球,源于以良好的教育理念及与之匹配的教育行为。

  恳兰社会视每一个孩子为珍宝,视孩子的权利为最先,从更人一性一、更基本的角度思考的孩子的需求。因此,你见不到芬兰的孩子长时间埋首学习,甚至连我们常见的`仪式式的教育场面在芬兰都极少发生。他们更关注学生在学校生活的细节,譬如每天充足的阅读时间的保障、社一团一活动的全方位开展,甚至在体育活动后学生都能梳洗换衣。

  恳兰的教育理念与教师坚信:“学习必须靠时间,而不是靠压力。唯有经过适当地吸收和累积,学生才能学到应该学到的。”就拿数学学科来说,芬兰中学生每周学习数学的时数不到三小时,学习期间也从来没有所谓的统一的标准化考试题,也不会以大小考和竞赛来检测学生程度。正是这种在学习中强调“将数学运用与生活才是成功”的理念,让芬兰的数理成绩占了多年全球评比的上风。同时,芬兰教育也更重视学生在学习中能不能理解,以及其思想能不能获得启发。

  这些良好的教育理念及与之匹配的教育行为的的体现,是否对我们目前的改革评价、改善教材、改进行为有所启示呢?命题如果总是仅仅停留在浇灌短暂记忆和甄别学生所谓的优劣,那教学永远不会转向深层的消化与融会贯通的了解;教材如果无法打破垄断式的格局,内容设计无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试行推广总是忽视一线老师的参与真实反馈,永远无法走上成熟与适切的轨道;教师的教学行为,如果仅仅停留在评判与定义,无法尊重孩子的感受,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会成为永不交集的两根平行线。而这些,与教育宗旨“提一供给每一个孩子均等受教育的机会,帮助每一个孩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使其人尽其才”密切相关。

  (二)领跑全球,源于师资培训的专业与务实。

  需要提到的是,在芬兰要想取得教师资格不易,一般在硕士毕业再申请师资培训课程。在大学的教育系所里进行的这种教育前期的实习与见习,是芬兰培训师资的重要一环。学生在毕业前必须修习完成不同科目的实习,实习课程皆有目标,有教师的教学思想,也有在教育现场里所见到的教学元素,并能找到、研析出与教学相关的问题,以期在实习和见习中养成各项教学方法和正确的理念。高素质及务实的培训,使得芬兰教师的社会地位高,受尊敬的程度高,形成了良一性一循环。教师对自身工作的省思也高度一致:“如果我未能教好学生,那一定是我的教学工作出了问题。”芬兰师资培训最基本的改革思维是“高品质的教育训练,才能吸引到更多合适的教师人才”,注重“适任教师”的能力培养是其关键。而对于不适任的教师,也是非常审慎的,没有所谓的“不教而杀”,政一府和教师工会组织会介入辅导与再训练。但因为芬兰在师资引进时门槛设置就很高,加之良好务实的培训,不合格或不适合的人员是很难走上教师岗位的,源头上就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这种情况的频繁发生。

  玖书反思,“并非月亮都是外国的圆”。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一轮。看了别人的月亮,不是为了羡慕或鄙视,而是应该努力维护、养护我们身处的环境,必要时作时时擦拂,让我们头顶的那一轮能变得更皎洁与透亮。

读书分享之——每一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家长朋友们,大家好!

“一天一元钱,幸福一整年。欢迎各位家长朋友们进入修远世纪家庭教育365直播间。周一至周五,我们开设了读书分享、指导师说案例、家庭教育大讲堂、家庭教育故事汇、幸福点睛,共五大板块的内容,为大家提供全方位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我是今天的主讲讲师笔悠悠,笔是钢笔的笔,悠是悠扬的悠,经常有人很好奇的问我,你为什么叫悠悠呢?其实啊,悠悠这个词呢有长久和从容自然的意思,在此借我的名字送大家一首祝福的诗:此生不长亦悠悠,千帆过尽乐悠悠。

我呢,是一名2个孩子的母亲,也是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讲师,在过去的3年里我曾经在1个青少年军事拓展基地和2所中小学校,帮助过1万多的家庭普及和解决家庭教育问题。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读书分享》板块的主题内容:

在进入本次主题分享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些现象,孩子上幼儿园之前,我们说啥他就信啥,可听话了!

