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4至8段读后感(人间词话读书笔记怎么写)

发布时间: 2022-09-06 21:50:2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0

人间词话读后感,按其论述重点进行归纳整理,发现全书主要讨论了如下几大问题,最核心的,一是境界理论,二是历代词评。,诗词境界说:,上...

人间词话4至8段读后感(人间词话读书笔记怎么写)

人间词话读后感

 按其论述重点进行归纳整理,发现全书主要讨论了如下几大问题,最核心的,一是境界理论,二是历代词评。
  
  诗词境界说:
  上卷的1-9节均是讲此理论。还有下卷的第13节。
  他推崇以“境界”来品评词作水平之高下。何谓之“境界”?我以为即是词人在作品中所构建出的一种超现实的、能为读者感知和陶醉其中的“艺术时空”。五代北宋词是所有时代词作中最好的,因其有“境界”。严羽“兴趣”说、阮亭“神韵”说,不如“境界”说直指根本。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
  有情境,有物境:描绘境物可创造出一种意境,可称为“物境”;描绘人的感情,也可创造出一种意境,可称为“情境”。
  有造境,有写境,前者偏浪漫主义,后者偏现实主义。有写实家,有理想家:也即是浪漫派与现实派的辩证关系。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前者是以我心观物,一切都带上主观的色彩;后者是以物观物,看似纯粹客观,实际也是暗含感情色彩的。无我之境须由静中得,故优美;有我之境须由动转静之时得,故雄伟。
  境界可大可小,但境界小并不等于就是品级劣。
  附论情与景的关系: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写情写景的“隔与不隔”:39-41则。
  
  论大诗人之素养:
  大诗人要有大胸襟:东坡词旷稼轩词豪皆因此。
  大事业大学问者之三种境界:
  诗人于宇宙人生,要能入能出:入则写之,出则观之。
  诗人要轻视外物,但又重视外物:
  诗人要有内美,要有修能。
  诗人乃热心为游戏之人:
  诗人人要忠实:不仅对人,对一草一木亦然。否则是“游词”。
  有客观诗人,有主观诗人。前者要多阅世,后者阅世越浅情越真。
  有政治家之眼,有诗人之眼。
  诗词为物之不得其平而鸣者也:欢愉之辞难工,愁苦之言易巧。
  
  历代词评:
  他串讲晚唐五代以来各大词人,最最推崇的是五代北宋词,
  他高评价的人:冯延已、李后主、欧阳修、苏东坡、辛弃疾、纳兰容若。
  他低评价的人:周美成、姜白石,再等而次之则有梦窗、草窗、玉田、梅溪等人。
  细讲:
  李太白纯以气象胜:温庭筠词虽然精妙,但内容太窄;冯延已可称得上“深美闳约”。南唐中主词也不错。李后主之词眼界大、感慨深。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反不失赤子之心。他的诗词是以血而书,有释迦基督原罪之意。冯正中词与中后二主词一样,气象颇大,开北宋一代词风。
  晏殊词中有与诗经相近处。欧阳永叔词与周美成相比,好比淑女之与倡优。周美成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秦观与晏几道词比,淮海胜于小山。秦观词境最为凄婉:东坡咏杨花之水龙吟词这咏物词第一。白石写景词隔了一层,格调虽高但意境欠缺,故算不上第一流作者。梅溪、梦窗等也是类似。
  北宋词名家以贺方回为最次:主要是少“真味”。南宋词人可以比肩北宋者,唯有一幼安耳。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东坡词旷,稼轩词豪。东坡稼轩之词,有雅量高致,白石弗如也。东坡旷达在神,白石旷达在貌,刻意为之也。苏辛为词中之狂,白石不失为狷,梅溪、梦窗、玉固、草窗等人,则皆为乡愿耳。梅溪、梦窗、玉田、草窗等人之词,失之肤浅、平淡与枯槁,彼等之词,一日作百首也得。文文山之词,有风骨,亦有境界。至于纳兰容若之词,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讲诗词体制之流变:
  文体之演变,根本原因在于某种文体通行久后,即会形成习套,后世求新则需变革之。唐中叶之后,诗成为应酬工具,故衰;词能写真性情,故兴;南宋以后词,也成这酬唱工具,故亦衰。
  唐五代词,生香真色。词之有北宋,犹诗之有盛唐。北宋词就景叙情,至南宋则是即事叙景。楚辞最工是推屈宋,五古最工推阮陶,词之最工推五代北宋,而南宋不算。唐五代词有句无篇,南宋词有篇无句;李后主及北宋诸人则是有篇有句。北宋词家如倡优,南宋词家如俗子。词家宁为倡优,莫为俗子。
  诗中五七言绝句最尊、律诗次之,排律最下;词上小令类绝句,长调似律诗,百字令、沁园春等则类于排律了。讲词之长调最工者:崇柳永《八声甘州》、东坡《水调歌头》。
  
