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电的发展史⑴,1882~1937年。1882年7月26日上海第一台12机组发电到1936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全国共有461个发电厂,发电装...
中国发电的发展史
⑴ 1882~1937年。1882年7月26日上海第一台12机组发电到1936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全国共有461个发电厂,发电装机总容量为630MW,年发电量为17亿 kW·h,初步形成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南通等大、中城市的配电系统。 ⑵ 1937~1949年。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江苏、浙江等沿海城市的发电厂被毁坏或拆迁到后方;西南地区的电力工业出于战争的需要,有定的发展。日本帝国主义以东北为基地,为战争生产和提拱军需物资,从而使东北电力系统也有一定的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为1848.6,年发电量约43 亿kW·h,居世界第25位。当时中国已形成的电力系统:①东北中部电力系统,以丰满水电厂为中心,采用154kV输电线路,连接沈阳、抚顺、长春、吉林和哈尔滨等地区;②东北南部电力系统,以水丰水电厂为中心,采用220kV和154kV输电线路,边疆大连、鞍山、丹东、营口等供电区;③东北东部电力系统,以镜泊湖水电厂作为中心,采用了110kV输电线路,连续鸡西、牡丹江、延边等供电区;④ 冀北电力系统,以77kV输电线路连接北京、天津、唐山等供电区和发电厂。 ⑶ 1949年以来,中国的电力工业有很大的发展。1996年中国大陆部分的发电装机容量达2.5 亿 千 瓦,年发电量为11350亿kW·h,居世界第2位。从1993 年起,发电量每年平均 以6.2% 的速度增长。
我国电力行业发展历程?
我国电力十年清洁发展历经两个阶段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至今已走过十年历程。作为电力业内人士,既见证了电力行业跨越式发展带来的变化,也亲历了电力企业为改善生态环境所做的艰苦探索与实践。以煤价暴涨、金融危机、新能源革命的2008年为分水岭,电力清洁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2002~2008年):“先发展后环保、边污染边治理”阶段。改革催生活力,竞争促进发展。2002年电改极大地激发了发电行业发展的活力,这一阶段各大发电集团抢占资源、规模扩张,我国装机规模连续突破4亿、5亿、6亿、7亿、8亿千瓦,为迅速扭转全国缺电局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在清洁发展上缺少整体规划,新增装机主要以火电为主,而且环保设施投入不够,质量参差不齐,使用率不高,存在一次性资源大量消耗、排放增加、环境污染等问题,基本上还处于“先发展后环保、边污染边治理”阶段。
第二个阶段(2008年以后至今):调整结构、清洁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电力行业正处于“转方式、调结构”时期,主要表现为注重价值创造、战略转型、绿色低碳发展,着力调整电源结构、产业结构、区域布局以及管控模式,在项目发展上,首先规划清洁高效电源项目,清洁能源发电在新建项目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出现了火电投资连年下降,风电、太阳能、核电、水电等清洁能源得到迅速发展的局面,电力企业从“要我清洁”转变为“我要清洁”。为什么以2008年作为分水岭?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煤炭价格上涨,火电板块2008年出现全行业亏损,火电投资的积极性下降,急需寻找新的出口;二是为应对气候变化,抵御金融危机冲击,世界对中国节能减排的期望越来越高,我国对外作出 “到2021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承诺,节能减排成为大势所趋;三是顺应世界新能源革命要求,我国把新能源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幅度提高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规划目标,研究核电控股投资主体多元化。
总之,从2008年开始,受内外环境的影响,发展清洁能源、降低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依赖成为电力行业的共识,电力行业的发展由规模扩张转向结构调整,以煤电一体,“上大压小”,热电联产,发展核电、水电及新能源为主要内容的电源结构调整成为新时期电力行业发展的一条主线。
电力十年清洁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近年来,电力行业积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电源结构,坚持走清洁、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清洁发展纳入战略规划。各大发电集团均把清洁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纳入中长期战略规划,如华能集团公司着力打造“注重科技、保护环境的绿色公司”;大唐集团公司将“提供清洁电力、点亮美好生活”作为企业使命;华电集团公司提出建设“价值华电、绿色华电、创新华电、幸福华电”的战略目标;国电集团公司确立了“以大力发展新能源引领企业转型,建设一流综合性电力集团”的战略目标;中电投集团公司坚持“电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核心。
二是电力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十年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实现跨越式增长,从3.57亿千瓦增至11.4亿千瓦,年均增长约7800万千瓦;年发电量从1.65万亿千瓦时增至5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约3300万千瓦时,总体上打破了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电源供应瓶颈。以华电集团公司为例,截至2021年底,装机容量达到1亿千瓦,是2002年刚成立时的4倍;年发电量4300亿千瓦时,是2002年的3.7倍。
