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好书,读后感怎么写什么是读后感?首先,你知道读后感,阅读了某本书籍或、某篇文章或某特定信息之后的个人感悟、感慨与思考,我们说它是特定时空下...
读一本好书,读后感怎么写
什么是读后感?首先,你知道读后感,阅读了某本书籍或、某篇文章或某特定信息之后的个人感悟、感慨与思考,我们说它是特定时空下的有感而发。
感什么
既然是阅读后的思考,你阅读时最好要带着问题去读,比如你读《山居笔记》,你阅读之前也许会想,看到题目你第一眼想到什么?你预估作者会写什么怎么写?然后看完之后事实又是什么?从目录到具体每篇的内容,你读到了什么?有没有什么让你眼前一亮或突然触动的地方?
然后就是一定写自己切实的读后感受,一定只写或者重点写你感触最深的地方。作为我们普通学生,写读后感,不是写专业书评或推荐序,你不需要为了搏眼球搏思考维度而面面具到,作为一个读者,你的感受应该是个性化的,是发自内心的有感而发,而不是刻意地去挤出一个看似全面客观却缺乏生命力的感受。
怎么感
怎么写感受,这是一个复杂而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但有两点一定是我们写作时必不可少的。
第一是要联系背景,每一篇文章的写成是在特定时刻,自然有它特定的存在特定的意义,所以尽量全面了解文章的背景对写作一定是意义重大的,比如了解写作的社会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个人履历与写作风格等等。
第二要联系生活实际,不论你读文章是写爱情故事还是评论社会,是记录历史还是抒发情感,读后的思考往往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当然,这个联系生活实际,一定是基于文章中的某个点,是那个点的一触而发,并且是有层次有逻辑地一触而发,而不是我们的强行引入或臆想。我们每一位都是生活的小个体,有感而发离不开生活实际,这个世界我们的阅读、我们每一天的经历都在塑造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这些立足点都是生活实际。
第三是要有深度思考,这个是建立在了解背景、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并与之相辅相承的。读后感的思考应该是要有一定深度的,什么是深度思考?比如由包子不好吃,联想到厨子没做好,这是浅,由包子不好吃,联想到面粉原料的供应、原料运输、肉馅的采购、包子的制作配方、厨房的卫生、操作人员的体检与操作规范培训、蒸笼的清洁消毒、连锁店的标准化生产,甚至小麦的种植、猪肉的饲养、饮食文化等等,这是深。写读后感也是如此,你必须有一些深层次的思考,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事例看规律,透过表面看背后。很多小思考可以引申,引申到对生命、对人生、对爱情亲情、对宇宙、对得失等等的思考。当然,这种引申、深层次的思考能力是需要逐步积累的,是可以练习的,经历得越多练习得越多就越能信手拈来。说来说去,还是绕不过那句老话,写作和阅读,其实是一对龙凤胎,相辅相承,才能茁壮成长。然后下面我列了一些学生的读后感佳作,内容和结构上都各有所长,供参考和借鉴:
中学生佳作示例:
01 真正的勇士——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作者: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初二学生)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世界而奋斗。
——引自《平凡的世界》
很久没有这样酣畅淋漓地一口气读完一本书了,合上书页,我表面似波澜不惊般的沉默不语,内心却似波涛般汹涌澎湃。难掩心中的激动,便用自己拙劣的文字,分享心中的感慨。
这本书是以文化大革命后,一个庞大而贫苦的大家庭的生活为线索展开,刻画了一个又一个丰满的形象:知书达理的润叶,懂事聪颖的兰香,结实勤劳的秀莲,憨厚沉默的玉厚老汉,善良纯洁的田晓霞......我品读着这些文字,却仿佛真正的瞧见了他们的音容笑貌。
但书中最打动我的,是少平少安兄弟俩。
哥哥孙少安,一个坚毅有责任感的男子汉,从小成绩优异,却因家贫十三岁便辍了学。生活的艰苦将稚嫩的少安磨练成了精明老成的男子汉,一家七口人的重担,使少安从小就有着一种对家人的责任感,却也使他过早地接触到了生活的不幸。生活的艰苦使他成为了一个的理性冷静的人——甚至有些木讷,他拒绝了青梅竹马的干部子女润叶的爱情,而与地道的山西农民秀莲成家——我本有些不理解,可是孙少安的肩上扶着一家人的责任,加之残酷的现实压迫,孙少安的放弃,倒也显得情有可原了。也正是这样一位文化称度不高的普通农民,却不屈服命运,显现出一股强大的生命力——在他的眼中,普通并不等同于庸俗,他也许一辈子就是一个普通人,但他也要做一个不平庸的人,他目光长远,勇于赶上时代新潮,首创砖厂,在初次创业失败的基础上,他和秀莲一起,继续坚持创业,一步一步踏踏实实,最终发家致富。
孙少安,就是中国式农民——一辈子平庸地耕种的劳动群体中标新立异的一部分,他们目光长远,有胆识,敢于放弃,更敢于选择。当然,他们的身上也保留着农民的那种淳朴与踏实,这也暗示着,这样的人会在平凡的世界里,不平庸的生活!