  论诗与词之区别:
  诗之景阔,词之言长。诗中奇观景象词中少有,如渊明诗之跌拓昭彰、独超众类;薜收赋之韵趣高奇、词义晦远。东坡、白石略得一二耳。
  
  论作词诸技巧:
  大家之作,其词脱口而出,无造作之态。好词忌用替代字;少用典故与粉饰,因为这些都是借形式来掩盖内容与情感之空虚。词家应禁作感事、怀古之作。
  好诗无题,因诗词中之意,不能以题尽之也。
  可作艳词,但不可作轻薄词、游词。有真情的淫词、鄙词也胜于游词。

看完人间词话的读后感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后感
读第一遍的时候,这本书给我的印象只是王国维的一段段评论、正文下面一条条评析、注释里一首首词作、一位位此作家和词评论家----完全凌乱的文字,“花非花、雾非雾”,所谓此话,在水一方,只能遥望。再读几遍就会发现,此书形散而神不散,果然“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辞脱口而出而无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现余将其正文内容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一、词以境界为上(王国维对词的境界的评析);二、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词的发展历程以及词人词作风格)三、诗词特点、诗人及词人;四、后人学填词的弊端;五、近人对词的看法。下面是我的具体阐述。
词以境界为上
王国维论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言气质神韵不如言境界”。例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国维谓之“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壮语。”
词以境界为最高审美标准。那么,什么是境界呢?王氏是这样解释的:“境非独谓景物也,感情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着,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像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天涯茫茫,长路漫漫,秋风渐起,伊人远隔,天气之凉比不上相思之苦,秋风起时偏登楼,欲言无语更无人听,一切的一切在无可奈何之中变得难以承受。这种用真感情写的真境界,不仅得到了王国维的赞赏,也获得了历经千年万年的力量,流传至今。
王国维还指出,境界有理想和写实之分,又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之分。“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现实二派所之由分。然二者偏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现实之故也。”就像冯延巳的《醉花间》词“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俊朗清雅。能够感动别人的永远是对真实的升华,而不是纯粹的虚构与写实。这正是美的根基所在。
“有我之境”的要点在于“以我观物”,即从自我感情出发,对客体进行加工整理,一切外物都成为内在感情的表象,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幕”。“无我之境”的要点则在于“以物观物”,强调客体存在的真实性,主体意识被客体化,如“菜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这也是主观诗跟客观诗的区别所在。古人写词,写有我之境的较多。但对名家高手来说,他们可以得心应手的根据自己的愿望进行选择运用。例如苏轼之词既有“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情景无限”这样自然优美的无我之境,也有“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这样壮美的有我之境。
境界有上述类别之分,但“境界有大小,然不以是而分高下。”优美和壮美,只是审美的不同取向而已,它们之间不应该存在价值的判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宝帘闲挂小银钩”所描述的意境,并非不如“落日照大旗,风鸣马萧萧”、“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境界啊。然而,炼字对境界的表达有很重要的作用。比如“红杏指头春意闹”的“闹”字,使意象生趣盎然,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才智啊。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唐五代北宋之词,可谓“生香真色”。清代文学家潘德舆说,“词滥觞于唐,畅于五代,而意格之闳深曲挚,则莫盛于北宋。词之有北宋,犹诗之有盛唐。至南宋则稍衰矣。”清初有文学家说,“词至北宋而大,至南宋而深。”众说纷纭。让我们来看看王国维的观点吧:“君之于词,于五代喜李后主、冯正中,于北宋喜永叔、子瞻、少游、美成,于南宋除稼轩、白石外,所嗜者鲜矣。尤痛诋梦窗、玉田,谓梦窗砌字,玉田垒句。一雕琢,一敷衍。其病不同,而同归于浅薄。六百年来词之不振,实自此始。夫自南宋以后,斯道之不振久矣!元明及国初诸老,非无警句也,然不免乎局促者,气困于雕琢也。嘉、道以后至此,非不谐美业,然无救于浅薄者,意竭于摹拟也。”