等上了小学一年级,孩子稍有不听话,我们皱起眉头,大声一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呢?”他就顺从了;

孩子上3年级之后,如果不听话,我们一通臭骂他就不出声了,就算再不情愿,他还是会按我们的要求勉强去做;

随着他越长越大,孩子和我们家长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多,大声吼也不管用了,搞不好他他还会和我们对吼甚至拳脚相加,平时没有冲突他也不肯和我们说话,明明看他不开心,问来问去闭口不谈。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就是火药筒,喷出来的全是伤人的话,让我们家长难以抵挡。

这种时候,我们感觉以前那个乖孩子不见了!眼前这是哪家的娃?好陌生啊!同时,更让我们闹心的是,你发现孩子的眼里只有同学,一有时间就想和同学在一起,在他看来同学说的话都是对的,朋友叫做的事是必须要做的,朋友是最重要的,什么都在模仿朋友,仿佛我们和孩子之间出现了第三者,把孩子原本对我们的依恋给抢走了!

家长朋友们,如果你家的孩子有这样的情况呢?如果你的孩子也像上面所说的那样,你会不会有被排斥、生气、难过的感受呢?如果有的话扣666,没有的扣999

哇,看到大家发出这么多的6和9,我也分不清是6多还是9多了,仿佛我的眼前就是一片绿油油的豆芽。

确实,我们有情绪是很正常的,我可以理解家长朋友们的感受,可是谁来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要呢?我们只看到孩子种种令人生气的、难过的行为,可是我们父母有去想过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吗?他有什么需求呢?你知道吗?如果不懂,那么我们还能不学习吗?当我们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观念,提升觉察力、分析力,从而去看见孩子,让这些生命之芽得以向下扎根,健康成长。如果不懂也不学习,那么我们无法透过孩子的这些行为,去检视孩子和我们的依恋关系在哪里出了问题,也就无法知道孩子的需要,不能给孩子提供帮助,只能让这一切的烦恼在不断的恶性循环,甚至变本加厉。当孩子总是不被看见,无异于我们是把他当作豆芽炒菜吃了。

所以,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叫《每一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在解读这本书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

他是来自加拿大的著名儿童发展心理学家,戈登·诺伊费尔德博士,他拥有40余年儿童与青少年发展研究经验,是国际儿童发展领域的权威之一。他擅长把复杂问题简单化,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本书被翻译成25种语言在全球传播,我们中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北大心理学硕士、畅销书作者武志红先生还为本书作序推荐, 《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这本书,光是在当当网上月销量就将近4万册,位居家教类畅销书排行榜前列。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全书16章,一共三个部分,紧紧围绕“什么是依恋关系,为什么依恋关系很重要,怎样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这样的逻辑结构来展开书写。

第一部分共5章,作者特别强调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关系,是一切社交关系的基础,如果依恋关系紧密良好,那么孩子与同伴、朋友、亲人、师生等派生关系就会变成孩子成长中有益的助力,反之则危害远大于利好。为此作者提出“几乎所有行为问题的背后都是关系问题”。

第二部分共6章,作者阐述了在关系中不被看见的孩子,会发生的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产生逆反心理,逃避自我感受、出现成年人“学龄前综合征” 、容易感到沮丧和产生攻击性、也更容易成为欺凌与被欺凌者、学习成绩通常难以提高,所以“不被看见的孩子,自我难以健全。”

