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杜甫的读后感(杜甫诗句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2-08-11 07:05:0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9

读杜甫传的读后感高中语文课本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里的第一篇关于杜甫的写一篇读后感谢谢拉杜甫字子美,与李白同为唐代诗坛上的两个巨人。唐代是中华农业文明...

对杜甫的读后感(杜甫诗句读后感)

读杜甫传的读后感

高中语文课本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里的第一篇关于杜甫的写一篇读后感谢谢拉
杜甫字子美,与李白同为唐代诗坛上的两个巨人。唐代是中华农业文明发展的顶峰,而盛唐又是唐代的尖顶。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分界线。因而也是中华农业文明由盛转衰的分界线。这条分界线,把这两个巨人分隔在山顶的两侧:李白站在往上走的一侧,头是仰着的,看到的是无穷尽的蓝天,悠悠的白云和翱翔的雄鹰,因而心胸开阔,歌声豪放;杜甫站在往下走的一侧,头是低着的,看到的是小径的崎岖,深沟得阴暗,因而忧心忡忡,割声凄苦。李白是盛唐气象的标志,盛唐过去以后,他就凝固成一座无法攀登的危峰,使后人感到可望而不可及;杜甫是由盛唐转入中唐的代表,他从忠君爱国的立场出发,痛斥祸乱,关心人民,因而随着封建秩序的日益强化,他成了后代诗人学习的楷模,成了我国古代影响最大的诗人。
由于影响大,保存下来的有关他的古迹也就特别多。他出生在河南巩县,在这里度过青少年时期,于是这里有杜甫的故里纪念馆。三十五岁左右他到过长安谋求官职,曾“朝叩富儿门,幕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出潜杯心”(《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而一无所获非常卑微地呆了十几年,陕西长安县于是有纪念他的杜工祠,安史之乱中,他逃往四川避难,路过甘肃成县时,曾停留一段时间,于是这里也有一座纪念他的杜甫草堂,他在成都住了将进四年,这里纪念他的杜甫草堂是很具规模的,也是人所熟知的,五十七岁时他离开四川,经湖北转入湖南,两年后死在这里,于是湖南平江县这里有纪念他的杜甫墓。
杜甫在唐代诗名并不大,跟无法和李白相比。五代时韦编选的《才调集》,选唐诗一千首,里面连杜甫的名字都没有。可见在当时,杜甫还谈不上什么知名度。到封建秩序开始强化的宋代他才变的诗名赫赫,到明、清时期,他才被尊为是圣。

读杜甫的诗后的读后感

400字以上
国家破碎不堪,而朝廷只知躲躲藏藏,令天下百姓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仿佛永无见天之日。杜甫,也被叛军抓到了长安。那时城里正是诗情画意的春日,但是却满目凄凉。
在一个明媚的春日里,杜甫走出草堂去转一转。只见草木无人管理,长的茂盛而又凄凉。太阳还在放射往日明媚的光芒,花草还在发散着春天的朝气和芳香,但是失去了以前的真诚,更加荒凉,寂寞。想当年到处家破人亡国土沦丧,他那悲伤的眼泪溅到了花上。听见鸟叫,都会感到特别吃惊。
回首当年战火烽飞,今年照样,国家是毫无发展,旧连自卫都相当难。战场上死尸连片,村子里更是荒凉。好如一片荒岛,多年无人问事。家人生死难说,所以一封家书就相当于万两黄金。
杜甫对国家的前途十分担忧,几乎落光了满头的白发。同时又对朝廷收复失地给予了很大的希望,于是他挥笔洒墨,写成了一首著名的诗——《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是啊,还有什么比国家破碎更加悲伤,又有什么能胜过爱国之心的?因为爱国之心是世界上最神圣的感情。
本文标题: 对杜甫的读后感(杜甫诗句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0094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有老鼠牌的铅笔妈读后感(有老鼠牌铅笔吗读后感)词语句子读后感(三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优美词语句子读后感10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