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业评论精粹译丛读后感(为什么奖励计划不起作用读后感哈佛商业评论)

发布时间: 2022-12-23 04:46:2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3

关于人员管理方面的书籍有什么好的介绍吗??员工管理书籍推荐,十本最佳人员管理类书籍1、《员工管理必读12篇》员工管理总是充满各式各样的挑战:如何...

哈佛商业评论精粹译丛读后感(为什么奖励计划不起作用读后感哈佛商业评论)

关于人员管理方面的书籍有什么好的介绍吗??

员工管理书籍推荐,十本最佳人员管理类书籍

1、《员工管理必读12篇》

员工管理总是充满各式各样的挑战:如何真正激励员工?如何管理问题员工?如何构建效能超出其组合本身的团队?诸如此类问题的答案可能难以捉摸、常令人备感困惑——即使对于经验丰富的经理人而言依然如此。

《员工管理必读12篇》是12Reads系列培训教材惟一专注人员管理的著述,有了它,员工管理理应简简单单并效率出奇。

2、《科学管理原理》

泰勒的管理理论看似简单,其实内涵却很丰富,并非能被一个时代能完全吸收。即使到了今天,我们在管理方面努力所做的事情,也没有超越当初泰勒所说的范畴。几乎所有从事管理的人都听说过泰勒,但我猜,其中可能没有多少人真正读过这本《科学管理原理》。我的建议是:与其听别人贩卖被嚼的没味道的所谓管理理论,你还不如自己回头去读读这本经典。

3、《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泰勒解决了劳动的效率问题,可是,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当劳动效率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会变得异化和机械。法约尔的这本书,就是专为解决这个问题而写的。在书中,法约尔清晰地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情况下,组织效率最高?这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专业化水平,一个是分权制度。

遗憾的是,本书作者并未写完,只是他理论的一半。原来的计划中,后半部分还包括“个人观察与经验”和“战争和教训”,不知何故,最终未能完成。但即使如此,这本书仍然算得上是管理学领域里的杰作,可说是自泰勒《科学管理原理》之后管理史上的第二座丰碑。

4、《福列特论管理》

福列特是百年管理学发展史上少有的女性管理学家。她的管理理论解决了我们在管理中遇到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人的效率从哪里来?福列特的答案是:以人为本。她在管理学发展的早期就有这样的视野和观点,很是让人惊奇。但遗憾的是,她的理论长时间被忽略。直到历经半个世纪后,她的理论经受住了时间的验证,才开始影响无数管理学者,被德鲁克称为“管理学的先知”。她的管理理论更是被日本的企业家们实践,并发扬光大。

5、《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上世纪40年代德鲁克横空出世。到了上世纪50年代,他的这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问世之后,立刻便成了引领管理潮流的代表性作品,也是德鲁克最著名的管理学著作之一。这本书的基本观念,就是:对组织负有责任,能影响组织经营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而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如此,一群平凡的人,就能做出不平凡的事。

德鲁克认为,一个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须具具有以下6个特征: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情;知识工作者要着眼于创新思想、愿景和理念;管理者要绩效与品格兼具;决策者要善于沟通,选择性搜集所需信息,避免信息过多而导致混淆和混乱;管理者只做有效的决策。

6、《从优秀到卓越》

业绩平平的公司,如何才能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呢?是不是卓越的企业都有所谓的特殊“卓越气质”?发展的瓶颈是不是真的难以突破?

针对这一问题,柯林斯和他的研究小组历时5年,阅读并系统整理了6000篇文章,记录了2000多页的专访内容,创建了3.84亿字节的电脑数据,收集了 28家公司过去50年,甚至更早的所有文章,进行了大范围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了如何使公司从优秀到卓越的令人惊异而振奋的答案。

柯林斯与他的团队认为,公司从优秀到卓越,跟从事的行业是否在潮流之中没有关系,事实上,即使是一个从事传统行业的企业,即使它最初默默无闻,它也可能卓越。从优秀到卓越公司的转变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所有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系统工程。从优秀到卓越的蜕变过程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卓越的公司不是靠一次决定性的行动、一个伟大的计划、一个杀手级创意构想、一个好运气,或灵光一闪而能造就的。

7、《基业长青》

柯林斯和波勒斯在斯坦福大学为期6年的研究项目中,选取了18个卓越非凡、长盛不衰的公司作了深入的研究,这些公司包括通用电气、3M、沃尔玛、惠普、迪士尼等,它们平均拥有近百年的历史。是什么使这些公司不同于它们的竞争对手呢?他们拥有什么别的公司所不具有的法宝呢?