第三部分共5章则,针对修复和建立父母与孩子亲密关系,特别提出自然管教的七条原则,最终当家长看见孩子的时候,也是看见自己的时候,亲子关系才会达到一个健康状态。

现在,重点来了!本书最核心的观点!作者提出“ 行为问题的背后,几乎都是关系问题 ”, 包括我们在开篇提到的那些现象,作者说正是因为父母 不理解孩子,看不见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只是一味的针对孩子那些看起来不好的行为进行批评指责和纠正,一次又一次的伤了孩子的心,于是导致亲子依恋关系受到严重损伤,所以孩子和家长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然而,作为有情感的人类,我们是需要温暖、需要被理解、需要被爱,渴望获得快乐和舒适的,既然在父母身边总是得不到这些,孩子就去会和他接触最多的同学当中,寻找这种需要,一旦有人给到他这些令人感觉美好、愉悦的体验时,哪怕只有一点点,哪怕极其不稳定,甚至还有许多风险,他也会迫不及待的牢牢抓住不肯松手!慢慢的,他什么都要学同伴的、听同伴的,只想和同伴在一起,如果父母的意见和同伴的意见相左时,孩子就会抵触父母,与父母作对。

要是我们家长能谨记: “ 行为问题的背后,几乎都是关系问题 ”那么,我们就能透过孩子许多令人头痛的问题,看到他的需求,顺藤摸瓜找到我们和孩子之间在哪个环节上,依恋关系遭到了损伤,从而有针对性的去修复。

比如,我一个朋友,她经常收到老师投诉女儿不写作业,还爱撒谎。每一次接到班主任的电话,我这位忙碌在外的父亲朋友,都会急匆匆往家赶,去对女儿进行一番批评教育。如此反复。

其实,女孩是个聪明孩子。她并非听不懂课堂上的内容,作业也不是不会写,可她总会隔段时间就“旧病复发”。

于是,老师又开始去教育她,父亲又赶回来吼她。

特别让父母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女孩每次在被爸爸批评责骂的时候,她不但没有难过哭泣,甚至还有一点得意和小小的满足,看到这样的情景女孩的爸爸妈妈更加愤怒,打骂也来得更激烈,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老师的投诉电话更多了!孩子的爸妈越打骂越害怕,他们怀疑这个孩子是不是魔怔了?哪有这样的孩子啊,不打还没啥,越打越骂越得意?

家长朋友们,面对这样的孩子,你会怎么做呢?如果继续批评指责侮辱打骂,孩子将会被带上怎样的一条路呢?每当这个时候,我们也深刻的体会到了学习的意义,幸亏有家庭教育,幸亏自己走进来学习,不然遇到这些问题我们也多半束手无策。

我们来看,为什么一个聪明的孩子,平时成绩也不错,作业明明会做却不做,好端端的就是要撒谎,甚至上课也开始不认真,东搞西搞扰乱同学听课,影响老师讲课?原来,孩子平时考了好成绩,兴高彩烈的回到家向父母报喜,本以为会得到夸奖,却只是换来父母一句:“不要骄傲,比你历害的同学还有很多”。而且,爸爸妈妈都有各自的工作,极少有时间陪在女孩的身边,她非常渴望父母能经常陪伴自己。直到第一次,当她无意中忘记完成作业,被老师批评并叫来了爸爸的时候,她真的好开心。没想到平时这么难得和爸爸在一起,却可以通过不写作业,惹老师生气,就能换来爸爸来到身边。所以,从此以后,他就不断的做出这些令老师、家长头痛的行为,来换取父母的关注和陪伴。

因此,如果我们父母只是停留在孩子制造的,各种让人烦恼的表面行为上,不去洞悉和孩子的相处关系出现了什么问题,那么孩子让人烦恼的行为问题还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要是我们看到孩子这些行为的背后,是她在博取父母的关注,就会 马上停止对孩子的打骂指责,转而多给孩子赞美肯定、关心、陪伴,你会发现,在逐渐修复亲子关系的过程中,孩子的行为问题也得以慢慢消除。

不得不说, 类似这样的“亲子争斗”, 很多 家庭都有。

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伤害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尤其会伤到孩子。

说到这里,借由“行为问题的背后,几乎都是关系问题”这个观点,我想到了另一个与之非常相似的观点:“每一个看似不合理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合理的需求”。

