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袁氏当国》唐德刚pdf资源从字形结构来说,求是一个独体字。单独的求字也是一个词,它是动词。如“求你不要离开我”中的求字。用它构成的词,多数也...
求《袁氏当国》唐德刚pdf资源
从字形结构来说,求是一个独体字。
单独的求字也是一个词,它是动词。如“求你不要离开我”中的求字。
用它构成的词,多数也是动词,如乞求,要求,恳求等。
单独的求字也是一个词,它是动词。如“求你不要离开我”中的求字。
用它构成的词,多数也是动词,如乞求,要求,恳求等。
之所以说洋务运动使中国走上近代化的道路,其主要原因是
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提供了生产技术,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所以说为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袁世凯为什么要复辟帝制?
援引一片文章,说的很清楚。主要原因就是内心的私欲造就,毕竟那个宝座是要名至实归才好吧。
1
袁世凯复辟帝制原因探析
苗玉德
摘 要: 袁世凯复辟称帝,原因复杂。他自身对无限制的极端权力的追求是其称帝的 根本动因;但转型时期特殊的社会环境及当时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的纵容和支持也是促使袁倒 行逆施的重要原因。此外,袁世凯身边一些人长期以来别有用心的鼓动和支持也是不可忽视 的一个因素。本文就试图从这几个方面来探析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复杂原因。 关键词: 袁世凯 帝制 复辟
1915年末,民国刚刚走完其第四个年头,袁世凯便宣布洪宪称帝,短短八十三天,上 演了一场历史闹剧。袁世凯久怀帝制之心,阴谋复辟,无疑是这场闹剧的导演者和主角,但 一人不成戏,这一闹剧中其他角色的扮演我们也不能忽视。解读袁氏当国的这段历史,剖析 袁世凯这个悲剧性人物,从中不难看出袁氏复辟的原因所在。袁复辟称帝,原因复杂,这里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制度转型时期的社会
辛亥革命后,中国数千年历史的帝制被废除,民国也已建立,长期生活在皇帝专制统治下的人们想着换了天地,总该过上好日子了。可事实上呢,民国却被一些官僚、政客、党人之流闹得乌烟瘴气,内忧外患不断,人民生活依旧苦不堪言。这一时期,正是近代中国社会从一个古老的封建制度向民主代议制度,从“帝制”向“民治”发生转型的启蒙期,占全中国人口80%的下层民众的政治觉悟远没有我们后人想象的那么高。他们是管不得什么共和制、君主制这些虚的东西,他们在乎的是自己能不能吃饱饭,过上好日子;对他们来说,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而此时,帝制在表面上被废除了,但根深蒂固的专制思想还在,在许多人的心里,依然是有着帝制情结的。他们习惯了头顶上有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更何况如今,旧的已破,新的却还未及建立,“如此则受害群众就要抱怨今不如古,民国不如大清了。”【1】
此时的袁世凯,做了一年多总统,对尚处于实验阶段的共和政体已失去了信心。在他的认识里,既然共和搞不下去了,就不如恢复帝制的好。况且,逊清老官僚出身的他,深知帝制更能满足其独裁专制的权欲。于是乎,他便利用人们还处于转型时期这种迷茫,不顾一切地开倒车,搞独裁,做皇帝了。
袁没有看到的是,这种制度转型,本来就非三五年之功。“今日虽不合中国国情,安知三五十年,乃至百年之后,他也不合乎中国国情呢?”【2】
袁和他的智囊们当时没有这种历史进化观念,没有认识到,民国搞得再糟,这种历史发展趋势,却是不可逆转的了。妄图在历史潮流中逆势而行,结果必然是触礁灭顶了。
二、袁世凯独具称帝野心和实力
2
制度转型时期的社会,只是提供了一个相对适于推行帝制的土壤,真正复辟称帝的种子,还是袁世凯那追逐权力的野心和欲望。
