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宥坐的读后感和孔子让弟子给宥坐注水的目的是什么?速度第一啊,急!!急!!急!!孔子要弟子知道:“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的意义。是以歪斜的...
荀子.宥坐的读后感和孔子让弟子给宥坐注水的目的是什么?
速度第一啊,急!!急!!急!!孔子要弟子知道:“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的意义。
是以歪斜的欹器,论述端正之道理。意:执其两端,用中予民。也包含“和谐”的道理。
你如果想研究来“孔子吧”
是以歪斜的欹器,论述端正之道理。意:执其两端,用中予民。也包含“和谐”的道理。
你如果想研究来“孔子吧”
高分!!求全面的《论语》里的故事。要白话的。
我举个例子:春秋时期,鲁国制定了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看见同胞被卖为奴婢,只要他们肯出钱把人赎回来,那么回到鲁国后,国家就会给他们以赔偿和奖励。这道法律执行了很多年,很多流落他乡的鲁国人因此得救,因此得以重返故国。” “后来孔子有一个弟子叫子贡,他是一个很有钱地商人,他从国外赎回来了很多鲁国人,但却拒绝了国家的赔偿,因为他自认为不需要这笔钱,情愿为国分担赎人地负累。” 孔子却大骂子贡不止,说子贡此举伤天害理。祸害了无数落难的鲁国同胞。” 孔子说:世上万事,不过义、利二字而已,鲁国原先的法律,所求的不过是人们心中的一个‘义’字,只要大家看见落难的同胞时能生出?隐之心、只要他肯不怕麻烦去赎这个人、去把同胞带回国,那他就可以完成一件善举。事后国家会给他补尝和奖励。让这个行善举的人不会受到损失,而且得到大家的赞扬,长此以往,愿意做善事的人就会越来越多。所以这条法律是善法。” “孔子还说,子贡的所作所为,固然让他为自己赢得了更高的赞扬,但是同时也拔高了大家对‘ 义’的要求。往后那些赎人之后去向国家要钱的人,不但可能再也得不到大家的称赞,甚至可能会被国人嘲笑,责问他们为什么不能像子贡一样为国分忧。圣人说,子贡此举是把‘义’和‘利’对立起来了,所以不但不是善事,反倒是最为可恶的恶行。” 自子贡之后,很多人就会对落难的同胞装做看不见了。因为他们不像子贡那么有钱,而且如果他们求国家给一点点补偿的话反而被人唾骂。很多鲁国人因此而不能返回故土。类似这样的,我要的是全面的!!最好是和《论语》的章节都对应的!找了一晚上 就找了一点
《论语》里的故事:孔子与颜渊
颜回字子渊,鲁国人。在众多弟子中,颜渊是孔子最为欣赏的一个,认为他好学而不违仁,最有可能继承自己的理想。
孔子说:“颜渊这个人,他能够保持三个月不违背仁之道,其余的弟子能保持几天乃至一月,也就到头了。”“颜渊真是个贤人啊!哪怕只有一小盆饭吃,一瓢水喝,居住在简陋的巷子里,若是别人发愁还顾不过来,颜渊却依然能保持快乐的心态。颜渊真是个贤人啊!”
孔子觉的,自己与颜渊之间最能够产生共鸣。他说:“告诉他,他就毫不懈怠的去践行,也只有颜渊能做到吧!”“颜渊,他对我的话,可以说无不会然于心,因心领神会而欣喜呀!”
孔子对颜渊说:“受人重用就出来做官,没人重用就隐居藏善,只有我们两个能够这样吧!”
颜渊做人,大智若愚。孔子说:“我跟颜渊说一天的话,他也没有问难的话,好象很傻的样子。等我回头暗暗观察他的行为举止,发现足以发挥我所教诲的道理,才发现他一点儿也不傻。”
孔子问子贡:“你觉的你和颜渊谁更有才能?”子贡回答:“我哪敢跟颜渊相比。颜渊那个人,听到一个道理,他就能发扬出十个来;我听到一个道理,能发扬出两个罢了。”孔子说:“是不如颜渊啊。我也认为你不如颜渊。”
颜渊体弱多病,二十九岁头发就白了,三十二岁就死了。孔子悲痛不已,大声叹道:“啊!老天要让我的理想不能传下去!老天要我的理想不能传下去啊!”孔子因为颜渊之死,哭的非常伤心。
弟子们说:“老师太悲伤了。”孔子说:“太悲伤了吗?不为这样的人悲伤,还为谁悲伤呢?”
鲁哀公问孔子:“您的弟子谁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渊的弟子,最为好学,不迁怒于他人他事,不犯与过去同样的错误。不幸的是,他短命死了。如今就没有了,没有听说有这样好学的人。”
颜渊早死,孔子一直为他惋惜,说:“真可惜啊!我看到颜渊进步,而没有看到他止步。”孔子认为颜渊若不早死,一定会成为更了不起的人。
论语·述而: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叶公好龙”是历史上有名的故事,他喜欢龙。在宫廷里到处画的雕的都是龙,结果感动了真龙来现身,却因此把他吓死了。所以当时子张就曾经说过,他不是爱的真龙,而是爱的像龙一样的东西。而后人把这个故事,当作浮华不实的比喻。叶公有一天问子路,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子路没有答复他。子路的不答复,非常高明,因为站在子路的立场,他实在不便说什么。同时孔子这样伟大的人,真的教人不知从何说起,就是说了,叶公也未必能了解孔子。但是,叶公走了以后,子贡就进去报告老师,孔子说你何不告诉他,我是一个为了发愤求学问,常常穷得没饭吃,连自己肚子饿了,都无所感觉,而忘了人是必须吃饭的那种人;当学问上有所获益,就快乐得忘记了忧愁,根本忽略了衰老的威胁。
孔子这种为学的精神,也是我们要效法的地方。孔子的人生修养,是永远年轻的,所以他的学问道德,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永远是进步的,随时有新的境界。
一匡天下
语出《论语·宪问》
故事说,有一次,孔子与学生子路、子贡讨论起仁德来。子路说:“齐桓公的哥哥公子纠与齐桓公争夺君位,齐桓公杀了他。管仲和召忽都是公子纠的家臣,公子纠被杀后,如忽自杀,管仲却归服齐桓公,并当了宰相,活得好好的,却没有自杀。”子路又说:“这样看来,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孔子说:“齐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的盟会,不用武力,这都是依*管仲的力量啊!这就算是他的仁德吧!这就算是他的仁德吧!”
子贡不赞成孔子的看法,他说:“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齐桓公杀了管仲的主人公子纠,管仲不仅没有自杀,反而去辅佐齐桓公。”孔子说:“管仲辅佐齐桓公,使齐国在诸侯中称霸,并使天下走上正道,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他的恩惠。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也要披着头发,衣襟向左开,被少数民族统治和奴役了。难道管仲这样的人也要像一般老百姓那样恪守小节,在小山沟中自杀也没有人知道吗?”
