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红尘的读后感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为什么突然想起了看来了呢?因为它是三毛编剧的,没有其他,仅此而已。最近看了一本三毛的传记,其中有提到,心中就暗...
滚滚红尘的读后感
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为什么突然想起了看来了呢?因为它是三毛编剧的,没有其他,仅此而已。最近看了一本三毛的传记,其中有提到,心中就暗暗记下了。
不知我是不是漏掉了细节,没有发现故事发生的具体地点,应该不是台湾,猜测是上海。若是不准,还望看到此文的人告知。
故事的主线是沈韶华(林青霞 饰)和章能才的爱情,时间从日治时期跨度到改革开放之后,主要是抗战和内战期间的战乱时代。
爱情至上主义者会觉得韶华和章能才很配,他们是真正相爱,是心与心相连。我亦是爱情至上主义者,若是可能我会做出和徐志摩相同的事,但是我觉得余老板的爱情尤为了不起,那种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爱情,为了女神多看自己一眼,活得很卑微,失却了尊严,却获得心中的爱情。
张曼玉友情出演(月凤),是沈韶华的闺蜜,非常非常好的闺蜜,通过两人的演绎,我十分怀疑她们是lala,不过她们心中都有自己深爱的男人——韶华为此不介意章能才的汉奸身份,月凤和她的他一起为救国而牺牲——所以我觉得她们算是双性恋吧。愿意是什么,不得而知,毕竟我只单纯看电影,就此说出自己的感觉。
电影还有一条主线,韶华小说中的两个人物玉兰和春旺的爱情。韶华以自传形式写的,最终二线合一,玉兰被邻村的小伙照顾,韶华被余老板照顾,能才成为两者的见证。
看电影过程中,再次感到战争的残酷,真的是令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人间到处是惨剧。心中默默祈祷,世上千万不要再有战争。这种感觉,以前只在宫崎骏的作品中感受得到。生下来活下去,在当下的太平盛世都感到生活不容易,乱世当更甚。对于汉奸,百姓自古是恨死了的,当政的政府亦是不容。百姓恨什么呢?恨那些当了汉奸的人生活比他好,不用担惊受怕(至少生命比他们有保障),处于民族大义的,还真是没多少。政府恨什么呢?为侵略者做事,使得他们掌权更强,是他们夺下国家控制权的阻碍,对于百姓的祸害他们不是真正在意的,虽然口中说得好听。的确很多人当了汉奸,但不过是为了糊口养活一家人而已,不当汉奸就是死,不仅自己死,一家老小也得死,凭什么要求一个公民为一个腐败贪婪的政府效死?那些当了汉奸,背着骂名,凭着身份掩护,默默地为民族解放事业贡献的力量的,明显不是汉奸,这类人不可谓不少,没有人会无情冷血,就是祸害自己的同胞,只要不惹事,若是有可能,他们都尽可能帮助同胞保命。普通人由于不了解,并且现在的电视剧宣传,导致很多人误解。
我这可不是为汉奸辩护,我自己也背不起骂名,更没有资格。不过,若不是那些反侵略斗争的先辈们肆意鼓动无辜的,手无寸铁的农民和工人去斗争,不会那么多人流血牺牲。组织一群人,不为其谋福利,反倒要他们以命相博,这是不厚道的。那些愿意为反侵略斗争的,都是值得尊敬的,的确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加快了解放的过程。我见识浅薄,说不清怎么算是对。因为若是每个人都不愿牺牲,安安心心做顺民,苟全性命于乱世,单凭组织军队武力,民族的独立是根本不可能的。
看完几天后才写的这篇读后感,不算新鲜,有些东西记不住了。
以上。
不知我是不是漏掉了细节,没有发现故事发生的具体地点,应该不是台湾,猜测是上海。若是不准,还望看到此文的人告知。
故事的主线是沈韶华(林青霞 饰)和章能才的爱情,时间从日治时期跨度到改革开放之后,主要是抗战和内战期间的战乱时代。