那就是:虽然这些公司分属于不同领域,但都能“高瞻远瞩”,它们并不一定肇始于一个伟大的商业思想,并不一定有伟大的、有魅力的领导,但它们有务实的理想主义;它们相信并坚持一系列指导人们行为的核心理念。对它们来说,这些理念不一定有对错之分;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不怕追求胆大包天的目标;它们不去劳神于击败对手,而是关注于挑战自我;它们有教派一般的文化;它们由内部培养出来的领导人引路。

本书在美国上市后,上述结论让不少管理者大跌眼镜,因为在那时,媒体总会拜倒在有远见、有魅力的商业领导脚下,让人们相信只有这些人才能引领企业走出困境。但是,当这些人物退出舞台后,企业却不能持续成功了。

8、《第五项修炼》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风气有利于企业组织。其理想状态是组织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机制,使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用个人智商与群体智商作比较,发现了规律性的"群体智障",强调以增强企业的学习力为核心,提高群体智商。整体合力大于各部分简单相加之和,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互动,可形成多元反馈和开放的系统,对组织内每个人都有好处。因此共同愿景的建立至关重要,它是团队活力的源泉、力量凝聚的关键、市场制胜的法宝。

9、《阿米巴经营》

在这个系列里,没有理由不出现日本企业家的著作。美国善于提出各种新的理论,而日本则善于埋头苦干,在干中总结出自己的经营理念和哲学。创办过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稻盛和夫,在经营理念和他的经营哲学方面,自有可取之处。他先后提出过“经营十二条”、“六项精进”等观念和理念,也曾专门谈过“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但可惜的是,日本没能出现类似于美国的柯林斯之类的人,未能很好总结稻盛和夫的经营理念和哲学,没能上升成类似于“从优秀到卓越”、“基业长青”之类的集大成的著作,所以我们只能从稻盛和夫本人的著作中管窥一二。

稻盛先生的经营理念,按照我阅读的粗浅认识,大致包含四要素,也就是说,除了工具以外,还有经营哲学、执行力(领导力)和会计管理(他另有一本著作叫《实学》,专门讲它的会计理念)。经营会计是成就实施“阿米巴经营”的基础。这方面的书世面上很少,知道的人就更少了,这也大概是阿米巴经营为什么在中国没有被广泛推广起来的直接原因。但既然稻盛先生能以它的阿米巴经营理念创立并管理成功两家世界500强公司,用一年半让破产的日航赚钱,里面的金矿,应该值得我们深挖。

10、《丰田生产方式》

日本出了一个伟大的工厂,那就是丰田汽车公司。它用自己发明的独特的“丰田生产方式”造车,跻身于世界三大车厂。说是三大,但以利润而论,它比另外两家加起来还多。美国人研究过丰田之后,首先将丰田的生产方式命名为“丰田生产方式”,从而使得丰田名扬世界,但其实美国人写的《丰田生产方式》并未能真正揭秘出“丰田生产方式”的精髓在哪里。因此,作为真正发明了“丰田生产方式”的大野耐一写的这本《丰田生产方式》,就值得你长置案头,仔细翻阅。

我们知道,管理就是为了提高人的效率。在制造业中,提高效率,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减少库存,减少浪费,发现问题,提高生产率。从这个角度讲,“丰田生产方式”无疑是一场意识革命。这本书系统揭开了丰田公司卓越的秘密,涵盖其及时化(JIT)、自动化、看板方式、标准作业、精益化等生产管理的各种理念。它堪称是丰田核心竞争力的最权威作品,也是全球生产管理的最为重要的标杆。

李原的主要著作

李原(主编)(2006).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三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李原(2006). 企业员工的心理契约:概念,理论及;实证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
孙健敏,李原(2005). 组织行为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
李原(2005). 动机中的诱因与奖励. 见郭德俊(编).动机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
李原(2005). 社交动机. 见郭德俊(编).动机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
李原(1999). 学习动机. 见章志光 (编). 小学教育心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孙健敏,李原 张孝宇(1999). 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MBA案例,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卷(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李原,孙健敏(合译)(2008). 企业文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李原,孙健敏(合译)(2008). 罗宾斯著.组织行为学(第十二版)——管理者经典阅读.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李原译(2002). 罗森菲尔德,贾卡罗龙,赖尔登著.组织中的印象管理.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孙健敏,李原,王丽娟等(合译)(2000). 人力资源管理(小企业译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李原,孙健敏(合译)(1999). 科特等著. 变革——哈佛商业评论精粹译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李原,孙健敏(合译)(1999). 外企面试常用问题中国宇航出版社;
刘昕,李原等(合译)(1998). 中层主管成功宝典(翻译沟通的艺术部分). 经济管理出版社。

