邶风燕燕读后感(燕燕这首诗经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发布时间: 2023-03-28 07:37:2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2

邶风,燕燕于飞抒发了什么感情两人在两情相悦时,却因为更多的原因而不能一起相守到老,一起努力去坚守自己原本想要的,直到后来她要嫁作人妻,他目送自己...

邶风燕燕读后感(燕燕这首诗经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邶风 燕燕于飞抒发了什么感情

两人在两情相悦时,却因为更多的原因而不能一起相守到老,一起努力去坚守自己原本想要的,直到后来她要嫁作人妻,他目送自己最爱的人出嫁,其心里早已寸断肝肠,悔之无及……

国风·邶风·燕燕的作品鉴赏

《燕燕》全诗四章,前三章重章渲染惜别情境,后一章深情回忆被送者的美德。抒情深婉而语意沉痛,写人传神而敬意顿生。
前三章开首以飞燕起兴:“燕燕于飞,差池其羽”,“颉之颃之”,“下上其音”。《朱子语类》赞曰:“譬如画工一般,直是写得他精神出。”阳春三月,群燕飞翔,蹁跹上下,呢喃鸣唱。然而,诗人用意不只是描绘一幅“春燕试飞图”。而是以燕燕双飞的自由欢畅,来反衬同胞别离的愁苦哀伤。此所谓“譬如画工”又“写出精神”。接着点明事由:“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父亲已去世,妹妹又要远嫁,同胞手足今日分离,此情此境,依依难别。“远于将之”、“远送于南”,相送一程又一程,更见离情别绪之黯然。然而,千里相送,总有一别。远嫁的妹妹终于遽然而去,深情的兄长仍依依难舍。这里诗歌运用艺术手法表现出感人的情境:“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伫立以泣”、“实劳我心”。先是登高瞻望,虽车马不见,却行尘时起;后是瞻望弗及,唯伫立以泣,伤心思念。真是兄妹情深,依依惜别,缠绵悱恻,鬼神可泣。这三章重章复唱,既易辞申意,又循序渐进,且乐景与哀情相反衬;从而把送别情境和惜别气氛,表现得深婉沉痛,不忍卒读。
四章由虚而实,转写被送者。原来二妹非同一般,她思虑切实而深长,性情温和而恭顺,为人谨慎又善良,正是自己治国安邦的好帮手。她执手临别,还不忘赠言勉励:莫忘先王的嘱托,成为百姓的好国君。这一章写人,体现了上古先民对女性美德的极高评价。在写法上,先概括描述,再写人物语言;静中有动,形象鲜活。而四章在全篇的结构上也有讲究,前三章虚笔渲染惜别气氛,后一章实笔刻画被送对象,采用了同《召南·采苹》相似的倒装之法。
《燕燕》之后,“瞻望弗及”和“伫立以泣”成了表现惜别情境的原型意象,反复出现在历代送别诗中。“伫立以泣”的“泪”,成为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艺术意象之一。 宋·许顗:“真可以泣鬼神!”(《彦周诗话》)
宋·朱熹:“譬如画工一般,直是写得他精神出。”(《朱子语类》)
明·陈舜百:“‘燕燕’二语,深婉可诵,后人多许咏燕诗,无有能及者。”不可及处,正在于兴中带比,以乐景反衬哀情,故而“深婉可诵”。(《读诗臆补》)
清·陈震:“哀在音节,使读者泪落如豆,竿头进步,在‘瞻望弗及’一语,以“瞻望弗及”的动作情境,传达惜别哀伤之情,不言怅别而怅别之意溢于言外,这确为会心之言。”(《读诗识小录》)
清·王士禛:“万古送别之祖”(《带经堂诗话》)。

《诗经·邶风·燕燕》中的一些问题

我想问一下,《诗经·邶风·燕燕》是一首什么诗??为什么有人说这是一首兄长送妹妹出嫁的送别诗,也有人说是庄姜送戴妫回陈国的送别诗?? 还有,此诗其中有一句“之子于归”,和《诗经·桃夭》中的“之子于归”相同,但在《桃夭》中,这是女子出嫁的意思,如果按《燕燕》第二种解释所说的,又有不符。这是为什么? 我想得到一种较为准确的答案。谢谢!
王质《诗总闻》认为是卫君送女弟适他国,崔述认为“恐系卫女嫁于南国,而其兄送之之诗”。
现代人的认知,应该和王质、崔述二人比较接近。《燕燕》是情人间的送别诗,作者应当是一位卫君。此卫君是谁,已不可考。他和宗族里的一个女子原是一对情侣,却终不能结合,如一对燕子不能比翼双飞。当她出嫁到别国时,他去送她,因此作此诗。
至于是卫君而不是庄姜,可以从最后一章的“以勖寡人”看出。
本文标题: 邶风燕燕读后感(燕燕这首诗经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9684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七步成诗读后感150字(七步诗的读后感\)吹牛大王历险记海上历险其一读后感(吹牛大王历险记读后感5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