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如何辩证分析在议论文写作中,许多同学往往在提出论点后,再举出二至三个事例作为论据加以证明就算完事。这样的文章,往往观点绝对化,说服力不强,...
议论文如何辩证分析
在议论文写作中,许多同学往往在提出论点后,再举出二至三个事例作为论据加以证明就算完事。这样的文章,往往观点绝对化,说服力不强,很难使读者信服并接受。一篇好的议论文,仅有观点、事例还不够,我们还要学会辩证分析。只有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事物,才有可能得出比较中肯的结论。议论文要做到辩证分析,关键是要掌握“五字”法则,这“五字”法则就是“三要三不要”。一要用全面的观点分析事物
事物往往有正面,有反面;有主流,有支流;成绩,有问题;有长处,有短处。说理议论时,如果只说一面,而忘记了另一面,就会犯片面性的毛病。因此,我们要提高全面说理的能力,只有整体把握事物,全面分析问题,才能避免说理的片面性、绝对化。例如下面的文段:
预测当然需要,因为预测往往代表着人们对于未来的美好希望与憧憬,有了预测,就有了目标与方向,这样,越渴望成功,就会越努力拼搏,越努力就会离自己的目标越近。然而,只有预测是不够的,实践才是走向成功的关键,自己预测的目标最多可以化为你去实现目标的动力罢了。
所以,我们要在预测中有所行动,走好自己的路。首先,我们要坚守初心。其次,我们也要乐观,生活中有很多我们不能预测到的事情会突然发生,唯有乐观面对,才能走下去。再者,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也尤为重要,很多时候,做事不仅需要全身心投入,还要找对方法,对症下药,才能提高成功率。——2021年高考上海佳作《脚下的路,是走出来的》
这段文字谈有无必要“预测”,作者所运用的就是全面的观点,既看到预测的重要性,也看到预测的局限性。作者肯定了预测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如果没有行动,预测就会失去意义。体现出辩证统一的思维逻辑。
二要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事物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事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所以,我们要注意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学会由此及彼地分析事物。对事物之间关系的正确把握是进行辩证分析的前提,只有理清事物之间的关系,才有可能认清事物的本质。例如下面的文段:
走遍中国乡村,田间依旧存在的蛙鸣见证了美丽乡村的改变。古人有诗云:“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从关注“三农”问题到精准扶贫,时代的飞速向前,中国广大乡村不曾被抛下,它们实现了自身的蜕变,呈现出一幅山水美、人情美的淳朴画卷。
从微观层面看,无数致力于美丽乡村建设的人成了时代的先锋。毕业于耶鲁大学的村官秦玥飞带领乡村率先走上信息化之路。鲁迅曾说:“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正是因为人们对乡村大地有着最深沉的眷恋和责任,这方土地才成了无数人难以割舍的牵绊。从宏观层面看,国家在向前发展时也从未遗忘农村:湘西十八洞村的发展经验至今还在传播,精准扶贫体现了对农民的关怀,“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理念深入人心。——2021年高考湖南佳作《蛙鸣伴驼铃》
这段议论分析就充满辩证色彩,作者紧紧围绕“乡村的变化”,抓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由果溯因,从“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进行分析,揭示了个人的奉献精神和国家的政策理论对农村变化的深远影响,分析细致深刻,议论周密严谨,论证有条不紊,逻辑十分清晰。
三要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事物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事物发展是一个始终运动变化的过程,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只有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趋向作出正确判断。请看下面的文段: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回望近几年的中国,“一带一路”的发展过程仍历历在目。追溯历史,大漠中的声声驼铃指引着中国商人在丝绸之路上留下足迹;郑和下西洋时,中国之威随“海上丝绸之路”而名扬四海;今时今日,“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国家政治层面的战略性决策,搭起了连接中国古代与现代、本国与沿线国家相互联系的桥梁。
