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计算能力差改善方法对于每个家庭而言,孩子是家庭最重要的组成部位,每个家庭都希望孩子能够成才。而孩子今后成就与计算能力不能分割,那么如何提高孩...
孩子计算能力差改善方法
对于每个家庭而言,孩子是家庭最重要的组成部位,每个家庭都希望孩子能够成才。而孩子今后成就与计算能力不能分割,那么如何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在计算题的教学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开展计算比赛活动,评选计算小能手等形式来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
2注重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计算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小学生的思维属于具体思维,需要靠具体的事物来支撑。
3速算与巧算,
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简便运算,简便方法的正确运用,一方面能提高解题速度,另一方面还能够让解题变得简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加强练习,及时复习。
学生要熟练掌握计算的方法,快速正确地进行计算,必须进行长期反复的练习。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这个道理。当然啦,要是孩子不愿意学或许没有兴趣的话,也不能强迫孩子,需要一步步来。
1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在计算题的教学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开展计算比赛活动,评选计算小能手等形式来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
2注重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计算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小学生的思维属于具体思维,需要靠具体的事物来支撑。
3速算与巧算,
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简便运算,简便方法的正确运用,一方面能提高解题速度,另一方面还能够让解题变得简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加强练习,及时复习。
学生要熟练掌握计算的方法,快速正确地进行计算,必须进行长期反复的练习。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这个道理。当然啦,要是孩子不愿意学或许没有兴趣的话,也不能强迫孩子,需要一步步来。
孩子计算能力差怎么办
家长引导孩子养成好的做题习惯,可以有以下几个办法:
1、数字一定看清楚
一般如果是应用题的计算,我们写完算式之后,一定要对照着原题再看一遍。很多孩子数字抄错了,后面的计算没错,但是得分还是0.
上面这道题,错误的原因就是抄写错数字了。孩子把38抄写成了39,尽管算式是算对了,结果还是错的。这样的错误实际上可以避免,需要孩子写完一个算式的时候,有意识地跟原始数据比对一次。
2、 运算过程一定要规范
实际上就是要孩子做到认真书写、计算。不管是作业还是练习,书写都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一定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尤其要符合规范,数字间有适当的间隔,草稿上的竖式也要数位对齐、条理清楚。
这个练习,就需要家长平时对孩子有要求,演算纸上怎么写,如何写才能符合要求,从一开始就要养成习惯。有些孩子演算纸这写一下,那写一下,结果呢,一张纸写3题就没有了。这个问题非常普遍,到了初中依然有很多学生是这样的,而且一般都是经常出错的孩子。
3、收集整理错题
现在老师普遍的做法是让孩子在试卷上订正错题,实际上还有更加有效的办法,那就是把计算错误的题整理到一个本子上。
这个工作家长可以让孩子一年级就开始做,把计算错误的题整理到一个本子上。到周末或者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讨论总结一下计算方面的问题,看看哪些问题已经改正了,哪些问题依然存在。只有孩子对自己的错误有了意识,并且能够自己有改正的想法,进步才会越来越快!
其实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大人对孩子盲目施压而导致孩子的不知所措,最后彻底丧失信心。
4、让孩子把计算过程说一说
我们国内最缺乏的一个教学步骤,就是让孩子说一说。这个活动,在外国的课堂上是很普遍的。我们的课堂因为人数多,很难让每个孩子都能说一说。但是家长可以在家庭里面把这个活动开展起来。因为孩子之所以犯错误,可能是因为ta一直都在用错误的方法计算,但是自己不知道,而大人也不知道。所以,家长可以让孩子把计算的想法说出来,这样你就能够发现孩子思路上不合理的地方。
最后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家长一定要对孩子有信心,有耐心。
每个孩子发育的快慢不一样,掌握知识的快慢也不相同。只要能够做到有针对性的练习,很多问题都是可以慢慢解决的。
1、数字一定看清楚
一般如果是应用题的计算,我们写完算式之后,一定要对照着原题再看一遍。很多孩子数字抄错了,后面的计算没错,但是得分还是0.
上面这道题,错误的原因就是抄写错数字了。孩子把38抄写成了39,尽管算式是算对了,结果还是错的。这样的错误实际上可以避免,需要孩子写完一个算式的时候,有意识地跟原始数据比对一次。
2、 运算过程一定要规范
实际上就是要孩子做到认真书写、计算。不管是作业还是练习,书写都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一定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尤其要符合规范,数字间有适当的间隔,草稿上的竖式也要数位对齐、条理清楚。
这个练习,就需要家长平时对孩子有要求,演算纸上怎么写,如何写才能符合要求,从一开始就要养成习惯。有些孩子演算纸这写一下,那写一下,结果呢,一张纸写3题就没有了。这个问题非常普遍,到了初中依然有很多学生是这样的,而且一般都是经常出错的孩子。
3、收集整理错题
现在老师普遍的做法是让孩子在试卷上订正错题,实际上还有更加有效的办法,那就是把计算错误的题整理到一个本子上。
这个工作家长可以让孩子一年级就开始做,把计算错误的题整理到一个本子上。到周末或者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讨论总结一下计算方面的问题,看看哪些问题已经改正了,哪些问题依然存在。只有孩子对自己的错误有了意识,并且能够自己有改正的想法,进步才会越来越快!
