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远门的马修的读后感(《绿山墙的安妮》中出远门的马修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2-11-22 14:22:4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5

求名著阅读的读后感《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为罗贯中所编写。这本书已家喻户晓,但是我初次拿着到这本书,看着看着,被里面的情节、人物深深吸引着,...

出远门的马修的读后感(《绿山墙的安妮》中出远门的马修读后感)

求名著阅读的读后感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为罗贯中所编写。这本书已家喻户晓,但是我初次拿着到这本书,看着看着,被里面的情节、人物深深吸引着,打动着,令我爱不释手。
孔明一生铺佐明君,为国家着想,任劳任怨,从来没有过什么要求。他常常协助使自己的国家打了胜仗,是一个出色而又尽心尽力的军师。可孔明真是不幸,偏偏遇上了一个软弱无能的阿斗皇帝,才到54岁就活活的累死了。这个名副其实的无能阿斗皇帝,还把人害死了,真是不应该呀!
刘备、关羽、张飞是在桃园结义的生死兄弟。他们在讨伐黄巾起义军胜利后,却只得了一个小小的芝麻官,真是老天无眼哪!后来,靠公孙瓒大人他们才任平原县的县令。他们三个人都是英雄豪杰。刘备是皇室后代,父亲是中山靖王,他有心去投军,为天下百姓着想;关羽也是英雄,他因为愤愤不平,而杀了家乡的解良恶霸,所以也来投军;张飞虽然说是个急性子,但是他从不向无能的人投靠,对自己的结义大哥二哥听命是从,也为百姓着想。所以,他们三人就像现代中人们的公仆,为人民服务。
其实,《三国演义》中的大人物、大豪杰、大英雄还有很多很多,多得触手可及。这些人物很值得我们学习。
平时,我不太喜欢帮助别人,如果别人遇到了难题,我就不太喜欢帮助别人,但是我看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之后,就不这么做了,好像自己变得开朗大方起来。我觉得我们应该像英雄人物一样,全心全意帮助别人,保家卫国,无私奉献,具有大无畏的精神,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小妇人》是一本带有自传性质的家庭小说,作者是美国的奥尔科特。
这本书主要将的是马奇家的四个不同性格的女孩通过自己的善良和勤劳找到了自己幸福的故事小说没有跌岩起伏的情节,没有引人入胜的悬念,但作者用朴实的语言描写了马奇家的天伦之爱。们的善良,对爱的忠诚及对亲情的渴望深深地感动了我。 作者只描写了生活中很平凡的细节,是但却处处显露出对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马奇家的女孩虽然家里贫寒, 但她们却对任何事都有积极乐观的态度。 小说强调了她们的个性与尊严,但有表现出她们的自我表现约束, 而独立自强有是这四个女孩的共同特点她们总是在不停的找出自己的缺点并努力改正。 这也是值得每个人学习的。
我喜欢梅格, 喜欢她为爱情甘于贫困, 不为金钱所诱惑的性格喜欢她淑女风范。我喜欢乔, 喜欢她的无拘无束, 喜欢她为梦想而努力奋斗的坚定不移的决心。 我喜欢贝思,喜欢她的恬静,做任何事都毫无怨言,喜欢她总是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品德。 我也喜欢艾米喜欢她的坚强, 把扶贫济穷当作己任的信念。 她们的理想与命运个不相同, 但她们都找到了自己最好的归宿。
在她们看来,家是她们的生长之地, 又是神圣的避难场所。们回仔细聆听母亲的教诲,回用自己灵巧的双手聪慧的大脑发明一个又一个富有创意同时又能美化心灵的游戏。四姐妹的成长历程仿佛是一首富有趣味的教育诗。 作者用既不华丽也不枯燥的语言想我们展示了人类伟大的亲情、 友情和爱情。 在我看来, 似乎在四姐妹的眼里, 永远和她们爱的人和爱她们的人生活在一起就是天下最幸福的事。
从她们身上, 我学会了坚强, 学会了要懂得知足但不能满足我学会了要对未来永远充满希望, 并努力追逐梦想的乐观精神。 我同样也学会了要加倍珍惜所拥有的,不要等死去失去了才知道它们的难能可贵。 我们应该细心发现每个人的优点而不是带上了有色眼睛只看到别人的缺点。
梅格、乔、贝思、艾米她们四个坚强、乐观的精神将永远贮存在我的心里。 她们的微笑回永存在我的脑海中, 提醒着我, 要坚强,要有一颗纯洁的心