爱情至上主义者会觉得韶华和章能才很配,他们是真正相爱,是心与心相连。我亦是爱情至上主义者,若是可能我会做出和徐志摩相同的事,但是我觉得余老板的爱情尤为了不起,那种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爱情,为了女神多看自己一眼,活得很卑微,失却了尊严,却获得心中的爱情。
张曼玉友情出演(月凤),是沈韶华的闺蜜,非常非常好的闺蜜,通过两人的演绎,我十分怀疑她们是lala,不过她们心中都有自己深爱的男人——韶华为此不介意章能才的汉奸身份,月凤和她的他一起为救国而牺牲——所以我觉得她们算是双性恋吧。愿意是什么,不得而知,毕竟我只单纯看电影,就此说出自己的感觉。
电影还有一条主线,韶华小说中的两个人物玉兰和春旺的爱情。韶华以自传形式写的,最终二线合一,玉兰被邻村的小伙照顾,韶华被余老板照顾,能才成为两者的见证。
看电影过程中,再次感到战争的残酷,真的是令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人间到处是惨剧。心中默默祈祷,世上千万不要再有战争。这种感觉,以前只在宫崎骏的作品中感受得到。生下来活下去,在当下的太平盛世都感到生活不容易,乱世当更甚。对于汉奸,百姓自古是恨死了的,当政的政府亦是不容。百姓恨什么呢?恨那些当了汉奸的人生活比他好,不用担惊受怕(至少生命比他们有保障),处于民族大义的,还真是没多少。政府恨什么呢?为侵略者做事,使得他们掌权更强,是他们夺下国家控制权的阻碍,对于百姓的祸害他们不是真正在意的,虽然口中说得好听。的确很多人当了汉奸,但不过是为了糊口养活一家人而已,不当汉奸就是死,不仅自己死,一家老小也得死,凭什么要求一个公民为一个腐败贪婪的政府效死?那些当了汉奸,背着骂名,凭着身份掩护,默默地为民族解放事业贡献的力量的,明显不是汉奸,这类人不可谓不少,没有人会无情冷血,就是祸害自己的同胞,只要不惹事,若是有可能,他们都尽可能帮助同胞保命。普通人由于不了解,并且现在的电视剧宣传,导致很多人误解。
我这可不是为汉奸辩护,我自己也背不起骂名,更没有资格。不过,若不是那些反侵略斗争的先辈们肆意鼓动无辜的,手无寸铁的农民和工人去斗争,不会那么多人流血牺牲。组织一群人,不为其谋福利,反倒要他们以命相博,这是不厚道的。那些愿意为反侵略斗争的,都是值得尊敬的,的确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加快了解放的过程。我见识浅薄,说不清怎么算是对。因为若是每个人都不愿牺牲,安安心心做顺民,苟全性命于乱世,单凭组织军队武力,民族的独立是根本不可能的。
看完几天后才写的这篇读后感,不算新鲜,有些东西记不住了。
以上。
三毛作品读后感
[三毛作品读后感]这个假期,没有搬起大块头的那部所谓名著,生生的硬啃,只是在夜色微澜的时候,重新温习了静静躺在书橱里的那套三毛全集,三毛作品读后感。一本书,最可贵的便是用自己的思想引起人们的共鸣,不想拘泥于名著的限制,只想把三毛教给我的那些感动缓缓地书写,似水流深。 有人说,三毛的是柔软的,柔软的爱、柔软的痛。也有人反驳,三毛是热烈的,敢爱敢恨,歇斯底里。三毛的一生,其实一段漫长艰难的旅程。一段路途,总是靠着一份热烈的执着,面对路途中险山恶水,坚持着走到最后。总会有雨过天晴,露水荷花映面的美好时光,若我们只看到泥泞湿了裤脚、雨水打湿华衣,亦然不能看到拐弯处,桃花开的正好。 三毛教给我们的,便是在挣扎时,依旧要记得抬头,看漫天灿烂的星光。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这句歌词不知道寄托了多少人的梦想。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对未知、神秘的地方怀有莫名的向往。三毛是一个传奇女子,几乎走遍世界,当她以一种洒脱、豪爽的姿态出现时,我们心中潜藏的浪漫因子都在她信马由缰的文字中被激活了。“万水千山走遍”,这是三毛一部作品的书名。三毛长发飘飘,常有爽朗的笑声,长得并不漂亮,但她让人过目难忘,她身上散发出的迷人魅力来自于她至情至性的率性。我是循规蹈矩的学生,但在内心里也渴望着有一天能恣意而为。