袁世凯出生于河南项城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家族,父祖多为清朝显贵,权重一方。袁世凯早年科举不第,遂投身于清军将领吴长庆门下,后随军入朝平乱。驻朝期间,袁因办事机敏、干练,颇为清廷朝野瞩目,回国后受命赴天津小站督练“新军”;袁世凯自此发迹,权力不断上升,不但拥有了一支日后得以依靠终身的北洋新军,还成为影响晚清政局的重要人物。袁所练的新军,在当时享有盛名。张之洞问起他练兵的秘诀时,他曾说:“练兵的事情„„主要的是要练成‘绝对服从命令’;我们一手拿着官和钱,一手拿着刀,服从就有官有钱,不从就吃刀„„”【3】
说的是练兵,但我们不难看出其深藏于心的政治手腕。日后,他也正是将此法运用于政治,笼络了一批政客为其复辟摇旗呐喊。而由他一手培养起来的这支军队,更成为支撑他复辟称帝的根本力量。
袁世凯极具政治眼光和手段,还善于投机。他早期攀附重臣李鸿章,一步步飞黄腾达;在与维新派周旋同时,关键时刻又果断投靠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得到清廷重用。主政山东时期,他又“审时度势”地打压义和团,赢取了在华列强的好感,也为其日后重新掌权和登上权力顶峰投下了政治资本。辛亥革命爆发,袁世凯东山再起,他又是在清廷与革命党人之间斡旋,养敌自重,逼得清帝逊位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大总统的宝座。此后,身为大总统的他,更是将这种政治手段发挥到了极致,改约法,解散国民党,瘫痪国会,一步步酝酿称帝。
虽然袁世凯此时已是中华民国的大总统,是这个国家权力的最高执掌,并且他已通过改宪将大总统一职弄得跟皇帝没什么两样:可以连任,可以传子。所差的只是皇帝的名分了,但这些还是远不能满足袁的野心的,他要的是绝对的没有约束的权力,是皇权赋予的至高无上的权威,而这些,只有“皇帝”能给。
当然,依袁世凯的政治敏感,他也不是没有看到复辟的危险性。皇帝宝座的诱惑虽大,但迫于舆论压力,为个人利益着想,权衡轻重,他也是犹豫不决的。他想做皇帝,又不敢对外宣称;停止称帝,又心有不甘;可谓是“又想,又怕;又默认,又否认”【4】
。在时机未成熟之前,他对外一再表明自己绝无称帝之心,但暗中其帝制活动却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变更官制;组织“筹安会”;召开“国民会议”;“投票”定国体;直至最后改年号,做起了洪宪大皇帝。
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袁世凯是一个有着极高政治智商的政客,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能施展手段最终得到它。这样的人,能一步步揽权,最后复辟称帝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袁克定“欺父误国” 别有用心
洞察到袁世凯有称帝之心,处在袁身边的人,也开始蠢蠢欲动了,他们各怀其不可告人之目的,积极鼓吹帝制,劝袁或助袁称帝。这其中,对帝制最为热衷的,当属袁世凯的大儿子——袁克定了。
袁克定身为长子,自小跟在袁世凯身边,对旧官场上的事耳濡目染,袁世凯也经常让他代表自己外出办事,这在无形中也助长了袁克定在政治上的野心。袁克定深知其父有称帝之心,如果父亲做了皇帝,那他自然就是名正言顺的太子了。若干年后,他也许就可以嗣位君临天下了。于是,他早早地就私铸了颗“大皇子印”,对于善于拍马屁的人给他写信称其为“大皇子殿下”,他也居之不辞,其野心可见一斑。他平时还总是或直接或间接地向其父进言,劝其称帝。
3
比如他经常有意无意地在袁世凯耳边说“大丈夫做事要乾纲独断,不能仰人鼻息,任人掣肘”【5】
之类的话,其用心显而易见。更有甚者,为了制造出日本也支持帝制的假象,他竟然联合一些人,弄了个假版的《顺天时报》来蒙蔽袁世凯。袁世凯发现后,大骂其“欺父误国”。
自此,他也渐失袁世凯的信任。后来,他竟不顾手足情分,扬言要杀掉将来可能会与其争“太子”位的二弟袁克文,可谓是丧心病狂!难怪当时身为袁政府政治顾问的澳大利亚籍人莫理循会这样评价袁克定——“有野心,但很愚蠢”【6】
。
袁克定的愚蠢之举还远不止这些。为了使袁世凯深信“称帝乃天意”,他更是制造出了旧时帝王用来欺人自欺的所谓祥瑞的那一套,真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最后阶段,他又勾结“筹安会”的杨度等一批人,迎合袁的意志,组织全国请愿联合会,时未经月,便把帝制运动在四海之内弄的风起云涌,最终将袁世凯推上了皇帝的宝座,也推向了复辟的深渊。近代著名史学家唐德刚先生曾慨叹:“项城一代枭雄,而败在这么个败类的儿子之手,„真是窝囊之极”【7】
