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链接:提取码:42jm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遥远的救世主作者:豆豆这是一部融合了...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链接:
提取码: 42jm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遥远的救世主
作者:豆豆
这是一部融合了释道两家文化且有一定深度的小说,不同的人对这部小说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出入,本文只代表我自己的观点。纵观整部小说,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词就是文化属性了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万岩)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万岩)]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万岩)
点金地发表于2021年09月14日
人从根本上只面对两个问题:一是生存,得活下来;二是得回答生命价值的问题,让心有个安住,让灵魂有个归宿,《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万岩)。支配人的价值取舍行为的那个东西就是文化属性。关键词:人、价值、取舍行为。也就是说:只要是个人,就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就逃不出“文化属性”的范畴。
正是这个“文化属性”让丁元英从欲望沉浮的名利场来到古城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他是一个既想保持良知却又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矛盾体。他意识到私募基金不是打仗,是屠杀;中国的股市是一台取款机,谁破译了文化密码谁就能开箱取钱。愚昧固然是智者的一种社会资源,可是利用这种资源掠取的好处越多,心里就越不是个滋味,巧取豪夺日进斗金的时候,丁元英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于是,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急流勇退,把他的股东们晾在了一边,他是不会为别人而活的,更不会理会别人的脸色。
作品开篇,通过肖雅文与芮小丹的谈话已经定义了丁元英的基本属性:是魔、是鬼都可以,就是不是人…这里雅文所说的“人”,是指凡夫俗子、平庸的人,而鬼和魔是有法术和道行的。“认识这个人就是开了一扇窗户,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能让你思考、觉悟,这已经够了。其它还有很多,比如机会、帮助,我不确定。这个在一般人看来可能不重要,但我知道这个人很重要。”
如何解读雅文这个精英白领的话,恐怕要看我们自身水平了。“和他做朋友?不可能。认识、熟人、够得上说话,这就已经不错了。”对丁元英的与众不同作了进一步的渲染;而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不是人的人”,原来竟是一种高度褒扬,甚至是高山仰止般的崇拜,凡人是戴不起这顶桂冠的,非丁元英莫属。至此,丁元英的规格已经摆在了那里,我不得不欣赏雅文慧眼识人的独到眼光了。
丁元英和韩楚风谒拜的智玄大师给了他们四个字:大爱不爱。又言:“弱势得救之道,也有也没有。没有竞争的社会就没有活力,而竞争必然会产生贫富、等级,此乃天道,乃社会进步的必然代价。无弱,强焉在?一个‘强’字,弱已经在其中了。故而,佛度心苦,修的是一颗平常心。”
丁元英对于佛教佛法有独树一帜的认识:如果佛教能依佛法破除自身迷障,不住不拘个人解脱,以佛法的如是、不可思议、究竟、生产力与文明的真理真相,则佛法的佛教即出离宗教的佛教,成为觉悟众生的大乘法度,慧于纲纪、泽于民生,是名普度众生。”
一招杀富济贫引出了得救之道的讨论,骂的是丁元英,疼的却是传统观念。这就是丁元英拉扯“扶贫”大旗的高妙之处。当有识之士骂他比强盗还坏的时候,责骂者,责即为诊,诊而不医,无异于断为绝症,非仁人志士所为,也背不起这更大的骂名。故而,责必论道。
“丁元英是个明白人”韩楚风如是评价“元英不是个执著出人头地的人,有口饭吃就知足,喜欢清静,习惯一个人呆着”并借用了尼采的话:“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在我看来,小说结尾丁元英背负着来自与四面八方的斥责与诅咒,捧着疲惫与破碎的心,悄然消失在夜色中的画面、只能告诉我们:他因为明白而苦难。乐圣败诉了,王庙村富裕了,格律诗成功了——他,又一次走投无路了!
中国传统文化的反规律性
作品中,无论是关于私募、音响、音乐、王庙村的神话,还是他与芮小丹的爱情、以及参禅悟道、圣经神学,等等,统统是对丁元英内心世界的解读,一切都是围绕“文化属性”这个核心主题而展开的。
丁元英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总有一种自卑感,总是与之格格不入,就想找个地儿一个人呆着,没有主义,也没观念冲突,相互之间谁都不妨碍。
丁元英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皇恩浩大的文化,是皇天在上的文化,是救主、救恩的文化。它的实用是以皇天在上为先决条件。中国为什么穷?穷就穷在幼稚的思维,穷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这是一个渗透到民族骨子里的价值判断体系,太可怕了。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从骨子里就是弱势文化属性,怎么可能去承载强势文化的政治、经济?衡量一种文化属性不是看它积淀的时间长短,而是看它与客观规律的距离远近。五千年的文化是光辉、是灿烂,这个没有问题。但是,传统和习俗得过过客观规律的筛子。
就“不可思议”而言,它不是众生道里的对神秘事物的描述,而是如是、本来、就是如此,容不得你思议。也是一种告戒、提示,是告诉你不可以思议,由不得你思议。从数学逻辑上说,一加一等于二,容得了你思议吗?不容,这就告诉你了,一加一等于二是规律,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能认识、遵循,不可思议。”
丁元英在古城安顿下来,“不该作为的不作为就是作为,能活个明白就不错了。”但他不停地在思索的圈子里晃悠----有文化和有什么样的文化是两个概念。我们这个民族总是以有文化自居,却忘了问一句:是有什么文化?是真理真相的文化还是弱势文化?是符合事物规律的文化还是违背事物规律的文化?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归根到底一句话: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什么是客观规律?归根到底也是一句话: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它是活的。
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什么是强势文化?什么是弱势文化?丁元英认为:“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以上对于文化属性的深刻解读,必定具备广阔的社会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亦非丁元英莫属。
社会在发展,传统文化毕竟是以皇恩浩荡为先决条件的文化,讲的都是皆空、无为、中庸的理,以抑制个性而求生求解。当今社会已经发展到了市场经济的民主与法制,诸家学说也面临一个如实观照而俱进的课题,是传统?还是传承?统则僵死,承则光大。于是,王庙村的扶贫大戏拉开了大幕。
杀富富不去,救贫贫不离。救主的文化唯救主可说,救主不是人,是道,得救不是破了戒的狼吞虎咽,是觉悟。格律诗的扶贫是不治之治,说扶说救都是虚妄,赖着痞性胡说,充其量也是个现代版的灰姑娘,跟乐圣化点缘而已。丁元英不过是在已经缘起的事情里顺水推舟,借英雄好汉的嗓子喊上两声,至少不违天道朝纲,读后感《《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万岩)》。天是什么?天是神,是上帝,是创造万物者,是全能全知者,是遍在不可见者……一句话,天是道,是事物规律和自然法则。
翻开历史看看,哪一行哪一页能找到救世主救世的记录?没有,从来就没有,从来都是救人的被救了,被救的救了人。如果一定要讲救世主的话,那么符合和代表客观规律的文化就是救世主。具体到王庙村,就是认准市场,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受别人受不了的罪,做别人做不到的成本和质量。这个,就是王庙村的救世主。扶贫的本质在一个扶字,如果你根本就没打算自己站起来,老天爷来了都没用。扶贫扶什么?扶的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观念!它既不是简单的市场竞争,也不是简单的授人以渔(鱼),而是基于一种社会文化认识的自我作为。
天国之女芮小丹
芮小丹----天生一副神鬼之笔的美貌和身材;在德国长大,拥有永久居留权;代表社会主流的警察职业,集一切美好于一身。怕女人怕到骨子里的丁元英也必须用灵魂而不是文字去理解和领略她的圣洁。在小丹面前丁元英无法居高临下:
———“你是一块玉,但我不是匠人,我不过是一个略懂投机之道的混子,充其量挣几个打发凡夫俗子的铜板。你要求的,是一种雄性文化的魂,我不能因为你没说出来而装不知道。接受你,就接受了一种高度,我没有这个自信。”
———“金银珠宝,不足以点缀你这样的女人……”
———你活的不是简单,是奢侈,是你首先得放下点什么,这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奢侈。从世间法上说你是病态,从出世法上说你是奢侈。当有人笑话耶稣是傻子的时候,其实谁都不傻,仅仅是两种价值观不兼容。”
”
———“你的生存状态不是病态,用佛教的话说是自性无所挂碍,是自在。自在是什么?就是解脱。参来参去,我不如你。”
———“我是想活个明白,还在思索的圈子里晃悠,离你的境界还差着几个位格。”
这就是丁元英心目中高贵的芮小丹!