在满大街都在用大喇叭广播播送“潇洒走一回”时,三毛用笔为我们注解了潇洒的含义。 如果三毛只是教给我们浪漫,那三毛只是浮云。其实,在三毛的作品中,她是一个生活的高手,在任何环境下都能活得自在自得,妙趣横生。如今的伪小资们,坐在丽江的茶馆里晒太阳;怎么看都显得有些矫情,哪里比得上三毛的快意行走和快乐生活。喜欢过三毛的读者应该都记得,她在大沙漠中造出的那个家。在《撒哈拉的故事》里,三毛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沙漠中物质的匮乏,生活的贫瘠,也可以在三毛那里产生的愉悦和陶醉。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三毛的作品,很多源于爱情。她和荷西那场泣天动地的宛若神话的爱情,让多少人为止扼腕痛惜。三毛,让我们看到什么是爱情的相濡以沫,什么是爱情的无欲无求。对一个人的依恋,不是因为自己的无力,亦非浪漫的堆积。依恋,是源于内心的需要。你是我的荷西,睡觉一定要牵着我的手才能睡着的荷西。我是你的三毛,你凶我一句我便会死般绝望的三毛。爱情,或许是我们这个年纪拾手可见的,问问自己,真的懂爱么?三毛告诉我们,爱,是一份责任,是即使对方不在了,也要让他的墓碑永远光洁的承诺。 在我看来,三毛是个极有传奇色彩的女子,她生性豪爽,乐于助人,有着一份善良朴实的心境。虽然从图片中看出三毛并不是个漂亮艳丽的女子,但是由她身上所散发出的人格魅力却闪闪发光。可亲可敬中透露出的气质之美一度让我赞叹不已。然后我认识了荷西,那个等了三毛6年的男人!我一直以为荷西长了一幅娃娃脸,比三毛小4岁,带点稚气,然而从网上搜到的照片却是一个大胡子!\"再等我六年,让我念完四年的大学,服两年兵役,六年后我人便可以结婚了.我一生的梦想就是有一所很小的房子,里面有一个像你这样的太太,然后我去赚钱养活你,这是我一生最幸福的梦想.\" (荷西语录) 看的三毛作品不多,写不出什么感想之类的读后感,中学生作文《三毛作品读后感》。 从《撒哈拉的故事》到《梦里花落知多少》,每一篇都在认真地看,似乎我早已融入他们的生活,真的会笑,会哭,会难过得心疼。 她的文字,她的精神,让我悟彻,让我悲痛。她真的深深令我折服!很真实,纯朴又不缺乏幽默。 从三毛的文章中我们不难看出,三毛对爱情是非常苛求的,在与荷西结婚前,32岁的三毛可以说对爱情已经是“曾经沧桑难为水”,而且在这之前的许多追求者都是荷西无法相比的。三毛一直说,“荷西苦恋她六年”,但从来没有说“她也恋了荷西六年”。在那六年里,三毛三年在国外,三年在台湾。在国外期间,最少有三位追求者都是在最后一刻才被三毛拒绝:在西班牙时,被一位日本籍的富商同学追求;在德国时被一位后来成为外交官的德国同学追求;在美国时,被一位台湾籍的在美博士追求。这些人都远比荷西优秀,都比荷西更加接近三毛的爱情标准,但是三毛拒绝了,因为三毛心目中的爱情标准比这三位所能达到的还要高。回到台湾的三年,当她终于选到了愿意结婚的人,却在结婚前被死神夺走了未婚夫。三毛在未婚夫去世不久,就背井离乡与荷西仓促结婚,是因为爱情,还是因为对爱情的绝望,已经非常清楚了。 从三毛的文章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荷西与三毛婚后的关系并不融洽,争吵不断,更重要的是三毛是个感情细腻丰富的人,荷西是个粗线条的大男人倾向很严重的人,两个人在性格上,文化上,情趣上,人生观上等都有着巨大的差异。再加上,荷西忙于工作,整天不在家,所以,在撒哈拉的三毛几乎是生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写作使她走进理想的世界。 但是我这样说,并不否定三毛与荷西之间有爱情,但有的是“先结婚后恋爱”的爱情,更重要的是这种爱情产生于三毛出名之后。因为当《撒哈拉的故事》出版以后,荷西已经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三毛的丈夫,而成了三毛笔下的一个理想人物,读者需要这样一个理想人物,三毛更需要这样一个理想人物。