孔子与子路的故事
译文:
孔子对子路说:“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怎么会有人赶上呢?”……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所以有些东西天赋异秉又何必经过学习的过程呢?”孔子说:“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远吗?”子路听后拜谢说:“真是受益良多。”
《论语》里的故事:孔子与颜渊
颜回字子渊,鲁国人。在众多弟子中,颜渊是孔子最为欣赏的一个,认为他好学而不违仁,最有可能继承自己的理想。
孔子说:“颜渊这个人,他能够保持三个月不违背仁之道,其余的弟子能保持几天乃至一月,也就到头了。”“颜渊真是个贤人啊!哪怕只有一小盆饭吃,一瓢水喝,居住在简陋的巷子里,若是别人发愁还顾不过来,颜渊却依然能保持快乐的心态。颜渊真是个贤人啊!”
孔子觉的,自己与颜渊之间最能够产生共鸣。他说:“告诉他,他就毫不懈怠的去践行,也只有颜渊能做到吧!”“颜渊,他对我的话,可以说无不会然于心,因心领神会而欣喜呀!”
孔子对颜渊说:“受人重用就出来做官,没人重用就隐居藏善,只有我们两个能够这样吧!”
颜渊做人,大智若愚。孔子说:“我跟颜渊说一天的话,他也没有问难的话,好象很傻的样子。等我回头暗暗观察他的行为举止,发现足以发挥我所教诲的道理,才发现他一点儿也不傻。”
孔子问子贡:“你觉的你和颜渊谁更有才能?”子贡回答:“我哪敢跟颜渊相比。颜渊那个人,听到一个道理,他就能发扬出十个来;我听到一个道理,能发扬出两个罢了。”孔子说:“是不如颜渊啊。我也认为你不如颜渊。”
颜渊体弱多病,二十九岁头发就白了,三十二岁就死了。孔子悲痛不已,大声叹道:“啊!老天要让我的理想不能传下去!老天要我的理想不能传下去啊!”孔子因为颜渊之死,哭的非常伤心。
弟子们说:“老师太悲伤了。”孔子说:“太悲伤了吗?不为这样的人悲伤,还为谁悲伤呢?”
鲁哀公问孔子:“您的弟子谁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渊的弟子,最为好学,不迁怒于他人他事,不犯与过去同样的错误。不幸的是,他短命死了。如今就没有了,没有听说有这样好学的人。”
颜渊早死,孔子一直为他惋惜,说:“真可惜啊!我看到颜渊进步,而没有看到他止步。”孔子认为颜渊若不早死,一定会成为更了不起的人。
论语·述而: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叶公好龙”是历史上有名的故事,他喜欢龙。在宫廷里到处画的雕的都是龙,结果感动了真龙来现身,却因此把他吓死了。所以当时子张就曾经说过,他不是爱的真龙,而是爱的像龙一样的东西。而后人把这个故事,当作浮华不实的比喻。叶公有一天问子路,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子路没有答复他。子路的不答复,非常高明,因为站在子路的立场,他实在不便说什么。同时孔子这样伟大的人,真的教人不知从何说起,就是说了,叶公也未必能了解孔子。但是,叶公走了以后,子贡就进去报告老师,孔子说你何不告诉他,我是一个为了发愤求学问,常常穷得没饭吃,连自己肚子饿了,都无所感觉,而忘了人是必须吃饭的那种人;当学问上有所获益,就快乐得忘记了忧愁,根本忽略了衰老的威胁。
孔子这种为学的精神,也是我们要效法的地方。孔子的人生修养,是永远年轻的,所以他的学问道德,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永远是进步的,随时有新的境界。
一匡天下
语出《论语·宪问》
故事说,有一次,孔子与学生子路、子贡讨论起仁德来。子路说:“齐桓公的哥哥公子纠与齐桓公争夺君位,齐桓公杀了他。管仲和召忽都是公子纠的家臣,公子纠被杀后,如忽自杀,管仲却归服齐桓公,并当了宰相,活得好好的,却没有自杀。”子路又说:“这样看来,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孔子说:“齐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的盟会,不用武力,这都是依*管仲的力量啊!这就算是他的仁德吧!这就算是他的仁德吧!”
子贡不赞成孔子的看法,他说:“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齐桓公杀了管仲的主人公子纠,管仲不仅没有自杀,反而去辅佐齐桓公。”孔子说:“管仲辅佐齐桓公,使齐国在诸侯中称霸,并使天下走上正道,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他的恩惠。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也要披着头发,衣襟向左开,被少数民族统治和奴役了。难道管仲这样的人也要像一般老百姓那样恪守小节,在小山沟中自杀也没有人知道吗?”
孔子与子路的故事
译文:
孔子对子路说:“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怎么会有人赶上呢?”……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所以有些东西天赋异秉又何必经过学习的过程呢?”孔子说:“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远吗?”子路听后拜谢说:“真是受益良多。”
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译文45---70!!!!!!
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译文45---70!!!!!!45、楚人学齐语
【转帖译文】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是想要你的国王达到善的境地吗?让我明确地告诉你,在这里有一位楚国的大夫,希望他的儿子能说齐国话,那么是让齐国人来教他呢,还是让楚国人来教他?”
戴不胜说:“让齐国人来教他。”
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众多楚国人吵扰他,即使天天鞭打他,而要他学会齐国话,也不可能。若是带他到齐国的大街小巷住上几年,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不可能。你说薛居州是一个善士,让他居住在国王的身边,在国王身边的人无论年纪大小,地位高低都是薛居州那样的善人。国王和谁去做坏事呢?如果在国王身边的人无论年纪大小,地位高低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善人,国王和谁一起去做好事呢?一个薛居州,能把宋王怎么样呢?)
46、公季成不识贤
【转帖译文】季成有一次对魏文侯说:“田子方虽然是一位贤人,但并不是拥有封地的君王,国君您却常常以对待君王的礼节去对待他,那假如有一位比他还贤明的人出现,您又该如何对待呢?”
