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鼐 《中国文明的起源》读后感(读《上下五千年》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04-27 23:57:5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6

中国文明的起源人类学,|,王铭铭:从“地方知识”到“世界思想”本文为张光直先生夫人李卉女士在张光直遗物中发现,约写于1990年前后,经陈星灿先生...

夏鼐 《中国文明的起源》读后感(读《上下五千年》读后感)

中国文明的起源

人类学 | 王铭铭:从“地方知识”到“世界思想”
本文为张光直先生夫人李卉女士在张光直遗物中发现,约写于1990年前后,经陈星灿先生整理。
熟人社交越来越受限,soul打造全新线上社交体验
广告
熟人社交越来越受限,soul打造全新线上社交体验
最近几年以来,“中国文明的起源”——或与此类似的题目——成为中国考古学、古史学界热烈讨论的一个论题。开这个风气之先的是1985年在北京出版的夏鼐的《中国文明的起源》的中文版(注: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原日文版,《中国文明の起源》,东京,日本放送出版协会,1984年。)。随着次年《光明日报》对辽宁牛河梁“女神庙”遗址发现的报道与这项发现将中国文明起源时代提早的评论,引起了近五年来中国考古学界、古史学界对什么是“文明”、中国最早的文明在何处起源以及中国文明到底是一元还是多元等等一系列老问题的争议。在“中国文明起源”这个题目下参加讨论的学者很多,1987年可举安志敏(注:安志敏《试论文明的起源》,《考古》1987年第5期。)、陈星灿(注:陈星灿《文明诸因素的起源与文明时代》,《考古》1987年第5期。)和邹衡(注:邹衡《中国文明的诞生》,《文物》1987年第12期。)为例,1988年可举蔡凤书(注:蔡凤书《中华文明起源“新说”驳议》,《文史哲》1988年第4期。)、李先登(注:李先登《关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若干问题》,《天津师大学报》1988年第2期。)和郑光(注:郑光《中国新石器时代与中国古代文明》,《华夏考古》1988年第2期。)为例。1989年相信在这个题目上的讨论还是接连不断的;《考古》第1期便有童恩正《与安志敏先生商榷》一文(注:童恩正《有关文明起源的几个问题》,《考古》1989年第1期。),安志敏回答的文章已准备近期刊出。
我说这是老问题,因为虽然最近有热烈的讨论,“中国文明的起源”却并不是一个新的题目。在西方思想传入中国以前,中国文明的起源有开天辟地、三皇五帝这一套体系充分说明,是不成为一个学术上的论题的。但是西方学者很早以前便把中国文明起源当做一个值得讨论的题目。近代西方学者最早讨论这个问题的是英国伦敦大学的拉古别里(Terrien de Lacouperrie),他在1885年的一篇文章里主张中国民族的始祖黄帝是从巴比伦迁来的(注:"Introduction" to Ethnic History of the Shans,by A.R.Colquhoun.first published 1885,Reprinted 1985,Delhi:Manas,pp.xxi-iv,此说后详述于氏著 Western Origin of the Early Chinese Civilization.蒋智由《中国人种考》,上海广智书局,1906年,将氏说详细撮述。)。这类中国民族和它的文明西来说自拉氏之后继续主张者不乏其人(注:见林惠祥《中国民族史》,上海商务,1936年,上册,50~57页。)。到1920年代安特生在河南和甘肃发现史前时期的彩陶以后,安氏更指出中国史前彩陶与中亚、东欧史前彩陶之间的类似(注:J.G.Andersson."An early Chinese culture",Bull.Geol.Soc.of China 5 (1923).no.1.pp.1~68.),于是中国文明西来说更自考古资料获得支持。但是不久之后,中国考古学者在山东龙山城子崖和河南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产生了中国本土文化史前时代的遗物。这时若再说中国史前时代都是一片空白,连人和文化都是自西方输入的,便很难成立了。所以30年代到40年代的外国学者多采折衷的说法,即中国本土有人长期居住,但远在史前时代就受了西方文明的影响,而产生文化的进展。这种说法可以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日本的滨田耕作,在他1930年出版的名著《东亚文明の黎明》(注:东京刀江书院,1930年。)一书中,介绍了安特生根据彩陶而主张的西来说以后,作了如次的观察:
“那么彩画陶器,或此时的中国文化,何由而发生?换言之,这种陶器或文化,是随从具有这种陶器、文化的人种从西方进来的呢?或者是仅仅其文化技术,受了西方的影响呢?这是当然要发生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发现者安特生氏早就立说,谓这大约是具有和生产彩画陶器的西方各地一样文化的原中国人(Proto-Chinese),当新石器时代从土耳其斯坦方面移动到中国西疆,入了甘肃而终于深入河南及其他各地,留下了那些陶器的。同是瑞典人语言学者高本汉,则谓中国人在产生这种彩画陶器文化以前,早已居住中土,制造了鬲式三代陶器;至于彩陶文化和它的民族,是后来从西方流人的。……我将安特生和高本汉两说比较,反而觉得高本汉说较善。依我的意思,中国人至少在新石器时代,已经住在中土,及其末期,乃有彩画陶器的文化,随同新人种侵进来。”(注:译文根据张我军译《东亚文明之黎明》,《辅仁学志》(1930年),2号,34~35页。)

中国文明的起源的介绍

《中国文明的起源》是 第1版 (2009年9月1日) 中国出版集团,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 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是我于1983年3月应日本广播协会(NHK)的邀请在日本所作的三次公开讲演稿。当时我分别在东京(3月9日)、福冈(3月11日)和大阪(3月13日)三地讲演。这些讲演于录像后配上日语翻译和说明,由日本广播协会的电视广播电台向日本全国广播,每次放送四十分钟。这三次讲演汉文底稿,由小南一郎副教授译成日文,加上京都大学樋口隆康名誉教授和九州大学冈崎教授的序跋、注释(解说)和附表后,编成为演讲集的日文版。冈崎教授的注释和附表部分,是由西村俊范先生协助工作的。这日文版于1984年4月由日本放送出版协会列为NHK(日本广播协会)丛书第453种而出版了。

中国文明的起源的作者简介

夏鼐(1910~1985),浙江温州人。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曾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曾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并获得英、德、美、意、瑞典等多国院士荣誉称号。主要著作有《齐家期墓葬的新发现及其年代的改订》《考古学和科技史》《中国文明的起源》等。本书是由作者1983年3月在日本发表的三次公开讲演稿辑成,1984年以日文在日本出版,广受欢迎。1985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了中文版。本书共分三章:《中国考古学的回顾和展望》介绍了中国考古学的诞生,以及各地所发现的文化遗址及其文化特征;《汉唐丝绸和丝绸之路》重点介绍了有关汉唐丝织品的考古发现,以及丝绸之路和其时的文化交流。《中国文明的起源》则通过种种考古证据,提出了“中国文明还是在中国土地上土生土长”的著名论断。附录中还包括1949~1984年《中国考古、发掘简略年表》,以及近604幅各类文物图。本书基于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本而由中华书局2009年最新出版。

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必要性: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重要性: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本文标题: 夏鼐 《中国文明的起源》读后感(读《上下五千年》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0546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品味宋词的读后感(宋词读后感)完璧归赵的读后感怎么写还是20字(中华上下五千年《完璧归赵》读后感50子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