在荷西意外去世后,这个理想人物得到了进一步的神化。正是这种神化,使得三毛背上了永远无法卸下的枷锁,不管她多么渴望爱情,为了维护神化了的荷西与三毛的故事,三毛都不能再与任何人结婚,尽管荷西去世时,三毛才38岁。 三毛曾经说过,她是个比较传统的人,主张嫁鸡随鸡。其实,这样的表白只不过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需要,不一定是三毛真实的想法。三毛从小就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而是一个叛逆性很强的人,再加上在国外生活十几年,她的爱情观不可能那么陈旧。读她的《倾城》,可以感觉到她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强烈地爱上一个人。从她未婚夫去世后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与荷西结婚,也可以看出她不是一个主张寡妇不改嫁的人。但是为了她自己塑造的荷西与三毛的完美形象,她不能再嫁。 谈到三毛的爱情就不能不谈她的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这是她唯一的一本电影剧本,完成于她自杀的前一年1990年。剧本由名演员林青霞和秦汉主演,但由于剧中的男主角是一个日伪时期的文化汉奸,所以电影拍好后遭到禁映,甚至被指责为美化汉奸。其实这部电影纯粹是感情戏,不是政治戏,它是三毛一身爱情故事的缩影:她是一个为了爱情追求一生,付出了一切的人,但却并没有获得真正的爱情,就像影片中的女主角一样,明明知道自己所爱的人不值得爱,对自己不是真心,还是义无反顾地去爱。 她与荷西的爱情简单、朴实。也许是我还年轻,再也想象不出会有比他们爱的更疯狂的夫妻了!我真的惊异,六年来,竟日日如新婚,分离半晌就相思难耐。不是春花秋月,缠绵细语,而只是平日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饭、洗碗、吃饭、劳动、看夕阳、吹海风------两个人真想融为一体,永远都不要分离。这样深刻的感情,为什么要让一个人先走呢?为什么要留下一半去忍受活着的煎熬?我能想象那会是怎样的痛苦。如此善良、温柔、和气、孝顺的三毛呀!老天不公,为什么要让她去独自承担这切肤的绞痛,即使她说“愿意”......一如三毛的为人,简单是真,平凡是实,那种天荒地老的感觉让人心底为之震撼:虽然它不轰轰烈烈,虽然它也没有什么浪漫可言。但是,打动人的就是为种平凡中所显露的真实。 至于她对生和死的一些看法,曾经让我觉得不可思议。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在经历一些生离死别的事件后,我才终于明白她所阐述的真正含义:生者的痛苦逝者无法体味到,所以宁愿自己死在爱自己的人之后,这样让生者独自承受这种生离死别的痛苦。可是三毛最终的选择依然让我觉得有些难过,虽然她已去世多年,我依然喜爱她甚至于崇拜她,为人为文都让我由衷地钦佩。 三毛去了,但是她却永远地留在了我的心底,我想对一个已逝去者的最大怀念也只能如此吧。 三毛对于我,不是一个偶像,只是一个可以在夜深时候,静静听她故事的长辈。曾经在一本电子杂志里听到她的一个专访。那是第一次听到她的声音,热闹的,纯净的,有活力的。她乐观的生活态度,淡然的处事方式,都深深地撼动了我。我知道那是我希望成为的自己。可以在荒芜的沙漠里,守着一个家,安静的画一块石头,不管外面漫天飞舞的风沙……
求三毛文章的读后感
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
深夜,独自读着三毛。
忘记是多大了,买了三毛和张爱玲的全集。先时兴趣全被撒哈拉那有趣的故事吸引,偶然一个机会拿起张爱玲全集,却是再也放不下了。从此以后,我记忆中这两个女子总是交缠着的。
三毛的遗作《滚滚红尘》,明眼人都知道是张爱玲的故事,三毛否认。她一定读过张爱玲吧!而三毛自杀时,在大洋彼岸的张爱玲也许也有耳闻吧!
