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读后感(《经济学》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 2022-12-24 01:33:1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12

有关经济文章的读后感我要的是读后感,要今年的经济文章的读后感,不用很长,不用很深!最近,最大的经济新闻是:“美国全世界的“央行”——美联储,为...

经济学论文读后感(《经济学》读后感1000字)

有关经济文章的读后感

我要的是读后感 要今年的经济文章的读后感 不用很长 不用很深!
最近,最大的经济新闻是:“美国全世界的“央行”——美联储,为了力挽经济狂澜于既倒,决定加速运转印钞机。美国东部时间17日14时15分(北京18日凌晨2点15分),美联储宣布,有意购买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并再次购买8500亿美元房地美和房利美相关证券,维持银行间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0-0.25%不变。此举震惊了市场。美元多了价值要跌,但其他商品价格要涨。当晚美元应声暴跌,而美股暴涨、金价暴涨、油价暴涨。 ”
未来,经济和资本市场如何演变?各路英雄竞思猜:部分粘贴附后,恐粘一漏万。
我的读后感:
1. 美元贬值难以避免了,注意有个时间节点2009年9月还要8500亿,这不成了“空中加油”了么,强化了长期稳定的贬值趋势预期。
2. 滞胀,就是百姓的难受:来钱慢,花钱快,进账少,开支多,日子紧。不过党爱民的黑色幽默让人宽心一些。我记得最近扬帆的一番宏论更乐观,政府出钱,组织修水利等。不怕没活干,就是说钱路有。经济增长点多来是。
3. 美国起了带头大哥的作用,别国也会开印刷机,包括做假币的也会开机。我瞎想,如果外资涌入或中国的美元损失,需要等量的人民币冲销,人民币也会贬值。经济发展一段或经济危机一次,钞票数目就多一多,人们的计数能力增强一次。
4. 资源为王,目标共识了。多头思维,方向明确了。时寒冰说的三个环节,靠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和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了。
记于2009.03.23
叶檀:《全球经济可能从紧缩一步走向滞胀》
叶檀:《美元信用下降 中国如何应对 》从出口导向型结构中突围,中国货币要从殖民地
式的盯住他国货币体制中突围,转而影响大宗商品,影响国际金融秩序。
仲大军:《中国是怎样一步步陷入美元泥坑的?》3 月18 日,美国政府决定要向美联储发行3000亿美元的国债,6个月之后,还要再发行8500亿的国债。中国投到美国的1.7万亿美元的巨大金融资产很可能在即将到来的美元大贬值和美国高通货膨胀中化为泡影。
党爱民:《分析大量印刷美元的后果》最近宋鸿兵也多次提到金融危机“第二波”。很显然,这次美联储如此大规模印钞,与“第二波”的到来不无关系。然而,不管“第二波”有多凶险,也不管还有“第三波”、“第四波”,只要印钞机一开,再大的波也能抵挡得住。因此,我仍然认为“金融危机最凶险的阶段已经过去”。“最凶险”主要体现在人们对金融危机毫无防备、毫无意识,于是对突然发生的金融危机束手无策。现在全世界把注意力集中在了金融危机上,因此,后面几波危机的规模即使再大一些,但造成的破坏也是有限的。
“全球通货紧缩是主基调”,虽然不是很严重的,但会持续很长时间。失业加剧了广大劳动阶层的贫穷化,因此,全球消费市场会继续萎缩,由此引起投资萎缩,进而引起总需求萎缩、物价下降,温和通货紧缩是未来的主基调,而货币供应量的激增不会改变这个基本格局。
全球化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压缩了社会购买力,也就是说,全球化提高了美元的实际购买力,使得美元的物质基础更加牢靠。只要美国不搞贸易保护,那么,出口导向型国家的生产力始终是维持美元信用的主力军。因此,美元不会崩溃。如果美国搞贸易保护,就必然要在美国本土生产美国需要的消费品。那么,因为目前美国国内制造业的空心化,美国一时来不及调整产业结构、恢复制造业,于是必然会导致美国国内通货膨胀,这时候再谈“崩溃”也为时不晚。
很多学者对中国不断购买美国国债提出质疑。“不买国债买什么?”问题根本就不在买国债上,在于赚美元上,在于出口导向上,在于经济发展已经脱离了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已经脱离了全民共同富裕的郑重承诺。有些学者提出拿外汇储备买高科技,先不说根本就买不回来高科技,即使买回来了,老百姓没有消费能力,这些高科技为谁服务?有些人说买石油,或其他原材料,呵呵,买了石油干什么,最后还是要拿去换美元。因此,既然赚了美元,就没有什么好买的,就只有等着打水漂了。现在有些人操心2万亿的前途,这些人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何必呢?2万亿本身就是给美国缴纳的铸币税,缴了税,就别想着拿回来了。
大量印刷美元的后果是市场失灵。在今天这样的情况下,只要把钱印出来,对应的物质产品应有尽有。因此,各国政府在可能发生社会动乱的情况下,会极不情愿地把钱用于社会福利,从而达到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
全民大哭穷也是走出危机的一种办法。

