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一篇读后感!!!!急求一篇中文读后感,是读完一本英语读物,写的一篇中文读后感,字数不限!最好多一点,但只要有就行了!《巴黎圣母院》读后感,作...
急求一篇读后感!!!!
急求一篇中文读后感,是读完一本英语读物,写的一篇中文读后感,字数不限!最好多一点,但只要有就行了!《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作家因不朽的作品而不朽,作品因永生的人物而永生。雨果和《巴黎圣母院》就是这样。
雄伟壮丽的巴黎圣母院,这座世界上最庄严、最完美、最富丽堂皇的哥特式建筑,虽然已经历了八百余年的风雨沧桑,但其非凡的气势和精美的雕饰仍旧丰韵犹存,令人叹为观止。
整个巴黎圣母院的建筑虽然错落参差,但却庄严、和谐,倔傲与灵秀巧妙搭配,浑然一体,在宏大和巍峨的主体造型中透出一种庄严的神圣感和神秘的奇幻性。整个建筑分为3层,从正面看,最下一层是一座尖形拱门,中间一层是3扇硕大的窗子,第三层是一簇排列有序的美丽的栏杆,栏杆上面是两座尖顶的钟楼,各高达69米。南钟楼悬一巨钟,重达13吨;北钟楼则匠心独运地特设了一个187级的楼梯。在两座钟楼的中间偏后位置上,半峥嵘半畏葸地露出一个高达90米的尖塔。这钟楼和尖塔与分置于底层拱门旁的诸多圣经人物雕像、中层窗子旁的亚当、夏娃的雕塑像,以及那扇由37块玻璃组成的圆形巨窗前面所雕刻的“圣处女像”配合在一起,显得高深迷离,神秘莫测。
巴黎圣母院不仅建筑时间早,而且建筑时间长,从1163年动工,到1250年完成,并在14世纪和17世纪分别进行过两次重大修复。它的建设,几乎牵动了全巴黎、全法国人的心。据说,南塔楼上那13吨重的巨钟,在铸料中所加入的大量金、银成分,就是用当时巴黎的妇女们慷慨而虔诚地捐献出来的金银首饰熔成的。另外,巴黎圣母院所在的位置为巴黎的核心,巴黎的先民高卢———罗马人,最早就是在这里建立了巴黎的城市雏形,所以至今计算巴黎到法国全国各地的里程都是以巴黎圣母院为起点的。
尽管巴黎圣母院以其建筑宏伟、历史悠久、雕塑精美、地理位置重要而赢得了永久的光辉和不衰的声誉,但真正为这座建筑物增色敷彩、投光注煌的,还当首推维克多·雨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由于这部长篇小说所涵负的积极的思想意义、深刻的社会内容和对理想与正义的不懈追求与憧憬,而使巴黎圣母院远远超越了它作为“建筑”和“教堂”的意义,而赋有了全新的社会价值和思想内涵,成为人们心目中革新与保守、拓进与妥协、正义与邪恶、美奂与丑窳进行抗争并战而胜之的试金石与分水岭,成为向上精神的圣地和先进思想的熔炉,成为一种对生活和未来的美好的象征和积极的向往。
的确,雨果和他的《巴黎圣母院》为这座声名远播的建筑平添了无限的活力与魅力,举凡来到这里的人,无不怀着对作家人格形象与精神旗帜的景仰与尊崇。《巴黎圣母院》之所以能够为巴黎圣母院构筑筋骨、铸造灵魂,使其成为道义与良知的象征,成为纯洁与善良的所在,成为信仰与追求的寄托,成为对“恶”的鞭挞和对“美”的讴歌的形象化的见证,就因为雨果是一个非凡的作家。他的非凡,主要表现在积极、热情、顽强、坚韧,对国家、民族和人民充满了责任心,一往无前地投入社会变革,用无限的真诚和坦率,明辨是非和支持正义,不顾一切地追求真理。尽管《巴黎圣母院》是雨果青年时期的作品,创作这部长篇小说的时候,雨果还没有经过在根西岛上被流放18年的“炼狱”,他的思想的深刻性还远不如写作《悲惨世界》、《九三年》等作品时那样炉火纯青。但即使这样,《巴黎圣母院》仍旧是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一次巨大和极富创新意义的突破。外貌丑陋但内心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和美丽的吉卜赛女郎艾丝米拉达已成为不朽的文学形象,而它所代表的社会意义和思想意义,则使巴黎圣母院成为一部永远耐人寻味和含义无穷的书。
作家因不朽的作品而不朽,作品因永生的人物而永生。雨果和《巴黎圣母院》就是这样。
雄伟壮丽的巴黎圣母院,这座世界上最庄严、最完美、最富丽堂皇的哥特式建筑,虽然已经历了八百余年的风雨沧桑,但其非凡的气势和精美的雕饰仍旧丰韵犹存,令人叹为观止。
整个巴黎圣母院的建筑虽然错落参差,但却庄严、和谐,倔傲与灵秀巧妙搭配,浑然一体,在宏大和巍峨的主体造型中透出一种庄严的神圣感和神秘的奇幻性。整个建筑分为3层,从正面看,最下一层是一座尖形拱门,中间一层是3扇硕大的窗子,第三层是一簇排列有序的美丽的栏杆,栏杆上面是两座尖顶的钟楼,各高达69米。南钟楼悬一巨钟,重达13吨;北钟楼则匠心独运地特设了一个187级的楼梯。在两座钟楼的中间偏后位置上,半峥嵘半畏葸地露出一个高达90米的尖塔。这钟楼和尖塔与分置于底层拱门旁的诸多圣经人物雕像、中层窗子旁的亚当、夏娃的雕塑像,以及那扇由37块玻璃组成的圆形巨窗前面所雕刻的“圣处女像”配合在一起,显得高深迷离,神秘莫测。
巴黎圣母院不仅建筑时间早,而且建筑时间长,从1163年动工,到1250年完成,并在14世纪和17世纪分别进行过两次重大修复。它的建设,几乎牵动了全巴黎、全法国人的心。据说,南塔楼上那13吨重的巨钟,在铸料中所加入的大量金、银成分,就是用当时巴黎的妇女们慷慨而虔诚地捐献出来的金银首饰熔成的。另外,巴黎圣母院所在的位置为巴黎的核心,巴黎的先民高卢———罗马人,最早就是在这里建立了巴黎的城市雏形,所以至今计算巴黎到法国全国各地的里程都是以巴黎圣母院为起点的。