如一位诗人所说:“小小流萤,宇宙间所有的光亮都是它的亲人;它冲破了黑暗的束缚,仅仅因为服从了内在的力量。”而中国的这种力量,正体现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腾飞之势中。相信吧,我们中华民族必将走得更快、更远!——2021年高考河南佳作《爱我中国,全面腾飞》
在这里,作者用发展的观点去分析事物,重点抓住“一带一路”的渊源和发展轨迹,既有纵向的分析,又有横向的比较,对于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不是停留于静止的表面进行解读,而是着眼于现实与未来之间的联系。作者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评析,精准把握发展趋势,及时指明未来愿景,充满自信与希望,这样的说理就比较透彻,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三不要”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不要偏于一面
世界上有许多关系在表面看来是对立的,而实际上却是对立统一的。请看下面的文段: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行,需要我们勇往直前。古人云: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人生旅途是充满风险的,你永远不知道前方等待你的是荆棘小径还是宽阔大道。只有坚持不懈,不停地走下去,不顾一切地走下去,才能到达成功的终点。——《走与停》
从表面看,这段文字观点鲜明,通顺流畅,也有一定的气势,但认真读就会发现,这些论述具有片面性,如“只有坚持不懈,不停地走下去,不顾一切地走下去,才能到达成功的终点”片面强调了“走”的作用,而忽略了“停”的价值。实际上,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些“停”是必要的,适当的“停”是为了走得更远。如果我们用辩证的观点去看问题,就不会得出这样片面的结论。
不要态度骑墙
有不少同学将辩证分析简单地理解为对所讨论的问题不作明确的判断,其实这是对“辩证”内涵的误解。辩证分析并不反对论点鲜明,辩证思维首先就应该体现在文章论点的正确与鲜明上,如果观点模糊,似是而非,就谈不上是真正的辩证分析。请看下面的文段:
有机遇,必然会有风险,有挑战。炒股有风险,商战可能失败,企业可能会倒闭。面对这些,有人惨败,有人晋级,有人下岗,这就是客观规律。然而,机遇,可以把握又不好把握;风险,可以回避又不好回避;挑战,可以应对又难以应对。这些,我们每个人心里都十分清楚。——《也谈“机遇”》
在上面这段文字中,作者的明确态度和对现实生活的准确判断都较模糊。文段看起来有辩证思维,实际上是态度骑墙的表现,在议论什么?明确的观点在哪里?鲜明的主张在哪里?我们读了以后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这是辩证分析之大忌。
不要讲“过头话”
“过头话”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把话说死了”。过头话不能讲,讲了过头话就很有可能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无路可退,论证苍白无力。
事物往往有正面,有反面;有主流,有支流;成绩,有问题;有长处,有短处。说理议论时,如果只说一面,而忘记了另一面,就会犯片面性的毛病。因此,我们要提高全面说理的能力,只有整体把握事物,全面分析问题,才能避免说理的片面性、绝对化。例如下面的文段:
预测当然需要,因为预测往往代表着人们对于未来的美好希望与憧憬,有了预测,就有了目标与方向,这样,越渴望成功,就会越努力拼搏,越努力就会离自己的目标越近。然而,只有预测是不够的,实践才是走向成功的关键,自己预测的目标最多可以化为你去实现目标的动力罢了。
所以,我们要在预测中有所行动,走好自己的路。首先,我们要坚守初心。其次,我们也要乐观,生活中有很多我们不能预测到的事情会突然发生,唯有乐观面对,才能走下去。再者,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也尤为重要,很多时候,做事不仅需要全身心投入,还要找对方法,对症下药,才能提高成功率。——2021年高考上海佳作《脚下的路,是走出来的》
这段文字谈有无必要“预测”,作者所运用的就是全面的观点,既看到预测的重要性,也看到预测的局限性。作者肯定了预测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如果没有行动,预测就会失去意义。体现出辩证统一的思维逻辑。