魏文侯说:“田子方这样的人,可不是季成你能随意评论的。子方是一位品德高尚、富有爱心的仁者,仁者是国家的财富,多谋善断、运筹帷幄的智者是国家的栋梁,博览群籍、通晓百科的学者是国家尊贵的象征。国家有了仁者,那么大臣们就不会内斗不休,国家有了智者,那周边的邻国就不敢进犯,国家有了学者,那么国君的地位也会很尊贵。这些人可都不是季成你随意议论的啊。”
季成听罢便到郊外住了三天,以表示谢罪。
47、宠辱若惊
【转帖译文】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48、君子行与道路
【转帖译文】曾子说:“君子在道路上行走,其中父亲还在的可以看出来,其中有老师的也可以看出来。对那些父亲、老师都不在的,其他人又能怎么样呢?”曾点派他的儿子曾参外出,过了约定的日期却没有回来,人们都来看望曾点说:“怕不是遇难了吧。”曾点说:“即使他要死,我还活着,他怎么敢自己不小心遭祸而死!”孔子被囚禁在匡地,颇渊最后才到,孔子说:“我以为你死了。”颇渊说:“您还活着,我怎么敢死!”颜回对待孔子如同曾参侍奉父亲一样。古代的贤人,他们尊重老师达到这样的地步,所以老师尽心竭力地教诲他们。
49、王罴性俭率
【转帖译文】王罴为人俭朴直率,不修边幅。有一次,朝廷派来一位使者,王罴为他设下饭肴。使者竟然把薄饼的边缘撕去。王罴说:“耕种收获,已经不易,去壳加火,费力不少,你这种做法,恐怕是不饿。”命令随从将饭肴撤走。使者大惊,十分惭愧。又一次,一位客人与王罴吃瓜,客人把瓜皮削得很厚,王罴不高兴。等到瓜皮落到地上,王罴就从地上拣起来吃。客人神色很惭愧。他为人又严厉急躁,曾经有一名小吏挟私愤报告事情,王罴来不及下令拷打,竟拿起自己的靴子去打他。每次宴会,王罴都亲自称量酒肉,分给将士。当时的人推崇他为人平均,嘲笑他为事琐碎。王罴的举止出自真情,不做巧诈之事,凡是他所任过职的地方,虽然在当时没有什么功迹,在他离任后却都思念他。
50、王猛执法
【转帖译文】前秦王苻坚从河东返回,任命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任命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兼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是强太后的弟弟,他借酒逞凶,骄纵蛮横,抢人财物子女,是百姓的祸害。王猛一上任就拘捕了他,进上奏章请求处理,没等回复,强德就已经陈尸街市。苻坚见到奏章后迅速派使者来要将强德赦免,但为时已晚。王猛与邓羌志同道合,斩除邪恶,纪正冤案,无所顾忌,几十天时间,被处死和依法黜免的权贵、豪强、王公贵戚有二十多人,震动了朝廷上下,奸猾之辈屏声敛气,境内路不拾遗。苻坚感叹地说:“我到如今才知道天下有法律了!”
51、孟子见粱襄王
【转帖译文】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 “(见了我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 “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 “‘谁能统一天下呢?’ “我对他说:‘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 “‘谁会归附他呢?’ “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长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一发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一旦天上乌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长得茂盛了。如果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而现在天下国君,没有一个不嗜好杀人。如果有不嗜好杀人的(国君),那么普天下的人民都会伸长脖子盼着他来。如果真能这样,人民归顺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谁又能够阻止得了呢?”
52、孟子答梁惠王
【转帖译文】梁惠王说:“我愿意高兴地听您指教!” 孟子说:“用棍棒和刀子杀死人,有什么区别吗?” (惠王)说:“没有什么差别。”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手腕害死人、有什么区别吗?”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惠王)说:“也没有什么差别。” (孟子又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栏里有健壮的马,(而)百姓面带饥色,郊野横陈着饿死的尸体,这就(等于)率领着野兽一道吃人啊!野兽自相残杀吞噬,人们尚且厌恶它,身为百姓父母,官,管理政事,却不免也率领兽类一道吃人,哪里配当百姓的父母官呢?孔仲尼说过:‘第一个制作土偶陶俑来殉葬的人,恐怕理该断子绝孙吧?’正是因为土偶陶俑酷似真人而用它殉葬的缘故,(试想连用俑殉葬都不能允许),又怎能让这些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53、王羲之学书
【转帖译文】晋朝王羲之,字号逸少,王旷的儿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看见父亲枕头中有《笔说》,偷来读,父亲说:“你为什么要偷我的秘籍?”王羲之笑着却不回答,母亲问:“你看的是用笔法吗?”父亲看他年龄小,恐怕不能领悟,告诉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书法。”王羲之跪拜说:“现在就让儿子看这书吧,长大再看就耽误了孩儿幼年发展了。”父亲很高兴,立刻就把书给了他。还不到一个月时间,书法就有了很大进步。
卫夫人知道后,告诉太常王策说:“这孩子一定正在看《用笔诀》,最近看见他的书法,就已老成大器。”流着眼泪说:“这孩子将来一定能遮住我的名声。”
晋帝时,朝廷在北郊举行祭祀大典,更换祝版时,工人削去他的字,渗入木板三分。
54、叔敖受教
【转帖译文】孙叔敖做了楚国的宰相,全都城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丧帽,最后来吊丧。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宰相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丧,莫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吧?”老人说:“是有话说。自己身份高了却对人骄横无礼的人人民就会离开他,地位高了却擅自用权的人君王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了却不知足的人祸患就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还想听听您其余的意见。”老人说:“地位越高,态度越谦虚;官职越大,处事越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千万不要轻易索取别人的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
55、子路见孔子
【转帖译文】子路遇见了孔子,孔子问:“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应该能有好的才能。”子路说:“学习能够增长我们的能力吗?”孔子说:“好比君王如果没有敢进谏的大臣,政事就会有错失;读书人如果没有能够指正自己缺点的朋友,品德就容易有缺失。对性情狂放的马不能放下鞭子,操弓射箭则不能随便更换辅正的檠。木材经墨线划过再加工就直了,人能接受善言规劝就能品格高尚。接受教导认真多问,没有什么学不成的。违背仁德专行恶事的人,随时要接受国法的制裁。所以说君子不能不学习。”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所以有些东西天赋异秉又何必经过学习的过程呢?”孔子说:“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远吗?”子路听后拜谢说:“真是受益良多。”
56-巨蛇偷蛋
【转帖译文】吴氏鸡蛋行中积攒下的鸡蛋有成千上万颗(吴氏鸡蛋行:吴家卖鸡蛋的小商店;不知几亿万:虚数,意指很多),可是到了月底数鸡蛋的时候,总会少了几百枚。(鸡蛋无缘无故少了)主人为此很不甘心,于是早晚都在鸡舍等着(贼来),看见一条蛇有数丈长(一丈为十尺,一尺约三分之一米,这蛇长得可怕啊= =),身子有碗口这么粗,高高地盘踞在房梁上,只把头垂下来吸蛋吃。蛇距离蛋还有几尺的距离时,蛋就会自己向上跑(也就是蛇吸着蛋向上跑)。吸完十数枚蛋以后,蛇就把身子盘绕在柱子上,身子卷起来把蛋挤破,就这样一顿饭吃完了。之后它又来这里,用同样的方法吃蛋。主人恍然大悟,说道:“贼竟然是你,我必然有报复你的方法。”于是主人用很坚硬的木头削了几个鸡蛋形状的木块,放在筐里,又用鸡蛋盖在上面。第二天蛇来了,又像以前一样吸蛋吃,于是它吸到了鸡蛋也吸进了木蛋。吸完蛋后,又像以前那样环绕着柱子盘曲身子,只是身子越束越紧,尾巴不停地左右挥动着,像是有什么很不舒服的地方。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蛇径直逃窜到庭院中,不停地旋转打滚,自己跳起来又落下来,能够跳到数尺高,可即便这样木头做的蛋也是不可能消化的。蛇这样过了三天以后,才死。