芮小丹的一切取舍行为都是由她的英雄文化的属性所决定的。她舍弃了德国的优越生活,因而拥有了祖国、融入了主流;她舍弃了生,从而拥有了永恒。“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如。不简单!她就是天国的女儿!
而她是崇拜丁元英的。他高度的智慧不仅扒拉铜板,而且扒拉灵魂。从扶贫的整个事件里,她没有看到丁元英有任何能让人感到“神”的招式,每一件具体的事都是普通人都能做到的普通事。他的的确确是在公开、公平的条件下合理、合法的竞争,一切都是公开的,没有任何秘密和违法可言,所谓的“神话”竟是这么平淡、简单。神是什么?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原来能做到实事求是就是神话!
原来能说老实话、能办老实事的人就是神!
由此可见,让人做到实事求是有多难,让人做到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有多难,而做到的人却成了说鬼话、办鬼事,倒行逆施。这个世界怎么了?是的,这个世界怎么了?这正是需要我们每个人深刻反思的问题!
芮小丹心里非常清楚,当乐圣公司败诉的时候,当法律做出无奈判决的时候,社会舆论不会沉默,丁元英这个一向寻求清静的人最终将在有识之士的斥责声中落得一个阴险狡诈的恶名,而格律诗事件留给人们的却是一次关于得救之道的思考。惟有她才能读懂一个字:爱----大爱大智!
她与丁元英的心是相知相通的,那最后的电话是和爱人的诀别。丁元英知道阻止不了她,小丹也知道他不会阻止。小丹不会因为有了元英的阻止而有选择,丁也不是因为阻止不了小丹而没阻止。因为她是警察!是警察就没有避险的权利,这是她的职业属性所决定的,而选择这个职业又是她的文化属性决定的!因缘早就注定!
她留给他的是永生的魂和永恒的美,是关于“作为价值”与“人生价值”更深刻、更本质的思考。她短暂的一生如烟花绚烂,虽然转瞬间就消失了,但在丁元英心里永远定格。
小丹的父亲以及她的同事们并不真正理解她的幸福和满足,也不真正理解芮小丹在丁元英心里的分量。肖亚文懂得!她懂芮小丹那种超然、豁达的生死观,懂得那种超越常人的境界。类不同,价值观必有不同,那是两个世界不必相互关注、也不必非要听懂的声音。丁元英对芮小丹的感情需要别人的理解吗?“需要理解”即是对这种感情的亵渎;芮小丹作为合格刑警还需要证明吗?“证明”即是对她的不尊重。
破解密码
启迪觉悟 震撼灵魂
作品通篇分次第解析了三个层面的文化特点:
一、天上掉馅饼的神话,实惠、破格,是为市井文化。(代表人物:王庙村的农民们、王明阳、音乐烧友)
二、最不道德的道德,明辨是非,是为哲人文化。(代表人物:丁元英)
三、不打碎点东西不足以缘起主题,大智大爱,是为英雄文化。”(代表人物:芮小丹)
通过这部作品,作者提出了文化属性、得救之道、作为价值、生命价值、法律、道德等一系列尖锐问题。
是法律的失败还是文化的失败?
谁在移动道德底线?
如果用纳税人的钱帮助弱势群体,纳税人的荣誉、价值怎么体现?
弱势群体应该对谁表示感谢?这个恩德应该记在谁的账上?
纳税人是应该感恩戴德,还是应该享有荣誉?
纳税人有没有可能在解决了自身的生存之后再去追求更高的生命价值?
如果不关爱弱势,道德还有价值吗?
弱势群体的得救之道在哪里?
扶贫的出路在哪里?救世主在哪儿?
杀富可以济贫,但本质是济,不是得救。基督教让他们靠上帝,佛教让他们靠佛恩,传统文化给了农民什么?
谁来给农民做主?
农民的得救之道在哪里?……
中国的文化属性是沉积了几千年的问题,决不是一时一地的一次讨论就可以有所觉悟。得救之道是一个久远的话题,格律诗所引发的有关法律、道德和文化属性的讨论仅仅是一种延续,人们今天讨论,将来还会因为别的事件继续讨论下去。
文化产业,文学、影视是扒拉灵魂的艺术,文学、影视的创作若能破解更高思维空间的文化密码,那么它的功效就是启迪人的觉悟震撼人的灵魂,这就是众生所需,就是功德、市场、名利,精神拯救的暴利与毒品麻醉的暴利完全等值。这是作品高度立意、深度挖掘的主旨,更是作者在文学创作领域的突破和更高思维空间的大跨度超越。
写在后面的话
救世主有没有?丁元英认为有,那就是道。
救世主在哪里?丁元英觉得极其遥远,而且一说就错。
在国人为传统文化自豪的时候,丁元英感到了自卑和格格不入。
芸芸众生与丁元英比起来,太牛了!
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做,什么都敢争!而且永远认为自己是对的!