。
四、派系相争 助袁称帝以邀宠
想在袁世凯称帝上做文章的,远不止袁克定一人。
袁任总统时,其政府中有所谓粤系、皖系者。粤系即交通系,以粤人梁士诒为领袖,叶恭绰佐之;主营铁路、关税、交通银行与戊通公司等,影响较大。皖系以皖人杨士琦为中心人物,并无具体的组织。从不同的派系利益出发,两派间免不了相互攻讦。
当时的交通系,依仗着津浦路局,不断培植势力,其弊病也日益显现。一些人便伺机罗列其罪状,制造了轰动一时的“五路大参案”。袁世凯迫于舆论压力,遂将津浦路局等几个要处的局长罢免,交通次长叶恭绰也暂停职,粤系实力一时遭受重创。一些心有不甘的粤系人士,此时把目光瞄向了帝制一事,欲迎合袁之意图,拥袁称帝以居功,借以恢复粤系势力。他们利用粤系曾遍布各处的势力,勾结当时鼓吹帝制最强烈的机关“筹安会”,开始为复辟帝制积极奔走。梁士诒利用其全国税务督办的身份,遍施手段,为帝制活动筹款。他们还用巨款收买各方,策动成立各种请愿团,为袁称帝制造“民意”。有了这些人的奔命,袁的复辟决心日坚,在帝制的道路上也越走越远。
当然袁世凯久蓄称帝之心,在各种因素促使下,迟早必走帝制之路。但粤系为恢复势力,不惜以国家体制为赌注,对袁复辟推波助澜,也使自己在历史上留下骂名。
五、迷信思想作祟
袁世凯能复辟帝制,还有一方面的因素我们不能不提,那就是迷信思想。
迷信是落后的的东西,是应摒弃的,但我们每个人头脑中多多少少都有着那么一点迷信思想,脱胎于传统封建社会的袁世凯,更不能免俗。
袁世凯是有迷信思想的,他也相信风水之说。有人曾给他批过八字,说他的命“贵不可言”;还说其位于项城老家的坟地,一边是龙,一边是凤,龙凤相配,主袁家应出一代帝王。这些说法,听起来荒诞,但无疑会对袁的思想产生
4
影响。
这里还要再次提一下袁世凯的大公子袁克定了。袁克定身残,但一直野心勃勃,在促其父称帝一事上也颇费心思。可能是遗传原因,袁家族上下几辈人都无人活过60岁,袁克定便针对此做起了文章,不断向袁世凯明言或暗示,说这一不祥的家庭命运,只有做了皇帝才能冲破。我们今天看来,这自然是狗屁不通的迷信,但对当时的袁世凯来说,这却是一句很有杀伤力的“诫言”。试想,谁不愿自己寿命能长一点,况且,条件还是做皇帝;做了皇帝,家族的这一衰运会扭转,自己又可享受天子的荣华富贵,这不是天大的好事吗?但皇帝不是谁都能做的,换做我们,只能是幻想幻想罢了。可换做袁世凯就不一样了,他可是有这个条件的!
当时的北京城内,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后来袁的心腹冯国璋也向人讲过,说有一天袁世凯午睡方醒,家童照例去给总统献茶,但进门时却看见一只大癞蛤蟆躺在床上,惊吓中玉茶杯失手落地。袁见自己最心爱的玉杯摔碎了,顿时大怒。此时家童灵机一动,说他因为看到床上躺着的不是大总统而是一条五爪大金龙,这才惊吓失手的。袁顿时转怒为喜,还从抽屉里拿出一百元钞票赏给家童。这个故事听起来荒唐,但也不似完全瞎编。我们不要小看了这些迷信鬼话之类的,在关键时刻,它们能击中人心中最弱之处,给人以能接受的莫大安慰。试想袁世凯在帝制受阻,举棋不定之时,也可能正是这样的迷信和说法使其在一念之间做出了决定的。
六、来自帝国主义方面的支持
袁世凯推行帝制,一些帝国主义国家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袁世凯一向比较羡慕当时称霸全欧的德国,尤其倾心于德皇威廉二世的强权政策和俾斯麦的铁血主义,常说中国欲富强就要学习德国。而此时的德皇威廉二世为了争取袁政府倾向于同盟国集团,不仅多次表示支持帝制,而且还答应“财政器械给予大力援助”。在1913年袁克定坠马足伤赴德治疗期间,德皇威廉二世也曾与其密谈,“力陈中国非帝制不能图强”。袁世凯得此报告自然非常兴奋,遂认为称帝在国际上也有了政治靠山。
在当时的袁政府中,也活跃着不少外国人的身影。他们有的是帝国主义国家派来的驻华公使,有的是袁政府请来的政治顾问。袁世凯一向比较重视外国顾问的作用,从北洋政府建立的那一天起,他就陆续延聘了不少外国人当顾问。这些人除安置在政府各部之外,仅作为总统顾问的就有十多人,他们对袁世凯的政治活动影响较大。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人——