57在衡遇鬼
【转帖译文】陈在衡,六十多岁了。傍晚时在野外行走,看到二个人打着灯笼往前走。(陈在衡)蹭火点烟,很久都点不燃。其中一个人问:“你过了首七了没有?”陈在衡很奇怪他的话,就谎称:“没呢。”这个人就说:“这就对了,阳气未尽,所以阴火点不燃。”陈在衡就知道他们是鬼了。就假称:“世人都说人怕鬼,真的么?”鬼说:“不是!鬼其实怕人!”陈在衡说:“人有什么可怕的?”鬼说:“怕口水。”陈在衡于是吸气用力吐他们口水。二个鬼后退到三步外,睁大眼睛很生气的说:“你不是鬼?”陈在衡笑着回答:“实不相瞒,我只是和鬼很相近的人而已!”(陈在衡)又向他们吐口水,两个鬼都变小了一半;第三次吐他们口水就灭了他们。
58、楚子发母
【转帖译文】楚子发母就是楚国将军子发的母亲。子发攻打秦国的时候,军粮吃光了,子发派人向楚王求援,并叫使者顺便回家探望一下母亲。子发母亲问使者:“士兵们可安好?”使者回答说:“士兵们能分吃豆粒充饥。”母亲又问:“那么将军可安好?”使者回答说:“将军每天早晚都吃好饭好肉。”子发打败秦国归来,回到家的时候,他的母亲关上大门不让他进去并且叫人责备他说:“你没听说越王勾践讨伐吴国的事吗?有人献上一坛美酒,越王勾践派人倒在江的上游,让士兵到下游同饮江水,其实江水中并没有多少酒的美味,但士兵作战的勇气因此而增加了五倍。又有一天,有人送来一袋干粮,越王勾践又下令赐给军士们分了吃,其实只有一点点食物,过了咽喉就没有了。但士兵作战的勇气因此而增加了十倍。现在,你身为将军,士兵们分吃豆粒充饥,惟独你早晚吃着好饭好肉,这是为什么?《诗经》上不是说了吗?‘我快乐而不荒废正事,贤人都高兴’,说的是做事不能失了分寸。你指挥士兵进入生死相争的战场,而自己却高高在上地享乐,即使能够取胜,也不能说是用兵的正道。你不是我的儿子,不要进我的门!”子发只得向他母亲谢罪认错,这才进了家门。
59、南垣善谕
【转帖译文】刘南垣公是国朝尚书,告老还乡。有一个叫直指的使者,在饮食方面苛求下属官吏,郡县都感到害怕。公说:“这是我门下的学生,我应当去开导他让他知道。”等到他来了,款待他,说:“我将要开饭了,恐怕防碍了你的公务,特地为你留了这碗饭。但是我的妻子她去了别的地方,没有人烧菜,家常便饭能够吃吗?”直指因为老师的命令,不敢推辞。从早上到中午,饭还没有吃过,直指感到很饥饿。等到饭上来后,只有米饭,豆腐一碗而已。他各吃了三碗,直指觉得很饱。过了不一会,、佳肴美酒,都摆满在他的面前,他都吃部下了。公强求要他吃,他说:“我已经饱了,不能吃了。”公笑着说:“可以知道饮食本来没有精粗,饿的时候容易吃饭,饱的时候难以吃东西,是时间所导致这样的罢了。”直指经过这次教训之后,不敢因为饮食责怪别人了。
60、柳子厚风范
【转帖译文】当子厚被召回京城而又复出为刺史的时候,中山人刘梦得禹锡也在遣放之列,应当前往播州。子厚流着眼泪说道:“播州不适宜人居住,而梦得有母亲健在,我不忍心看到梦得处境困窘,以致于无法向母亲说明一切,况且也决没有让母子同赴贬所的道理。”准备向朝廷上疏请求,愿以柳州更换播州,即使因此再次获罪,虽死无遗憾。此时正好又有人将梦得的事报告了朝廷,梦得于是改为连州刺史。呜呼!人在困窘时才最能表现出他的气节和道义。当今的人们平日里互相敬慕爱悦,相邀饮宴,追逐游戏,强颜欢笑以示谦卑友好,握手发誓以见肝胆相照,指天画日,痛哭流涕,表示死也不会背弃朋友,似乎像真的一样可信。然而一旦碰上小的利害冲突,哪怕只有毛发一般细微,也会反目相向,装出从来不认识的样子。你已落入陷阱,他不但不伸手援救,反而乘机排挤,往下扔石头,前面说到的那种人都是这副嘴脸。这种事情恐怕连禽兽和异族都不忍心去做,而那些人却自以为得计,当他们听到子厚的为人风度,也应该感到稍许有些惭愧吧。
61.五十步笑百步
【转帖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的治理,总算尽了心啊:黄河北岸的荒年(收成不好),我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去,并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北岸来。黄河以东的荒年(收成不好),我也会这样做。看看邻国的当政者,不如我诚心诚意。邻国的百姓没更少,我的百姓没更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战争作比喻。咚咚地擂响了战鼓,双方已经交锋,(战败的士兵)扔掉衣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跑了一百步停下来,有的跑了五十步停下来。用跑了五十步的来嘲笑跑了一百步的,那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行,不过不到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孟子说:“大王既然知道这一点,就不要希望您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不准用密网到池塘捕鱼,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时,那木材就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便使老百姓供养活人安葬死者没有遗憾了。老百姓养生丧死没有遗憾,这便是王道的开端。”
62.武王克殷
【转帖译文】武王打败了商朝,召见姜太公,问他:“该拿那些商朝的士人和百姓怎么办?”太公回答:“我听说喜欢那个人,同时会喜爱他房上的乌鸦,憎恨那个人,会连带厌恶他的篱笆,全部把他们杀掉,不留活的,怎么样?”武王说:“不行。”太公出去后,邵公进见,武王问:“你看怎么办?”邵公回答说:“把有罪的杀掉,无罪的让他活着,怎么样?”武王说:“不行。”邵公出去后,周公进见。武王问;“你看该怎么办?”周公说:“让他们各自居住自己的家里,种自己的田,不要因为旧朝新臣而有所改变,亲近仁爱的人。百姓有了过错,责任在我一个人身上。”武王说:“平定天下的胸怀多么宽广啊!”凡是尊重士人君子的人,是因为他们仁爱而有德行。
63.欹器满覆
【转帖译文】孔子到鲁桓公的庙中去参观,见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具。孔子问看守庙宇的人:“这是什么器具?”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用来给宽待赦免的人坐的器具。”孔子说:“我听说宽待赦免的坐具,空着时会倾斜,装了一半水就会正,装满水了就会翻倒。”孔子回头对学生说:“往里面灌水吧。”他的学生提水来灌,倒了一半水时欹器就端正了,装满了水后欹器就翻倒了,倒空了水它又倾斜了。孔子感慨地说:“唉,怎么会有满了而不倾覆的呢?”子路说:“请问有保持满的道路吗?”孔子说:“聪明有智慧的,就用愚笨的方法;功劳大过天下的,就用退让的办法;用勇力震抚世间的,就用胆怯的办法;富裕遍布四海的,就用谦恭的办法。这就是所谓不断装满又不断损耗的道路。
64、大器晚成
【转帖译文】楚庄王执政三年,没有发布过命令,没有处理过政事。右司马侍座,用隐语对庄王说:“有一只鸟栖息在南边的土丘上,三年不展翅,不飞不鸣,默然无声,这鸟该怎么称呼?”庄王说:“三年不展翅,是用来长羽翼的;不飞不鸣,是用来观察民众的习惯。虽然没有起飞,一飞必定冲天;虽然没有鸣叫,一鸣必定惊人。您别管了吧,我已经知道了。”过了半年,庄王就亲自处理政事了。废掉的事情有十件,兴办的事情有九件,诛杀了五个大臣,进用了六个处士,结果把国家治理得非常好。发动兵力在徐州击溃了齐国,在河雍战胜了晋国,在宋国与各地诸侯结盟。),才称霸于天下~楚庄王不因为好事太小而不做,这样就有了高的名望。不把没意义的东西拿出来显摆张扬,所以有大的功劳。所以说:“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65、孔子马逸
【转帖译文】孔子走(累了)在路上休息,马逃脱了束缚,吃了别人的庄稼,农民把马牵去了。子贡(以能言善辩著称)请求去说服那农民,什么话都说了,那农民不理他那套。有个刚刚跟随孔子学习的粗俗的人,说:“请让我去跟他说吧。”便对那农民说:“您不是在东海种地,我不是在西海种地,我的马怎么可能会不吃你的庄稼呢?”那农民很开心,对他说:“说话都相你这么清楚就好了,怎么能想刚刚那个人那样!”解开马的缰绳就给了他。
66、郭氏之墟
【转帖译文】齐桓公外出见到一地的丘墟变问这是原是谁家?回答说是郭氏的丘墟,又问郭氏为什么会变成丘墟?回答说:那是因为他对好人友好,对坏人憎恶,齐桓公说:对好人友好,对坏人憎恶,应该是存在下去的原因,(现在)却变成了丘墟,这是为什么呢?回答说:对好人不去任用,而又不远离坏人,那些好人知道他看重自己却不任用自己,就会怨恨他。那些坏人因为他知道他们秉性不好而不喜欢他们,就会仇恨他,你让好人怨恨你让坏人仇恨你,又怎么能不灭亡呢?
