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路与郑和读后感(从郑和的的海上丝绸之路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7-22 03:58:1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03

求{郑和下西洋}读后感郑和下西洋应该是到了非洲东岸!而哥伦布则到达了北美大陆(比较统一的说法是到达了今美国,墨西哥这一带)我个人觉得,郑和率领庞...

海上丝路与郑和读后感(从郑和的的海上丝绸之路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求{郑和下西洋}读后感

郑和下西洋应该是到了非洲东岸!而哥伦布则到达了北美大陆(比较统一的说法是到达了今美国,墨西哥这一带)我个人觉得,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下西洋的任务之一是对外宣示实力,发展同各国的关系;之二是赠送礼物,表示愿意与那些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的善意;之三才是进行贸易活动,以中国的手工业品换取各国的土特产品!所以说,对当时的经济贸易发展,并没有直接推动作用!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则不一样,他们完全是为了财富。当时的欧洲,从贵族到平民,都在传说东方印度、中国的富庶。哥伦布的扬帆出海,直接的动力就是财富,这种动力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是吻合的。和郑和——这个皇帝的私人奴仆相比,哥伦布是个有点海盗气质的冒险家,西班牙女王只是他的庇护者和赞助人而已。他并非奉使去完成某种特定的政治任务,而是类似一个承包商,从大老板那里转包工程后,自己想办法争取最大的盈利。和郑和相比,哥伦布更具有个人意志,他不像个长官,更像个有自主权的公司总经理。而郑和船队的远航,完全是帝国行政触角的伸展。 攫取财富和疆土,那是包括国王、百姓、流浪汉都感兴趣的买卖,这样的买卖有激励机制,人们愿意冒死去做。哥伦布的远航才能掀起了欧洲人的淘金热。而朝廷扬威于海外的政府工程,只是为皇帝和朝廷的面子添彩,对大多数人毫无好处,难怪刘大夏一怒烧掉了郑和的航海日志。——这没有给大明带来经济效益的远航不是劳民伤财是什么?这样政府一手包办的面子工程,注定是人亡政息,换个皇帝郑和的命运就大不一样。不知道你对我的回答,满意否.

11课郑和远航读后感100字

11课郑和远航读后感100字
  郑和七下西洋,长驶远驾,“示中国富强”.如此盛大的远航,却突如其来,悄然而去.它在经济上挥霍民生财富,在政治上挥霍天朝理想.在郑和的伟大远航中,有人看到辉煌,有人看到辉煌中的荒唐,甚至还有悲凉.
中国曾经拥有绝对的海上优势,郑和远航将这种优势推向瞬间的高峰,然后就突然停止了.实际上,在西方扩张势力进入亚洲海域之前,中国就已经自己消灭了自己的海上力量.郑和七下西洋,是一个伟大时代的结束.而此时,西方的海上扩张已经开始,而且一发而不可收拾.
公元15世纪是全球历史上关键的一个世纪,前半叶,中国势力淡出海洋;后半叶,西方开始向世界扩张.决定未来命运的、双方不可避免的遭遇与冲突,即将开始.历史的意义不是重温往昔的辉煌,而是反思曾经的辉煌是如何消失的,那些灾难性的转机在哪里..
谁控制海洋,谁赢得世界;失去海洋的民族,最终也失去家乡.纪念郑和下西洋,重要的是在世界历史语境中,反思现代国家竞逐富强的经验与教训.
郑和七下西洋,早已不是一个历史事件,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寄托着中国人的回忆与想象、失望与希望,寄托着国人的某种自我形象,也寄托着人们关于国际新秩序的某种想象与期望.在世界现代化历史大叙事中讨论郑和七下西洋,有两种意义:一是郑和远航如何发生,二是郑和远航为什么结束.第一重意义上感受的骄傲是短暂的,在第二重意义上感到的悔恨,却刻骨铭心.
或者简单点的
郑和,这个名字大家一定很熟悉,郑和是明朝时候的三宝太监,受明太祖的派遣,到各个国家赠送礼品.准备的工作很到位,拥有两百多艘船,其中,有六十几台是宝船,长150米,高60米,等于我们学校的教育大厦,我不禁倒抽一口气,我继续往下读:陪同宝船的还有许多的战船、粮船、水船.
我想,明朝的航海业这么发达,一定汇聚着老百姓的心血与劳动,我的脑海里不禁出现了老百姓在烈日的暴晒下辛辛苦苦的工作着,一滴一滴的汗水湿润了腰背.这么好的船怎么不是这样一块板,一个钉子得做成的呢?
我往下读:郑和每到一个国家都要有礼貌的赠送礼品,希望我国和这个国家能友好的来往.郑和的态度十分友好,丝毫没有逼人家的感觉.
本文标题: 海上丝路与郑和读后感(从郑和的的海上丝绸之路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19136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重生之仍做高家妇读后感(《重生仍为高家妇》txt全集下载)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二百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2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