朱尔典,英国人,袁世凯在朝鲜时即与其相识,与袁交往三十多年;在华任公使期间,极力帮袁,鼓吹袁,为袁谋取最高权力做了很多工作,袁也将其引以为知己。辛亥革命期间,他还帮助袁世凯在清廷与革命党人之间斡旋,为袁谋取革命成果出谋划策。后来袁世凯当选总统,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等等,朱尔典多表示了理解和支持。可以说,袁能一步步夺取最高权力并复辟称帝,朱尔典贡献了不少智慧。
美国公使芮恩,对袁世凯的个人独裁统治和帝制活动,采取了不干涉的态度。他认为,一个国家所发展的制度主要是这个国家本身的事情,别的国家不应加以干涉;他反而对袁世凯祭孔典礼的音乐很感兴趣,大加赞赏。显然,他没能透过这些活动看清袁的本质,这无疑助长了袁的帝制野心。就像一个人眼看着另一个人向泥潭滑去,不但不救,
5
反倒赞赏其溅起的泥花很漂亮。
这一时期,还有一个叫古德诺的美国人,这个人不得不说;他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院长,是美国政治学和行政学的权威;袁世凯当政时期,他是袁政府的政治顾问。1915年7月,中日“二十一条”刚交涉结束,外患稍纾,袁世凯请古氏以评议天坛宪法为题,评价共和政体与帝制政体的优劣。古氏乃尽展其学,写了一篇《共和与君主论》(此乃袁政府当时汉译之名),文中强调君主制优于共和制,但两者各有所适。文章一出,便马上变成以杨度为首的筹安会推行帝制的“圣经”了,“早已蓄势待发的杨度等帝制派政客们,拣到鸡毛当令箭,乘势拉开帷幕,正式搞起公开的帝制运动来”【8】
。平心而论,古氏的文章只是以一个学者的角度从纯学理的立场出发所作,但出现于这样一个敏感时期,凭古氏在政治学界的权威地位,其只言片语就难免被别有用心的袁党所利用了。虽然这之后古氏马上召集中外记者,并将文章原文(英文版)在《京报》上披露,以澄清真相,但此时帝制派的目的已达到,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古氏助袁称帝、“助纣为虐”的形象是很难抹去了。
如果说古氏尚“有情可原”,那么当时袁政府中还有一位日本政治顾问有贺长雄,此人却是心甘情愿地为袁世凯奔走。他不但积极劝袁主动就皇帝位,还亲自到日本去替帝制派活动,使袁相信日本朝野是都赞成中国恢复帝制的。袁推行帝制最担心的就是日本的态度,有贺的态度对袁世凯来说是个极大的鼓励。
袁世凯之所以这么重视这些帝国主义国家的态度,是因为他怕自己一旦把民国改回了帝国,列强拒不承认,甚或出兵干涉,助长地方叛乱,那就无法应付了。因此有了这些外国公使们的表态和支持,袁便少了很多的顾虑,可以放心地去搞他的帝制了。
这些外国人看似都是袁世凯帝制活动的支持者,但我们必须看到,他们的身份是各国的驻外公使,他们是站在维护各自国家在华利益的立场上的。在袁世凯筹备帝制阶段,他们怂恿推动,使袁认为好像各列强国家都在支持他做这件事,但等袁真的复辟做了皇帝,帝国主义各国基于彼此间的利益纠葛,就开始纷纷反对了。他们或劝告,或警告,要求暂缓变更国体。这种先捧场,后拆台的做法,着实让袁及其帝制派郁闷和愤怒,但当时木已成舟,袁世凯已是骑虎难下了。
此时,国内反袁声浪此起彼伏,各省讨袁活动也日益高涨,袁世凯陷入四面楚歌之中。
1916年3月22日,在国内外一片反对声中,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6日,在内外交困中,袁世凯忧惧而死;他的皇帝梦也随着那件祭天的龙袍被一起埋进了历史的坟墓。据说在临死前,袁曾从昏迷中醒来,喃喃地说了句“他害了我„„”【9】
,这个他,所指是谁,是无从知晓了,但却留给了后人无尽的思索„„
袁世凯曾因“能事”、“超群”,一度被誉为“大清国当代最重要的人物”、“一个具有异常才智的人”【10】
,但就是这样一个“能臣”
【11】
,何以倒行逆施,一步步走上了复辟的不归路?这其中有其自身对权力的野心,有他人别有用心的利
用,有帝国主义的怂恿支持,更有整个时代转型的局限。
1916年9月,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蔡元培撰文指出:“袁氏之罪恶,非特个人之罪恶也。彼实代表吾国三种之旧社会:曰官僚,曰学究,曰方士„„,今袁氏去矣,而此三社会之流毒,果随之以俱去乎?”