67、楚人献鱼
【转帖译文】楚国有人向楚王献鱼,说:"今日捕得的鱼,食不了,卖不掉,弃之可惜,故来献给王."楚王的侍臣说:"这样说对王太不尊敬了." 楚王不同意侍臣的意见说:"你不知道,这打渔人是个仁德的人.听说王家仓库粮食丰余,国有饥民;后宫多怨女,民间多旷夫;王府库聚财多,国内多贫民,这都因国君无道之故.所以厨房有肥肉,马棚有肥马,百姓有饥色,是因亡国之君搜括财物藏于府库.这个道理,我早就懂得,却不能实行.渔人知我的缺点,便以献鱼来开导我.我要为民做好事."于是派使抚恤鳏寡孤独的人,从粮仓拿出粮食,从府库取出钱财布帛,用以救济生活困难的人;释放后宫多余的宫女,让她们嫁给无妻的男子.楚国人民为之欢欣鼓舞,邻国也归附于楚国.打渔人献多余的鱼以谕楚王,楚国人民因之得到了好处,可以说他做了仁慈而明智的事。
68、臣僚见太祖
【转帖译文】宋太祖赵匡胤有一天在后花园里弹琴赏鸟。有一个官员进殿叩拜,说有急事上奏。皇上急忙出去见他,并且听他所奏,但是他所奏的不过是平常事而已。太祖说:“这事急什么?”他说:“也因皇上弹琴赏鸟而急。”(意思就是这事虽然不急,但是如果皇上急于玩鸟弹琴,那这事就急。估计是一种劝讽吧。)太祖生气了,拿一种类似斧头的工具的手柄撞他的嘴,结果掉了两颗牙。官员回头慢慢的捡起牙齿,放在怀里。太祖大怒,说:“难道你要拿着这个去告我吗?”官员回答说:“臣怎么敢控告皇上,自然会有记载皇上言行的史官来把这些记下来。”皇上听了以后,怒气消了,赐给他金帛慰劳他让他告退了。
69、不责僮婢
【转帖译文】唐临性情宽容仁慈,很宽容。有一次准备去吊丧,让童仆回家去拿白衣服,童子拿错了衣服,害怕得不敢进来。唐临知道以后,对他说:“今天气不顺,不适合悲伤哭泣,我刚才让你去拿白衣衫,就不要去了。”又曾经命人煮药,那人煮坏了。唐临暗地知道了原因,对他说:"今天天气阴暗不适合吃药,应该把药扔掉。"最后都没有追究他的过失。
阳城曾经断粮,派遣奴去求米。奴用米换酒,喝得醉在路上。阳城去接他,他还没醒,就把他背回家。后来奴睡醒了,向阳城谢罪。阳城说:“天寒冷喝酒,没有什么不好的!”
70、年羹尧镇西安
【转帖译文】年羹尧镇守西安时,广泛寻求天下有才之士,用厚禄供养为幕僚。蒋衡应聘而来,年羹尧非常爱惜他的才学……年羹尧征伐青海时,一日升帐后,忽然传令说:“明天出兵,每人各带木板一块、草一捆。”军中上下不明白原因。等到第二天,遇到了到淤泥深坑,让军士把草束起来扔进坑里,上面铺上木板,军队行进没有阻碍。这个西南民族的人正是以此坑为天险,不料大队敌军忽然压境。于是攻陷了敌人的巢穴。又一次征伐西藏时,一天晚上漏壶漏了三下时,忽然听到强劲的西风刮来,片刻之后就停下来。年羹尧匆忙唤来参将,带300匹快马出营,往西南方向的密林中搜索贼兵,果然尽数抓获。有人问原因,年羹尧说:“只一下就停下来的,肯定不是风,是飞鸟受惊振动翅膀的声音。半夜鸟飞出,肯定有人惊扰它。这里往西南十里的地方,有茂密的树林,栖息的飞鸟肯定很多,我判断肯定是贼兵来埋伏,所以惊起鸟群来。”
【转帖译文】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是想要你的国王达到善的境地吗?让我明确地告诉你,在这里有一位楚国的大夫,希望他的儿子能说齐国话,那么是让齐国人来教他呢,还是让楚国人来教他?”
戴不胜说:“让齐国人来教他。”
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众多楚国人吵扰他,即使天天鞭打他,而要他学会齐国话,也不可能。若是带他到齐国的大街小巷住上几年,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不可能。你说薛居州是一个善士,让他居住在国王的身边,在国王身边的人无论年纪大小,地位高低都是薛居州那样的善人。国王和谁去做坏事呢?如果在国王身边的人无论年纪大小,地位高低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善人,国王和谁一起去做好事呢?一个薛居州,能把宋王怎么样呢?)
46、公季成不识贤
【转帖译文】季成有一次对魏文侯说:“田子方虽然是一位贤人,但并不是拥有封地的君王,国君您却常常以对待君王的礼节去对待他,那假如有一位比他还贤明的人出现,您又该如何对待呢?”