二要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事物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事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所以,我们要注意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学会由此及彼地分析事物。对事物之间关系的正确把握是进行辩证分析的前提,只有理清事物之间的关系,才有可能认清事物的本质。例如下面的文段:
走遍中国乡村,田间依旧存在的蛙鸣见证了美丽乡村的改变。古人有诗云:“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从关注“三农”问题到精准扶贫,时代的飞速向前,中国广大乡村不曾被抛下,它们实现了自身的蜕变,呈现出一幅山水美、人情美的淳朴画卷。
从微观层面看,无数致力于美丽乡村建设的人成了时代的先锋。毕业于耶鲁大学的村官秦玥飞带领乡村率先走上信息化之路。鲁迅曾说:“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正是因为人们对乡村大地有着最深沉的眷恋和责任,这方土地才成了无数人难以割舍的牵绊。从宏观层面看,国家在向前发展时也从未遗忘农村:湘西十八洞村的发展经验至今还在传播,精准扶贫体现了对农民的关怀,“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理念深入人心。——2021年高考湖南佳作《蛙鸣伴驼铃》
这段议论分析就充满辩证色彩,作者紧紧围绕“乡村的变化”,抓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由果溯因,从“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进行分析,揭示了个人的奉献精神和国家的政策理论对农村变化的深远影响,分析细致深刻,议论周密严谨,论证有条不紊,逻辑十分清晰。
三要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事物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事物发展是一个始终运动变化的过程,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只有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趋向作出正确判断。请看下面的文段: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回望近几年的中国,“一带一路”的发展过程仍历历在目。追溯历史,大漠中的声声驼铃指引着中国商人在丝绸之路上留下足迹;郑和下西洋时,中国之威随“海上丝绸之路”而名扬四海;今时今日,“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国家政治层面的战略性决策,搭起了连接中国古代与现代、本国与沿线国家相互联系的桥梁。
如一位诗人所说:“小小流萤,宇宙间所有的光亮都是它的亲人;它冲破了黑暗的束缚,仅仅因为服从了内在的力量。”而中国的这种力量,正体现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腾飞之势中。相信吧,我们中华民族必将走得更快、更远!——2021年高考河南佳作《爱我中国,全面腾飞》
在这里,作者用发展的观点去分析事物,重点抓住“一带一路”的渊源和发展轨迹,既有纵向的分析,又有横向的比较,对于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不是停留于静止的表面进行解读,而是着眼于现实与未来之间的联系。作者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评析,精准把握发展趋势,及时指明未来愿景,充满自信与希望,这样的说理就比较透彻,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三不要”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不要偏于一面
世界上有许多关系在表面看来是对立的,而实际上却是对立统一的。请看下面的文段: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行,需要我们勇往直前。古人云: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人生旅途是充满风险的,你永远不知道前方等待你的是荆棘小径还是宽阔大道。只有坚持不懈,不停地走下去,不顾一切地走下去,才能到达成功的终点。——《走与停》
从表面看,这段文字观点鲜明,通顺流畅,也有一定的气势,但认真读就会发现,这些论述具有片面性,如“只有坚持不懈,不停地走下去,不顾一切地走下去,才能到达成功的终点”片面强调了“走”的作用,而忽略了“停”的价值。实际上,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些“停”是必要的,适当的“停”是为了走得更远。如果我们用辩证的观点去看问题,就不会得出这样片面的结论。