于是,丁元英逃了,远远的逃了——
这个世界太可怕了。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万岩)〕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万岩)
点金地发表于2021年09月14日
人从根本上只面对两个问题:一是生存,得活下来;二是得回答生命价值的问题,让心有个安住,让灵魂有个归宿,《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万岩)。支配人的价值取舍行为的那个东西就是文化属性。关键词:人、价值、取舍行为。也就是说:只要是个人,就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就逃不出“文化属性”的范畴。
正是这个“文化属性”让丁元英从欲望沉浮的名利场来到古城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他是一个既想保持良知却又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矛盾体。他意识到私募基金不是打仗,是屠杀;中国的股市是一台取款机,谁破译了文化密码谁就能开箱取钱。愚昧固然是智者的一种社会资源,可是利用这种资源掠取的好处越多,心里就越不是个滋味,巧取豪夺日进斗金的时候,丁元英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于是,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急流勇退,把他的股东们晾在了一边,他是不会为别人而活的,更不会理会别人的脸色。
作品开篇,通过肖雅文与芮小丹的谈话已经定义了丁元英的基本属性:是魔、是鬼都可以,就是不是人…这里雅文所说的“人”,是指凡夫俗子、平庸的人,而鬼和魔是有法术和道行的。“认识这个人就是开了一扇窗户,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能让你思考、觉悟,这已经够了。其它还有很多,比如机会、帮助,我不确定。这个在一般人看来可能不重要,但我知道这个人很重要。”
如何解读雅文这个精英白领的话,恐怕要看我们自身水平了。“和他做朋友?不可能。认识、熟人、够得上说话,这就已经不错了。”对丁元英的与众不同作了进一步的渲染;而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不是人的人”,原来竟是一种高度褒扬,甚至是高山仰止般的崇拜,凡人是戴不起这顶桂冠的,非丁元英莫属。至此,丁元英的规格已经摆在了那里,我不得不欣赏雅文慧眼识人的独到眼光了。
丁元英和韩楚风谒拜的智玄大师给了他们四个字:大爱不爱。又言:“弱势得救之道,也有也没有。没有竞争的社会就没有活力,而竞争必然会产生贫富、等级,此乃天道,乃社会进步的必然代价。无弱,强焉在?一个‘强’字,弱已经在其中了。故而,佛度心苦,修的是一颗平常心。”
丁元英对于佛教佛法有独树一帜的认识:如果佛教能依佛法破除自身迷障,不住不拘个人解脱,以佛法的如是、不可思议、究竟、生产力与文明的真理真相,则佛法的佛教即出离宗教的佛教,成为觉悟众生的大乘法度,慧于纲纪、泽于民生,是名普度众生。”
一招杀富济贫引出了得救之道的讨论,骂的是丁元英,疼的却是传统观念。这就是丁元英拉扯“扶贫”大旗的高妙之处。当有识之士骂他比强盗还坏的时候,责骂者,责即为诊,诊而不医,无异于断为绝症,非仁人志士所为,也背不起这更大的骂名。故而,责必论道。
“丁元英是个明白人”韩楚风如是评价“元英不是个执著出人头地的人,有口饭吃就知足,喜欢清静,习惯一个人呆着”并借用了尼采的话:“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在我看来,小说结尾丁元英背负着来自与四面八方的斥责与诅咒,捧着疲惫与破碎的心,悄然消失在夜色中的画面、只能告诉我们:他因为明白而苦难。乐圣败诉了,王庙村富裕了,格律诗成功了——他,又一次走投无路了!
中国传统文化的反规律性
作品中,无论是关于私募、音响、音乐、王庙村的神话,还是他与芮小丹的爱情、以及参禅悟道、圣经神学,等等,统统是对丁元英内心世界的解读,一切都是围绕“文化属性”这个核心主题而展开的。
丁元英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总有一种自卑感,总是与之格格不入,就想找个地儿一个人呆着,没有主义,也没观念冲突,相互之间谁都不妨碍。
丁元英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皇恩浩大的文化,是皇天在上的文化,是救主、救恩的文化。它的实用是以皇天在上为先决条件。中国为什么穷?穷就穷在幼稚的思维,穷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这是一个渗透到民族骨子里的价值判断体系,太可怕了。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从骨子里就是弱势文化属性,怎么可能去承载强势文化的政治、经济?衡量一种文化属性不是看它积淀的时间长短,而是看它与客观规律的距离远近。五千年的文化是光辉、是灿烂,这个没有问题。但是,传统和习俗得过过客观规律的筛子。
就“不可思议”而言,它不是众生道里的对神秘事物的描述,而是如是、本来、就是如此,容不得你思议。也是一种告戒、提示,是告诉你不可以思议,由不得你思议。从数学逻辑上说,一加一等于二,容得了你思议吗?不容,这就告诉你了,一加一等于二是规律,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能认识、遵循,不可思议。”
丁元英在古城安顿下来,“不该作为的不作为就是作为,能活个明白就不错了。”但他不停地在思索的圈子里晃悠----有文化和有什么样的文化是两个概念。我们这个民族总是以有文化自居,却忘了问一句:是有什么文化?是真理真相的文化还是弱势文化?是符合事物规律的文化还是违背事物规律的文化?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归根到底一句话: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什么是客观规律?归根到底也是一句话: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它是活的。
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什么是强势文化?什么是弱势文化?丁元英认为:“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以上对于文化属性的深刻解读,必定具备广阔的社会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亦非丁元英莫属。
社会在发展,传统文化毕竟是以皇恩浩荡为先决条件的文化,讲的都是皆空、无为、中庸的理,以抑制个性而求生求解。当今社会已经发展到了市场经济的民主与法制,诸家学说也面临一个如实观照而俱进的课题,是传统?还是传承?统则僵死,承则光大。于是,王庙村的扶贫大戏拉开了大幕。
杀富富不去,救贫贫不离。救主的文化唯救主可说,救主不是人,是道,得救不是破了戒的狼吞虎咽,是觉悟。格律诗的扶贫是不治之治,说扶说救都是虚妄,赖着痞性胡说,充其量也是个现代版的灰姑娘,跟乐圣化点缘而已。丁元英不过是在已经缘起的事情里顺水推舟,借英雄好汉的嗓子喊上两声,至少不违天道朝纲,读后感《《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万岩)》。天是什么?天是神,是上帝,是创造万物者,是全能全知者,是遍在不可见者……一句话,天是道,是事物规律和自然法则。
翻开历史看看,哪一行哪一页能找到救世主救世的记录?没有,从来就没有,从来都是救人的被救了,被救的救了人。如果一定要讲救世主的话,那么符合和代表客观规律的文化就是救世主。具体到王庙村,就是认准市场,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受别人受不了的罪,做别人做不到的成本和质量。这个,就是王庙村的救世主。扶贫的本质在一个扶字,如果你根本就没打算自己站起来,老天爷来了都没用。扶贫扶什么?扶的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观念!它既不是简单的市场竞争,也不是简单的授人以渔(鱼),而是基于一种社会文化认识的自我作为。
天国之女芮小丹
芮小丹----天生一副神鬼之笔的美貌和身材;在德国长大,拥有永久居留权;代表社会主流的警察职业,集一切美好于一身。怕女人怕到骨子里的丁元英也必须用灵魂而不是文字去理解和领略她的圣洁。在小丹面前丁元英无法居高临下:
———“你是一块玉,但我不是匠人,我不过是一个略懂投机之道的混子,充其量挣几个打发凡夫俗子的铜板。你要求的,是一种雄性文化的魂,我不能因为你没说出来而装不知道。接受你,就接受了一种高度,我没有这个自信。”
———“金银珠宝,不足以点缀你这样的女人……”
———你活的不是简单,是奢侈,是你首先得放下点什么,这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奢侈。从世间法上说你是病态,从出世法上说你是奢侈。当有人笑话耶稣是傻子的时候,其实谁都不傻,仅仅是两种价值观不兼容。”
”
———“你的生存状态不是病态,用佛教的话说是自性无所挂碍,是自在。自在是什么?就是解脱。参来参去,我不如你。”
———“我是想活个明白,还在思索的圈子里晃悠,离你的境界还差着几个位格。”
这就是丁元英心目中高贵的芮小丹!
