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译注泰伯篇第八读后感(论语《泰伯》篇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01-26 22:22:1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6

论语《泰伯》篇读后感论语《泰伯》是儒家教人处世道理,是颜回死后,传承孔子道统的曾子,对学问修养的经验谈。他给我们的启示有以下几点;一,曾子有病了...

论语译注泰伯篇第八读后感(论语《泰伯》篇读后感)

论语《泰伯》篇读后感

论语《泰伯》是儒家教人处世道理,是颜回死后,传承孔子道统的曾子,对学问修养的经验谈。他给我们的启示有以下几点;
一,曾子有病了,孟敬子来问国家大事,曾子告诉他“君子所贵乎道者三”,这个“道”是儒家的孔门的人生之道。人之学道——做学问、受教育有三个重点。
第一点“动容貌,斯远暴慢亦。”就是人的仪态、风度,要做学问谈修养来慢慢改变自己,孔子曾谈过“色难”就是这个道理。温文尔雅不是天生的,是靠后天学习修养形成的。暴是粗暴,慢是傲慢看不起别人,人的这两种毛病,粗暴、傲慢差不多是天生的。尤其是慢,人都有自我崇尚的心理,讲好一点就是尊心,但过分了就是傲慢。傲慢的结果就会觉得什么都是自己对,自己一贯正确,这些都是很难改过来的。经过学问修养的熏陶,粗暴傲慢的气息,自然会化为谦和、安详的气质。
第二点“正颜色,斯近信矣。”颜色就是神情。前面所说的仪态,包括了一举手、一投足行走坐卧,一切动作所表现的气质;“颜色”则是对待别人的态度。例如同样是答复别人的问话,有人态度诚恳,面带笑容,和蔼可亲;有人则一副冷面孔。生冷脆倔,让人实在不好接受。“正颜色,斯近信矣”言谈语气和悦一点,可亲可近一点,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可不容易。出门在外社会上差不多都是一副讨债的冷面孔。要想做到一团和气,就必须加强内心的修养,慢慢改变过来。
第三点“出辞气,斯远鄙倍矣。”所谓“出辞气”就是谈吐,善于言谈。“鄙倍”是指说话粗野、庸俗小气。“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这是学问修养的自然流露,如果能做到这一步,就慢慢改变了言谈举止粗野、庸俗的毛病。
孟敬子问的是管理国家政治的大问题,但曾子回答的是如何让做人修养的道理,教育他注重做人,从内心基本的道德修养做起。学问好,道德高尚,不论从政或经商,都能够得心应手。
二,这段讲了五个问题。第一,“以能问于不能”凡是所谓天才、聪明有才具的人,最容易犯一个错误——“傲慢”,就是很自满从不愿向别人请教。而颜回虽然高人一等,遇事唯恐看不清楚还要向别人请教一番。这也是诸葛亮之所以成功的一个条件“集思广益”善于集中大家的意见,增加知识见解,这就是“以能问于不能”的道理。第二,“以多问于寡”颜回是孔子的学生,知识非常渊博,还会问于不如自己知识渊博的人。第三,“有若无”他的学问非常渊博,而在待人处事上表现得非常平常,好像什么都不懂似的。第四,“实若虚”内涵深厚,表面上看起来却很空洞,平凡简单,普普通通。第五,“犯而不校”——不如他的人对不起他——下面的人对上面的人不尊敬为“犯”——从来不计较、不记恨。这五点看起来很容易,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要每一条都能够做到确实很不容易。曾子说,我的朋友颜回,这五点都做到了。
三,“笃信好学,死守善道”认真的学习先辈的文化经验,绝对的服从真理,绝对的相信真理。真理是不变的,不受时代坏境的影响,不受区域坏境的影响,也不受物质坏境的影响。善道,就是最好的道路,最正确的方式和方法。一个人要有死守善道的抱负,就会“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危乱的时候,危险的地方不要去,因为这个地方的思想一定有问题,最好不去。动乱中的社会,不可以停留。“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他说如果真有救人救世的本事,而当前的机会不属于你,你也没办法去救,那么先把自己保护起来,充实自己。“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而且贵焉,耻也。”进一步告诉我们,社会安静和谐,有才能的应当为国家有所贡献,徜若没有贡献,还处在贫贱中,那就是知识分子读书人的耻辱。如果在一个动乱不安静,不上轨道的社会中,安享富贵,或使用不正当的手段和途径来求取富贵荣华,这也是不对的,可耻的。

求 杨伯峻《论语译注》的读后感

百度,google等能直接搜到就不要了,两千字左右,要原创的!谢谢!
从前,我之所以读一本书是因为它来到了我的手边,而书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气或分几天读完它。后来,知道了有公共图书馆这等读书的好地方,我也懒得去翻书目卡片,只是在开放阅览室书架上随手抓一本我能读得进去的书。再后来,通过网络,也约略知道近来新出的哪几本书是值得一读的,可我也往往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偶尔在浏览的网页上碰到一两本好书也都是大概的翻翻,很少有时间和心情静下心来看,相逢或相违全凭运气。所以,我读《论语》也只是因为选了《中西经典选读》这门课,于是从图书馆借了这本书。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就说我们班上的吧。在这个近80人的班集体里,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孔子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居敬兴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对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所启发。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指孔子说:“弟子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知识,。”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些做人的立身原则做好了以后,再学习文献知识,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 仁义礼智信,国人都按这一标准去做,社会会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会成为文明、昌盛、礼仪之邦。为政方面,孔子讲得最多。可我是学工科的,对这一方面也不太感兴趣,就草草地看了一点。自然,虎头而蛇尾也是很正常的。虽然这本经书我没读完,但已从中受益良多。所以有时间和精力的话,我一定会仔细的重读几遍,细品其中滋味。
本文标题: 论语译注泰伯篇第八读后感(论语《泰伯》篇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7950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海的女儿读后感十个字以上(海的女儿读后感20~30字 不多不少)康震评说苏东坡读后感第九章(康震评说苏东坡知难而退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