不要态度骑墙
有不少同学将辩证分析简单地理解为对所讨论的问题不作明确的判断,其实这是对“辩证”内涵的误解。辩证分析并不反对论点鲜明,辩证思维首先就应该体现在文章论点的正确与鲜明上,如果观点模糊,似是而非,就谈不上是真正的辩证分析。请看下面的文段:
有机遇,必然会有风险,有挑战。炒股有风险,商战可能失败,企业可能会倒闭。面对这些,有人惨败,有人晋级,有人下岗,这就是客观规律。然而,机遇,可以把握又不好把握;风险,可以回避又不好回避;挑战,可以应对又难以应对。这些,我们每个人心里都十分清楚。——《也谈“机遇”》
在上面这段文字中,作者的明确态度和对现实生活的准确判断都较模糊。文段看起来有辩证思维,实际上是态度骑墙的表现,在议论什么?明确的观点在哪里?鲜明的主张在哪里?我们读了以后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这是辩证分析之大忌。
不要讲“过头话”
“过头话”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把话说死了”。过头话不能讲,讲了过头话就很有可能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无路可退,论证苍白无力。
辩证分析作文怎么写
如通用的段落我不知你说的是辩论作文还是描写辩论会,两个我都写了
辩论作文:要写出论点,论据,要有说服力,有自己的看法。
描写辩论会:描写场面,以及感悟
辩论作文:要写出论点,论据,要有说服力,有自己的看法。
描写辩论会:描写场面,以及感悟
辩证看,务实办读后感,1000字以上,可以谈价钱
打字真累,满意请采纳:)
从书名看,这就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充满着哲学的思辨。全书主要从收入差距如何缩小、房地产调控如何坚持、看病费用如何降低、素质教育如何推进、道德风气如何提升、食品安全如何保障、环境污染如何遏制、反腐倡廉如何深化等八个方面的主要社会现象及问题入手,通俗地用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解读,对我们了解、认识社会现象和经济形势很有帮助。
这本书是对经济和哲学的通俗宣传,文风清新朴实,有很强的可读性。对自己今后文风改进很有启发。写材料是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想得通、思的明、才能写的出,解决了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的问题才能写出有意义的文章。要在对问题的思考上多下功夫,就文章写文章只能假大空,实不可取。要大气,能放得开,更能收的扰,有哲学思辨性,有闪光的思想,文章才有高度。纵观马克思、毛泽东等大家的经典作品,你会发现他们永不过时,对什么事什么人都有管用的地方,常读常新。我读过马克思的辩证唯物论,按照读书计划,今年再对原著复习一遍。内容客观、资料详实,分析问题简明透彻、解决问题思路清晰、措施务实操作性强,经世致用,文章才有深度。这些《朱镕基讲话实录》、《李瑞环学哲学用哲学》堪称范本,今年要当作必读篇目,再研读一次。文风清新朴实,文字灵动有波澜不一潭死水,遣词造句简炼无费话,层次布局清晰,表情达意说理深入浅出,文章才有可读度,党内第一笔胡乔木和党内秀才田家声的文章以及刘少奇的讲话都值得学习。“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其中滋味只有自己揣摩提高。“笔杆子里出政权”的说法有些拔高,但有一点不可否认,笔杆子对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都是至关重要的。
这本书还教会自己看问题、办事情的基本方法。辨证看,从哲学角度说,是辨证唯物主义认识问题的基本方法,通俗地讲就是看问题要全面、用对立统一的思维和矛盾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我们生活在一个创新变革飞速发展的时代,各种思想相互激荡,如果不能辨证地看社会现象和现实问题,就看不清主流、瞅不准根源,易被一些表现和局部迷惑,从而困惑郁闷迷茫,不能理性地把持自我。“方法对头、事半功倍,方法不对、事倍功半。”聪明的人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人,正确来自哪里?《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的?》回答来自实践。我认为来自于做之前对事物的正确分析判断,这就是一个辨证看的问题。磨刀不砍柴功,遇事不浮躁三思后行,多用系统的观点问几个为什么,多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调查了解真实情况,多用对对立统一的观点从正反面想一想,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从历史、现实、未来思一思,多用矛盾的观点考虑一下主要和次要问题。如此,才能看清真相、理清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钥匙,科学制定措施。对此,先贤有高见,近日突对清朝中兴名臣曾国藩感兴趣,读了几部与他有关的书,其中的名言“先晓事、后办事”,“晓事”二字道出了他成事的秘密。