【12】
同年12月,陈独秀在他
主办的《新青年》杂志上也发表文章,指出,“袁世凯之废共和复专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
1
袁世凯复辟帝制原因探析
苗玉德
摘 要: 袁世凯复辟称帝,原因复杂。他自身对无限制的极端权力的追求是其称帝的 根本动因;但转型时期特殊的社会环境及当时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的纵容和支持也是促使袁倒 行逆施的重要原因。此外,袁世凯身边一些人长期以来别有用心的鼓动和支持也是不可忽视 的一个因素。本文就试图从这几个方面来探析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复杂原因。 关键词: 袁世凯 帝制 复辟
1915年末,民国刚刚走完其第四个年头,袁世凯便宣布洪宪称帝,短短八十三天,上 演了一场历史闹剧。袁世凯久怀帝制之心,阴谋复辟,无疑是这场闹剧的导演者和主角,但 一人不成戏,这一闹剧中其他角色的扮演我们也不能忽视。解读袁氏当国的这段历史,剖析 袁世凯这个悲剧性人物,从中不难看出袁氏复辟的原因所在。袁复辟称帝,原因复杂,这里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制度转型时期的社会
辛亥革命后,中国数千年历史的帝制被废除,民国也已建立,长期生活在皇帝专制统治下的人们想着换了天地,总该过上好日子了。可事实上呢,民国却被一些官僚、政客、党人之流闹得乌烟瘴气,内忧外患不断,人民生活依旧苦不堪言。这一时期,正是近代中国社会从一个古老的封建制度向民主代议制度,从“帝制”向“民治”发生转型的启蒙期,占全中国人口80%的下层民众的政治觉悟远没有我们后人想象的那么高。他们是管不得什么共和制、君主制这些虚的东西,他们在乎的是自己能不能吃饱饭,过上好日子;对他们来说,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而此时,帝制在表面上被废除了,但根深蒂固的专制思想还在,在许多人的心里,依然是有着帝制情结的。他们习惯了头顶上有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更何况如今,旧的已破,新的却还未及建立,“如此则受害群众就要抱怨今不如古,民国不如大清了。”【1】
此时的袁世凯,做了一年多总统,对尚处于实验阶段的共和政体已失去了信心。在他的认识里,既然共和搞不下去了,就不如恢复帝制的好。况且,逊清老官僚出身的他,深知帝制更能满足其独裁专制的权欲。于是乎,他便利用人们还处于转型时期这种迷茫,不顾一切地开倒车,搞独裁,做皇帝了。
袁没有看到的是,这种制度转型,本来就非三五年之功。“今日虽不合中国国情,安知三五十年,乃至百年之后,他也不合乎中国国情呢?”【2】
袁和他的智囊们当时没有这种历史进化观念,没有认识到,民国搞得再糟,这种历史发展趋势,却是不可逆转的了。妄图在历史潮流中逆势而行,结果必然是触礁灭顶了。
二、袁世凯独具称帝野心和实力
2
制度转型时期的社会,只是提供了一个相对适于推行帝制的土壤,真正复辟称帝的种子,还是袁世凯那追逐权力的野心和欲望。
袁世凯出生于河南项城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家族,父祖多为清朝显贵,权重一方。袁世凯早年科举不第,遂投身于清军将领吴长庆门下,后随军入朝平乱。驻朝期间,袁因办事机敏、干练,颇为清廷朝野瞩目,回国后受命赴天津小站督练“新军”;袁世凯自此发迹,权力不断上升,不但拥有了一支日后得以依靠终身的北洋新军,还成为影响晚清政局的重要人物。袁所练的新军,在当时享有盛名。张之洞问起他练兵的秘诀时,他曾说:“练兵的事情„„主要的是要练成‘绝对服从命令’;我们一手拿着官和钱,一手拿着刀,服从就有官有钱,不从就吃刀„„”【3】
说的是练兵,但我们不难看出其深藏于心的政治手腕。日后,他也正是将此法运用于政治,笼络了一批政客为其复辟摇旗呐喊。而由他一手培养起来的这支军队,更成为支撑他复辟称帝的根本力量。