尽管巴黎圣母院以其建筑宏伟、历史悠久、雕塑精美、地理位置重要而赢得了永久的光辉和不衰的声誉,但真正为这座建筑物增色敷彩、投光注煌的,还当首推维克多·雨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由于这部长篇小说所涵负的积极的思想意义、深刻的社会内容和对理想与正义的不懈追求与憧憬,而使巴黎圣母院远远超越了它作为“建筑”和“教堂”的意义,而赋有了全新的社会价值和思想内涵,成为人们心目中革新与保守、拓进与妥协、正义与邪恶、美奂与丑窳进行抗争并战而胜之的试金石与分水岭,成为向上精神的圣地和先进思想的熔炉,成为一种对生活和未来的美好的象征和积极的向往。
的确,雨果和他的《巴黎圣母院》为这座声名远播的建筑平添了无限的活力与魅力,举凡来到这里的人,无不怀着对作家人格形象与精神旗帜的景仰与尊崇。《巴黎圣母院》之所以能够为巴黎圣母院构筑筋骨、铸造灵魂,使其成为道义与良知的象征,成为纯洁与善良的所在,成为信仰与追求的寄托,成为对“恶”的鞭挞和对“美”的讴歌的形象化的见证,就因为雨果是一个非凡的作家。他的非凡,主要表现在积极、热情、顽强、坚韧,对国家、民族和人民充满了责任心,一往无前地投入社会变革,用无限的真诚和坦率,明辨是非和支持正义,不顾一切地追求真理。尽管《巴黎圣母院》是雨果青年时期的作品,创作这部长篇小说的时候,雨果还没有经过在根西岛上被流放18年的“炼狱”,他的思想的深刻性还远不如写作《悲惨世界》、《九三年》等作品时那样炉火纯青。但即使这样,《巴黎圣母院》仍旧是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一次巨大和极富创新意义的突破。外貌丑陋但内心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和美丽的吉卜赛女郎艾丝米拉达已成为不朽的文学形象,而它所代表的社会意义和思想意义,则使巴黎圣母院成为一部永远耐人寻味和含义无穷的书。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600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600字
“风月为益友,读书是良师”,书是知识的源泉,是智慧的钥匙,是思想的宝库,历史的文化遗产。
一本好书,可以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愉悦人的心境。
而大千世界,好书无奇不有。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俄罗斯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因为这部自传体小说,给了我许多感触,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了解与认识。
人的一生当怎样度过才会有意义呢?保尔用实际行动一次次向我们证明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感到羞耻,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不信,请看:保尔在在病魔的折磨下,依旧努力积极的工作;在身体瘫痪后,依然顽强的学习,并且开始文学创作,后来又双目失明了,这对于原本就残疾的他,犹如雪上加霜,那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呀!可是保尔却能毅然地拿起笔来,坚持写作,经过顽强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历时三年,终于完成了《钢铁是这样炼成的》这部不朽的著作。
读着,读着,保尔那高大的形象似乎在我眼前显现:我看见他在写作,精疲力竭,却一直不停笔端,专心塑造着文学形象,把一切疲惫和艰难都抛诸脑后。
此时,我好像才头一次真正体会到了保尔创作的艰辛,更感受到保尔身上的无穷魅力。
保尔是一位残疾人,但还为祖国的壮丽事业而奋斗,他为我树立了身残志坚的光辉榜样。是他——保尔,使我增添了力量,使我鼓起了勇气,使我乐观地看待人生。
人生,可以说是一段曲折而坎坷不平的路。在人生的旅途中,你会遇到诸多挫折,要去面对失败的打击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等等。但要相信这一切都是短暂的。在突破障碍、战胜困难后,回顾走过的道路历程,我们就会领悟到,那是磨炼人生的火焰。
保尔的精神在鼓舞着我,当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倍感希望渺茫时,我就想会起保尔,那样我就更加坚强起来。
所以,我要以保尔为楷模,向他学习,将来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保尔,感谢有你,是你让我明白了什么是钢铁般的意志和精神。我也要向你一样,做一个钢铁般的巨人。
人生快事,莫如读书,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让我们的人生洋溢着书香气息!
