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背影读后感600(朱自清背影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2-11-25 06:22:0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04

朱自清背影读后感这是朱自清在上个世纪20年代写的作品。虽然时代离我们很久远,但仍能感觉到他们父子间那浓浓的感情。,最使我感动的是父亲对儿...

朱自清背影读后感600(朱自清背影读后感)

朱自清背影读后感

这是朱自清在上个世纪20年代写的作品。虽然时代离我们很久远,但仍能感觉到他们父子间那浓浓的感情。
最使我感动的是父亲对儿子那质朴无私的爱。“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的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的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再向外看时,他已经抱着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每次读到这里,我都会被父亲那深深的爱给感动,情不自禁籁籁地流下了眼泪。儿子虽然已经20岁了,但父亲总是为他做这做那,在父亲眼里,儿子始终是最重要的。
由这我联想到在我的现实生活中,我的父母对我何尝不是这样,从咿呀学语,蹒跚迈步,到走进校门……我成长的点点滴滴和每一点进步中,不都蕴涵着父母的哺育之恩吗?每天,当我还在睡梦当中,妈妈早已起床给我做好了早餐,为了让我多睡一会,总是在最后一刻才叫醒我。下午,妈妈接我回家,带着一天的工作疲惫准备好晚餐,吃完饭后,陪着我做作业,了解我的学习情况,无时无刻的关爱着我。
记得在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感冒发烧,妈妈先弄药给我喝,但是终究不放心,陪着我到深夜,一直等到我的烧退了,妈妈才合眼睡着。第二天早上,我烧退了,妈妈叫醒我,陪我吃完早饭,妈妈怕耽误我的功课,坚持送我去学校。但是她却不放心,中午冒着大雨来学校送药给我吃,当时她的衣服都湿透了,却顾不上自己对我问这问那。看着妈妈那湿漉漉的头发,我都分不清她脸上是雨水还是汗水。我鼻子一酸,眼泪在眼眶上翻滚,我忍住没让它流下来。当妈妈匆匆离去的时候,我却忘了问妈妈有没有吃饭,那一瞬间,我看着她的背影,在心里默默说:“妈妈,我爱你!”
读了《背影》一文后,我对父亲、母亲、父爱、母爱有了更深的体会,“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两句诗,真真切切正的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啊!不管我长得多大,离家多远,都不能忘记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
父母的爱是神圣的,伟大的!我们每个人都要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但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妈妈——她就是我们的祖国。我们在她的怀抱中幸福的生活、快乐的学习!我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掌握知识,练就一身本领,长大后,回报父母,报效祖国!

朱自清背影读后感400字

朱自清400字背影读后感
1
背影》是一篇描写亲情的文章。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很出色。虽然它的文字不是太多,但是内容十分丰富。由于大部分的字很浅易,而且句子通顺,因此读者很快能领悟内容。作者把文章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感同身受。阅读期间,当父亲去买橘子的时候,令我非常感动,我也像作者一样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来。
文章的主题是父子之间的感情。故事开始的时候,是描写父子处身于艰难的困境中。作者的祖母去世了,父亲也刚刚失业。办了丧事后,他们到了南京。父亲要在那里找工作而他度过几天后就要从那里回北京念书。在车站上,当作者看见父亲托茶房照应他的时候,作者心里认为他很婆婆妈妈。可是,看看父亲那么辛苦地替他买橘子,他的泪很快就流了下来。之后,接到父亲的信,令他想起父亲当时的背影。
我觉得这篇文章给了读者一个十分重要的启示:父母常常再三地告诉我们要小心或努力读书,他们始终都是为我们着想、希望我们能做一个好人。所以我们要好好对待他们,不要辜负他们对我们殷切的期望。
《背影》真是一篇感人及有教育性的文章。

2
这是朱自清爷爷在上个世纪20年代写的作品。虽然时代离我们很久远,但仍能感觉到他们父子间那浓浓的感情。

最使我感动的是父亲对儿子那质朴无私的爱。“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的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的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再向外看时,他已经抱着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每次读到这里,我都会被父亲那深深的爱给感动,情不自禁籁籁地流下了眼泪。儿子虽然已经20岁了,但父亲总是为他做这做那,在父亲眼里,儿子始终是最重要的。

由这我联想到在我的现实生活中,我的父母对我何尝不是这样,从咿呀学语,蹒跚迈步,到走进校门……我成长的点点滴滴和每一点进步中,不都蕴涵着父母的哺育之恩吗?每天,当我还在睡梦当中,妈妈早已起床给我做好了早餐,为了让我多睡一会,总是在最后一刻才叫醒我。下午,妈妈接我回家,带着一天的工作疲惫准备好晚餐,吃完饭后,陪着我做作业,了解我的学习情况,无时无刻的关爱着我。