而另一种人——弟弟孙少平,却不甘于这样平凡的世界。即使环境的限制是他从小便十分自卑,他仍决心要出去闯荡一番,带着这个时候的年轻人少有的坚毅与老成。他在城市里为别人做工,宁愿少拿些工钱,身上那个一道道的伤口,触目惊心。他也·要继续坚持下去。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之中,才叫人成熟起来:孙少平更加自立、自强,也正是这时,他与同学田晓霞相遇,第一次品尝到了爱情的滋味——与哥哥·不同的是,少平却勇于追寻自己的初心,坚持着他与省城姑娘晓霞的爱情。晓霞帮助他当上了煤矿工人,在艰苦的挖煤生活中,少平仍坚持学习——知识是他灵魂深处唯有的骄傲,也是他不可触碰的尊严与自傲,这也使他不懈的追求生活,并理智而清醒地面对现实——却不卑不亢,在精神世界里心平气和地继续耕种——即使目前还没有收获的指望。在他的眼中,生活包含着更广阔的意义,不在于我们实际获得了什么,关键在于我们的内心是否充实。也正是因为带着这样一份满足,才使孙少平在面对爱人的死,生活的苦时,抹去眼泪,继续为生活奋斗。最终,他的努力换来了他人的尊重和生活的灿烂阳光。
“要脚踏实地的于现实生活,又要不时跳出现实到理想的高台上张望一眼。在精神世界里建立起一套丰满的体系,引临我们不迷失,不懈怠,待我们一觉醒来,跌落在现实中时,可以毫无怨言的勇敢承担起生活重担·。”这,便是孙少平教给我们的道理。
生活不能等别人来安排,更不能让自己成为“所谓命运”的待宰羔羊,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不论结果,但可以慰籍的是,你也不枉“在这世上走了一遭了”。就像路遥先生作说的“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力量。”这,也许也是《平凡的世界》,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一课吧!
02 读《嫌疑人X的献身》有感
(作者: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初三学生)
这是我所能想到至为纯粹的爱情,绝好的诡计。——东野圭吾
一次逻辑策划与洞察猜测的较量,一位数学老师对的爱的诠释。
石神,一位高中数学老师,但,这只是他被生活所迫而来的身份。本质上可以说,他是一位数学信徒,同时也是一位数学天才。对他来说,他的脑子就是无垠乐园,永远沉睡着数学这座矿脉。“要把那些矿藏统统挖出来,一生的时间未免太短”但他知道,自己并不需要任何人的肯定。可在达 这一境界前,他差点迷失活着的意义。
当时他觉得,只擅长数学的自己,若不能在此领域有所发展,变没有了存在的价值。他孤身一人,甚至没人会注意他的死亡。他选择了上吊。没有理由寻死,也没有理由活着,如此而已。
就在他站上台子,正要把脖子套进绳索时,门铃响了。
这,是一切的转折
写在最后:对于写作这件事儿,不论读后感还是其他,上面说到的以及文章示例仅供参考,写作能力的提高涉及的因素太多,但不可置疑的是,它不是一件速成之事(针对写出好文),它还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多看多练,没有其他捷径。希望你能快速成长,加油!!!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