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少年简读版第四卷读后感(《资治通鉴》读后感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2-11-09 15:57:5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05

资治通鉴读后感敬爱的同学们,我想找一篇资治通鉴的读后感,3500字左右,我认为读《通鉴》,并不能像读寓言故事或者童话那样简简单单的了事,我们要...

资治通鉴少年简读版第四卷读后感(《资治通鉴》读后感是什么)

资治通鉴读后感

敬爱的同学们,我想找一篇资治通鉴的读后感,3500字左右
  我认为读《通鉴》,并不能像读寓言故事或者童话那样简简单单的了事,我们要通过读来思考,并通过思考来筛选对自己和对当今社会有用的东西。也就是说,通过《通鉴》的记述,我们可以了解过去的文化,对比现在的社会和人生价值观,预测未来社会的情况,所以,读《通鉴》之前我就给自己订立了目标——知史、明今、晓未来。
 庄严肃穆的宫殿里走马灯似的走着的是一代代的帝王将相,只是帝有贤庸,官有廉贪之分而已;
  残阳如血的古漠战场睡卧着嘶吟低啸的战马和血染铠甲的将士,等待他们的是死亡和身前的累累沙坟;
  繁华的都市里行走着千万个许由,只因为他们懂得“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的道理;
  ……
通鉴》通过对社会各个阶层的描写展现出各个时代独有的文化和精神面貌,《通鉴》将这些独有的文化和精神面貌串在一起使之连贯,从而描绘出整个中华文化的发展图腾。而始终贯穿于这一过程的一条主线就是存在于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义”。“义”包含了许多内容:如大舜式的“孝义”、豫让式的“侠义”、孔子倡导的“仁义”、关羽式的“忠义”……“义”字何其简单,但用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历史便赋予它不再简单的含义——中华的魂魄!
  读《通鉴》让我知史,知道巍巍华夏五千年一直在强调真善美,否认的假恶丑的过程就是用民族的血著成一部民族灵魂的史书——义史。
  二十四史皆有义理内涵,为何我独独选择《通鉴》来阐述这种“义”的观点呢?为什么不是《史记》、《汉书》等等呢?这要从著述《通鉴》的历史背景来谈。
  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的“义”的文化的主干是儒家文化,那么,“义”做为一种文化应该是以儒家文化的成熟来做为自己成熟的标志。在书写《史记》的时代,汉武帝刚刚独尊儒术,各派学术并没有达到充分合流的状态,中华传统文化尚在成型的历史时期,而到了司马光著述《通鉴》的时代,儒家文化已经走向成熟,离朱熹出现的时代已经不远,甚至可以说儒家文化由于自身的成熟和发展正在逐渐走向反面。所以说《通鉴》不仅记录的时代更为广泛,其所表现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更为准确。
  所以,读《资治通鉴》,你看到的是整个中华的文明史中最精髓的部分——义

资治通鉴读后感340字

  《资治通鉴》是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和助手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19年编纂而成的史学巨著,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规模空前,全书共294卷约300多万字。其所记载的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涵盖了1362年的历史。
  啊!《资治通鉴》这是多么伟大的著作,我在读他时仿佛自己亲眼看到一个个历史事件。在历史故事中,我了解了古代人民是怎样学习、劳动、生活的,它们有许多困难是现代人民看不到,也克服不了的,在书中还有许多战争历史人物的记载,我最喜欢的是三国时期的孔明,他用了一生来辅助刘备,可最终还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是未能实现统一,但他留下的《出师表》坚忠精神永远影响着后人。我还喜欢李时珍,因为他的《本草纲目》为现代医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都是在教科书中看不到的知识,我们在科技发达的新时代下生活,养尊处优,尽享其成。想想古代人民,再想想我们,我们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爸爸说:“历史是开启人类智慧之门的钥匙”,文中先辈们坚强品质的事迹始终激励着我奋发图强。
  《资治通鉴》是古代人民坚强不屈的形象浓缩,更是我成长过程中的指航灯……

资治通鉴读后感670字

别人的读后感就是借鉴来看看的,还是要自己去写。
《资治通鉴》是北宋着名史学家司马光集十九年的心血主编完成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的历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纪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纪元959年),共1362年。成书目的主要是通过对事关国家兴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和朝代更替的过程描述,以警示后人。二十三年(纪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纪元959年),共1362年。成书目的主要是通过对事关国家兴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和朝代更替的过程描述,以警示后人。
  近来,有幸在局图书室借到台湾黄锦鋐等27位教授撰译的《资治通鉴》第一辑(战国、秦、西汉)和第五辑(隋、唐)。闲暇之时,认真进行了阅读,对秦-汉、隋-唐朝代更替时期统治阶段执政政策的变化及所带来的国家兴衰感想很多。
  纵观秦朝、隋朝统治史,都是中国古代大统一形势下短命的王朝。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国家,可谓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功绩,但秦王朝统治仅持续十五年;隋朝也是在中国经历长期分裂之后建立的统一王朝,建国初期,也有隋文帝开创的“开皇之治”,但统治时间也仅有37年。秦朝、隋朝迅速灭亡,究其原因,与秦朝、隋朝统治阶级实施苛政,毫无限制地奴役劳动人民有直接关系。秦朝在统一之初,民生尚未得到修养,国力尚未得到恢复的情况下,就大兴徭役,仅建造阿房宫、秦始皇陵和长城所征发的民工就达300万人以上,农民三分之二的收入都被征缴。隋炀帝统治期间,百役繁兴,征敛无度,挥霍浪费,穷兵黩武,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征伐高丽,每年役使民众数百万人,弄得“耕稼失时,田畴多荒”。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官逼民反。西汉、唐两朝统治阶级在总结吸取秦朝和隋朝灭亡的的历史教训基础上,施行了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的政策,鼓励农民生产,注重节俭,实现统治分别达到210年、289年,期间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空前盛世局面。
  正如唐太宗所言:“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如果不能正视历史,摆不正与人民的关系,甚至把自己放在人民之上,自以为是,肆意妄为,其后果轻则脱离人民,重则损害人民,必然受到历史规律的惩罚。
  中国共产党在充分总结吸取国内外历史更替和封建王朝兴衰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党的根本宗旨,始终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人民共同富裕而努力奋斗。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党和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富民政策,如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消农业税,发放粮食补贴;探索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试点,免除了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建立了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等,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但我们也清醒看到,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扩大趋势,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等。这就要求我们要踏踏实实地为民办事实,使人民群众觉得有盼头、有奔头。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告诫全党要将“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本文标题: 资治通鉴少年简读版第四卷读后感(《资治通鉴》读后感是什么)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4696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读懂抗疫大考的中国答卷的论文读后感(疫情之下的“中国答卷”给你带来了哪些感悟)大道执行也天下为公读后感(读大道之行也有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