虽然“才之不可强也”,但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文学作品的形式体裁变化有其自身的萌芽、发展、壮大、衰落、消退和新体裁诞生的过程。但单纯从词的角度来看,古人词作真的是“满园春色管不住”“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啊.
下面笔者以朝代为顺序,总结一下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提到的部分词人词作及其风格。
唐代。一代天骄李白不仅是诗仙,他的词也独有千古。“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阕”,一首小令《忆秦娥》,足以包含千百年来所有诗人的感慨和所有哲人的思索。如果说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词人,那么温庭筠则是晚唐文化培养出来的另一天才。“飞卿精艳绝人”。“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造语精致细腻,绵密隐约。王国维对其评价是“飞卿之词,句秀也。”
五代。“冯延巳之词不是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所谓五代风格,就是指追求婉媚、言情不离伤春伤别、场景无非洞房酒筵的词风。而冯延巳独造清语,“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疏散闳约,“细雨湿流光”五字便能摄春草之魂,难怪他在五代词人中独受王国维赏识。冯延巳的君主南唐中主李璟,多才多艺,善诗歌,其词“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菡萏香消,西风愁起,颇有国家之憾,我想,王国维以遗老自居,更能玩味此中深意吧。李璟之子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正因如此,兴亡不出宫阙的经历,使他可以用整个生命去咀嚼命运的无常,一旦发言为诗词,其深厚纯绝非常人可比。李煜难为人间之王,却极称“词中之帝”。词之李后主而眼界始大。“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业,天上人间”,这些词境的开拓以及它独特的话语方式,为宋词的繁荣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词至北宋而大。不知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未央宫”是否出自北宋词人夏竦的“霞散绮,月垂钩,帘卷未央楼”,但范仲淹的“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帐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抑郁苍凉,让我想起了电影中杰王子带领士兵进行决战的那一幕。“北宋倚声家初祖”晏殊工于造语,词作雍容和缓,温润秀洁。虽然其内容多是抒写相思离别之苦,含情凄婉,但是忧愁之中往往透露出对人生的反思和感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等精彩的语句,深为后人称许。与他不同的是,其子晏几道一生耿介孤傲,把对歌女的相思爱恋作为他词的绝对主题,他把对爱情生死不渝的追求最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古之“伤心人”也。欧阳修是北宋初起承前启后的重要词人。受晏殊影响,欧阳修有“绿杨楼外出秋千”之句,仅一个“出”字便是后人所不能达到的。其《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让我们了解到他的自然性情。王国维说,“永叔‘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于豪放之中有沉着之致,所以尤高。”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北宋还有另一位才子,苏轼。他的词作和他的人格一样充满魅力,其词挥洒自如,妙语天成,不为音律所约束,激情充沛。王国维曰“东坡之旷在神,为词中之狂。”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超然物外,既有太白浩然之风,又有内中自敛显宋人理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列于唐宋八大家之列,其妹苏小妹又是天下难得的才女,其友佛印更是超俗的智者,再看看“苏门四学士”吧: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个个独具千秋。秦观为苏轼最得意的门生,虽然和晏几道一起被称为“古之伤心人”,但他少年豪俊,感情真挚,语言清雅,意境深婉。“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这样真挚的感情,难怪苏小妹会喜欢上他。黄庭坚不仅诗词兼长,还擅长行书、草书。这样一群才子聚在一起,其日子也必然潇洒快活吧!苏子一圈人,将北宋的词作推上高峰,在王国维看来,北宋其他词作逊色了。“北宋名家以贺方回最次,其词少真味。”也许,王氏过矣。“若问闲郎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为他赢得了“贺梅子”的称号。少真味乎?词至北宋末年,便出现了另外一位一流词人,周邦彦。其“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园,一一风荷举”恰到好处的描绘了荷花的风韵,自然神妙。其中观察之深入、体物之细微,绝非一朝一夕之心力。