“风月为益友,读书是良师”,书是知识的源泉,是智慧的钥匙,是思想的宝库,历史的文化遗产。
一本好书,可以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愉悦人的心境。
而大千世界,好书无奇不有。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俄罗斯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因为这部自传体小说,给了我许多感触,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了解与认识。
人的一生当怎样度过才会有意义呢?保尔用实际行动一次次向我们证明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感到羞耻,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不信,请看:保尔在在病魔的折磨下,依旧努力积极的工作;在身体瘫痪后,依然顽强的学习,并且开始文学创作,后来又双目失明了,这对于原本就残疾的他,犹如雪上加霜,那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呀!可是保尔却能毅然地拿起笔来,坚持写作,经过顽强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历时三年,终于完成了《钢铁是这样炼成的》这部不朽的著作。
读着,读着,保尔那高大的形象似乎在我眼前显现:我看见他在写作,精疲力竭,却一直不停笔端,专心塑造着文学形象,把一切疲惫和艰难都抛诸脑后。
此时,我好像才头一次真正体会到了保尔创作的艰辛,更感受到保尔身上的无穷魅力。
保尔是一位残疾人,但还为祖国的壮丽事业而奋斗,他为我树立了身残志坚的光辉榜样。是他——保尔,使我增添了力量,使我鼓起了勇气,使我乐观地看待人生。
人生,可以说是一段曲折而坎坷不平的路。在人生的旅途中,你会遇到诸多挫折,要去面对失败的打击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等等。但要相信这一切都是短暂的。在突破障碍、战胜困难后,回顾走过的道路历程,我们就会领悟到,那是磨炼人生的火焰。
保尔的精神在鼓舞着我,当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倍感希望渺茫时,我就想会起保尔,那样我就更加坚强起来。
所以,我要以保尔为楷模,向他学习,将来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保尔,感谢有你,是你让我明白了什么是钢铁般的意志和精神。我也要向你一样,做一个钢铁般的巨人。
人生快事,莫如读书,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让我们的人生洋溢着书香气息!
《魔戒》读后感
从奇幻文学的角度发表读后感招唤邪恶的戒指
美国电影“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是今年奥斯卡奖项提名最多的电影。该电影改编自英国牛津大学的教授托尔金(J.R.R.Tolkien,基督徒文学家C.S.Lewis的好友)之同名小说。
小说中的魔戒,是魔王索隆(Sauron)倾全力造出来的戒指。索隆可以通过它以邪恶统治世界。而这枚能使人隐形、长寿,获得超然能力的戒指,彷佛也有某种自我意见,它会伺机而动,被邪恶召唤,也召唤邪恶。
因此,当魔王在战争中遗失了戒指之後,每一个无意间拥有它的人,都会遭逢心灵的强烈试探。他们知道它的危险,却无法割舍这个危险,戒指成为一种诱惑,并因为每个人有不同的软弱之处,呈现著不同的诱惑。最後,不能战胜这诱惑的人,会被索隆彻底控制。
因此,当魔戒落入善良的矮人族,即哈比族(Hobbit)的族人手中时,就成立了销毁魔戒的魔戒使命团。九位成员在赴使命的过程中,一方面得坚毅不拔地完成任务,一方面得面对魔戒诱发的、来自自己心灵深处的邪恶诱惑。
这点很符合基督教信仰中关於恶的描述。恶来自外在环境的邪恶势力,也来自人内在的因人而异的软弱。最重要的是,个人内在的软弱,会跟外在邪恶互动,彼此增加势力。
大英雄与小人物
《魔戒》中有这样一句话:“掌管历史的兴衰,是我们不可能承负起来的任务,我们只要救自己生活的时代,让我们这时代的人有净土。”
这样的宗旨下,才出现了魔戒使命团,千里迢迢、充满危险的,要把魔戒丢回戒指原生处——火焰山火山口。
尽管是个拯救时代的故事,《魔戒》中,却并没有刻意凸显“英雄主义”。
首先,大人物跟小人物一样,都受到试探。
小人物受到的试探,往往只是跟个人的占有欲,或切身的安危有关,但是,这不意味小试探对大局没有影响。小人物以毕尔波(Bilbo)、弗罗多(Frodo)这两个哈比人为代表。他们每一次败在试探之下,都引发一次危机。因为邪恶势力索隆,可以利用他们的软弱,找到魔戒的位置,魔戒也会透过这试探,呼唤索隆。
