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20项修炼的目录导言,感悟“教育人生”第一篇,修炼教师形象教师的服饰教师的微笑教师的语言教师的习惯教师的宽容教师的德性教师的智慧教师的情感...
教师的20项修炼的目录
导言 感悟“教育人生”
第一篇 修炼教师形象
教师的服饰
教师的微笑
教师的语言
教师的习惯
教师的宽容
教师的德性
教师的智慧
教师的情感
第二篇 精炼教师生活
教师的规划
教师的阅读
教师的研究
教师的反思
教师的写作
教师的幸福
第三篇 锤炼教师专业
后记
教师的20项修炼的内容简介
本书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项目成果,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的优秀教材,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必备读本。
修炼教师形象,精炼教师生活,锤炼教师专业,成就教育人生。
教师的修炼,其实是教师的一种内在精神活动,是教师实现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基本途径。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修炼。只有那些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愿景、不安于现状、富有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用心体悟教育魅力的教师,才能真正通过修炼,感悟教育的真情与真谛,收获“教育人生”的幸福与快乐。要成为一名教育家型的教师,每个教师都应该想大问题,做小事情,都应该从教育信念到教育行为、从外在形象到内在素养、从共同规范到个人风格,作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革新,从细节入手,逐步提升自我。
教师啊,无论你是否伟岸英俊,是否靓丽动人,只要你注重修炼自己的气质,你的形象就会价值连城,只要你注重修炼自己的专业品质,你就会对学生具有百般的感动力,感化力,感召力。
本书率先提出了引领教师体悟“教育人生”的主张,从细节入手,阐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性策略,解读了教师提升素质的有效途径,探讨了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新理念,描画了有活力的教育生活方式。是有志于提升品位的教育从业者值得用一生去“读”的书。
急需师德常识的读后感 800字
在师德常识前言中就已经提出了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总书记对我们教师的殷切期望:“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从这些真挚的文字中能够感觉到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对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期望是多么的高。
在书中,我感觉最深刻的是一个字“爱”。爱岗敬业的爱,关爱学生的爱,都是那么的令我感到身上的责任之重大,对爱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一些。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最纯洁的情感,是无私的奉献,是“超凡脱俗”的,因为这种爱,与血缘无关,与私利无关,却能产生一股巨大的力量。“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句话在我的脑子里不停的转动着,令我一再的感动着。确实爱是教育的生命,爱学生是师德的直接体现,是做好教师的关键!“爱有多深,责任心就有多强。”这句话说出了我们大多数教师的心声,也让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能够付出更多的爱,使学生能够感觉到我们的爱,也希望能够培养出属于学生自己的爱,因为一名学生如果他的心中没有爱,那么将来在社会上就会很麻烦。而如果他心中充满了爱,那么就算他的学习成绩多么的差,他的做人也不会有问题。而只要做人没有问题,那么这个人就是对社会有价值的,就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社会的祸害。
教师作为师生关系的主导者,需要“有意”地发现,寻找,创设“有情”情境,运用超乎于父母兄弟的爱和责任,富有更多理性的爱和责任,去感染和培养学生的心灵,发展他们的道德情感,形成完美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受学生喜爱的教师,没有一位不是以他们的顽强毅力和富有耐性的努力取得成功的,面对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没有打持久战的准备,没有永不言败的信心,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要想转化好一个学生是不可能的。我们常常热情地与学生长谈一次,而更多的时间对他们不闻不问。我们总是希望学生成绩优异,不断进步,而对他们的心理,他们的痛痒一无所知。师生之间建立良好、和谐的新型关系,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和教育发展的必然,以“有情,有意,有恒”的爱的教育是达成此目的的重要途径。
古人在把德才放在一起比较的时候,通常都是把“德”字放在优先位置的。因为高尚的师德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能使教育行为对学生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影响力和亲和力,进而推动学生的全面进步,是历练高尚师德的源头活水。相信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握好时代的脉搏,牢固树立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去力争挖掘出我们所有的潜力,把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做得更好、更完美!
终身学习是现在的世界主流,也是所有普通人都要做到的事情,而教育更是应该如此。做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身为人民教师更应该起到带头的作用,时刻在学习,时刻在更新自己的知识与眼界。每个人都无法做到完美,做到什么都知道,什么都精通。但教师很多时候却需要通才,需要对方方面面的知识和信息都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教师进行终身学习,经常通过网络等方式来更新自己的知识与眼界了。确实的,终身学习的目的是让我们更“博学”,它不是要求每位教师在讲台上都能出口成章,但至少要言之有物。也只有这样,教师才算是真教师,才算是有师德、负责任的教师,才对得起我们脚下的三尺讲台。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师德只有理论不行,更要在实践中体现出来 并对学生起到正面教育作用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本质上是品格教育,教师就是这种教育的实行者,她必须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帮助和塑造学生的人格,使其对社会有用。”教师应该努力地通过师德来润泽人心,塑造和谐的人格,构建和谐的社会。
专业化的教师是怎样炼成的 读后感
我们一线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和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或习惯培养,在谈话结束时,家长十有八九要根据自己的教育观点,给教师提出要求或建议。这反映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许多人并不认为教师是一种具有专业性的职业。
不仅中国如此,美国也存在这个现象。长期以来,美国的教师教育改革,聚焦于限制或者彻底取消教师教育学类课程。由于教师比较短缺,所以美国一些州对教师资格的授予增加了“替代性途径”,来补充或替代通过教师教育专业培养教师的传统方式。从本质上看,也就是削弱或删减了教师教育学类课程。这会对教育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让我们来读一读美国教育研究人员帕梅拉·格罗斯曼的个案研究及其研究成果《专业化的教师是怎样炼成的》一书。
以杰克和斯蒂文为例。杰克是通过替代性途径进入教育领域的实习生,而斯蒂文则是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继续进修一年教育学课程后才进入教育领域的。教学中,杰克关注的是他自己对文学的热情和挚爱,教学重点是对文本的精细分析;斯蒂文关注的则是学生的情况,他努力在学生和教学内容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他们之间形成联系。访谈中,杰克抱怨学生不努力学习,不像他高中时那么热爱阅读。而斯蒂文却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当学生自己独立学习做事情时,他们是需要帮助的,教师的角色就是向学生提供这种帮助。”
在他们工作的第一年,斯蒂文在教学中做到了:备教材、备学生,主动寻找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脚手架”。这令我十分赞叹!十几年的一线教师工作经验,使我客观地看到,在我国能做到像斯蒂文这样的教师并不太多,在工作第一年就能做到的更是微乎其微。
为什么斯蒂文做到了呢?研究表明,那是因为他具备教师这一职业的专业性,而这又归功于美国为期一年的“教师教育学课程”。
我在大学读数学教育专业的时候,所学课程以数学学科知识为主,教育类课程开设得非常少,仅有《教育学》和《心理学》两门,外加三周中小学实习。即使到了今天,这样的课程设置也没有多大的改变。家长们都担心自己的孩子遇上刚毕业的教师。这当然不是空穴来风的担忧,因为刚毕业的教师绝大多数确实不具备教师职业所必需的专业性知识。
因此,美国为期一年的“教师教育学课程”尤其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这门课程教准教师们:理解自己教学行为的原因,解释做什么和为什么做;尽力避免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来推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况;准备教学计划前,对学生能够理解哪些内容要做出一个推测和假定;在学生的先前经验与要学习的内容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当这门课程结束时,准教师们学会了制定每堂课、每个单元的教学计划,还学到了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布置作业的形式,也掌握了一套可以在课堂上使用的教学策略。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