袁世凯极具政治眼光和手段,还善于投机。他早期攀附重臣李鸿章,一步步飞黄腾达;在与维新派周旋同时,关键时刻又果断投靠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得到清廷重用。主政山东时期,他又“审时度势”地打压义和团,赢取了在华列强的好感,也为其日后重新掌权和登上权力顶峰投下了政治资本。辛亥革命爆发,袁世凯东山再起,他又是在清廷与革命党人之间斡旋,养敌自重,逼得清帝逊位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大总统的宝座。此后,身为大总统的他,更是将这种政治手段发挥到了极致,改约法,解散国民党,瘫痪国会,一步步酝酿称帝。
虽然袁世凯此时已是中华民国的大总统,是这个国家权力的最高执掌,并且他已通过改宪将大总统一职弄得跟皇帝没什么两样:可以连任,可以传子。所差的只是皇帝的名分了,但这些还是远不能满足袁的野心的,他要的是绝对的没有约束的权力,是皇权赋予的至高无上的权威,而这些,只有“皇帝”能给。
当然,依袁世凯的政治敏感,他也不是没有看到复辟的危险性。皇帝宝座的诱惑虽大,但迫于舆论压力,为个人利益着想,权衡轻重,他也是犹豫不决的。他想做皇帝,又不敢对外宣称;停止称帝,又心有不甘;可谓是“又想,又怕;又默认,又否认”【4】
。在时机未成熟之前,他对外一再表明自己绝无称帝之心,但暗中其帝制活动却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变更官制;组织“筹安会”;召开“国民会议”;“投票”定国体;直至最后改年号,做起了洪宪大皇帝。
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袁世凯是一个有着极高政治智商的政客,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能施展手段最终得到它。这样的人,能一步步揽权,最后复辟称帝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袁克定“欺父误国” 别有用心
洞察到袁世凯有称帝之心,处在袁身边的人,也开始蠢蠢欲动了,他们各怀其不可告人之目的,积极鼓吹帝制,劝袁或助袁称帝。这其中,对帝制最为热衷的,当属袁世凯的大儿子——袁克定了。
袁克定身为长子,自小跟在袁世凯身边,对旧官场上的事耳濡目染,袁世凯也经常让他代表自己外出办事,这在无形中也助长了袁克定在政治上的野心。袁克定深知其父有称帝之心,如果父亲做了皇帝,那他自然就是名正言顺的太子了。若干年后,他也许就可以嗣位君临天下了。于是,他早早地就私铸了颗“大皇子印”,对于善于拍马屁的人给他写信称其为“大皇子殿下”,他也居之不辞,其野心可见一斑。他平时还总是或直接或间接地向其父进言,劝其称帝。
3
比如他经常有意无意地在袁世凯耳边说“大丈夫做事要乾纲独断,不能仰人鼻息,任人掣肘”【5】
之类的话,其用心显而易见。更有甚者,为了制造出日本也支持帝制的假象,他竟然联合一些人,弄了个假版的《顺天时报》来蒙蔽袁世凯。袁世凯发现后,大骂其“欺父误国”。
自此,他也渐失袁世凯的信任。后来,他竟不顾手足情分,扬言要杀掉将来可能会与其争“太子”位的二弟袁克文,可谓是丧心病狂!难怪当时身为袁政府政治顾问的澳大利亚籍人莫理循会这样评价袁克定——“有野心,但很愚蠢”【6】
。
袁克定的愚蠢之举还远不止这些。为了使袁世凯深信“称帝乃天意”,他更是制造出了旧时帝王用来欺人自欺的所谓祥瑞的那一套,真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最后阶段,他又勾结“筹安会”的杨度等一批人,迎合袁的意志,组织全国请愿联合会,时未经月,便把帝制运动在四海之内弄的风起云涌,最终将袁世凯推上了皇帝的宝座,也推向了复辟的深渊。近代著名史学家唐德刚先生曾慨叹:“项城一代枭雄,而败在这么个败类的儿子之手,„真是窝囊之极”【7】
。
四、派系相争 助袁称帝以邀宠
想在袁世凯称帝上做文章的,远不止袁克定一人。
袁任总统时,其政府中有所谓粤系、皖系者。粤系即交通系,以粤人梁士诒为领袖,叶恭绰佐之;主营铁路、关税、交通银行与戊通公司等,影响较大。皖系以皖人杨士琦为中心人物,并无具体的组织。从不同的派系利益出发,两派间免不了相互攻讦。