“词至南宋而深”。南宋词人中一位位superman也层出不穷。“姜夔之词旷在貌”。虽然王国维评价他“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在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意,弦外之响”但人们普遍认为,姜夔偏爱衰落、枯败、阴冷的意象,以此来营构幽情悲凉的词境,寄托凄苦落寞的心态,其意境不可谓不深。就像“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二十四桥仍在,波心在,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之为谁生”这等好词,朗诵起来也是齿颊生香。跟白石的婉约相比,豪放的辛弃疾“有性情有意境”。“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与东坡一样,王国维评价稼轩“词中之狂”。刘过是辛弃疾的座上客,被人赞为“天下奇男子,生平以义气憾当世”,以文为词,不守音律,展现了江湖游士独特的生活命运和个性风格。至南宋末年,又出现了两位词人,吴文英(梦窗)和张炎(玉田)。“梦窗之词,吾得取其词中一语以评之,曰‘映梦窗、凌乱碧’,玉田之词,亦得取词中一语以评之,曰‘玉老田荒’”。所谓‘映梦窗、凌乱碧’,正体现了吴文英所营造的亦梦亦幻的境象和他突变性、跳跃性的章法结构。所谓“玉老田荒”则反映了张炎词中的凄凉。王国维指出,幼安词之佳者,如《祝英台近》,俊伟幽咽,故独有千古,其他豪放之处,亦有“横素波,干青云”之概,宁梦窗辈龌龊小生所可语耶?”王国维痛诋梦窗、玉田,我只能说,“才之不可强也”。乱世出英雄。文天祥身当乱世,悲歌泣血,长歌当哭,其慷慨赴死的英雄气概别有高格。试读其词《念奴娇》“水天空阔,恨东风,不识人见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又如其《沁园春》,“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商量。”有这样的民族豪情气节,贯彻于中,为两宋文坛增添了最后一道光辉。
金代文人的词作,似乎没有在《人间词话》里提到过。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寥寥28字,境界全出,宛若天成,实为绝唱。
词至明清,佳作渐少。“一代又一代文学”。明清小说如《水浒传》《红楼梦》等,独具特色。我想要不是当时中国的印刷术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京城”纸贵的场面肯定会发生。
诗词特点、诗人及词人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人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氏又曰,“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同忧乐。”文学是抒情和寄托的手段,虽然“诗人视一切外物,皆游戏之材料”,但不管它拥有什么样的外在形式,“诙谐与严重二性质,亦不可缺一也。”我们必须对文学保持尊重,同样,此人也必须忠实,“词人之忠实,不独对人事宜然。即对一草一木,亦须有忠实之意,否则所谓游词也。”这种忠实,归根结底是对自己感情的忠实。
从词的意境来看,第一:“词之为体,要妙宜修。能言诗之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这是王国维对诗和词区别的总结。词乃长短句,句法参差,音节流利,这种体裁比诗更为灵巧,适宜于表达婉转曲折的感情。诗则整齐厚重,句法简约,适宜于表达疏广典雅的意境。将王维之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和纳兰性德的词“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作一番比较,即可更好的理解以上所述。
第二:“隔”与“不隔”。王氏以为诗文佳妙之处在于即景生情,写景如在眼前。虽有安排却不见痕迹的浑融,所以,他评论曰“白石写景之作,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随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姜夔之词多一层理性的分析和人工的渲染,但情景交融、自有深意,堪称好词。王国维认为“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佳句贵在不隔。
我认为,“隔”与“不隔”各有千秋。“隔”一层,花非花,雾非雾,加一点人工雕琢更显意境深远,“不隔”直抒胸臆,情韵自然浮现,浑然天成。
从词的用字来看,词最忌用替字。南宋词论家沈义夫《乐府指迷》云,“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需用‘红雨’‘刘郎’等字。说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这一评论遭到了王国维的批评。并不是每一首诗词都得使用典故。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晗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纯用白描,不失为千古佳句。不消多说,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加以运用,才是明智的选择。