但魔戒时代中的大人物——不管是跟邪恶誓不两立的法师,或仅剩的净土乌托邦的精灵国女王,或人类世界的英雄王者,一样会受到诱惑。他们并非无所不能,他们一样大有可能败在诱惑之下。他们是跟小人物一样,要奋力挣扎的。
大人物和小人物唯一的差别,是大人物碰到诱惑时,会比小人物有更崇高的理由——让我们用魔戒的能力行使正义、抵抗索隆。这理由是何等堂皇、难以抗拒。
就这样,作者托尔金把大人物和小人物、聪明有能者和平凡平庸者,一概圈进邪恶之律中。他们拯救时代的同时,也是自我亟需被拯救之时。面对试探,再伟大的大人物,都变得微不足道,必须跟贪婪的欲求搏斗。
不仅如此,《魔戒》更刻意描绘出时代中的小人物一样可以成就大事。
书中的哈比族人很平凡,身材矮小、好吃好玩、喜欢吟诗作曲,最好天天宴乐,一天吃六顿。魔戒却恰恰落入哈比族人毕尔波手里,毕尔波又将魔戒传给弗罗多。因为毕尔波的任务结束了:“任何一个英雄在伟大的行动中,都只起一丁点而属於他自己的作用。”
弗罗多何德何能,何以有资格成为魔戒持有者?“不是因为你能耐出众、智力超群,只是因为戒指在你这里,戒指选上你了。”唯一陪伴弗罗多的人,是另一个微不足道的哈比人山姆(Sam)。在弗罗多撑不下去的火山口路途中,山姆背起他来,实践了“他是我的弟兄,他不重”之爱。两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完成了销毁魔戒的使命。
弱小的人和强大的人,都可以抱有同样的自我期许。这种自我期许推动了世界往前行进。弱小的手一样做成大事,不是因其能力德性,而是因为他们非这样做不可。
精灵世界的逍遥
《魔戒》中有一个像西方乌托邦、也像中国桃花源的地方,恰像任何世界文明中都渴望的净土,就是“精灵国”。
《魔戒》中如此描述精灵的住所:
不管是劳斯罗潋或者裂谷,他们自成一个世界。世界中充满林地、溪水,一踏进他们的国土,就会产生一种奇怪的感觉,彷佛越过一座时间之桥,进入古老时代的一个角落,有著对古老时代的记忆。
尽管精灵世界中,每一个自然景物产生的颜色,都是大家早已看过早已知道的,但在精灵世界中观看,却是如此的全新,可以为每一种颜色取上全新的名字。在精灵世界,冬天没有人会为逝去的春天和夏天而悲伤,任何东西都完美无缺,没有病态或畸形。在精灵的土地上,没有缺陷。大家彷佛置身於一首歌中。
但是,精灵国是不是《魔戒》故事中的拯救者呢?作者托尔金在另一段如此描述精灵国:
精灵世界不信任外界,也不跟外界来往。在精灵的土地上,没有危险。但是,他们可以感受到外边世界的危险。从精灵世界高处向外望,还可以看见邪恶势力索隆的隐蔽住处,感受到一股对立的力量。
是的,精灵世界的中心,已感受到一股危险。尽管精灵世界没有邪恶,但是不能保证不会有人把邪恶带进来。他们没有办法摧毁邪恶,他们需要有人为他们催毁邪恶。
精灵国尽管充满逍遥的美感,却不是拯救之路。恰好相反,它需要非精灵国、非净土的世界拯救,才能继续拥有逍遥的美感。
另一处地方谈到逍遥之美无法施拯救之处,就是有关“汤姆”的段落。
汤姆(Tom)出现时,正是弗罗多与友人被柳树困住之时。汤姆一出场,就是彻底与大自然界融合、充满童稚之心的形象。
他唱的歌是:“快活的汤姆呦!”他冲过草丛的那股劲,就像头牛冲到河边饮水一样,蹬蹬的脚步声和稀哩哗啦的草叶声合成一气。红红的面孔像一只熟了的苹果,但满脸笑容又使他皱纹满面。他双手托著一大张树叶,叶子上是一小堆雪白的睡莲。
柳树与哈比人为敌时,老汤姆拯救的方法,是把嘴凑到树缝边,轻声细语地唱歌,然後折下柳枝抽打柳树:“放他出来,柳老汉,真不该让你醒著。吃你的泥土、喝你的水去!把根札得深些,吃喝完了就睡觉!”
老汤姆是山水草木之王,而他的妻子金莓,是河仙的女儿。她跟汤姆一样,是人未出现歌先登场。哈比人见到了金莓,内心感受到从未感受过的欢愉幸福,美妙无比,亲切异常。她的脚步声就像是一道下坡的清泉,在凉凉的石块上轻轻流向远方。
哈比人问:“如果汤姆是山水草木之王,这一大片怪地方就都是他的罗?”
金莓却回答:“如果是,那可就是累赘了。这一带的花草树木没有隶属于谁。他是王,只是因为他不管在林中在河中,不管白天黑夜,都是蹦蹦跳跳的,没有任何东西敢侵犯他一下,他无所畏惧。”
这与大自然融合、充满童稚之心的汤姆,之能成为山水草木之王,凭藉的不是征服与权力,而是顺其自然的、完全不存在隶属的关系。他无惧自然,自然也不招惹他。
他很像金庸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的周伯通,融於自然充满童稚,无欲无求。每天都在快乐的歌声中度日。
对华人文化而言,汤姆的童稚与逍遥,是当受到非常大的礼敬的,甚至可说是生命之最崇高的意境。
不能自救的美感
但是对魔戒使命团而言,汤姆有其软弱之处。这点对比,可以看出,西方至高无上的拯救文化,与华人至高无上的逍遥文化之间的对比。
汤姆跟其他人一样遇到魔戒。他遇到魔戒时,彷佛是遇到另一个好玩的游戏。“把那枚魔戒给我瞧瞧!”他拿到戒指後,把戒指往小指尖上一套,瞬间,汤姆消失了。弗罗多立刻从椅子上跳起来,冲过去。但还没跨出两步,汤姆又出现了,哈哈一笑,两只手指把戒指一捻让它旋转飞起,变个把戏让戒指不见了。等弗罗多尖叫,汤姆又微笑著把戒指交还给他。