张爱玲是骨子里的冷,三毛正好相反,是骨子里的热。所以实际三毛所经历的那些比张爱玲所经历的要残酷得多,化在笔下却是一派天真烂漫。
也许是三毛的那些故事,给了我关于流浪的最浪漫的幻想。而她说,流浪一点都不浪漫,对于她来说,流浪是被迫的。可是读她书的人,可曾从中看到过她的抱怨?三毛最可贵的,是总能发掘生活中有趣的一面,也许她和荷西,就是两个未长大的孩子。
她的那一系列书,不仅带给我们一个浪漫神奇的新世界,还创造出一个阳光大男孩荷西。也许说“创造”并不完全对,可是我们所认识的荷西,只能是三毛愿意展示给我们的那一面。没有其他的来源,不像胡兰成,张爱玲不愿意写他,自己却来洋洋洒洒写一堆。
因为那么深爱,所以她展示给我们的那一面是那么可爱,待人真诚,对朋友慷慨,一方面很爱自己的妻子,一方面又像个永远都长不大的大男孩。
见荷西死后三毛那么悲伤,不禁想要是有了孩子,也许三毛不会走上那条不归路。可是看看这两个大小孩怎么约定的吧:“我和荷西曾约定只要我们俩在一起小孩子还是别出世吧,如果是个女的我会把她打死,因为我会吃醋;若是个男孩,荷西要把他倒吊在阳台上,因为我会太爱那孩子。”这哪像两个成年人说的话?
三毛说写作在她生活中是最不重要的一部分,它是蛋糕上面的樱桃(我最喜欢的就是樱桃啊O(∩_∩)O)。她说自己只是个好家庭主妇,与荷西在一起的六年是上天给她的恩赐。很少有女作家说出这样的话,也很少女作家在作品中秀恩爱。由此可见,三毛是幸福的,即使生死相隔,她都拥有一份最真的爱,陪着她,直到死去。
她说:“我认为神给了我六年了不起的日子,我相信我的丈夫来到我的生命里他是负有很重要的任务,使命。”六年前的约定,若不是她的未婚夫突然离世,一切只是个青春的回忆。六对他们而言真是个绕不开的数字!这样的缘分,哪怕隔着千山万水,是她的总还是她的。
似乎所有的现实都会说,真正的婚姻并不是童话中所说的那么美好。可是三毛说,婚姻是世界上最好的事情之一。“在结婚以前我没有疯狂地恋爱过,但在我结婚的时候,我却有那么大的信心,把我的手交在他的手里,后来我发觉我的决定是对的。如果他继续活下去,我仍要说我对这个婚姻永远不后悔。”
固然争吵也是有的,但过后两人会哭得像孩子般。三毛的父母去看望他俩,荷西突然用生硬的英语对她父亲说:“爹爹,你跟Echo说我买摩托车好不好?”三毛马上就哭出来了。西班牙人是不喊妻子的父母叫父母的,何况这样亲密的“爹爹”,要多大的爱才有勇气叫出来?
有人曾经问三毛:“如果在这世上再有一个很爱你的人,指的是婚姻关系,你会不会答应?”三毛答曰:“我有一个很爱的人在我心里,叫荷西。这问题不能说,不可说,不知道。我想百分之九十九点九时不,因为我已经有了。”
想起很久以前别人传的三毛自杀是因为另一段感情。若你们好好读过她的文字,就会知道那样的谣言是多么荒唐了。无聊人士总是喜欢八卦别人的感情生活,可是三毛很早就明确告诉过她的读者,不可能!