鲁迅的名字,是家喻户晓的。读到他的文章,却是在课本里,课文叫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鲁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以来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加上他是“家喻户晓”的世界上都有名气的大作家,更是有点恐惧,不敢轻易读他的书。怕读不懂,自己太俗了。但自从读过鲁迅那《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下子,似乎把我和偶像的距离拉近了。朴实的文笔,细腻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一位和蔼慈祥,平易近人的爷爷交谈。
首次捧起鲁迅的《朝花夕拾》,从目录,细细品读下去...... 鲁迅的文笔绵密细腻、真挚感人,犹如小桥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实地纪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风俗画面。
鲁迅与闰土的童年,可以说是人间比地狱。因为是当时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朽,使得平民老百姓的孩子从小就要受苦受难。而鲁迅正家境不错,所以过上了相对比较幸福的生活,但却不及闰土的生活有乡土乐趣。而今,我们生活的21世纪。再与鲁迅的生活相比,可谓是天上人间啊!生活条件好了,不用在下雪天受冻,有暖气;不用在大热天流汗,有空调。可以吃到很多鲁迅哪个时候有的人一辈子也无法吃到的东西。但想一想,比起《百草园》的生活,我们的生活真是毫无乐趣可言啊!没有端详过麻雀,不知道什么是叫天子,何首乌似乎听说过……被吓唬到的神话故事总算是听到过几个,但是却再也想不起来。至于雪天中的“拍人印”。更是连想都不敢想。即使有纷飞的大雪,也是不敢“妄想”的。我们南方现在是难得看到飘雪的。记得小时候,上海的某一年冬天,下过一场大雪,一场有积雪的大雪。能想象得到当时出家门的时候,一定是手上戴着手套,头上顶着帽子,裹得严严实实的。那年,抵抗不了上海的寒冷,生病了,要去医院。却似乎没有沾到半点雪。印象里是出租车窗外绿化带上的一层雪。还有初次见到的雪花,只是不能碰,刚快碰到就被一旁的大人拦下来。这是“不乖”的表现。回想起来,如果现在的我,仍能想起当年的冰凉,哪怕是透过手套得来的湿嗒嗒的冰凉,或许也能像鲁迅先生一样,成为落笔的资本。只是现在,倒宁愿忘记那场雪了呢,因为没有乐趣,只有被约束的难受!
与我们的生活相比,私塾里的生活,又或许要难过上许多倍。能在百草园烂漫多年,也许是好事,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天的大多时只能呆在书院里读书,会觉得多少的失落呢?其实,相对于以前的孩子,我们已经是站在金字塔的较上方了,无论是生活质量,还是思想品质。有朦胧的思想,看着实事的动荡,体味着生活给予我们的甘甜,我们的生命里也有无数的活力。又相对于那个封建的年代,现在生活是多么的宽松。可是,也不得不说,以孩子们当事人的眼光来看,中国的教育,仍然让人快乐不起来。我正接受,所谓更加“全面”的教育但没有一点兴趣,很累,很累。我不再能够体会,究竟什么才是我们的快乐。
《朝花夕拾》的原名是叫做《旧事重提》,是对逝去岁月的回忆,有真挚的情怀,有无奈的感伤。欢快的时候,我感到有沁人心脾的馨香袭来;郁闷不乐的时候,我感到无名的寂寞前来吞噬。这一切,确实是能真切的感受得到的。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十九世纪有两奇人,一个是拿破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海伦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心被海伦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
在书中,海伦说:“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的确,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知识使海伦创造了这些人间奇迹!