其实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大人对孩子盲目施压而导致孩子的不知所措,最后彻底丧失信心。
4、让孩子把计算过程说一说
我们国内最缺乏的一个教学步骤,就是让孩子说一说。这个活动,在外国的课堂上是很普遍的。我们的课堂因为人数多,很难让每个孩子都能说一说。但是家长可以在家庭里面把这个活动开展起来。因为孩子之所以犯错误,可能是因为ta一直都在用错误的方法计算,但是自己不知道,而大人也不知道。所以,家长可以让孩子把计算的想法说出来,这样你就能够发现孩子思路上不合理的地方。
最后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家长一定要对孩子有信心,有耐心。
每个孩子发育的快慢不一样,掌握知识的快慢也不相同。只要能够做到有针对性的练习,很多问题都是可以慢慢解决的。
孩子计算能力差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导读:计算对于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像数学与之生活。计算是整个数学大厦的地基,地基不牢则大厦不稳。小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并达到一定熟练程度。有部分孩子认为计算题易学、好学,以为一听就会,不肯动脑,经常会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就做答,计算马虎,张冠李戴,简单计算也频频出错,验算检查不耐烦,算完题目要求就完事,计算结果阴差阳错,经多次检查,计算错误率让人吃惊。
针对孩子计算能力薄弱,可以下几方面入手分析原因:
1.视觉迁移引起的感知错误
小学生特别是中段学生,其思维特征是由现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极易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产生混淆,因而经常出现抄错数据、抄错运算符号的错误;还有忘记进位、退位,漏写、漏抄、出现运算顺序错误。
另外,小学生的感知还伴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容易感知新奇的、感兴趣的“强刺激”,而忽略“弱刺激”,造成感知错误。例如,填空:5+45()5+54,有学生就会填写等号,原因是加法交换律的“强刺激”,掩盖了54和45不同的“弱刺激”。
还有一些运算顺序以及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也是由于感知上的笼统、粗糙所造成。尤其在特殊数据的刺激下,被假象所迷惑,以为能够进行简便计算如:
20×5÷20×5=100÷100=1;
41/5-41/5×1/3=0×1/3=0;
6÷6/7-6/7÷6=025+4×9=100×9=900;
326+216+484=326+484+216=800+216=1016;
686+391-209=686+(391+209)=686+600=1286
......
2.注意力不集中
小学生由于注意品质不佳,特别是低年级儿童,还不善于有意识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常表现为,思维与书写不同步,注意力不是集中在“笔尖上”,而是一方面手中在抄写,另一方面注意力已经转移到下一步计算方法上。
小学生这个“注意力不集中、观察事物缺乏整体性、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生理、心理特点就使他们容易产生计算错误。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他们正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注意的品质还很不完善,把23看成32是注意的指向性、集中性尚待发展;把9写成6是注意的选择性较差;把4位数写成3位数是注意的广度和分配能力不够。
有研究发现,7~10岁儿童的注意力可持续20分钟,10~12岁儿童为25分钟,12岁以上儿童可持续30分钟。因此在解答结构步骤较简单的题时,正确率比较高,而解答结构步骤较复杂的题时容易出错。
这也正说明了为什么低年级的计算正确率高,而中高年级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不如低年级的原因之一。
3.不良学习心态的影响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心态主要有三种:
一是轻视心理,认为计算题是“死题目”,不需要动脑筋思考,忽视了对计算题的分析、计算完毕后的检查验算而造成的错误。
二是畏难心理。认为计算题枯燥乏味,每当看到计算步骤繁多或数字较大的计算试题时,便会产生畏难情绪、厌烦情绪、缺乏恒心、耐心和信心,从而使得计算的正确率大打折扣。
三是懒惰和厌恶。懒得动笔,不愿多写一个字,厌恶计算,无论数字大小,熟练与否,一律口算,不愿动笔演算,懒得拿草稿,甚至没有专门的草稿本、验算本。经常省略必要步骤,跳步,幻想快速、直接出结果,从而出错。
4.知识掌握缺陷引起的失误
小学数学中概念、性质、算理、法则、定律等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在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的前提下,才可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形成计算技能。
由于某些知识不理解、概念不清、没有真正地理解算理和熟练地掌握算法,对于计算法则、概念或运算顺序没有很好的掌握等,学生在计算时就会出现错误,并且学生自己并不意识到是错误的。
5.不良学习、计算习惯的影响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条件。因此,平常练习要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有的学生从小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事散漫,上学后迁移到学习中,便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部分学生由于对计算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上平时的训练度不够,方法欠妥,因而就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计算习惯。
这些不良习惯包括:不审题、不分析、一律口算不愿动笔演算、不喜爱打草稿、草稿随意不规范、不正确使用草稿(演算本)、省略步骤(跳步)、书写潦草、不及时验算和检验、无简算意识、计算中间不必要的过程或结果、不统计分析总结反思错误的原因等。
6.基本口算不熟练、基本口算技能不过关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在各个年级,口算的重点也不相同。
粗略地说,一到三年级,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连加减;表内乘法;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万以内简单的不退位加减法,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题;较简单的一位数乘两位数;较简单的小数加法等都要求熟练口算。
四年级以后,口算的内容就要逐步增多,不但要巩固过去的内容,口算同分母加减法和简单的异分母加减法等,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一些数据,如:25×4,125×8,10到19的平方等,对所有能应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口算的式题一律口算。
延伸阅读:
临近开学,家校联手收心效果佳
暑假即将收尾,如何让孩子找回学习状态?