芮小丹的一切取舍行为都是由她的英雄文化的属性所决定的。她舍弃了德国的优越生活,因而拥有了祖国、融入了主流;她舍弃了生,从而拥有了永恒。“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如。不简单!她就是天国的女儿!
而她是崇拜丁元英的。他高度的智慧不仅扒拉铜板,而且扒拉灵魂。从扶贫的整个事件里,她没有看到丁元英有任何能让人感到“神”的招式,每一件具体的事都是普通人都能做到的普通事。他的的确确是在公开、公平的条件下合理、合法的竞争,一切都是公开的,没有任何秘密和违法可言,所谓的“神话”竟是这么平淡、简单。神是什么?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原来能做到实事求是就是神话!
原来能说老实话、能办老实事的人就是神!
由此可见,让人做到实事求是有多难,让人做到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有多难,而做到的人却成了说鬼话、办鬼事,倒行逆施。这个世界怎么了?是的,这个世界怎么了?这正是需要我们每个人深刻反思的问题!
芮小丹心里非常清楚,当乐圣公司败诉的时候,当法律做出无奈判决的时候,社会舆论不会沉默,丁元英这个一向寻求清静的人最终将在有识之士的斥责声中落得一个阴险狡诈的恶名,而格律诗事件留给人们的却是一次关于得救之道的思考。惟有她才能读懂一个字:爱----大爱大智!
她与丁元英的心是相知相通的,那最后的电话是和爱人的诀别。丁元英知道阻止不了她,小丹也知道他不会阻止。小丹不会因为有了元英的阻止而有选择,丁也不是因为阻止不了小丹而没阻止。因为她是警察!是警察就没有避险的权利,这是她的职业属性所决定的,而选择这个职业又是她的文化属性决定的!因缘早就注定!
她留给他的是永生的魂和永恒的美,是关于“作为价值”与“人生价值”更深刻、更本质的思考。她短暂的一生如烟花绚烂,虽然转瞬间就消失了,但在丁元英心里永远定格。
小丹的父亲以及她的同事们并不真正理解她的幸福和满足,也不真正理解芮小丹在丁元英心里的分量。肖亚文懂得!她懂芮小丹那种超然、豁达的生死观,懂得那种超越常人的境界。类不同,价值观必有不同,那是两个世界不必相互关注、也不必非要听懂的声音。丁元英对芮小丹的感情需要别人的理解吗?“需要理解”即是对这种感情的亵渎;芮小丹作为合格刑警还需要证明吗?“证明”即是对她的不尊重。
破解密码
启迪觉悟 震撼灵魂
作品通篇分次第解析了三个层面的文化特点:
一、天上掉馅饼的神话,实惠、破格,是为市井文化。(代表人物:王庙村的农民们、王明阳、音乐烧友)
二、最不道德的道德,明辨是非,是为哲人文化。(代表人物:丁元英)
三、不打碎点东西不足以缘起主题,大智大爱,是为英雄文化。”(代表人物:芮小丹)
通过这部作品,作者提出了文化属性、得救之道、作为价值、生命价值、法律、道德等一系列尖锐问题。
是法律的失败还是文化的失败?
谁在移动道德底线?
如果用纳税人的钱帮助弱势群体,纳税人的荣誉、价值怎么体现?
弱势群体应该对谁表示感谢?这个恩德应该记在谁的账上?
纳税人是应该感恩戴德,还是应该享有荣誉?
纳税人有没有可能在解决了自身的生存之后再去追求更高的生命价值?
如果不关爱弱势,道德还有价值吗?
弱势群体的得救之道在哪里?
扶贫的出路在哪里?救世主在哪儿?
杀富可以济贫,但本质是济,不是得救。基督教让他们靠上帝,佛教让他们靠佛恩,传统文化给了农民什么?
谁来给农民做主?
农民的得救之道在哪里?……
中国的文化属性是沉积了几千年的问题,决不是一时一地的一次讨论就可以有所觉悟。得救之道是一个久远的话题,格律诗所引发的有关法律、道德和文化属性的讨论仅仅是一种延续,人们今天讨论,将来还会因为别的事件继续讨论下去。
文化产业,文学、影视是扒拉灵魂的艺术,文学、影视的创作若能破解更高思维空间的文化密码,那么它的功效就是启迪人的觉悟震撼人的灵魂,这就是众生所需,就是功德、市场、名利,精神拯救的暴利与毒品麻醉的暴利完全等值。这是作品高度立意、深度挖掘的主旨,更是作者在文学创作领域的突破和更高思维空间的大跨度超越。
写在后面的话
救世主有没有?丁元英认为有,那就是道。
救世主在哪里?丁元英觉得极其遥远,而且一说就错。
在国人为传统文化自豪的时候,丁元英感到了自卑和格格不入。
芸芸众生与丁元英比起来,太牛了!
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做,什么都敢争!而且永远认为自己是对的!