海伦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运的,正是因为有了知识,她才如此幸运。在她19个月失去视觉和听觉后,就与这个世界失去了沟通,失去了联系,
这个的幼小生命不知道如何排谴与世隔绝的孤独感,她古怪、粗暴、无礼,直至她的莎莉文老师走进了她的生活,教会她认字,才使她张开了心灵的眼睛,得以与人沟通。一接触到了知识,孤独的海伦意识到只有知识才能铺就一条通向光明之路。当海伦感悟到“水”——这个她所认识的第一个字后,便开始了对知识、对世界强烈的渴求,开始了迫不及待地认字、阅读,像一块海绵不断地从生命本身汲取知识。对知识的渴求,使她在常人难以想象的单调和枯燥中竟然学会了德语、拉丁语、法语等多国语言,阅读了多部文学和哲学名著,吸取着那些伟人和智者的思想精髓。她把学习比做攀登奇山险峰,跌倒了再爬上去,每得到一点进步,就有一份鼓舞,逐渐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直到璀璨的云端、蓝天的深处、希望的顶峰!这些知识,像一道道彩虹,点亮了海伦心中的灯,照亮了她的内心世界,也架起了海伦和这个世界沟通的桥梁!
书中,海伦用细腻的笔触,对大自然景色的描写,使人很难相信出自一位盲聋人之笔;她去骑马、划船、游泳、划雪橇,甚至独自一人月夜泛舟,用心去领略月下荷塘的美景;她去参观博物馆,“听”音乐会,甚至去“欣赏”歌剧....我相信她一定是用心来感受这个世界,用心来享受生命。她远比我们这些正常人活得幸福、活得充实、活得有意义!
是知识给了她生活的勇气,是知识给了她接受生命挑战的力量,使她能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是知识使她产生了一种的信仰:现实环境固然可怕,但人类应该抱持希望,不断奋斗。生命的意义何在,人生的价值何在?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我们似乎从未想过或不敢想象未来的世界,每日懒懒地生活,懒懒地工作,遇到困难就怨天尤人,抱怨上天不公。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时间如流水飞逝,过去的日子不再重现,当我们回首往事,是否值得留恋?
是否值得纪念?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用知识点亮自己心中的灯,我相信,这个世界将是一片光明!
海伦,用她艰难却幸福快乐的一生,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她的一生是人类的奇迹,她的自传,使我汗颜,也使我警醒。
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只有聋人才珍惜失而复得的听觉?只有盲人才珍惜重见天日的幸福?让我们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去充实生命、去享受生活!海伦说:“我努力求取知识的目的在于为社会人类贡献一点力量。”
知识的力量多么巨大,它能使一个残疾人,变成一个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的人。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海伦.凯勒一样,在有生之年把对知识的渴求,看作对人生的追求,每天都抱着这种追求,怀着友善、朝气、渴望去生活,我们的人生将会增添多少欢乐、多少幸福啊!
海伦的一生,是生活在黑暗中却给人类带来光明的一生,她用行动证明了人类战胜生命的勇气,给世人留下了一曲永难遗忘的生命之歌!
古今中外都有了,你要是还要什么别的可以再说

绿山墙的安妮第一章读后感

快点啊,半小时解决~~~~~~~~!!!!!!!!!!!!!!!!!!!!!!!!!