这童稚人生的汤姆,就连对待性命攸关的魔戒,都如此不当一回事。
在华人文化中,一定视汤姆比主角弗罗多更伟大。汤姆童稚忘我,而弗罗多肩负使命的同时,一再暴露自己贪欲与罪性;汤姆与大自然浑然同一,充满艺术逍遥之美,弗罗多过於执著;汤姆完全无视魔戒,弗罗多心中充满魔戒……浸濡老庄境界之後,不可能羡慕弗罗多。
但以基督教文化为底蕴的西方文化却不是这样。《魔戒》是如此写的:
汤姆竟然可以对魔戒毫不在乎,无视於魔戒的试探,使很多人以为汤姆有比魔戒更强大的力量,最能胜任魔戒使命团的责任。但甘道夫(Gandalf)知道不是这样的。他知道汤姆对魔戒蛮不在乎的真正原因,仅只是因为汤姆是他自己的主人。但是汤姆改变不了魔戒本身,也不能用他的力量征服别的力量。他只能退缩到一个小地方,待在自己划定的界限内,等候时代改变。因此甘道夫知道,魔戒团的会议、使命,汤姆是不会参加的。
汤姆缺乏抵抗邪恶势力的力量,他融於自然童稚逍遥。但邪恶却会摧毁折磨自然,他只能期待有拯救使命的人。万一魔戒团的使命失败,黑暗来临,汤姆的世界也就垮掉了。
逍遥世界永不可能独立存在,唯有苦难世界危机解除,才能让逍遥的人继续逍遥。
成全于下流残酷
《魔戒》并没有顺遂一般好莱坞英雄片之逻辑。
大出读者意外的,严格来说,弗罗多并没有完成使命。
就在火山口边缘,弗罗多在红色火光映衬下,身影变得非常庞大、身姿变得非常挺直。他用好久未曾出现的清晰有力的声音说:“我不愿意完成此行的任务,我真的不愿意,我要魔戒。”说完,他戴上戒指让自己隐形了。
弗罗多没有胜过试探。
但是咕噜(Gollum)出现了,他要抢夺魔戒。
咕噜在故事中,是典型的被魔戒彻底征服的丑角。曾拥有魔戒太久的咕噜,已经毁了、彻底垮了。他肉体与内心都已无力,他成为了魔戒的奴隶,虽然比别人都长寿,却永远住在黑暗中,再也无法找到平静和解脱。
但是毕尔波、弗罗多都怜惜过他——或者正是基於他们自己也被魔戒吸引过,知道要克服很不容易。所以,几度在可以杀死咕噜时,都放他一马。
活在黑暗中的咕噜,甚至在关键时刻背叛弗罗多,让他吃尽苦头。
尽管如此,当弗罗多和山姆往火焰山行进,讨论未来别人会怎样写这个销毁魔戒的故事,他们还是如此讨论:“就连咕噜在故事中,也可能是好的,对不对?”
当弗罗多戴上魔戒隐形起来的危急关头,咕噜扑过来,跟隐形人扭打。他咬断弗罗多的手指,抢到魔戒,高兴得像疯子般手舞足蹈:“宝贝,宝贝,我的宝贝!”然後站立不稳,跌进了火山口。他跟魔戒一齐毁掉了。
弗罗多虽然失去手指,却终於得到平静:“山姆!这就是结局!我卸掉重担了!”
那失去的手指成为永远的印记,证明拯救的来临,不是出自个人的力量。就像索隆身後有无法了解的邪恶本质,拯救的背後,也有一无法让人了解的掌权者。是他让不可能的拯救变成可能,使那因遭受怜惜之情而能继续生存下来的咕噜,变成反败为胜的关键。
这正是“不可思议的大功告成。不可思议得像十架救世之工。救世之工,成全于下流残酷之手。十字架集合了犹大之贪、彼拉多和彼得之懦、大祭司之奸、众百姓之蠢、罗马人之暴、耶稣跟随者之无能,却成就了上帝的意旨所预定必有的事。”(引自《校园》杂志1999年4月号康来昌的〈游仙窟〉一文)
置身时代的责任
如果人凭自己不能获拯救,如果在一切之上有一不可解的掌权者,则魔戒团的意义何在?为何不选择出世逍遥,却选择入世呢?
书中对此也有探讨。
弗罗多和山姆在路上历经艰苦,一再问自己为使命受苦的意义。弗罗多说:“我想到古老的传说和歌谣中的英雄事迹……其实他们可以选择不冒险,但他们选择了冒险,於是有了故事,正像我们可以选择立刻掉头回去,但我们继续前进,我们也在继续故事……”
故事可以有很多种。
毕尔波放弃魔戒後,跟甘道夫说:
“也许我能找到一个地方,让我把我的书写完,结尾是:‘从此,他幸福地生活下去,直到他生命的结束之日。’”
他也跟弗罗多说:
“书应该有好个结尾。这个怎麽样:他们全都安置下来,从此以後在一起过著幸福的生活。”
但是弗罗多问:“那他们该住哪里呢?”
是的,谁不喜欢过著幸福的日子,直到生命的终了?可是当寒冬来临,哪里还有幸福的绿芽呢?
不正像毕尔波的诗:“我坐在炉火边细细思量,世界将变成什麽样?如果我常见的春天不来,冬天却来到了世上……”
弗罗多承负魔戒,受到无法治愈的心灵内伤,即使回到家乡也不再有安憩之感。他对山姆说:“我的伤太重了。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危难之时,有人不得不做出牺牲……”
这不表示只有弗罗多有使命有责任。他可爱的哈比族朋友山姆、佩平、梅里尽管在魔戒使命团中不像弗罗多责任重大,但在夏尔地区,却负有铲除邪恶势力残余的使命。
于是,在夏尔,每个人都知道山姆、佩平、梅里的侠义,但是没有多少人知道弗罗多与魔戒的故事。因为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邪恶,一如每个地区有每个地区的邪恶,最後,每个人都得做出承负使命的决断,故事便如此地继续下去。
有一段对话是人类族领袖的讨论:
“这世界变得真离奇,小矮人和小精灵竟会结伴行走在我们的土地上。和森林女神说过话的人竟然还活著。在我父辈的父辈进入罗汗国的那个年代,就已经折断的宝剑,居然重返战场!”