李维安的主要作品

[独著或第一作者]
公司治理理论研究
1. “股权、董事会治理与中国上市公司的企业信用”,《管理世界》,2003年第9期
2.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的实证分析: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问卷调查报告”,《管理世界》,1999年第6期
3. “利益相关者治理与企业信用”,《经济学季刊》,2004年第1期
4. “股权结构、高管持股与公司绩效—来自民营上市公司的证据”,《南开管理评论》,2006年5期
5. “基于信息范式中权力主体行为的公司治理机制:一个理论模型”,《南开管理评论》,2002年第2期
6. “大股东股权竞争与监事会治理”,《经济社会制度比较》,2006年第3期
7. “IT治理及其模型的比较分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8. “未预期盈利、非标准审计意见与年报披露的及时性—基于2000-2003年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管理评论》,2005年第3期
9. “企业家创新精神培育—一个公司治理视角”,《南开经济研究》,2003年第2期
10. “中国公司治理原则(草案)及其解说”,《南开管理评论》,2001年第1期
11. “试论知识型企业的制度创新”,《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
12.“日本公司治理:变革与启示”,《南开管理评论》,1998年第3期
13.“亚洲金融危机中的企业生存战略”,《南开管理评论》,1998年第1期
14. “论国有股权的安定性构造”,《天津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
15. “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形式的硬化机制”,《南开经济研究》,1987年第3期
16. “分工二重性新探”,《求是学刊》,1987年第5期
中国公司治理评价研究
17.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管理世界》,2006年第3期
18. “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治理指数与企业业绩”,《管理世界》,2005年第9期
19.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与治理绩效的实证分析”,《管理世界》,2004年第2期
20. “经理层治理评价指数与相关绩效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的研究”,《经济研究》,2005年第11期
21.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与指数研究—基于中国1149家上市公司的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06年第2期
22. “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绩效评价与实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05年第1期
23.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系统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03年第3期
24. “中国上市公司经理层治理评价与实证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第9期
25. “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评价实证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26. “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治理评价及实证研究”,《证券市场导报》,2005年第3期
27. “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评价实证研究”,《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1期
28. “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与绩效倒U形曲线关系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第8期
29. “董事会独立性、总经理继任与战略变化幅度——独立董事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21年第1期。
30.“政治不确定性、政治关联与民营企业投资——来自市委书记更替的证据”,《管理世界》,2021年第5期。
31.“公司治理、投资者异质信念与股票投资风险——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21年第6期。
32.“企业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模型与沪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研究”,《管理评论》,2021年第1期。
网络治理研究
33“网络治理:内涵、结构、机制与价值创造”,《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34. “作为企业竞争优势源泉的网络治理--基本的概念分析框架和研究假设”,《南开管理评论》,2004年第2期
35. “新经济背景下企业战略转型:网络治理的观点”,《当代财经》,2002年第10期
集团治理研究
36. “中国传媒集团公司治理模式探析”,《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37. “企业集团的公司治理—规模起点、治理边界及子公司治理”,《南开管理评论》,1999年第4期
38.“企业集团技术金字塔及其创新路径研究”,《中国软科学》,2021年第1期
跨国公司治理研究
39. “跨国公司在华独资倾向成因分析:基于股权结构战略的视角”,《管理世界》,2003年第1期
40. “中外合资企业母公司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探析”,《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5期
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研究
41. “股权结构、治理机制与城市银行绩效”,《经济研究》,2004年12期
42. “保险公司治理:理论模式与我国的改革”,《保险研究》,2005年第4期
43.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基于商业银行特殊性的研究”,《南开学报》,2005年第1期
44.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理论模式与我国的选择”,《南开学报》,2003年第1期
45.“晋升压力、官员任期与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经济研究》,2021年第12期
46.“监管约束下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增长与融资行为”,《金融研究》,2021年第7期
47.“地方官员治理与城市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经济学(季刊)》,2021年第4期
48.“银行治理、治理机制与治理风险”,《经济研究》,2021年第9期 1. Li Wei-an. An Evaluation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Evaluation, Governance Index (CCGINK) and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in 2003, Frontiers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7, Vol.1 (1): 1-18.
2. Li Wei-an. The Market-oriented Governance Model of SOES’: China Perspective, Corporate Ownership & Control, 2006, Vol.3 (4): 108-122.
3. Li Wei-an, Niu Jian-bo, Ran Fan-sheng.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 Shareholder Governance and Firm Value: The Evidence from China, Proceedings of 2006 International on 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 (13th) Lille, France, October 5-7,2006, Vol.2: 760-769.