三是电源结构持续优化。2021年,全部非化石能源利用量约为2.83亿吨,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占8.1%,非化石能源比例较2005年提高3.4个百分点。加快高参数、大容量清洁燃煤机组、燃气电站建设,截至2021年11月,全国在运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达到47台,投运、在建、拟建的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数量居全球之首;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占全部火电机组容量的74.4%。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2002年至2021年11月,全国水电规模从8607万千瓦增至24610万千瓦,风电规模从零起步增至5600万千瓦,核电规模从446万千瓦增至4623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由25%增至28.2%,目前我国水电装机容量、风电并网装机容量、核电在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
四是节能减排成效突出。2002年至2021年,全国火电机组供电煤耗从383克/千瓦时降至324克/千瓦时,降幅超过15%,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06年以来淘汰落后小火电机组8000万千瓦,每年可节约原煤6000多万吨;加快建设燃煤机组脱硫、脱硝设施,烟气脱硫机组占全国燃煤机组的比重达到90%;广泛应用清洁高效燃煤发电技术,加大废水、废气、废渣 治理,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低。以华电集团公司为例,2021年单位发电量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绩效较2002年分别下降76%、75%、36%。
五是CDM项目发展成果丰硕。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合作,截至2021年8月底,全国共批准了4540个清洁发展机制项目,预计年减排量近7.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已有2364个项目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成功注册,占全世界注册项目总数的50.41%,已注册项目预计年减排量约4.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球注册项目年减排量的54.54%,项目数量和年减排量都居世界第一。
六是电力科技水平迅速提升。百万千瓦超超临界、大型空冷等大容量高参数机组得到广泛应用,70万千瓦水轮机组设计制造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基本具备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自主设计、建造和运营能力,高温气冷堆、块堆技术研发取得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第7个自主设计和建造核电站的国家;风电装备大型化、智能化取得重大进展,单台容量提升较快,3兆瓦风电机组批量应用,6兆瓦风电机组成功下线;太阳能光伏发电转化效率明显提高,太阳能热发电在聚光装备、槽式真空管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第一个阶段(2002~2008年):“先发展后环保、边污染边治理”阶段。改革催生活力,竞争促进发展。2002年电改极大地激发了发电行业发展的活力,这一阶段各大发电集团抢占资源、规模扩张,我国装机规模连续突破4亿、5亿、6亿、7亿、8亿千瓦,为迅速扭转全国缺电局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在清洁发展上缺少整体规划,新增装机主要以火电为主,而且环保设施投入不够,质量参差不齐,使用率不高,存在一次性资源大量消耗、排放增加、环境污染等问题,基本上还处于“先发展后环保、边污染边治理”阶段。
第二个阶段(2008年以后至今):调整结构、清洁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电力行业正处于“转方式、调结构”时期,主要表现为注重价值创造、战略转型、绿色低碳发展,着力调整电源结构、产业结构、区域布局以及管控模式,在项目发展上,首先规划清洁高效电源项目,清洁能源发电在新建项目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出现了火电投资连年下降,风电、太阳能、核电、水电等清洁能源得到迅速发展的局面,电力企业从“要我清洁”转变为“我要清洁”。为什么以2008年作为分水岭?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煤炭价格上涨,火电板块2008年出现全行业亏损,火电投资的积极性下降,急需寻找新的出口;二是为应对气候变化,抵御金融危机冲击,世界对中国节能减排的期望越来越高,我国对外作出 “到2021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承诺,节能减排成为大势所趋;三是顺应世界新能源革命要求,我国把新能源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幅度提高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规划目标,研究核电控股投资主体多元化。
总之,从2008年开始,受内外环境的影响,发展清洁能源、降低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依赖成为电力行业的共识,电力行业的发展由规模扩张转向结构调整,以煤电一体,“上大压小”,热电联产,发展核电、水电及新能源为主要内容的电源结构调整成为新时期电力行业发展的一条主线。
电力十年清洁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近年来,电力行业积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电源结构,坚持走清洁、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清洁发展纳入战略规划。各大发电集团均把清洁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纳入中长期战略规划,如华能集团公司着力打造“注重科技、保护环境的绿色公司”;大唐集团公司将“提供清洁电力、点亮美好生活”作为企业使命;华电集团公司提出建设“价值华电、绿色华电、创新华电、幸福华电”的战略目标;国电集团公司确立了“以大力发展新能源引领企业转型,建设一流综合性电力集团”的战略目标;中电投集团公司坚持“电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核心。