从词的双声叠韵来看,王国维评论曰“双声、叠韵之论盛于元朝,唐人尤多用之。至宋以后,则渐不讲,并不知二者为何物。余谓苟于词之荡漾出用叠韵,促节使用双声,则其铿锵可诵,必有过于前人者。”到底何谓双声、何谓叠韵呢?两个字声母相同叫做双声,两个字韵母相同叫做叠韵例如《南史.羊元宝传》之“官家狠狭,更广八分”中“官”“更”“广”皆得g音。再如梁武帝之“后牖有朽柳”,“有”“朽”“柳”三字同一韵母,为叠韵。王国维此论对当代的新诗创作亦有启发,比如海子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海”“开”是同韵母,是诗中的押韵和词中的叠韵的延伸吧。
后人学填词的弊端
学习前人的作品,参考他们独特高明的语言形式、结构章法和修辞手段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则在于对作品内涵的体会与把握,从而为自己的创作提供更深层次的借鉴。王国维是这样评价后人学词的:“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近人祖南宋而远北宋,以南宋之词可学,北宋不可学也。学南宋者,不祖白石则祖梦窗,以白石、梦窗可学,幼安不可学也。学幼安者,率祖其粗犷滑稽,以其粗犷、滑稽处可学,佳处不可学也。同时白石、龙洲学幼安之作且如此,况他人乎?其实幼安词之佳者,如《摸鱼儿》、《贺新郎.送茂嘉》、《青玉案.元夕》、《祝英台近》等,俊伟幽咽,其他豪放之处亦有‘横素波、干青云’之概,宁梦窗辈龌龊小生所可语耶?”“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历史之路漫漫,我相信有很多人学作词都没有成功,或佳作较少。但王国维对姜夔和吴文英的评价我觉得有些不妥。白石梦窗的词具有他们自己的风格,是对自我的张扬和表达。如果说,在词坛里苏轼的词是牡丹,辛弃疾的词是向日葵,文天祥的词是梅花,李煜的词是水仙,那么姜夔的词是百合花,吴文英的词是月季花,那些在词作方面造诣不深的就是满天星,想学作词但由于某些原因没写好的,就相当于绿色的小草,花草种类不同,但错落有致。同理,词坛里出现才智不一的词人,也是自然,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审美的可能。
近人对词的看法
王国维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文学作品所关注的始终是人本身,即使是写景之作,也不能抹去景物背后那双情感的眼睛。
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王国维理解的“三种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王国维所谓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即入门前茫无头绪,求索无门的疑惑与痛苦,第二种是叩门时以苦作舟、以勤未径、上下求索的执著与忍耐。第三种则是功夫到家参透真谛的喜悦与释然。王国维这段话鞭辟入里,假使晏、欧诸公在世,想也不得不叹服王氏的才情与睿智吧。
只是,这三种境界又有几人能够通通尝遍呢?有的人未上高楼,就已经先叹息驻足了,更何消说为伊憔悴、蓦然回首呢?
学术知识如是,人生目标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为了寻找、追求人生目标,先迷茫、后奋斗,继而反思,最后达到目标,然后接着进行下一次的追寻。人生目标并不唯一,但无论多少,成功的人生旅途中都交织着矛盾、执著与喜悦。用王老的话给自己一个定位,我们现在处于上下求索的阶段,或曰“潜龙勿用”。希望有一天,我们会乘千里风破万里浪。
对于《人间词话》内容的分析,就暂且谈到这里。可是读者都会注意到,本书中没有谈到李清照的词,为什么呢?
我认为原因大致有三:
第一, 按照王国维的境界论,李清照的词不符合标准。王国维重北宋而轻南宋,而且将有篇有句视为上乘之作,其次宁取有句而不取有篇。再看李清照的词,很难摘出精美而有境界的句子,因此作为南宋词人的她,自然被王国维一棒子打到有篇而无句之列了。
第二, 王国维并不看重以浅显直白、甚至俚俗的词语入词,因此喜欢浅明语言和白描手法的李清照自然不会受到重视。而词的发展,从形式方面看,是由小令到长调;从文辞方面看,是由精美浑然到通俗晓畅。
第三, 学术史上任何一部著作,都不可避免的前人的结论有所借鉴。《人间词话》也不例外。而恰巧以前的词论对李清照的评价不多,仅认为她是女中词杰而已。由此看来,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只字不提李清照就在情理之中了。
后记:
每经历一件事情,我们都会增长一些见识;每读一本书,我们都会增长一些智慧。《人间词话》带给我的,远远超过这些。
第一, 这本书把我带进了词的天堂。我像一颗小星球,在此的浩瀚的宇宙中尽情享受精彩绝伦的文字带来的快乐,一次又一次的感叹写出这样或清俊或幽怨或豪爽的文字的人不是天才那是什么!
第二, 这本书增强了我整理资料的能力。
第三, 本书对我性格的改变。我本是一个率性而为的人,但本书给我带来很大的平静感。书中的诗词包罗万象,喜怒哀乐气象万千,看过这些,对待自己生活中的或琐碎或重要的事情,都会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看问题。
按一下手机右上角的采纳或者电脑上的好评哦!谢谢