“梦幻和传奇忽然从草地上冒出来,变成了现实。”
“但是善和恶的争战仍然没有变,这个是不会变的。我们的职责就是去辨别。”
辨别,并做出承担使命的决断,为之痛为之伤,最终获致奥秘的拯救。
那经历过魔戒的智者毕尔波在诗中说:“我坐在炉火边想著久远以前的人,以及那些将会看到我看不到的世界的人。”
就让我们认真活在自己的时代,让後世撰写我们这个时代的故事。□
美国电影“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是今年奥斯卡奖项提名最多的电影。该电影改编自英国牛津大学的教授托尔金(J.R.R.Tolkien,基督徒文学家C.S.Lewis的好友)之同名小说。
小说中的魔戒,是魔王索隆(Sauron)倾全力造出来的戒指。索隆可以通过它以邪恶统治世界。而这枚能使人隐形、长寿,获得超然能力的戒指,彷佛也有某种自我意见,它会伺机而动,被邪恶召唤,也召唤邪恶。
因此,当魔王在战争中遗失了戒指之後,每一个无意间拥有它的人,都会遭逢心灵的强烈试探。他们知道它的危险,却无法割舍这个危险,戒指成为一种诱惑,并因为每个人有不同的软弱之处,呈现著不同的诱惑。最後,不能战胜这诱惑的人,会被索隆彻底控制。
因此,当魔戒落入善良的矮人族,即哈比族(Hobbit)的族人手中时,就成立了销毁魔戒的魔戒使命团。九位成员在赴使命的过程中,一方面得坚毅不拔地完成任务,一方面得面对魔戒诱发的、来自自己心灵深处的邪恶诱惑。
这点很符合基督教信仰中关於恶的描述。恶来自外在环境的邪恶势力,也来自人内在的因人而异的软弱。最重要的是,个人内在的软弱,会跟外在邪恶互动,彼此增加势力。
大英雄与小人物
《魔戒》中有这样一句话:“掌管历史的兴衰,是我们不可能承负起来的任务,我们只要救自己生活的时代,让我们这时代的人有净土。”
这样的宗旨下,才出现了魔戒使命团,千里迢迢、充满危险的,要把魔戒丢回戒指原生处——火焰山火山口。
尽管是个拯救时代的故事,《魔戒》中,却并没有刻意凸显“英雄主义”。
首先,大人物跟小人物一样,都受到试探。
小人物受到的试探,往往只是跟个人的占有欲,或切身的安危有关,但是,这不意味小试探对大局没有影响。小人物以毕尔波(Bilbo)、弗罗多(Frodo)这两个哈比人为代表。他们每一次败在试探之下,都引发一次危机。因为邪恶势力索隆,可以利用他们的软弱,找到魔戒的位置,魔戒也会透过这试探,呼唤索隆。
但魔戒时代中的大人物——不管是跟邪恶誓不两立的法师,或仅剩的净土乌托邦的精灵国女王,或人类世界的英雄王者,一样会受到诱惑。他们并非无所不能,他们一样大有可能败在诱惑之下。他们是跟小人物一样,要奋力挣扎的。
大人物和小人物唯一的差别,是大人物碰到诱惑时,会比小人物有更崇高的理由——让我们用魔戒的能力行使正义、抵抗索隆。这理由是何等堂皇、难以抗拒。
就这样,作者托尔金把大人物和小人物、聪明有能者和平凡平庸者,一概圈进邪恶之律中。他们拯救时代的同时,也是自我亟需被拯救之时。面对试探,再伟大的大人物,都变得微不足道,必须跟贪婪的欲求搏斗。
不仅如此,《魔戒》更刻意描绘出时代中的小人物一样可以成就大事。
书中的哈比族人很平凡,身材矮小、好吃好玩、喜欢吟诗作曲,最好天天宴乐,一天吃六顿。魔戒却恰恰落入哈比族人毕尔波手里,毕尔波又将魔戒传给弗罗多。因为毕尔波的任务结束了:“任何一个英雄在伟大的行动中,都只起一丁点而属於他自己的作用。”
弗罗多何德何能,何以有资格成为魔戒持有者?“不是因为你能耐出众、智力超群,只是因为戒指在你这里,戒指选上你了。”唯一陪伴弗罗多的人,是另一个微不足道的哈比人山姆(Sam)。在弗罗多撑不下去的火山口路途中,山姆背起他来,实践了“他是我的弟兄,他不重”之爱。两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完成了销毁魔戒的使命。
弱小的人和强大的人,都可以抱有同样的自我期许。这种自我期许推动了世界往前行进。弱小的手一样做成大事,不是因其能力德性,而是因为他们非这样做不可。
精灵世界的逍遥
《魔戒》中有一个像西方乌托邦、也像中国桃花源的地方,恰像任何世界文明中都渴望的净土,就是“精灵国”。
《魔戒》中如此描述精灵的住所:
不管是劳斯罗潋或者裂谷,他们自成一个世界。世界中充满林地、溪水,一踏进他们的国土,就会产生一种奇怪的感觉,彷佛越过一座时间之桥,进入古老时代的一个角落,有著对古老时代的记忆。
尽管精灵世界中,每一个自然景物产生的颜色,都是大家早已看过早已知道的,但在精灵世界中观看,却是如此的全新,可以为每一种颜色取上全新的名字。在精灵世界,冬天没有人会为逝去的春天和夏天而悲伤,任何东西都完美无缺,没有病态或畸形。在精灵的土地上,没有缺陷。大家彷佛置身於一首歌中。
但是,精灵国是不是《魔戒》故事中的拯救者呢?作者托尔金在另一段如此描述精灵国:
精灵世界不信任外界,也不跟外界来往。在精灵的土地上,没有危险。但是,他们可以感受到外边世界的危险。从精灵世界高处向外望,还可以看见邪恶势力索隆的隐蔽住处,感受到一股对立的力量。
是的,精灵世界的中心,已感受到一股危险。尽管精灵世界没有邪恶,但是不能保证不会有人把邪恶带进来。他们没有办法摧毁邪恶,他们需要有人为他们催毁邪恶。
精灵国尽管充满逍遥的美感,却不是拯救之路。恰好相反,它需要非精灵国、非净土的世界拯救,才能继续拥有逍遥的美感。
另一处地方谈到逍遥之美无法施拯救之处,就是有关“汤姆”的段落。
汤姆(Tom)出现时,正是弗罗多与友人被柳树困住之时。汤姆一出场,就是彻底与大自然界融合、充满童稚之心的形象。
他唱的歌是:“快活的汤姆呦!”他冲过草丛的那股劲,就像头牛冲到河边饮水一样,蹬蹬的脚步声和稀哩哗啦的草叶声合成一气。红红的面孔像一只熟了的苹果,但满脸笑容又使他皱纹满面。他双手托著一大张树叶,叶子上是一小堆雪白的睡莲。
柳树与哈比人为敌时,老汤姆拯救的方法,是把嘴凑到树缝边,轻声细语地唱歌,然後折下柳枝抽打柳树:“放他出来,柳老汉,真不该让你醒著。吃你的泥土、喝你的水去!把根札得深些,吃喝完了就睡觉!”
老汤姆是山水草木之王,而他的妻子金莓,是河仙的女儿。她跟汤姆一样,是人未出现歌先登场。哈比人见到了金莓,内心感受到从未感受过的欢愉幸福,美妙无比,亲切异常。她的脚步声就像是一道下坡的清泉,在凉凉的石块上轻轻流向远方。
哈比人问:“如果汤姆是山水草木之王,这一大片怪地方就都是他的罗?”
金莓却回答:“如果是,那可就是累赘了。这一带的花草树木没有隶属于谁。他是王,只是因为他不管在林中在河中,不管白天黑夜,都是蹦蹦跳跳的,没有任何东西敢侵犯他一下,他无所畏惧。”
这与大自然融合、充满童稚之心的汤姆,之能成为山水草木之王,凭藉的不是征服与权力,而是顺其自然的、完全不存在隶属的关系。他无惧自然,自然也不招惹他。
他很像金庸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的周伯通,融於自然充满童稚,无欲无求。每天都在快乐的歌声中度日。
对华人文化而言,汤姆的童稚与逍遥,是当受到非常大的礼敬的,甚至可说是生命之最崇高的意境。
不能自救的美感
但是对魔戒使命团而言,汤姆有其软弱之处。这点对比,可以看出,西方至高无上的拯救文化,与华人至高无上的逍遥文化之间的对比。
汤姆跟其他人一样遇到魔戒。他遇到魔戒时,彷佛是遇到另一个好玩的游戏。“把那枚魔戒给我瞧瞧!”他拿到戒指後,把戒指往小指尖上一套,瞬间,汤姆消失了。弗罗多立刻从椅子上跳起来,冲过去。但还没跨出两步,汤姆又出现了,哈哈一笑,两只手指把戒指一捻让它旋转飞起,变个把戏让戒指不见了。等弗罗多尖叫,汤姆又微笑著把戒指交还给他。
这童稚人生的汤姆,就连对待性命攸关的魔戒,都如此不当一回事。
在华人文化中,一定视汤姆比主角弗罗多更伟大。汤姆童稚忘我,而弗罗多肩负使命的同时,一再暴露自己贪欲与罪性;汤姆与大自然浑然同一,充满艺术逍遥之美,弗罗多过於执著;汤姆完全无视魔戒,弗罗多心中充满魔戒……浸濡老庄境界之後,不可能羡慕弗罗多。
但以基督教文化为底蕴的西方文化却不是这样。《魔戒》是如此写的:
汤姆竟然可以对魔戒毫不在乎,无视於魔戒的试探,使很多人以为汤姆有比魔戒更强大的力量,最能胜任魔戒使命团的责任。但甘道夫(Gandalf)知道不是这样的。他知道汤姆对魔戒蛮不在乎的真正原因,仅只是因为汤姆是他自己的主人。但是汤姆改变不了魔戒本身,也不能用他的力量征服别的力量。他只能退缩到一个小地方,待在自己划定的界限内,等候时代改变。因此甘道夫知道,魔戒团的会议、使命,汤姆是不会参加的。
汤姆缺乏抵抗邪恶势力的力量,他融於自然童稚逍遥。但邪恶却会摧毁折磨自然,他只能期待有拯救使命的人。万一魔戒团的使命失败,黑暗来临,汤姆的世界也就垮掉了。
逍遥世界永不可能独立存在,唯有苦难世界危机解除,才能让逍遥的人继续逍遥。
成全于下流残酷
《魔戒》并没有顺遂一般好莱坞英雄片之逻辑。
大出读者意外的,严格来说,弗罗多并没有完成使命。
就在火山口边缘,弗罗多在红色火光映衬下,身影变得非常庞大、身姿变得非常挺直。他用好久未曾出现的清晰有力的声音说:“我不愿意完成此行的任务,我真的不愿意,我要魔戒。”说完,他戴上戒指让自己隐形了。
弗罗多没有胜过试探。
但是咕噜(Gollum)出现了,他要抢夺魔戒。
咕噜在故事中,是典型的被魔戒彻底征服的丑角。曾拥有魔戒太久的咕噜,已经毁了、彻底垮了。他肉体与内心都已无力,他成为了魔戒的奴隶,虽然比别人都长寿,却永远住在黑暗中,再也无法找到平静和解脱。
但是毕尔波、弗罗多都怜惜过他——或者正是基於他们自己也被魔戒吸引过,知道要克服很不容易。所以,几度在可以杀死咕噜时,都放他一马。
活在黑暗中的咕噜,甚至在关键时刻背叛弗罗多,让他吃尽苦头。
尽管如此,当弗罗多和山姆往火焰山行进,讨论未来别人会怎样写这个销毁魔戒的故事,他们还是如此讨论:“就连咕噜在故事中,也可能是好的,对不对?”