二是电力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十年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实现跨越式增长,从3.57亿千瓦增至11.4亿千瓦,年均增长约7800万千瓦;年发电量从1.65万亿千瓦时增至5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约3300万千瓦时,总体上打破了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电源供应瓶颈。以华电集团公司为例,截至2021年底,装机容量达到1亿千瓦,是2002年刚成立时的4倍;年发电量4300亿千瓦时,是2002年的3.7倍。
三是电源结构持续优化。2021年,全部非化石能源利用量约为2.83亿吨,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占8.1%,非化石能源比例较2005年提高3.4个百分点。加快高参数、大容量清洁燃煤机组、燃气电站建设,截至2021年11月,全国在运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达到47台,投运、在建、拟建的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数量居全球之首;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占全部火电机组容量的74.4%。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2002年至2021年11月,全国水电规模从8607万千瓦增至24610万千瓦,风电规模从零起步增至5600万千瓦,核电规模从446万千瓦增至4623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由25%增至28.2%,目前我国水电装机容量、风电并网装机容量、核电在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
四是节能减排成效突出。2002年至2021年,全国火电机组供电煤耗从383克/千瓦时降至324克/千瓦时,降幅超过15%,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06年以来淘汰落后小火电机组8000万千瓦,每年可节约原煤6000多万吨;加快建设燃煤机组脱硫、脱硝设施,烟气脱硫机组占全国燃煤机组的比重达到90%;广泛应用清洁高效燃煤发电技术,加大废水、废气、废渣 治理,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低。以华电集团公司为例,2021年单位发电量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绩效较2002年分别下降76%、75%、36%。
五是CDM项目发展成果丰硕。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合作,截至2021年8月底,全国共批准了4540个清洁发展机制项目,预计年减排量近7.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已有2364个项目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成功注册,占全世界注册项目总数的50.41%,已注册项目预计年减排量约4.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球注册项目年减排量的54.54%,项目数量和年减排量都居世界第一。
六是电力科技水平迅速提升。百万千瓦超超临界、大型空冷等大容量高参数机组得到广泛应用,70万千瓦水轮机组设计制造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基本具备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自主设计、建造和运营能力,高温气冷堆、块堆技术研发取得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第7个自主设计和建造核电站的国家;风电装备大型化、智能化取得重大进展,单台容量提升较快,3兆瓦风电机组批量应用,6兆瓦风电机组成功下线;太阳能光伏发电转化效率明显提高,太阳能热发电在聚光装备、槽式真空管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中国电力的历史
自中国有商品电以来,已有120年。120年来的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国的电力工业经过了旧中国67年的艰难曲折、蹈珊缓慢的发展,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迎来了中国电力工业的新生。建国后的53年,是中国电力工业快速发展、大步前进、波澜壮阔的伟大的历史时期。在这53年中,中国电力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将失落的半个世纪追了回来,使中国的电力无论从装机容量到发电量都稳居世界第二位。这是世界瞩目的光辉成就,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广大电力职工的光荣。
中国电力装机从1882年的16马力(11.76kW )经过67年发展,到1949年达到185万kW;而从1949年到2002年的3.53亿kW。 50多年持续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发展,在世界电力发展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特别是改革开放的1978年以来,中国的电力工业发展的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更是举世无双。从1979年的全国装机6300万kW,发展到2002年的35300万kW, 23年中新增装机29000万kW,平均每年新增1260万kW,特别是近10年,即1992——2002年,装机由16653万kW增至35300万kW,连续10年平均每年新增发电容址1860万kW,其中1999年达年新增2150万kW的高峰。