于是,丁元英逃了,远远的逃了——
这个世界太可怕了。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万岩)〕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动场园里的救世主读后感
动场园里的救世主读后感 六月初,偶然听到同事在谈论一部电视剧——《天道》,经同事绘声绘色的介绍,觉得这部电视剧颇具观赏性,遂借来观赏一番,方才得知是根据豆豆的长篇小说《遥远的救世主》改编而成。对于豆豆的这部小说,早有耳闻,但一直没有机会读到它,既然改编成了电视剧,想必原著一定可读,遂买来小说与之亲密接触了几遍,感受颇深。
八月初,拜访石鹏飞老师的时候,除了送去从尼泊尔带来的“欢喜佛”以外,还一并向他推荐了豆豆的小说和电视剧《天道》,后来在同石鹏飞老师的电话聊天里,也多次提到了这部作品,他耐心地对我的观点和读书感想进行了一一点拨。
这篇札记,与笔者数月前写的《<沧浪之水>札记》的结构相似,由若干小篇幅的观点评述组成,窃以为这样看起来,似乎条理会更清晰一些,文字中的观点代表着成文之前的一些粗浅的想法,权当是工作之余“练练笔”罢了。
1.女人看到了爱情,商人参透了商战,不同的人各有所得。
关于《遥远的救世主》,有人称它是傲然独尊、特立独行和可遇不可求的完美佳作,也有行家评论说,女人看到的是小说里的爱情,商人看到的是里面的商战,不同的人可以从中找出自己不同的东西,可以获取不同的感悟。
看“爱情”和看“商战”都不是我的强项,其一,我不是女人,缺乏女人细腻的特质,看不出里面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爱情;再者,我不是商人,在缺乏商人阴险狡诈的运作手法以外,更缺少商人精明的头脑,所以也无法参透其中的商战玄机。
读小说,认识了一个原来从未接触过的词语“文化属性”,而且小说里多次提到了“强势文化”、“弱势文化”等看似生僻的专属名词。以笔者的观点来看,小说从头到尾都在努力地诠释“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特质,什么是强势文化,什么是弱势文化,以及谁的文化属于强势和谁的文化又是弱势。的确,这些概念化的描述几乎等同于说教,但即便是说教,如果是第一次接触或不经常接触这样的词语,“说教”也就变得不再是“说教”了;仔细品读,不难发现豆豆把“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看成了“文化属性”两个支撑点,这样的划分是否正确或是否够专业,暂不争辩,通篇都在描述两大属性的对比,对比的结果不说也明白,以强胜弱,天经地义。
2.洋葱是分层次的,而且分出许多个层次,文化也如同洋葱一样,应该有强烈的层次感。
在电影《怪物史莱克》里面,史莱克有这样一句名言,他对可爱的小驴子说:“人和洋葱一样,是分层次的,你们驴子永远不懂。”其实,文化和洋葱一样,也应该具有洋葱一样的层次感。
近些年,我们除了提出“先进生产力”以外,还提出了“先进文化”,为什么会提出“先进文化”,就是因为有与之相反的“落后文化”的存在,而且提出的是“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潜台词就是“落后文化”依然存在,而且它还具有一种牵制事物发展运动方向的力量。先进、强势是相对于落后、弱势而存在的,所以“俄罗斯是个伟大的民族,历史上没有什么人能战胜他们,但是在世界两大阵营50多年的意识形态对抗里,他们却输在了他们还没有完全读懂的文化里,而美国尊重客观规律的文化最终使他们得到了靠飞机大炮不能得到的胜利,以至于联合国都成了一个失宠的王妃。”相对于俄罗斯,我们和许多国家都处于弱势,相对于美国,俄罗斯也就成了相对的弱势。于是,“尊重客观规律”的文化,无疑就成为了强势文化最重要的标志,“尊重客观规律”就是伟大革命导师提出的“实事求是”,由此说来,做到了“实事求是”便做到了“尊重客观规律”,就能成就强势文化,可见做到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文化是立体的,具有强烈的层次感,有的文化在前面跑,有的文化就会跟在屁股后面跑,有的文化先到达一个制高点,有的文化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发展仍然在谷底徘徊。所以,文化不光有平面的扩展,还要有立体空间和纵向时间的延伸,如果只讲单元文化或多元文化,而不讲先后、不讲层次的话,那么文化就是一张大饼,只是切成一块吃还是切成多块吃的区别。
大家都吃过火锅或者烧烤,烧烤与火锅相比,烧烤就属于弱势文化,火锅就属于强势文化,因为烧烤是最原始的吃法,仅比生吃资源(火源产生的热量)未得到充分利用,浪费程度高,但与生吃相比,烧烤则具有本质的先进性;同样是火锅,大火锅与小火锅相比,大火锅就是弱势文化,因为它不如小火锅卫生;火锅与对烹饪技巧要求苛刻的粤菜相比,粤菜就属于强势文化,因为它讲求做工考究、用料精美、味道细腻,所以精细文化优于粗糙文化。同样是酒文化,红酒文化就优于白酒文化,因为我们需要健康,同样是茶文化,环保型的古树茶就优于化肥农药兼施的台地茶,因为我们提倡绿色生态,所以,强与弱是相互依存和相对而生的。
3.强势因子与弱势因子。
首都机场南楼住宅区的“路联通市场”,市场墙壁上写着一行一米多高的四个大字“童叟无欺”,不知道是期望还是现状。如果是现状,顾客会面对墙壁上的四个大字三鞠躬,并竖起大拇指,连声叫绝;如果不是“现状”,说明四个大字只是诱人的口号,可以将它改为“暂时还做不到童叟无欺”,“现状”是什么意思,市场里的每一户商家都能兑现承诺:无冒牌货,无低质货、无过期货,不卖含有三聚氰胺的奶制品,不搞价格欺骗等等,如果做不到,就可以从理论上定性为“童叟皆欺”或“失信”。如果我们做每一笔交易都能像和自动售货机打交道一样地享受到公平和诚实,市场秩序问题就不存在了,公平和诚信就是强势文化最基本的要素。
强势文化中包含了若干基本因子,如尊重客观、守时、诚信、严谨、高效、核心稳定讲协作、节约、谦虚、自信、积极主动、按原则办事、公开公正、开放、良好的个人修养等等。弱势文化的则有相反的基本因子,例如强调主观、缺乏时间观念、失信、无所谓、低效、表面和谐窝里斗、浪费、自大、自封、自满、消极被动、凭人情义气做事、暗箱操作、糟糕的个人修养。
“因此我认为,中国应该多一个由你注册的强势文化传播公司,你应该整合你的社会关系资源,埋头学几年、干几年,吸纳、整合零散能量,从你的第一本书、第一个剧本、第一部电视剧做起,用小说的形象思维和影视艺术的语言去揭示文化属性与命运的因果关系,去传播强势文化的逻辑、道德、价值观。”看到这段文字,与其说这是丁元英对强势文化的理解,倒不如说是豆豆对目前弱势文化的深入剖析和对强势文化的高度认同。
4. 日本文化除了变态因子外,还有强势的一面。