她说,荷西工作时及时是岸上的机器坏了一个螺丝钉,只修两小时,荷西也不肯再工地等,不怕麻烦地脱掉潜水衣就往家里跑。家里的妻子不在,他便大街小巷地去找,一家一家店铺问过去:“看见Echo没有?看见Echo没有?”找到了她,双手环上来,也不避人地痴看着妻子,然后两人一路拉着手,提着菜篮往工地走去,走到已是又要下水的时候了。朋友也笑:“好得这个样子,谁看了你们也是不懂!”要知道,这个时候离他们结婚已有六年了。
三毛曾有段时间为了荷西停笔了。因为三毛晚上写作,荷西也不敢吵她,但他睡觉一定要拉着三毛的手才能睡着。于是他躺在床上,不敢讲,也不敢动,把被单蒙着头,看三毛几点钟会写完。所以三毛后来干脆停笔。别人觉得好笑,三毛却说:“他的工作有危险性,我希望他睡得好。”直到荷西去世后她才重新开始写。如若是这样,我情愿永远看不到她的文字。三毛说,读者有读者的幸福,怎能从她的故事中找幸福呢。我宁愿她是永远这样幸福的,不理会读者罢!
这样的幸福天也妒忌,荷西对三毛说:“你不死,你不死……要到你很老我也很老,两个人都走不动也扶不动了,穿上干干净净的衣服,一齐躺在床上,闭上眼睛说:好吧,一齐去吧!”
所以三毛说,她不死,因为她要给丈夫做饺子。
这样的话若是在别处看见,我一定嫌假了。可是三毛那样说来,我完全无防范,只能随她一齐欢乐一齐悲伤。
重看滚滚红尘的歌词,与其说是写张爱玲和胡兰成,不如说是写她与荷西:
“想是人世间的错
或前世流传的因果
终生的所有
也不惜获取刹那阴阳的交流 ”
据说她为了见到荷西曾招过碟仙的。
“滚滚红尘里有隐约的耳语
跟随我俩的传说”
是的,也许只是个传说。但是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而她已飞过。
深夜,独自读着三毛。
忘记是多大了,买了三毛和张爱玲的全集。先时兴趣全被撒哈拉那有趣的故事吸引,偶然一个机会拿起张爱玲全集,却是再也放不下了。从此以后,我记忆中这两个女子总是交缠着的。
三毛的遗作《滚滚红尘》,明眼人都知道是张爱玲的故事,三毛否认。她一定读过张爱玲吧!而三毛自杀时,在大洋彼岸的张爱玲也许也有耳闻吧!
张爱玲是骨子里的冷,三毛正好相反,是骨子里的热。所以实际三毛所经历的那些比张爱玲所经历的要残酷得多,化在笔下却是一派天真烂漫。
也许是三毛的那些故事,给了我关于流浪的最浪漫的幻想。而她说,流浪一点都不浪漫,对于她来说,流浪是被迫的。可是读她书的人,可曾从中看到过她的抱怨?三毛最可贵的,是总能发掘生活中有趣的一面,也许她和荷西,就是两个未长大的孩子。
她的那一系列书,不仅带给我们一个浪漫神奇的新世界,还创造出一个阳光大男孩荷西。也许说“创造”并不完全对,可是我们所认识的荷西,只能是三毛愿意展示给我们的那一面。没有其他的来源,不像胡兰成,张爱玲不愿意写他,自己却来洋洋洒洒写一堆。
因为那么深爱,所以她展示给我们的那一面是那么可爱,待人真诚,对朋友慷慨,一方面很爱自己的妻子,一方面又像个永远都长不大的大男孩。
见荷西死后三毛那么悲伤,不禁想要是有了孩子,也许三毛不会走上那条不归路。可是看看这两个大小孩怎么约定的吧:“我和荷西曾约定只要我们俩在一起小孩子还是别出世吧,如果是个女的我会把她打死,因为我会吃醋;若是个男孩,荷西要把他倒吊在阳台上,因为我会太爱那孩子。”这哪像两个成年人说的话?