魏文侯说:“田子方这样的人,可不是季成你能随意评论的。子方是一位品德高尚、富有爱心的仁者,仁者是国家的财富,多谋善断、运筹帷幄的智者是国家的栋梁,博览群籍、通晓百科的学者是国家尊贵的象征。国家有了仁者,那么大臣们就不会内斗不休,国家有了智者,那周边的邻国就不敢进犯,国家有了学者,那么国君的地位也会很尊贵。这些人可都不是季成你随意议论的啊。”
季成听罢便到郊外住了三天,以表示谢罪。
47、宠辱若惊
【转帖译文】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48、君子行与道路
【转帖译文】曾子说:“君子在道路上行走,其中父亲还在的可以看出来,其中有老师的也可以看出来。对那些父亲、老师都不在的,其他人又能怎么样呢?”曾点派他的儿子曾参外出,过了约定的日期却没有回来,人们都来看望曾点说:“怕不是遇难了吧。”曾点说:“即使他要死,我还活着,他怎么敢自己不小心遭祸而死!”孔子被囚禁在匡地,颇渊最后才到,孔子说:“我以为你死了。”颇渊说:“您还活着,我怎么敢死!”颜回对待孔子如同曾参侍奉父亲一样。古代的贤人,他们尊重老师达到这样的地步,所以老师尽心竭力地教诲他们。
49、王罴性俭率
【转帖译文】王罴为人俭朴直率,不修边幅。有一次,朝廷派来一位使者,王罴为他设下饭肴。使者竟然把薄饼的边缘撕去。王罴说:“耕种收获,已经不易,去壳加火,费力不少,你这种做法,恐怕是不饿。”命令随从将饭肴撤走。使者大惊,十分惭愧。又一次,一位客人与王罴吃瓜,客人把瓜皮削得很厚,王罴不高兴。等到瓜皮落到地上,王罴就从地上拣起来吃。客人神色很惭愧。他为人又严厉急躁,曾经有一名小吏挟私愤报告事情,王罴来不及下令拷打,竟拿起自己的靴子去打他。每次宴会,王罴都亲自称量酒肉,分给将士。当时的人推崇他为人平均,嘲笑他为事琐碎。王罴的举止出自真情,不做巧诈之事,凡是他所任过职的地方,虽然在当时没有什么功迹,在他离任后却都思念他。
50、王猛执法
【转帖译文】前秦王苻坚从河东返回,任命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任命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兼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是强太后的弟弟,他借酒逞凶,骄纵蛮横,抢人财物子女,是百姓的祸害。王猛一上任就拘捕了他,进上奏章请求处理,没等回复,强德就已经陈尸街市。苻坚见到奏章后迅速派使者来要将强德赦免,但为时已晚。王猛与邓羌志同道合,斩除邪恶,纪正冤案,无所顾忌,几十天时间,被处死和依法黜免的权贵、豪强、王公贵戚有二十多人,震动了朝廷上下,奸猾之辈屏声敛气,境内路不拾遗。苻坚感叹地说:“我到如今才知道天下有法律了!”
51、孟子见粱襄王
【转帖译文】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 “(见了我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 “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 “‘谁能统一天下呢?’ “我对他说:‘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 “‘谁会归附他呢?’ “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长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一发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一旦天上乌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长得茂盛了。如果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而现在天下国君,没有一个不嗜好杀人。如果有不嗜好杀人的(国君),那么普天下的人民都会伸长脖子盼着他来。如果真能这样,人民归顺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谁又能够阻止得了呢?”
52、孟子答梁惠王
【转帖译文】梁惠王说:“我愿意高兴地听您指教!” 孟子说:“用棍棒和刀子杀死人,有什么区别吗?” (惠王)说:“没有什么差别。”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手腕害死人、有什么区别吗?”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惠王)说:“也没有什么差别。” (孟子又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栏里有健壮的马,(而)百姓面带饥色,郊野横陈着饿死的尸体,这就(等于)率领着野兽一道吃人啊!野兽自相残杀吞噬,人们尚且厌恶它,身为百姓父母,官,管理政事,却不免也率领兽类一道吃人,哪里配当百姓的父母官呢?孔仲尼说过:‘第一个制作土偶陶俑来殉葬的人,恐怕理该断子绝孙吧?’正是因为土偶陶俑酷似真人而用它殉葬的缘故,(试想连用俑殉葬都不能允许),又怎能让这些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53、王羲之学书
【转帖译文】晋朝王羲之,字号逸少,王旷的儿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看见父亲枕头中有《笔说》,偷来读,父亲说:“你为什么要偷我的秘籍?”王羲之笑着却不回答,母亲问:“你看的是用笔法吗?”父亲看他年龄小,恐怕不能领悟,告诉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书法。”王羲之跪拜说:“现在就让儿子看这书吧,长大再看就耽误了孩儿幼年发展了。”父亲很高兴,立刻就把书给了他。还不到一个月时间,书法就有了很大进步。
卫夫人知道后,告诉太常王策说:“这孩子一定正在看《用笔诀》,最近看见他的书法,就已老成大器。”流着眼泪说:“这孩子将来一定能遮住我的名声。”
晋帝时,朝廷在北郊举行祭祀大典,更换祝版时,工人削去他的字,渗入木板三分。
54、叔敖受教
【转帖译文】孙叔敖做了楚国的宰相,全都城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丧帽,最后来吊丧。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宰相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丧,莫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吧?”老人说:“是有话说。自己身份高了却对人骄横无礼的人人民就会离开他,地位高了却擅自用权的人君王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了却不知足的人祸患就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还想听听您其余的意见。”老人说:“地位越高,态度越谦虚;官职越大,处事越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千万不要轻易索取别人的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