暑假进入倒计时阶段,“收心”策略有哪些?
2021小学生作文素材大全
暑假将收尾,开学先“收心”
针对孩子计算能力薄弱,可以下几方面入手分析原因:
1.视觉迁移引起的感知错误
小学生特别是中段学生,其思维特征是由现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极易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产生混淆,因而经常出现抄错数据、抄错运算符号的错误;还有忘记进位、退位,漏写、漏抄、出现运算顺序错误。
另外,小学生的感知还伴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容易感知新奇的、感兴趣的“强刺激”,而忽略“弱刺激”,造成感知错误。例如,填空:5+45()5+54,有学生就会填写等号,原因是加法交换律的“强刺激”,掩盖了54和45不同的“弱刺激”。
还有一些运算顺序以及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也是由于感知上的笼统、粗糙所造成。尤其在特殊数据的刺激下,被假象所迷惑,以为能够进行简便计算如:
20×5÷20×5=100÷100=1;
41/5-41/5×1/3=0×1/3=0;
6÷6/7-6/7÷6=025+4×9=100×9=900;
326+216+484=326+484+216=800+216=1016;
686+391-209=686+(391+209)=686+600=1286
......
2.注意力不集中
小学生由于注意品质不佳,特别是低年级儿童,还不善于有意识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常表现为,思维与书写不同步,注意力不是集中在“笔尖上”,而是一方面手中在抄写,另一方面注意力已经转移到下一步计算方法上。
小学生这个“注意力不集中、观察事物缺乏整体性、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生理、心理特点就使他们容易产生计算错误。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他们正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注意的品质还很不完善,把23看成32是注意的指向性、集中性尚待发展;把9写成6是注意的选择性较差;把4位数写成3位数是注意的广度和分配能力不够。
有研究发现,7~10岁儿童的注意力可持续20分钟,10~12岁儿童为25分钟,12岁以上儿童可持续30分钟。因此在解答结构步骤较简单的题时,正确率比较高,而解答结构步骤较复杂的题时容易出错。
这也正说明了为什么低年级的计算正确率高,而中高年级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不如低年级的原因之一。
3.不良学习心态的影响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心态主要有三种:
一是轻视心理,认为计算题是“死题目”,不需要动脑筋思考,忽视了对计算题的分析、计算完毕后的检查验算而造成的错误。
二是畏难心理。认为计算题枯燥乏味,每当看到计算步骤繁多或数字较大的计算试题时,便会产生畏难情绪、厌烦情绪、缺乏恒心、耐心和信心,从而使得计算的正确率大打折扣。
三是懒惰和厌恶。懒得动笔,不愿多写一个字,厌恶计算,无论数字大小,熟练与否,一律口算,不愿动笔演算,懒得拿草稿,甚至没有专门的草稿本、验算本。经常省略必要步骤,跳步,幻想快速、直接出结果,从而出错。
4.知识掌握缺陷引起的失误
小学数学中概念、性质、算理、法则、定律等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在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的前提下,才可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形成计算技能。
由于某些知识不理解、概念不清、没有真正地理解算理和熟练地掌握算法,对于计算法则、概念或运算顺序没有很好的掌握等,学生在计算时就会出现错误,并且学生自己并不意识到是错误的。
5.不良学习、计算习惯的影响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条件。因此,平常练习要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有的学生从小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事散漫,上学后迁移到学习中,便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部分学生由于对计算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上平时的训练度不够,方法欠妥,因而就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计算习惯。
这些不良习惯包括:不审题、不分析、一律口算不愿动笔演算、不喜爱打草稿、草稿随意不规范、不正确使用草稿(演算本)、省略步骤(跳步)、书写潦草、不及时验算和检验、无简算意识、计算中间不必要的过程或结果、不统计分析总结反思错误的原因等。
6.基本口算不熟练、基本口算技能不过关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在各个年级,口算的重点也不相同。
粗略地说,一到三年级,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连加减;表内乘法;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万以内简单的不退位加减法,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题;较简单的一位数乘两位数;较简单的小数加法等都要求熟练口算。
四年级以后,口算的内容就要逐步增多,不但要巩固过去的内容,口算同分母加减法和简单的异分母加减法等,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一些数据,如:25×4,125×8,10到19的平方等,对所有能应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口算的式题一律口算。
延伸阅读:
临近开学,家校联手收心效果佳
暑假即将收尾,如何让孩子找回学习状态?
暑假进入倒计时阶段,“收心”策略有哪些?
2021小学生作文素材大全
暑假将收尾,开学先“收心”
本文标题: 孩子计算能力差读后感(孩子计算能力差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9618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