务实办,是办事的实用办法。办是执行,是解决问题的行动。有了好的措施,关键在落实。在人的一生中办事是贯穿终生的话题,办事要务实。陈云说:“不唯书、不唯上、要唯实”、办事来不得半点虚头。尽管办事有多种方法,虚事实办、实事虚办,急事缓办、缓事急办,大事小办、小事大办。但务实最重要,没有务实的执行,再辨证的看也只是停留在认识的层面上。对此作为毛泽东思想人民观、矛盾观、政治观、实践观和文化观之一的实践观说的很对,毛泽东有名的《实践论》科学地阐述了知行统一观。对务实的“实”我理解为一是真实,就是办事要实实在在,对某项工作或一件事情看准了,有办法了,就要实实在在地办。当然运动发展是绝对的,事物发展总是波浪式地前进、螺旋式地上升,办的过程中总会出现新情况,意想不到的新问题,需要再辨证地看,再务实办。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知道的很多,却成事很少?古有纸上谈兵的赵括,今有满腹才学的失业者。2500年前,孔圣人在《论语·学而》中日:“巧言令色鲜矣仁”,难怪有用人高手叹呼,慎用夸夸其谈之人,多盛名之下言过其实。曾国藩提倡戒多言、不纠缠、少争论,邓小平说:“不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先贤们重的是做,不是说,只有实实在在地做,才能办成事。二是现实,就是办事要尊重现实、尊重规律,科学地办。我认为中共第四代领导集体的科学发展观就是此意。办事一定要考虑客、主观因素,二者基本统一时,就离成功办事不远亦。对于主、客观因素的处理,第四代中共领导核心提出的和谐社会道出了真谛。要客观地面对现实,理性地对待自己,这是现代博弈论的核心,也是我们办事的心态。关于理性地对待自己,我认为对一个人做人做事至关重要,中国儒家传统思想认为最正确的做法是不妄自尊大,亦不妄自菲薄。从现代意义上说对自己要真实点,客观公正。想到这我记起了“自欺欺人”的故事。说一楚人,居贫,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我们万不可做故事中的楚人,不然小则误事、中则误己误人、大则误国。
《实践论》的结尾中讲到:“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一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辨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辨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仔细思考这段话,是辨证看和务实办的精妙理性总结。
从书名看,这就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充满着哲学的思辨。全书主要从收入差距如何缩小、房地产调控如何坚持、看病费用如何降低、素质教育如何推进、道德风气如何提升、食品安全如何保障、环境污染如何遏制、反腐倡廉如何深化等八个方面的主要社会现象及问题入手,通俗地用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解读,对我们了解、认识社会现象和经济形势很有帮助。
这本书是对经济和哲学的通俗宣传,文风清新朴实,有很强的可读性。对自己今后文风改进很有启发。写材料是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想得通、思的明、才能写的出,解决了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的问题才能写出有意义的文章。要在对问题的思考上多下功夫,就文章写文章只能假大空,实不可取。要大气,能放得开,更能收的扰,有哲学思辨性,有闪光的思想,文章才有高度。纵观马克思、毛泽东等大家的经典作品,你会发现他们永不过时,对什么事什么人都有管用的地方,常读常新。我读过马克思的辩证唯物论,按照读书计划,今年再对原著复习一遍。内容客观、资料详实,分析问题简明透彻、解决问题思路清晰、措施务实操作性强,经世致用,文章才有深度。这些《朱镕基讲话实录》、《李瑞环学哲学用哲学》堪称范本,今年要当作必读篇目,再研读一次。文风清新朴实,文字灵动有波澜不一潭死水,遣词造句简炼无费话,层次布局清晰,表情达意说理深入浅出,文章才有可读度,党内第一笔胡乔木和党内秀才田家声的文章以及刘少奇的讲话都值得学习。“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其中滋味只有自己揣摩提高。“笔杆子里出政权”的说法有些拔高,但有一点不可否认,笔杆子对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都是至关重要的。