当时的交通系,依仗着津浦路局,不断培植势力,其弊病也日益显现。一些人便伺机罗列其罪状,制造了轰动一时的“五路大参案”。袁世凯迫于舆论压力,遂将津浦路局等几个要处的局长罢免,交通次长叶恭绰也暂停职,粤系实力一时遭受重创。一些心有不甘的粤系人士,此时把目光瞄向了帝制一事,欲迎合袁之意图,拥袁称帝以居功,借以恢复粤系势力。他们利用粤系曾遍布各处的势力,勾结当时鼓吹帝制最强烈的机关“筹安会”,开始为复辟帝制积极奔走。梁士诒利用其全国税务督办的身份,遍施手段,为帝制活动筹款。他们还用巨款收买各方,策动成立各种请愿团,为袁称帝制造“民意”。有了这些人的奔命,袁的复辟决心日坚,在帝制的道路上也越走越远。
当然袁世凯久蓄称帝之心,在各种因素促使下,迟早必走帝制之路。但粤系为恢复势力,不惜以国家体制为赌注,对袁复辟推波助澜,也使自己在历史上留下骂名。
五、迷信思想作祟
袁世凯能复辟帝制,还有一方面的因素我们不能不提,那就是迷信思想。
迷信是落后的的东西,是应摒弃的,但我们每个人头脑中多多少少都有着那么一点迷信思想,脱胎于传统封建社会的袁世凯,更不能免俗。
袁世凯是有迷信思想的,他也相信风水之说。有人曾给他批过八字,说他的命“贵不可言”;还说其位于项城老家的坟地,一边是龙,一边是凤,龙凤相配,主袁家应出一代帝王。这些说法,听起来荒诞,但无疑会对袁的思想产生
4
影响。
这里还要再次提一下袁世凯的大公子袁克定了。袁克定身残,但一直野心勃勃,在促其父称帝一事上也颇费心思。可能是遗传原因,袁家族上下几辈人都无人活过60岁,袁克定便针对此做起了文章,不断向袁世凯明言或暗示,说这一不祥的家庭命运,只有做了皇帝才能冲破。我们今天看来,这自然是狗屁不通的迷信,但对当时的袁世凯来说,这却是一句很有杀伤力的“诫言”。试想,谁不愿自己寿命能长一点,况且,条件还是做皇帝;做了皇帝,家族的这一衰运会扭转,自己又可享受天子的荣华富贵,这不是天大的好事吗?但皇帝不是谁都能做的,换做我们,只能是幻想幻想罢了。可换做袁世凯就不一样了,他可是有这个条件的!
当时的北京城内,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后来袁的心腹冯国璋也向人讲过,说有一天袁世凯午睡方醒,家童照例去给总统献茶,但进门时却看见一只大癞蛤蟆躺在床上,惊吓中玉茶杯失手落地。袁见自己最心爱的玉杯摔碎了,顿时大怒。此时家童灵机一动,说他因为看到床上躺着的不是大总统而是一条五爪大金龙,这才惊吓失手的。袁顿时转怒为喜,还从抽屉里拿出一百元钞票赏给家童。这个故事听起来荒唐,但也不似完全瞎编。我们不要小看了这些迷信鬼话之类的,在关键时刻,它们能击中人心中最弱之处,给人以能接受的莫大安慰。试想袁世凯在帝制受阻,举棋不定之时,也可能正是这样的迷信和说法使其在一念之间做出了决定的。
六、来自帝国主义方面的支持
袁世凯推行帝制,一些帝国主义国家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袁世凯一向比较羡慕当时称霸全欧的德国,尤其倾心于德皇威廉二世的强权政策和俾斯麦的铁血主义,常说中国欲富强就要学习德国。而此时的德皇威廉二世为了争取袁政府倾向于同盟国集团,不仅多次表示支持帝制,而且还答应“财政器械给予大力援助”。在1913年袁克定坠马足伤赴德治疗期间,德皇威廉二世也曾与其密谈,“力陈中国非帝制不能图强”。袁世凯得此报告自然非常兴奋,遂认为称帝在国际上也有了政治靠山。
在当时的袁政府中,也活跃着不少外国人的身影。他们有的是帝国主义国家派来的驻华公使,有的是袁政府请来的政治顾问。袁世凯一向比较重视外国顾问的作用,从北洋政府建立的那一天起,他就陆续延聘了不少外国人当顾问。这些人除安置在政府各部之外,仅作为总统顾问的就有十多人,他们对袁世凯的政治活动影响较大。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人——
朱尔典,英国人,袁世凯在朝鲜时即与其相识,与袁交往三十多年;在华任公使期间,极力帮袁,鼓吹袁,为袁谋取最高权力做了很多工作,袁也将其引以为知己。辛亥革命期间,他还帮助袁世凯在清廷与革命党人之间斡旋,为袁谋取革命成果出谋划策。后来袁世凯当选总统,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等等,朱尔典多表示了理解和支持。可以说,袁能一步步夺取最高权力并复辟称帝,朱尔典贡献了不少智慧。
