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2021:中国经济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观后感?机遇:就是技术转型和产量的统一化挑战:人力资源的转变还有市场的适应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中国经济有...
迎接2021:中国经济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观后感?
机遇:就是技术转型和产量的统一化
挑战:人力资源的转变还有市场的适应性
挑战:人力资源的转变还有市场的适应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
1、2021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会议回顾,2021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妥善应对风险挑战,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会议指出,2021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会议强调,2021年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同时,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今年没有提具体的GDP目标,意味着政府已经不再简单追求经济增长,从稳增长转向改革和调结构。各项政策以“稳”为主,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在政策托底的同时,坚持供给侧改革为主、需求侧适度扩大为辅。17年来看,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以及调控房地产,金融防风险,供需两方面结合,可能会出现类“滞胀”格局,经济增速平稳或略走弱,但工业品为代表的通胀水平上升。 2、财政政策:积极有效,并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会议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去杠杆方面,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要支持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股权融资力度,加强企业自身债务杠杆约束等,降低企业杠杆率。 ——其中“控制总杠杆率”、“宏观上管住货币,微观信贷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购房”、“降低企业杠杆率”,从社会结构来看,居民加杠杆受限,而企业在去杠杆周期,因此,整体来看,政府或将小幅提升杠杆,延续2021年“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的说法,预计2021年我国赤字率或小幅提升(赤字率可能从3%提高到3%-4%),具体的力度有待两会确认,对应的国债与新增地方债额度将有所增加。与此同时,我们认为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有利于增加经济活力,尤其是在目前全社会资本回报率较低的情况下。不过,个人税费改革在此并未提及,有待推进。 此外,会议还提出,“稳妥推进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落实推动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加快制定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总体方案,抓紧提出健全地方税体系方案”。12月16日,财政部也在其官网上发布《国务院关于实行中央对地方增值税定额返还的通知》,表明“以2021年为基数实行定额返还,对增值税增长或下降地区不再实行返还或扣减,返还基数右财政部核定”。 3、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但不意味农产品通胀 会议指出,今年以“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为抓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部分行业供求关系、政府和企业理念行为发生积极变化。明年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议还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提到农业供给侧改革,市场认为明年农产品价格可能也会出现像今年煤炭钢铁那样的爆发式行情。我们认为这可能曲解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本意。农业供给侧并不是简单粗暴的去化农业产能,而是要理顺价格和供需关系,包括收储制度的改革。今年已经推行了玉米等收储制度改革,补贴农民而不是补贴玉米价格,今年玉米价格尽管有所上涨,但主要是减产导致的,而不是改革导致的。本质上农产品价格仍是看供需关系。明年政府可能继续鼓励农民减少玉米种植,增加土豆和大豆种植。农作物结构有所调整。但育种能力的提高,使得目前新种子会提高每亩单产,比如美豆今年单产就明显提高。此外,农村土地的集约化,从小农户种植转向大农户机械化种植也会提高种植效率。因此,农业供给侧改革并不等同于农产品通胀。目前在农产品中,除了油脂和白糖基本面相对支持价格上涨,其余的产品还看不到价格明显上涨的基础。 4、货币政策重提流动性闸门,偏紧态度显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货币政策的定调是“稳健中性”。尽管仍是“稳健”,但含义可能已经发生了一定变化。这次提到“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 从历史上来看,当货币政策提到“闸门”或者“流动性闸门”都意味着货币政策处于收紧的基调上,比如2021年下半年到2021年上半年,2021年全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都提到了“闸门”。 从目前经济环境来看,PPI近期有快速上升的压力,带动CPI也缓慢上升,而全球的通胀水平和通胀预期也在上升,加上今年房地产过热,货币政策在年内其实已经针对通胀风险悄然收紧,包括近期流动性偏紧推动整体市场利率大幅上升。不过,目前央行尚未对基准利率进行调整。如果明年美联储持续加息,如果加息次数达到2-3次甚至,那么在美元走强以及人民币汇率压力增强的情况下,国内央行可能也会考虑适度提高基准利率。但前提是经济仍保持相对平稳发展。 不过目前国内经济基本面更类似于“滞胀”格局,上中游工业品价格上涨带来通胀压力,但下游的终端需求可能在房地产调控以及居民杠杆放缓的情况下逐步放缓。这可能对下游企业构成不利。因此货币当局在“滞胀”局面下更艰难平衡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可能处于边走边看的状态。 对于流动性而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如果外汇占款的流出一直使用逆回购和MLF进行对冲,那么可能会存在机构可质押券不够以及LCR指标分子缩水导致融出资金意愿减弱等问题,货币市场流动性偏紧的格局即使在央行不提升基准利率的情况下可能都会处于紧平衡状态。我们的市场调查中,投资者也普遍认为明年7天回购利率平均水平处于2.5%-3.0%区间,高于今年2.0%-2.5%区间。而近期债券市场的剧烈调整已经较大程度反映了货币政策的收紧,明年利率水平不会再出现明显的上升,甚至可能会有一定幅度回落。 5、房地产调控延续 中央经济工作会提提到: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大起大落。要在宏观上管住货币,微观信贷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购房,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 这意味着明年仍会保持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通过限购限贷以及房贷政策打压投机需求,支持刚性自住买房需求。 而就在2021年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当时对房地产的基调仍是化解房地产库存,提到“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而2021年的房地产放松使得房地产快速上涨,导致目前又转变为进行调控,市场的起落很快。明年预计房地产销量有明显的放缓,房贷增量也相应下降,也会一定程度带动房地产投资回落。这是明年经济向下的风险点。 6、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 会议提到,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会议并没有明确指出金融风险点是哪些。但指出是有“一批”。