55、子路见孔子
【转帖译文】子路遇见了孔子,孔子问:“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应该能有好的才能。”子路说:“学习能够增长我们的能力吗?”孔子说:“好比君王如果没有敢进谏的大臣,政事就会有错失;读书人如果没有能够指正自己缺点的朋友,品德就容易有缺失。对性情狂放的马不能放下鞭子,操弓射箭则不能随便更换辅正的檠。木材经墨线划过再加工就直了,人能接受善言规劝就能品格高尚。接受教导认真多问,没有什么学不成的。违背仁德专行恶事的人,随时要接受国法的制裁。所以说君子不能不学习。”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所以有些东西天赋异秉又何必经过学习的过程呢?”孔子说:“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远吗?”子路听后拜谢说:“真是受益良多。”
56-巨蛇偷蛋
【转帖译文】吴氏鸡蛋行中积攒下的鸡蛋有成千上万颗(吴氏鸡蛋行:吴家卖鸡蛋的小商店;不知几亿万:虚数,意指很多),可是到了月底数鸡蛋的时候,总会少了几百枚。(鸡蛋无缘无故少了)主人为此很不甘心,于是早晚都在鸡舍等着(贼来),看见一条蛇有数丈长(一丈为十尺,一尺约三分之一米,这蛇长得可怕啊= =),身子有碗口这么粗,高高地盘踞在房梁上,只把头垂下来吸蛋吃。蛇距离蛋还有几尺的距离时,蛋就会自己向上跑(也就是蛇吸着蛋向上跑)。吸完十数枚蛋以后,蛇就把身子盘绕在柱子上,身子卷起来把蛋挤破,就这样一顿饭吃完了。之后它又来这里,用同样的方法吃蛋。主人恍然大悟,说道:“贼竟然是你,我必然有报复你的方法。”于是主人用很坚硬的木头削了几个鸡蛋形状的木块,放在筐里,又用鸡蛋盖在上面。第二天蛇来了,又像以前一样吸蛋吃,于是它吸到了鸡蛋也吸进了木蛋。吸完蛋后,又像以前那样环绕着柱子盘曲身子,只是身子越束越紧,尾巴不停地左右挥动着,像是有什么很不舒服的地方。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蛇径直逃窜到庭院中,不停地旋转打滚,自己跳起来又落下来,能够跳到数尺高,可即便这样木头做的蛋也是不可能消化的。蛇这样过了三天以后,才死。
57在衡遇鬼
【转帖译文】陈在衡,六十多岁了。傍晚时在野外行走,看到二个人打着灯笼往前走。(陈在衡)蹭火点烟,很久都点不燃。其中一个人问:“你过了首七了没有?”陈在衡很奇怪他的话,就谎称:“没呢。”这个人就说:“这就对了,阳气未尽,所以阴火点不燃。”陈在衡就知道他们是鬼了。就假称:“世人都说人怕鬼,真的么?”鬼说:“不是!鬼其实怕人!”陈在衡说:“人有什么可怕的?”鬼说:“怕口水。”陈在衡于是吸气用力吐他们口水。二个鬼后退到三步外,睁大眼睛很生气的说:“你不是鬼?”陈在衡笑着回答:“实不相瞒,我只是和鬼很相近的人而已!”(陈在衡)又向他们吐口水,两个鬼都变小了一半;第三次吐他们口水就灭了他们。
58、楚子发母
【转帖译文】楚子发母就是楚国将军子发的母亲。子发攻打秦国的时候,军粮吃光了,子发派人向楚王求援,并叫使者顺便回家探望一下母亲。子发母亲问使者:“士兵们可安好?”使者回答说:“士兵们能分吃豆粒充饥。”母亲又问:“那么将军可安好?”使者回答说:“将军每天早晚都吃好饭好肉。”子发打败秦国归来,回到家的时候,他的母亲关上大门不让他进去并且叫人责备他说:“你没听说越王勾践讨伐吴国的事吗?有人献上一坛美酒,越王勾践派人倒在江的上游,让士兵到下游同饮江水,其实江水中并没有多少酒的美味,但士兵作战的勇气因此而增加了五倍。又有一天,有人送来一袋干粮,越王勾践又下令赐给军士们分了吃,其实只有一点点食物,过了咽喉就没有了。但士兵作战的勇气因此而增加了十倍。现在,你身为将军,士兵们分吃豆粒充饥,惟独你早晚吃着好饭好肉,这是为什么?《诗经》上不是说了吗?‘我快乐而不荒废正事,贤人都高兴’,说的是做事不能失了分寸。你指挥士兵进入生死相争的战场,而自己却高高在上地享乐,即使能够取胜,也不能说是用兵的正道。你不是我的儿子,不要进我的门!”子发只得向他母亲谢罪认错,这才进了家门。
59、南垣善谕
【转帖译文】刘南垣公是国朝尚书,告老还乡。有一个叫直指的使者,在饮食方面苛求下属官吏,郡县都感到害怕。公说:“这是我门下的学生,我应当去开导他让他知道。”等到他来了,款待他,说:“我将要开饭了,恐怕防碍了你的公务,特地为你留了这碗饭。但是我的妻子她去了别的地方,没有人烧菜,家常便饭能够吃吗?”直指因为老师的命令,不敢推辞。从早上到中午,饭还没有吃过,直指感到很饥饿。等到饭上来后,只有米饭,豆腐一碗而已。他各吃了三碗,直指觉得很饱。过了不一会,、佳肴美酒,都摆满在他的面前,他都吃部下了。公强求要他吃,他说:“我已经饱了,不能吃了。”公笑着说:“可以知道饮食本来没有精粗,饿的时候容易吃饭,饱的时候难以吃东西,是时间所导致这样的罢了。”直指经过这次教训之后,不敢因为饮食责怪别人了。
60、柳子厚风范
【转帖译文】当子厚被召回京城而又复出为刺史的时候,中山人刘梦得禹锡也在遣放之列,应当前往播州。子厚流着眼泪说道:“播州不适宜人居住,而梦得有母亲健在,我不忍心看到梦得处境困窘,以致于无法向母亲说明一切,况且也决没有让母子同赴贬所的道理。”准备向朝廷上疏请求,愿以柳州更换播州,即使因此再次获罪,虽死无遗憾。此时正好又有人将梦得的事报告了朝廷,梦得于是改为连州刺史。呜呼!人在困窘时才最能表现出他的气节和道义。当今的人们平日里互相敬慕爱悦,相邀饮宴,追逐游戏,强颜欢笑以示谦卑友好,握手发誓以见肝胆相照,指天画日,痛哭流涕,表示死也不会背弃朋友,似乎像真的一样可信。然而一旦碰上小的利害冲突,哪怕只有毛发一般细微,也会反目相向,装出从来不认识的样子。你已落入陷阱,他不但不伸手援救,反而乘机排挤,往下扔石头,前面说到的那种人都是这副嘴脸。这种事情恐怕连禽兽和异族都不忍心去做,而那些人却自以为得计,当他们听到子厚的为人风度,也应该感到稍许有些惭愧吧。
61.五十步笑百步
【转帖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的治理,总算尽了心啊:黄河北岸的荒年(收成不好),我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去,并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北岸来。黄河以东的荒年(收成不好),我也会这样做。看看邻国的当政者,不如我诚心诚意。邻国的百姓没更少,我的百姓没更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战争作比喻。咚咚地擂响了战鼓,双方已经交锋,(战败的士兵)扔掉衣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跑了一百步停下来,有的跑了五十步停下来。用跑了五十步的来嘲笑跑了一百步的,那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行,不过不到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孟子说:“大王既然知道这一点,就不要希望您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不准用密网到池塘捕鱼,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时,那木材就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便使老百姓供养活人安葬死者没有遗憾了。老百姓养生丧死没有遗憾,这便是王道的开端。”