日本文化是变态文化,但同时日本文化更是强势文化,这里不是讲变态文化是强势文化的一种,而是讲日本民族文化里面有较大比重的强势因子。日本经历了两次大的文化革命,第一是明治维新,日本的“明治维新”与清廷的“洋务运动”有着本质的区别,日本并不是单纯地发展近代工业,而是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教育上进行的一次彻底的变革。“明治维新”废除了封建政治制度,加强了文化教育,扶植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日本在亚洲得以迅速崛起。第二次是二战失败以后,日本又开始向美国学习,上个50年代,日本派出大批青年赴美留学,多数学生学成后回国,从当今的日本生活方式可以看出,他们已将东方和西方文化融为一体,善于兼容并包,勇于变革创新,虚心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不仅仅是硬件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软件和骨子里的学习与改造,他们不会唱我有一颗“日本心”,而是谁强势、谁优秀就挖谁的心,对本民族文化进行了彻底改革,为日本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使日本最终确立了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
川大毕业的一位同事向我推荐了《菊花与刀》(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我还没有来得及看,或许在这本书中能发现更多有说服力的东西,因为本书的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在1944年应美国政府之邀,对日本文化进行研究以便为制定对日政策提供帮助和科学依据,三年后,作者将研究成果整理成书出版,便是这本《菊花与刀》。
5. “文化属性”背后一定有更为客观的“自然属性”。
每个民族身上、每个人身上都有独特的文化属性,强势属性和弱势属性,面相学里有一副著名的对联写得很好,即“性格左右命运,气度影响格局。”这其中的“性格”和“气度”就是每个民族或每一个人的文化属性,具有强势特征的“性格”和“气度”就会托起你的命运和拓展你的格局,反之,具有弱势特征的“性格”和“气度”,只会表现为懦弱,阻碍你的命运,压制你的格局。
有句话叫做命中注定,其实说成“文化属性注定”更为恰当,有些东西是无法改变的,为什么南方多智、多柔情、多文人,而北方多仁、多铁骨、多帝王呢,或许背后有更为客观的自然属性作为铺垫吧;推而广之,中华民族都是一种文化属性,无论走到哪里都抹不去你身上独特的中国文化元素,南怀瑾大师在他的《老子他说》里进行了精辟的阐述。
6. 由小说里的文化属性联想到了企业文化的强势与弱势。
由小说里的文化想到了企业的文化,为什么有的企业强悍,而有的企业只能在夹缝里分一杯残羹?有尊严的强悍,腰杆儿就硬,说起话来也有威慑力和行业领袖的风范,这就是强势文化的表现,夹缝里的生活只能说明弱势文化只能挨打。所以,企业文化也存在强势和弱势之分、先进和落后的差别。强势企业文化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核心竞争力表现为外在的强势与企业尊严,弱势的企业文化都在做表面文章,旨在通过表面的渲染向外界宣称自己有核心优势。其实,企业的强势与弱势不是表面能够演示得住的,所以,作秀的企业文化也是一种缺乏诚信的弱势表现,欺人者,开端和结尾都是在欺骗自己。
7.道家、儒家、法家
相对于孔孟儒道来讲,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属于强势文化,而道家的“无为”所倡导的更是一种弱势文化的思想。所以,老子的徒孙就是鲁迅笔下的阿Q们,而孔孟的继承者就阎真小说《沧浪之水》里转型后的池大为,法家思想才能培养出诸如汉武帝这样开疆拓土、雄心勃勃的风云人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了中国两千年,如果法家的思想多发展一点,或许现在会是另外一番天地。
难怪《遥远的救世主》里的丁元英对儒家文化有骨子里的成见,因为儒家文化在骨子里就与这位饱受西方文化洗礼的丁元英这样的强势“怪胎”格格不入,所以他选择了与世无争的“古城”,两年之后,因为无法摆脱大环境的束缚,于是,他又选择了离开。
8.读书人的“知识分子”矛盾情结。
书是为读书人写的,因为只有读书人才读书,非读书人大多数都是在实践书上的道理,所以每一部小说,都或多或少地蕴含着知识分子情结,当然,豆豆的《遥远的救世主》也不例外,而且它蕴含的是一个矛盾的知识分子情结。
在第九章的饭桌上,主人公填了一首名为《自嘲》的词,词的平仄、韵脚、对仗都很工整:“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读书人有偶然的机会登上了大雅之堂,便自我陶醉地卖弄一点点皮自以为是的皮毛学问,犹如坐井观天的青蛙一样,谈论着内心的“海阔天空”,志向远大到对“功名利禄”不屑一顾,好像一下子达到了彻底超脱的至高境界,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斗量着人生的福祸,这是一种何等的超脱!但摸一摸自己的口袋,发现银子远比别人少的时候,就开始谩骂世道的不公平。活生生给自己画出了一幅酸臭书生的心态图,意境很高,充满着矛盾的自我讽刺、嘲弄和剖析。
9. 从小说《遥远的救世主》到电视剧《天道》
小说的对白经典且微妙,所以改编后的电视剧《天道》里的台词和旁白几乎照搬小说的内容,可见豆豆在文字运用深厚功力和作品主题的睿智与简约。当然,如果完全照搬小说里的对白,电视剧《天道》肯定是无法通过审核的,电视剧拍了数年之后才得以公映,也是有理由的。七年前拍摄的电视剧能够在与观众见面,说明文化的包容程度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而且只要有“避嫌”这个词的用武之地,就表明“文化的包容度”还有较大的可提升空间。
10. 遥远的救世主,为什么说“遥远”。
强势文化是救世主文化,但不再身边,所以说成是遥远的救世主,中国文化是早熟的文化,是讲“城府”的文化,同样中国文化也是早衰的文化,是爷爷文化、是祖宗文化,老子总比儿子强,爷爷总比老子强,所以拍电视剧就擅长拍摄历史剧,因为历史是辉煌的。美国文化是孙子文化,总是相信老子比爷爷强,儿子比老子强,所以拍戏就要拍科幻片拍摄未来世界,因为相信明天会更好。所以,中国文化是城府很深的中年人文化,而美国文化是天真的大孩子文化(汪小金老师说美国人就像个不会撒谎的大孩子,从美国回来的一些朋友也这么认为)。国人最喜欢读两本书,其一是《三国演义》,再者是《水浒传》,三国讲的是计谋,拼的是城府,比的是运筹帷幄和尔虞我诈;水浒里讲的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强盗文化,比起水浒的行为黑暗,三国的心理阴暗就更胜一筹了。所以,有人笑谈这两古典名著是不纯洁的“禁书”。
11.带有趣味性的“故弄玄虚”成分
小说的任何一个文字都不会无缘无故存在的,只要它存在就必然有其存在的理由,当然“噱头”和“故弄玄虚”也是理由之一。道法自然如来 五台山拜佛等等,都是为了故弄玄虚或为了凑题材,或者是障眼法,因为这篇文章的主题很深刻、尖锐,同时埋藏得也很深,所以重点不在“道法自然”的故弄玄虚,而在于揭示文化弱肉强食的道理。
诚然,豆豆设计的用来拼凑主题的文字里,也有不少妙趣横生的对白,如小说中的主人翁丁元英自己填的一首词《悟》:“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袈裟本无清净,红尘不染性空。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再如书中写道“丁元英和韩楚风两人出了茗香阁,穿过一道拱形门来到一禅寺的后院,后院也是依山势而建,院中几棵环抱粗的古银杏树掩隐着几间禅房,飘了一地的落叶,远处传来隐隐约约的钟声,更加衬托出这千年古寺的清静幽谧。”韩楚风掏出烟给丁元英一支,问:“佛门净地能抽烟吗?”丁元英笑笑说:“栏内是净,栏外是土,靠着栏杆就能抽。”