我们认为这些风险点可能包括今年政府很关注的金融杠杆风险、P2P、互联网金融风险、近期的保险举牌、房地产首付贷和土地拍卖融资等房地产违规融资、部分商品期货过度炒作等等。而近期资金面的收紧已经对金融杠杆以及债券杠杆进行了一定去化和调控。预计明年银行理财新规还会对过快发展的银行理财业务进行约束。预计明年整体金融杠杆都会有所放缓,从而导致货币流通速度放缓以及货币增速放缓,这也会某种程度上制约金融资产泡沫。 2001-2021年财政货币政策基调 2001: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发行长期建设国债,保持必要的投资拉动力度……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要加强信贷管理,降低不良贷款比例,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2002: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明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一定规模的建设国债。要进一步用好国债资金。调整和优化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和结构,着力提高使用效益。集中力量大事,确保重大项目的投入和建设。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2003:要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004: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第一次转向稳健) 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过快增长。 2005:坚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006: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合理控制信贷投放和优化信贷结构。要注意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合理引导和有效调控。要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和社会发展政策的协调配合。 2007: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转向从紧) 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基调做好宏观调控工作。明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更好地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防止投资反弹,促使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水平。要采取有力措施抑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 2008: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货币信贷供应总量合理增长,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引导和改善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进一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保持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2009: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要突出财政政策实施重点。 要密切跟踪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把握好货币信贷增长速度。要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引导和规范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2021: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转向稳健)。 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节分配、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下决心压缩一般性支出,厉行节约;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坚决防止借“十二五”时期开局盲目铺摊子、上项目。 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把信贷资金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更好服务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2021: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要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严格财政收支管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货币政策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优化信贷结构,发挥好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有效防范和及时化解潜在金融风险。 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扩大有效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2021:“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的作用。”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各级政府要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把钱用在刀刃上。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注意把握好度,增强操作的灵活性。要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贷款适度增加,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成本。要继续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要高度重视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2021: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要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厉行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扩大营改增试点行业。 要保持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2021: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 2021:“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实行减税政策,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在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的同时,主要用于弥补降税带来的财政减收,保障政府应该承担的支出责任。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为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降低融资成本,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优化信贷结构,完善汇率形成机制。 2021: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 要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本文标题: 2021中央经济会议的个人读后感(迎接2021:中国经济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观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18547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