记得在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感冒发烧,妈妈先弄药给我喝,但是终究不放心,陪着我到深夜,一直等到我的烧退了,妈妈才合眼睡着。第二天早上,我烧退了,妈妈叫醒我,陪我吃完早饭,妈妈怕耽误我的功课,坚持送我去学校。但是她却不放心,中午冒着大雨来学校送药给我吃,当时她的衣服都湿透了,却顾不上自己对我问这问那。看着妈妈那湿漉漉的头发,我都分不清她脸上是雨水还是汗水。我鼻子一酸,眼泪在眼眶上翻滚,我忍住没让它流下来。当妈妈匆匆离去的时候,我却忘了问妈妈有没有吃饭,那一瞬间,我看着她的背影,在心里默默说:“妈妈,我爱你!”

读了《背影》一文后,我对父亲、母亲、父爱、母爱有了更深的体会,“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两句诗,真真切切正的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啊!不管我长得多大,离家多远,都不能忘记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

父母的爱是神圣的,伟大的!我们每个人都要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但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妈妈——她就是我们的祖国。我们在她的怀抱中幸福的生活、快乐的学习!我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掌握知识,练就一身本领,长大后,回报父母,报效祖国!

朱自清 背影 读后感

要把自己当成是作者来写事情的
《背影》创作于1925年10月,最早发表于叶圣陶主编的《文学周报》第200期(1925年11月22日),1928年收入朱自清的散文集《背影》(开明书店初版),以《背影》作为整部散文集的书名,也表现出朱自清对本文的偏爱。
单凭《文学周报》和单行本的发行量并不太大,但是,通过语文教材阅读《背影》的人却成千上万。
目前所能查到的,最早收入《背影》的教材是1930年出版的《初中国文教本》第三册(张弓编,上海大东书局出版)。据笔者翻阅民国时期的语文教材,发现民国五大教材出版商“商中世大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大东书局、开明书店)的教材都选编了《背影》一文,而这五家出版社教材的市场分额占90%以上,也就是说,只要在民国时期读过初中的学生,几乎没有不读《背影》的。通过教材,《背影》给学生的印象非常之深,李广田对此曾说,“在中学生心目中,‘朱自清三个字已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体”。 1948年朱自清去世消息传开的时候,学生的第一个反应是“写《背影》的朱自清先生死了!”;一位和朱自清并无师生之谊的清华大学学生也说,“事实上,今日的中国知识青年谁又不是他底学生呢?”,因为我们“小时侯从课本上念《背影》,开始知道了他底名字”。从中可以看出,“背影”一词已经同“朱自清”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其大部分作用要归于语文教材,而教材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为教科书通常是平民子弟唯一的读物,它的内容往往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拿黎锦熙的话说,“简直是去从前《四书》《五经》的地位而代之”。
值得注意的是,为什么民国时期不同政治立场的出版社、不同文化身份的编者都选中《背影》作为课文呢?这其中的社会历史原因颇耐人寻味。
《背影》讲述的是一个“父爱”的故事,它不但在20世纪30年代错综复杂的意识形态中是“安全”的,而且还有效地参加了意识形态的“缝合”。在五四“重估一切价值”的年代,亲情关系特别是具有压迫意味的父子关系亦在重估之列,颠覆“父为子纲”的伦常是思想革命的一大任务。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开宗明义地说“革命要革到老子身上”;文学革命初期,新文学作品中的父亲形象几乎都是负面的。而实际上,中国传统的父子关系除了“严厉”外,还有“爱”,只不过在五四时期,“父子亲情”被压制下来罢了。《背影》则刻画了一位正面的父亲形象,激活了读者的“记忆”,引发了读者的共鸣。从整个时代氛围看,在经过20世纪20年代中期思想界的狂飙突进后,社会文化开始表现出对传统价值的某种回归,“新旧”之间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思想领域进入了“传统”与“现代”的整合阶段,父亲的“和蔼”形象也开始复活——《背影》的发表也暗合了这一历史语境,这是《背影》能成为“经典”的社会历史原因。
本文标题: 朱自清背影读后感600(朱自清背影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5472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欲望太多会拖累人读后感(欲望过多让人会很痛苦 那人要怎样克服欲望呢)童年在人间英文读后感(《童年 在人间》读后感70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