这本书还教会自己看问题、办事情的基本方法。辨证看,从哲学角度说,是辨证唯物主义认识问题的基本方法,通俗地讲就是看问题要全面、用对立统一的思维和矛盾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我们生活在一个创新变革飞速发展的时代,各种思想相互激荡,如果不能辨证地看社会现象和现实问题,就看不清主流、瞅不准根源,易被一些表现和局部迷惑,从而困惑郁闷迷茫,不能理性地把持自我。“方法对头、事半功倍,方法不对、事倍功半。”聪明的人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人,正确来自哪里?《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的?》回答来自实践。我认为来自于做之前对事物的正确分析判断,这就是一个辨证看的问题。磨刀不砍柴功,遇事不浮躁三思后行,多用系统的观点问几个为什么,多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调查了解真实情况,多用对对立统一的观点从正反面想一想,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从历史、现实、未来思一思,多用矛盾的观点考虑一下主要和次要问题。如此,才能看清真相、理清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钥匙,科学制定措施。对此,先贤有高见,近日突对清朝中兴名臣曾国藩感兴趣,读了几部与他有关的书,其中的名言“先晓事、后办事”,“晓事”二字道出了他成事的秘密。
务实办,是办事的实用办法。办是执行,是解决问题的行动。有了好的措施,关键在落实。在人的一生中办事是贯穿终生的话题,办事要务实。陈云说:“不唯书、不唯上、要唯实”、办事来不得半点虚头。尽管办事有多种方法,虚事实办、实事虚办,急事缓办、缓事急办,大事小办、小事大办。但务实最重要,没有务实的执行,再辨证的看也只是停留在认识的层面上。对此作为毛泽东思想人民观、矛盾观、政治观、实践观和文化观之一的实践观说的很对,毛泽东有名的《实践论》科学地阐述了知行统一观。对务实的“实”我理解为一是真实,就是办事要实实在在,对某项工作或一件事情看准了,有办法了,就要实实在在地办。当然运动发展是绝对的,事物发展总是波浪式地前进、螺旋式地上升,办的过程中总会出现新情况,意想不到的新问题,需要再辨证地看,再务实办。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知道的很多,却成事很少?古有纸上谈兵的赵括,今有满腹才学的失业者。2500年前,孔圣人在《论语·学而》中日:“巧言令色鲜矣仁”,难怪有用人高手叹呼,慎用夸夸其谈之人,多盛名之下言过其实。曾国藩提倡戒多言、不纠缠、少争论,邓小平说:“不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先贤们重的是做,不是说,只有实实在在地做,才能办成事。二是现实,就是办事要尊重现实、尊重规律,科学地办。我认为中共第四代领导集体的科学发展观就是此意。办事一定要考虑客、主观因素,二者基本统一时,就离成功办事不远亦。对于主、客观因素的处理,第四代中共领导核心提出的和谐社会道出了真谛。要客观地面对现实,理性地对待自己,这是现代博弈论的核心,也是我们办事的心态。关于理性地对待自己,我认为对一个人做人做事至关重要,中国儒家传统思想认为最正确的做法是不妄自尊大,亦不妄自菲薄。从现代意义上说对自己要真实点,客观公正。想到这我记起了“自欺欺人”的故事。说一楚人,居贫,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我们万不可做故事中的楚人,不然小则误事、中则误己误人、大则误国。
《实践论》的结尾中讲到:“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一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辨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辨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仔细思考这段话,是辨证看和务实办的精妙理性总结。
历史主义与辩证分析相结合 研究生课程感想
它是20世纪50年代末产生的一种科学哲学思潮,60年代后逐渐开始流行。历史主义的产生被认为是科学哲学发展中的一场“革命”,在许多问题上,它都与逻辑经验主义背道而驰。历史主义以描述科学实际如何,科学家如何做为目的,结果使得其科学哲学失去规范意义。图尔明、库恩、费耶阿本德、汉森等是历史主义的代表人物。
本文标题: 学会辩证分析读后感800(辩证看 务实办读后感 1000字以上 可以谈价钱)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0566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