近20多年来,特别是在近10年多时间里,中国电力工业得到全面的快速发展。我国连续跃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国、日本,从1996年开始就稳居世界第二,基本上扭转了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电力严重短缺局面。电力行业以实现电力供需基本平衡略有裕量的成就,欢别20世纪,喜迎21世纪;而且在电力工业发展的水平上也有了全面的提高。特别在电力结构上,不断调整优化,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使中国电力工业进人了大机组、大电厂、大电网、超高压、自动化、信息化,水电、火电、核电、新能源发电全面发展的新时期。电网建设极大加强,电力调度水平不断提高,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的格局已基本形成。科技水平得到提高,电力环境保护得以加强,使中国电力工业的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日渐接近。环境排放控制、生态保护日益加强,使电力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渐趋统一。电力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电力发展的战略规划管理、生产运行管理、电力市场营销管理以及电力企业信息管理水平、优质服务水平等普遍得到提高。进一步扩大了对外开放,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在利用外资、引进设备、引进技术、实施走出去战略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此外还不断提高了电力职工队伍素质,积极扩大了多种经营,不断深化电力企业改革,推动企业重组改造,加强了法制建设,走上了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以及不断加强电力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
总之这20年,特别是最近10年,是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历史上成就巨大的10年,是电力体制发生根本性变革的10年,是中国电力工业走向世界前沿的10年。可以预见并坚信,中国电力工业再用20年时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代表大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旗帜指引下,中国的电力工业必将有更大规模的发展,技术管理水平有更大的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电力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电力装机从1882年的16马力(11.76kW )经过67年发展,到1949年达到185万kW;而从1949年到2002年的3.53亿kW。 50多年持续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发展,在世界电力发展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特别是改革开放的1978年以来,中国的电力工业发展的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更是举世无双。从1979年的全国装机6300万kW,发展到2002年的35300万kW, 23年中新增装机29000万kW,平均每年新增1260万kW,特别是近10年,即1992——2002年,装机由16653万kW增至35300万kW,连续10年平均每年新增发电容址1860万kW,其中1999年达年新增2150万kW的高峰。
近20多年来,特别是在近10年多时间里,中国电力工业得到全面的快速发展。我国连续跃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国、日本,从1996年开始就稳居世界第二,基本上扭转了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电力严重短缺局面。电力行业以实现电力供需基本平衡略有裕量的成就,欢别20世纪,喜迎21世纪;而且在电力工业发展的水平上也有了全面的提高。特别在电力结构上,不断调整优化,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使中国电力工业进人了大机组、大电厂、大电网、超高压、自动化、信息化,水电、火电、核电、新能源发电全面发展的新时期。电网建设极大加强,电力调度水平不断提高,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的格局已基本形成。科技水平得到提高,电力环境保护得以加强,使中国电力工业的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日渐接近。环境排放控制、生态保护日益加强,使电力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渐趋统一。电力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电力发展的战略规划管理、生产运行管理、电力市场营销管理以及电力企业信息管理水平、优质服务水平等普遍得到提高。进一步扩大了对外开放,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在利用外资、引进设备、引进技术、实施走出去战略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此外还不断提高了电力职工队伍素质,积极扩大了多种经营,不断深化电力企业改革,推动企业重组改造,加强了法制建设,走上了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以及不断加强电力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
总之这20年,特别是最近10年,是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历史上成就巨大的10年,是电力体制发生根本性变革的10年,是中国电力工业走向世界前沿的10年。可以预见并坚信,中国电力工业再用20年时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代表大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旗帜指引下,中国的电力工业必将有更大规模的发展,技术管理水平有更大的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电力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标题: 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 读后感(200高分 写一篇关于电力发展史的报告(立马给分))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5550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