美国公使芮恩,对袁世凯的个人独裁统治和帝制活动,采取了不干涉的态度。他认为,一个国家所发展的制度主要是这个国家本身的事情,别的国家不应加以干涉;他反而对袁世凯祭孔典礼的音乐很感兴趣,大加赞赏。显然,他没能透过这些活动看清袁的本质,这无疑助长了袁的帝制野心。就像一个人眼看着另一个人向泥潭滑去,不但不救,
5
反倒赞赏其溅起的泥花很漂亮。
这一时期,还有一个叫古德诺的美国人,这个人不得不说;他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院长,是美国政治学和行政学的权威;袁世凯当政时期,他是袁政府的政治顾问。1915年7月,中日“二十一条”刚交涉结束,外患稍纾,袁世凯请古氏以评议天坛宪法为题,评价共和政体与帝制政体的优劣。古氏乃尽展其学,写了一篇《共和与君主论》(此乃袁政府当时汉译之名),文中强调君主制优于共和制,但两者各有所适。文章一出,便马上变成以杨度为首的筹安会推行帝制的“圣经”了,“早已蓄势待发的杨度等帝制派政客们,拣到鸡毛当令箭,乘势拉开帷幕,正式搞起公开的帝制运动来”【8】
。平心而论,古氏的文章只是以一个学者的角度从纯学理的立场出发所作,但出现于这样一个敏感时期,凭古氏在政治学界的权威地位,其只言片语就难免被别有用心的袁党所利用了。虽然这之后古氏马上召集中外记者,并将文章原文(英文版)在《京报》上披露,以澄清真相,但此时帝制派的目的已达到,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古氏助袁称帝、“助纣为虐”的形象是很难抹去了。
如果说古氏尚“有情可原”,那么当时袁政府中还有一位日本政治顾问有贺长雄,此人却是心甘情愿地为袁世凯奔走。他不但积极劝袁主动就皇帝位,还亲自到日本去替帝制派活动,使袁相信日本朝野是都赞成中国恢复帝制的。袁推行帝制最担心的就是日本的态度,有贺的态度对袁世凯来说是个极大的鼓励。
袁世凯之所以这么重视这些帝国主义国家的态度,是因为他怕自己一旦把民国改回了帝国,列强拒不承认,甚或出兵干涉,助长地方叛乱,那就无法应付了。因此有了这些外国公使们的表态和支持,袁便少了很多的顾虑,可以放心地去搞他的帝制了。
这些外国人看似都是袁世凯帝制活动的支持者,但我们必须看到,他们的身份是各国的驻外公使,他们是站在维护各自国家在华利益的立场上的。在袁世凯筹备帝制阶段,他们怂恿推动,使袁认为好像各列强国家都在支持他做这件事,但等袁真的复辟做了皇帝,帝国主义各国基于彼此间的利益纠葛,就开始纷纷反对了。他们或劝告,或警告,要求暂缓变更国体。这种先捧场,后拆台的做法,着实让袁及其帝制派郁闷和愤怒,但当时木已成舟,袁世凯已是骑虎难下了。
此时,国内反袁声浪此起彼伏,各省讨袁活动也日益高涨,袁世凯陷入四面楚歌之中。
1916年3月22日,在国内外一片反对声中,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6日,在内外交困中,袁世凯忧惧而死;他的皇帝梦也随着那件祭天的龙袍被一起埋进了历史的坟墓。据说在临死前,袁曾从昏迷中醒来,喃喃地说了句“他害了我„„”【9】
,这个他,所指是谁,是无从知晓了,但却留给了后人无尽的思索„„
袁世凯曾因“能事”、“超群”,一度被誉为“大清国当代最重要的人物”、“一个具有异常才智的人”【10】
,但就是这样一个“能臣”
【11】
,何以倒行逆施,一步步走上了复辟的不归路?这其中有其自身对权力的野心,有他人别有用心的利
用,有帝国主义的怂恿支持,更有整个时代转型的局限。
1916年9月,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蔡元培撰文指出:“袁氏之罪恶,非特个人之罪恶也。彼实代表吾国三种之旧社会:曰官僚,曰学究,曰方士„„,今袁氏去矣,而此三社会之流毒,果随之以俱去乎?”
【12】
同年12月,陈独秀在他
主办的《新青年》杂志上也发表文章,指出,“袁世凯之废共和复专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
本文标题: 唐德刚袁氏当国读后感(袁世凯为什么要复辟帝制)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3749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