62.武王克殷
【转帖译文】武王打败了商朝,召见姜太公,问他:“该拿那些商朝的士人和百姓怎么办?”太公回答:“我听说喜欢那个人,同时会喜爱他房上的乌鸦,憎恨那个人,会连带厌恶他的篱笆,全部把他们杀掉,不留活的,怎么样?”武王说:“不行。”太公出去后,邵公进见,武王问:“你看怎么办?”邵公回答说:“把有罪的杀掉,无罪的让他活着,怎么样?”武王说:“不行。”邵公出去后,周公进见。武王问;“你看该怎么办?”周公说:“让他们各自居住自己的家里,种自己的田,不要因为旧朝新臣而有所改变,亲近仁爱的人。百姓有了过错,责任在我一个人身上。”武王说:“平定天下的胸怀多么宽广啊!”凡是尊重士人君子的人,是因为他们仁爱而有德行。
63.欹器满覆
【转帖译文】孔子到鲁桓公的庙中去参观,见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具。孔子问看守庙宇的人:“这是什么器具?”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用来给宽待赦免的人坐的器具。”孔子说:“我听说宽待赦免的坐具,空着时会倾斜,装了一半水就会正,装满水了就会翻倒。”孔子回头对学生说:“往里面灌水吧。”他的学生提水来灌,倒了一半水时欹器就端正了,装满了水后欹器就翻倒了,倒空了水它又倾斜了。孔子感慨地说:“唉,怎么会有满了而不倾覆的呢?”子路说:“请问有保持满的道路吗?”孔子说:“聪明有智慧的,就用愚笨的方法;功劳大过天下的,就用退让的办法;用勇力震抚世间的,就用胆怯的办法;富裕遍布四海的,就用谦恭的办法。这就是所谓不断装满又不断损耗的道路。
64、大器晚成
【转帖译文】楚庄王执政三年,没有发布过命令,没有处理过政事。右司马侍座,用隐语对庄王说:“有一只鸟栖息在南边的土丘上,三年不展翅,不飞不鸣,默然无声,这鸟该怎么称呼?”庄王说:“三年不展翅,是用来长羽翼的;不飞不鸣,是用来观察民众的习惯。虽然没有起飞,一飞必定冲天;虽然没有鸣叫,一鸣必定惊人。您别管了吧,我已经知道了。”过了半年,庄王就亲自处理政事了。废掉的事情有十件,兴办的事情有九件,诛杀了五个大臣,进用了六个处士,结果把国家治理得非常好。发动兵力在徐州击溃了齐国,在河雍战胜了晋国,在宋国与各地诸侯结盟。),才称霸于天下~楚庄王不因为好事太小而不做,这样就有了高的名望。不把没意义的东西拿出来显摆张扬,所以有大的功劳。所以说:“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65、孔子马逸
【转帖译文】孔子走(累了)在路上休息,马逃脱了束缚,吃了别人的庄稼,农民把马牵去了。子贡(以能言善辩著称)请求去说服那农民,什么话都说了,那农民不理他那套。有个刚刚跟随孔子学习的粗俗的人,说:“请让我去跟他说吧。”便对那农民说:“您不是在东海种地,我不是在西海种地,我的马怎么可能会不吃你的庄稼呢?”那农民很开心,对他说:“说话都相你这么清楚就好了,怎么能想刚刚那个人那样!”解开马的缰绳就给了他。
66、郭氏之墟
【转帖译文】齐桓公外出见到一地的丘墟变问这是原是谁家?回答说是郭氏的丘墟,又问郭氏为什么会变成丘墟?回答说:那是因为他对好人友好,对坏人憎恶,齐桓公说:对好人友好,对坏人憎恶,应该是存在下去的原因,(现在)却变成了丘墟,这是为什么呢?回答说:对好人不去任用,而又不远离坏人,那些好人知道他看重自己却不任用自己,就会怨恨他。那些坏人因为他知道他们秉性不好而不喜欢他们,就会仇恨他,你让好人怨恨你让坏人仇恨你,又怎么能不灭亡呢?
67、楚人献鱼
【转帖译文】楚国有人向楚王献鱼,说:"今日捕得的鱼,食不了,卖不掉,弃之可惜,故来献给王."楚王的侍臣说:"这样说对王太不尊敬了." 楚王不同意侍臣的意见说:"你不知道,这打渔人是个仁德的人.听说王家仓库粮食丰余,国有饥民;后宫多怨女,民间多旷夫;王府库聚财多,国内多贫民,这都因国君无道之故.所以厨房有肥肉,马棚有肥马,百姓有饥色,是因亡国之君搜括财物藏于府库.这个道理,我早就懂得,却不能实行.渔人知我的缺点,便以献鱼来开导我.我要为民做好事."于是派使抚恤鳏寡孤独的人,从粮仓拿出粮食,从府库取出钱财布帛,用以救济生活困难的人;释放后宫多余的宫女,让她们嫁给无妻的男子.楚国人民为之欢欣鼓舞,邻国也归附于楚国.打渔人献多余的鱼以谕楚王,楚国人民因之得到了好处,可以说他做了仁慈而明智的事。
68、臣僚见太祖
【转帖译文】宋太祖赵匡胤有一天在后花园里弹琴赏鸟。有一个官员进殿叩拜,说有急事上奏。皇上急忙出去见他,并且听他所奏,但是他所奏的不过是平常事而已。太祖说:“这事急什么?”他说:“也因皇上弹琴赏鸟而急。”(意思就是这事虽然不急,但是如果皇上急于玩鸟弹琴,那这事就急。估计是一种劝讽吧。)太祖生气了,拿一种类似斧头的工具的手柄撞他的嘴,结果掉了两颗牙。官员回头慢慢的捡起牙齿,放在怀里。太祖大怒,说:“难道你要拿着这个去告我吗?”官员回答说:“臣怎么敢控告皇上,自然会有记载皇上言行的史官来把这些记下来。”皇上听了以后,怒气消了,赐给他金帛慰劳他让他告退了。
69、不责僮婢
【转帖译文】唐临性情宽容仁慈,很宽容。有一次准备去吊丧,让童仆回家去拿白衣服,童子拿错了衣服,害怕得不敢进来。唐临知道以后,对他说:“今天气不顺,不适合悲伤哭泣,我刚才让你去拿白衣衫,就不要去了。”又曾经命人煮药,那人煮坏了。唐临暗地知道了原因,对他说:"今天天气阴暗不适合吃药,应该把药扔掉。"最后都没有追究他的过失。
阳城曾经断粮,派遣奴去求米。奴用米换酒,喝得醉在路上。阳城去接他,他还没醒,就把他背回家。后来奴睡醒了,向阳城谢罪。阳城说:“天寒冷喝酒,没有什么不好的!”
70、年羹尧镇西安
【转帖译文】年羹尧镇守西安时,广泛寻求天下有才之士,用厚禄供养为幕僚。蒋衡应聘而来,年羹尧非常爱惜他的才学……年羹尧征伐青海时,一日升帐后,忽然传令说:“明天出兵,每人各带木板一块、草一捆。”军中上下不明白原因。等到第二天,遇到了到淤泥深坑,让军士把草束起来扔进坑里,上面铺上木板,军队行进没有阻碍。这个西南民族的人正是以此坑为天险,不料大队敌军忽然压境。于是攻陷了敌人的巢穴。又一次征伐西藏时,一天晚上漏壶漏了三下时,忽然听到强劲的西风刮来,片刻之后就停下来。年羹尧匆忙唤来参将,带300匹快马出营,往西南方向的密林中搜索贼兵,果然尽数抓获。有人问原因,年羹尧说:“只一下就停下来的,肯定不是风,是飞鸟受惊振动翅膀的声音。半夜鸟飞出,肯定有人惊扰它。这里往西南十里的地方,有茂密的树林,栖息的飞鸟肯定很多,我判断肯定是贼兵来埋伏,所以惊起鸟群来。”
本文标题: 欹器读后感(古代容器 欹器 关于欹器的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7258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