窃以为,这些都是豆豆围绕主题而设计的玄虚,玄而又玄的文字,让喜欢故弄玄虚的人所津津乐道。但教科书般故弄玄虚的文字,也不乏诙谐、幽默和思维挑逗般的婉转,精彩。
八月初,拜访石鹏飞老师的时候,除了送去从尼泊尔带来的“欢喜佛”以外,还一并向他推荐了豆豆的小说和电视剧《天道》,后来在同石鹏飞老师的电话聊天里,也多次提到了这部作品,他耐心地对我的观点和读书感想进行了一一点拨。
这篇札记,与笔者数月前写的《<沧浪之水>札记》的结构相似,由若干小篇幅的观点评述组成,窃以为这样看起来,似乎条理会更清晰一些,文字中的观点代表着成文之前的一些粗浅的想法,权当是工作之余“练练笔”罢了。
1.女人看到了爱情,商人参透了商战,不同的人各有所得。
关于《遥远的救世主》,有人称它是傲然独尊、特立独行和可遇不可求的完美佳作,也有行家评论说,女人看到的是小说里的爱情,商人看到的是里面的商战,不同的人可以从中找出自己不同的东西,可以获取不同的感悟。
看“爱情”和看“商战”都不是我的强项,其一,我不是女人,缺乏女人细腻的特质,看不出里面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爱情;再者,我不是商人,在缺乏商人阴险狡诈的运作手法以外,更缺少商人精明的头脑,所以也无法参透其中的商战玄机。
读小说,认识了一个原来从未接触过的词语“文化属性”,而且小说里多次提到了“强势文化”、“弱势文化”等看似生僻的专属名词。以笔者的观点来看,小说从头到尾都在努力地诠释“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特质,什么是强势文化,什么是弱势文化,以及谁的文化属于强势和谁的文化又是弱势。的确,这些概念化的描述几乎等同于说教,但即便是说教,如果是第一次接触或不经常接触这样的词语,“说教”也就变得不再是“说教”了;仔细品读,不难发现豆豆把“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看成了“文化属性”两个支撑点,这样的划分是否正确或是否够专业,暂不争辩,通篇都在描述两大属性的对比,对比的结果不说也明白,以强胜弱,天经地义。
2.洋葱是分层次的,而且分出许多个层次,文化也如同洋葱一样,应该有强烈的层次感。
在电影《怪物史莱克》里面,史莱克有这样一句名言,他对可爱的小驴子说:“人和洋葱一样,是分层次的,你们驴子永远不懂。”其实,文化和洋葱一样,也应该具有洋葱一样的层次感。
近些年,我们除了提出“先进生产力”以外,还提出了“先进文化”,为什么会提出“先进文化”,就是因为有与之相反的“落后文化”的存在,而且提出的是“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潜台词就是“落后文化”依然存在,而且它还具有一种牵制事物发展运动方向的力量。先进、强势是相对于落后、弱势而存在的,所以“俄罗斯是个伟大的民族,历史上没有什么人能战胜他们,但是在世界两大阵营50多年的意识形态对抗里,他们却输在了他们还没有完全读懂的文化里,而美国尊重客观规律的文化最终使他们得到了靠飞机大炮不能得到的胜利,以至于联合国都成了一个失宠的王妃。”相对于俄罗斯,我们和许多国家都处于弱势,相对于美国,俄罗斯也就成了相对的弱势。于是,“尊重客观规律”的文化,无疑就成为了强势文化最重要的标志,“尊重客观规律”就是伟大革命导师提出的“实事求是”,由此说来,做到了“实事求是”便做到了“尊重客观规律”,就能成就强势文化,可见做到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文化是立体的,具有强烈的层次感,有的文化在前面跑,有的文化就会跟在屁股后面跑,有的文化先到达一个制高点,有的文化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发展仍然在谷底徘徊。所以,文化不光有平面的扩展,还要有立体空间和纵向时间的延伸,如果只讲单元文化或多元文化,而不讲先后、不讲层次的话,那么文化就是一张大饼,只是切成一块吃还是切成多块吃的区别。
大家都吃过火锅或者烧烤,烧烤与火锅相比,烧烤就属于弱势文化,火锅就属于强势文化,因为烧烤是最原始的吃法,仅比生吃资源(火源产生的热量)未得到充分利用,浪费程度高,但与生吃相比,烧烤则具有本质的先进性;同样是火锅,大火锅与小火锅相比,大火锅就是弱势文化,因为它不如小火锅卫生;火锅与对烹饪技巧要求苛刻的粤菜相比,粤菜就属于强势文化,因为它讲求做工考究、用料精美、味道细腻,所以精细文化优于粗糙文化。同样是酒文化,红酒文化就优于白酒文化,因为我们需要健康,同样是茶文化,环保型的古树茶就优于化肥农药兼施的台地茶,因为我们提倡绿色生态,所以,强与弱是相互依存和相对而生的。
3.强势因子与弱势因子。
首都机场南楼住宅区的“路联通市场”,市场墙壁上写着一行一米多高的四个大字“童叟无欺”,不知道是期望还是现状。如果是现状,顾客会面对墙壁上的四个大字三鞠躬,并竖起大拇指,连声叫绝;如果不是“现状”,说明四个大字只是诱人的口号,可以将它改为“暂时还做不到童叟无欺”,“现状”是什么意思,市场里的每一户商家都能兑现承诺:无冒牌货,无低质货、无过期货,不卖含有三聚氰胺的奶制品,不搞价格欺骗等等,如果做不到,就可以从理论上定性为“童叟皆欺”或“失信”。如果我们做每一笔交易都能像和自动售货机打交道一样地享受到公平和诚实,市场秩序问题就不存在了,公平和诚信就是强势文化最基本的要素。
强势文化中包含了若干基本因子,如尊重客观、守时、诚信、严谨、高效、核心稳定讲协作、节约、谦虚、自信、积极主动、按原则办事、公开公正、开放、良好的个人修养等等。弱势文化的则有相反的基本因子,例如强调主观、缺乏时间观念、失信、无所谓、低效、表面和谐窝里斗、浪费、自大、自封、自满、消极被动、凭人情义气做事、暗箱操作、糟糕的个人修养。
“因此我认为,中国应该多一个由你注册的强势文化传播公司,你应该整合你的社会关系资源,埋头学几年、干几年,吸纳、整合零散能量,从你的第一本书、第一个剧本、第一部电视剧做起,用小说的形象思维和影视艺术的语言去揭示文化属性与命运的因果关系,去传播强势文化的逻辑、道德、价值观。”看到这段文字,与其说这是丁元英对强势文化的理解,倒不如说是豆豆对目前弱势文化的深入剖析和对强势文化的高度认同。
4. 日本文化除了变态因子外,还有强势的一面。
日本文化是变态文化,但同时日本文化更是强势文化,这里不是讲变态文化是强势文化的一种,而是讲日本民族文化里面有较大比重的强势因子。日本经历了两次大的文化革命,第一是明治维新,日本的“明治维新”与清廷的“洋务运动”有着本质的区别,日本并不是单纯地发展近代工业,而是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教育上进行的一次彻底的变革。“明治维新”废除了封建政治制度,加强了文化教育,扶植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日本在亚洲得以迅速崛起。第二次是二战失败以后,日本又开始向美国学习,上个50年代,日本派出大批青年赴美留学,多数学生学成后回国,从当今的日本生活方式可以看出,他们已将东方和西方文化融为一体,善于兼容并包,勇于变革创新,虚心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不仅仅是硬件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软件和骨子里的学习与改造,他们不会唱我有一颗“日本心”,而是谁强势、谁优秀就挖谁的心,对本民族文化进行了彻底改革,为日本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使日本最终确立了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