绿山墙的安妮
第1节 林德太太大吃一惊
雷切尔?林德的家就在安维利大街向下斜伸进山谷的地方,四周长满了梢树和野生花草,一条小溪横穿而过,源自老卡斯伯特家农场的树林,上游水流湍急,从树林中蜿蜒奔流,暗藏着许多隐秘的潭水和小瀑布;但当小河流到林德家门前的山谷时,却变得安静而规矩。也许是它知道,如果要从雷切尔?林德家门前经过而不适当地注重体面与礼节的话,就无法从林德太太那敏锐的目光下逃脱,此时林德太太正端坐在窗前,犀利的目光监视着外面的世界,从小溪到顽童,无论发现任何不同寻常的事情,她都要想办法探个究竟,不然就无法安心。
安维利人大多乐于助人,关心自己的左邻右舍,但象林德太太这样能把家里和家外都兼顾到的还真是不多。论做家务,她可以说是得心应手,干净利落:她组织了一个裁缝小组,协助着主日学校的工作,此外还是教会救助协会和对外传教辅助团最有力的支持者之一。林德太太能够一连几个小时地坐在厨房窗前,一边时刻注视着那条穿过山谷、蜿蜒攀上远处红色小山的大路,一边飞针走线地缝制棉被,最多的一次竟一口气缝了16床。安维利村的主妇们谈起林德太太都怀着无比敬畏的心情。
六月初的一个下午,林德太太又和往常一样坐到了窗前。和煦的阳光从窗外洒进来,屋下斜坡上的果园里开着浅粉色的花朵,宛如新娘脸颊上泛起的红晕。伴随着嗡嗡的振翅声,成群结队的蜜蜂围着花丛上下飞舞。托马斯?林德,一个瘦小、温和的男人――安维利的人们都称他为“雷切尔?林德的丈夫”――正在谷仓后面的小丘上种着晚播的芜菁。这会儿,马修?卡斯伯特也一定在绿山墙农舍旁靠近小河的那一大片红色土地上忙着同样的农活吧。前一天傍晚,在威廉?布莱尔的店里,林德太太听见马修回答彼特?莫里森德的问话时曾经提到,要在第二天午后种芜菁。
可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在午后三点半左右,这个通常大家都正忙着的时刻,马修?卡斯伯特却不慌不忙地驾着马车穿过山谷,他身上还穿着最好的一套衣服――带着白色硬领的礼服,肯定是要离开安维利村去办事,他赶着栗色母马拉的轻便马车,看来是要走一段很远的路。马修?卡斯伯特要到哪去?去干什么呢?
如果是换了别人这样做的话,林德太太只要巧妙地综合分析一下,便能将真相猜出个八九不离十。可是马修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了,他平日里难得出门,除非是非常紧迫的事情要他去解决;而且马修这个人性格内向,不喜欢与陌生人打交道,甚至不愿意到那些要与人交谈的场合去。可现在他却穿着白领礼服赶着马车出远门,真是难得一见。林德太太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却毫无头绪。一下午的好兴致就这样被搞得一团糟了。
“喝完茶我就到绿山墙农舍走一趟,这件事要弄个水落石出,非得去玛瑞拉那里探听消息了。”这个了不起的主妇最后决定,“眼下这个时节,马修一般不会进城,他从不探亲访友。假如是芜菁种子不够、去城里买的话,又何必打扮得这样隆重呢?如果是去请大夫,怎么会那么不慌不忙、神态自若呢?所以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可我竟然一点儿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事儿呢?不把事情弄清楚,我恐怕是一刻也安宁不了!”
于是,下午喝完了茶,林德太太便出发了。这里离卡斯伯特兄妹所住的绿山墙农舍并不远,他们那幢掩映在果树园中的大房子离林德家只有四分之一英里,但因为山路狭长,走起来就显得不那么近了。马修?卡斯伯特和他的父亲一样都是腼腆内向的老实人。当年老卡斯伯特创建家园的时候,就尽可能地选择了这块远离人群的僻静之地,开垦了绿山墙农场。从安维利那些鳞次栉比的街道上,根本望不到绿山墙农舍。林德太太一直认为,住在这种偏僻幽远地方,根本算不上是生活。
“住在这种地方能有什么好生活。”林德太太走在两边长满了野蔷薇的小路上,路上还留着马车经过后深深的车辙印,林德太太一边走一边嘟囔着,“马修和玛瑞拉生活得这样闭塞,难怪他们的性格也那么古怪,有这么多的树也没用,人总不能和树做伴吧!我宁愿对着人也不愿意天天看着这些树。我看这两个人已经习惯这样生活了吧,他们自己还觉得挺不错呢!人总是什么都能适应!”