人间词话读后感题目怎么写

这篇读后感就是把人间词话的内容简单的叙述一下。然后发出自己的感慨,最后把自己的努力方向写出来。

求人间词话读后感1500字左右

最好是有关这几段的。。〔五一〕“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黄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如梦令》之“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差近之。 〔五二〕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五三〕陆放翁《花间集》,谓:“唐季五代,诗愈卑,而倚声辄简古可爱。能此不能彼,未可以理推也。”《提要》驳之,谓:“犹能举七十斤者,举百斤则蹶,举五十斤则运掉自如。”其言甚辨。然谓词必易于诗,余未敢信。善乎陈卧子之言曰:“宋人不知诗而强作诗,故终宋之世无诗。然其欢愉愁苦之致,动于中而不能抑者,类发于诗余,故其所造独工。”五代词之所以独胜,亦以此也。 〔五四〕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故谓文学后不如前,余未敢信。但就一体论,则此说固无以易也。
读第一遍的时候,这本书给我的印象只是王国维的一段段评论、正文下面一条条评析、注释里一首首词作、一位位此作家和词评论家----完全凌乱的文字,“花非花、雾非雾”,所谓此话,在水一方,只能遥望。再读几遍就会发现,此书形散而神不散,果然“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辞脱口而出而无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可不历三种之阶级:「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同叔《蝶恋花》此第一阶级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欧阳永叔《蝶恋花》此第二阶级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辛幼安《青玉案》)此第三阶级也。——王国维
王国维的这三境界是我高二时所了解的,当时就对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次有幸拜读后,顿觉词的世界是如此之大,如此之深,当你遨游其中使你会发觉自己的渺小与无知。
《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是王国维文学批评的代表作,在清代众多的词话中,《人》以其见解之新颖,理论之独创熔中西美学、文艺思想于一炉,突破清代文坛某些学派的门户之见,独树一帜,为中国美学、文艺理论研究开创了一条新路,在中国学术思想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虽为论词而作,但涉及的方面很广泛,不限于词,“可以作为王氏一家的艺术论读”(夏承焘《词论十评》),它突破清代词坛浙派、常州派的门户之见,独创一派。这《人》是在探求历代词人创作得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自己艺术鉴赏和艺术创作的切身经验,提出了“境界”说,为王国维艺术论的中心与精髓。
境界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一个观点,即文学作品的意境是由作品所描写的生活实际和它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是主观和客观,理想和现实,情感和理智的统一所谓境界「非独谓景物」,「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有造境,有写境」,即有创造的境界,有写实的境界。在此,对境界的含意作了明确的说明,继而又对境界的构成作了具体阐述,「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虽写实象,亦理想家也」,这就是说,境界是诗人模写自然又表现理想构成,成功之诗必然是理想与写实的密切结合。譬如书中对于「境界」的阐释有: ——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集结了六十四篇短评的《人》,是王国维写词的心得,也是他的艺术观之总结,文章虽短,但篇篇四两千斤,字字珠玑可贵,力可扛鼎。他用传统的词话形成以及反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又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这就是他在当时新旧两代的读者中产生了重大反响,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人》和传统诗词的最大区别是:他不再仅仅关注人的伦理世情,去重复离别相思、宠辱升降的主题;而是将个人自我抛入茫茫大块的宇宙、大化流行、生生不已的永恒中,让自我去面对注定的人类悲剧,甚至将自我做展示的人格分裂,作灵魂拷问,去追究人生无根茎的命数。它是王国维的生命底蕴,精神生气的灌注,不同于“羔雁之具”,模拟之作,是作者对宇宙与人生、生命与死亡等基本人生问题讨问和思索的结晶。这也是我对《人》唯独钟爱原因。我喜欢他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我欣赏他那三境界和他那对人生不断探索的不懈精神;更羡慕他“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的那份洒脱与自由。
每经历一件事情,我都会增长一些见识;每读一本书,我都会增长一些智慧。《人间词话》带给我的,远远超过这些。 第一, 这本书把我带进了词的天堂。我像一颗小星球,在此的浩瀚的宇宙中尽情享受精彩绝伦的文字带来的快乐,一次又一次的感叹写出这样或清俊或幽怨或豪爽的文字的人不是天才那是什么!第二, 这本书增强了我整理资料的能力。 第三, 本书对我性格的改变。我本是一个率性而为的人,但本书给我带来很大的平静感。书中的诗词包罗万象,喜怒哀乐气象万千,看过这些,对待自己生活中的或琐碎或重要的事情,都会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看问题。最后我想借用他人对《人间词话》的一段评论结束我的这篇读后感。
王国维《人间词话》在中西文艺思想交流融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它观点新颖,立论精辟,自成体系,在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上看成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因此,它理所当然地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
本文标题: 人间词话4至8段读后感(人间词话读书笔记怎么写)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1273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荀子》的读后感(求一片《荀子》读后感)差别二年级读后感(差别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