曼昆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书中告诉我们,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我们面临权衡取舍,这才会在生活中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选择。相信大多数人对于其中的道理并不陌生,但能够时时做出正确取舍的人不多。孟子在《告子上》中感叹,“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这充分说明了取舍的痛苦,如何取舍,就得按照理性人的思维模式了。曼昆在提到这个原理时写到:“也许一个人一生中没有一种取舍比工作和闲暇之间的权衡取舍更明显和更重要。”我完全赞同这句话。尤其对于个人来说,时间是最大的稀缺性资源。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要是把时间都用在怨天尤人上,你就放弃了学会改变境遇的奋斗和追求。
其实,我们自己也在被取舍中生活着。无论我们在找工作时,还是与他人合作时,甚至找女朋友时,如果想脱颖而出,就必须拥有稀缺性资源,如高学位、良好的口碑、漂亮的相貌……只有这样才可以发送有效的信号,才可以让他人权衡取舍时更多的考虑我们。当然,其信号的成本是昂贵的。
个人行为的取舍或许是简单的,当个人组成社会时,将会面临更多、更难的权衡取舍。对于社会,效率与公平永远是“鱼与熊掌”的关系。效率决定整个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则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当政府想要把经济蛋糕切得更均匀时,就减少了人们做大蛋糕的热情,从而这块蛋糕本身也就变小了。这就要求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取舍。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读研,对于一个没接触过经济学的人来说,他认为的成本是:“学费+住宿费+生活费+考试费用”,时间是一个不会计入成本的因素。曼昆却认为:住宿费和生活费是收益,而非成本。想想就会明白,因为这些开支是必不可少的,其他地方会更贵。这样说来,那不如接着读博好了,反正是在收益嘛。
实际的成本却正是我们所忽略了“机会成本”。如果六年的时间用来工作,我们能赚多少?你想过吗?最重要的是六年宝贵的工作经验,提前建立起来的幸福家庭生活,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读书的成本。当然,对于更多继续读书深造的人以后所创造的收益会大于所有付出的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之和。最重要的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最高层:“自我实现”。
引用这样一个例子是为了更好说明“机会成本”。经常用这种想法你会合理安排每一天的生活。曼昆谈到,工作是闲暇的机会成本,正是因为如此,经济条件不充裕的人很愿意选择加班,甚至有人会选择干副业。同样曼昆也认为闲暇是工作的机会成本,这也就是为什么旅游业得以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吧。
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刚读书时好好学习是为了争当“三好学生”,读到中学挑灯夜战是为了“中考”“高考”,在大学博览众书是为了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到了工作岗位上还得为了职称拼死拼活……也许人的一生都在不停地奋斗,从一个顶点向另一个顶点攀登,不知疲惫。而这一切完全是符合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原理: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这常常可以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作为一个职业人,能够尽可能考虑你的同事、下属和领导的利益,工作才能更加和谐。
往大的方面说,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需要准确把握民众的利益所在。曼昆在书中举了一个关于租金控制的有趣案例,就是政府对房屋实行最高限价,长期中会导致住房的很多缺口,因为此时政府限制了潜在房东的激励,谁也不愿做不赚钱的生意,此时房子的质量环境都会大打折扣,反而未达到政策制定的初衷,这也说明政府的任何一个政策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政策制定是一件很艰难的事。现实生活中我们接触太多由于引进激励机制而提高效率的例子,为什么国有企业改革的呼声不绝于耳,我想应该有一个因素是因为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不高吧。这值得我们深思。
也许我们的专业与经济无关,但我们的生活本身却离不开经济学的知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让我这个经济学门外汉领略到了经济学的魅力。而在写这篇读后感的过程中,也加深了我对经济学原理的理解,促使我学着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身边的一些社会现象。但现实生活中一些经济现象,远非如书中所说那样的简单易懂,而是复杂多变的。也正是如此,让我觉得自己所学只是皮毛。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曼昆经济学原理读后感(二)
今天读了一本书《经济学原理》的第一章,虽然还没有完全读完,但是还是从这里面学到一些诶东西。在这里,真想向很多有机会读书的人读一下,这本书看似非常深刻,作者却用了非常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很多社会上我们习以为常而一旦问起来却很难以回答的问题,想为什么装牛奶的容器多是方的,而那些装软饮料的容器多是圆的的原因,想为什么硬币上的头像多是侧面而纸币上的头像多是正面的原因等等,这些看似很平凡不过的事情,真正解释起来还真是很有意思。所以很高兴读到这么一本非常感兴趣的书。尽管是美国作家所着,有很多的