4. Li Wei-an. Network Governance as Sourc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A Conceptual-Framework and Research Positions. Proceedings of 200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 Georgia USA, August 15-17, 2003.
5. Li Wei-an et al., Transformation of Firm Strategy towards the New Economy: Networked Governance Perspective. Four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ultinational Business Management Proceeding, 2002.
6. Justin Tan, Shaomin Li, Weian Li. Building Core Competencies in a Turbulent Environment: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Firm Resources and Capabilities in Chinese Transitional Economy. Managing Global Transitions, 2006, Vol.4 (3):197-214.
7. Li Wei-an et al., Researches on Complexity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Knowledge and Systems Sciences: Challenges to Complexity Proceeding, 2002.
8. Program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ICM 2001), 5-7 May,2001
9. Li Wei-an. Asian Financial Crisis and Enterprises’ Survival Strategy. IFSAM Management Conference’99 in Beijing, July7, 1999.
10. Li Wei-an. How to Better Manage China’s State Owned Enterprises? . Transition, 1999, Vol.10, (4): 5-7.
11. 中国企业统制制度の転型、「东瀛求索」(日),1999年10号
12. “中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模式的转型”,(波兰文),Przedsiebiorstwo na RYNKU Kaptialowym,ISBN 83-86370-0706,1999年
13. 中国产业构造と产业政策の新展开、CPU View &Vision(日),Vol.6 October ,1998
14. 市场経済移行期のガバナンス制度、「世界経済评论」(日),1996年06月号
15.中国市场経済移行期のガバナンス「一桥论丛」(日),1997年5月
16. 中国株式会社に関する考察:A·B株の一本化についての分析「三田商学研究」(日),Vol.38, No.2,1995年3月
17.国有企业改革におけるM&Aと法人株持ち、「一桥论丛」(日),1997年10月
18. 计画経済の企业统治制度に関する考察 : 比较企业统治制度论の视点から「三田商学研究」(Mita business review)(日),Vol.39, No.2,1996年6月
19. 关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实证分析、「三田商学研究」(日),2005,Vol.48, No.41,植竹晃久退任纪念论文专刊
20. 日中ガバナンス问题の比较研究、「一桥大学イノベーション研究センター刊」(日),1997年10月 1. 《公司治理》(第一作者),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公司治理评价与指数研究》(第一作者),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3. 《网络组织:组织发展新趋势》(第一作者),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4. 《股份制的安定性研究》(独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
5. 《现代公司治理研究:资本结构、公司治理与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第一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6. 《企业活力理论与评价》(第一作者),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
7. 《美国的公司治理:马奇诺防线》(第一作者),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
8. 《中国公司治理原则与国际比较》(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
9. 《社会主义股份经济探索》(第一作者),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
10.《大型企业集团创新治理》,专著(与薛澜等合作),科学出版社,2021年7月
11.《中国公司治理与发展报告(2021)》,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11月
12.《中国公司治理:转型与完善之路》,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年1月 1. 《中国のコーポレートガバナンス》(独著),税务経理协会,1998
2. 《21世纪日本企业の経営革新:コーポレート?ガバナンスの视点から》「共著」,中央大学出版部),2004年
3. 《现代企业の所有·支配·管理》「共著」,ミネルブァ书房,1999年 1. 《公司治理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 《非盈利组织管理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3. 《公司治理教程》(第一作者),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4.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点评》(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 1. 《公司治理理论精要》(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2. 《公司治理理论与实务前沿》(主编),中国财经出版社,2003年 (包括教材)
1. 《公司治理前沿》(经典篇)(主编),中国财经出版社,2003年
2. 《董事会运作手册》(主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
3. 《公司治理与问责制》(主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
4. 《永续经营—杰出家族企业的生存法则》(主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
5. 《自上而下—永恒的层级管理》(主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
6. 《高管商学院:公司治理》(主译),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
7. 《公司治理(第二版)》(主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
8. 《公司治理(EMBA教材系列)》(主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
9. 《组织理论与设计精要(原书第二版)》(主译),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10. 《有效沟通》(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11. 《突破惯性思维哈佛商业评论精粹译丛》(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12. 《公司董事指南》(主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

本文标题: 哈佛商业评论精粹译丛读后感(为什么奖励计划不起作用读后感哈佛商业评论)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6899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给语文教师的阅读建议读后感(教育名著《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雨之调张晓风读后感(张晓风 《雨之调》 读后感 300字 谢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