当弗罗多戴上魔戒隐形起来的危急关头,咕噜扑过来,跟隐形人扭打。他咬断弗罗多的手指,抢到魔戒,高兴得像疯子般手舞足蹈:“宝贝,宝贝,我的宝贝!”然後站立不稳,跌进了火山口。他跟魔戒一齐毁掉了。
弗罗多虽然失去手指,却终於得到平静:“山姆!这就是结局!我卸掉重担了!”
那失去的手指成为永远的印记,证明拯救的来临,不是出自个人的力量。就像索隆身後有无法了解的邪恶本质,拯救的背後,也有一无法让人了解的掌权者。是他让不可能的拯救变成可能,使那因遭受怜惜之情而能继续生存下来的咕噜,变成反败为胜的关键。
这正是“不可思议的大功告成。不可思议得像十架救世之工。救世之工,成全于下流残酷之手。十字架集合了犹大之贪、彼拉多和彼得之懦、大祭司之奸、众百姓之蠢、罗马人之暴、耶稣跟随者之无能,却成就了上帝的意旨所预定必有的事。”(引自《校园》杂志1999年4月号康来昌的〈游仙窟〉一文)
置身时代的责任
如果人凭自己不能获拯救,如果在一切之上有一不可解的掌权者,则魔戒团的意义何在?为何不选择出世逍遥,却选择入世呢?
书中对此也有探讨。
弗罗多和山姆在路上历经艰苦,一再问自己为使命受苦的意义。弗罗多说:“我想到古老的传说和歌谣中的英雄事迹……其实他们可以选择不冒险,但他们选择了冒险,於是有了故事,正像我们可以选择立刻掉头回去,但我们继续前进,我们也在继续故事……”
故事可以有很多种。
毕尔波放弃魔戒後,跟甘道夫说:
“也许我能找到一个地方,让我把我的书写完,结尾是:‘从此,他幸福地生活下去,直到他生命的结束之日。’”
他也跟弗罗多说:
“书应该有好个结尾。这个怎麽样:他们全都安置下来,从此以後在一起过著幸福的生活。”
但是弗罗多问:“那他们该住哪里呢?”
是的,谁不喜欢过著幸福的日子,直到生命的终了?可是当寒冬来临,哪里还有幸福的绿芽呢?
不正像毕尔波的诗:“我坐在炉火边细细思量,世界将变成什麽样?如果我常见的春天不来,冬天却来到了世上……”
弗罗多承负魔戒,受到无法治愈的心灵内伤,即使回到家乡也不再有安憩之感。他对山姆说:“我的伤太重了。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危难之时,有人不得不做出牺牲……”
这不表示只有弗罗多有使命有责任。他可爱的哈比族朋友山姆、佩平、梅里尽管在魔戒使命团中不像弗罗多责任重大,但在夏尔地区,却负有铲除邪恶势力残余的使命。
于是,在夏尔,每个人都知道山姆、佩平、梅里的侠义,但是没有多少人知道弗罗多与魔戒的故事。因为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邪恶,一如每个地区有每个地区的邪恶,最後,每个人都得做出承负使命的决断,故事便如此地继续下去。
有一段对话是人类族领袖的讨论:
“这世界变得真离奇,小矮人和小精灵竟会结伴行走在我们的土地上。和森林女神说过话的人竟然还活著。在我父辈的父辈进入罗汗国的那个年代,就已经折断的宝剑,居然重返战场!”
“梦幻和传奇忽然从草地上冒出来,变成了现实。”
“但是善和恶的争战仍然没有变,这个是不会变的。我们的职责就是去辨别。”
辨别,并做出承担使命的决断,为之痛为之伤,最终获致奥秘的拯救。
那经历过魔戒的智者毕尔波在诗中说:“我坐在炉火边想著久远以前的人,以及那些将会看到我看不到的世界的人。”
就让我们认真活在自己的时代,让後世撰写我们这个时代的故事。□
本文标题: 从炼狱中复活读后感(速求800字以上读后感 最好是自己写的= =)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8894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