三毛说写作在她生活中是最不重要的一部分,它是蛋糕上面的樱桃(我最喜欢的就是樱桃啊O(∩_∩)O)。她说自己只是个好家庭主妇,与荷西在一起的六年是上天给她的恩赐。很少有女作家说出这样的话,也很少女作家在作品中秀恩爱。由此可见,三毛是幸福的,即使生死相隔,她都拥有一份最真的爱,陪着她,直到死去。
她说:“我认为神给了我六年了不起的日子,我相信我的丈夫来到我的生命里他是负有很重要的任务,使命。”六年前的约定,若不是她的未婚夫突然离世,一切只是个青春的回忆。六对他们而言真是个绕不开的数字!这样的缘分,哪怕隔着千山万水,是她的总还是她的。
似乎所有的现实都会说,真正的婚姻并不是童话中所说的那么美好。可是三毛说,婚姻是世界上最好的事情之一。“在结婚以前我没有疯狂地恋爱过,但在我结婚的时候,我却有那么大的信心,把我的手交在他的手里,后来我发觉我的决定是对的。如果他继续活下去,我仍要说我对这个婚姻永远不后悔。”
固然争吵也是有的,但过后两人会哭得像孩子般。三毛的父母去看望他俩,荷西突然用生硬的英语对她父亲说:“爹爹,你跟Echo说我买摩托车好不好?”三毛马上就哭出来了。西班牙人是不喊妻子的父母叫父母的,何况这样亲密的“爹爹”,要多大的爱才有勇气叫出来?
有人曾经问三毛:“如果在这世上再有一个很爱你的人,指的是婚姻关系,你会不会答应?”三毛答曰:“我有一个很爱的人在我心里,叫荷西。这问题不能说,不可说,不知道。我想百分之九十九点九时不,因为我已经有了。”
想起很久以前别人传的三毛自杀是因为另一段感情。若你们好好读过她的文字,就会知道那样的谣言是多么荒唐了。无聊人士总是喜欢八卦别人的感情生活,可是三毛很早就明确告诉过她的读者,不可能!
她说,荷西工作时及时是岸上的机器坏了一个螺丝钉,只修两小时,荷西也不肯再工地等,不怕麻烦地脱掉潜水衣就往家里跑。家里的妻子不在,他便大街小巷地去找,一家一家店铺问过去:“看见Echo没有?看见Echo没有?”找到了她,双手环上来,也不避人地痴看着妻子,然后两人一路拉着手,提着菜篮往工地走去,走到已是又要下水的时候了。朋友也笑:“好得这个样子,谁看了你们也是不懂!”要知道,这个时候离他们结婚已有六年了。
三毛曾有段时间为了荷西停笔了。因为三毛晚上写作,荷西也不敢吵她,但他睡觉一定要拉着三毛的手才能睡着。于是他躺在床上,不敢讲,也不敢动,把被单蒙着头,看三毛几点钟会写完。所以三毛后来干脆停笔。别人觉得好笑,三毛却说:“他的工作有危险性,我希望他睡得好。”直到荷西去世后她才重新开始写。如若是这样,我情愿永远看不到她的文字。三毛说,读者有读者的幸福,怎能从她的故事中找幸福呢。我宁愿她是永远这样幸福的,不理会读者罢!
这样的幸福天也妒忌,荷西对三毛说:“你不死,你不死……要到你很老我也很老,两个人都走不动也扶不动了,穿上干干净净的衣服,一齐躺在床上,闭上眼睛说:好吧,一齐去吧!”
所以三毛说,她不死,因为她要给丈夫做饺子。
这样的话若是在别处看见,我一定嫌假了。可是三毛那样说来,我完全无防范,只能随她一齐欢乐一齐悲伤。
重看滚滚红尘的歌词,与其说是写张爱玲和胡兰成,不如说是写她与荷西:
“想是人世间的错
或前世流传的因果
终生的所有
也不惜获取刹那阴阳的交流 ”
据说她为了见到荷西曾招过碟仙的。
“滚滚红尘里有隐约的耳语
跟随我俩的传说”
是的,也许只是个传说。但是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而她已飞过。
本文标题: 滚滚红尘三毛读后感(滚滚红尘的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0372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