川大毕业的一位同事向我推荐了《菊花与刀》(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我还没有来得及看,或许在这本书中能发现更多有说服力的东西,因为本书的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在1944年应美国政府之邀,对日本文化进行研究以便为制定对日政策提供帮助和科学依据,三年后,作者将研究成果整理成书出版,便是这本《菊花与刀》。
5. “文化属性”背后一定有更为客观的“自然属性”。
每个民族身上、每个人身上都有独特的文化属性,强势属性和弱势属性,面相学里有一副著名的对联写得很好,即“性格左右命运,气度影响格局。”这其中的“性格”和“气度”就是每个民族或每一个人的文化属性,具有强势特征的“性格”和“气度”就会托起你的命运和拓展你的格局,反之,具有弱势特征的“性格”和“气度”,只会表现为懦弱,阻碍你的命运,压制你的格局。
有句话叫做命中注定,其实说成“文化属性注定”更为恰当,有些东西是无法改变的,为什么南方多智、多柔情、多文人,而北方多仁、多铁骨、多帝王呢,或许背后有更为客观的自然属性作为铺垫吧;推而广之,中华民族都是一种文化属性,无论走到哪里都抹不去你身上独特的中国文化元素,南怀瑾大师在他的《老子他说》里进行了精辟的阐述。
6. 由小说里的文化属性联想到了企业文化的强势与弱势。
由小说里的文化想到了企业的文化,为什么有的企业强悍,而有的企业只能在夹缝里分一杯残羹?有尊严的强悍,腰杆儿就硬,说起话来也有威慑力和行业领袖的风范,这就是强势文化的表现,夹缝里的生活只能说明弱势文化只能挨打。所以,企业文化也存在强势和弱势之分、先进和落后的差别。强势企业文化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核心竞争力表现为外在的强势与企业尊严,弱势的企业文化都在做表面文章,旨在通过表面的渲染向外界宣称自己有核心优势。其实,企业的强势与弱势不是表面能够演示得住的,所以,作秀的企业文化也是一种缺乏诚信的弱势表现,欺人者,开端和结尾都是在欺骗自己。
7.道家、儒家、法家
相对于孔孟儒道来讲,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属于强势文化,而道家的“无为”所倡导的更是一种弱势文化的思想。所以,老子的徒孙就是鲁迅笔下的阿Q们,而孔孟的继承者就阎真小说《沧浪之水》里转型后的池大为,法家思想才能培养出诸如汉武帝这样开疆拓土、雄心勃勃的风云人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了中国两千年,如果法家的思想多发展一点,或许现在会是另外一番天地。
难怪《遥远的救世主》里的丁元英对儒家文化有骨子里的成见,因为儒家文化在骨子里就与这位饱受西方文化洗礼的丁元英这样的强势“怪胎”格格不入,所以他选择了与世无争的“古城”,两年之后,因为无法摆脱大环境的束缚,于是,他又选择了离开。
8.读书人的“知识分子”矛盾情结。
书是为读书人写的,因为只有读书人才读书,非读书人大多数都是在实践书上的道理,所以每一部小说,都或多或少地蕴含着知识分子情结,当然,豆豆的《遥远的救世主》也不例外,而且它蕴含的是一个矛盾的知识分子情结。
在第九章的饭桌上,主人公填了一首名为《自嘲》的词,词的平仄、韵脚、对仗都很工整:“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读书人有偶然的机会登上了大雅之堂,便自我陶醉地卖弄一点点皮自以为是的皮毛学问,犹如坐井观天的青蛙一样,谈论着内心的“海阔天空”,志向远大到对“功名利禄”不屑一顾,好像一下子达到了彻底超脱的至高境界,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斗量着人生的福祸,这是一种何等的超脱!但摸一摸自己的口袋,发现银子远比别人少的时候,就开始谩骂世道的不公平。活生生给自己画出了一幅酸臭书生的心态图,意境很高,充满着矛盾的自我讽刺、嘲弄和剖析。
9. 从小说《遥远的救世主》到电视剧《天道》
小说的对白经典且微妙,所以改编后的电视剧《天道》里的台词和旁白几乎照搬小说的内容,可见豆豆在文字运用深厚功力和作品主题的睿智与简约。当然,如果完全照搬小说里的对白,电视剧《天道》肯定是无法通过审核的,电视剧拍了数年之后才得以公映,也是有理由的。七年前拍摄的电视剧能够在与观众见面,说明文化的包容程度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而且只要有“避嫌”这个词的用武之地,就表明“文化的包容度”还有较大的可提升空间。
10. 遥远的救世主,为什么说“遥远”。
强势文化是救世主文化,但不再身边,所以说成是遥远的救世主,中国文化是早熟的文化,是讲“城府”的文化,同样中国文化也是早衰的文化,是爷爷文化、是祖宗文化,老子总比儿子强,爷爷总比老子强,所以拍电视剧就擅长拍摄历史剧,因为历史是辉煌的。美国文化是孙子文化,总是相信老子比爷爷强,儿子比老子强,所以拍戏就要拍科幻片拍摄未来世界,因为相信明天会更好。所以,中国文化是城府很深的中年人文化,而美国文化是天真的大孩子文化(汪小金老师说美国人就像个不会撒谎的大孩子,从美国回来的一些朋友也这么认为)。国人最喜欢读两本书,其一是《三国演义》,再者是《水浒传》,三国讲的是计谋,拼的是城府,比的是运筹帷幄和尔虞我诈;水浒里讲的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强盗文化,比起水浒的行为黑暗,三国的心理阴暗就更胜一筹了。所以,有人笑谈这两古典名著是不纯洁的“禁书”。
11.带有趣味性的“故弄玄虚”成分
小说的任何一个文字都不会无缘无故存在的,只要它存在就必然有其存在的理由,当然“噱头”和“故弄玄虚”也是理由之一。道法自然如来 五台山拜佛等等,都是为了故弄玄虚或为了凑题材,或者是障眼法,因为这篇文章的主题很深刻、尖锐,同时埋藏得也很深,所以重点不在“道法自然”的故弄玄虚,而在于揭示文化弱肉强食的道理。
诚然,豆豆设计的用来拼凑主题的文字里,也有不少妙趣横生的对白,如小说中的主人翁丁元英自己填的一首词《悟》:“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袈裟本无清净,红尘不染性空。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再如书中写道“丁元英和韩楚风两人出了茗香阁,穿过一道拱形门来到一禅寺的后院,后院也是依山势而建,院中几棵环抱粗的古银杏树掩隐着几间禅房,飘了一地的落叶,远处传来隐隐约约的钟声,更加衬托出这千年古寺的清静幽谧。”韩楚风掏出烟给丁元英一支,问:“佛门净地能抽烟吗?”丁元英笑笑说:“栏内是净,栏外是土,靠着栏杆就能抽。”
窃以为,这些都是豆豆围绕主题而设计的玄虚,玄而又玄的文字,让喜欢故弄玄虚的人所津津乐道。但教科书般故弄玄虚的文字,也不乏诙谐、幽默和思维挑逗般的婉转,精彩。
本文标题: 遥远的救世主 读后感(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5610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