正想着,林德太太已经从小路跨进了绿山墙农舍的后院。院子里一边栽着高大的柳树,另一边是笔直的白杨,地上干净得看不到一块碎石或者一根散落的树枝,如果有,就一定逃不过林德太太那双敏锐的眼睛。林德太太暗自点头,她觉得玛瑞拉正和自己一样,收拾起家务来也是勤快仔细。
雷切尔?林德用力敲了敲厨房的门,得到准许后便迈步走了进去。绿山墙农舍的厨房异常干净整齐,看上去简直就像好久不用的客厅。房间的东、西两面都有窗户,透过西面的窗户可以看到后院的景色,一抹六月的阳光温暖地照射进来。东面的窗户被错综纠结的葡萄藤染成了绿色,窗外的果树园里樱桃树正盛开着白色的花朵,小溪边生长的白桦树在风中摇曳生姿。玛瑞拉喜欢坐在东面的窗前以避开光线的直射,对她而言,在这个应该被严肃对待的世界里,阳光总显得有些轻佻和不负责任。今天,她照例地坐在窗前,手里织着东西,身后的桌子上已经摆好了晚餐的餐具。
林德太太刚刚关好身后的房门,就立刻将桌子上的每一件东西都在脑子里过了一遍。桌上摆放着三个盘子,看来玛瑞拉是在等马修带回来什么人。可盘子里盛的都是些平常食物――只有酸苹果酱和一些蛋糕,看来她所等待的客人也不会是什么特别的人物。那么,马修的白领礼服和栗色母马拉的车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个一向安静寻常的绿山墙农场里发生的怪事儿,简直把林德太太给弄糊涂了。
“晚上好,雷切尔。”玛瑞拉快活地打着招呼,“今天晚上天气真不错!家里人都好吗?”玛瑞拉和雷切尔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人。不过也许正因为性格相反,反而比较容易相处,两个人之间一直保持着一种近似友情的关系。
玛瑞拉又瘦又高,棱角分明,缺乏女性的曲线美。她的头发已有些花白,在脑后盘成一个结实的发髻,用两只发卡别起来。她的样子显得缺乏阅历、刻板而又僵硬,事实上她也正是这样一个人,幸亏嘴边几分略带幽默的神情做了些许补救。
“我们都很好。”林德太太说道,“不过,我今天看到马修出远门,还担心是你身体不舒服呢,我以为他是去请医生了。”
玛瑞拉的嘴角会心地抽动了一下,她早已猜到林德太太会来,这位好奇的邻居看到马修破例出门,是一定会来探个究竟的。
“啊,不,我身体一直很好,只是昨天有点头痛。”玛瑞拉说道,“马修是去布莱特河了。我们决定从新斯科舍的孤儿院里领养一个男孩子,他乘坐的火车今天晚上就到。”
即使林德太太听说马修去接一只来自澳大利亚的袋鼠,也不会让她像听到这个消息那样感到吃惊。她怔在那里,整整五秒钟。玛瑞拉是绝对不可能和她开玩笑的,而林德太太差点儿就这样认为了。
“你是和我开玩笑吗,玛瑞拉?”林德太太好容易又可以说话了,刚缓过神来,她就急急忙忙地追问。
“当然不是。”玛瑞拉回答。听她的口气,就好像从新斯科舍的孤儿院领养一个男孩是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正如同安维利任何一家管理有序的农场里每年都要进行的耕耘劳作一样。
林德太太感到自己受到了很大的震动,她的脑海里不断涌现出带上了惊叹号的语句。一个男孩!所有人当中居然是玛瑞拉和马修首先要领养一个男孩!从一家孤儿院领养!这个世界真是完全颠倒过来了!她今后不会对任何事感到吃惊了!再也不会了!