文化差异和社会差异,但是作为经济学的原理都是一致的,这是伟大的经济学家马歇尔所着,真的很好,希望和我一样对经济学感兴趣的人读一下。
现在就像用这种机会成本的原理来解释一种比较常见的社会现象:为什么国内疯狂追星的多是女歌迷,而极少数是男歌迷?首先,i从机会成本的定义来看,如果女孩子一旦喜欢上了某个明星,她们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在上面,而男孩子则没有这么夸张,从这个程度上来讲,女孩子如果明明知道明星就在附近还是坚持工作的话她们肯定会心不在焉,还不如直接去关注,而男孩子则会比较理智比较容易去控制,这大概是为什么那么多接机的都是女孩子而很少看到男孩子的原因吧;另外,在我们中国这个相对比较传统的社会,对于女孩子来说,人生很有可能在结婚这件事情上有一个很大的突变,而男孩子可能性则很小,像时下的什么凤凰男和麻雀女的故事一样这很容易成为悲剧,还有就是这个社会大男子主义还是非常常见的,所以男性更加务实,更倾向与和与自己情况相似或差的女孩子结为伴侣,而明星给我们的感觉是高高在上,收入颇丰,每天光鲜亮丽,这些让女孩子更加疯狂,让男孩子更加辛苦的工作,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这才是最经济的最现实的。
曼昆经济学原理读后感(三)
曼昆教授在《经济学原理》的第一章,即开宗明义的提出经济学的十大原理。这十大原理涵盖经济学的各个方面,从人们如何做出决策,到人们如何进行贸易,直至整个经济如何运行,层层推进,构成了经济学的整体。
原理一云: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原理二云: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简言之就是机会成本。原理一和二是相关的,举例来说,甲有5K人民币,他可以选择买一台笔记本电脑或者外出旅游(当然他可能还有其它的选择,比如买股票),那么这个时候他就面临取舍。这种取舍我们几乎天天面对,今天中午吃午饭还是面条?天冷了,用取暖器还是开空调?买国产车还是买进口车?一个国家也类似如一个人,也需要做出取舍:该发展重工业还是轻工业?侧重发展国防还是民用工业?是进口核电设备还是自主研发?所谓机会成本,就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必须放弃的东西。如上例中甲选择买笔记本电脑,那么他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外出旅游(当然,其它的选择也是他的几乎成本)。也就是说甲决定花5K买一台笔记本电脑,他就不能再用这5K作其它的花费。
机会成本是极其重要的,考虑两个人A和B,他们开个杂货店,假设每天均能盈利200元。而A又是个程序设计人员,他如果在某公司上班,每天可以赚250元,那么他开杂货店的机会成本是较大的;而B是个卡车司机,如果他开车,每天可挣120元,他的机会成本要小。自然,A会关闭杂货店而B会选择继续经营,这也解释了我们这个社会的职业多样性以及人们的选择的差异。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经济学里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所谓理性人就是在机会成本既定的条件下,人们会系统而有目的做可以达到其目的最好的事。在上列子中,同样是一天时间,A会选择做程序员工作,B会选择开杂货店,他们都是理性人。所谓边际量,简单举例说,买9双袜子花费18元,如果再买一双,那就再加2元,那么多买一双袜子就得多花费2元,那么这最后2元就是增加的这双袜子的边际价格。边际量是经济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概念,可以解释喜欢喝可乐的人为什么不会把所有的钱都用来买可乐,可以解释一个工厂不可能无限大。那么所谓的理性人考虑边际量就很好解释了,一个喜欢喝可乐的人,他花3元买一瓶可乐所得到的满足感是巨大的,但是再花3元买一瓶可乐所得到的满足感可能会降低,显然继续买的话,他的满足感继续下降甚至会到反感可乐的地步。也就说,每多买一瓶,可乐的价格不变,但是他的边际满足感是下降的。
原理三是很具有实用性。假设你回家坐汽车正常的车票是50元,但是在汽车即将启动时如果还有3个空位的话,最后上的一个人可以花40元坐车。因为最后一个人上车对汽车所有者的边际成本是很小的,也就说带上这个人的成本是很小的,但是边际收益却比较大(也就是相对不带这个人,额外赚取了40元)。但是如果有10个人想坐这个车的话,司机可能就需要重新考虑了,他必须考虑其所得和所失,如超载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前面买票的顾客的不满而导致的投诉等等。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所谓激励,就是某种刺激,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不好的,一旦外界有激励存在,人们就会做出反应。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超市对商品打折,人们会争先恐后的去买。汽油涨价,更多的人会选择不开车或者购买小排量的车,汽车公司会研发节能汽车,而石油公司会选择提高产量。经济学家甚至宣称,人们对激励做出反应,而所有经济学内容就是对此的解释。
本文标题: 经济学论文读后感(《经济学》读后感10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6935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猫大人小吉雨中的猫读后感1000字(《屋顶上的猫大人》读后感 求助求助)精力管理而非时间读后感(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 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