说一个我自己在前几天的事例吧,这次来北京,因为一过来就比较忙,就没刻意抽出时间来和老公联系,第一第二天,他分别有给我发视频聊天,由于都在研讨中,我没有接到,等到我发现的时候都很晚了不方便跟他聊,第二天吧又忘了这事。所以,直到第三天我才想起专门和他联系了。可是,这时候接通视频,只见他塔拉着一张大脸,额头上的皱纹里都写满了不高兴,我跟他说话,他半天不回答,制造卡机事故。我仔细一瞧,网络正常,顿时也有些生气,我好不容易挤出时间联系你,你还爱搭不理了?于是我也不想说了,也装卡机几秒钟,在那几秒钟里我转念一想,他会不会遇上什么不高兴的事了?于是改用调侃的语气和他说:“看你这么不高兴,估计又是哪个老板欠你500万了吧?”我话音刚落,他咧嘴笑了:“还真被你说中了,我上次承包的工程做完这么久,昨天去跟老板结账,他说现在结不了,问他什么时候可以结,也不给个答复,气焰还嚣张得很,我心里正堵着呢。”“哦,原来是这样,遇上这种老赖老板,确实让人太气愤了,听你这么说,我都想去派出所告他了。”老公说:“还不到要去告人家的时候,也许他也确实有困难,我只是对他这种态度很生气,加上打你几次电话视频又不接,我就真的很烦了。”当听他说完这些,我的脑海中飘来一句话:“每一个看似不合理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合理的需求”。原来老公这样一反常态的爱搭不理,看似不合理,是因为他遇到了不开心的事,这两个事一个是别人借钱不还态度嚣张使他憋气,一个是我对他的联系不及时回应,受到了冷落,等了几天花儿都谢了。自然是气加一等。

所以,当我正好出现在他气头上的时候,不但难以给我好脸色,他自己的心里还非常需要被理解、安抚和关心。当我意识到这些之后,那一刻我就真的看到了他,于是调整心态,与他共情、给他安慰,只是几句话的功夫,就把这个大脸男给整的又露出了厚颜无耻的笑容。哈哈哈,说到这里,如果你被我逗乐的话走一波小红花吧!

言归正转哈,再谈谈我个人对书中“几乎任何关系的背后,都是行为问题”这句话,和我们经常听说的“每一个看似不合理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合理的需求”这句话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当我们知道“每一个看似不合理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合理的需求”之后,用它就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定位问题和解决问题,透过行为的表象看到孩子内心的渴望,就像一个人经常感冒,一感冒就吃感冒药就好了,它也只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方式。

如果想要根除问题,那么就要从“几乎所有行为问题的背后都是关系问题”去着手,去洞见在暂时性满足孩子需求之后,我们要如何去调整与他之间相处的依恋关系和相处模式。一旦我们会去调整这种关系的时候,这就相当于那个经常感冒的人,除了在感冒的时候吃药治好了感冒以外,我们还洞察到他经常感冒的原因是这由于体质不好,免疫能力差,所以通过多运动来锻炼身体,从本质上提高抗病能力。从而减少感冒和其它疾病发生的频率和风险。

把书中 “几乎所有行为问题的背后都是关系问题”这一核心观点,再次 回归到 养 育 孩子 上来说,就 很像放风筝。风筝还没起飞的时候,你不能 把 线 放太 长了;起飞后,你不能线 收得太 短了。

如果风筝飞着飞着遇到了问题,你不能单纯责怪风筝。最好看一看,你和风筝之间的关系力度是不是没掌握好,线的松紧是不是该调整了。

假如,我们连放风筝都不会,却不去学习获取方法,那么你让手中的风筝如何飞上蓝天呢?一只不能翱翔蓝天的风筝,它会觉得自己有存在的意义吗?手里握着的那根线,给了我们权力,亦给了我们重任。

走进修远365课堂,学做一个更具灵活性的智慧父母,修练好自己,许多问题自然会慢慢的不治而愈。愿家长朋友们,持续收听我们的365课程,让我们在经营幸福家庭的路上,共同成长进步。

好了,今天的读书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修远世纪家庭教育365直播,每天一块钱,幸福一整年,把爱传出去,把幸福带回家,下周1我们再见。
本文标题: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关注读后感(关注每个孩子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1864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马小跳是个调皮蛋读后感(淘气包马小跳读后感)孙友田写的月光启蒙读后感(《月光启蒙》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