“你们怎么会想到要这样做呢?”林德太太用不赞同的语气盘问着。没有征求她的意见就做出这样大的决定来,她当然不会表示支持。
“哦,我们考虑这件事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实际上已经盘算了整整一个冬天了。圣诞节前几天,亚历山大?斯潘塞的妻子来我们家做客,说春天的时候她打算到霍普敦的孤儿院去领养一个女孩。斯潘塞太太经常去看望住在那里的表妹,对那儿情况很了解。打那以后,我和马修经常商量这件事儿,我们想领养一个男孩子。马修已经上了年纪,以前那种精神头早就没了,心脏也不太好。你也知道,如今想雇人帮忙有多么不容易,除了那些毛手毛脚的法国小男孩,什么人也请不动,而那些雇来的小毛孩子,一旦学到点儿本事,就不安心干活了,不是去龙虾罐头厂找工作,就干脆跑到美国去。所以我们想,等斯潘塞太太去领养女孩时,就托她帮我们物色一个十岁左右、聪明可靠的男孩,年龄不那么正好也行,只要能马上帮着干些活,以后再慢慢调教。我们打算好好培养他,并送他上学。上星期我们听说她去了,就让罗伯特?斯潘塞住在卡莫迪的家人捎信给她,今天邮差送来了她的电报,说他们坐今天下午五点半的火车到。所以,马修去布莱特河接那个男孩了,斯潘塞太太把孩子留在车站,自己继续乘火车去白沙车站。”
雷切尔?林德一向对自己发表的意见感到满意。现在好不容易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她便开始侃侃而谈:“玛瑞拉,老实说,我认为这件事可太危险了,你们在干一件傻事。你要把一个来历不明的陌生孩子领到家里来,他的性格怎么样,父母是什么样的人,他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你们都一无所知!上星期报纸上还登了一条消息,说小岛西边的一对夫妇从孤儿院领养了一个男孩儿,可那孩子却在半夜放火烧了房子――而且是故意的!夫妇俩差点儿都被烧死在床上。我还知道一件事,一个被领养的孩子有喝生鸡蛋的毛病,怎么也改不掉。如果你们征求我对这件事的意见――虽然你们没和我商量――我会说这种事想都不要想!”
林德太太这番让人听了只会更加提心吊胆的劝慰,似乎并没有让玛瑞拉感到生气或是震动,她仍然继续着手里的针织活。
“雷切尔,我承认你的话很有道理,我也曾经顾虑过,但是我看得出来,马修是死了心要领养一个孩子,所以我也就让步了。马修很少对什么事情固执己见,所以他一旦坚持,我就觉得自己有义务做些让步。至于说到风险,世间有什么事是不冒风险的呢?连自己亲生的孩子也还有风险呢!孩子教育不好长大了也会出问题。而且新斯科舍离我们这个岛很近,我们又不是到英国美国去领养孩子,他不会和我们有太大差别的。”
“好吧,但愿这事儿能有个圆满的结局。”林德太太以明显的怀疑口吻说,“谁知道他会不会把绿山墙农舍烧个净光呢?说不定还会往井里下毒药呢!听说在新布伦瑞克就有过这样的事情,一个被收养的孤儿院的孩子往井里下了毒药,全家都痛苦地死掉了,不过这件事好像是个女孩子干的。”
“我家可不是领养女孩子呀。”玛瑞拉说,似乎投毒是女孩子的特有行为,对男孩子则不必担心会发生这等事。“我们从没想过要领养女孩儿。我不明白亚历山大?斯潘塞太太是怎么打算的,她那个人,一旦心血来潮,就算收养整个孤儿院她也干得出来。”
林德太太原本打算一直等到马修把收养的孤儿带回来以后再回家,可是一想还得等上足足两个小时,就决定先到罗伯特?贝尔家去告诉他们这个新闻。这个消息一定会引起轰动的,而引起大家的激动心情正是林德太太最热衷的事情。于是林德太太起身告辞了,玛瑞拉这才稍稍地松了口气。她感到在林德太太反对的论调下,她对这件事的疑虑和恐惧正在渐渐复苏。
“这里发生的和将要发生的真是让人难以置信!”林德太太一踏上小路便不由得脱口而出,“我不是在做梦吧,我真是替那个可怜的孩子感到惋惜。马修和玛瑞拉对养育孩子都一窍不通。不管怎样,绿山墙农舍马上就会有一个小孩子了,真是不可思议!自打有了农场,还从没有孩子在里面住过呢!马修和玛瑞拉在农场建起来的时候都已经长大成人了――即使他们也曾经是孩子,但看看他们的现在,真难以想象他们小时候是个什么样子。虽然我不能帮那个孩子做什么事情,但我还是会替他担心哪!”
林德太太满怀诚挚地对着路边的野蔷薇诉说着。如果此时她看到那个正在布莱特河车站耐心等候的孩子,她的心情一定会更加沉重了。
本文标题: 出远门的马修的读后感(《绿山墙的安妮》中出远门的马修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5333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坐井观天这课的读后感(坐井观天的读后感怎么写)参观完三栋屋博物馆读后感(参观一次博物馆的感受怎么写三年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