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讲道理,我只服朱光潜——《问渠哪得清如许》有感,这次去图书馆“清”书架的时候看到朱光潜的书,对他的文章没有特别印象,只知道好像高中时候的...
论讲道理,我只服朱光潜——《问渠哪得清如许》有感
这次看到他的书,大概知道他和“美学美育”是有关系的,所以还是有一点点想读的欲望,大多数源于好奇和未知,真的没有读过太多他的文章,他的书有很多本,最后挑来挑去挑了这一本装帧很漂亮我很喜欢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书的题目并不是特别吸引我,但是越读越发现,真的给了我一个太大的惊喜,给了我太多的感慨和触动,近来真的很少有谁的书给我这么大的触动了。
最大的感触之一就是,朱光潜先生的文章讲道理真的讲的太好了,不论是晦涩难懂的还是老生常谈的东西,到了他的笔下,都会让你看得心服口服。很多时候看到他的文章标题我都会想,这么普通的或浅显的东西还有什么要写的吗,可是看完之后每每都像被洗脑了一样,很神奇,我还从来没有读到过哪个人的文章能像朱老先生的文章这样特别善于说道理,甚至于现代人非常厌烦的“鸡汤”,到了朱老先生这里都变得不一样,去掉了油腻煽情,有的就是清爽宜人,让你心悦诚服地喝上一大口,喝了之后也不会有上当受骗的感觉,感觉特别棒。
所以这本书不仅内容,更重要的是行文方式,朱老先生的很多论点,更多时候是论证方式征服了我。就这本书本身而言,我已经决定买来收藏了,内容自不必说,装帧很漂亮,所以必须要收藏的,不仅仅是束之高阁的收藏,而是可以时常拿来读一读的。这里就不放上太多拍照式的摘抄了,想买来书的时候写在书上面,这里就将一些感触最强烈的部分放在这里感受一下。
关于什么是美术作品,美术作品怎么欣赏。
虽然我喜欢一切美的东西,但却很不喜欢关于美的一切讨论,但是朱先生的讨论成功地吸引了我。
关于无言之美。
这一篇对我的触动特别的大。
因为前一段时间有过一段失败的感情经历,所以对这一段更是感触颇深。
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才有乐趣。这句话放到一般人的去说,很可能只留于一句有气无力的伪鸡汤,但是看到这里,我却真的特别激动,面对世界的缺陷,心里满满的都是振奋和激动。
冷静 这个词也是很常见的,却没想到这个老生常谈的事物被朱先生一讲完全变了模样。
论摆脱
往抵抗力最大的方向前行
这篇文章曾让我看的特别触动,第二天早上竟然克服了寒冷六点半就起床了。
论日记。
有很深的同感。
看和演
人生的两种态度。
恐惧,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看一看朱先生如何论述的。
论艺术
艺术对很多人来讲都像是特别遥远特别抽象的事物,但是朱先生却和小孩子做游戏做类比,很多东西都变得浅显易懂。
欣赏和创造
随想录
纠正了我对随感录一类作品的错误认识。
论书评
丝毫不感兴趣的话题经由朱先生将来,有了很浓的兴趣。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感受
从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从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里明白了:学习知识应该是不断发展和更新,只有不断的吸收积累新知识,不断的运用探索,才能使自己进步,永葆先进和活力的状态。这句话出自与南宋朱熹的《活水亭观书有感·其一》。
扩展资料:
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
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庆元二年(1196年),为避权臣韩侂胄之祸,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来到新城福山(今黎川县社苹乡竹山村)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并写下《福山》一。在此期间,他往来于南城、南丰。
在南城应利元吉、邓约礼之邀作《建昌军进士题名记》一文,文中对建昌人才辈出发出由衷赞美。又应南城县上塘蛤蟆窝村吴伦、吴常兄弟之邀,到该村讲学,为吴氏厅堂书写“荣木轩”,为读书亭书写“书楼”,并为吴氏兄弟创办的社仓撰写了《社仓记》。
还在该村写下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的著名诗句。朱熹离村后,村民便将蛤蟆窝村改为源头村,民国时曾设活水乡(今属上塘镇)以纪念朱熹。
在南丰曾巩读书岩石壁上刻有朱熹手书“书岩”二字,在岩穴下小池壁上刻有朱熹手书“墨池”二字。
本诗借助形象喻理。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其中的“蒙冲”也写作“艨艟”。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江,所以本来搁浅的“蒙冲巨舰”,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来。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
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问渠那得清如许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